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鳗鱼养殖 人工养殖鳗鱼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如何养殖食用鳗鱼?

无公害生鲜肉、食用鳗的养成是将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体重150克商品鳗的过程。

养殖方法可分专养、混养和搭配养三种。

其关键在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

饵料投喂要求定质、定位、定量、定时。

水质管理则应注重水质培育和控制,以防水变。

养鳗池正常水质呈嫩绿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pH值7.5-8.5,此时鳗鲡摄食旺盛,生长迅速。

1.新鲜饲料:养鳗常用的新鲜饲料有丝蚯蚓、美女蚤、剑水蚤、摇蚊幼虫、河蚌、黄蚬、螺蛳、小鱼、小虾和动物内脏等,新鲜饲料投喂效果较好。

2.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应根据鳗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而将各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因其具营养成分全、贮藏运输方便和经济效益的优点,是发展鳗鲡养殖的理想饲料。

我国鳗鱼养殖面临怎样的现状?

然而1997年以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普 遍出现了金融危机,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日元大幅度贬值,造成市场萎缩,购买力下降,给烤鳗出口完全依赖日本市场的 我国鳗业带来严重冲击。

另外,由于我国鳗鱼养殖业发展速度过快,规模迅速扩大,产量迅速增加,国内市场有限等因素, 严重制约了我国鳗业的发展。

由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96年和1997年是出口创汇高峰期,达到历史最高点,出口烤鳗单价创下最高记录;1998 年出口量基本稳定,但创汇量较上年降了 2. 6亿美元;1999年 较上年增加出口量6000吨,而创汇量仅较上年增加;7000万 美元;2000年的出口量较上年增加7000吨,而创汇量却较上 年减少近2000万美元。

1998—2000年出口量上升而创汇量却下降,其中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有关人士的反思。

成鳗养殖过程为什么还要进行分养?

成鳗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存塘重量翻倍增加,密度增大,池底由于残饵、鳗鲡排泄物等污染也较为严重,适时分养,能使养殖池得到及时的清洗消毒;另外,在成鳗养殖过程中,尽管放养的鳗种规格一致,但由于其摄食强度、争食能力的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伺养,个体规格的差异就会出现,并随着词养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异就会越来越大,如不及时分养,往往会出现一批三类鳗,影响养殖的效果。

因而搞好分养,是鳗鲡养殖上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

但成鳗池的分养不宜频繁进行,但也不能长时间不进行分养。

通常可根据投饵率及成鳗生长,体重增加的情况适时安排。

当鳗鲡词养 45〜60天,体重增加1〜2倍时就可分养。

一般规格达到10尾千克后只做分池,不再进行筛选。

高温期选别应安排在雨天或夜间进行。

鳗鱼养殖动向是怎样的?

鳗鱼是国际水产品市场上的热门产品,也是我国主要出口 创汇的水产品之一。

我国大陆东南沿海海岸线长,历年来盛产 日本鳗苗,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鳗鱼生产带来良好的 契机。

全世界的鳗钟成鳗年产量约为25万吨,我国近年的产量 占其中的17万- 18万吨,占60%以上,且几乎都为养殖产量。

我国的池塘鳗鱼养殖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到1979年,引进 了日本的水泥池集约化鳗钟养殖模式以来,养鳗业的发展十分 迅速。

近几年来,无论是养鳗产量、种类,还是养殖模式,均 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的养鳗中心。

我国的鳗鱼养殖种类 从以往的单一种类——日本鳗,发展到今天的多种类养殖,几 乎涵盖了目前世界上所有能够养殖的种类,包括日本鳗、欧洲 鳗、美洲鳗、花鳗以及产于东南亚国家、大洋洲的一些种类。

其中前两种种类的养殖最具规模,养殖技术和经验也较为完善。

养殖鳗鱼会有什么病用什么药防治

鳗居线虫病 [病原] 为鳗居线虫。

寄生在鳗鲡鳔内的鳗居线虫有三种:球状鳗居线虫,粗厚鳗居线虫和澳洲鳗居线虫。

鳗居线虫属卵胎生,刚产出的幼虫仅0.2毫米-0.35毫米,身上包有一层透明的表膜,尾部细长。

[症状与诊断] 鳗居线虫主要寄生于鳔腔以吸食鳗鱼的血为生。

感染线虫的病鳗,摄食不良,生长受到影响。

表现贫血,消瘦,体色较黑等体症。

病鳗鳔肿胀,内脏器官受压迫,血流受阻碍,鳔组织发炎。

病鳗浮大水面不易沉下,逐渐消瘦,终至死亡。

严重感染会导致鳔壁破裂,线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腔膜炎,导致鳗鱼死亡。

[流行与危害] 鳗居线虫病在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

本病感染率很高,大量死亡的病例一般很少。

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以6月-9月较多。

[预防与治疗] (1)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可杀来幼虫和中间宿主,有预防作用。

