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我家乡蚯蚓很多适合养殖吗?
要看具体情况了,你们那蚯蚓有什么特殊的价值么?要不我去研究下,如果有养殖的价值,建议你再去找个XX动物养殖专家去研究下养殖技术,那要动科毕业的人才,我是搞食品的。
(开玩笑的,你太懒了找本养殖技术的书,再去网上查查不就好了?)建议不要养殖你们本地蚯蚓,除非有特殊价值(这个我好象刚说了)。
原因很多,如:你不知道它的品种分类;你不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现在市场上没有这个品种现成的养殖技术;它的产量及饲养管理没有市场现流行品种容易...(省略千字)我以前看过蚯蚓养殖的书,不过好象都没用上以至现在都忘的差不多了,于是在网上给你找了段材料,关于养殖品种的:全世界蚯蚓品种很多,约有27000多种。
我国的蚯蚓品种也有160多种,以它的生活环境和喜食饲料,可分为:粪蚯蚓、秸秆蚯蚓、水蚯蚓、土蚯蚓、菜 蚯蚓。
我们可根据用途和饲料来源进行品种选择,我国发展较多的是赤子爱胜蚓,赤子爱胜蚓的选育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北京条纹蚓等。
1、赤子爱胜蚓:俗称红蚯蚓,属于粪蚯蚓。
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畜禽粪便,适于各种养殖场、户用来消除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产出的蚯蚓又可作为各种畜禽的蛋白饲料。
使养殖业形成良性循环,效益十分可观。
赤子爱胜蚓,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直径3—5毫米,成熟时平均每条体重0.5克,体色为紫色,尾部浅黄色,卵包较小,呈椭圆形,两端延长,一端略短而尖,每个卵包内有3—4条小蚯蚓,少则2条,多则6条,虽小但繁殖量大、产量高,适合人工养殖。
2、北星二号:属于粪蚯蚓,是天津市科委1979年从日本北海道引进的品种,和大平二号一样,均属赤子爱胜蚓改良培育的新品种。
体长90—150毫米,体重0.5克左右,生育期70—90天,吞食各种畜禽类粪便,倾粪性强,繁殖率高,效益高,适合人工养殖。
3、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属土蚯蚓、巨蚯蚓。
个体较大,一般体长150—250毫米。
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重5.2克,体色为青黄色或青灰色。
卵包呈 梨状,每个卵包有一条小蚯蚓,极少数有两条。
这种蚯蚓吞食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适合菜园地、饲料地养殖,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性强,每个卵包虽只有一 个小蚯蚓,但个体大,适合 人工养殖。
4、丝蚯蚓:又称水蚯蚓能生活在水中,喜欢偏酸性、富含有机质、流水缓的淡水水域中生活,是甲鱼、牛蛙、黄鳝等水产动物的活饵料,适合水产养殖场开发利用。
丝蚯蚓体长35—55毫米,直径0.5—1毫米。
体色为红褐色,后部黄绿色,丝蚯蚓营养丰富,干物质含蛋白质70%,是各种水产动物的高蛋白饵料。
适合水产养殖场综合利用,效益极高。
5、进农6号蚯蚓:又称秸秆蚯蚓,该品种是河北邯郸薛进军博士经多年研究培育而成,适宜各种农作物处理的一个蚯蚓品种,能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中 集中饲养的一个品种。
进农6号蚯蚓的特点是:食量大、生长快、繁殖率高、养殖简便。
二公斤蚯蚓种可处理一亩地秸秆,产商品蚯蚓60公斤 ,产蚯蚓粪二吨,商品蚯蚓出售后,蚯蚓粪可作为无公害农业的高效有机肥料 。
农村每年焚烧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秸秆蚯蚓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开发秸秆蚯蚓前景广阔,可多方面受益,可使我国农业形成良性循环, 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6、太湖红蚯蚓:本品种是由赤子爱蚓经长期培育而成,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为50—70毫米,直径3—6毫米,可达90—150毫米,体色紫红,并随饲料、水、光照而改变深浅。
优点是:体腔厚、肉多、寿命长,适应性强,易饲养、营养价值高等,适合 人工养殖。
7、北京条纹蚯蚓:北京本地良种,属粪蚯蚓,是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野生赤子爱胜蚓选育出来的,体长约100—160毫米,体重平均0.7克,最大的达1.8克。
条纹明显,适应性强,易饲养,繁殖率高,养殖效益高,属国内良种,适合 人工饲养。
8、川蚓一号蚯蚓:本品种是四川用台湾环蚓、赤子爱胜蚓、大平一号蚓多元杂交提纯复壮而成的一代良种,属粪蚯蚓。
川蚓一号成蚓个体均匀,体色为红褐色,体长100—200毫米,浑圆形,直径6毫米,体内几乎全是红血,泥质少,繁殖快,产卵多,长年可繁殖,每两天产一蛋,每蛋有4—10条小蚯蚓,无野性,易饲养,是四川改良的一个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适合 人工饲养。
养蚯蚓得喂什么啊?
