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蠵龟的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养母猪技术】母猪的饲养技术我想养一只母猪,但我不懂得其中的...

一.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时间:有3-8周和60日龄断奶的。

买时要问清楚。

早期断奶的仔猪,对饲料有特殊的要求。

主要应喂容易消化的饲料。

仔猪断奶后往往由于生活条件的突然改变,表现出食欲不振,增重缓慢甚至减重,尤其是补料晚的仔猪更为明显。

饲料过渡:仔猪断奶后,要保持原来的饲料半个月内不变(可购买1周的原来仔猪场的周饲料),以免影响食欲和引起疾病,以后逐渐改变饲料,断奶仔猪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的生长阶段,需要高蛋白、高能量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的日粮,应限制含粗纤维过多的饲料,注意添加剂的补充。

仔猪断奶后半个月内,每天饲喂的次数比哺乳期多1~2次。

这主要是加喂夜餐,以免仔猪因饥饿而不安。

每次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成为度,使仔猪保持旺盛的食欲。

仔猪采食大量饲料后,应供给清洁饮水,以免仔猪饮用污水或尿液而造成下痢。

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

到断奶半个月后,仔猪的表现基本稳定时,再调圈并窝。

在调圈分群时,要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

应让断奶仔猪在圈外保持比较充分的运动时间,圈内也应清洁、干燥、冬暖夏凉,并进行固定地点排泄的调教。

仔猪料配方:可选用玉米49%、鱼粉3%、豆粕4%,酵母粉7%,麸皮7%、炒胡豆6%、炒黄豆6%、稻谷15%、其余的4%为添加剂(包括微量元素、钙、磷、食盐、消化酶、维生素、调味剂、酸化剂等。

可在市场上买,然后用稻谷补足4%,一同与上述原料粉粹并拌均匀)。

喂量0.5~1.4kg,逐渐增加。

断奶仔猪的管理 创造舒适的小环境 断奶仔猪必须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清洁干燥。

仔猪进入猪圈前应彻底打扫干净,全面消毒,铺上垫料,为断奶仔猪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

防寒保温 北方冬季与早春气候寒冷,仔猪又特别怕冷,而且易患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养到80kg左右即可配种 二.妊娠母猪饲养: 1.妊娠头20天必需饲料品质要好,不能喂犮霉变质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死亡或停止犮育。

2.妊娠前期、中期如青料不足,往往是母猪流产、胎儿被吸收,死产及弱胎的重要原因;推荐日采食1.8~2.7kg,根据体格大小、膘度、健康等灵活掌握。

3.妊娠90天以前,胎儿重量仅占出生重的41.8%.,应以青饲料为主;90天以后到出生,胎儿生长快,应减少粗料,增喂精料,并最好每天放牧运动一次,特别对初胎母猪最好进行乳房按摩,刷拭猪体,达到人畜亲和,以利分娩接产时不致惊恐,待产仔后,也便于顺利固定乳头。

在最后1~2周,可增加料量1.0~1.5kg。

有利于提高初生重。

4.产前几天,根据母猪膘情肥瘦,乳房表现,决定增减饲料。

如膘情肥胖,乳房红肿异常,要减料减草; 5.母猪出现分娩动作当天,宜停止喂食。

6. 精料配方(%):玉米42.25、大麦35、豆柏8.0、麦麸5.0、磷酸钙0.7、矿物质混合料0.05、槐叶粉8.0、贝壳粉0.5。

方中含粗蛋白12.7%、粗纤维4.6%、钙0.57%、磷0.47%、赖氨酸0.55%、蛋氨酸+胱氨酸0.52%、消化能3.04兆卡kg。

种公母猪50kg前与生长猪营养需要相似;50kg后要限饲防胖。

但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要保证标准供应量。

使妊娠母猪既不肥也不瘦,膘情中等而健康.第一次配种的母猪在妊娠期增重应控制在36~50kg为宜。

经产母猪,本身不长了,只有胎盘和胎儿,只须净增25~35kg左右。

妊娠前期不要喂好了,90天后根据膘情增加配合料。

三.哺乳母猪的饲养 其目标,一是提高仔猪断奶头数及断奶窝重;二是保持泌乳期正常种用体况,即母猪28天断奶失重不超过12公斤。

过度的失重会延长离乳后发情期,还可引起下胎产仔数减少,其后果是严重的。

因此,必须围绕上述目标采取饲喂策略。

合理提高采食量:为使母猪达到采食量最大化,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种是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

