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虾有多少种?适合在北方养殖的是哪几种?
虾的种类来说,可谓繁多,没有上千也有几百种,抛开地域因素,我们可以从广义上分为海虾与河虾。
虾以对虾、红虾、毛虾等为主要品种,河虾则以沼虾、草虾为主要品种。
一、中国对虾(东方对虾仁) 中国对虾在我国大多称为对虾、大虾、明虾,也称为青虾(雌)、黄虾(雄),日本称之为大正虾,主要分布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北部也有少量分布,是我国主要的增殖养殖种类。
其特点是: 1.个体较大 自然海区雌虾一般体长16~20厘米,体重70~80克,最大体长达26厘米 ,体重150克;雄虾一般体长14~16厘米,体重40~50克。
养殖对虾一般雌体长12~15厘米,体重20~30克。
2.生长较快 一般养殖100~120天,平均体长可达12厘米以上,体重20克以上。
3.适应性较强 中国对虾为低温、广盐性种类;养殖期适温范围14~30摄氏度,最适水温25摄氏度;致死低温4摄氏度,致死高温38摄氏度;适宜盐度范围0.2%~4%。
在溶解氧低至2毫克/升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
4.苗种来源不足 亲虾越冬和人工育苗技术已经成熟,工厂化育苗可大批量生产,苗种来源得到了解决。
5.易于捕获 由于不像日本对虾那样具有很强的潜沙习性,故可开闸放水收虾,捕获方法简便易行。
二、斑节对虾 该虾因其甲壳上有斑节而得名,又因喜栖息于水草或藻丛间,我国南方沿海和台湾又称之为草虾,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如印度洋、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南部沿海,我国的闽、台、粤、琼等地较为常见,是一个优良养殖品种。
从目前养殖规模和产量来看,同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一起,称之为世界三大虾类。
其特点是: 1.个体大 在对虾类中,斑节对虾是个体最大的一种。
据有关资料介绍,最大体长可达30厘米,体重350~400克,最大可达500克,堪称“对虾之魁”。
2.生长快 据台湾省报道,在鱼虾混养虾池里,养殖120天,体重由0.1克增长到55克,一般精养虾池体长可达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
3.适应性较强 养殖期间适宜水温范围10~34摄氏度,最适水温28摄氏度。
在水温不超过34摄氏度、溶解氧不低于2毫克/升、盐度0.2%~4%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
4.食性杂 饲料略偏植物性。
产量高,每公顷产量3000~4500千克,饲料系数低,一般为1.5~2.0。
5.可以活运 由于斑节对虾甲壳较厚、较硬,抗机械损伤能力、耐干露能力较强,所以可以长途活运和经营活虾出口。
三、日本对虾 因其甲壳上花纹艳丽,广东称之为竹节虾,台湾称之为斑节虾,香港称之为花虾,日本称之为车虾。
从红海、非洲的东部到朝鲜、日本一带沿海都有分布,我国的东海、南海亦有分布。
该种为日本的主要养殖种类,目前我国已进行规模化养殖生产。
其特点是: 1.个体较大 自然海区雌虾一般体长16~18厘米,体重50~60克,最大体重可达130克。
2.生长较快 一般养殖100~120天,平均体长可达12厘米以上,体重20克以上。
3.适应性较强 该种为对虾属中(中国对虾除外)较耐低温的种类。
养殖期的适温范围14~30摄氏度,最适22~28摄氏度,当温度下降至10摄氏度时停止摄食,5摄氏度死亡;可耐高盐,不耐低盐,适宜盐度2%~3.5%,不能长期生活在低于2%的低盐水中。
由于其生长的广温性,可利用南方冬季闲置的虾池养殖和北方搞二荐虾养殖等。
4.有较强的潜沙习性 潜沙深度随体长增长而加深,前期深度1~2厘米,后期4~5厘米,昼伏夜出,养殖环境以水质清新、沙质较细且松散为宜。
5.可以活运 由于甲壳较厚,耐干露,离水后较长时间不死,适于长途运输和活虾出口。
四、长毛对虾 该种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种类。
闽南称之为红虾,两广称之为大虾或白虾,台湾称之为红尾虾。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巴基斯坦到印度尼西亚沿海,我国闽、台及粤东沿海最为常见。
