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2017福建鲍鱼养殖场 福建鲍鱼养殖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关于世界上最大的鲍鱼养殖场的介绍有哪些?

世界上最大的鲍鱼养殖场是我国辽宁省大连碧龙海珍品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专门经营海珍品 养殖的中外合资企业,是世界上人工养鲍鱼产量 最高的企业。

自1985年建成以来,这家鲍鱼养殖 场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产量逐年长,现在每年能生产鲍鱼160吨。

鲍鱼养殖该注意些什么

一、鲍用功能饵料系列的特点 鲍用功能饵料系列是福州雄锐生物科技和福建农林大学水产养殖系专家共同研制的新型片状鲍鱼饵料,目前已开发出多个品种(附鲍鱼养殖用产品表),用户可以根据鲍鱼的规格大小,生长情况,季节、水质、水温、投料方式的不同等养殖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本系列功能产品突破了鲍鱼饵料在研发、生产上的多项技术瓶颈,在海水中72小时不溃散,鲍鱼能吃会长,因此能够在鲍鱼养殖上得到养殖户认可使用。

该系列产品的主要特点: 1.营养平衡;本品是一种全价饵料,能有效防止鲍因营养不平衡而造成的生长不良。

尤其在幼鲍上使用,可有效减少僵鲍比例,使鲍苗生长整齐,出成率较高。

2.质量上乘稳定:本产品选用优质原料,符合国家饵料卫生标准,不含任何违禁药物,是一种绿色、安全、可靠的鲍鱼功能饵料。

3.营养价值高:本品含优质蛋白大于30%,是江蓠的20多倍,鲜海带的15-20倍。

并含有鲍鱼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赖氨酸、精氨酸等必须氨基酸、海藻多糖等。

4.适口性好、兼容性强:转料比较方便,可和海带、江蓠等各种鲍鱼饵料交替使用。

5.抗溃散性强:本品在海水中使用,崩解时间在一般水体≥72小时,高风浪水体≥48小时。

符合鲍鱼养殖2-4天投饵一次的...一、鲍用功能饵料系列的特点 鲍用功能饵料系列是福州雄锐生物科技和福建农林大学水产养殖系专家共同研制的新型片状鲍鱼饵料,目前已开发出多个品种(附鲍鱼养殖用产品表),用户可以根据鲍鱼的规格大小,生长情况,季节、水质、水温、投料方式的不同等养殖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本系列功能产品突破了鲍鱼饵料在研发、生产上的多项技术瓶颈,在海水中72小时不溃散,鲍鱼能吃会长,因此能够在鲍鱼养殖上得到养殖户认可使用。

该系列产品的主要特点: 1.营养平衡;本品是一种全价饵料,能有效防止鲍因营养不平衡而造成的生长不良。

尤其在幼鲍上使用,可有效减少僵鲍比例,使鲍苗生长整齐,出成率较高。

2.质量上乘稳定:本产品选用优质原料,符合国家饵料卫生标准,不含任何违禁药物,是一种绿色、安全、可靠的鲍鱼功能饵料。

3.营养价值高:本品含优质蛋白大于30%,是江蓠的20多倍,鲜海带的15-20倍。

并含有鲍鱼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赖氨酸、精氨酸等必须氨基酸、海藻多糖等。

4.适口性好、兼容性强:转料比较方便,可和海带、江蓠等各种鲍鱼饵料交替使用。

5.抗溃散性强:本品在海水中使用,崩解时间在一般水体≥72小时,高风浪水体≥48小时。

符合鲍鱼养殖2-4天投饵一次的要求。

并可根据用户养殖投料方式的需求,特制加工超强抗溃散能力(96-120小时)的饵料。

二、一健牌鲍用功能饵料系列使用和传统天然饵料有何不同 一健牌鲍用功能饵料系列,填补了养鲍业在片状饵料上的空白。

增加了鲍鱼除了新鲜海带、龙须菜、江篱等天然饵料外另一种饵料选择,当然作为一个新的饵料,也会给传统养鲍在生产管理和投饵技术上带来了某些改变。

一些用户刚开始,不是很习惯使用,特别是一线操作工人,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很好掌握它的习性,对这种人工饵料必须有一个接受、熟悉过程,不论是从投喂量的掌握,投喂的间隔时间等要从实践中去摸索出一个适合每个养殖户自己的投喂技术。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对于一些初次使用一健牌鲍用功能饵料都会表现出不习惯或不接受,甚至会因为使用不当给养殖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生长不够理想;或是损耗比新鲜菜多等。