即从分娩3天后,逐渐增加采食量的办法,到7天后实现自由采食;第二种是做到少喂勤添,实行多餐制,每天喂4~8次,第三种是实行时段式饲喂,利用早、晚凉爽时段喂料,充分刺激母猪食欲,增加其采食量。

不管是哪种饲喂方式都要注意确保饲料的新鲜、卫生,切忌饲料发霉、变质(酸败)。

为了增加适口性可采取湿拌料的方法。

供给充足清洁水:夏季哺乳母猪的饮水需求量很大高。

因此,母猪的饮水应保证敞开供应。

如果是水槽式饮水则应一直装满清水,如果是自动饮水器则要勤观察检查,保证畅通无阻,而且要求水流速、流量达到一定程度。

饮水应清洁,符合卫生标准。

饮水不足或不洁可影响母猪采食量及消化泌乳功能。

加强温度的调控:可以通过安装雨帘、换气扇、遮阳布、饲喂西瓜皮、清热中药等方式防暑降温。

配方1:玉米39%、大麦33%、豆粕10%、鱼粉6%、麸皮4.0%、磷酸钙0.6%、盐0.5%、维生素0.3%、矿物质0.05%、槐叶粉6.0%、贝壳粉0.55%。

本方含粗蛋白16.44%、CF(粗纤维)4.2%、钙0.83%、磷0.62%、赖氨酸0.86%、蛋+胱0.56%、DE(消化能)3.04兆卡kg。

配方2:玉米58.O%、麸皮6.0%、豆粕15.0%、进口鱼粉5.0%、大豆磷脂6.0%、玉米胚芽粕6.0%、预混料(即顸先混合的添加剂,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钙...

青蛙的养殖技术

我刚帮你找了下青蛙养殖技术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

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

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

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

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

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

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

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

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

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

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

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

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

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

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

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

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

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

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

50克以上的...

姬玉露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 种植:姬玉露可以分株繁殖,分株时一点点拨开大株周围的群生侧芽,依株丛大小及根系分布掰开,不会伤及大、小玉露。

分好后稍晾半天即可上盆,种植基质配比与原盆相同。

上盆后在阴凉通风环境 下放置一周,即可进人正常养护。

只要温度、光照适合,生长非常迅速。

??? 土壤: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含有石灰质,并有较粗颗粒度的沙质土壤中生长。

常用腐叶土2份、粗沙或蛭石3份的混合土栽种,并掺入少量骨粉等 ??? 浇水:生长期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避免积水,更不能雨淋,尤其是不能长期雨淋,以避免烂根。

但也不宜长期干旱,否则植株虽然不会死亡,但叶片干瘪,叶色黯淡。

空气干燥时可经常向植株及周围环境喷水。

总体说来,盆土还是要干透浇透。

遇梅雨季节或闷热天气。

要尽量少浇水,稍带干燥比较保险。

??? 施肥:在生长期对于长势旺盛的植株可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新上盆的植株或长势较弱的植株则不必施肥。

夏季高温或者冬季温度较低时的休眠期也不必施肥。

施肥时间宜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或傍晚。

??? 光照:对光照较为敏感,若光照过强,叶片生长不良,呈浅红褐色,有时强烈的直射光还会灼伤叶片,留下难看的斑痕。

而栽培场所过于阴蔽,又会造成株型松散,不紧凑,叶片瘦长。

鹅的养殖技术

一、精选雏鹅 应选择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品种鹅或杂交鹅。

要求雏鹅健壮活泼、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其颈部提起时,双脚能够迅速收缩。

对腹大、歪头以及卵黄收缩不好的弱雏要坚决淘汰。

二、温室育雏刚出壳的雏鹅要进行温室饲养。

育雏温度为1~5日龄28℃~30℃,6~15日龄25℃~28℃,16日龄后可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以控制在50%~65%为宜。

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2只,温室可用空闲房屋,塑料棚育雏更好。

三、科学饲养1、启喂开食 雏鹅出壳24小时后,进行饮水开食。

先调教饮水,随后喂青菜、牧草、萝卜叶拌米饭。

2、合理分群 1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20只,2周龄后减至l5只,以此类推。

使鹅群密度合理,防止出现挤压、堆叠。

3、科学放水 雏鹅饲养20日龄后可以下水,一般在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左右赶鹅下水为好,每次10~l5分钟。

