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虹鳟养殖 虹鳟鱼养殖视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虹鳟鱼怎样养殖?

(一)形态特征 体型侧扁,口较大,斜裂,端位。

吻圆钝,上颌有细齿。

背鳍基部短,在背鳍之后还有一个小脂鳍。

胸鳍中等,末端稍尖。

腹鳍较小,远离臀鳍。

鳞小而圆。

背部和头顶部蓝绿色、黄绿色和棕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白色和灰白色。

头部、体侧、体背和鳍部不规则的分布这黑色小斑点。

性成熟个体沿侧线有1条呈紫红色和桃红色、宽而鲜红的彩虹带,直沿到尾鳍基部,在繁殖期尤为艳丽。

似彩虹,故名 。

(二)生活习性 北美洲的山涧、河流中。

加拿大、美国、墨哥的太平洋沿岸部分水域以及哥伦比亚的河流里均有分布。

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活温度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摄食停止,以后逐渐衰弱而死亡。

它对水中溶氧要求高。

溶氧低于3毫克/升为致死点,低于4.3毫克/升时出现“浮头”开始死亡。

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呼吸频率加快。

要使虹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快速成长。

最适水质为:生化需氧量小于是 10毫克/升 。

氨氮值低于0.5毫克/升,pH值6.5~8。

虹鳟有陆封型(终生在湖泊 、河川中生活)和降海型(指入海生长的硬头鳟)两种。

两者的杂交子代可以入海。

(三)食性 肉食性。

幼体阶段以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鱼类、甲克类、贝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叶子和种子。

(四)繁殖习性 雌鱼3龄开始性成熟,雄鱼为2龄。

虹鳟鱼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虹鳟生长迅速、适应性强。

产卵场在有石砾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鱼掘产卵坑,雄鱼保护,卵沉性。

每个产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个体怀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产出,已知同一个体有繁殖五次的例子。

其雌雄鱼的鉴别,外观主要依据鱼的头部,头大吻端尖者为雄鱼,吻钝而园者为雌鱼。

三倍体虹鳟鱼 三倍体虹鳟鱼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

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肉质好的特点。

虹鳟鱼养殖采用的是一种高密度流水养鱼方式,科技含量高,从目前虹鳟鱼养殖技术水平上看,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商品鱼生产周期,生产周期较长,投入较高,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良品种,提高虹鳟鱼生长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尽而降低成本。

根据国内外养殖虹鳟鱼最新动态,如果采用全雌三倍体技术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采用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其一,采用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进行养殖,可提高虹鳟鱼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长速度10—20%。

其二,采用该技术可避开因性腺发育而对饲料的过多消耗,降低养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15%一20% 。

虹鳟(Oncorhynchus mikiss)是属于鲑科的一种冷水性鱼类,是目前最广泛的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

由于虹鳟最适合进行人工集约化养殖,具有高产、高效、市场广阔等特点,所以虹鳟鱼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范围及产量在逐年增长。

饲养成鱼是我们的生产目的,一般饲养成鱼是用满1龄的鱼做为鱼种开始饲养,也有的是从当年鱼开始一直养到食用鱼出池,各地可根据条件来决定。

1、放养密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放足量的鱼种,通常在一年的生长期中,年生产量约为放养量的3.5—5倍,在允许的条件下,放养量和生产量成正比,所以,要实现预定年产量,放养量必须达到生产目标的20—30%。

2、饲料、饲养成鱼的饲料主要有,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肉骨粉、肉粉、血粉、酵母粉、啤酒酵母、豆饼、大豆、豆粕、麦麸皮、玉米面、面粉下脚、另外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鱼油、豆油等。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43%左右,粗脂肪13%左右,粗灰分6—12%,粗纤维2—5%,无氮浸出物20—25%,碳水化合物20—30%,磷0.8%以上,钙0.2—0.25%,镁0.1%,氯化钠1—2%,饲料中的代谢能应大于300千卡/100克。