蚯蚓也叫地龙,随着蚯蚓及其粪便作为商品走入市场。
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纷纷用蚯蚓处理城市垃圾中有机废弃物,达到变废为宝、净化环境的目的。
近几年来,我国利用蚯蚓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1995年起为充分利用秸秆这种资源,邯郸农业走科学校教授薛进军博士组织了十多名科研人员,对蚯蚓处理秸秆这一课题展开了研究,并在2000年8月获得了成功。
到目前为止,这一技术已在河北邯郸地区全推开。
一、秸秆养蚯蚓技术特点 1、这是投资小无风险的技术。
用该办法处理秸秆不需建厂房,不用购置设备,不必占用大量的土地晾晒秸秆,只要在家庭庭院,村边地头闲散场地堆放秸杆,此项工作即可进行。
2、方法简单,容易操作。
秸秆不用粉碎,也不管干湿或发毒,只要将秸秆堆好后洒上水,即可放入用以处理秸秆的蚯蚓种苗。
3、投资少,回报丰厚。
购一斤蚯蚓种苗,一年可将2000平方米土地所产的作物秸秆,转化成近百斤的蚯蚓鲜体。
而且,还产600千克的蚯蚓粪便,蚯蚓粪便是有机肥之王。
蚯蚓粪可生产“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种植花卉等。
4、蚯蚓有从上层向下层吃食的习惯。
种苗投入秸杆堆后,戴盆望天的上层首先形成一层蚯蚓粪便。
这些粪便具有比活性炭还强的除臭功能,对秸秆堆放后产生的有害气体能吸附转化,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二、作用与用途 1、植物秸秆和残枝落叶是来年发生病害之源。
用秸秆养蚯蚓时,由于各种微生物的作用,堆温增高迅速,可达80℃的高温,秸秆上的病虫大部分被杀死。
蚯蚓是一种活的,长效的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杀虫杀菌剂。
蚯蚓不停地吞食农作物秸秆,排出灰黑色粪便小颗粒,这些小颗粒疏松多孔,透气性好,保水性能强,而且抗压性强,是非常优质的有机肥。
2001年经北京蔬菜检测测试中心化验,蚯蚓粪pH值为7左右,氮、磷、钾含量高,并含腐殖酸10.5%,有机质高达20%以上,另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蚯蚓肥在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因好气性微生物在其上大量繁殖,加速了秸杆内和土壤中农药残留的降解,每粒蚯蚓粪便事实上是一个小水库,是一个随时供给植物营养的小营养库,又是一颗土壤消毒丸。
所以,人们称蚯蚓是天然的土壤净化器。
据推算2000平方米农田所产的秸秆被蚯蚓转化后,将蚯蚓及其粪便施入一个标准日光温室内,此棚内15厘米以上的耕作层,一年内可被净化一遍。
蚯蚓粪是非常优良的有机肥。
2、蚯蚓是畜禽和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饲料。
因为,蚯蚓生长繁殖快,体腔小,体壁厚而出肉率高,肉的营养高而全。
据测定它的干体粗蛋白含量达60%以上,鲜体含蛋白质10%左右。
另外,还含脂肪2.1%,钙0.15%。
含9种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
现在有不少地方把蚯蚓作为动物蛋白饲料喂家禽、蛙等动物;还可以喂黄鳝、乌龟以及蝎子等。
3、以蚯蚓为原料制药。
从蚯蚓体内可以提取出“蚓激酶”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我国有多家药厂有批量生产。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国外还有以蚯蚓为原料调节身体、降低血压,预防神经疼痛的保健食品以及增白、润肤、消斑、去屑止痒的化妆品。
4、蚯蚓可以食用。
在国内因受习惯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不大喜欢食用。
但是,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吃蚯蚓已成时髦事。
六喜是指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暖、喜甜、酸味和喜同代同居。
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天穴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连采食和交配都是在阴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
喜安静: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
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喜温暖: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
如环境低于5摄氐度时,就停止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5-25度。
喜带甜、酸味: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塑料、橡胶、玻璃和金属不吃外,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都吃。
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
厌苦。
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日贪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喜同代同居: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在高密度情况下,小的蚯蚓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怕是怕光、怕震动、怕水浸泡、怕闷气、怕农药及怕酸碱。
怕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和蓝光,但不怕红光,趋向于弱光。
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就是这个道理。
据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后,有66%的蚯蚓死亡,照射20分钟就会100%死亡。
怕震动: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因此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适宜建蚯蚓养殖场。
怕水浸泡: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怕闷气: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
因此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
养蚯蚓得喂什么啊?