雨雪天则不要下水。

4、添加辅剂 为了节省饲喂成本,一般以青料和米糠、米饭为主。

白天放牧啄青。

夜间投喂饲料,做到少吃多餐。

同时适当添加矿物质、维生素和蛋氨酸。

5、保洁驱虫 圈舍要勤打扫和消毒,保持饲料清洁,饮水卫生。

雏鹅25日龄时用吡喹酮按l0毫升/公斤体重驱绦虫。

四、快速育肥 冬鹅经过35~45天的饲养,主羽已长出,体重达2.5公斤时,即可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15~20天,要把鹅群圈起来喂养。

期间不放牧、不走动、不放水,减少体力消耗,增重添膘。

五、疾病防治 每次进鹅前及出售后要用2%的福尔马林或20%的石灰水对鹅舍、用具消毒。

选择免疫过的鹅进场或进场后立即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小鹅瘟疫苗。

勤扫鹅舍,勤换垫草,定期对饲槽、饮水器具清洗消毒。

严禁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秸秆、草、菜喂鹅,严防农药中毒。

六、搞好防疫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卫生防疫制度。

所有用具要固定并定期消毒,垫料要及时更换。

圈舍至少每月消毒1次,每日定时清扫。

做好小鹅瘟的预防接种。

在种鹅开产前1个月,给种鹅肌肉或皮下注射种鹅用小鹅瘟疫苗(按1:100稀释),每只鹅1毫升,15天后产生免疫力。

如果种鹅未打过预防针,则应在小鹅出雏后18小时内皮下或滴鼻0.1毫升雏鹅用小鹅瘟疫苗,5天后产生免疫力。

使用药物进行疾病的预防。

雏鹅1~3日龄可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三痢特灵(治疗量万分之五)或千分之三土霉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

平时可不定期的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按使用说明稀释)。

在饲料或饮水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类、磺胺类、钙片等药物,预防雏鹅疾病。

七、适时上市 喂养60天后,用手轻压鹅体感到丰满结实而有弹性,体躯皮下脂肪肥厚,尾椎和胸部丰满,体重达4公斤左右即应上市出售

黄腊鱼养殖技巧养殖技术

黄腊鱼养殖技巧养殖技术: 放养密度放养鱼苗规格要整齐,以避免相互残杀,一般在标粗阶段,每个网箱可放养2000尾,经过1-2个月后,放养密度减至1000尾,当体长长到3-5厘米时,调整密度为200-500尾,在养成阶段,保持8-10公斤/米3。

在海区环境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最大放养密度可达20公斤/米3。

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

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适温为9.5~29℃,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7℃;致死低温为8.8℃,致死高温为32℃。

成鱼则可抵御8℃的低温和35℃的高温。

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

黄鳍鲷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

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2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

一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二龄即发育成熟。

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最适温度为19~21℃。

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盛产期为11~12月,1~2月份可见鱼苗。

卵为浮性分离卵,圆形,无色透明,卵径0.69~0.87毫米,油球径0.22~0.23毫米。

在水温21~23℃时,经过35个小时即可孵化出仔鱼。

黄鳍鲷食性较广,对饵料要求不严格,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为底栖硅藻,也摄食小型甲壳类。

仔鱼在饥饿时,常发生相互残食的现象,因此在人工育苗时要特别注意,饵料投喂一定要均匀。

黄鳍鲷适应力强,生长快。

自然界中的黄鳍鲷一龄鱼体长16.9厘米,重150克;二龄鱼体长21.8厘米,重325克;三龄鱼体长26.2厘米,重550克左右。

注:黄鳍鲷,学名sparuslatus,(潮汕俗称)胶辣鱼、又名黄脚立、赤翅、黄立鱼、黄腊鱼。

...

猪的养殖技术

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90~120公斤屠宰最适4 品种要优。

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建筑施工简便易行。

建造一个养猪规模100头的育肥猪的养猪大棚,只需投资2000元左右,每平方米造价20元左右。

养猪大棚跨度一般为4~5米,长度为20~25米,四周围栏高1,或用虫克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并在保温箱底或距保温室底30-40厘米处挂一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0。

当仔猪在仔猪培育舍饲养5周时转入生长肥猪育舍。

3.生长肥育猪①进猪前准备。

生长猪肥有舍在转入断奶仔猪的前1周,要检查维修圈舍设备,并清扫圈舍,然后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药消毒;价格低时以体重轻些为好,把初生体重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排乳头,把初生体重大的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内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国PIC猪105公斤时,为猪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省工省力.5)。

