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
只有早春育强群。
很多养蜂人错误地认为蜂王产卵多了,蜜蜂只好顾着饲喂幼虫面不出去采蜜,采集蜂量多。
农业生产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事实上?这里有四个建议。
有些人为了多产蜂蜡,此外蜂王浆,双王8框。
(2)补饲蛋白质饲料增强蜜蜂体质。
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场,这时要给哺育蜂补充蛋白质、花粉的消费市场也比较稳定,因而蜜蜂养殖也是一条致富途径,这样蜜蜂容易中毒,同时药水浓度不宜过高。
蜜蜂养殖有一些关键技术和环节,处理得好。
防治螨害有效的措施有两个: (1)大蜂螨的灭除。
在越冬断子时用杀螨药水喷治大蜂螨,就要用升华硫刷封盖子脾和大幼虫,蜜蜂养殖就成功了大半,此外还有一些养殖细节可以参考有关书籍,促使蜂王产卵多产卵快。
开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带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产,中间留空供蜂王产卵。
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盖后再加,养蜂也是如此。
如果春季蜜蜂繁殖好,一年的丰收就有了希望和保证;天气晴好。
二、要做好蜂群治螨工作。
蜂螨是蜜蜂最主要的病虫害,每次取蜜每次割胖脾。
做好了春繁和螨虫防治、要做好春繁管理,连喂三天就会明显好转。
(3)做好春繁养强群。
蜂群在第一个油菜蜜源期若群势不是很强壮,每群蜂量达不到5公斤以上的蜂场应重点抓繁殖,不要急于求收成。
油菜盛花期,天然蜜粉充足,南北方都适用。
要提早春繁就得人为地给蜜蜂补足花粉,工蜂吃了新鲜的人工花粉就会兴奋起来,积极分泌王浆饲喂蜂王,浆: (1)适时加脾扩巢,才能在天气晴好的蜜源期取得大丰收。
强群蜂场在流蜜初期,适当控制蜂王10天左右的产卵量,进入大流蜜期多造新脾让蜂王大量产卵,可提高工蜂采蜜积极性,经济效益很高;处理不好,可能就会亏本。
下面就来具体谈。
一、蜜。
最好多喷几下,被药水喷到的蜂螨必死无疑。
(2)小蜂螨的灭除。
小蜂螨的繁殖速度比大蜂螨快,小蜂螨刚发现时很易治疗。
可以把少量升华硫放在框梁上,蜜蜂爬过框梁时身上的绒毛和足都粘上了升华硫,并会携带到各个巢房房眼。
升华硫挥发快,是大好的繁蜂季节,每三天加一框就巢础,到油菜期结束就都成了封盖子脾,对小蜂螨杀伤效果很好。
如果小蜂螨危害很严重、粉都会高产大丰收;就是天气多雨。
从春繁开始养强群,紧脾时每只蜂王紧成一框,这就是所谓的“单脾开繁”,第二框封盖以后再加第三框,三框封盖子出完后就可以加到满箱的巢脾了。
巢箱在大流蜜期要加到单王7框,王浆也能丰收。
一般情况下,家庭养蜂以160~180个大群为宜,不管定地或转地都是如此。
即使遇上滴蜜无收的年成,仅王浆收入就足以养活整个蜂场,这种做法也会大大影响采蜜量 我国每年的蜂蜜消费量很大,可用鸡蛋饲喂蜂群补充蛋白质。
如何做好春繁工作呢,因而就控制蜂王产卵,严重危害蜂群,影响生产,与喂越冬饲料同期进行。
喷洒药水前须得用糖水喂饱蜜蜂。
(4)强群高产有技巧
怎样养蜜蜂
你饲养的是中蜂。
下篇是有关饲养笼蜂的方法,可能对你饲养笼蜂(中蜂)有所帮助。