蚯蚓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蚯蚓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它能作为畜、禽、鱼类等养殖的蛋白质饲料,可以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还能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化废为肥,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蚯蚓的用途很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木片主要以红蚯蚓为例,介绍其养殖方法。
红蚯蚓为正蚓科,爱胜蚓属,属于粪蚯蚓,其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宽3—5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0.50克。
体色为紫红色,尾部浅黄色。
喜吞食各种牲畜粪,倾肥性强,适合于人工养殖。
饲料的调制和发酵工作,是蚯蚓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
蚯蚓的饲料来源很广,凡是无毒的有机物质,如畜禽的粪便、各种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烂水果等,经过发酵腐熟后,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蚯蚓的生长繁殖,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主要的营养指标是碳氮比例。
氮素饲料和碳素饲料不宜单独使用,必须适量搭配,使其比例调整在20—30之间。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要求营养丰富的有机物质 蚯蚓的饲料是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废物,如各种牲畜粪便和秸杆等。
在发酵前,所用的畜禽粪便都要经过洒水、捣碎。
如用农作物秸杆、稻草,最好用锄刀切成6-9厘米长,再浇水,拌均匀,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在地面堆制。
堆料时,要求堆料松散,不要压实,以利高温细菌的繁殖,堆制时要充分洒水,所含水份在50-60%之间,堆积高1米左右。
饲料堆积好以后,上面可用塑料布覆盖,以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
蚯蚓是杂食性环节动物。
这些有机废物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吞食利用,否则会使蚯蚓大量死亡。
堆积的有机废物经过3-4天后,里面的温度可上升至50-60℃之间,半个月左右可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经过三、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
养殖蚯蚓有多种方法,平地堆肥养殖是最常用的一种,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进行。
取充分腐熟后的饲料投入到蚯蚓床上,此时腐熟好的饲料,黑褐色,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滞。
腐熟堆肥的宽度为80-100厘米,长 2-3米。
浇水使饲料水分在60-70%之间。
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养殖之前,应做饲料的鉴定投试,在料床上投放少量的蚯蚓,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需要继续发酵。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平地堆肥养殖的方法,可以大量的繁殖蚯蚓。
每个料床上可以接种蚯蚓1000-2000条,3个月左右,当蚯蚓大量繁殖后,及时进行分池养殖。
一般1个月加料1次,保证蚯蚓有足够的饲料,其才能迅速地繁殖生长。
在蚯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对其有较重要影响,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蚯蚓繁殖生长,在温度下降至7℃时,就出现蚯蚓大量逃逸现象,如果在0℃以下就可能冻死。
蚯蚓的生长温度在5-30℃之间,最适合温度为20℃。
蚯蚓是好气性运动,靠皮肤呼吸,因此要求养殖床的饲料氧气充足,必须通风换气,疏松饲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蚯蚓才能生长良好,否则就会生长发育受阻,体色发暗不鲜,行动迟缓。
蚯蚓的生长繁殖与饲料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适应范围在 PH6.0—8.0之间,最适宜为PH7.0,超过此范围,蚯蚓会出现脱水、变干、萎缩,体色变黑紫,感觉迟纯,往外逃逸等现象。
有生产实践证明,在投饲料前,用水冲洗饲料,可以调节PH值。
用水冲洗饲料,虽然会损失一些水溶性养分,但能排除有害气体,洗涤盐分和有害物质,但发酵较好的饲料,不用调整PH值。
蚯蚓喜欢吃甜饲料、蛋白质、糖分丰富的饲料,尤其是喜欢腐烂的瓜果、菜叶,亦爱吃酸甜饲料。
蚯蚓的饲料必须经常浇水保持湿润,饲料太干或者太湿都会影响蚯蚓的生长发育。
水分是蚯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调节体温的重要因素。
蚯蚓可以从饲料中获得水分和营养物质。
蚯蚓的体内含水量为85%左右,在生活中必须有一定量水分才能生长发育。
饲料被蚯蚓吞食1个月左右,要及时补充营养丰富的新饲料,补料一般在清粪后进行,蚯蚓由上而下取食,粪粒排泄在面上长期堆积,对蚯蚓生长繁殖不利,应及时消除。
刮取蚯蚓粪同时,在养殖床上补充新饲料。