肥有前期,深0.8米。

饲料要根据不同日龄的育肥猪喂不同的全价饲料:l-7日龄为32℃-28℃。

⑥卫生与消毒。

每天清扫圈舍除粪2次,为出栏的适时体重。

此外,不要一成不变。

如夏季天热猪吃得少,饲料要配得营养好些。

饲料营养要均衡,以满足生长需要为宜7 防疫要严。

重视消毒:精饲料60%,青饲料25%,对窝产超过12头或不足7头的仔猪按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母猪过仔的原则。

舍内温度控制在25℃-20℃,相对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瘦内率66%,料肉比2.8。

9 “倒喂法”养猪。

10 饲养管理1.哺乳仔猪①保温防压。

哺乳仔猪适宜温度.0~1,逐渐养成在固定位置排便。

③补铁与过仔并窝。

仔猪生后2-3日龄内,不仅建圈少:1,以免猪进入食槽,材料可选用钢筋,配用必要的饲料添加剂和少量青、绿饲料。

从中猪到出栏期,适当减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饲料,其比例为、造价低,不限量饲喂,生长速度快,补喂全价配合料,将两窝仔猪合并1窝,夏天等于是个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为一个暖圈,冬暖夏凉,158天可达110公斤,l周内控制采食.2米,支撑大棚可用空心砖等材料砌成,达到防寒保暖通风就行了6 饲料要廉、体重、体质强弱等相近的原则组群,由一头体质好。

乳量充足的母猪哺育。

仔猪并窝前必须吃足初乳。

④开食与补料:1、产仔少的母猪代哺。

仔猪过哺前必须吃足初乳。

对产仔过少的母猪。

实行保护性饲养,又充分利用了大量青,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当肥猪体重达90-100公斤时出栏。

懒汉养猪法懒汉养猪法是山东省的农业专家们多年来总结国内外农村养猪技术,可调节饲料量。

每25头猪设一个自动饮水器。

自动饮水器要下接饮水槽,将水引出棚外,肌肉注射铁制剂,粗饲料15%。

这种方式既缩短了猪的饲养周期,每周舍内通道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它消毒剂消毒1次。

⑦疫病防治。

仔猪生后2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

仔猪生后25日龄去势,35日龄断奶。

同时做好仔猪护理工作,并在分娩栏内安装护仔栏。

②吃足初乳及固定乳头,改进创立的投资少、见效快、造价低的新式大棚养猪法。

现将其主要特点及方法介绍如下,自由饮水。

③管理。

仔猪断奶后原窝转入仔猪培育舍。

排粪情况及精神状态,保持空气新鲜。

每天清扫圈舍和除粪2次,每周舍内通道用2%火碱溶液或其它消毒药消毒1次。

平时经常观察猪群采食、猪肺疫及仔猪副伤寒疫苗,可按过仔的原则。

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75%。

饲料配方要随着市场价格、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

高密度养成猪,把过哺的仔猪过给产期相差不超过3天,每头剂量100-150毫克铁。

泌乳母猪每头哺仔10-12头。

断奶幼猪入舍后。

平时经常观察猪群采食、排粪情况及精神状态,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生后2-3日龄内要固定好乳头。

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

肥育后期,日喂2-3次,相对湿度50%-70%,顶部覆盖塑料薄膜、编织布、草帘等。

大棚四周不设围墙、睡觉、进食和饮水的习惯,至2O日龄应全部开食。

一仔猪开食后,并清扫圈舍,传播疾病,还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8 出栏要适时。

如二元猪休重达到70公斤,日喂5-6次。

⑤去势与断奶,采用生干粉料或生湿料型(料水比为1。

②饲养。

仔猪生后55-60日龄接种猪瘟,每群10-20头。

断奶幼猪转入生长猪肥有舍后,要及时进行调教,逐渐养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觉,日喂3-4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又要防止粪便的污染,棚高一般在2.7~3.0米,生猪市场价格高时,体重相对越重越好,自由饮水。

③管理。

断奶幼猪转入生长猪肥育舍,然后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药消毒。

②饲养。

仔猪入舍后,2周内仍喂给原仔猪料,就是针对上述的缺点并结合猪的生育规律和特点而确定的新型养猪法,该办法在小猪到中猪阶段。

即50—60千克以前用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为主。

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

每天清扫圈舍2次,每周会内通道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药消毒1次。

仔猪在转群前用驱虫精、四咪吐等驱虫药驱除体内寄生虫。

料槽内设一插板:0,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要及时进行调教、水泥等材料。

仔猪生后5日龄训练饮水,按猪的品种, 8-35日龄为...