公司根据一些养殖户投喂一健鲍用功能饵料经验,总结出一健鲍用功能饵料系列使用与传统饵料在鲍鱼养殖使用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有所不同。

细节决定成败! 1.用量不同;片状鲍鱼饵料含优质蛋白质30%以上。

其营养价值是新鲜海带、江蓠的二十多倍。

通常每层只需要投喂5-10片。

约占体重的2-3%(2天投一次)这和一般水产动物饵料投喂量相似。

因此不用担心,鲍鱼营养不够。

这与以往大把大把将海藻塞到笼内有所不同。

2.严格控制投喂量;几天喂一次,每天喂多少。

从本质上来说都要根据鲍鱼吃食情况来定。

但在一段时间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量。

比如每层喂5小片。

操作工人如果多喂2小片。

就增加40%。

因此要求一线操作工人要比较严格控制喂量。

3.及时清理残饵;清理残饵这本是所有养殖动物,投喂饵料必要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

但有些用鲜海带、江蓠的操作工没有这种习惯。

残饵的污染和误食,会造成养殖动物发病,甚至死亡。

即使是吃鲜菜,海带边,也要养成及时清理残饵的习惯。

4. 2-3天投喂一次。

目前鲍鱼有7-10天喂一次料。

这种模式暂时还不适合使用一健牌鲍用功能饵料。

一健牌鲍用功能饵料系列通常要求夏季两天喂一次。

冬季3-4天喂一次。

以保证海水中饵料的质量。

如果上述养殖模式要使用"鲍毒清","抗高温灵"等功能饵料。

须改为2-4天投喂一次,方能保证使用效果。

三、如何降低鲍鱼养殖的饵料成本 鲍鱼的养殖过程中饵料成本占了相当大(50-70%)的比例。

这是因为影响鲍鱼饵料利用率的因素太多。

有许多因素又往往交叉重叠影响,我们对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 鲍苗的品种和质量:购入的鲍苗,其亲本是否...

鲍鱼养殖基地是否配套井位?都属于不动产?

[编辑本段]鲍鱼介绍 鲍鱼,同鱼毫无关系,倒跟田螺之类沾亲带故。

它是海洋中的单壳软体动物,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形状有些像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

螺旋部只留有痕迹,占全壳的极小部分。

壳的边缘有9个孔,海水从这里流进,排出,连鲍的呼吸、排泄和生育也得依靠它。

所以它又叫"9孔螺"。

壳表面粗糙,有黑褐色斑块,内面呈现青、绿、红、蓝等色交相辉映的珍珠光泽。

鲜鲍经过去壳、盐渍一段时间,然后煮熟,除去内脏,晒干成干品。

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鲍、参、翅、肚",都是珍贵的海味,而鲍鱼列在海参、鱼翅、鱼肚之首。

鲍壳是著名的中药材--石决明,古书上又叫它千里光,有明目的功效,因此得名。

石决明还有清热、平肝息风的功效,可治疗头昏眼花和发烧引起的手足痉挛、抽搐等症。

全世界约有90种鲍,它们的足迹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我国渤海海湾产的叫皱纹盘鲍,个体较大;东南沿海产的叫杂色鲍,个体较小;西沙群岛产的半纹鲍、羊鲍,是著名的食用鲍。

由于天然产量很少,因此价格昂贵。

现在,世界上产鲍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色鲍苗,人工养殖获得成功。

素称“海味之冠”的鲍鱼,自古以来就是海产“八珍”之一。

辽宁大连沿海岛屿众多,礁石林立,气候温和,饵料丰富,很适合鲍鱼栖息和繁衍。

这里所产的鲍鱼占全国产量的70%。

鲍鱼的单壁壳质地坚硬,壳形右旋,表面呈深绿褐色。

壳内侧紫、绿、白等色交相辉映,珠光宝气。

壳的背侧有一排惯穿成孔的突起。

软体部分有一个宽大扁平的肉足,软体为扁椭圆形,黄白色,大者似茶碗,小的如铜钱。

鲍鱼就是靠着这粗大的足和平展的跖面吸附于岩石之上,爬行于礁棚和穴洞之中。

鲍鱼肉足的附着力相当惊人。

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鱼,其足的吸着力高达200公斤。

任凭狂风巨浪袭击,都不能把它掀起。

捕捉鲍鱼时,只能乘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铲铲下或将其掀翻,否则即使砸碎它的壳也休想把它取下来。

