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网箱养殖胖头鱼技术
在经过驯化后,鳙鱼(花鲢)是可以摄食配合饲料的。
有研究人员在投饲0.5小时后解剖鳙鱼的肠道,发现肠道充塞度多在4~5级之间,而且绝大部分是人工配合饲料,只有少部分是大型浮游动物。
单养或主养鳙鱼时,为了提高鳙鱼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一般要投喂配合饲料。
主养鳙鱼一般不宜搭配鲤鱼、草鱼等抢食能力强的鱼,而搭配鲢鱼、鲫鱼相对比较好。
当鳙鱼与鲢鱼一起配养在各种池塘中时,由于投喂其他鱼的饲料粉料就是它很好的食物来源,从而一般不再单独投喂粉料。
鳙鱼配合饲料的要求:鳙鱼经驯化后摄食主要在水体表层,头部露出水面,绕食场缓慢游动并主动摄食配合饲料,这就要求饲料在水中要有较好的漂浮性。
一般颗粒饲料的粒径在0.3~0.8mm之间比较合适。
目前市场上的商品料通常为粉料。
浮性强的饲料利用率可达90%。
投料注意事项:特别要注意避免浪费。
手撒时,投喂要少量多次,每次投饲的速度放慢。
在网箱养殖下,一般把饲料装在布袋中,训练鱼触碰布袋,从而根据鱼体需要获得足量的食物。
库区投料点最好选择在上风口、安静、水深不要过深的地方,用竹子做个筐架,将粉料撒在筐架中央投喂。
必要时,也可将粉料加水后泼洒,但要注意拌水均匀
池塘养鱼技术大头鱼怎么养
大头鱼也叫花鲢鱼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
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
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
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晨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中腐败杂物,清扫食台和进行食台、食物消毒。
以保护池塘卫生;拉网检查不仅利于肥水,而且便于检查鱼的生长鱼病等情况,从而合理确立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
5、并塘和越冬:秋末冬初,水温下降至10度以下,鱼已不摄食,这时须将鱼捞出,集中蓄养在较深的鱼池中越冬,主意在并塘前一周停止投饲,选天气晴朗的日子拉网出塘,并塘时拉网和操作必须小心细致,以免鱼体受伤和在越冬期间发生水霉病,蓄养池水深在2米以上,向阳背风,少污泥,并塘后应在结冰时防止缺氧,严防水鸟的危害。
...
大头鱼养殖密度
大头鱼,也叫花鲢、胖头鱼等。
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网箱养殖密度,一般种鱼放养规格分别为:80克左右或350克左右。
80克鱼种每箱放450~550尾,350克鱼种每箱200~250尾。
投放的鱼种,必须保证规格健壮整齐,入箱前后严格消毒,防止水霉病发生及死亡。
鱼种放养最佳时间为每年11~12月,或翌年2~3月,水温较低,运输方便,鱼体受伤较轻,成活率高。
如何养殖大头鱼
大头鱼也叫花鲢鱼。
方法如下: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
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
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
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
如何养殖大头鱼
大头鱼也叫花鲢鱼。
方法如下: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
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
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
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大头鱼养殖.
我平时的钓大头的鱼饵就是大头白烟,真空包装的,一般都能买得到。
其包装袋上就有非常有效的大头配方,大家按配方开饵绝对能上大头的。
我那里因为买不到上面配方的饵料,所以就简单一点,用南北即来代替了。
主料:白烟60%,南北即40%小药:虾粉,蛋奶,鲢鱼香精等等。
比例是主料5%,一般不要过量,而且最好只加一种。
附料:白粉,加主料的5~15%。
必须加的,目的的增加雾化。
开饵的状态:就是以你自己出竿而饵料不脱钩为准则,必要是加一点点粘粉,能挂得住钩就可以了。
跟着就是关于钓组的问题:我钓大头的钓组,基本上是以台钓钓组的配线,再根据自己的控鱼技术而定。
如果你能用很细的线控得住较大的鱼,那么你就选用比较细的线。
反之就用较大的,这个道理相信大家能理解的。
天冷的钓组:1。
5~2号主线+0。
8~1号子线(钩距3~5CM)+8~10号衣豆钩+2~3号漂天热的钓组:3~5号主线+1。
5~2。
5子线(钩距3~5CM)+10~12号衣豆钩+3~5号漂垂钓的深度:0。
7~1。
5米之间调节(视鱼情而定)调6~7目钓2~3目最好选用4。
5米或5。
4米或以上的超硬竿,目的是刺鱼快。
大头的漂象,可以说是没一个比较规则的标准。
只要发现有较大的下沉或上浮的动作就有机会中鱼。
大动作的下顿基本上是必中的好机会。
以上就是我钓大头的心得,由于我也是在学习的阶段,肯定有很多的不足。
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呵呵~
大头鱼怎样超高产养殖?