其特点是: 1.个体较大 自然海区雌性一般体长15~18厘米,体重50~60克,最大体重可达100克。
2.生长较快 一般养殖100~120天,平均体长达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
3.适应性较强 养殖期间的适温范围16~34摄氏度,盐度1%~3.5%,较耐高盐而不耐低盐,且甲壳较薄,易受机械损伤。
4.苗种来源易解决 在人工养殖或自然区均可获成熟亲虾,易于进行人工育苗工厂化生产。
5.可开展晚荐或二荐养殖 由于该品种较南方其他虾类更耐低温,可进行晚荐和二荐养殖。
五、墨吉对虾 该种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是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主要养殖种类,称之为大虾或白虾,香港、澳大利亚称之为白虾。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暖水区域,我国以粤西、海南岛及广西沿海较多。
其特点是: 1.个体较大 自然海区雌性一般长14~16厘米,体重40~50克,最大体重可达100克。
2.生长较快 一般养殖100~120天,平均体长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
3.适应性较强 养殖期间的适宜温度是20~32摄氏度,盐度0.8~4%,当水温高于35摄氏度或低于13摄氏度时,生活、生长均不正常。
4.苗种来源易解决 在人工条件下或自然海区都可获成熟的亲虾,易于进行人工育苗工厂化生产。
可开展二荐或多荐养殖,以增进虾池利用率,提高产量和效益。
请问北方能养殖虾吗?
北方能养殖虾。
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长身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
分布范围 河虾虾按出产来源不同,分为海水虾和淡水虾两种。
海虾又叫红虾,包括龙虾、对虾等,其中以对虾的味道最美,为食中上味、海产名品。
虾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对虾(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
北大西洋的普通欧洲虾(Crangon vulgaris或Crago septemspinosus,亦称普通褐虾)约8公分(3吋)长,灰或暗褐色,有褐色或淡红斑点。
刚毛对虾(Peneus setiferus)分布于北卡罗来纳至墨西哥一带沿海;长18公分(7吋);幼体生活于浅湾,后入深海,食小型动植物。
以上两种与褐沟虾(P. aztecus)和粉红沟虾(P. duorarum)均有重要经济价值。
Crangon franciscorum是太平洋的大虾。
淡水虾如匙虾科(Atyidae),主要在温暖地区,有的在半咸水中;有的长达20公分(8吋)。
Ataephyra desmarestii长1.6~2.7公分(0.6~1.1吋),分布于欧洲、北非及近东的淡水水域,成群生活于水生植物中。
加利福尼亚的Syncaris属(长2~5公分〔1~2吋〕)及Palaemonias ganteri(长度为前者之半,仅见于肯塔基州马默斯洞穴〔Mammoth Cave〕)为北美著名的淡水大虾。
Xiphocaris属分布于西印度群岛的淡水。
沼虾属(Macrobrachium或Palaemon)可食,主要分布于热带。
鼓虾属(Alpheus)可长到3.5公分(1.4吋),用大螯把猎物夹昏。
红海的鼓虾与鰕虎鱼生活在同一穴内,鱼藉身体运动给虾发危险的信号。
热带的蝟虾(Stenopus hispidus)长3.5公分(1.4吋),珊瑚鱼从它的螯倒游过去,虾为之清除鳞片上的污物。
神仙虾体形似虾,但属无甲目(Anostraca)。
透明的是刚刚长大小虾。
中国海域宽广、江河湖泊众多,盛产海虾和淡水虾。
海虾是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可制多种佳肴的海味,有菜中之"甘草"的美称。
海虾有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淡水虾有青虾、河虾、草虾等;还有半咸水虾如白虾等。
...
