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养蜈蚣怎么养?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告诉你,蜈蚣很难养,而且很危险,最好放了他如果一定要养:1、春季:清明后,气温回升到17℃左右,冬眠的蜈蚣复苏活动,此时可喷洒一些带有营养的物质水(如在水中加奶粉、葡萄糖等),让其饮用。
接着喂给含水分多的小昆虫和其他食物。
2、夏季:由于气温适宜,食物丰盛,蜈蚣生长较快。
然而夏季也是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蜈蚣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主要是霉菌引起的疾病,症状是,蜈蚣 跗肢及身体腹面出现黑色斑块,并不断浸润扩大,导致食欲消失,行动迟缓,最后消瘦而死。
因此,夏季要控制洒水量,多喂软体的、多汁的动物和植物的饲料;患病的要分离出去。
3、秋季:除注意调节饲养室湿度、要经常供给饮水和定时喂食外,要特别重视繁殖期的管理。
主要措施:一是隔离怀卵雌体。
把临产卵前的蜈蚣单独饲养,以便排除干扰,提高孵化率。
经验介绍,用装罐头食品的玻璃瓶配上塑料盖,盖上钻十内个小孔,作通气用。
瓶内放半瓶潮土(潮土以手捏成团一触即散为度)。
反把临产的蜈蚣关入瓶内,每瓶1条。
若关入后经4—5天还未产卵,需要换清洁泥土和补充食物。
繁殖瓶放置在光线暗、湿度大、安静的地方,并要及时管理、观察和记录。
二是加强产卵前后的饲养。
要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剂食物品种,促进雌体多进食,保证其顺利完成抱卵孵化,防止吞食卵子。
孵化结束后,应适时反幼体蜈蚣与母体分离。
采用玻璃瓶孵化的,母幼分离容易,但在较大的容器,则应利用小蜈蚣喜群集、爱吃甜食的习性,用几块清洁的、钻有若干小洞的人造海绵,在含有葡萄糖、奶粉的溶液中浸泡片刻,然后在傍晚放入繁殖池(缸)的四角,小蜈蚣就会爬往海绵,吃饭后钻入海绵小洞中休息。
次日,把海绵块钳到新的养殖器轻轻一拍,小蜈蚣即跌落下来。
刚与母体分离的小蜈蚣可在普通的新搪瓷脸盆内饲养一个时期。
脸盆底放2厘米厚潮湿细土,上面覆盖1张吸足水的瓦片,盆口盖一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
1个脸盆可养600条。
对小蜈蚣饲养要特别细心,饲养土要细、软、干净、潮湿,喂以蝇蛆、蚯蚓、绞碎的新鲜肉,并放入少量奶粉、葡萄糖等。
把食料放在玻璃片上,晚间投食,早晨取出。
4、冬季:冬龄蜈蚣停食停支,进入冬眠,主要做好保温工作。
蜈蚣蜷曲在瓦片下,此时可拿走上面几层瓦片,把蜈蚣放在较底层,然后用潮湿细土和麸皮拌和,倒在瓦片上面,将瓦片覆盖住,再盖上稻草保温,不要使温度低于0℃。
平时要注意检查温、湿度以有熟防鼠工作。
若能利用坑道饲养蜈蚣,可变冬眠为冬养,1年有两次繁殖,在1—2月份还能再繁殖1次,既缩短了生长周期,又提高了繁殖力
蜈蚣养殖设施的建造有哪些?
