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大家好80亩水深4米的鱼塘养什么鱼好
1.鳜鱼 鳜鱼又名桂花鱼、鳌花,俗称翘嘴鳜、桂鱼、季花鱼、花鲫、花咀鳜、母猪壳、鲈鱼、花鳜等。
属鲈形目、鲳科、鳜属。
鳜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河鲜,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餐桌上一道脍炙人口的佳肴,素有“淡水石斑”之称。
民间还把鳜鱼作为产妇及贫血者的调养品。
鳜鱼在国内外市场销路好,售价高,出口很受欢迎。
市场价格每公斤卖40元以上,最高时卖到每公斤60多元,而出口价格更高。
鳜鱼多养在丘陵平原地带。
而利用山区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的优势,可大力推广山区小水库鳜鱼养殖。
山区小水库养殖鳜鱼的高产高效对优化山区池塘养殖结构,增加优质鱼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虹鳟鱼 虹鳟是冷水性鱼类,通常栖息在水质呈清、无污染、砂砾底质的河川溪流中。
虹鳟喜欢生活在水温8—20℃的水中。
在人工密养条件下,最佳生长水温是12—18℃,当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明显减少,生长减慢,抗病国减弱,水温达到24℃时停止摄食,在26℃短时间内即能死亡。
所以虹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水温上限是24℃。
虹鳟鱼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温度,只要水不结冰,就能摄食、生长,但摄食强度减弱、生长缓慢。
养鳟水体中的溶氧要求在5mg/L以上,当溶氧在5 mg/L时鱼的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在4mg/L时即出现缺氧症状,常会引起死亡。
当溶氧为3mg/L时会出现大批死亡。
养殖水体的PH值应保持在5 —9,碱度1.5mg.n/L,硬度8—12。
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经过短暂的驯化,可以用海水进行成鱼的养殖。
水是进行虹鳟养殖的前提条件,养殖用水应该是流动的冷凉水,常年水温在22℃以下,冬季不结冰。
水质要符合养鱼用水标准,澄清无污染。
这类水源程序有山泉、山涧溪流、地下进水、水库的底层排水、雪山融水等。
养鳟用水要有一定的流量,通常可养鱼的数量均按水流量计算,一般情况下每秒1升水的流量的养鳟产量约为50—200公斤。
流水池中的用水要有一定的流速,一般在1.2—1.8米/分之间,养稚鱼水的流速要小一些,养成鱼和培育亲鱼的水流速稍大些为好。
虹鳟鱼对水温要求很高,超过10'C就长变形了。
长得也慢,500克左右的一条要长上一年,所以肉质极鲜美 3.另外鲤鱼、草鱼、鲢鱼等也可以。
新入了4只东锦,深水养好还是浅水养好
1.选择良好的水源,保障适宜的水温 冷水鱼养殖的品种为鲑鳟鱼和鲟鱼两大类,它们原始生活环境分别为山涧溪流和江河,自然水域水质良好,水温低。
因此在冷水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10℃~18℃为宜。
以水温较高的河水为水源的养殖场夏季可补充部分地下水降低水温。
2.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渔池结构 冷水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全池均匀分布,渔池宽4米,长不超过15米为好。
渔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渔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
渔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渔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
3.实行科学合理的放养和投喂冷水鱼放养密度虽然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16千克/立方米以上时,由于鱼体代谢产生的代谢物将使水体中硫化氢、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等水化指标上升,鱼体会感到生理上的不适,鱼体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
因此,冷水鱼放养应保持在10千克~14千克/立方米范围内,这样既可充分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要注意饵料投喂量的掌握,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鱼成长参差不齐,易导致寄生性疾病发生;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
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
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4.保持健康的鱼类生态环境减少鱼病发生 冷水鱼健康养殖是一项生态综合工程,保持良好鱼类生态环境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冷水鱼健康养殖要做好渔池周边环境条件的改善和保持,减少周围环境对渔业生态的不良影响。
随时注意入水口有无落叶杂物流入,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防止残饵、粪便等污物的累积与藻类杂菌的孳生;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对于重复利用的养殖流水可在渔池入水口处安装UV-C紫外线水体消毒杀菌设备,减少水中微生物菌群总数,避免鱼病交叉感染。
5.增加鱼体营养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 冷水鱼健康养殖在保证饵料营养平衡与品质的基础上增加鱼体营养,可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投喂适量营养饵料是健康养殖的必要手段之一。
①投喂无机盐营养饵将250克无机盐用水溶解后拌50千克饵料,投喂给经过长途运输和体表损伤的鱼种、成鱼。
可调节鱼体渗透压使体液移动储留正常,促进皮肤黏膜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②投喂Vc与蜂蜜营养饵将Vc10克加水溶解后和1千克蜂蜜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10天投喂一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
③投喂Ve与食用油营养饵将 Ve5克与1千克油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周投喂1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增强鱼体抗贫血功能。
6.做好新品种引进的考察,严格检验检疫 引种时要充分认识新品种跨地区的风险,要求对引进的新品种实地考察,从无病区引种,并按要求严格检疫,引进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督。
成鱼养殖企业购买种苗时除要实行严格的检疫和复检工作外,在购种时应遵循同一场地苗种原则,避免苗种携带的鱼病交叉感染。
7.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做好鱼病防治 冷水鱼健康养殖在鱼病防治中除了对症下药、药量准确外,正确的施药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鱼病防治用药分体外用药和体内用药两大类,体外用药施药方法有蘸、浸、泡,体内用药施药方法为投喂药饵。
蘸所用药物具有强烈刺激性,浓度高,一般(20~50)*10E-6,治疗体表损伤、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
适用于规格较小或经过长途运输的鱼种,要求将鱼放入药液中瞬间拿出。
例如:用50*10E-6的碘酊为鱼种消毒。
浸所用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浓度较高,一般(10~15)*10E-6,治疗寄生虫性疾病、预防细菌性疾病。
适用于养殖中分池操作时,要求将分池鱼放入药液中10分钟左右捞出。
例如:用25*10E-6福尔马林溶液浸洗治疗小瓜虫病。
泡所用药物在一定浓度条件下维持相对长的时间,一般浓度5*10E-6以下1个小时左右,治疗细菌性疾病,顽固性寄生虫和病毒性疾病。
要求适当降低水体交换量及水位,在渔池上方入水口处均匀泼酒药液,然后采用滴流管定量将药剂慢慢加入进水口中维持池中药液浓度一段时间。
例如:用苯扎澳铵消毒剂2*10E-6治疗细菌性烂鳃病。
投喂药饵所用药物有中草药、抗生素、碘制剂等。
钓草鱼最深水位几米
钓草鱼最深水位最好不超过4米。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背部的颜色为黑褐色、鳞片边缘为深褐色,胸、腹鳍为灰黄色,侧线平直,肉白嫩,骨刺少,适合切花刀作菊花鱼等造型菜。
草鱼以其肉质细嫩、个体大、肌间刺少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但草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四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制约着草鱼养殖的发展。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草鱼免疫注射技术是当前能解决草鱼“四病”的一条有效途径。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养殖环境的恶化,草鱼养殖病害由传统的“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等)发展为草鱼“新三病”即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
草鱼“新三病”给养殖生产带来更大危害,发病后造成草鱼大量死亡,因此了解其发病症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护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