(2)用敌百虫(90%的晶体)以1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投喂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

爱德华氏菌病 [病原] 迟钝爱德华氏菌。

生长温度12度-42度,PH值范围5.5-9。

在含盐0-4%的范围内均能生长。

[症状与诊断] 本病从症状和病理学特点来看,可分为肝脏型和肾脏型两种。

肝脏型症状:主要表现在鳗鲡前腹部肿大,充血或出血,腹壁肌肉坏死,皮肤软化。

严重时前腹部穿孔,肝脏露出。

解剖观察,可见肝脏肿大,有白色脓溃病灶。

肾脏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红肿突出,肛门前后的肾脏部位肿大,肌肉坏死,皮肤充血,挤压腹部有脓血流出。

解剖观察可见脾脏、肾脏肿大,有小脓溃病灶。

在临床诊断中,应抓住该病的典型症状。

患本病的鳗鱼,前腹部或肛门前后部位肿大,红肿,皮肤软化,肌肉坏死,甚至溃烂穿孔。

[流行与危害] 本病在日本、我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各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危害较大。

特别是白仔投喂“红虫”后一周左右最容易发生急性流行,引起大量死亡。

[预防与治疗] 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经常清除残饵和粪便污物,适当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洁,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投喂红虫要经过清洗和用呋喃唑酮消毒。

(1)每吨鳗用鱼服康B-II50克-100克,均匀混入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5天。

(2)每吨鳗用磺 胺甲基异恶唑200克拌入饵料投喂,第二天后改用每天100克,连续喂5天。

(3)每吨鳗用氯霉素50克混入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 柱形屈绕杆菌。

生长温度5度-35度,最适温度27度-28度;生长PH值范围6。

5-8。

5,最适PH值为7。

5左右。

水体中含0。

7%的食盐即能抑制其生长。

[症状与诊断] 该病主要是引起鳃组织坏死。

患病鳗鱼在水面无力地游动,有时停在水流弱的角落或池边。

病鳗体色稍黑,外观无特别明显的症状。

如用手指轻轻压鳃 ,从鳃孔会流出带红色的粘性脓 汁。

剪开鳃盖,可见鳃丝从边缘开始溃烂,鳃组织充血,淤血,粘液很多。

病烂部位带黄色,并粘有许多污泥杂物。

严重时可见大部分鳃丝腐烂。

诊断方法主要是观察鳃组织有无腐烂坏死病灶。

[流行与危害] 本病流行季节较长,终年可见,但以夏季高水温期较严重。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较广。

我国台湾、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各地养鳗场都有流行。

[预防与治疗] 本病与放养密度高,水中氧气不足,投料过剩关系较大。

现已发现柱形屈绕杆菌在鳗鲡配合饵料颗粒表面生长良好,所以,残饵和饵料扩散,就会给病原菌的大量每殖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预防此病,应特别注意投饵方法,避免投饵过量,并经常注意清除残饵 ,保持水质清洁,增开水车,适当加大换水量,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1)用水体终浓度为2毫克/升-2。

5毫克/升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换水时需补充药量,使浓度维持24小时以上。

(2)以水体终浓度为2毫克/升-2。

5毫克/升呋喃唑酮与25毫克/升-3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同时全池泼洒。

水肥用量偏高,水瘦用量偏低。

烂尾病 [病原] 引起鳗鲡烂尾的病原菌有两种:一种是柱形屈绕杆菌,另一种是点状产气单胞某些菌。

烂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除病原菌外,还与鳗鱼受损伤、水质恶化、饲养管理不善有密切关系。

[症状与诊断] 病鱼尾柄部、躯干部或头部皮肤溃烂,坏死脱落,严重者溃烂深入到肌肉层,有的病鳗吻端溃烂。

该病往往与水霉病、肝肾病并发。

在低温多雨季节,溃烂部位很容易长水霉。

烂尾部继续发展则可导致细菌性败血症,各脏器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

著的特征:一是脖颈肿大,但不发红;二是胃肠道有凝固的血块或毫无血色。

[流行与危害] 该病是我国养殖鳗鲡的常见病,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养鳗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夏季高温季节,选别等操作,造成皮肤损伤、鳗鱼粘流脱落时,最容易发生烂尾病。

[预防与治疗] (1)过池、选别中操作要细心,尽量避免鳗鱼受损伤。

过池时要注意鱼体和池塘消毒,防止感染。

(2)用4%-5%的食盐洗浴1分钟-2分钟,对烂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红鳍病 [病原] 系嗜水产气单胞杆菌。

生长温度范围为5度-40度,最适湿度8度;在PH6-11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7.2-7.4。

在浓度不超过4%的食盐溶液环境中均能生长,而最适盐浓度为0.5%。

[症状...