饲料原料一定要保证质量,发霉、变质的饲料坚决不用。

3、管理 (1)水的管理与控制,养鳟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注水率在10—15之间,养成鱼最佳生长温度是12—18℃,常年水温最好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2℃,水中溶解氧要在9㎎/L以上为好,池水最低溶氧不应低于5㎎/L。

(2)增氧,在有限水量下要获得尽可能大的产量,就需进行增氧,增氧措施有二种,一种是注入水的自然落差,跌水增氧。

另一种方法是用增氧机来增氧,目前使用的增氧机有浆叶式、YL叶轮式、涡轮式、喷水式、水车式等。

(3)筛选,同一池鱼,在成长中出现明显差异,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能通过及时筛选将够商品规格的鱼及时出售或单独放养,这样有利于小规格鱼的生长。

筛选成鱼可用与鱼池等宽的横拦筛选器筛选。

(4)投料,采用手撒的方法,大规模生产厂家,用自动投饵器。

投饵次数一般为每天两次。

投饵要定量,防止鱼吃得过饱,一般达到八成饱即可,观察鱼抢食减弱,部分鱼离群游走时,即可停止投饵,投饵数量参照表1,投饵要均匀,尽量使鱼都能吃到足够的饲料,要注意减少饲料的浪费。

(5)鱼病防治,鱼病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在鱼感染...

虹鳟鱼在什么环境下最好养殖

虹鳟是冷水性鱼类,通常栖息在水质呈清、无污染、砂砾底质的河川溪流中。

虹鳟喜欢生活在水温8—20℃的水中。

在人工密养条件下,最佳生长水温是 12—18℃,当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明显减少,生长减慢,抗病国减弱,水温达到24℃时停止摄食,在26℃短时间内即能死亡。

所以虹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水温上限是24℃。

虹鳟鱼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温度,只要水不结冰,就能摄食、生长,但摄食强度减弱、生长缓慢。

养鳟水体中的溶氧要求在 5mg/L以上,当溶氧在5 mg/L时鱼的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在4mg/L时即出现缺氧症状,常会引起死亡。

当溶氧为3mg/L时会出现大批死亡。

养殖水体的PH值应保持在5 —9,碱度1.5mg.n/L,硬度8—12。

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经过短暂的驯化,可以用海水进行成鱼的养殖。

养鳟用水水是进行虹鳟养殖的前提条件,养殖用水应该是流动的冷凉水,常年水温在22℃以下,冬季不结冰。

水质要符合养鱼用水标准,澄清无污染。

这类水源程序有山泉、山涧溪流、地下进水、水库的底层排水、雪山融水等。

养鳟用水要有一定的流量,通常可养鱼的数量均按水流量计算,一般情况下每秒1升水的流量的养鳟产量约为 50—200公斤。

流水池中的用水要有一定的流速,一般在1.2—1.8米/分之间,养稚鱼水的流速要小一些,养成鱼和培育亲鱼的水流速稍大些为好。

虹鳟鱼怎样养殖?

(一)形态特征 体型侧扁,口较大,斜裂,端位。

吻圆钝,上颌有细齿。

背鳍基部短,在背鳍之后还有一个小脂鳍。

胸鳍中等,末端稍尖。

腹鳍较小,远离臀鳍。

鳞小而圆。

背部和头顶部蓝绿色、黄绿色和棕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白色和灰白色。

头部、体侧、体背和鳍部不规则的分布这黑色小斑点。

性成熟个体沿侧线有1条呈紫红色和桃红色、宽而鲜红的彩虹带,直沿到尾鳍基部,在繁殖期尤为艳丽。

似彩虹,故名 。

(二)生活习性 北美洲的山涧、河流中。

加拿大、美国、墨哥的太平洋沿岸部分水域以及哥伦比亚的河流里均有分布。

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活温度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摄食停止,以后逐渐衰弱而死亡。

