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河蚌怎么养殖?
河蚌养殖技术如下:一、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要求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齐,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对水域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
1、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
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育珠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
生产实践证明,三角帆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
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二、育珠水域的选择不论是池塘、沟港、外荡、湖泊,还是水库、河流,只要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达到上述要求的就可选择为育珠水域进行养蚌育珠。
三、育珠蚌的养殖1、目前育珠蚌养殖方式多采用吊养和笼养。
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
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
2、育珠蚌一般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
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
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3、育珠蚌养殖已成为我市外荡渔业之体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生产内容。
以育珠为主的池塘可以适量放养草鱼、鳊鱼、 鲫、鳜鱼、黄颡鱼等及搭养少量鲢、鳙鱼,以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
四、育珠蚌的管理1、手术后暂养期管理:手术后的育珠蚌,暂养于微流水、水质清爽的水域中,休复15-30天。
在这期间,一般吊养后不要随意翻动,也不可离开水面,更不能开壳检查,以免影响其体质恢复和珠囊的形成。
如水太肥,透明度小于30厘米,则需采取措施降低肥度。
一个月后,对暂养水域蚌进行清查,发现死蚌及时清除,然后再重新吊养到育珠水域。
2、加强注、换水与增氧:在没有流水的封闭静止水域中养珠蚌时,遇高温、水浅、低压后,会造成缺氧死蚌。
因此必须及时加水,换水或保持水质新鲜和含氧量充足,以免育珠蚌缺氧、低氧情况下蚌、珠生长缓慢。
3、及时调节吊养深度:根据水位、水温及季节变化,应适时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
冬季和夏季宜适当深吊(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两季可吊养浅些(水面下15-20厘米)。
谁知道河蚌在家里怎么养?
蚌以水中的有机物为食,它进食的方式是从一个管子吸进水,然后从另一个管子排水,过滤其中的营养物质,不用投喂饲料的。
长期用自来水是不能养蚌的,要用含有机物的河(湖、塘)水才行。
如果是跟别的鱼虾养在一起,就不一定要用天然水,因为其它水生动物会产生有机物供它利用。
当异物掉进河蚌身体里时,它会分泌珍珠层将异物包裹起来,才形成珍珠。
通常的做法是在蚌的外套膜中移植一小块其它蚌的身体组织,诱导它产生珍珠,这需要一定的技术,一般情况下,乱塞沙子会导致河蚌死亡。
...
请问家里如何喂养河蚌呢?
河蚌养殖技术如下: 一、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要求 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齐,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对水域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
1、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
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育珠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
生产实践证明,三角帆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
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二、育珠水域的选择 不论是池塘、沟港、外荡、湖泊,还是水库、河流,只要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达到上述要求的就可选择为育珠水域进行养蚌育珠。
三、育珠蚌的养殖 1、目前育珠蚌养殖方式多采用吊养和笼养。
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
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
2、育珠蚌一般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
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
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3、育珠蚌养殖已成为我市外荡渔业之体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生产内容。
以育珠为主的池塘可以适量放养草鱼、鳊鱼、 鲫、鳜鱼、黄颡鱼等及搭养少量鲢、鳙鱼,以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
四、育珠蚌的管理 1、手术后暂养期管理:手术后的育珠蚌,暂养于微流水、水质清爽的水域中,休复15-30天。
在这期间,一般吊养后不要随意翻动,也不可离开水面,更不能开壳检查,以免影响其体质恢复和珠囊的形成。
如水太肥,透明度小于30厘米,则需采取措施降低肥度。
一个月后,对暂养水域蚌进行清查,发现死蚌及时清除,然后再重新吊养到育珠水域。
2、加强注、换水与增氧:在没有流水的封闭静止水域中养珠蚌时,遇高温、水浅、低压后,会造成缺氧死蚌。
因此必须及时加水,换水或保持水质新鲜和含氧量充足,以免育珠蚌缺氧、低氧情况下蚌、珠生长缓慢。
3、及时调节吊养深度:根据水位、水温及季节变化,应适时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
冬季和夏季宜适当深吊(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两季可吊养浅些(水面下15-20厘米)。
河里逮的河蚌怎么食用?
河蚌知识介绍:河蚌,又名河歪、河蛤蜊、鸟贝等,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是一种普通的贝壳类水生动物。
河蚌以滤食藻类为生,常见的有角背无齿蚌、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数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湖水泊中有出产。
河蚌肉质特别脆嫩可口,是筵席之佳肴。
河蚌补充信息:1. 识别新鲜河蚌:新鲜的河蚌,蚌壳盖是紧密关闭,用手不易掰开,闻之无异臭的腥味,用刀打开蚌壳,内部颜色光亮,肉呈白色;如蚌壳关闭不紧,用手一掰就开,有一股腥臭味,肉色灰暗,则是死河蚌,细菌最易繁殖,肉质容易分解产生腐败物,这种河蚌不能食用。
2. 不要食用未熟透的贝类,以免传染上肝炎等疾病。
3. 河蚌浑身是宝,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除育珠外,蚌壳可提制珍珠层粉和珍珠核,珍珠层粉有人体所需要的15种氨基酸,与珍珠的成份和作用大致相同,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益阴、镇心安神、消炎生肌、止咳化痰、止痢消积等功能;将蚌肉和蚌壳分别加工、蒸煮消毒和机械粉碎,即可制成廉价的动物性高蛋白饲料。
河蚌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 适宜阴虚内热之人食用,诸如消渴,烦热口干,目赤者;适宜妇女虚劳,血崩,带下,以及痔疮之人食用;适宜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红斑性狼疮者食用;适宜胆囊炎,胆石症,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癌症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食用;适宜小儿水痘者食用;适宜炎夏季节烦热口渴时食用;2. 蚌肉性寒,对脾胃虚寒、腹泻便搪之人忌食。
河蚌食疗作用:味甘咸、性寒,入肝、肾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可治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湿疹等症。
河蚌做法指导:1. 适合烧、烹、炖。
2. 剖取河蚌肉的窍门:先用左手握紧河蚌,是蚌口朝上,再用右手持小刀由河蚌的出水口处,紧贴一侧的肉壳壁刺入体内,刺进深度约为1/3,用力刮断河蚌的吸壳肌,然后抽出小刀,再用同样方法刮断另一端的吸壳肌,打开蚌壳,蚌肉即可完整无损的取出来。
3. 贝类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贝类中的泥肠不宜食用。
...
河蚌在大鱼缸里怎么养?
在大鱼缸里养河蚌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是种养了大量水草的鱼缸因已有栽种水草的底砂层,河蚌可以直接投入养护;裸缸养鱼则要在缸底铺上一层泥沙,供河蚌栖息,除此之外都能满足河蚌生活。
以下是河蚌的生活习性,供参考: 河蚌的生活习性 河蚌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中,通常生活于水底泥沙中。
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但不同种类要求也不同。
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pH值5~9之间均能生活;而三角帆蚌常需稳定于pH7~8的水中生活。
河蚌对溶氧要求不高,低限约为3毫克/升。
河蚌的干旱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埋入土中的河蚌,干旱半月左右不会死亡,但暴露在空气中,尤其夏季烈日曝晒下,几小时即会死亡。
河蚌的运动能力很弱,主要靠斧足在水底泥沙中缓慢犁行。
运动时蚌体浅埋于泥沙中,伸出斧足向前插入泥沙,大量充血使斧足膨大并以粘液附于泥沙上,然后肌肉收缩牵引蚌体向前滑行数厘米。
河蚌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少见,但阴天也常活动。
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虫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也能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