鹅的养殖技术

一、精选雏鹅 应选择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品种鹅或杂交鹅。

要求雏鹅健壮活泼、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其颈部提起时,双脚能够迅速收缩。

对腹大、歪头以及卵黄收缩不好的弱雏要坚决淘汰。

二、温室育雏 刚出壳的雏鹅要进行温室饲养。

育雏温度为1~5日龄28℃~30℃,6~15日龄25℃~28℃,16日龄后可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以控制在50%~65%为宜。

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2只,温室可用空闲房屋,塑料棚育雏更好。

三、科学饲养1、启喂开食 雏鹅出壳24小时后,进行饮水开食。

先调教饮水,随后喂青菜、牧草、萝卜叶拌米饭。

2、合理分群 1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20只,2周龄后减至l5只,以此类推。

使鹅群密度合理,防止出现挤压、堆叠。

3、科学放水 雏鹅饲养20日龄后可以下水,一般在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左右赶鹅下水为好,每次10~l5分钟。

雨雪天则不要下水。

4、添加辅剂 为了节省饲喂成本,一般以青料和米糠、米饭为主。

白天放牧啄青。

夜间投喂饲料,做到少吃多餐。

同时适当添加矿物质、维生素和蛋氨酸。

5、保洁驱虫 圈舍要勤打扫和消毒,保持饲料清洁,饮水卫生。

雏鹅25日龄时用吡喹酮按l0毫升/公斤体重驱绦虫。

四、快速育肥 冬鹅经过35~45天的饲养,主羽已长出,体重达2.5公斤时,即可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15~20天,要把鹅群圈起来喂养。

期间不放牧、不走动、不放水,减少体力消耗,增重添膘。

五、疾病防治 每次进鹅前及出售后要用2%的福尔马林或20%的石灰水对鹅舍、用具消毒。

选择免疫过的鹅进场或进场后立即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小鹅瘟疫苗。

勤扫鹅舍,勤换垫草,定期对饲槽、饮水器具清洗消毒。

严禁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秸秆、草、菜喂鹅,严防农药中毒。

六、搞好防疫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卫生防疫制度。

所有用具要固定并定期消毒,垫料要及时更换。

圈舍至少每月消毒1次,每日定时清扫。

做好小鹅瘟的预防接种。

在种鹅开产前1个月,给种鹅肌肉或皮下注射种鹅用小鹅瘟疫苗(按1:100稀释),每只鹅1毫升,15天后产生免疫力。

如果种鹅未打过预防针,则应在小鹅出雏后18小时内皮下或滴鼻0.1毫升雏鹅用小鹅瘟疫苗,5天后产生免疫力。

使用药物进行疾病的预防。

雏鹅1~3日龄可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三痢特灵(治疗量万分之五)或千分之三土霉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

平时可不定期的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按使用说明稀释)。

在饲料或饮水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类、磺胺类、钙片等药物,预防雏鹅疾病。

七、适时上市 喂养60天后,用手轻压鹅体感到丰满结实而有弹性,体躯皮下脂肪肥厚,尾椎和胸部丰满,体重达4公斤左右即应上市出售

獾的养殖技术

玉米、高粱。

当仔獾长到90日龄后,就可断奶分窝饲养,每胎产仔3至4只。

仔獾初生重在15克左右,毛呈白色。

当獾进入配种期、母性交后,其胚泡滞育期较长,到秋末冬初时,幼獾基本长大,以利其安全越冬,而且还要做到新鲜和多样化,以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獾的身体健康,这时其饲料质量也应适当提高,受精卵2至3个月内不着床,在子宫内处于游离状态,母獾在1岁左右,饲料来源非常广泛,植物性饲料有:花生、大豆,蔬菜类应占10%左右。

还应补充一点麦芽。

公、鼠类、昆虫类等,日粮中蛋白质饲料应占到40%左右,植物性饲料(指碳水化合物饲料)应占50%左右、薯类、瓜果。

受精卵着床后即开始发育:各种畜禽肉,即达到性成熟,公、母之间就开始有性冲动行为,使獾达到较好的肥度。

在应用时,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最好配合起来饲喂。

在獾的非配种期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

洞内放些柔软的干草或干树叶等。

园地面积的大小、假山的大小及洞穴的多少,要根据饲养獾的数量而定。

2、配种繁殖,营养质量更应提高,蛋白质饲料应增加到50%左右。

3,性交次数较多,消耗体力较大、酵母、维生素之类,母獾进入妊娠期后、蔬菜类等。

动物性饲料有;二是经常打扫饲养场地,特别是洞前要保持干燥和卫生;三是饲养场地要保持安静,防止参观和生人进岀。

还要特别注意防止家狗、谷子、瓜干: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在环境较僻静的地方,以防漏雨水,一般到第二年的4至5月份产仔,其妊娠期230天左右,獾每年只繁殖1次,一般在8月初至9月底开始交配、野猫的侵袭、畜禽内脏、青蛙,由于母獾、公獾性欲冲动,35日龄左右睁开眼睛。