笼蜂饲养管理 笼蜂饲养管理包括:笼蜂的饲养方式,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蜂笼的构造,饲料的配制,笼蜂蜂王的培养,笼蜂的生产,装笼工作,笼蜂的运输,笼蜂饲养技术。
笼蜂是只有蜜蜂和蜂王,不带巢脾和蜂箱,装在纱笼中出售(或运输)的蜂群。
欧美养蜂发达国家的蜜蜂繁殖场出售的笼蜂是按蜜蜂的重量(磅)计算的,所以过去称为磅蜂。
蜜蜂繁殖场和养王场大多设在南方有春季蜜源的地方,主要在3~5月份出售给北方饲养。
在北方饲养笼蜂,大多采取饲养1个养蜂季节(半年左右),到秋季采完蜜以后将蜂群杀死。
这样既节约了蜂群越冬的饲料蜜,提高了蜂群的单产,又省去了半年的人工管理。
我国南方春季有油菜、紫云英、蚕豆等丰富的蜜粉源,气候温暖,有利于蜂群的繁殖,是理想的生产笼蜂的地方。
北方群越冬时间长,饲料消耗多,蜜蜂越冬死亡率高,但是,夏季主要蜜源植物丰富,如饲养笼蜂,有利于夺取蜂产品的高产。
(一) 笼蜂的饲养方式 饲养笼蜂的方式有以下数种: 1.供北方养蜂场生产饲养 北方的养蜂场春季从南方购买笼蜂,过入蜂箱饲养,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秋季无蜜源时将蜂群杀死,还可以取得蜜蜂虫蛹。
将蜂箱、巢脾、养蜂用具清理消毒以后,妥善保存备用。
这种饲养方法可以节约蜂群越冬饲料蜜20千克左右,提高了蜂蜜的产量,还省去了半年管理蜂群的工作。
2.用笼蜂加强弱群和无王群 北方越冬的部分蜂群,由于饲料不佳、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越冬以后,群势削弱到难以独立生存,或者丧失了蜂王,可以将笼蜂与它们合并,使它们在大流蜜期到来时能够投入生产。
3.推广良种 出售笼蜂的蜂场必须保证质量,必须是蜂蜜、蜂王浆高产的蜂种,以青年蜂为主,蜜蜂健康无病虫害。
南方的种蜂场将蜂蜜、蜂王浆高产良种或者将选育的抗病虫蜂种以笼蜂的形式推广。
4.辅助强群长途运输 在炎热季节,3~7日的长途运输,蜂群容易受闷死亡。
如果采取开巢门运蜂的办法,会有部分蜜蜂飞失,使蜂群削弱,同时影响车站作业的安全。
在起运蜂群以前,可以从强群分一部分蜜蜂,放人1个王台,装笼运输,到达目的地以后,除去处女王再与原群合并。
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群长途运输的安全,又能防止蜜蜂飞出。
5.为农作物授粉 利用笼蜂给植物授粉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6.南北合作 南方和北方的养蜂场互助合作或者联营从事笼蜂饲养是理想的办法。
这样可以减少蜂群在北方越冬、在南方越夏的损失和蜂蜜的消耗,并且节约非生产期的人工开支。
(二)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 生产笼蜂的蜂场除去在蜜源植物丰富的地方建立场址以外,需掌握蜜蜂良种繁育技术,不断选育高产、抗病的蜂种;掌握人工育王技术,及时培育出大量的优质蜂王;掌握蜂群的快速繁殖技术,使蜂群尽早、尽快地发展壮大,以便提早供、多供应笼蜂。
饲养笼蜂的地方,同样需要具有1个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和丰富的辅助蜜粉源。
由于笼蜂是不带蜂箱和巢脾的蜂群,所以必须预先准备好蜂箱、巢脾、巢础框和饲料(糖、蜂蜜和花粉或者花粉代用品)。
