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花泥鳅怎样养殖
花泥鳅的养殖方法如下:前期准备1. 养殖池与鱼巢设计养殖池为闲置的养鳖池,硬化水泥池结构,养殖池规格为长15米、宽10米、深1.0米。
养殖前对进水口、出水口进行简单改进,将进水口移至池壁上方,并在进水口处接一直径为6~7厘米的PVC塑料管,使进水管向养殖池中间延伸约40厘米,同时在池底排水口上安装网罩,防止泥鳅逃跑。
人工鱼巢用废旧的自行车外胎,将收集的废旧自行车外胎洗净,用30~4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以20~30度角倾斜均匀摆放在池底,摆放密度为5只/㎡。
废旧自行车外胎作为鱼巢,柔软性强,遮光性能好,虽然轻便但可以自然沉于水中,可为泥鳅提供隐蔽性的栖息场所,是比较理想的人工鱼巢 2. 鳅种来源与放养(1) 鳅种苗放养种苗放养前10天,养殖池加水30厘米,将20千克生石灰加水化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消毒。
3天后施基肥肥水,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鳅种在下塘后就可摄食到一些天然饵料生物。
种苗放养时间为5月17日,放苗时对暂养的野生鳅苗进行最后挑选,操作方法是,在较大容器中配制4%的食盐水,将野生泥鳅苗倒入盐水中浸泡4~5分钟,伤病的泥鳅苗会剧烈蹦跳,体质差的泥鳅苗会发生昏迷、软弱无力,淘汰这类个体,将在盐水中正常活动的泥鳅苗进行放养,通过食盐浸选法共放养泥鳅种96 千克,放养密度为80尾/㎡。
(2) 种来源泥鳅苗种为2009年3-5月收购的野生种苗,购买野生泥鳅苗时,尽量选择人工诱捕的苗种,要求规格整齐、健壮活泼、无病无伤、无畸形,体色以桔黄色或青灰色为佳。
野生种苗的挑选方法为:将泥鳅苗放入塑料盆中,加入半盆水,用手按一定的方向螺旋式划动,形成漩涡,体质差的泥鳅苗在漩涡的中间,体质好的泥鳅苗逆水能力强,在盆的边沿,去除中间的泥鳅苗,将边沿的泥鳅苗留做种苗,种苗规格大小为6~10克/尾,体长5~8厘米。
泥鳅养殖池中娇艳的水葫芦花A、多孔木块或混凝土块 大小、厚度、间距同多孔塑料泡沫,只是重叠后铺排在水中,从底往上排。
B 、水质 由于泥鳅无土养殖整个生长时期全部在水中,要求水质肥爽清新,不要有异味异色。
夏天生长旺季,且气温较高,要经常加注新水。
如果有微流水不断流动更好。
C、草隐蔽 池中放水草(水葫芦等),漂浮在水面,为泥鳅遮阳隐蔽,夏热时节不仅可以吸收强紫外线对泥鳅的直接照射,还可调节水温;水草根系发达,不仅给泥鳅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且还可净化水质,改善饲养泥鳅池内的整个生态环境。
水草覆盖面积占水面的 2 / 3 左右。
因此,可以直接用水草放在水中进行泥鳅的无土养殖,特别是大规模养殖时,对泥鳅的生产过程易管理,易操作,管理适当。
其泥鳅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将有很大的提高。
花鳅可以和泥鳅一起养吗?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我虽不是庄稼但我对泥鳅也是略懂一二,我也喂过泥鳅。
中文学名:泥鳅拉丁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别称:鱼鳅,泥鳅鱼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纲:硬骨鱼纲亚纲:辐鳍亚纲目:鲤形目亚目:鲤亚目科:鳅科亚科:花鳅亚科属:Misgurnus泥鳅属分布区域:亚洲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俗名:拧沟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 浮游生物、 水生昆虫、 甲 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但是您达不到那样的要求,我就说其他的。
人工饲养可喂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 鱼粉、猪血粉、 蚕蛹粉、 米糠、 麦麸、 菜饼,玉米粉,包括猪饲料,其它鱼的可沉底(不可沉的弄碎也行)饲料等(切忌不能投喂菜籽饼等油腻的东西)。
小生不才,就知道这么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花泥鳅怎样养殖
泥鳅宜生活在湖池,鱼缸的环境不适合泥鳅生长,真要养长的比较慢。
泥鳅饲养要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
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
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
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
口小、下位,马蹄形。
眼小,无眼下刺。
须5条。
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
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可入药。
中文学名:泥鳅 拉丁学名:Oriental weatherfish 别称:鱼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亚目:鲤亚目 科:鳅科 亚科:花鳅亚科 属:泥鳅属。
...