经过5至6个月的生长发育,公獾在1.5岁左右,适当搭配些动物性饲料即可。

但在入冬前要增加蛋白质饲料的数量,建一个15至20平方米的园地,周围用石头或砖砌垒2米左右高的围墙。

里面用石头做成假山,假山周围砌垒些洞穴,洞穴的上面要严密1、圈舍建造、饲养管理:獾是杂食动物。

獾的日常管理:一是投料要新鲜无污物。

但...

苍蝇的养殖技术

(一)养殖规模的确定 养殖规模的大小根据预期达到的日产量来确定。

以一个日产鲜活蝇蛆100千克的养殖场为例,在设计养殖场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成虫饲养规模 据观察,每万只家蝇在卵高峰期每日可产鲜蛆1—1.5千克,若日产鲜蛆100千克,则需饲养处于产卵高峰期的成虫100万只,考虑到其它因素影响,一个生产单元的种蝇饲养规模至少应达200万只。

若同考虑种蝇的淘汰更新,一个更新周期需要4天,因此,要准备两个单元的种蝇生产规模,才能保证持续不断供应日产100千克蝇蛆需要的卵块。

2、饲养成虫需要的面积 目前饲养成虫的方法有房养和笼养2种,其中房养的成虫密度在夏季以1万~2万头/立方米为宜,密度过大会导致成虫的取食面积相对减少、更换饲料频繁、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人员操作不便等问题;密度过低则单位面积产卵量低,若通风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密度。

笼养可大幅度提高成虫饲养密度,试验表明,在笼养条件下可以养殖8-9万只/每立方米。

一个15~20立方米的房间饲养的成虫即可满足日产100千克蝇蛆需要的卵块。

3、饲养蝇蛆需要的面积 在采用固体饲料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养殖面积可产鲜蛆500克,日产100千克鲜蛆则需200平方米的养殖面积。

室外养殖多采用平面养殖,加上走道等需占地250平方米,按5个生产单元连续生产,需占地1250平方米。

室内生产多采用立体养殖,按4层计算1个70平方米的房间构成1个生产单元,5个生产单元则需要建350平方米大小的生产厂房。

(二) 养殖设施的建造 各种养殖设施的建造与否根据采用的养殖方法确定。

一个完整的养殖过程包括成虫的饲养、卵的收集、蝇蛆的饲养与分离等,涉及到各种设施。

1、种蝇房 专门用于饲养成虫,要求室内空气新鲜,温度保持在24~30摄氏度,相对湿度50%~70%,每天光照14小时以上。

新建的种蝇房应选择远离居民住宅区、光线较好、通风的地方,最好设计为坐北朝南的单列平房,北面设封闭式走道,可有效阻止成虫外逃,冬季还能缓冲北风侵袭,利用室内保温。

中间有1个操作间,前后开门,两边蝇房北面开门,由工作间后门通向走道进入,南面为较大的玻璃窗,以便采光。

每间房的面积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20~40平方米,装有纱门、纱窗、排气扇和加温管道等。

若进行笼养,还要在室内搭好立体养殖架。

2、蝇笼制作 是笼养家蝇的必需设施。

蝇笼的规格有多种,常见的有长、宽、高各50厘米正方形蝇笼;65厘米*80厘米*90厘米和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长方蝇笼等3种(实际大小应该以房间高低大小科学设计,没有严格要求)。

制作时先用粗铁丝、钢筋或竹木条制成骨架,然后在四周蒙上塑料纱窗或铁纱窗,同时在蝇笼一侧下角留一个直径20厘米的操作圆孔,孔口缝接30厘米长的布筒,以便喂养、喂水和取放产卵垫,不用时扎紧,防止成虫外逃。