它对水中溶氧要求高。

溶氧低于3毫克/升为致死点,低于4.3毫克/升时出现“浮头”开始死亡。

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呼吸频率加快。

要使虹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快速成长。

最适水质为:生化需氧量小于是 10毫克/升 。

氨氮值低于0.5毫克/升,pH值6.5~8。

虹鳟有陆封型(终生在湖泊 、河川中生活)和降海型(指入海生长的硬头鳟)两种。

两者的杂交子代可以入海。

(三)食性 肉食性。

幼体阶段以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鱼类、甲克类、贝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叶子和种子。

(四)繁殖习性 雌鱼3龄开始性成熟,雄鱼为2龄。

虹鳟鱼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虹鳟生长迅速、适应性强。

产卵场在有石砾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鱼掘产卵坑,雄鱼保护,卵沉性。

每个产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个体怀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产出,已知同一个体有繁殖五次的例子。

其雌雄鱼的鉴别,外观主要依据鱼的头部,头大吻端尖者为雄鱼,吻钝而园者为雌鱼。

三倍体虹鳟鱼 三倍体虹鳟鱼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

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肉质好的特点。

虹鳟鱼养殖采用的是一种高密度流水养鱼方式,科技含量高,从目前虹鳟鱼养殖技术水平上看,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商品鱼生产周期,生产周期较长,投入较高,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良品种,提高虹鳟鱼生长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尽而降低成本。

根据国内外养殖虹鳟鱼最新动态,如果采用全雌三倍体技术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采用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其一,采用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进行养殖,可提高虹鳟鱼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长速度10—20%。

其二,采用该技术可避开因性腺发育而对饲料的过多消耗,降低养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15%一20% 。

虹鳟(Oncorhynchus mikiss)是属于鲑科的一种冷水性鱼类,是目前最广泛的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

由于虹鳟最适合进行人工集约化养殖,具有高产、高效、市场广阔等特点,所以虹鳟鱼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范围及产量在逐年增长。

饲养成鱼是我们的生产目的,一般饲养成鱼是用满1龄的鱼做为鱼种开始饲养,也有的是从当年鱼开始一直养到食用鱼出池,各地可根据条件来决定。

1、放养密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放足量的鱼种,通常在一年的生长期中,年生产量约为放养量的3.5—5倍,在允许的条件下,放养量和生产量成正比,所以,要实现预定年产量,放养量必须达到生产目标的20—30%。

2、饲料、饲养成鱼的饲料主要有,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肉骨粉、肉粉、血粉、酵母粉、啤酒酵母、豆饼、大豆、豆粕、麦麸皮、玉米面、面粉下脚、另外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鱼油、豆油等。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43%左右,粗脂肪13%左右,粗灰分6—12%,粗纤维2—5%,无氮浸出物20—25%,碳水化合物20—30%,磷0.8%以上,钙0.2—0.25%,镁0.1%,氯化钠1—2%,饲料中的代谢能应大于300千卡/100克。

饲料原料一定要保证质量,发霉、变质的饲料坚决不用。

3、管理 (1)水的管理与控制,养鳟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注水率在10—15之间,养成鱼最佳生长温度是12—18℃,常年水温最好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2℃,水中溶解氧要在9㎎/L以上为好,池水最低溶氧不应低于5㎎/L。

(2)增氧,在有限水量下要获得尽可能大的产量,就需进行增氧,增氧措施有二种,一种是注入水的自然落差,跌水增氧。

另一种方法是用增氧机来增氧,目前使用的增氧机有浆叶式、YL叶轮式、涡轮式、喷水式、水车式等。

(3)筛选,同一池鱼,在成长中出现明显差异,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能通过及时筛选将够商品规格的鱼及时出售或单独放养,这样有利于小规格鱼的生长。

筛选成鱼可用与鱼池等宽的横拦筛选器筛选。

(4)投料,采用手撒的方法,大规模生产厂家,用自动投饵器。

投饵次数一般为每天两次。

投饵要定量,防止鱼吃得过饱,一般达到八成饱即可,观察鱼抢食减弱,部分鱼离群游走时,即可停止投饵,投饵数量参照表1,投饵要均匀,尽量使鱼都能吃到足够的饲料,要注意减少饲料的浪费。

(5)鱼病防治,鱼病应以预防为主,...