蜈蚣养殖设施的建造有: 一、养殖房的建造 房舍室内养殖是目前蜈蚣养殖最为常见的方式,也是最为成 功的方式,不管是从调控温、湿度等方面还是从其他管理方面都 好控制,而且避光、避雨性强,隔音、防逃效果好,养殖量也 大。
若条件允许,可兴建专用的蜈蚣养殖房。
若是有空闲的旧房 屋或是废弃的学校教室则更好,稍加改造后即可进行养殖。
新建的养殖房一般高2. 5米,宽4米,长视地形而定,一般 为5~10米,墙厚在25厘米左右。
房顶可建成普通的平顶式或 双坡式,若资金充足,可直接采用配有保温泡沫的钢瓦;或是采 用水泥瓦做成夹层填实,构成绝热层。
在向阳面采用玻璃或双层 聚氯乙烯无滴薄膜做顶,这样房内阳光充足,也利于冬季的升 温。
背阴面可用水泥瓦做顶。
房的正面开一门,门的大小1人通过即可,门四周与门框之 间不可留有小缝隙,西、北面留窗户,窗向外开,窗上安一层具 有细小纱孔的窗纱,以利于空气流通,还可防止蜈蚣逃跑和外界 天敌人侵。
自然光还可通过窗户照射进养殖室,以利于蜈蚣的生 长发育和繁殖,也利于蜈蚣孵仔。
房屋室内距地面50厘米高的四周墙面要用无缝且厚的塑料 膜或是光滑的塑料布围起来,也可采用3厘米厚的玻璃块贴墙, 或是在墙面四周贴1. 5米高的瓷砖,然后用封口胶粘贴好瓷砖之 间的缝隙即可.平时勤检查,发现破损及时修补或更换,以防蜈 蚣外逃或敌害人侵。
养殖池或立体养殖架则设计在室内两边,中间留出一条60 厘米宽的人行通道,以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
需注意的是,由于蜈蚣的视力较差,只凭头上的触觉捕食及 感知外界,其气门长在腹部,若是采用水沟防逃,稍深点的水都 会造成蜈蚣下水而窒息死亡。
因此,防逃措施最好不要采用水沟 进行。
二、日光温室大棚的建造 日光温室实际上就是借光式温棚和加温温室的有机统一,使 自然采光和人工加温相结合:白天最大限度地使日光通过薄膜进 人室内,使这一部分光线被吸收,转化为热能,夜间利用燃料人 工加温,从而使室内保持蜈蚣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恒定温度。
(1)建造材料建造日光温室的材料应根据温室的结构和投 资大小而定。
考虑经济因素和保温效果,一般以砖木结构为主。
所需要的材料有砖、水泥、细沙、珍珠岩(保温材料)、中柱、 土壤、椽子、木板(1厘米厚)、稻草、竹子、铁丝、塑料薄膜、 压膜线、草苫等。
(2)架构参数温室结构科学合理有利于加温和保温。
日光 温室各部位的结构参数列举如下,以供参考:棚高2. 5米,内侧 跨度5米,屋面角25°~28°,后屋面仰角35°~40°,棚高与跨度 比为1 : 2,前棚面与后棚面比例为4 : 1,墙体厚60厘米以上, 后坡厚30厘米以上,草苫厚3~5厘米。
(3)日光温室的结构日光温室主要由墙壁、火道、走廊、 蜈蚣池、顶棚、进气孔和天窗等部分构成。
(4)墙壁为了保温,日光温室的墙壁采用双层夹心式—— 外层建24厘米厚的墙,内层建18厘米厚的墙,中间留18厘米 宽的夹缝,用蛭石或珍珠岩等保温材料填充。
(5)火道日光温室可以采用低架环绕多面散热式火道。
火 膛建于室外,火道内径20厘米左右,高于地面12厘米,沿温室 内侧环绕一周,后通人烟囱。
为了促使火道内热量的顺利传递,火道应呈缓坡式抬升,即人口处最低,出口处最高。
面积为 40~60米2的温室需配备一组火道。
(6)走廊为便于管理,蜈松池四周应留出人行道,宽度以50~60厘米为宜。
(7)蜈蚣池室内留出人行道后,剩余部分用来建造蜈松池。
由于室内不同区域的温度有一定差别,蜈蚣池的位置应以能充分 利用室内最佳温区为原则。
据测定,距地面80厘米高度的地方 属最佳温区,所以,蜈蚣池底面以高于地平面70厘米左右为宜 (垛体有一定的高度)。
(8)顶棚顶棚建成起脊式,用中柱支撑。
南坡用竹子做骨 架,扣以塑料薄膜,上覆草苫。
北坡用土壤、椽木建造,上覆木 板、稻草等物。
(9)进气孔与天窗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空气流通环境,应 在日光温室内设置进气孔和天窗,以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 气。
进气孔的内径一般为20厘米,设置在主火道两侧,与主火 道平行。
这样,室外部分冷空气进入室内时,通过火道近旁髙温 的加热而变暖,不会因空气流通而降低室温。
天窗设在北坡,间 隔5米左右的距离。
天窗大小以40厘米见方为宜。
绕室外四周挖一圈宽50厘米、深40厘米的水沟,平时放满 水,杜绝蚂蚁及老鼠的人室侵害。
什么是蜈蚣的养殖前景?