北方南美白对虾养殖高手为什么可以一年养五造
淡水龙虾栖息地点常有季节性移动现象,春天水温上升,虾多在浅水处活动;盛夏不温较高时就向深水处移动;冬季在洞越冬。
淡水龙虾蜕皮、生长和繁殖也在洞穴中进行,以防被伤害,并且该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
雨水季节,淡水龙虾也经常会爬上陆地活动。
该虾并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一般能耐饿3~5天;秋冬季节一般20~30天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摄食的最适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15℃以下活动减弱;水温低于10℃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水温在8℃以下时,进入越冬期,停止摄食。
淡水龙虾雄虾的寿命一般为20个月,雌虾的寿命为24个月。
另外来说,北方也可以室内饲养啊! 条件: 龙虾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无论是江河、湖泊、池塘还是稻田,均可养殖。
其中池塘养殖,饲养管理容易、饲料来源广、产量高,是龙虾养殖的重要形式。
它的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设施: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好,水深1米左右,池塘淤泥在5厘米以内,池底要挖一条宽2米、深0.3米的集虾沟,池塘四周要铺设防逃设施。
二、放养前准备 1、水体处理:放养前20天,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或漂白粉、漂白粉精等药物,进行彻底清除消毒; 2、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畜禽粪肥500-600公斤,培育轮虫和枝角类、桡足类微生物,为虾苗虾种提供适口饵料; 3、栽好水草:在池塘边栽种水花生和黑麦草等饲草,并在水面上种养适量水葫芦、水花生、空心菜,在水底种苔草、金鱼藻等。
这样有利于龙虾摄食、蜕皮、繁殖等活动,且减少其相互残杀; 三、虾苗虾种放养 一般在4月份每亩投放抱卵亲虾40-60公斤或5月份每亩投放幼虾80-120公斤。
四、科学投喂 龙虾食性杂,且比较贪食。
饲料投喂上,需把握好:按照龙虾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要,搞好饲料的组合和投喂;按照龙虾的生活习性和摄食特点投喂;按天气、水质变化和虾活动摄食情况合理投喂。
五、日常管理 建立巡池检查制度,调控水质,加强栖息地蜕壳场所管理、防逃设施等。
六、商品虾捕捞。
...
青虾养殖技术
为了改变池塘青虾养殖单产偏低这一现状,采用一年双季养虾、投喂全价颗粒饲料等技术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
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要求。
青虾耗氧量高,不耐低氧,同时,青虾又属底栖动物,游泳能力差,喜欢在池底活动。
因此,养殖青虾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养虾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坡比为1∶3~1∶3.5,水深1.5米左右,池底无淤泥,水源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苗种投放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在每个塘内安装好增氧设施。
2.种植水草。
青虾属甲壳动物,有脱壳和互残现象。
因此,为了避免青虾发生互残现象,就必须种植一些适宜的水草来防止青虾之间相互残食。
种植的水草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种植于池边浅水带四周的水花生;另一类是种植于浅水带池塘底部的沉水植物,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这类水草繁殖迅速,所以当池塘内水草过多时,可用人工方法捞除稀疏,使塘内水草呈星点分布最好。
一般情况下,水草的生长面积占池塘水面总面积的比例应控制在30%左右。
3.设置网片。
在虾塘中间设置10~33目的无节夏花网片,用毛竹架固定,按屋架形设置于水面下20~40厘米处,坡度为15~20度,以便青虾上下爬行,每排网片宽3~4米,长度因池而定,一般5亩左右的池塘可设2排网片。
4.苗种放养。
青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在养殖环境适宜、饵料充足的情况下,虾苗经过2个月的养殖每尾可达到3克以上的商品规格。
因此,可采用春季和夏季两次放养、一年养两茬的养殖模式。
夏季放养在7月左右进行,亩放1厘米左右的虾苗4万~6万尾,10~20天后投放少量鲢鱼种。
放养时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养时间应选择晴天的清晨或阴天不闷热的时候进行,放养时要避开苗种脱壳高峰期。
到了8~9月还会出现一次批量产卵孵化出的小虾苗,这批虾苗到年底规格一般可长到2~3厘米,可作为春季放养苗种,一般亩放3万~5万尾。
5.投喂管理。
根据青虾的摄食生活习性,坚持四定的投喂原则。
一般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8时~9时、下午5时~7时,上午投喂总量的1/3,下午投喂总量的2/3。
饵料应投在长有水草的浅水区,并且要投撒均匀。
青虾苗种的日投喂量一般控制在3%~5%,前期以投喂细颗粒饲料为主。
随着青虾个体的增大,可适当投喂相应规格的颗粒饲料。
投喂时要细心观察青虾的吃食情况,一般每次投喂量以2~4个小时内吃完为宜。
6.水质管理。
在高温季节必须做到每周加水或换水1次,先排底层老水,再加15~20厘米深的新水。
夜间或清晨发现青虾浮头,必须开增氧机和加注新水,特别是在闷热或雷阵雨之前的天气里,应采取全天24小时加水和换水措施,保持池水呈微流水状态。
7.日常管理。
每半月用生石灰水或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菌及病原体。
同时观察青虾身上是否附着纤毛虫,可用硫酸铜水溶液全池泼洒,全池的施药浓度为0.7ppm,隔7天再用1次。
8.适时起捕。
青虾长到4~5厘米就可以起捕上市。
一般春放苗种5~7月起捕上市,夏放苗种9~11月起捕上市。
日照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对虾养殖产区,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对虾养殖重点...
