二氧化钛
欧盟不再使用二氧化钛是最近几年争议比较大的食品添加剂。原因是欧盟分别在2016年和2021年两次评估二氧化钛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欧盟对二氧化钛的两次评估 制图:植提桥经过两次评估,2021年10月13日,欧盟通过WTO发布了G/SPS/N/EU/512号通报,正式通报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近期的科学意见,二氧化钛作为食品添加剂不再被认为是安全的。二氧化钛在我国的应用二氧化钛是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着色剂,同时它添加在涂层中也有避光的作用,它是用钛矿与硫酸等为原料制备的食品添加剂。目前依据国家执行标准(GB 25577-1010)可以应用于果酱、可可制品、饮料、咖啡、果冻、肠衣等多种食品类型中。二氧化钛在我国的法规规定 制图:植提桥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GB 2760-2014)的规定,“二氧化钛”可作为着色剂,其主要使用范围为:一,凉果、坚果、糖果、果冻、膨化食品等,其最大使用量为10.0g/kg;二,果酱、胶质糖果、装饰糖果、糖浆、,最大使用量为5.0g/kg;三,可可制品等,最大使用量2.0g/kg;四,糖包衣、固体饮料、咖啡等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此外,保健食品的包衣和糖果中这种成分也很常见。压片糖果(添加了二氧化钛)03甜蜜素,甜蜜的负担
日韩美等国禁用甜蜜素也叫环已基氨基磺酸钠,是环已基氨基磺酸的钠盐或者钙盐, 1937年被发现,因其甜度高(约是砂糖的30—40倍)、耐高温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食品中使用。直到196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收到一份有关甜蜜素致癌的证据,紧接着FDA便全面禁止对甜蜜素的使用。随后,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随之禁止了其国内对甜蜜素的使用。尽管后来Abbott研究室想以最新的研究事实证明甜蜜素是食用安全物质,但FDA并没有收回成命。甜蜜素在我国的应用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4)的规定,“甜蜜素”是作为甜味剂使用,其范围包括:- 酱菜、调味酱汁、配置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等,其最大使用量为0.65g/kg;
- 蜜饯,最大使用量为1.0g/kg;
- 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等,最大使用量8.0g/kg。
为什么我们国家仍在用?
有人会问,人家都研究发现这些添加剂有潜在危险,人家都禁用了,我们为什么还在使用?其实这一切和跟进研究有关,这些研究大多基于某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引起的潜在危害。我们国家在原料的安全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现在仍处于跟随状态,更多的是安全验证,缺少自主评估的实力。这些原料虽说在个别国家禁用,但是在大部分(约100多个)国家和我国一样,仍然是被允许使用的。法规的规范与完善是建立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需要综合评价。当然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依据法规约定、监管体系,更需要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认知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要多了解食品科学的进展,可根据个体认知和健康需要选择没有添加这类添加剂的食品,或者选择多吃点天然的食物,少吃一些过度加工的食品。参考: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0-2014》2、欧盟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