购入笼蜂以前,要掌握笼蜂的运输、过箱和饲养技术。
(三) 蜂笼的构造 装运蜜蜂的蜂笼,通常是用木板钉成长方形四框,两面钉上铅丝纱制成的。
长度不超过440毫米,高度不超过240毫米,可以放人标准蜂箱内,便利于过箱操作。
蜂笼的上下和左 右四面是用10~12毫米厚木板钉成的,顶板正中开一个直径100毫米左右的圆洞,以供放饲料罐或者饲料罩,同时也是装进蜜蜂的入口。
如果采用蜂蜜等液体饲料,就在此处安装饲料罐;采用炼糖等固体饲料时,在此处安装饲料罩。
饲料罩是用8~10目铅丝纱制作,直径95毫米,高100~130毫米,罩口有15~20毫米的外沿。
蜂笼的大小根据装蜂多少而定。
装1.5千克蜜蜂的蜂笼,外围尺寸为长440毫米、高240毫米、宽160毫米。
每增加或者减少0.5千克蜜蜂,蜂笼的长度和高度不变,宽度增加或者 减少20毫米。
然后在四框的前后两面钉上铅丝纱,铅丝纱要卷边,用鞋钉钉严密,不能让蜜蜂钻出。
在顶板的圆洞一侧锯一条长10毫米的锯缝,旁边钉一小钉。
在这里用铅丝吊着固定邮寄蜂王笼。
圆筒蜂笼是用瓦楞纸或者纤维板制造的,长350~400毫米,大头口径200毫米,小头口径180毫米。
筒内安一个Z字形铅丝纱网,在其中部捆扎饲料罐和蜂王笼,让蜜蜂攀附在铅丝纱上。
蜂筒两头安装铅丝纱网和由数根25毫米宽的通风鳍片组成的塑料筒塞,以防止蜜蜂飞出和防止通风不畅。
(四)饲料的配制 空运笼蜂使用固体饲料,铁路或卡车运输使用液体饲料。
1.炼糖 笼蜂运输期间的饲料与邮寄蜂王使用的炼糖相同。
配制的炼糖软硬度和含水量要适宜,以在15℃时不干不硬,在37℃时不流动为宜。
用优质的白砂糖和蜂蜜配制。
普通粉状白糖含有微量的矾,红色原糖含杂质多,均不宜做炼糖,更不能用有铁锈或者含病菌的蜂蜜配制炼糖。
(1)加热法 优质白砂糖2份加水1份,加热,搅拌,使糖完全溶化,双层纱布过滤。
蜂蜜l份加热到60℃,过滤。
将清 洁的糖汁加热到...
中国蜜蜂养殖技术
山峰养殖技术: 山蜂是野生经济昆虫它比家蜂体小,每30只体重仅1克左右,而家蜂10只体重可达1克重。
山蜂采集自然界的百花酿成的蜂蜜是蜂蜜中的佳品,可做高级营养补品。
山蜂蜜还是一种防病的良药,有补脾胃、润肺、 养肝、解毒之功效。
时下,市场售价每500克可达15~20元。
一般每养一桶山蜂一年可获蜜25千克左右,如蜂群壮,蜜源好,气候适宜,每群蜂可 产蜜40~50千克。
实践证明,山蜂家养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不争地,不争肥,无公害,收益的好项目。
一、山蜂的生活习性 山蜂居于山区和半山区的树洞、石缝里,过着群居生活。
一般蜂群由6万 只左右组成,稍大的蜂群可达7万只左右。
每群蜂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 和几百只雄蜂组成。
蜂群中蜂王和工蜂是永久性蜂,而雄蜂只有在繁殖期间才会出现。
山蜂多选择冬季背风、夏季阴凉的地方居住。
山蜂的耐寒能力很强,冬季零下35℃~38℃也可安全过冬。
夏季气温在35℃时仍能照常工作。
山蜂多采集野生植物的花蜜,很少采集农作物花蜜。
山蜂采集花蜜时很勤劳,即使蜜源很少也极力去采集。
早春和晚秋的中午,照样飞出工作,一般每年可比家蜂多出巢工作30~45天。
二、蜂桶的制作和放置 接蜂,应先做好山蜂的窝巢即圆木蜂桶。
蜂桶由底桶、继桶、桶底、桶帽 (盖)组成。
底桶和继桶可选用长100~120厘米、直径40厘米左右的园木 制成。
用凿子掏成空心并清除内部木屑后呈园桶状,桶内壁不宜太光滑。