北方地区移植淡水小龙虾的影响因素 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长薄鳅隶属于鳅科、沙鳅亚科、薄鳅属,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个体体重0.2kg~0.4kg,最大个体体重3.0kg,主要分布在长扛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
为了拯救濒危物种,近10余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单位开展了长薄鳅开发利用研究工作,进行了种源收集和池塘驯化养殖,尝试了一系列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工作,但大多是在南方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2006年,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鱼病防治中心的科研人员协同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特种养殖研究室课题组的科研人员首次对长薄鳅进行室内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
一、试验材料 1.种鳅种鳅从四川水产鱼类研究所引进,其亲本为长江上游金沙江雄江段的野生鳅。
亲鳅必须选择3龄以上、体质健康、无伤病、体表粘液正常的个体,雄鳅个体体重在 800g以上且追星明显,雌鳅个体体重在1500g以上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山东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基本上为自然性野生资源,资源量逐年增加,这也说明淡水小龙虾较强的生命力和移植成功的较大可能性。
另外,从淡水小龙虾移植分布区域来看,北方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移植淡水小龙虾起步较晚,自然水系中虽有野生淡水小龙虾的分布,但资源量小,且因环境条件的逐渐恶化而使淡水小龙虾在北方地区的分布及资源量有限。
因此,通过改善淡水小龙虾的移植生存环境,恢复或改良移植水域,则移植后存在着不仅易获得生物学效果且易获得渔业效果的可能性。
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影响淡水小龙虾移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和水的化学性质等。
淡水小龙虾对水环境要求不严,适应温度为0℃~35℃,适宜生长水温为20℃~30℃,水温低于15℃以下则其活动减弱,水温低于10℃或超过35℃则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在8℃以下时进入越冬期而停止摄食,冬季掘洞越冬,故淡水小龙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自然越冬。
当水温达18℃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受精卵适宜孵化温度为22℃~28℃,水温在18℃~20℃时的孵化期为30天~40天,水温在 25℃时的孵化期只需15天~20天。
黑龙江省位于北纬43°23′~53°24′、东经121°13′~135°之间,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5℃~4℃,全省10℃以上持续日数120天~150天左右,3月~9月的气温平均值为18℃左右,日照日寸数为4449小时~4470小时,实照日寸数为2400小时~3000小时,7月的日照时数最长且达460小时~520小时,可以满足淡水小龙虾生存、生长及繁殖的需要。
笔者认为,如果充分挖掘北方地区温泉、工厂余热等热源以开展淡水小龙虾的繁殖、养殖,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淡水小龙虾在pH为 5.8~8.2、溶解氧含量不低于1.5mg/L的水体中都能生存,淡水小龙虾适宜生长的水体pH范围为7.5~8.2,溶解氧含量为3mg/L以上,水体透明度为30cm~40cm。
黑龙江省内湖泊水体的pH变化多在6.8~7.7之间,水体含盐量的变化范围为37.93mg/L~365mg/L,且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较高,能够较好满足淡水小龙虾的生存、繁殖和生长需要。