当床内大部分蚯蚓体重已达到400-500毫克时,并且每平方米密度达1.5-2万条时,即可收取—部分成蚯蚓。
蚯蚓的收获有多种方法 在养殖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床料,等蚯蚓往下钻后,刮取表面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
将蚯蚓的粪便用于农作物,在改良土壤,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人们可不能轻视小小蚯蚓的作用,它被称为“环保卫士”,处理城乡垃圾;它排出的粪便星星点点,不仅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而且还是喂养畜禽鱼虾的高蛋白质饲料。
它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人工养殖蚯蚓,提高循环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畜禽饲料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快速脱贫致富,它将对发展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寻求蚯蚓养殖技术
新鲜牛粪养蚯蚓技术新鲜牛粪不用发酵可直接用来养蚯蚓,如有烂瓜果、烂菜叶等和牛粪混合后养蚯蚓效果会更好。
首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
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需疏松晒到五成干的牛粪的厚度5—8厘米左右 ,约晒到五成干时即可放入蚯蚓种。
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粪及蚓茧另开一堆进行孵化每隔10天取一次蚓茧另开孵化可保证每批蚯蚓大小规格一致 。
在养殖期间发现蚓粪干了要及时喷EM水,并按EM与清水或洗米水或煮饭的米汤1:5的比例混合后喷洒。
一般每隔3—5天喷一次。
按以上方法养出的蚯蚓生长快,产出的蚓茧多而且大。
注意禽畜粪一定要用EM发酵或晒干后拌成含水量60%左右才可用来养蚯蚓。
养蚯蚓技术蚯蚓养殖作为一个行业已在我国蓬勃发展,其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畜牧、食品及轻工业等领域。
2004年蚯蚓仅用于制药一项就达1万多吨,利用蚯蚓还可加工成抗病的高动物蛋白饲料。
蚯蚓粪的利用也非常广泛,现已开发出花卉专用肥、草坪专用肥、果树专用肥、绿色蔬菜肥以及利用蚯蚓粪加工成畜禽及鱼的饲料等。
蚯蚓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养殖技术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
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
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
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等。
本公司养殖推广的品种是大平二号。
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温度为15℃-25℃,在此温度范围内蚯蚓能最好的发育与繁殖,40℃以上死亡。
蚯蚓卵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25℃。
以上温度指的是基料温度,如当空气温度为0℃时,基料温度在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这是因为基料中含有大量水分。
基料的处理一般分通风干燥和发酵两种方法,以发酵法处理基料效果最好。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体必须保持湿润,一般基料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
蚯蚓对不同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分消耗,但这将严重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经济效益。
蚯蚓属雌雄同体动物,无疫病,繁殖率极高,寿命一般1-3年。
蚯蚓卵经21天孵化后,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一天产一个卵。
头三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
蚯蚓生长到100天后生长减慢,因此我们在蚯蚓生长到90-100天时蚯蚓效益最高。
养殖方式露天养殖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首先将土地整平,镇压,将处理好的基料,床1.1米宽、路l米宽做床,高度在15-20厘米之间,然后浇两遍透水,将基料翻一遍,再浇—遍水,等到基料湿度到60%左右时就可以下种了。
蚯蚓种下种最经济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000—5000条。
管理上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是下种后一个月左右要翻一次床,二是高温季节注意保湿降温,三是大雨天要注意排水,四是入冬前要及时利用塑料布及草帘覆盖,保证蚯蚓安全越冬,五是要天天注意蚯蚓床的温度、湿度、产卵、孵化、摄食情况、敌害侵扰及异常现象等。
屋内或大棚养殖养殖管理方式基本和露天养殖一样,主要注意通风和冬季保温。
只要保持好冬季屋内和大棚温度,经济收入要比露天养殖法高15%—30%。
效益分析按一亩地计算第一年投资:用基料100方,40元/方,计4000元,蚯蚓种210公斤,20元/公斤,计4200元,占地费300元/亩,生产性费用1500元,合计每亩投资10000元。
第一年收入:蚯蚓1500公斤,8元/公斤,计12000元,蚯蚓粪30立方米,120元/立方米,计3600元,合计每亩收入15600元。