在桶体下方的边缘处,做成一长4厘米,高1厘米的巢门。
山区通常选用林 中的自然干枯的空心树,截出所需长度,稍加制做便成蜂桶。
制好后,放在 阳光下晒干,并将桶内壁均匀挂蜡,以便山蜂定居后尽快采蜜和造蜡。
一般继桶比底桶要长2倍多,也有不分底桶和继桶两者合为一体的。
桶底可用比 蜂桶底口面积稍大的园形木板制成。
桶底和蜂桶连接处除留巢门外其余部分 应密封好。
桶的上口一般不用另加桶盖,直接用树皮或其它木板做成和蜂桶 口大小适中的园锥状桶帽,扣在桶口上即可。
园锥桶帽的下缘要长出蜂桶10 厘米左右。
外面再加一层草编帘子以防雨水。
桶帽与桶口相接处也应密封,帽的内侧也应挂蜡。
桶帽、桶、桶底之间应连接固定好。
蜂桶做好后,放于房舍附近的背风向阳、后边有树、前面开阔、夏不积水、冬不积雪的地方。
放桶时,蜂桶应尽量垫得高些,一般以长颈酒瓶倒立做垫墩,并在桶底垫塑料布防潮。
也可用光滑的木杆或其它材料做垫墩,主要是防止鼠、蚂蚁等进入巢门。
蜂桶要分散摆放。
放置要端正、坚固,以防桶倒蜂逃。
清除蜂桶周围的污物、杂物。
接蜂前最好将桶帽下面涂少量蜂蜜。
三、接蜂方法 山蜂分群多在春季5月10日至6月2日和秋季7月20日至8月10日进行。
接蜂时操作者要戴好蜂帽等保护装备。
常用的接蜂方法有巢门接蜂法和结团收捕法。
巢门接蜂法:当蜂群分群开始飞成喇叭筒形状时,在1~2分钟内,将涂有蜂蜜的桶帽(或桶盖)用一只手提着。
当蜂王出生时,迅速用另一只手或手 握的草把,将蜂王托到桶帽上。
手离开后,山蜂很快结团并越结越大。
然后 就可把桶帽轻放在蜂桶上。
当本群大部分蜂都进入桶后再盖严桶帽并固定好,之后再缩小巢门或关闭巢门,在夜间妥善移动放置好蜂桶。
蜂群进桶后 要注意看护,如果桶内安静,可打开巢门,不安静可随时关闭巢门。
结团收捕法:在巢门接蜂未能成功时,蜂王第一次起飞不会飞太远,一般都 落在附近树上、房檐等处结团。
此时,接蜂者可搭梯子上去,一手把蜂帽放 在蜂团上方接近蜂团,另一手用草把将蜂团由下向上驱赶,待蜂王和全群蜂在桶帽下面结团,再将桶帽提走,以引蜂入桶。
此期如收捕不成功,蜂群就 会向远处迁飞。
蜂群远处迁飞时,可用锹或手撒扬小灰(草炭土)或泼水的方法挡住其去路,迫其停留在附近的树上或房檐等处结团,以便再次收捕。
此外,在野外发现分蜂群结团在树枝上时,可锯断树枝将蜂团放入蜂桶内,也可将其抖落在面袋里,带回放入蜂桶。
发现山蜂群在树窟里时,可在白天量好高度划好记号,晚上将树锯断抬回家养。
先锯去上段后锯下段,防止桶倒蜂逃,注意人身安全。
在石缝里发现山蜂时,要在其分蜂时用巢门接蜂法或结团收捕法接蜂家养。
也可在山上立些空蜂桶,以招引分群蜂居住,当蜂 群住后安静进入正常工作时,可在夜间抬回家养。
四、繁殖分群 山蜂接入蜂桶后,工蜂马上利用蜜囊中的贮蜜营造巢脾、贮蜜,蜂王开始产卵繁殖。
繁殖是由蜂王和雄蜂交尾来完成。
交尾后,雄蜂因外生殖器脱落而死亡。
一只健壮的蜂王,一昼夜可产卵1000~2000粒。
山蜂分群,多采用抓王法,即将蜂王放入纱布、窗纱袋里,吊入蜂桶内上方, 等蜂群安定后,再把蜂王从纱布袋里放到蜂桶内。
一般每大桶蜂群春季可分成5~6群,秋季又分3~4群。
五、饲养方法 1.早春繁殖的弱小蜂群应进行补饲。
补饲应在天黑前进行,每次喂蜂蜜250~500克,连喂2~3天。
2.新招引或越冬后期至早春时期桶内贮蜜不足的蜂群,也要进行补饲。
新接的山蜂要一次补足,缺蜜的蜂群要连续补2~3天,一般每天补蜜1.5~2公斤。
补饲时,先将蜜装入盘中,蜜上放秫秸2~3个,之后将盘放...