鳟鱼在北方怎样养殖

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鲑科,鱼类。

最大体长:120cm,栖息深度:0-5公尺,誉为"水中人参"。

善于跳跃,上钩后激烈拼搏。

已从北美西部引殖到很多国家。

栖于湖泊和急流,体色鲜艳。

体上布有小黑斑,体侧有一红色带,如同彩虹,因此得名"虹鳟"。

在北京顺义有养殖基地。

生长环境 原产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北美洲北美洲的山涧、河流中。

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活温度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摄食停止,以后逐渐衰弱而死亡。

它对水中溶氧要求高。

溶氧低于3毫克/升为致死点,低于4.3毫克/升时出现"浮头"开始死亡。

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呼吸频率加快。

要使虹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快速成长。

最适水质为:生化需氧量小于是10毫克/升 。

氨氮值低于0.5毫克/升,pH值6.5~8。

虹鳟有陆封型(终生在湖泊、河川中生活)和降海型(指入海生长的硬头鳟)两种。

两者的杂交子代可以入海。

虹鳟属于肉食性。

幼体阶段以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鱼类、甲壳类、贝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叶子和种子。

养殖技术 种苗管理 水质的要求 1、温度:这是重要条件,四季水温最好在12-18℃,夏季最高水温不能超过24℃。

2、溶氧:水中溶氧应在7mg/L以上,最低时一般不能低于5 mg/L。

3、水流流量:要求有较大的流量,流量大,养殖规模大,产量也高。

一般每秒1升水的流量,具有100-200公斤的生产能力。

4、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不含泥沙。

养殖池条件 1、鱼池形状:各地养殖虹鳟的鱼池形状各异,但以长方形为多。

一般长宽比例为8:1--10:1,可根据地形确定适当比例。

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保持一定的坡降(1/50--1/100),便于水体交换和排污。

池与池之间可利用地形分级跌水排列布局。

2、鱼池面积与深度:大致可参考如下尺寸: 3、鱼池建设:鱼池结构为砖混结构,内壁用水泥抹光滑。

进出水口设在鱼池上中部,以便于保持水位。

同时,进出水口都要设栅栏,以防逃鱼。

苗种及投放 1、苗种的放养密度:各养殖阶段参考密度 2、苗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伤、无病。

3、鱼苗、鱼种在投放时要消毒处理。

饵料的要求 1、虹鳟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0%-45%,要求饵料营养全面,粗蛋白含量幼鱼在45%左右,成鱼不低于40%,饵料中要有较高的脂肪含量,还应注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

2、饵料可就地取材,利用小鱼、小虾、动物内脏、猪血、蚕蛹、蚯蚓等动物性原料与豆饼、麦粉、玉米、糠麸、蔬菜等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饵料进行投喂。

如苗种阶段动物饵料可占60%左右,成鱼50%左右,亲鱼40%左右。

3、饵料一定要新鲜。

严禁使用霉变的饵料。

日常管理 1、投喂:成鱼每日投喂2次,上午9时和下午15时,苗种每天可增喂1-2次。

日投饵量以鱼体重计,幼鱼约占3%-4%,成鱼1%-2%。

2、筛鱼:虹鳟经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大小会出现差异,要定期筛选,保持每个鱼池中的鱼大小基本一致。

3、加强鱼病防治工作,发现病鱼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死鱼要及时剔出。

4、当出现缺氧时要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窒息死亡。

养殖方法 虹鳟(Oncorhynchus mikiss)是一种冷水性鱼类,是最广泛的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

由于虹鳟最适合进行人工集约化养殖,具有高产、高效、市场广阔等特点,所以虹鳟鱼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范围及产量在逐年增长。

饲养成鱼是我们的生产目的,一般饲养成鱼是用满1龄的鱼做为鱼种开始饲养,也有的是从当年鱼开始一直养到食用鱼出池,各地可根据条件来决定。

1.放养密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放足量的鱼种,通常在一年的生长期中,年生产量约为放养量的3.5-5倍,在允许的条件下,放养量和生产量成正比,所以,要实现预定年产量,放养量必须达到生产目标的20-30%。

