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1 科学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按照专业人员提供的配方,根据天气、土地、农作物情况等决定施肥方法和数量,并结合化肥深施、有机肥及无机肥配施等技术施肥,可以提高肥效、增加产量、改良土壤。
2 规范农药使用。
建立安全用药制度,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农药;在清晨或傍晚喷药为宜,避免强风喷洒;喷药后,不要在喷雾器内存放农药,喷雾器应及时清洗干净;用完的农药玻璃瓶应该打碎,金属罐桶应该压扁,掩埋在1米深的土中,清洗所用的抹布应该掩埋或焚烧,防止二次污染。
3 综合防治病虫害。
主要包括:利用耕作、栽培、育种等农业措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应用光、电、微波、超声波、辐射等物理措施控制病虫害。
4 废弃物循环利用。
采取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发展循环农业,使秸秆、畜禽粪便等各种废弃物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将农田薄膜回收处置;使用新型可降解农膜材料。
农业面源污染的含义
防治难度大等特点。
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河岸、滨岸。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更难以控制、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
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
如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如下: (1)要科学削减生产中化肥、农药和农膜等投入品的不合理 使用。
即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畜禽生态养殖、健 康水产养殖、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等农业技术,发展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2)加强秸秆、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 理。
即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乡村清洁工程、废弃物无害化处 理、有机肥的开发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减少农业生 产中废弃物的产生量。
(3)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保护性耕作,推广节 水农业,减少农田中灌溉水的排放量。
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十)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
三、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三)明确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目标。
二。
(十六)大力推进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明确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任务:(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五)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一、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十四)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十五)大力培育新型治理主体。
(二)理清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思路:(十一)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十二)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十三)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四:(一)深刻认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十八)强化工作落实。
(十九)加强法制建设。
(六)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
(七)推进养殖污染防治。
(八)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
(九)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不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障措施:(十七)加强组织领导...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是如何造成的?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
农业 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 理地使用农药化肥等,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的随意排放, 使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 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大、因素多、方式复 杂、强度难以定量评估等特点。
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而污染水体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用化学品使用不合理。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 及其流失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
2001年,我国农田化 肥施用量为273千克公顷,太湖流域高达600千克公顷 以上,已超过发达国家安全施用量225千克公顷的上限。
另外,我国化肥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仅30%左右。
未被吸收的氮、磷元素,除部分被土壤吸附存留于土壤中外, 大部分则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其他水体污染。
2001年,我国农药施用量达8.2千克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单位使用 量。
其中,高毒农药占农药施用总量的70%,国家明令禁 止的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部分地区生产和使用,据 统计,北京近年来高毒农药使用量每年仍有200〜250吨。
农药的吸收率仅为30%~40%,其余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和土壤中。
畜禽养殖产生污染严重。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 展迅猛,其污染产生量也随之剧增。
大量的畜禽粪便没 有很好地处理和利用,随意排放,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接近20亿吨,是同 期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2.7倍。
统计显示,养猪业对 水质的污染居首位,尤其是猪所排泄的尿粪,其次是家 禽。
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COD值达81000毫克升:牛粪 尿混合排出物的COD值达36000毫克升;笼养蛋鸡场冲 洗废水的COD值为43000-77000毫克升,氨氮浓度为 2500〜4000毫克升。
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排入江河湖泊, 将造成水质恶化。
畜禽粪便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地 下水,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 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且难以治理恢复,造成 持久性污染。
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
农作物秸 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
2001年全国秸秆产生量为 7.14亿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 徽、湖北、湖南和四川9个省份。
这些秸秆大都没有经过 综合利用,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或沿河湖岸堆放,在 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
如何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指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激素等,产生的秸秆、尸 体、粪尿等, 以及病虫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与有固定、可查究污染源的点源污染(如工业企业污染)相比,时空范围更广, 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
当前,使用剧毒农药、过量施撒化肥、随意丢弃不可降解农膜、露天焚烧秸秆、大型养殖场禽畜粪便甚至尸体不作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丢弃等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非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是造成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
在水体污染中,60%一 80%的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是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1、科学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按照专业人员提供的配方,根据天气、土地、农作物情况等决定施肥方法和数量,并结合化肥深施、有机肥及无机肥配施等技术施肥,可以提高肥效、增加产量、改良土壤。
2、规范农药使用。
建立安全用药制度,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农药。
3、综合防治病虫害。
主要包括:利用耕作、栽培、育种等农事措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应用光、电、微波、超声波、辐射等物理措施控制病虫害。
4、废弃物循环利用。
采取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发展循环农业,使秸秆、禽畜粪便等各种废弃物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将农田薄膜回收处置;使用新型可降解农膜材料。
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ANPSP)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
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郑涛,2005)。
土壤中未被作物吸收或土壤固定的氮和磷通过人为或自然途径进入水体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一个因素(陈红,2002)。
如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受外界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很大。
预防措施有分为几大类:(1)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的管理包括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环境管理、城市垃圾的处理、城市运输车辆的管理等加强城市环境的管理可从根本上降低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含量, 尤其要加强垃圾的处理城市是人口的集中居住地, 人口密度非常高, 因此, 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合理处理垃圾对于减少和控制城市非点源污染物是十分重要的。
(2)清扫地面道路。
(3)抑制除冰剂、杀虫剂等的使用。
(4)植被控制.(5)渗滤系统的建设.(6)湿地滞留系统。
...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转变农业环境污染管理方式。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能仅仅依靠各类工程措施,更应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
运用治理工业点源的工程治理思路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只能起到一时一地的污染防治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应在遵循统一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差别化原则和配套性原则基础上,建立农业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农业源头投入总量控制制度;农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农业产业准入制度)、农业环境友好的三级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和农业环境政策体系。
根据农业污染特点和治理难度,从有利于源头控制的角度考虑,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准入、农业技术政策、生产规范标准、农业绿色补贴等方面着手,确定农业环境污染管理方式,以便有效支撑农业污染物减排、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相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