鲍鱼喜欢生活在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岩礁海域,摄食海藻和浮游生物为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辽宁省鲍鱼人工育苗成功,并在人工筏式养殖方面取得进展。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清而味浓,烧菜、调汤,妙味无穷。

北京北海仿膳饭庄的名菜“蛤膜鲍鱼”是誉满中外的佳肴。

鲍鱼肉中含有鲜灵素I和鲍灵素Ⅱ,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鲍鱼的壳,中药称石决明,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书又称之为“千里光”。

石决明还有清热平肝、滋阴潜阳的作用,可用于医治头晕眼花、高血压及其他炎症。

鲍壳那色彩绚丽的珍珠层还能作为装饰品和贝雕工艺的原料。

盐腌的鱼 [salted fish]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孔子家语·六本》 (3)又如:鲍舍(存放鲍鱼的房舍);鲍室(存放鲍鱼的房室);鲍肆(鲍鱼之肆。

卖盐渍鱼的商店。

比喻小人聚居之所) (4)鲍鱼,鳆鱼的别名。

即石决明 [abalone]。

腹足纲软体动物,海味珍品,贝壳入药 (5)腹足纲前鳃亚纲鲍科鲍属海产贝类 [ear shell] (6)古代鞣制皮革的工人 [tanner]。

如:鲍人(主管治皮革之官。

又用以称治皮革的工匠) 踏进风景如画的硇洲古岛的游客,总想品尝一下鲍鱼的美味,到硇洲吃不到鲍鱼,就等于失去了一半游趣。

的确,作为硇洲特产之一的鲍鱼,对游客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鲍鱼,其肉味美、爽滑,营养价值颇高,可谓名贵海珍。

在南门海国,人们习惯把它称之为鲍鱼,其实它是一种单贝壳动物,属软体动物腹足纲,鲍科,并不是鱼。

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上有桃红、黄、蓝、绿、杂色、绉纹盘等一百多种鲍,而我们所见到的硇洲鲍鱼是杂色鲍,有人又称之为“九孔螺”。

因其贝壳有着美丽的彩纹及九个气孔。

它的特性喜欢水色明澈,海潮畅通,栖息于水深20米左右的岩缝礁洞。

硇洲鲍鱼之所以驰名远近,饮誉五洲,成为这里的名贵特产,应归功于自然伟力。

在冰川纪元末,经过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使硇洲离开大陆板块,沿海岸却是岩洞叠起,礁丛遍布,浮藻繁茂,水清波恬,海水温度适中,咸度处于2波美,给鲍鱼营造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

可以说,硇洲沿海,是一个庞大的天然鲍鱼场,它分布的面积方圆五、六千亩。

一年中,夏、秋两季为捕鲍期,但采捕旺季乃为5月和6月。

硇洲人捕鲍很有经验,他们掌握鲍的昼息夜游、栖岩居礁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当他们驾舟捕鲍的时候,便全副武装;头戴防水镜,手执长铁钩,跃入海里,潜游水底,循踪礁丛,钩采岩缝,辛勤付出,换来肥鲍筐筐。

由于鲍鱼营养丰富,因而价格很高,每市斤高达400元。

尽管如此昂贵,人们还是相争购买。

它不但受国内人们的青睐,还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

在古代,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贡品。

在当代,它是国宴不可少的珍品。

目前,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发展养鲍业,硇洲岛群众除了天然养殖鲍鱼外,还进行人工养殖,扩大鲍鱼养殖面积。

真是“满海肥鲍唱丰收,游客驾舟踏浪来”。

今后,养鲍业的发展将会使硇洲更添姿增彩,使游客更着迷神往。

鲍鱼补而不燥,养...