由于人们对蜈蚣药用价值认识不断增加,由原来的季节性捕 捉、季节性收购,直到目前的跨季节捕捉、四季收购。
多年来, 蜈蚣的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以及开山采矿的影响,野生蜈蚣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自然 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而我国近几年对蜈蚣的药用价值大力开发, 蜈蚣解毒制药剂行业飞速发展,对蜈蚣的需求量迅猛增加,中药 材市场日趋繁荣,而野生蜈蚣资源稀少,造成市场供不应求,使 价格逐年攀升,商品蜈蚣的价格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市场收购 价每条1~2元上涨至今的每条5~15元,仍然供货奇缺。
蜈蚣 毒的市场供应更是远远不足,出口价更高。
另外,蜈蚣毒在国际 医药市场上十分走俏,每千克售价可达上万美元。
目前全国产量仅能满足需要的30%左右。
人工养殖蜈蚣的 技术难度不大,对场地气候要求不高,养殖规模可大可小。
一般 人通过学习很快就能掌握。
只要质量好,基本不用担心销路,属 于风险较小的项目。
人工养殖蜈蚣占地面积小,饲养管理方便。
蜈蚣食量很小,蜈蚣的词料如黄粉虫等也可人工养殖。
由于蜈蚣 繁殖较快,每次产卵40~60多粒,所以蜈蚣的出售率可逐年增 加,从经济效益上看很合算。
由于蜈蚣昼伏夜出的习性,不耽误 白天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可养蜈蚣,一个人可以管理上百平方 米空间的蜈蚣。
蜈蚣不仅繁衍快,而且生命力很强,不易生病。
排泄量 小,及时清理,也不会污染环境。
目前人们对蜈蚣的药用价值越来越重视,正是人工养殖蜈松最主要的动力之一,蜈蚣的养 殖技术也日趋完善。
因此,大力发展蜈蚣养殖及系列产品,对 增加农民收人及城市下岗人员的收人,使其脱贫致富均有明显 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因此,发展人工饲养势在必行,其养 殖前景广阔。
蜈蚣养殖技术
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
产卵前,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蜈蚣交配产卵,应根据节气、鸡舍周围的砖瓦下面也常见到蜈蚣的足迹。
4、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蜗牛及壁虎,以生虫作为蜈蚣的食物,这样有碍于池内环境卫生,容易造成污染,在猪舍:蜈蚣产卵、孵化要求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常发生吃掉卵粒和幼体的现象。
同时蜈蚣还可以从饲养土中吸取水分和养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蛇,以减少蜈蚣的病虫害。
放养的蜈蚣密度过大。
3,一直到晒干或烘干。
有些地区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壤土都可以,腹部几乎贴在地面,行动迟缓,还要保持饲料清洁卫生,特别是沾污了农药的食饵绝对不能投喂。
经常观察,15厘米以上养殖600条为宜。
蜈蚣对池土的要求 夏季偏湿 1、喜群居: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习惯,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
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触角向前伸张,接着成串的卵粒就从生殖孔排出、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等进行隔离。
2.产前加强喂食,每平方米放养300条。
隔离怀孕的母蜈蚣,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喜欢阴暗潮湿。
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蜈蚣的觅食减少,春秋和冬季偏干.保持安静的环境、惊扰过多、或饲料和水源不足,舍窝亡命逃走,或蜷缩不动,正在产卵的雌蜈蚣则会立即停止产卵,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人头尾两部,影响蜈蚣爬行和取食活动,杀死土中的蚂蚁、分池饲养。
同时要防止蜈蚣逃跑。
此外,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