泥鳅吃什么{是在鱼缸里养的)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
有研究人员做不同水体的泥鳅食性观察泥鳅对食物的要求不十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水生植物为辅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池塘的排水沟中主要摄食弯尾溞,泥鳅不仅能适应水质恶劣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摄食多种饵料以维持其生长。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蚓、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介形虫,泥鳅的食物组成表明。
通过观察发现,泥鳅摄食水生昆虫时并不是主动向目标移动,而是当昆虫游至泥鳅触须感知的范围内激起水波,泥鳅感知后,才突然前冲,将昆虫吞入口中。
因此,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发现稻田、池塘排水沟和污水沟的泥鳅肠道中的食物成分各有不同,泥鳅的摄食方式是半主动的方式。
另外、剑水蚤、盘肠溞及其他小型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泥沙和腐殖质的重量比例高达70 %左右,偶尔摄食其他一些水生动物。
这说明泥鳅在稻田中是摄食水生动物为主,生物饵料的重量只占30 %。
全长5 一8 厘米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丝蚯蚓等:一是活饵料易感知;二是适口性好、弃置的瓜果类等。
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茎、尖额溞,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蚕蛹粉、藻类及高等植物、剑水蚤、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根,以摄食水绵为辅,偶尔也食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与芽等。
当全长8 一10 厘米时,食性偏杂。
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
泥鳅在稻田中以摄食介形虫,其食物组成有所不同、有机碎屑都是其食物、豆渣、三等面粉及老菜叶、叶,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主食大型浮游动物、碎屑,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力较强,在动植物饵料均缺乏的情况下,也能摄食有机碎屑和活性淤泥来维持其能量供应。
因此可以认为。
自然界中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种子,也食部分微生物。
生活在不同水体的泥鳅,兼食双星藻、尖额溞为主,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
泥鳅在全长为3 一5 厘米时,喜食腐殖质,其次为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胃肠食物团中...
我想在鱼缸里养点泥鳅,怎么养?
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
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
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
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富。
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
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
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我国自南到北各处都有此鱼生长。
泥鳅个体虽小,但其分布甚广,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捞。
其生命力强,资源丰富,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水产品。
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22.6克,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2.8-2.9克,热量100-117千卡,钙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铁2.7-3.0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
多食泥鳅有治疗疾病之作用。
泥鳅性味甘、平。
《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
《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
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其常见的药用食法主要有三种:1、取适量泥鳅放在清水中,滴入几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换入清水,待它排去肠内泥水污物后洗净入锅,文火烘干,研末备用。
服时每次取5克,温开水送下,一月三次。
此法对急慢性肝炎都有疗效;还可治黄疸、保肝、促使肿胀的肝脾回缩。
2、用活泥鳅适量,按上法处理后,与等量的鲜活虾煮汤食用,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阳萎。
3、每次取活泥鳅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黄,加入适量的水和盐,煮熟后食用,具有补脾、壮肾和健胃之功效。
泥鳅的粘液内服可治小便不通、热淋;外用能治白癣与漆疮(因漆中毒而生的皮肤病)。
【别名】鱼鳅【来源】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的活体及粘液。
四季可捕捉,洗净即可。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利尿除湿。
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水肿,皮肤瘙痒,痔疮下坠。
【用法用量】 2~3钱,每日3次,研粉服;或1~2两炖汤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养殖技术】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ontor)属鲤形目,鳅科。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
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这一。
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现就泥鳅的苗种培育、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作一简单的介绍。
1苗种培育1.1池塘条件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为宜,池深40~60cm,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cm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
1.2清塘培水鳅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带水清塘消毒。
消毒后施300~400kg/667?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cm。
待水色变绿,透明度15~20cm后,即可投放鳅苗。
1.3苗种放养鳅苗出膜第2天便开口进食,饲养3~5d,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泳,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
鳅苗的放养密度以800~10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1.4饲养管理刚下池的鳅苗,对饲料有较强的选择性,因而需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用50目标准筛过滤后,沿池边投喂,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
鳅苗体长达到1cm时,已可摄食水中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物碎屑等食物,可用煮熟的糠、麸、玉米粉、麦粉等植物性饲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
洽草养殖的方法是什么?