鲍鱼是什么意思

鲍鱼是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科,单壳软体动物,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

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四大海味之首。

被人们称为“海洋的耳朵”。

和古代“用盐腌制的鱼”是两种东西。

鲍壳是著名的中药材--石决明,有明目的功效。

全世界约有90种鲍,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现在,世界上产鲍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色鲍苗,人工养殖获得成功。

鲍鱼以山东、广东、辽宁等地产量最多,产期为春秋两季。

主要分布于日本北海道、中国东北地区、北美洲西岸、南美洲、南非、澳洲等地。

鲍鱼本身味道不是很突出,如果不洗净是会很咸的。

尤其是干鲍鱼泡发的会非常的腥。

鲍鱼需要用鸡汤或者鲍鱼汁耗油等等的来调味道才会有口感。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清而味浓,烧菜、调汤,妙味无穷。

北京北海仿膳饭庄的名菜“蛤蟆鲍鱼”是誉满中外的佳肴。

鲍鱼肉中含有鲜灵素I和鲍灵素Ⅱ,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鲍鱼的品种较多,其又称 “大鲍”“九孔螺”,其拉丁文名可译为“海耳”,英文名可译为“耳贝”。

产地大多集中在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朝鲜、南非、新西兰、韩国和我国的大连、台湾、福建、汕尾、湛江等地区的附近海域;更有“土生鲍”和“养殖鲍”之分。

由于干鲍鱼在市面上的售价不菲,因此有部分的无良商贩,用一文不值的“干石鳖”冒充“干鲍鱼”出售,以此从中牟取暴利。

...

福建有哪些渔业?

福建沿海属亚热带海洋和大陆架浅海,海洋优势十分明显。

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大12.4%;海岸线长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

全省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可利用养殖面积达225万亩;已知的海洋鱼类745种,贝、藻,鱼、虾种类的数量居全国前列。

福建陆域水系密布,为发展淡水渔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全省共有29个内河水系,663条河流,河流总长13569公里,较大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木兰溪、交溪,江河水域面积30.64万公顷,通过近几年来鱼、虾、蟹的放流增殖,现已成为我省淡水渔业捕捞基地。

此外,全省有各种水库101.4亿立方米、湖泊2270公顷、池塘面积36801公顷以及各类垦区等大中型水面。

【渔业经济】 2009年以来,全省渔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部署要求,以服务保障为重点,积极调整渔业结构,切实提升渔业产业效益,促进渔民增收,扎实推动现代渔业建设。

2009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194.85亿元,比增4.14%;增加值636.29亿元,比增4.11%,占全省GDP5.32%;渔民人均收入8291元,比增6.86%,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高出1611元;全省水产品总产量569.67万吨,比增2.79%。

【水产养殖】 开展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工作,2009年累计完成4.09万亩池塘标准化改(扩)建工作,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

积极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2009年新增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3个,并加强对已批准的26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增强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

开展全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试点,继续推进渔业“五新”推广工作,推广、指导面积近9万公顷。

强化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控,加强养殖病害防治指导工作。

2009年处理重大水生动物病害事件13起,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病害防治技术的跟踪指导、咨询、培训以及科普宣传,维护了病发区社会安定稳定。

【海洋捕捞】切实增强我省外海捕捞开发能力,新开辟了闽东北、彭钓、东沙等外海渔场和省外东海外海、海南岛渔场、济州渔场等。

2009年全省外海捕捞产量达91.99万吨,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4.89%,近内海产量从三十年前占捕捞产量的91.3%下降至2009年的55.11%。

【水产品加工】 2009年全省水产加工总量213.4万吨,实现产值276亿元,其中出口15.42亿美元,继续居我省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全国水产品出口额的14.3%,居全国第四位。

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通过现代渔业发展项目、海洋渔业重点项目等,扶持水产加工项目建设,部分新、改、扩建加工项目陆续投产,带动新增投资约15亿元。

品牌建设卓有成效,评审确定2009-2010年度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31个水产品入选省名牌产品,14个水产品入选省著名商标,4家水产加工企业获得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称号。

渔业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2009年共下达省级渔业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12项,发布实施渔业地方标准13项。

【水产品质量监管】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获准筹建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东南沿海);投入420万元扶持7个设区市局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全省5个县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获得批准。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扎实开展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强化养殖执法监管,全年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8.9%,7个设区市城区水产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大力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76家、10.3万亩,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80个、1.3万吨。

加强海水贝类养殖区域划型和管理。

目前全省已有12600多公顷的海水贝类养殖区域完成划型工作,全年安排贝类有毒有害物质监控200批次。

【休闲渔业】 与厦门市政府、中国渔业协会共同举办2009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加强休闲渔业产业合作与交流。

联合省体育局、宁德市人民政府、省钓鱼协会成功举办2009海西“水乡渔村”杯海之星矶钓赛。

这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海钓比赛。

加快推进我省水乡渔村创建工作,与省旅游局审定并公布了第二批水乡渔村项目11个。

截至2009年我省已先后公布了2批23家水乡渔村,遍布22个县(市、区)。

【外向型渔业】 积极推动闽台渔业合作。

成功举办“2009海峡(福州)渔业周暨渔业博览会”,参观渔业博览会的人流量超过8万人次,参展和采购客商签约贸易定单达8亿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9年出口台湾水产品4.18万吨、金额2.51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62.65%和158.76%,台湾成为我省第二大水产品出口目的地。