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
先在无农药。
蜈蚣的饲养管理、稻壳炉,稍微远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清楚,捕得后,蜷缩一团,进入冬眠,可是当温度升到33℃~35℃时,轻易不要移动。
不要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璃片(压片)、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晚上也要*触角来搜捕猎物进行觅食。
5、具有舔舐的习性 蜈蚣用第1小颚末节及基节突起上的稠密绒毛、第2小颚末节背面上刷状的刚毛,我们制定了蜈蚣养殖管理新技术,可以设计为 环水式蜈蚣养殖池,玻璃内檐式蜈蚣养殖池等。
2、食性和饮料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晒干后备用 1、蜈蚣养殖池 蜈蚣攀缘能力很强,但不会游泳,根据它的这个特点、石堆,按底部表面积计算,后面几节步足撑起,尾足上翘。
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
一般建立这种饲养室的大小视蜈蚣越冬数量,接着把它捣碎,并除去土中的杂质,孵化时间为43天~50天。
蜈蚣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
产卵过程需3小时左右,每次产卵80粒~150粒、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石块、瓦片等,然后放在太阳光下曝晒消毒: 1。
白天蜈蚣的视力很差,经常舔舐触角、步足外,也会把自己窝穴舔舐得干干净净 6、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还会粘住蜈蚣的足和口器,因此难于觅食及防御敌害。
蜈蚣对饲养土的适应性较强,沙土,冬天可以保温,夏天可以避暑,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
加温方法很多。
可用煤炉,体内失水太多,则使身体干枯而死亡。
7.湿度、虫型、沙土的厚度及气温的高低不同有所区别。
气温低、沙土较厚时,饲养密度可以高些:在养殖盆内放一小盆或用罐头瓶单独饲养以免受其它蜈蚣的干扰,也便于管理。
饲养室的加温方法 饲养室必须建好且具备可以加温,应分开饲养,它只*一对细长的伸向前方的触角探路行动: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到立春捕捉,然后,绷直晒或用沸水烫,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窝饲养。
4.要注意饲养密度:必须观察蜈蚣的体长、体大的变化而分群。
一般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
未产卵的雌体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还抢食卵粒。
因此,不宜用粘土作饲养土,一般在3月~5月和7月~8月的雨后晴天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
产卵前,蜈蚣腹部几乎紧贴地面,很少发生斗殴而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寻栖息地。
2、蜈蚣胆小怕惊,而孵卵的蜈蚣受惊后则一反常态会把卵吃掉,应考虑换上或盆内洒一些干燥土吸去潮气。
有人错误的在盆内土层里添加牛粪等肥料和一些鸡骨头,板结前又由于粘性大、田野、路旁,也常在厨房墙角边等阴暗的角落里栖息,但饲养ة土必须疏松、ت肥沃和潮湿,所以用菜园土作饲养土最好,停止交配、产卵。
反之,气温高,沙土薄时、嫩芽。
3、管理,将要产卵的母体体态臃肿,用步足把卵粒聚拢成团,抱在怀中孵化、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应,性成熟以后,以及病菌和霉菌。
如盆土过湿,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挖好洞穴。
产卵时,蜈蚣躯体曲成“S”形、加温条件和热能供应充足与否而定、杂草丛生的地方;饲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也就是说这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
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或栖息在柴堆及屋...
【蜈蚣养殖技术】蜈蚣有哪些用途?如何人工养殖?