成鳗养殖鳗种下池有哪些要点?

长途运输的种苗,为了运输安全,在包装起运前经过停食 筛选暂养和包装时的降温充氧等各项技术操作,鳗种消耗了一 定的体能,经过10小时左右的运输到达目的地。

有两种情况: 一是包装袋温度仍低于塘中水温,袋内溶氧仍很充足,鳗鱼仍 处于半休眠状态,这时下池应创造条件给予适当的复苏时间和适应过程,首先在阳光直射不到的情况下,将包装袋放人塘边 网箱中浸泡20-30分钟,待温差小于5度时,解开包装袋,向 包装袋中加人2 -3盆塘水,然后慢慢地将鳗苗倒人网箱,观察 1-2小时后下池。

另一种情况,鳗鱼到达目的地后,由于袋内 气温较高,氧气消耗较大,鳗鱼处于缺氧窒息状态,这时应立即解开氧气袋,在塘边铺上网箱,将鳗苗倒在网上,用池水慢 慢冲洗,利用鳗鱼皮肤呼吸的特性,使鳗鱼慢慢苏醒游人塘中。

鳗种下池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操作,因为鳗种在包装袋中开始处于一种高氧状态,随着运输的进行,袋中溶氧逐渐减少, CO2、H2S气体逐渐增加,鳗鱼又处于一种缺氧甚至轻度中毒状 态,因此操作不慎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如果鳗种是短途运输,则下塘前只要进行消毒后就可直接 下池。

鳗鱼养殖转食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黑仔的培育过程中投喂红虫比投喂配合饲料生长速度要快 一些,但长时间投喂红虫养殖成本会增大。

当鳗种的规格达到 600 -800P且红虫的日投喂量达到鳗种体重的35% - 40%时就 可以转食了。

有时黑仔的规格达到了上述标准,但红虫的日投喂量达不到标准,也就是说黑仔的肚皮还没撑开,应注意调整 水温,控制好水质,继续投喂红虫,让黑仔撑大肚皮,日投喂量达到或接近上述标准后再转食。

有些培苗场在投喂红虫期间 病情难以控制,主要原因是红虫消毒不严,但又无法扭转这一局面,也不得不提前转食。

准备转食的黑仔要停喂 顿红虫,第一次转食也应选择 在晚上7 -8时。

转食时红虫与饲料的配比为5:1、3: 1、2:1、1: 1、0.5: 1,红虫用量逐次减少,第六顿起就可全喂饲料 了。

前三次用手工拌和,将消毒好的红虫和饲料都放在食台边,边拌边喂。

如果一次拌好,红虫会很快呛死,放到食台上流出 的一股股红水不但污染池水,也流失了营养成分。

转食的第四、第五顿因红虫用量少,只起到调味和代替部分水的作用,应直 接用搅拌机搅和,把红虫搅碎搅烂,与饲料均匀掺和。

刚转食时由于黑仔啃食的能力弱,饲料要拌得烂些,以后逐步减少水 的配比。

烂到什么程度?有些养殖场搅好的饲料投喂时捧不上手用勺舀了投喂也未尝不可。

从转食开始,每天就只需喂3 次了。

有些人提出转食要用3 -4天的时间来完成,这样的做法似 乎是比较细致,但我们认为转食的过程中饲料散失严重,每次投喂后都需要大换水,工作量很大,因此只要达到转变鳗种食 性的目的,转食时间不应拖长。

我们用两天的时间完成转食的过程,效果是很好的。

天然鳗鱼跟人工养殖鳗鱼有怎样区别 10

识别野生还是养殖,先要弄清鳗鱼的类别。

鳗鱼分为海鳗和鳗鲡等多个科,品种非常多,仅海鳗就有50种以上,鳗鲡也有10来种。

海鳗是生活在海里的,不能在淡水中生存,鳗鲡则在海中产卵,幼仔成熟后回游到淡水河中生活,市场上那些活鳗鱼主要是鳗鲡,因为海鳗是无法用淡水养的,上摊位卖的都是死的。

鳗鲡又叫白鳗,体细长,前部近圆筒状,后部侧扁,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结,有鳞,但埋于皮下,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体上多黏液,体上部灰黑色,侧上缘绿色,体下白色,原产海水中,有点像蛇。

海鳗看起来比鳗鲡凶猛多了,颜色也比鳗鲡黑,两颌牙强大,体无鳞,体背侧暗灰色,下侧灰白色,背鳍及臀鳍边缘黑色。

目前市场上的海鳗以野生的为主,即使养殖,也大多是捕获后暂养的。

因为养海鳗成本很高,养久了,养殖户并不合算。

海鳗比鳗鲡大,鳗鲡一般在500克—1000克之间,海鳗一般在3公斤以上。

成鳗养殖还有哪些日常管理工作?