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构建多元化的市场体系,水产品出口逆势增长。

全年全省水产品出口创汇额达15.42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37.56%,我省成为全国水产品主要出口沿海省份中少数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大幅增加的省份。

【科技推广】 在科技产业化方面,实施“鲍种质改良优化及生态养殖工程技术”研究,进一步丰富我省鲍鱼养殖品...

鲍鱼到底是什么鱼?怎么做?

鲍鱼简介:鲍鱼,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最常用的是指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属于单壳软体动物,其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

直至现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多次国宴及大型宴会中,鲍鱼经常榜上有名,成为中国经典国宴菜之一。

被人们称为“海洋的耳朵”。

和古代“用盐腌制的鱼”是两种东西。

外形特征鲍鱼的身体外边,包被着一个厚的石灰质的贝壳,它的贝壳是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

鲍鱼的单壁壳质地坚硬,壳形右旋,表面呈深绿褐色。

壳内侧紫、绿、白等色交相辉映,珠光宝气。

另外在鲍鱼的贝壳上都有从壳顶向腹面逐渐增大的一列螺旋排列的突起。

这些突起在靠近螺层末端的一些贯穿成孔,孔数随种类不同而异。

在中国北方分布的盘大鲍有4—5个,南方分布的杂色鲍有7—9个。

我国古代,给鲍鱼起名叫“九孔螺”,就是从它的这种特征而来的。

软体部分有一个宽大扁平的肉足,软体为扁椭圆形,黄白色,大者似茶碗,小的如铜钱。

鲍鱼就是靠着这粗大的足和平展的跖面吸附于岩石之上,爬行于礁棚和穴洞之中。

鲍鱼肉足的附着力相当惊人。

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鱼,其足的吸着力高达200公斤。

任凭狂风巨浪袭击,都不能把它掀起。

捕捉鲍鱼时,只能乘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铲铲下或将其掀翻,否则即使砸碎它的壳也休想把它取下来。

鲍鱼的头部很发达,它的两个触角在伸展时很细很长。

在触角的基部背侧各有一个短的突起,突起的末端生长着眼睛。

在两个触角之间有头叶,头叶的腹面有向前伸出的吻,吻的前端有日。

口里面有强大的齿舌,齿舌是许多贝类的特有器官,它是一个几丁质的带子,上面生着很多列小齿,形状很像锉刀,贝类就利用这些小齿刮取和磨碎食物。

一般说来草食性的种类小齿的数目多,先端园,肉食性的种类小齿数目少,但强有力,先端常有钩或刺。

鲍鱼是草食性种类,所以它的齿舌带上的小齿数目极多。

鲍鱼的足部特别肥厚,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足生有许多触角和小丘,用来感觉外界的情况;下足伸展时呈椭圆形,腹面平,适于附着和爬行。

我们吃鲍鱼主要就是吃它的足部的肌肉。

鲍鱼的外套膜和贝壳的形状一样,整个覆盖在身体背面,与其他螺类不同的是在鲍鱼外套膜的右侧有一条裂缝,这个裂缝的位置与贝壳边缘的孔的位置相当,在裂缝的边缘上生长着触手。

在鲍鱼活动时,这些触手便从壳孔伸出,司味觉的作用。

外套膜边缘有裂缝是原始的腹足类的特征,像缝螺、有名的红翁戎和钥孔螺都是这样。

鲍鱼的生长在贝类家族中属于比较慢的种类。

从受精卵开始,长到商品规格6-8厘米,通常需要1-4年甚至更长时间。

以中国的皱纹鲍为例,大约需要近3年的生长才能达到7厘米左右。

鲍鱼的生长速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鲍鱼壳在生长过程中会留下类似树木年轮的生长纹,生长纹的明显与否,与其所处环境季节和摄食饵料的种类有关。