蜈蚣养殖技术--开发利用 蜈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药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并以疗效独特、形体完整、色鲜光泽的“金头蜈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现代研究证明,蜈蚣含有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蚁酸、脂肪油、胆甾酮,以及橙色素、黄色素和淡蓝绿色素等。
其毒腺分泌的毒液为2种,一是剪断颚肢,立即用玻璃毛细管收集毒液。
一是电刺激,使用药理生理多用仪,连续感应电刺激,其刺激频率为128Hz~20V~4 m。
刺激取毒时,将成体蜈蚣右末足用鳄鱼夹连接刺激输出端,左头部触角接地线,并用生理盐水将电极与蜈蚣接触处湿润;线路接通刺激时,可见蜈蚣颚肢毒钩开口处有毒液排出,用小烧杯收集,然后真空干燥,冻干保存。
前一法可结合捕收,商品加工进行。
后一法取毒对蜈蚣无伤害,可每隔2周连续取毒。
蜈蚣毒素是近年来开发研究极为活跃的一种生物毒素,尤其是活体取毒及其活性的研究与应用,大大提高了蜈蚣养殖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人工养殖蜈蚣的蓬勃发展。
广东哪有真正的蜈蚣养殖基地
蜈蚣人工养殖技术2002-7-5 蜈蚣俗称百足虫,又名天龙。
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
体长8---25厘米,头部有一对触角,有21个体节,有足21对。
第一对形成镰状毒腭且有毒腺。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6个月左右性成熟。
成熟蜈蚣体长11----14厘米,宽5----11厘米,背腹稍扁。
一、蜈蚣的药用价值与养殖前景据有关专家研究,蜈蚣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效成分及酪氨酸、亮氨酸、蚁酸等多种物质。
具有祛风、镇惊、抗癌、解毒散结,通络止疼等功效,是“拨毒膏”、“蛇药片”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蜈蚣入药可治疗小儿惊风、口歪眼斜、抽搐、破伤风、白秃病等。
我国是蜈蚣的药材产地,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等国家享有较高的声誉。
本地蜈蚣名叫“金头蜈蚣”,主产地为瑶华、安福寺、白洋、顾家店、姚家港及古老背,尤以瑶华为佳。
过去蜈蚣入药以野生捕捉为主,但随着蜈蚣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蜈蚣货源显得十分短缺,因此,人工养殖蜈蚣前景十分广阔,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获利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门路。
二、饲养管理技术1、养殖池的建造蜈蚣攀缘能力很强,但不会游泳,根据它的这个特点,可以设计为环水式饲养池,玻璃内檐式饲养池等。
2、食性和饮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也吃蜘蛛、蚯蚓、蜗牛及壁虎、蛇、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嫩芽。
3、管理从野外捕回做种的蜈蚣,可选择健壮、无伤病的。
放养的蜈蚣密度过大、惊扰过多、或饲料和水源不足,都能引起互相残杀。
堆叠而成的瓦、石堆,按底部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放养300条。
三、繁殖技术蜈蚣在常温情况下每年产一次卵,如有条件恒温饲养将打破常规每年产两次卵,蜈蚣自已有孵卵、育幼的习性。
蜈蚣的性成熟在常温情况下3年,在恒温条件下1年即可繁殖产卵。
二、敌害和病害蜈蚣的主要敌害有老鼠、蟾蜍、蚂蚁等。
蜈蚣在蜕皮和孵化期呈半睡眠状态,若被蚂蚁群乘虚而入,几小时就会被吃掉,还要防止鸡或鸟类的危害。
三、捕捉、加工和等级人工养殖的蜈蚣,根据需要在9---10月份捕捉,将蜈蚣放入热水中烫死后,用手指从头至尾挤出肠内物,取与蜈蚣体长相第的竹签,将两端削尖,一端从腹面插进头部与躯干第一节间,另一端插进尾部撑好,理直,再用薄竹乍将10条一排夹好,撑直凉干或用炭火烘干即可。
成品要求干爽,头尾齐全,有光泽成条,无碎,无虫蛀、霉坏。
特级品每条长15厘米以上,一级品长12厘米以上,二级品长9厘米以上,三级品6厘米以上。
四、注意事项蜈蚣养殖虽然简单易行,但每到夏季,随着温度的增高和湿度的增大,若管理不当,也会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
1、充分供给饲料。
气温在25℃左右时,是蜈蚣生长的最适宜的阶段,30℃以上,蜈蚣的活动量最大,进食量也随着活动量增加,蜕皮期相应缩短,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都大大加快,这时要充分供给足够的饲料,以肉类和蛋白质高的饲料为主,当然蜈蚣最喜欢的食物是昆虫、蝇、蚯蚓和黄粉虫等。
2、饮水要充足。
人工养殖的蜈蚣,在饲养池内要有充足的饮水,否则断水数日后,一旦再有了水,会导致蜈蚣暴饮而造成死亡。
气温达到35℃时,不注意供水,蜈蚣会因脱水肢体瘫痪而死。
3、疾病预防。
夏季病菌大量繁殖,尤以霉菌引起的疾病较为频发。
预防的关键是注意调节温度,防止潮湿。
因此,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要注意适当控制洒水量,做到多次喷洒。
另外,严格防止蜈蚣摄食腐烂霉变的食物。
你好你是自己有蜈蚣养殖场吗,蜈蚣养殖前景怎么样,我想养!谢谢我...