每个蝇笼中还应配备饲料盘、饮水盘和用于装产卵物的小瓷盘。

另外,可在笼内中间悬挂几片尼龙纱网,以增加成蝇栖息面积。

使用时像挂蚊帐那样将蝇笼固定在架上,笼底托在一块小平板上。

为了挂拆方便和易于消毒清洗,蝇笼的四角可用夹或勾固定在立体养殖架上。

3、育蛆房 用于室内养殖。

室温要求保持在26~35摄氏度,湿度65%~70%。

但幼虫怕光,不需光照,应注意安装遮光窗帘。

室内其他养殖设施根据采用的养殖方法确定,如多层饲养架、育蛆盆、育蛆箱、育蛆池、育蛆平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加温、控制设备等,一般将这些设施放在两边,中间留人行走道,既充分利用空间,又便于操作管理。

4、育蛆塑料棚 用于外室加温养殖。

基本构造与目前推广的反季节蔬菜大棚相似。

面积和数量根据饲养规模确定,一般多用80~130平方米小面积棚,作为1个生产单元,常见的有平面和立体养殖2种。

棚的东西南北方各开1个门,供通风换气和进出料,在棚的上方安装2台排气扇,棚内中间和前后各留1米宽的走道。

5、蝇蛆分离箱 用于固体饲料养殖时分离蝇蛆。

分离箱是根据幼虫的负趋光性而设计的,长、宽、高各50厘米,由筛网、暗室和照明部分组成,筛网上设强光灯。

分离时把混有大量幼虫的培养基质放在筛板上,打开光源,人工搅动培养基质,幼虫见光即下钻,不断重复,直至分离干净。

(三)养殖饲料的制备 饲料是养好蝇蛆的物质基础。

养殖蝇蛆所需要的饲料包括产卵饲料、成虫饲料和蝇蛆饲料3类,根据饲料的物理形状又分为固体饲料和液体饲料2类。

1、产卵饲料 用于引诱成虫前来产卵的固体饲料,又称为产卵物(信息物)。

这类饲料营养全面,多能同时满足成虫和蝇蛆的营养需求。

并具有特殊的腥臭气味,对成虫有较强的引诱力。

常用的有人畜和家禽粪便、各种腐烂动物肉和肉制品加工下脚料等,如人粪尿、猪粪、马粪、鸡粪、鸭粪等,死鼠、死鱼、死鸡鸭、死猪等动物腐尸,家畜屠宰下水和内脏、禽内脏、鱼肠等,其中以腐烂的肉类对成虫的引诱力最强。

使用畜禽粪便或人工配制的蝇蛆饲料作为产卵物时,喷洒0.03%氨水或碳酸氢铵水溶液、人尿、烂韭菜等可显著提高对成虫的引诱力。

2、成虫饲料 成虫同其它动物一样,也需要足够的蛋白蛋、糖和水以维持生命和繁殖能力。

...

苍蝇的养殖技术

(一)养殖规模的确定养殖规模的大小根据预期达到的日产量来确定。

以一个日产鲜活蝇蛆100千克的养殖场为例,在设计养殖场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成虫饲养规模 据观察,每万只家蝇在卵高峰期每日可产鲜蛆1—1.5千克,若日产鲜蛆100千克,则需饲养处于产卵高峰期的成虫100万只,考虑到其它因素影响,一个生产单元的种蝇饲养规模至少应达200万只。

若同考虑种蝇的淘汰更新,一个更新周期需要4天,因此,要准备两个单元的种蝇生产规模,才能保证持续不断供应日产100千克蝇蛆需要的卵块。

2、饲养成虫需要的面积 目前饲养成虫的方法有房养和笼养2种,其中房养的成虫密度在夏季以1万~2万头/立方米为宜,密度过大会导致成虫的取食面积相对减少、更换饲料频繁、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人员操作不便等问题;密度过低则单位面积产卵量低,若通风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密度。

笼养可大幅度提高成虫饲养密度,试验表明,在笼养条件下可以养殖8-9万只/每立方米。

一个15~20立方米的房间饲养的成虫即可满足日产100千克蝇蛆需要的卵块。

3、饲养蝇蛆需要的面积 在采用固体饲料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养殖面积可产鲜蛆500克,日产100千克鲜蛆则需200平方米的养殖面积。