在生长快速的季节,生长纹明显,距离较宽;在生长缓慢的季节则相反,生长纹密,距离较近。

有时候从鲍鱼壳的正面生长纹不容易直接判断它的准确年龄,我们可以将壳面附着的杂藻石灰虫等物清除干净,将鲍鱼壳用电灯光透视看出它们的年轮。

鲍鱼的类别,怎么区分好的鲍鱼

楼主,由于字数比较多,希望能耐心看. 鲍鱼的分类: 鲍鱼以加工形态有“干鲍鱼”和“鲜鲍鱼”之分;“干鲍鱼”又分“淡干鲍”和“咸干鲍”两种;品尝“干鲍鱼”以“淡干鲍”为好,是要求它品质优良,个头厚大,肉质的丰腴与汁液的甘美清香;而品尝“鲜鲍鱼”则讲求鲍鱼的新鲜和美味的肉质,以每年的5月份最肥美,而在10、11月份肉较瘦。

“干鲍鱼”烹制一般需时较长,要用精制的顶汤反复煨味,使“干鲍鱼”能够充分吸收其它物料的味道,故香味浓郁,肉质甘腴;原只“干鲍鱼”的极品更讲求个大、肉丰和“糖心”。

“鲜鲍鱼”的烹制则不同,它十分讲究火候的把握,火候不够则味腥,过火则肉质变韧发硬;所以,鲍鱼非常注重调味的得法,浓淡的适宜,否则鲍鱼本身的鲜味是出不来的。

鲍鱼的等级按“头”数计,每司马斤(俗称港秤,约合655克)有“2头”“3头、“5头”“10头”“20头”不等,“头”数越少价钱越贵;即所谓“有钱难买两头鲍”。

目前以网鲍头数最少,吉品鲍排第二,禾麻体积最小,头数也最多;二头的禾麻及吉品已成为目前罕见品种,已犹如古董珍品一样。

在鲍鱼的身体外边,包被着一个厚的石灰质的贝壳,它达个贝壳是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呈耳状,它的拉丁文学名按字义翻译可以叫做“海耳”,就是因为它的贝壳的形状像耳朵的缘故。

另外在鲍鱼的贝壳上都有从壳顶向腹面逐渐增大的一列螺旋排列的突起。

这些突起在靠近螺层末端的一些贯穿成孔,孔数随种类不同而异。

在我国北方分布的盘大鲍有4—5个,南方分布的杂色鲍有7—9个。

我国古代,给鲍鱼起名叫“九孔螺”,就是从它的这种特征而来的。

“干鲍鱼”因产地和加工的不同,具体又被称为“网鲍”“窝麻鲍”“吉品鲍”,以及鲜为人知的中国历代朝迁贡品“硇洲鲍”等。

“网鲍”特点是形状椭圆、边细、枕底起珠,色泽褐黄,质地肥润,软滑味浓;“窝麻鲍”的特点是形似艇状,色泽灰黑,质软,边有针孔。

而“吉品鲍”则形状呈元宝状、质硬、枕身高企,色泽如干柿色,形体较“网鲍”小。

至于“硇洲鲍”,以味道鲜美、肉质嫩滑、营养丰富而著称。

鲍鱼的品种较多,全世界约有多品种,又称 “大鲍”“九孔螺”,古时叫“鳆”或“鳆鱼”等,其拉丁文名可译为“海耳”,英文名可译为“耳贝”。

产地大多集中在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朝鲜、南非、新西兰、韩国和中国的大连、台湾、福建、汕尾、湛江等国家和地区的附近海域;更有“土生鲍”和“养殖鲍”之分。

当然“土生鲍”的肉质和味道都较 “养殖鲍”鲜美得多。

鲍鱼在鲜活时,外表有一层黝黑的胶质,用手抚摸十分柔软。

原来,鲍鱼在水中爬行时,状近滑行,其实它是利用触角与腹部的收缩而产生推力,外表的胶质是减少摩擦以便顺利滑行,所以,假如鲍鱼死后,黝黑色的胶质就会褪去,肉质便会慢慢显得雪白,行内称之为“白板鲍鱼”。

如此鲍鱼,肉质趋硬,体质组织起了变化,本身浓郁的香味便会消失,吃起来也就淡而味了。

有书记载鲍鱼死后的味道,亦相信是最早关于鲍鱼的记载,它就是二千多年前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书道:“会暑,上辊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就是以鲍鱼掩盖秦始皇尸臭的典故。