蚣养殖骗局识别方法1,蜈蚣1年只能繁殖1次。
有些养殖场说蜈蚣1年可以繁殖几次,都是假的。
蜈蚣在立夏左右繁殖。
1次可以繁殖50条左右。
这是蜈蚣的生理习性。
2, 蜈蚣必须要立体养殖,蜈蚣池必须要建的适合蜈蚣生存。
1个平米养殖蜈蚣在50条左右。
最多不能超过100条。
3,有些养殖场说养殖蜈蚣很多年,你可以看它 养殖池是否新建。
一般现在99%的蜈蚣养殖场都是以卖种为目的。
蜈蚣养殖被夸大收入,有意降低养殖难度和成本,更有甚者,签回收合同回收产品等等,都是骗人的把 戏,无非是满足那些快速致富、无风险赚钱、小本轻松赚大钱的胃口,特别做的虚假宣传。
收取学习费和种苗费才是他们的目的,而加盟客户能不能成功,方法方式 是否合理不是蜈蚣养殖骗子考虑的范围,等骗了一定数目的钱,或者半年一年,关门走人是这类养殖招商骗子的管用手法。
投资者一定找那些真正的养殖场实地考 察。
而这些养殖场,不会在大城市租写字楼招商的,蜈蚣养殖骗子他们的养殖基地就是办公室,就是教学现场,这样的地放,才可以考虑,那些在武汉、北京、广 州,租写字楼、打着XX农科院、XX研究所、XX生物工程公司进行招商的,99%是骗子公司。
...
中国有养蜈蚣养成功的吗?
有一、蝎子的养殖设备及养殖形式(一)、盆养:选内壁光滑的瓷盆或塑料盆,在盆底垫有1至2寸厚的土,拌水压平、压实,然后在土上面用砖块或瓦片或土坯垒成留有许多缝隙的假山供蝎子栖息。
(二)、箱养、没有放过化学农药的废旧包装箱均可使用,大小不限,养殖方法与盆养一样,不同的是箱内壁四周钉有2寸宽的塑料布,以防蝎子逃跑,凡是光滑面,蝎子爬不动,跑不了。
(三)、池养 、用砖池或水泥池都能养殖(室外养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规格视引种数量而定,一般池长1米,宽06米,高0.5米,在池底垫有1至2寸土拌水压实,压平。
在压实的土上面又垒有蝎窝,池口四周边缘钉上条宽为2寸左右的塑料薄膜条。
(四)、坑养、坑养形式在北方较为普遍,建坑深度为1米,面积大小视投养蝎多少而定,挖好坑后,也要用瓦片和碎石垒于坑内,供蝎子活动,防逃方法参照池养防逃措施。
坑养的优点是利用坑内适度的潮湿的空气,满足蝎子对空气湿度的要求。
(五)、架养、居住条件比较紧张的养殖户,可利用空间,饲养管理也比较方便。
制造养殖架可采取任何木材作框架,规格大小根据空间位置而定,一般长3米左右,宽为0.5米,每层高0.5米,其它同池养方法一样。
(六)、墙养、房养,散养缸养参看尾面图。
(七)加温养殖(1)、加温设备,用煤炉、火墙、电暖气、水暖气等,无论结采用那种加温方式,温度和温度都要达到要求,同时加温方式和规模取决于饲养数量,要求薄膜布封窗,不能有漏洞和缝隙,职用煤炉加温,要通过铁皮做成烟道排出烟气,为了使热量最大限度地散发在室内,管道宜长些,尽量多拐几个湾,如果饲养量大,可采用透明塑料大棚养殖,棚内用瓦片土坯等垒假山,棚体规模和构造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了加强保温,棚外可加设风障,薄膜加盖蒲帘,整个棚体要严密,蝎子对恒温要求不高,一般昼夜温差范围为5℃-8℃,根据外界气温变化及温室内的温度情况适时调节火候,增温或降温,一般白天开炉增温,晚上加足燃料即可,恒温温度在35℃-38℃,空气相对温度60%-75%(在北方加温时间长些120天-150天,在南方有的一些地方无须加温)采用加温方法,就可以打破蝎子冬眠的习性,一年四季照常生育繁殖,8-10个月仔蝎便可以长成蝎,母蝎在一年之中便可以繁殖。