成鳗养殖阶段除了饵料投喂和水质管理外,做好巡池检查、清污排污和防逃防病等工作也十分重要。

养殖技术人员应坚持每天早晚巡池检查,观察检测鳗池水质变化情况,包括观察水色、透明度,测量水温、pH、溶氧、氨氮含量等;观察了解鳗鲡活动摄食情况,及时调整当天的投饵量;观察鳗鲡生长情况,为及时分养、上市提供依据,并做好起捕的各项准备工作,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做好鳗池洗刷排污工作,坚持每天清理打扫。

夏秋高温期及时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高温期要搭建好遮阳棚;冬季则及时进行保温,以确保成鳗的快速生长。

做好防逃工作,防止鳗鲡逃逸;加强鳗病的观测与检测,定期进行消毒,搞好预防工作。

淡水能养殖鳗鱼吗?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

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

近年来,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进行鳗鱼养殖,均获得高产高效。

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公斤~1000公斤。

现将鳗鱼土池高产高效养殖决窍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与消毒 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不宜过大,在土池的四周种植0.8米~1米宽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防止鳗鱼外逃,又可遮阴,利于其生长。

放养前应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天~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125公斤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

然后在鳗种下池前5天~7天注水0.6米~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

最后施基肥,一般每1000平方米泼施腐熟猪牛粪300公斤~400公斤,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使其下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

15天左右将池水加深至1.5米。

二、鳗种处理与投放 鳗鱼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在12℃时开始摄食,因此投放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

投放前,先将鳗种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0分钟~30分钟,以适应水温,袋内外温差小于5℃时才能拆袋,然后用小水盆向袋内倒入2盆~3盆池水,使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

同时,投放前还应进行鳗种消毒,每50公斤水用食盐0.75公斤~1公斤浸洗鳗种15分钟~20分钟。

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一致,否则因鳗鱼间的相互争食会影响到个体弱者的摄食。

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尾~5000尾20克左右的鳗鱼;50克左右的可投3000尾~4000尾;100克左右的可投放2000尾~3000尾。

同时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混养鳙鱼50尾、鲢鱼30尾、罗非鱼200尾,一方面可滤食浮游生物,食净鳗鱼排泄的粪便,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增加鱼产量。

三、饲料种类与投喂 鳗鱼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市上有售),并在每50公斤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维生素A、B、C、E)50克~60克、鱼肝油1.5公斤~2公斤(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应停供鱼肝油)。

幼鳗适当少加,成鳗多加。

若暂时缺少专用饲料,可用小杂鱼、畜禽内脏、蚕蛹等动物性饲料绞碎拌面粉代用,其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鳗鱼是肉食性鱼类,贪食。

投喂时要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定质:即保证饲料的质量。

调制好的饲料要软硬适度(加水量为1.2倍~1.3倍),新鲜洁净,不能变质腐败。

定量:即投喂量要根据鳗鱼的规格、摄食、消化及天气、水温、水质状况适量投。

一般日投饲量为鳗鱼体重的1.5%~2.5%,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

定时:即鱼体规格小、密度大,每日上午8时、下午4时左右各投喂1次;鳗鱼规格在100克以上,每日上午8时~9时投喂1次即可。

定位:即饲料投放在固定食台上,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设置2个~3个食台。

四、日常管理与防病 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

平时每10天~15天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天~7天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

同时注意使pH值在7~8.5之间,pH值过高时应换入新水,过低则每1000平方米用15公斤~20公斤生石灰调节。

鳗鱼主要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水瓜虫病等,可每隔20天~30天用2.5ppm~3ppm痢特灵药液和1ppm漂白粉药液全池泼洒2天~3天,每天1次进行防治。

池中若发现池虫和水蛭,可每1000平方米用晶体敌百虫450克~500克全池泼洒杀灭。

赞一下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金银花室内养殖 金银花养殖
下一篇: 山东可以养殖什么手续 养殖场需要什么手续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