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东西—西南走向,又是省区分界线,还是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大...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1、前 言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位,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推进的重点开发地带。
三峡工程修建后,可根本改善川江航道,使万吨船队直达重庆。
三峡库区的发展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三峡工程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也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只能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持久、稳定的支撑能力为基础。
为了促进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机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环境的综合整治,保护好生态环境,以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人和自然的和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2、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2.1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水热资源丰富 三峡库区位于我国中心腹地,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地、川东平行岭谷、鄂西山地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74.0%和21.7%,河谷平原只占总面积的4.3%。
三峡库区行政区域指三峡水库涉及的湖北省所辖的宜昌、秭归、兴山、巴东四个县和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市三区、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涪陵市二区、武隆、长寿、渝北区、巴南区和重庆市近效七区和江津市16个县区,共20个县市,土地面积5.4万km2,人口1 966.44万人(2000年)。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土地利用开发程度高。
三峡地区由于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土地垦殖率较高。
但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2)水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本区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年均温度15~19℃,大于10℃积温5 000~6 000℃。
年平均降水量1 200mm。
长江横贯全区,过境客水丰富,水资源总量约4 000亿m3。
区内水能蕴藏量除长江干流外,尚有409万kW,其中可开发利用220万k W。
水资源开发潜力大。
(3)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林、果、土特产品优势。
重庆库区森林覆盖率为21.8%,湖北库区为32.9%。
库区经济植物超过2 000种,其中药用植物1 000余种。
柑桔生产规模大,已形成长江三峡柑桔产业带,2000年柑桔种植面积达28 331hm2,总产量24.55万t。
其它林特产品如桐油、生漆、榨菜、山羊皮、蚕丝等驰名中外。
(4)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本区历史文化悠久,山川景色秀丽。
有闻名遐尔的长江三峡、圈椅淌原始森林、龙门河森林公园、高岚河、神农溪等自然风光;亦有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白鹤梁、丰都鬼城等人文景观。
三峡工程建成后,库水延伸可辟更多旅游景点,为旅游资源开发展示更广阔空间。
2.2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三峡库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较大幅度增长。
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138.89亿元,比上年增长9.4%。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库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5 875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人均纯收入1 868元,比上年增长2.5%。
三峡工程的兴建,为库区建材、矿产开采和化工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建材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2.3 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城市江段受到污染 2000年监测库区长江干流水质状况总体良好,除个别断面外,各断面年度水质评价结果为Ⅱ类。
库区城市江段枯水期和丰水期总体水质良好,平水期较差。
据主要城市江段16个断面统计:枯水期城市江段Ⅰ、Ⅱ类水质江段占56.3%,Ⅲ类水质江段占26%,Ⅳ类水质江段占18.8%,水质Ⅳ类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城市江段岸边水质受污水影响的江段总长约为27.55km,宽约2~120m,其中严重超标污染带总长约7.81km,宽2~45m。
重庆江段的超标污染带长约5.5km,占库区超标污染带总长的70%。
3、面临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压力 3.1 主要机遇 3.1.1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根本的长期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使三峡库区的增长方式从忽视环境,甚至以牺牲环境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科教兴国的实施将使三峡库区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资源超负荷消耗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人力素质的集约经营模式。
两大战略实施,不仅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为做好环境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1.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加快基础建设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三峡库区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加快大批水电能源、西电东送、高速公路、铁路交通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并将继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技术改造的力度,限制或淘汰工艺、设备落后的生产能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和水资源消耗,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发展环保产业,逐步建立生态工业体系,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和全过程的保护环境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3.1.3 加入世贸组织,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将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有力推动三...
