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牛蛙要卖多少钱一斤才不会亏本
养殖牛蛙成本2—3万左右。
养殖技术一、牛蛙喜欢在安静、、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牛蛙场最好选择在平坦开阔、东西走向,这样能使秋天、冬天、春天的光照时间延长,夏天会有东南风,从而构造冬暖夏凉的环境。
牛蛙场的选择最好应该远离公路、工厂及嘈杂的地方,因为靠近公路和工厂的地方容易受到灰尘及有害微粒的影响,比如牛蛙的烂皮病、蝌蚪的腹水等跟这个都有关系,另外过大的噪音会影响牛蛙的生长速度,拉长了养殖周期,增加养殖成本。
二、水源水质牛蛙养殖场的水源最好是江、河、湖泊或者是水库,因为水体比较大,变化幅度会相对小,其次地下水也是牛蛙养殖的常用水,但是有些地方的地下水的硬度太大,对牛蛙的生长影响也很大。
牛蛙养殖的水质标准可参照渔业用水标准,一般溶解氧应在3.5mL以上,pH值在6.8-8.0之阃,盐度最好不要高于2‰。
水质不好容易导致牛蛙疾病经常发生,最常见的一些牛蛙疾病如蝌蚪烂尾病、红腿病、歪头病、白内障等等,目前很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养殖过程中有定期的使用消毒剂就能杜绝病菌的滋生,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整体的养殖成本,如果水源好,用药量就会相对减少。
三、养殖管理牛蛙的养殖周期从蝌蚪到出售在五个月以上,因此如何做好日常的养殖管理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
饲料投喂量、换水的次数、换水量以及平常的生产管理都是关键。
蛙价好的时候,养殖户都喜欢超量投饲料,因为他们认为饲料投越多牛蛙的生长越快,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牛蛙对饲料的需求是盲目的,过多的饲料势必会影响肠胃及肝脏的负担,比如:肠胃炎、肠套结以及肝胆病都跟过多的投饵量有关。
另外池水的更换也是一大要素,因为换水的多少以及换水的时间都会影响蛙的健康,正常换水的方法是: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原来池水的2/3。
这样换水能减少刺激,减低对其生长造成的影响。
而平常生产管理的细节也需重视,比如说捞网的消毒、防罩网的布置、以及现场情况的观察判断。
四、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导致牛蛙养殖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牛蛙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平常的预防工作,可以周期性的对养殖水体及周边场地(包括道路、水沟等)进行消毒,这样能较好的预防病菌的交叉感染另外在饲料中定期添加部分添加剂如保肝类、健胃类、多维类等等,适当的添加剂能增强蛙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牛蛙的发病率。
许多养殖户对药物和添加剂的了解不多,在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轻症下重药、多种药物混合、未按剂量使用、病急乱投药。
这些问题会影响牛蛙生长,损害牛蛙的内脏机能,严重的会加剧牛蛙的死亡。
因次,在牛蛙养殖过程中选择正规产品,投喂正常用量,正确的用药方法,不仅能有效的节约养殖成本,还会减少药物造成的伤害,并提高养成率。
总之,在牛蛙养殖过程中,如果我们都遵循科学的养殖方法和合理的养殖方式,就能有效的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海狸鼠养殖】海狸鼠养多久才出得栏
买20~30斤左右的猪合适 现在仔猪很便宜 300~400一头 猪养到大需要4个月左右到200多斤 价好 你若想让它出栏 方可卖了 这要看你的饲料等各方面因素了 坏境要好 不冷的话 你的猪就会长的快 猪的胜概率还是蛮高的 若周边无疫情 则好 但主要还是看你的运气了一头猪从小养到大能获利多少 这就要看 你们当地的猪价了
【上海牛蛙】牛蛙多少钱一斤上海的菜市场上牛蛙零售价多少钱一斤? ...
大泥鳅苗一般价格:1-2公分 400元/万尾,3-5公分 1000元/万尾,5公分以上 1200元/万尾。
【简介】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属鳅科。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
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
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
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
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
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
眼小,无眼下刺。
须5对。
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
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药。
【养殖条件】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
在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
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 ℃ ,最适水温为22一28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5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1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左右,10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一10000粒,体长12厘米的怀卵量12000一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一18000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
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
卵圆形,卵径0.8一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一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
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一60%。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在6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9一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
泥鳅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互相摩擦并相继游出水面。
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同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也不相等,个体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极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到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