2.饲料、饲养成鱼的饲料主要有,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肉骨粉、肉粉、血粉、酵母粉、啤酒酵母、豆饼、大豆、豆粕、麦麸皮、玉米面、面粉下脚、另外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鱼油、豆油等。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43%左右,粗脂肪13%左右,粗灰分6-12%,粗纤维2-5%,无氮浸出物20-25%,碳水化合物20-30%,磷0.8%以上,钙0.2-0.25%,镁0.1%,氯化钠1-2%,饲料中的代谢能应大于300千卡/100克。

饲料原料一定要保证质量,发霉、变质的饲料坚决不用。

3.管理 (1)水的管理与控制,养鳟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注水率在10-15之间,养成鱼最佳生长温度是12-18℃,常年水温最好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2℃,水中溶解氧要在9㎎/L以上为好,池水最低溶氧不应低于5㎎/L。

(2)增氧,在有限水量下要获得尽可能大的产量,就需进行增氧,增氧措施有二种,一种是注入水的自然落差,跌水增氧。

另一种方法是用增氧机来增氧,使用的增氧机有浆叶式、YL叶轮式、涡轮式、喷水式、水车式等。

(3)筛选,同一池鱼,在成长中出现明显差异,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能通过及...

如何喂养虹鳟上浮稚鱼?

当上浮稚鱼占总数的50%时即可开始给饵。

刚上浮 的稚鱼体弱,索饵能力差,不喜欢集群,对外界环境条 件的变化及敌害的侵袭反应较迟钝,抗病能力差。

特别 是在开食1个月内,是关系稚鱼成活率的高低、生长快 慢的关键时期。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投饵带来一定的难 度。

所以,稚鱼期一定要有专人精心饲养,细致给饵, 让全部稚鱼都能摄取到食物。

每天的投饵次数,前期为 日投饵8~6次,以后可随着稚鱼的长大,摄食能力的增 强而逐渐减少,后期降至给饵3次。

饵料粒径应和稚鱼 的口径大小相适应,开口料的粒径是0.3毫米,稚鱼在 2. 5克以前投喂的是由颗粒料破碎后的碎粒料,2. 5克以 后的稚鱼即可用1. 5毫米粒径以上的颗粒料。

如何确定虹鳟、金鳟养殖的放养密度?

为获取高的收益,需要在有限的水体上获得最大的 生产量,这就要求鱼池里经常保持最佳的放养密度。

由 于放养密度受水量、水温、氧气状况及鱼的氧气消耗和 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制约,所以在放养前应当把这些因 素都考虑进去,以免顾此失彼,影响饲养成绩。

虹鳟是一种适合高密度养殖的鱼类。

要成功迸行高 密度养成,首先要投放足够数量、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

放养量和生产量成正比例关系,即在饲养条件允许范围内,放养量越充足,越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生产 量。

通常在一年的生长期中,年生产量约为放养量的4~ 6倍。

放养量应达到年产量目标的20%~30%。

根据供水 量和与之相适应的养鱼池面积,确定放养量是比较合理 的。

例如,涌泉水流量为200升秒,养鱼池面积1 000米sup2sup, 平均水深0. 75米,每平方米水面年产量40千克,年生产量 为40吨。

据此计算出鱼种的放养数量应达到8~12吨。

虹鳟、金鳟食用鱼养殖有好的饲料配方吗?