长江三峡简介
1、防洪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
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
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2、发电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
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
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
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3、航运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除此以外还有水产养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率。
面临问题1、对库区文物的影响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
其中重要的文物古迹有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丁房双阙——无名阙、云阳张飞庙、丰都鬼城、奉节白帝城,此外还有较重要的古栈道5处,石刻、题刻56处,古桥17处;地下文物有较重要的遗址58处,墓群(墓地)45处。
其中著名的有奉节县草堂古人类化石点,是三峡水库淹没点唯一一处化石点;云阳县故陵楚墓、北宋的龙脊石题刻,巫山县明清时代的大昌古镇,唐代开始修建的大宁河古栈道等。
将要淹没的地面文物,例如云阳县张飞庙、奉节县的永安宫、巫山县大昌镇的温家大院、秭归县的江渎庙、新滩民居,忠县丁房阙——无名阙,古代桥梁等都按照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制进行复建(多选址在临近、淹没区以外)。
国内外闻名的白鹤梁石刻采取的原址保护方法,即在四十米的水下建设一座博物馆,建成后游人将可到水下参观石刻,摩崖石刻则采用整体切割移至他处。
同时在重庆市中心也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用来安放在抢救行发掘工作中出土的大量文物。
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2、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气候 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气候又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
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的影响范围,两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过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
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0.2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度;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度,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相对湿度夏季增大3%~6%,春秋两季增大1%~3%,冬季将减小2%。
建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毫米,影响涉及库周围几千米至几十千米,因地形而异;仍需警惕伏旱对农业的影响。
平均风速将增加15%~40%,因建库前库区平均风速仅2米/秒左右,故建库后风速仍不大。
陆生植物 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80属、560种。
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
因此,不至于造成物种的灭绝但其中三种珍惜植物必须妥为保护。
1荷叶铁线蕨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库区特产,断续分布东起万州区、西至石柱县西沱区沿江近100千米长,想向两岸纵深3~5千米的狭长地带。
在亚洲大陆仅存与此。
保护措施为在万州新乡三道河村建立一个2平方千米的物种保护点进行人工栽培。
2疏花水柏枝 三峡地带特有植物,种源数量极少,分布狭窄,分类及地理分布有科学研究价值。
树形美观,有潜在观赏价值;幼嫩枝叶可供入药。
分布在秭归、巴东、巫山县的长江两岸,海拔高程在200米上下幅度内。
保护点选在秭归县一集中树木产地。
3川明参 我国特有植物,仅此一种,多年生草本,为名贵药材。
野生原产地是夷陵区莲沱。
分布在海拔高程140米上下的页岩风华石缝中野生种已极稀少。
该地位于三峡水库下游,虽不受淹没影响,但在修建对外公路或其他设施时又可能遭受毁灭,所以保护点就设在夷陵区莲沱。
水生生物 白鱀豚 白鱀(ji 四声)豚属鲸类淡水豚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珍惜水生哺乳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单目...
请问巫山到宜昌的客船有哪几种?在宜昌停靠哪里?从哪个码头去三峡...
逃狗子?应该是土狗子吧呵呵,反正我在家里就叫土狗子方言不大好分清,估计逃狗子就是土狗子那么应该叫做蝮蛇网上摘录如下:蝮蛇在巫山一带较为常见,多年来,许多人因被它咬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一个巫山少年被蝮蛇咬伤后,在本地医院已经宣布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从广州空运而来的一支“抗蝮蛇毒血清”将他年轻的生命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蝮蛇别名土公蛇, 是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的一种小型毒蛇,除食用外,有很高的医药价值。
它种原易得,养殖方法不难,是群众致富的一项新型养殖业。
一、形态特征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
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杂有黑斑。
二、生活习性常栖于平原、丘陵、低山区或田野溪沟有乱石堆下或草丛中,弯曲成盘状或波状。
捕食鼠、蛙、哳蜴、鸟、 昆虫等。
蝮蛇的繁殖、取食、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低于10℃时蝮蛇几乎不捕食;5℃以下进入冬眠;20℃~25℃为捕食高峰;30℃以上的钻进蛇洞栖息,一般不捕食。
夜间活动频繁,春暖之后陆续出势寻找食物。
三、繁殖方法仔蛇2~3年性成熟,可进行繁殖。
蝮蛇的繁殖方式和大多数蛇类不同,为卵胎生殖。
蝮蛇胚在雌蛇体内发育,生出的仔蛇就能独立生活。
这种生殖方式胚胎能受母体保护,所以成活率高,对人工养殖有利,每年5~9月为繁殖期,每雌可产仔蛇2~8条。
初生仔蛇体长14~19厘米,体重21~32克。
新生仔蛇当年脱皮1~2次, 进入冬眠。
四、开发利用用蝮蛇作原料生产的一些贵重药品能医治多种疑难病症。
蝮蛇毒素是生产高效抗血栓药物的原料;蛇干有祛风、镇静、解毒业痛、强壮、下乳等功效。
因此开展蝮蛇的人工养殖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蝮蛇纯干毒粉在国际市场是黄金价的20倍, 在国内每克价超过1000元。
长江三峡具体简介?
三峡 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
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和动人的传说。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这儿,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
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
三峡全长204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瞿塘峡 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但又是最雄伟险峻的一个峡。
瞿塘峡两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坠门天下雄”五个大字。
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右边的名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
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莲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
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西陵峡 在湖北秭归、宜昌两县境内,东起香溪口,西至南津关,约长70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
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
自西向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肝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
兵书宝剑峡在长江北岸,有一叠层次分明的岩石,看似一堆厚书,还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竖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宝剑,故得名。
传说是诸葛亮存放兵书和宝剑的地方。
崆岭峡内有崆峪滩,是长江三峡中“险滩之冠”。
滩中礁石密布,枯水时露出江面如石林,水涨时则隐没水中成暗礁,加上航道弯曲狭窄,船只要稍微不小心即会触礁沉没,加之有民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河谷狭窄,岸壁陡峭,峰顶奇石腾空,岩间瀑布飞泉。
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岩石屹立,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巫峡 在四川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余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
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
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这里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姿态万千。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长江三峡不仅有已经建成的葛洲坝,还有正在兴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三峡工程。
估计在二00七年建成。
这两项新兴的人文景观和原有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长江三峡蔚为壮观的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