由于干鲍鱼在市面上的售价不菲,因此有部分的无良商贩,用一文不值的“干石鳖”冒充“干鲍鱼”出售,以此从中牟取暴利。

故在选购干鲍鱼时一定要小心,以免上当;鲍鱼如其它贝类动物一样,有一个硬贝壳,但鲍鱼壳的贝壳部很小,壳口很大,边缘有个左右的小孔(俗称“九孔螺”的缘故)。

它的足部很发达,足底平。

市场上出售的干鲍鱼已去壳,外形略似艇状,有一面非常光滑,即为鲍鱼的足底部分。

而“石鳖”也有发达的足部,足底也是平的,因此稍作加工即可用来冒充鲍鱼,但只要仔细一辨别就会发现,“石鳖”因肉体较薄,晒干后会收缩弯曲,且其足的边缘很粗糙。

而“假鲍鱼”与“真鲍鱼”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背部中央有片壳板,加工晒干时虽被剥掉,但总会留下道明显的印痕。

所以,凡是背面有道明显深印痕迹的“鲍鱼”就是假鲍鱼无疑。

除了辨别“真、假”鲍鱼之外,我们还得认识辨别“优、劣”鲍鱼,首先是优质鲍鱼的辨别,从色泽观察,鲍鱼呈米黄色或浅棕色,质地新鲜有光泽;从外形观察,鲍鱼呈椭圆形,鲍身完整,个头均匀,干度足,表面有薄薄的盐粉,若在灯影下鲍鱼中部呈红色更佳;从肉质观察,鲍鱼肉厚,鼓壮饱满,新鲜。

而劣质鲍鱼的特征,从颜色观察,其颜色灰暗、褐紫,无光泽,有枯干灰白残肉,鲍体表面附着一层灰白色物质,甚至出现黑绿霉斑;从外形观察,体形不完整,边缘凹凸不齐,个体大小不均和近似 “马蹄形”;从肉质观察,肉质瘦薄,外干内湿,不陷亦不鼓胀。

鲍鱼质量的鉴别: 鲍鱼干,以质地干燥,呈卵圆形的元宝锭状,边上有花带一环,中间凸出,体形完整,无杂质,味淡者为上品。

市场上出售的鲍鱼于有紫鲍,明鲍、灰鲍三种干制品,其中紫鲍个体大,呈紫色,有光亮,质量好,明鲍个体大,色泽发黄,质量较好,灰鲍个体小,色泽灰黑,质量次。

鲍鱼的分类

鲍鱼的分类 [编辑本段] 鲍鱼以加工形态有“干鲍鱼”和“鲜鲍鱼”之分;“干鲍鱼”又分“淡干鲍”和“咸干鲍”两种;品尝“干鲍鱼”以“淡干鲍”为好,是要求它品质优良,个头厚大,肉质的丰腴与汁液的甘美清香;而品尝“鲜鲍鱼”则讲求鲍鱼的新鲜和美味的肉质,以每年的5月份最肥美,而在10、11月份肉较瘦。

“干鲍鱼”烹制一般需时较长,要用精制的顶汤反复煨味,使“干鲍鱼”能够充分吸收其它物料的味道,故香味浓郁,肉质甘腴;原只“干鲍鱼”的极品更讲求个大、肉丰和“糖心”。

“鲜鲍鱼”的烹制则不同,它十分讲究火候的把握,火候不够则味腥,过火则肉质变韧发硬;所以,鲍鱼非常注重调味的得法,浓淡的适宜,否则鲍鱼本身的鲜味是出不来的。

鲍鱼的等级按“头”数计,每司马斤(俗称港秤,约合655克)有“2头”“3头、“5头”“10头”“20头”不等,“头”数越少价钱越贵;即所谓“有钱难买两头鲍”。

目前以网鲍头数最少,吉品鲍排第二,禾麻体积最小,头数也最多;而头的禾麻及吉品已成为目前罕见品种,已犹如古董珍品一样。

所谓“头”指的是一司马斤(约0.6公斤)里有大小均匀的鲍鱼多少只,如2头、3头、5头、10头、20头等,头数越少意味着鲍鱼的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贵,因此也有“有钱难买2头鲍”之说。

1头、2头的鲍鱼属极品,已很难见到。

在众多鲍鱼中以日本网鲍头数最少,吉品次之,禾麻体积最小,头数也最多。

在鲍鱼的身体外边,包被着一个厚的石灰质的贝壳,它达个贝壳是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呈耳状,它的拉丁文学名按字义翻译可以叫做“海耳”,就是因为它的贝壳的形状像耳朵的缘故。