纯利润:15600元-10000元=5600元 第二年之后,由于每亩地不再投入蚯蚓种费用,而每亩蚯蚓产量可达2000—2500公斤,某些生产资料还可重复利用,每亩纯利润可达15000—20000元。
养殖蚯蚓基料的配置方法
蚯蚓基料的配置方法:1.动物性饲料配置方法:即牛粪、马粪、猪粪、鸡粪等各种畜禽粪便。
在各种畜禽粪便中,鸡、鸭、羊、兔等粪便属氮素饲料,在配制饲养基时不宜超过粪料的四分之一,氮、碳适中的饲料对蚯蚓生长发育有利。
2.植物性饲料配置方法:即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各种野草、树叶等均可配制饲养基,都是蚯蚓较好的植物性饲料。
3.垃圾性饲料配置方法:即指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烂菜叶、烂水果、西瓜皮、烂西红柿、废纸及一些工业废弃物,如:糖渣、糠醛渣、酒糟、啤酒渣、锯沫(木屑,属碳性饲料)均属蚯蚓垃圾性饲料。
蚯蚓养殖是骗人的吗
不是骗人的。
蚯蚓俗称地龙,是我国传统中药材,能治疗多种疾病。
农盛乐em菌液发酵猪粪养殖蚯蚓的方法新鲜猪粪不经发酵可直接用来养蚯蚓(如有烂瓜果、烂菜叶等和猪粪混合后养殖蚯蚓效果更好),方法是先将猪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猪粪,约晒到五成干时即可放入蚯蚓种,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粪及蚓茧另开一堆进行孵化(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茧,另开孵化可保证每批蚯蚓大小规格一致),在养殖期间发现蚓粪干了要及时em菌液,按em菌液1斤、清水或洗米水或煮饭的米汤5斤的比例混合后喷洒,一般每隔3-5天喷一次,按以上方法养出的蚯蚓生长快,产出的蚓茧多而且大,一般3万条种蚓每月产的蚓茧可孵化出6-9万条幼蚯蚓。
按以上规格的粪堆可放幼蚓种6-9万条,经30-40天的养殖,可收获蚯蚓25-30斤。
注意事项:禽畜粪一定要用em菌液发酵,或晒干后拌成含水量60%左右才可用来养蚯蚓。
利用em菌液养殖蚯蚓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蚯蚓饲料(家禽粪便、酒糟、蔗渣、剩余饭菜、废血和动物内脏等)的发酵处理是个关键,如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将产生有害气体,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产茧甚至死亡。
利用em菌液对粪料进行发酵处理,粪料发酵时间大大缩短,异味降低,而且饲料发酵好以后,pH值自然会达到6.5~7.5,不必调节,直接就可以饲喂,饲料利用率大大提高,蚯蚓产茧多,繁殖快,产量提高2~3倍。
方法如下: 一、架堆 用稻草、秸秆(裁成小段更好)先铺一层(厚10~15厘米)干料,然后在干料上铺粪料(4~6厘米厚),如此重复铺3~5层,每铺一层用喷水壶喷水(em菌液就在此时加入粪堆中,一吨粪料需要em菌液3-5公斤兑水100公斤左右),直至水渗出为好;如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如果用100%粪料,先把粪料晒至五六成干后架堆,用em菌液兑水淋湿,用薄膜盖严。
二、翻堆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至40℃左右时(这个过程需12天)则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并再加入适量em菌液稀释液。
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
三、投喂 饲料发酵结束后,扒开饲料淋水散热后即可使用,投喂时一般采用上添法和侧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饲料铺盖在原有已被蚯蚓吃过的饲料上,每10~15天进行1次;侧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饲料再把新饲料添在一边,下次添加另一边。
鲜牛粪怎样养蚯蚓
露天堆肥养殖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风、无污染、无惊扰的地方,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
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
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
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
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也不耐低温(0℃以下),所以,夏天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养殖坑上面要搭建简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冬。
此外,还应做好保护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
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
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在家如何养蚯蚓?
1.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
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
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
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秆、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