饲养虹鳟成鱼的参考饲料配方为:进口鱼粉20%~ 30%,国产优质鱼粉10%~20%,肉粉或肉骨粉3%~ 5%,豆饼或豆粕20%~25%,麦麸10%~20%,玉米 面10%以内,次粉5%左右,啤酒酵母5%,油脂类是 用油脚、豆油、鱼油等,另外添加多种维生素混合物和 矿物质混合剂。

饲料中的粗脂肪含量在8%~15%之间。

经多年的实际应用,用该配方饲料饲养成鱼的效果比较 理想,成鱼生长迅速,质量良好。

饲养的二龄鱼平均重 可达1千克左右,最大个体达到了 1. 5千克。

养殖什么淡水鱼赚钱

养殖什么淡水鱼赚钱?虹鳟鱼,这种鱼生活在热寒交接,养殖技术高,但是一旦掌握技术,就可以独霸一方市场,实属名贵鱼种。

虹鳟鱼养殖技术一、虹鳟鱼的习性 虹鳟是一种冷水性鱼类。

喜栖息在水质清澈、砂砾底质、水湿较低、溶氧充足、水量流沛水体里。

属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摄食凶猛。

仔鱼以浮游、底栖和水生动物为主。

一龄鱼开始吞食小杂鱼和两栖类。

成鱼摄食鱼类等。

在14℃条件下,一年可达100~200克,二年400~1000克,寿命8~11年。

最大体,饲养条件下7.5千克,天然水体中可达25千克。

二、虹鳟鱼的养殖 1、亲鱼培育:水深 1~1.5米,沁底砂砾,水温10~14℃,密度每平方米1~3尾,雌雄比1∶1。

采卵前期每天更换清水,虹鳟怕光,每天光照在12小时以下。

秋冬投喂蔬菜,每年投动物性饲料占总量20%~30%,植物性饲料占55%~70%,采卵采精前投喂一些新鲜小杂鱼。

2、人工采卵授精:产卵前1个月左右,可见雄亲鱼厮打追逐雌鱼现象。

雌鱼用尾鳍在浅水处挖坑筑巢,体色渐暗,泄殖孔红而突出,腹大,物摸有游离卵粒感觉,则已成熟。

雄鱼体色变黑,粘液减少,泄殖孔柔软,轻压鱼腹有白色精液流出。

采卵前三天停食,应先采卵后采精液,采卵后用等渗液冲洗,后挤出精液,用羽毛轻搅半分钟,加少量淡水,让鱼卵充分受精,略加搅动,加较多淡水,冲洗过多精液,再加更多淡水,静止,30~60分后卵吸水具弹性。

受精后倒入孵化盘孵化。

期间避免振动,均在遮光条件下进行。

三、虹鳟鱼的饲养 1、养殖场:须具备仔鱼、鱼苗、鱼种、成鱼、亲鱼池,除亲鱼池用土池外,其他以水泥池为好。

2、饲养管理:关键在于溶氧、水温和饲料。

溶氧每升在6.4毫克以上,水温10~18℃。

刚孵出鱼苗头以吸收卵黄为主,20天后开食以蚕豆浆洒在池上游,少食多餐。

开食后两个月,将动物骨、肝搅碎拌少量豆饼粉投喂。

到当年年尾为鱼种期,此时摄食量多,生长最快。

第二年即成鱼期,主投商品饲料。

另外根据鱼种大小调整放养密度、进出水量。

四、常见病防治 1、水霉病:发生在鱼卵孵化期,水霉病菌在死卵上着生,菌丝包围感染健康卵,经20小时,卵窒息而死。

2、小爪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病鱼体可见许多小白点。

3、车轮虫病:其寄生于皮肤和鳃上引起,病鱼呼吸因难,在池底集群,行动慢。

4、三代虫病:该病侵袭鱼种皮肤及鳍,病鱼极度不安、不时拼命挣扎。

5、肠炎病:成鱼易患此病,肠道发炎充血、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

以上病情主要防治方法:(1)定期给病体清毒、浸洗,主以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硫酸铜等低溶度溶液浸洗,或以食盐水,也能把死卵、菌体分离出来。

(2)加强饵料工具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严忌投喂变质饲料。

增喂维生素类食料特别是维生素E,强化治疗结合改善环境防止衰弱、死亡。

赞一下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黄粉虫养殖是不是天天有成虫收获 黄粉虫成虫
下一篇: 野鸡养殖证怎么办理 养殖证怎么办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