室外养殖多采用平面养殖,加上走道等需占地250平方米,按5个生产单元连续生产,需占地1250平方米。

室内生产多采用立体养殖,按4层计算1个70平方米的房间构成1个生产单元,5个生产单元则需要建350平方米大小的生产厂房。

(二) 养殖设施的建造各种养殖设施的建造与否根据采用的养殖方法确定。

一个完整的养殖过程包括成虫的饲养、卵的收集、蝇蛆的饲养与分离等,涉及到各种设施。

1、种蝇房 专门用于饲养成虫,要求室内空气新鲜,温度保持在24~30摄氏度,相对湿度50%~70%,每天光照14小时以上。

新建的种蝇房应选择远离居民住宅区、光线较好、通风的地方,最好设计为坐北朝南的单列平房,北面设封闭式走道,可有效阻止成虫外逃,冬季还能缓冲北风侵袭,利用室内保温。

中间有1个操作间,前后开门,两边蝇房北面开门,由工作间后门通向走道进入,南面为较大的玻璃窗,以便采光。

每间房的面积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20~40平方米,装有纱门、纱窗、排气扇和加温管道等。

若进行笼养,还要在室内搭好立体养殖架。

2、蝇笼制作 是笼养家蝇的必需设施。

蝇笼的规格有多种,常见的有长、宽、高各50厘米正方形蝇笼;65厘米*80厘米*90厘米和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长方蝇笼等3种(实际大小应该以房间高低大小科学设计,没有严格要求)。

制作时先用粗铁丝、钢筋或竹木条制成骨架,然后在四周蒙上塑料纱窗或铁纱窗,同时在蝇笼一侧下角留一个直径20厘米的操作圆孔,孔口缝接30厘米长的布筒,以便喂养、喂水和取放产卵垫,不用时扎紧,防止成虫外逃。

每个蝇笼中还应配备饲料盘、饮水盘和用于装产卵物的小瓷盘。

另外,可在笼内中间悬挂几片尼龙纱网,以增加成蝇栖息面积。

使用时像挂蚊帐那样将蝇笼固定在架上,笼底托在一块小平板上。

为了挂拆方便和易于消毒清洗,蝇笼的四角可用夹或勾固定在立体养殖架上。

3、育蛆房 用于室内养殖。

室温要求保持在26~35摄氏度,湿度65%~70%。

但幼虫怕光,不需光照,应注意安装遮光窗帘。

室内其他养殖设施根据采用的养殖方法确定,如多层饲养架、育蛆盆、育蛆箱、育蛆池、育蛆平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加温、控制设备等,一般将这些设施放在两边,中间留人行走道,既充分利用空间,又便于操作管理。

4、育蛆塑料棚 用于外室加温养殖。

基本构造与目前推广的反季节蔬菜大棚相似。

面积和数量根据饲养规模确定,一般多用80~130平方米小面积棚,作为1个生产单元,常见的有平面和立体养殖2种。

棚的东西南北方各开1个门,供通风换气和进出料,在棚的上方安装2台排气扇,棚内中间和前后各留1米宽的走道。

5、蝇蛆分离箱 用于固体饲料养殖时分离蝇蛆。

分离箱是根据幼虫的负趋光性而设计的,长、宽、高各50厘米,由筛网、暗室和照明部分组成,筛网上设强光灯。

分离时把混有大量幼虫的培养基质放在筛板上,打开光源,人工搅动培养基质,幼虫见光即下钻,不断重复,直至分离干净。

(三)养殖饲料的制备饲料是养好蝇蛆的物质基础。

养殖蝇蛆所需要的饲料包括产卵饲料、成虫饲料和蝇蛆饲料3类,根据饲料的物理形状又分为固体饲料和液体饲料2类。

1、产卵饲料 用于引诱成虫前来产卵的固体饲料,又称为产卵物(信息物)。

这类饲料营养全面,多能同时满足成虫和蝇蛆的营养需求。

并具有特殊的腥臭气味,对成虫有较强的引诱力。

常用的有人畜和家禽粪便、各种腐烂动物肉和肉制品加工下脚料等,如人粪尿、猪粪、马粪、鸡粪、鸭粪等,死鼠、死鱼、死鸡鸭、死猪等动物腐尸,家畜屠宰下水和内脏、禽内脏、鱼肠等,其中以腐烂的肉类对成虫的引诱力最强。

使用畜禽粪便或人工配制的蝇蛆饲料作为产卵物时,喷洒0.03%氨水或碳酸氢铵水溶液、人尿、烂韭菜等可显著提高对成虫的引诱力。

2、成虫饲料 成虫同其它动物一样,也需要足够的蛋白蛋、糖和水以维持生命和繁殖能力。

在...

赞一下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珍珠石班鱼养殖 珍珠石斑鱼工厂养殖
下一篇: 未来皮草养殖有前景吗 皮草发展前景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