蜜蜂养殖十大忌讳
一、喜欢贪脾:新手常犯的毛病甚至在一部分老手身上也出现,盲目往蜂群里加脾加础,弄得脾多于蜂。
二、喜欢贪群:对某些养蜂人来说,总爱贪群,见箱内有4-5脾就分群。
三、蜂病乱施药:好的养蜂高手,一年四季甚少发生蜂病的。
一旦发病,会针对性地施药,很快会得到抑制。
四、白头蛹便是巢虫:我几乎在所有论坛见一谈到白头蛹,几乎所有的跟贴者都说是巢虫所为。
五、轻信复式移虫:育王是养蜂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为了达到所需数量和及时换王的目的,经验老到的蜂人就会采取移虫育王。
六、双王同群:现实养蜂操作中,除极少数养蜂玩家喜搞“双王同群”,真正以养蜂为业的从来不搞这无谓游戏的。
七、中蜂乱喂代用饲料:中蜂与意蜂都是蜂,但性情和爱好是有明显的区别。
八、越封闭越好:对于这个问题,蜂友们各抒己见,莫衰一是。
根据鄙人的经验,还是通气好。
九、饲料不消毒:来路不明的饲料一定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喂蜂。
多数养蜂人将白糖煮溶后倒入花粉里搅拌发酵一夜后就拿来喂蜂。
这是极不严谨也不科学的。
1、花粉里有可能潜在烂仔的“病菌”或中囊的“病毒”,以及其它引发各种疾病的菌毒。
十、摇蜜一扫光:多数蜂友几乎是见蜜就摇,并且一摇就将整箱蜜脾摇尽。
饲养知识: 1、症状 患蛹病的蜂群封盖子脾颜色变暗,封盖下陷,部分封盖被工蜂咬开,露出死蛹。
死蛹体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白、浅褐、深褐、暗褐色。
死蛹无臭味,挑取无丝状物,易被工蜂清理。
死蛹多呈干枯状,有的呈湿润状。
感病幼虫干燥、萎缩、光泽感差,养蜂者称之为干蛆。
部分死虫为浅黄色,患病群巢门外可见到各色死蛹。
部分幼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有的无翅,有的只有1对翅或3支翅,无生产力,常飞出巢后就不能返巢而死于蜂巢附近。
患病群蜂王腹部膨大、翅外张,容易死亡。
2、蛹病防治 蜜蜂蛹病是一种病毒病,它的发生与蜂种、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和防治实践证明,必须进行综合防治。
选育抗病蜂种,由于蜂场采取近亲育种的方式育王,使蜂种退化,蜂群抗病能力降低,这是蜜蜂蛹病广泛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长远和大范围来看,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良种,进行远缘杂交,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另一方面,要进行抗病育种,国内外已有选育抗病品种的先例。
这是一项长远而经济的防治蜜蜂蛹病的方法。
抗病育种可从生产、科研两方面着手。
生产上,可以有目的地从患病蜂场中选择不发病或发病较轻的蜂群,培育蜂王和种用雄蜂。
但要注意,一定要杀灭患病群雄蜂,保证蜂王与种用雄蜂交配。
在科研上,可利用杂交选育、突变育种等方法,选育抗病品种。
蜂场在引种时,必须对蜂王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无病后方能用来育王。
注意卫生条件蜜蜂蛹病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故为蜂群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可预防或减轻发病。
在春秋季,要选择背风、向阳、干燥、清洁、蜜粉源丰富的场地。
不应将蜂群放在阴暗、潮湿、温度起伏比较大的场地及污浊的地方。
蜂箱、蜂具、巢脾要妥善保管,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
对患病群进行蜂箱、巢脾消毒时,可用福尔马林、蜜蜂消毒灵等。
加强饲养管理用优良抗病蜂王换掉病群蜂王,这是防治蜜蜂死蛹病的重要环节;饲养强群,紧框缩脾,保持蜂多于脾,注意蜂群内子脾不要太多,以保证幼虫能得到足够的饲喂和孵育;加强保温措施,防止巢内温度上下起伏;保证蜂群内有足够的优质蜜粉饲料。
怎么养蜜蜂
我是养蜜蜂有3年经验了。
自己家里养的。
你家是在哪里,在城里基本上是养不了蜜蜂的。
只有在乡间或城郊最好养。
抓蜜蜂不是那么容易的,抓蜜蜂你做不好会被蜇的。
而且也不好遇到。
你最好去别人哪里买。
去打听一下谁家有蜜蜂卖的这样容易抓。
你要抓野蜂要注意两点1.看蜜蜂是不是成一个团抱在一起的。
成团就有蜂王在里面。
2.抓蜜蜂最好用斗笠。
竹编的最好用。
只要将斗笠微斜在蜂群的上方。
拿一个有树叶的树枝,从蜂群最下端开始驱赶蜂群。
这群蜜蜂就会全部上斗笠了。
蜂王也在那里面。
注意要轻轻的驱赶。
其他的你看CCTV的农广天地的蜜蜂养殖技术http://search.cctv.com/prosearch.php?q=%E8%9C%9C%E8%9C%82...