三、生物因素的影响 影响淡水小龙虾移植的生物因素主要有基础饵料生物、病原生物、竞争者和敌害生物等。
淡水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各种鲜嫩水草以及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鱼虾尸体、同类尸体等都是其喜食的饵料生物,另外,淡水小龙虾也较喜食人工投喂的豆饼、麦麸或配合饲料。
其幼体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摄食浮游植物、小型枝角类幼体、轮虫等,但淡水小龙虾比较贪食,饵料生物不足时会同类相残,正在蜕壳或刚蜕壳的软壳虾最易被残食。
黑龙江省自然水域中植物营养元素总氮平均值0.581mg/L~7.281mg/L,总磷平均值 0.021mg/L~1.870mg/L,多数水域属于富营养型或超富营养型,池沼浮游植物量达26.53mg/L~61.94mg/L,湖泊的浮游植物量平均为12.4mg/L,水库的浮游植物量达5.79mg/L~24.95mg/L,江河的浮游植物量最低为3.06mg/L~11.76mg/L不等;池沼的浮游动物量最多,达到23.89mg/L,小型水库次之,约为8.7mg/L,湖泊的浮游动物量平均为5.25mg/L,江河支流的浮游动物量平均为1.68mg/L;底栖动物有173种之多,各河流平均密度为591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为8.71g/立方米,湖泊平均密度为1550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约为23.37g/立方米,水库平均密度为1319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为123.1g/立方米。
另外,黑龙江省内湖泊等多为平原型水体(镜泊湖除外),平均深度3m~5m,水生植物资源丰富。
因而,从水体中基础饵料生物方面来看,黑龙江省内水域能够满足淡水小龙虾的摄食需求。
淡水小龙虾体型粗壮,甲壳厚而呈深红色,体表披一层尖硬的几丁质外壳,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雄虾的螯比雌虾的更发达而具有很好的抗敌和避敌能力,移植到新水域后与原有其它水生动物在饵料生物、栖息场所、繁殖场所等方面相互竞争、相互排斥的能力强,且黑龙江省内水域鱼类区系组成多比较简单,鱼病发生少,因此,淡水小龙虾移植中遇到的阻力较小,移植工作易获...
龙虾养殖技术培训
龙虾养殖技术:一、池塘条件。
池塘水面不宜过大,适宜水面1~2亩,水深1~1.5米,具有完善的排进水系统和增氧系统;塘底略有坡度,无渗漏,并修好防逃设施。
放养前必须清塘(干法)清除杂物、杂草,以免塘内留有敌害和病原体,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消毒。
龙虾喜阴怕光,善于攀附爬逃,要求水体上有水生植物,约占水面1/3,可种植水草,如轮黑叶藻、菹草等,同时在塘底应设置有砖块、石块及竹筒等隐蔽物体供其栖息穴居。
二、虾苗放养。
石灰水消毒待7~10天水质正常后即可放苗,对水温要求比较高,适宜的生长水温20℃~30℃,低于15℃时很少摄食。
水体应保持高溶氧,溶解氧应在50毫克以上。
水体透明度应在30~40厘米。
pH值7.0~8.5。
放养1.5~3.5厘米的虾苗,放养密度为4000~7000尾/亩。
放苗时将盛虾苗塑料袋放置塘内30分钟后再打开,使虾苗逐渐适应塘内水温,有利于提高虾苗成活率。
放养1个月左右,可适时放养50~250克/尾的花白鲢60~100尾/亩。
淡水龙虾是底栖甲壳动物,适当混养中上层滤食性鱼类,不仅可改善龙虾的生长环境,而且可作塘内缺氧的指示鱼类。
但不要混养肉食性和吃食性鱼类,以免影响龙虾生长。
三、投饵饲养。
虾苗放塘30分钟后开始投喂饲料,前期以投喂煮熟黄豆打浆为主,再补少量的小杂鱼和螺肉等,投喂量为虾体重6~8%,分早晚二次投喂。
依摄食习性傍晚占日总量2/3左右,采取定点与塘边泼洒结合。
中期水温高、摄食旺盛,投喂量10%。
后期投喂虾饵料,也可投喂些杂鱼、豆粕、麦麸、青菜等配合饲料各25%,日喂量随水温变化,灵活掌握。
四、日常管理。
①强化水质管理,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
②高温季节防止虾浮头,增开增氧机。
③水质过肥时用生石灰消杀浮游生物,全池泼洒。
④注意巡塘,清除敌害生物、青蛙、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