鳙鱼别称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黑鲢.养殖技术苗种放养: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
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
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
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
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养殖模式: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
根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
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应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水质调控:调节水质有三大功能:一是改良水质。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其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物残骸等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二是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维持和营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长期保持水质的稳定,达到水肥、稳定从而有利于养殖对象健康生长。
同时也可使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扩大饵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防病。
养殖水体中施放了微生态制剂的有益菌,其不仅竞争排斥病原菌,维护水中微生态菌群的生态平衡,避免水生生物遭受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病,而且还可以产生含有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反激反应,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提高存活率。
肥料使用:原理:通过向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投放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及生物复合肥料等,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和其它元素的含量,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提高鳙鱼的产量。
渔业上最早使用的肥料是原始有机肥,如粪肥、堆肥,后来使用无机肥——化肥。
原始有机肥营养全面,但有效成分太低,肥效缓慢,限制鱼产量。
无机肥有效成分含量高,但肥效短,成分单一,主要培养小型绿藻和蓝藻,利于鲢的生长,对鳙鱼养殖效果不理想。
将传统有机肥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与无机肥适量地混合制成的现代渔用生物有机肥,除含大量的氮、磷、碳等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均衡的微量元素,大量腐殖质、肽类、有益菌、肥效增强剂等。
有能肥水、改水、控水的功效。
也特别适合培养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鳙鱼喜食的浮游生物,为鳙鱼的高产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满足花鲢营养和花鲢养殖高产,主养花鲢有机肥必须超过无机肥。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怎样把好防病关?
网箱中的鱼群比较密集,一旦发病极易传播蔓延,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坚持不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鲴采用的药物预防措施是:鱼种下箱时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浸洗后人箱;用硫酸铜挂袋及投喂药饵;在发病季节到来前用磺胺类药物预防肠炎病;结合拉网检查,用药物浸洗鱼种。
一亩塘养多少大头鱼
200-400尾,越少越好。
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潮汕叫法),鰫鱼,大头鱼、摆佳鱼、花鲢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鳙(yōng)鱼是胖头鱼的学名,又称鲢鳙,中国著名四大家鱼之一。
此鱼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是鱼头火锅的首选。
胖头鱼头大,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体侧发黑且有花斑,眼位较低。
鱼脑营养丰富,其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一种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
另外,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 含水分充足,所以口感很好。
鳙鱼别称 :又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潮汕叫法),鰫鱼,大头鱼、摆佳鱼、花鲢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鳙鱼的分布:分布水域很广,从南方到北方几乎全中国淡水流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鳙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对于水质有清洁作用,一般鱼池、水库多于其它鱼类一起混养所以有人送它雅名“水中清道夫”。
鳙鱼的习性: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行动较迟缓。
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
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和原生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
鳙鱼的鳃毛较大主要以水中微生物为主,有时鱼虫小虾也照吞不误。
鳙鱼的形状: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
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
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
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
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
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
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鳙鱼的生长速度:比鲢鱼快,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公斤。
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
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鱼可重达0.8-1公斤。
性成熟年龄与草鱼相同或稍早。
初成熟个体重在大部分地区需10公斤以上,但在两广地区,通常不足10公斤的亲鱼也可产卵。
催产季节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其他繁殖生态条件大致与鲢鱼相同。
形态特征体侧扁,头极肥大。
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
其他大头鱼除鳙鱼外,在新疆、蒙古国,也有一种俗称为“大头鱼”的鱼种,即扁吻鱼,1988年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是新疆150多种现存鱼类中惟一达到此等级别的珍贵鱼类,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一亩塘养多少大头鱼
200-400尾,越少越好。
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潮汕叫法),鰫鱼,大头鱼、摆佳鱼、花鲢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鳙(yōng)鱼是胖头鱼的学名,又称鲢鳙,中国著名四大家鱼之一。
此鱼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是鱼头火锅的首选。
胖头鱼头大,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体侧发黑且有花斑,眼位较低。
鱼脑营养丰富,其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一种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
另外,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 含水分充足,所以口感很好。
鳙鱼别称 :又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潮汕叫法),鰫鱼,大头鱼、摆佳鱼、花鲢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鳙鱼的分布:分布水域很广,从南方到北方几乎全中国淡水流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鳙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对于水质有清洁作用,一般鱼池、水库多于其它鱼类一起混养所以有人送它雅名“水中清道夫”。
鳙鱼的习性: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行动较迟缓。
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
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和原生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
鳙鱼的鳃毛较大主要以水中微生物为主,有时鱼虫小虾也照吞不误。
鳙鱼的形状: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
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
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
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
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
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
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鳙鱼的生长速度:比鲢鱼快,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公斤。
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
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鱼可重达0.8-1公斤。
性成熟年龄与草鱼相同或稍早。
初成熟个体重在大部分地区需10公斤以上,但在两广地区,通常不足10公斤的亲鱼也可产卵。
催产季节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其他繁殖生态条件大致与鲢鱼相同。
形态特征体侧扁,头极肥大。
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
其他大头鱼除鳙鱼外,在新疆、蒙古国,也有一种俗称为“大头鱼”的鱼种,即扁吻鱼,1988年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是新疆150多种现存鱼类中惟一达到此等级别的珍贵鱼类,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