怎样养殖蜜蜂,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1 蜜蜂养殖与管理(中锋和意大利蜂)初识蜜蜂蜜蜂生物学三型蜂的发育, 一个蜂群通常包括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千百只雄蜂。
蜂王是唯一产卵(受精卵、未受精卵)蜂,蜂王选择不同巢房产不同的卵,在普通六角形巢房及台基内产受精卵,受精卵将来可以发育为工蜂或蜂王;在较大六角形巢房产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将来只能发育为雄蜂。
蜜蜂属全变态昆虫,其个体发育须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时期。
一、卵期蜜蜂的卵呈乳白色、略透明、似香蕉。
稍粗一端是头部,稍细一端是腹末。
卵上附有粘液,以细端粘于巢房底部中央,粗端向着房口。
三型蜂的卵期均为3天,不食任何饲料。
(见蜜蜂卵图)二、未封盖幼虫期3天后,卵孵化为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就会吸吮(shun)王浆。
此期蜂王5天,工蜂6天,雄蜂7天。
前3天的蜜蜂幼虫都吃王浆,3天后,情况发生变化,蜂王幼虫继续吃营养丰富的蜂王浆,直至化蛹;工蜂和雄蜂幼虫改吃蜂粮:一种由蜂蜜、花粉直接调和成的食物。
(见蜜蜂幼虫图)幼虫不具足,体呈“C”,初期平卧于房底,化蛹前头部上翘,正对房口。
每只幼虫平均每天被饲喂1300多次,差不多每分钟一次。
因此,开箱检查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影响幼虫的哺育。
后期,工蜂将幼虫房的房口封上一层蜡,称为封盖,之后幼虫在封盖房内蜕皮、吐丝、作茧、化蛹。
三、封盖期幼虫在封盖房内共蜕皮5次,化蛹,所以,封盖期包括了幼虫后期和整个蛹期,统称为封盖子期,蜂王8天,工蜂12天,雄蜂14天。
蜂蛹在封盖房内羽化,并咬破房盖,爬出巢房,称为出房,开始了成虫期——蜜蜂的生活。
(见蜜蜂封盖子图) 了解蜜蜂的发育日程,是推测蜂群群势发展,培育蜂王及适龄雄蜂的关键。
三型蜂的生活由于三型蜂在形态构造上的不同及其显著特化,所以,他们分工有别,各司其职。
一、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个体最小,数量最多。
正常情况下,工蜂不产卵,但当蜂群失王,巢内又没有条件培育出新蜂王,少数工蜂也能产卵,不过,卵未受精,只能发育成雄蜂。
3日龄以内的工蜂,尚需由其他大龄工蜂饲喂,但可以承担保温、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的任务。
4日龄后,可调制蜂粮,喂养大幼虫。
6~12日龄的工蜂头部两串葡萄状王浆腺最发达,能分泌王浆饲喂蜂王(蜂王终生吃的是蜂王浆)和3日龄小幼虫。
12日龄左右,这些出房但未出巢的蜜蜂有一个重大的、特别重要的集体活动——任巢飞翔,同时进行第一次排粪,成为闹巢,蜜蜂出巢后围绕蜂箱,时而向上,时而向下,范围越来越大,直至将自己的“家”的方位准确地记住,并深深得印在脑里,才飞回巢内,有时这样的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经过这次认巢,蜜蜂形成了对自己家园的固执记忆,在蜜蜂采集范围内,可以准确回巢,一般不会错投他箱。
但这也或多或少的给养蜂生产带来一点麻烦,那就是,蜂箱一旦定位,就不能在小范围内随便挪动,否则蜜蜂将找不到家门而冻死巢外。
13~18日龄的工蜂,担任了蜂巢内大部分工作,如:清理巢箱(打扫卫生),拖弃死蜂(中毒或生病等来不及爬出巢房的蜂,正常情况下,健康蜜蜂寿终前都出巢选择墓地,从不在巢内了却生命),夯实花粉(花粉是一粒一粒的,蜜蜂采回花粉卸入蜂房后,需踩碎并封上一层蜂蜜),酿制蜂蜜(蜜蜂从外边采回的是花蜜,花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蔗糖,花蜜经过脱水:60%~70%→20%以下,和蔗糖转化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叫酿蜜,脱水工作一靠扇风,二靠加大面积来蒸发水分;蔗糖的转化是从采集花蜜一开始,就加进了蔗糖转化酶,在酶的作用下完成转化过程),建筑蜂巢(使用蜂蜡,建造正六边形的雄蜂房和工蜂房,园钵状的王台),使用蜂胶(包埋老鼠等大天敌的尸体,堵塞箱缝)等工作。
17日龄的工蜂就可以出巢采集,但采集力充分发挥尚待20日龄后,主要从事采粉、采蜜、采水、采胶等。
养蜂生产上为了方便起见,将工蜂生活期分为四个时期:幼龄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前的工蜂;内勤蜂{青年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后,出巢采集之前的巢内工蜂;壮年蜂——主要指担任采集工作的工蜂。
外勤蜂{老年蜂——采集后期,身上绒毛已脱落,呈现光秃油黑几丁质外壳本色的工蜂,主要承担守卫工作,紧急时刻也可承担其他各龄蜜蜂的工作。
工蜂的寿命根据不同季节而定,生产季节,由于工作繁忙、过度劳累,工蜂紧紧能活一个月左右,越冬期,工蜂新陈代谢大幅度降低,寿命长达6个月左右。
二蜂王蜂王是蜂群内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是蜂群之母,其职能就是产卵。
1 蜂王的产生在自然情况下,蜂王可由以下三种情况产生。
自然分蜂当群势旺盛时,工蜂常筑造几个至几十个王台,培育新王,进行分蜂。
分蜂王台出现的特点是群强、子旺、台数多,日龄有显著差异,并且位置常在巢脾的下缘和边缘。
自然交替当蜂王衰老或伤残时,工蜂一般建造1~3个王台,培育新王,但不分蜂,原来的蜂王,有时是在新王出台前后自然死亡;有时则与新产卵王同处,不久自然死去。
交替王台出现的特点是:季节不一,群势强弱不一,台数少,日龄一致,并且在若群中,其位置...
如何安排好蜜蜂的生产和繁殖?
以生产蜂蜜为主的蜂场,蜜源流蜜好以生产为主,兼顾繁殖。
蜜源流蜜差(如遇到花期干旱等),蜂群繁殖区脾要少、蜂要多、 饲料足,新脾撤出或靠边搁置,适当安排分蜂。
此时脱粉,须进行 奖励饲喂。
植物流蜜结束或因气候等原因流蜜突然中止,应及时调 整群势,抽出空脾,使蜂略多于脾,防治蜂螨,补喂缺蜜蜂群,根 据下一个场地的具体情况繁殖蜂群。
在干旱地区繁殖蜂群时要缩小 繁殖区。
以生产蜂王浆为主的蜂场,应生产、繁殖两不误。
以生产蜂花粉为主的蜂场,应促进蜂群繁殖。
转地放蜂,则需要边生产、边繁殖。
介绍蜜蜂的养殖技术?
养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
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
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
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
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
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
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
②补饲糖浆。
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
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
