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农村中蜂养殖技术 中蜂养殖技术视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中蜂养殖技术

养好中蜂的关键,在于王优、群强、蜜足、新脾和密集,并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和及时防治病虫害。

一、饲养管理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

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

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

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

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

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

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

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

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

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

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

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

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

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

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

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

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

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

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欧洲幼虫病:属于细菌性病害。

病原为蜂房链球菌,主要是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花粉和蜂具都能沾染病原,幼虫四季均可感染,但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发病死亡的,主要是2~4日龄的幼虫;少数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感病的幼虫,外观失去光泽,体色由白转黄,再渐渐转褐黑色而腐烂;也有的未变色即很快腐烂,从背部上可见到明显的白线(气管)。

如将虫尸抽出,虫体容易破裂,具有酸臭气味,腐烂物不呈粘胶状,干枯后容易被工蜂清除。

发病初期,由于少数幼小死亡,随即被工蜂清除,又因蜂王再度产卵,致使各虫期错杂在一起,呈不正常“花子”现象。

如果继续发展,幼虫未到封盖即全部死亡,巢内看不到封盖子。

再严重时,子脾全部腐烂,散发出酸臭味,造成蜜蜂离脾,甚至逃群。

中蜂对此病抵抗力很弱,治愈后会复发,必须经常注意防治。

发病后,可使用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治疗。

一般取任何一种抗菌100万单位,配糠浆四斤,每次每群约喂糖浆0.5-1斤,每隔2-3天喂一次,连续3-5次。

2、中蜂囊状幼虫病:其病原,是一种过滤性病毒。

主要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巢脾和蜂具都能沾污病毒。

刚死的虫体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一只幼虫尸体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健康幼虫致病。

幼虫四季均可感病,一般在春秋气温26℃以下时容易流行。

特别是群势弱小、饲料不足和保温不良的蜂群,更易感病。

发病死亡的,多是6日龄的幼虫,约有三分之一死于封盖前,三分之二死于封盖后。

死虫直卧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黄白,后转棕色,头部呈灰色,外皮成为坚韧而透明的囊,内部组织液中出现颗粒状物。

死虫的房盖下陷,常被工蜂啮开或穿孔。

腐臭物不具粘性,干枯后容易清除,随着蜂王重新产卵而出现“花子”,与欧洲幼虫病初期的症状相似。

患病群逐渐变弱,极易引起逃群。

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一经感病就容易蔓延流行。

但实践证明,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选用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结合药物治疗,是能够控制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的。

加强饲养管理,经常维持较强的群势,做好蜂群的保温,是预防此病的前提。

为了减少病毒对幼虫连续感染,可利用蜂群从分群到新王产卵这段时间的断子期,或人为地幽闭蜂王,造成一段时间的断子期,来打断囊状幼虫病的流行环节。

这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野外花粉不多的发病季节,用少量酵母片或维生素B加入糖浆饲喂蜂群,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在平时,注意选择抗病力强...

中蜂格子饲养如何生产蜂蜜?

当蜂群长大、箱体(圈)增加到5个时,向上整体搬动蜂箱,如 果重量达到10千克以上,就可撤格割蜜。

一般割取最上面的一格。

先准备好起刮刀、不锈钢丝或钼丝、艾草或(蚊)香火、容器、 螺丝刀、割蜜刀、L形割蜜刀、井字形垫木等。

①先取下箱盖斜靠于 箱后,再用螺丝刀将上下连接箱体的螺钉松开(没有连接不必这一步 骤);②用起刮刀的直刃插人副盖与箱沿之间,撬动副盖,使其与格 子一边稍有分离;③将不锈钢丝横勒进去,边掀动起刮刀边向内拉动 钢丝两头,并水平拉锯式左右同时向内用力,割断副盖与蜜脾、箱沿 的连接,取下副盖,反放在巢门前;④点燃艾草或香火,从格子箱上 部向下部喷烟,赶蜂下移;⑤将起刮刀插人上层与第二层格子箱圈之 间,套上不锈钢丝,用同样的方法,使上层格子与下层格子及其相连 的巢脾分离;⑥搬走上层格子蜜箱,从蜂巢上部盖好副盖和箱盖。

格子箱圈中的蜂蜜可以作为巢蜜,置于井字形木架上,经过清理 边缘残蜜,包装后即可出售。

或者割下蜜脾,利用榨蜡机,可挤出蜂 蜜。

蜡渣可作化蜡处理。

我国中蜂饲养历史是什么样的?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广泛分布于除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的丘陵、山区。