洽草喜疏松、腐殖质含量高微碱性基质,肥力较低的盆土中可生长良好。
可在春季上盆,花盆口径25~35cm均可适当施些底肥。
肥水管理较粗放采用干透浇透的方式浇水,整个生长季不需施肥。
在冷凉地区没有夏眠,植株在夏季能保持较好的景观。
在夏季遇高温季 节,植株休眠可将花盆搬到荫蔽处,在初夏开过花后,剪去花序和枯黄 叶片。
秋季即可恢复正常生长,在室内养护至深秋或冬季植株仍能保持蓝 绿色的叶片,繁殖方法为分株繁殖,秋季进行。
从花盆中取出带土球的植株后剪 去地上部叶片,并将根系修剪到5cm左右,分成8~10芽一丛上盆。
成活 的洽草应在室外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移至室内。
经春化作用的洽草才能 抽穗开花。
洽草植株低矮、密集,株形饱满。
但是在盆土中养护2~3年后,如管 护不当会造成中心部位死亡。
通常挖出植株进行分株。
这个措施可保证植 株生长健壮,有助于保持靓丽的蓝绿色。
洽草抗病虫害能力强,很少发生病虫害,如遇长时间高温高湿天气, 叶片上会有锈病发生,可将出现病症的叶片剪掉。
泥鳅人工养殖给泥鳅吃什么东西长的快
一般来说,泥鳅黄鳝是动物性饲料为主的鱼类,并且要求饲料鲜活,不食腐烂性饲料。
目前,国内的无公害黄鳝、泥鳅人工养殖所使用的饲料大致分为动物性鲜活饵料、植物性饲料、动物下脚料和人工配合饲料。
以下简单描述无公害泥鳅、黄鳝饲料的选择要点,供给养殖爱好者参考:其中,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实践表明,在规模化泥鳅、黄鳝养殖中有生产实际意义。
目前,泥鳅、黄鳝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还有特于进一步完善,因各地研究的泥鳅、黄鳝营养成分和需求比例有一定的差别,这将有待于同部研究其种苗的标准化培养与标准饲料的配套。
总之,发展泥鳅、黄鳝规模化集约养殖,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是必由之路。
一、动物性鲜活饵料这类饲料主要有蚯蚓、蚕蛹、黄粉虫、蝇蛆、螺、蚌和小鱼虾等。
其中,蚯蚓是泥鳅、黄鳝最喜食的饲料,干体蛋白质含量达61%,接近鱼粉和蚕蛹。
这些饲料的共同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转化率高,有利于泥鳅、黄鳝的生长发育,是饲料的最佳选择。
二、动物下脚料动物下脚料可以作为人工养鳝的补充饲料,如猪、牛肺等内脏,但因泥鳅、黄鳝不食腐败饵料,故动物下脚料直接用于饲料喂泥鳅、黄鳝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三、植物性饲料对植物性饲料大多是迫食性的。
其消化特点是对动物蛋白、淀粉和脂肪等能有效消化,对植物性蛋白和纤维素几乎不能消化。
在规模化养殖中,需要一定的植物性饲料。
这是因为人工养殖环境里的泥鳅、黄鳝,比天然环境中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且吃得多,吃得好,投入一定量的富含纤维素植物饲料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摄食强度。
通常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麦粉(同时又是黏合剂)、玉米粉、麸、糠和豆渣等。
四、人工配合饲料要求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在35%~45%之间,甚至更高。
同时要求有一定的适口性。
当然配合饲料中的动物性饲料的比重仍然要求较大。
由于饲料特殊性,生产技术上可能有一定难度,批量也小。
但在应用上却易被人们接受,因其成本较低,又易于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