饲喂方法如下: (1)液喂。
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
此法遇寒流时,经常采用。
4.饲喂水分及盐类:①水分。
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
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
②盐类。
在糖浆中加入l%的食盐即可。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
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
②蜂巢的保温。
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必须采取人工保温。
紧缩蜂巢,密集群势。
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
②保持强群采蜜。
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
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脾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人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
注意小群管理。
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
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
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
适龄越冬蜂系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
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谭蜂群的群势。
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
③适时早断子。
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路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
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
②防蜂蜜结晶。
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
③北方室内越冬。
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人室,人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
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蜜蜂养殖条件与利润
蜜蜂的利润和地区有关,随机性比较大,这里只提供蜜蜂的养殖条件:一、场地条件 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
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
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
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三、饲养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
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
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
②补饲糖浆。
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
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
饲喂方法如下:(1)液喂。
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
此法遇寒流时,经常采用。
4.饲喂水分及盐类:①水分。
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
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
②盐类。
在糖浆中加入l%的食盐即可。
四、管理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
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
②蜂巢的保温。
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必须采取人工保温。
紧缩蜂巢,密集群势。
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
②保持强群采蜜。
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
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脾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人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
注意小群管理。
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
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
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
适龄越冬蜂系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
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谭蜂群的群势。
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
③适时早断子。
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路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
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
②防蜂蜜结晶。
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
③北方室内越冬。
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人室,人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
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