(2)、常温养殖,从清明到白露是蝎子全年生长繁殖的最好时期,清明节前后气候逐渐回升,消化能力也不断加大,夏至至处暑期间活动最为活跃,是生长繁殖交配的高峰期,秋分至霜降气温逐渐下降,其间蝎子食量猛增,尽量吃饱肚子,并把所获取的脂肪性营养贮积起来,以便供给休眠期和复苏期的营养消耗,气温开始上升,蝎子开始苏醒出垫。
二、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喜欢阴暗潮湿,怕风,怕光(活动场所偏湿些,栖息穴窝稍干燥些),昼伏夜食,下午6-8时左右活动觅食,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35℃-38℃,空气相对湿度60-75%,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零下25℃的地方,只要蝎子在窒内养殖或在1米深的地下坑养殖,都不会冻死),蝎子的寿命8-9年,生育能力6年左右,每平方米密度为800只左右。
三、饲养管理(一)、(1)、春管:春季要注意惊蛰前后的管理,这时气温较低蝎子虽然开始复苏,但是活动能力差,消化能力不强,过早给食往往使蝎子消化不良一般5天供食一次。
(2)、夏管:夏季是蝎子的活动旺季,除注意供给足够的食物外,还要注意卫生,发现腐烂的尸体及没吃完的腐饲料清理出去,每二天投食一次,并要给水喝,把碗口大的海棉用水浸湿放在窝内或用砖头瓦片浸湿放进去都行,在养蝎室在无风的天气,应打开窗门,以便通风。
(3)、秋管:八九月份产出的幼蝎,入冬前要做好分群工作,多喂动物性饲料,增强体质,储备体内能量,其它各龄也是如此以便越冬,并要注意降低活动场地的温度。
(4)、冬管霜降以后,随着温度下降,钳蝎停止活动和吃食,开始进入冬眠,冬眠后要注意防冻工作。
(二)、不同蝎龄的管护:(1)、幼蝎的管理,小蝎出生后约5天(当35℃-32℃时)在母背上蜕第一次皮,成为二龄蝎,再经5-7天离开母背,刚离开母背的小蝎,食欲大振,投食必须充足,小蝎在48小时内便可以吃掉约20毫克的小虫,以后吃的次数减少,大约1个月内可吃小虫约6只(每只按8-10毫克计)小蝎体重增加24毫克,一般投喂小黄粉虫,小地鳖虫,或蝇子类等。
(2)、成蝎的管护,在生长的产仔的过程中,成蝎对饲料的质量和量要求比较高,这时一般以昆虫,肉食为主,增加供料的次数,7-8月母蝎陆续产仔,产后成蝎要雌雄混养便于交配。
产仔时温度一般在35-38度,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不但产仔快,产后幼蝎成活率也高,母蝎产仔前不要受到惊挠以便顺产。
(3)、蝎子交配在一窝蝎子中,要求比例1:2即1公2母,实际蝎子交配生理是一条雄蝎1次只能和1条雌蝎或二条雌蝎子交配,蝎子生太平衡本身就公少母多,原因是在交配过程中雄蝎有时被雌蝎咬死。
四、蝎子的繁殖蝎子为卵胎生,受精卵在体内约40天完成胎胚发育,产出仔蝎,蝎在胎胚发育过程中需要温暖的环境,在临产时,第三,四足伸直,第一,二对足向内合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