另外在鲍鱼的贝壳上都有从壳顶向腹面逐渐增大的一列螺旋排列的突起。

这些突起在靠近螺层末端的一些贯穿成孔,孔数随种类不同而异。

在我国北方分布的盘大鲍有4—5个,南方分布的杂色鲍有7—9个。

我国古代,给鲍鱼起名叫“九孔螺”,就是从它的这种特征而来的。

“干鲍鱼”因产地和加工的不同,具体又被称为“网鲍”“窝麻鲍”“吉品鲍”,以及鲜为人知的中国历代朝迁贡品“硇洲鲍”等。

“网鲍”特点是形状椭圆、边细、枕底起珠,色泽褐黄,质地肥润,软滑味浓;“窝麻鲍”的特点是形似艇状,色泽灰黑,质软,边有针孔。

而“吉品鲍”则形状呈元宝状、质硬、枕身高企,色泽如干柿色,形体较“网鲍”小。

至于“硇洲鲍”,以味道鲜美、肉质嫩滑、营养丰富而著称。

鲍鱼的品种较多,全世界约有多品种,又称 “大鲍”“九孔螺”,古时叫“鳆”或“鳆鱼”等,其拉丁文名可译为“海耳”,英文名可译为“耳贝”。

产地大多集中在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朝鲜、南非、新西兰、韩国和中国的大连、台湾、福建、汕尾、湛江等国家和地区的附近海域;更有“土生鲍”和“养殖鲍”之分。

当然“土生鲍”的肉质和味道都较 “养殖鲍”鲜美得多。

鲍鱼在鲜活时,外表有一层黝黑的胶质,用手抚摸十分柔软。

原来,鲍鱼在水中爬行时,状近滑行,其实它是利用触角与腹部的收缩而产生推力,外表的胶质是减少摩擦以便顺利滑行,所以,假如鲍鱼死后,黝黑色的胶质就会褪去,肉质便会慢慢显得雪白,行内称之为“白板鲍鱼”。

如此鲍鱼,肉质趋硬,体质组织起了变化,本身浓郁的香味便会消失,吃起来也就淡而味了。

有书记载鲍鱼死后的味道,亦相信是最早关于鲍鱼的记载,它就是二千多年前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书道:“会暑,上辊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就是以鲍鱼掩盖秦始皇尸臭的典故。

由于干鲍鱼在市面上的售价不菲,因此有部分的无良商贩,用一文不值的“干石鳖”冒充“干鲍鱼”出售,以此从中牟取暴利。

故在选购干鲍鱼时一定要小心,以免上当;鲍鱼如其它贝类动物一样,有一个硬贝壳,但鲍鱼壳的贝壳部很小,壳口很大,边缘有个左右的小孔(俗称“九孔螺”的缘故)。

它的足部很发达,足底平。

市场上出售的干鲍鱼已去壳,外形略似艇状,有一面非常光滑,即为鲍鱼的足底部分。

而“石鳖”也有发达的足部,足底也是平的,因此稍作加工即可用来冒充鲍鱼,但只要仔细一辨别就会发现,“石鳖”因肉体较薄,晒干后会收缩弯曲,且其足的边缘很粗糙。

而“假鲍鱼”与“真鲍鱼”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背部中央有片壳板,加工晒干时虽被剥掉,但总会留下道明显的印痕。

所以,凡是背面有道明显深印痕迹的“鲍鱼”就是假鲍鱼无疑。

除了辨别“真、假”鲍鱼之外,我们还得认识辨别“优、劣”鲍鱼,首先是优质鲍鱼的辨别,从色泽观察,鲍鱼呈米黄色或浅棕色,质地新鲜有光泽;从外形观察,鲍鱼呈椭圆形,鲍身完整,个头均匀,干度足,表面有薄薄的盐粉,若在灯影下鲍鱼中部呈红色更佳;从肉质观察,鲍鱼肉厚,鼓壮饱满,新鲜。

而劣质鲍鱼的特征,从颜色观察,其颜色灰暗、褐紫,无光泽,有枯干灰白残肉,鲍体表面附着一层灰白色物质,甚至出现黑绿霉斑;从外形观察,体形不完整,边缘凹凸不齐,个体大小不均和近似 “马蹄形”;从肉质观察,肉质瘦薄,外干内湿,不陷亦不鼓胀。

鲍鱼营养分析 [编辑本段] ...

赞一下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猪肉养殖周期 猪肉生长周期
下一篇: 重庆生态甲鱼养殖场 生态甲鱼养殖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