在被人类伺养以前,它们一直处于野生状态。

我国利用中蜂采收蜂蜜的历史久远,“蜜”字最早出现在大约3300年前商代遗存的甲骨文中;“蜂”字最早出现在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在东周(公元前770年一前256年)时期“蜜蜂”二字开始组合成双音节词并沿用至今。

我国人工伺养中华蜜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

秦代以前,人们开始以看护野外树洞、石洞内的中蜂进行原始的养蜂活动,获取蜂蜜。

在西方蜜蜂引进我国以前,各地饲养的蜜蜂均为中蜂,多数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

20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蜜蜂大量引人中国,受西蜂饲养技术的影响,中蜂进人了活框伺养、传统饲养相结合的时代,形成中蜂传统饲养技术和仿西蜂活框现代饲养技术交错发展,从此中蜂和西蜂开始了种间竞争。

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中蜂现代活框词养技术的推广,我国中蜂词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70年代初,由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暴发,使我国中蜂业受到严重打击,蜂群数急剧下降,加上西方蜜蜂强大生产性能的吸引,使很多养蜂者弃中从西,或弃蜂从工、从商。

80年代由于山区开发,蜜源植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以山区为分布重点的中蜂更是雪上加霜。

养蜂需要大转地词养,由于中蜂大转地生产性能不及西方蜜蜂,因此加剧了中蜂数量的减少。

陕县甘山土蜂养殖农民合作社有卖中蜂蜂王吗?

格子蜂箱养中蜂操作技术如下:(1) 添加格子繁殖期,打开底座活动侧板(最好留存后边,与巢门相对应),查看蜂巢。

如果巢脾即将达到底座圈上,就把原有蜂箱搬离底座,先在底座上部添加1个格子箱圈,再将格子蜂群放回新加格子箱圈之上。

生产期,大泌蜜期在上添加格子箱圈,小泌蜜期在下添加格子箱圈,适时取蜜。

(2) 检查蜂群打开底座活动侧板,点燃艾草绳,稍微喷出烟, 蜂向上聚集,暴露脾下缘,从下向上观察巢脾,即能发现有无王台、造脾快慢、卵虫发育等问题,以便采取处置措施。

无框饲养中蜂的蜂箱有哪几种?

我国养蜂历史悠久,地域广阔,饲养中蜂蜂箱的式样及与之配套的技术多种多样,大致有以下几种。

(1)窑洞蜂窝在房舍土墙上、土山土坡上凿洞,开辟1个适合中蜂筑巢的方形或下方上圆的巢穴,洞口竖立1块木板作为挡板, 下部钻孔供蜂出人。

这种蜂窝大小不一,优点是保温较好,冬暖夏凉。

类似的,在河南登封市,农户将墙壁掏空伺养中蜂。

蜂桶蜂桶是用圆木制作而成的,可卧可立,用材有桐木、橡木、椴木、松木、椰树等,长短(高低)和内径随材料变化,一般长60 ~ 80cm,内径35cm左右,内径过小的蜂桶广:被称为“棒棒蜂(桶)”。

制作方法有对剖式和中空式2种,形状 有方有圆。

什么样的蜂箱适宜饲养中蜂?

中蜂的蜂箱各有其优缺点,它们多为地方性的, 特别是规格标准各异,给使用带来诸多的不便。

中国养蜂研究所根 据中蜂群势发展、产蜜量、度夏越冬性能等对各式中蜂蜂箱进行综合比较,认为湖南沅陵式蜂箱比较好,其次是郎氏标准箱和中一式 蜂箱,但都不是特别优越的箱式可作为中蜂最佳的标准箱。

他们认为以巢框内径高220毫米、宽.385〜405毫米范围内所设计出来的箱式,比较适宜饲养中蜂。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结合对中蜂自然 巢脾的观测,于1977年设计了中蜂10框标准蜂箱。

养好中蜂的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中蜂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依繁殖规律,一般可分为停卵 阶段、恢复阶段、发展阶段、分蜂阶段和生产阶段。

在自然状况 下,中蜂的停卵阶段比较短,恢复阶段缓慢,而分蜂阶段常处于发展阶段的后期,甚至贯穿于整个生产阶段之中。

这种情况,对于培 养强群夺取高产是不利的。

因此,养蜂者必须善于帮助蜂群度过恢复阶段,迅速发展群势,提早分蜂,然后及时培养强群或集中群 势,迎接生产阶段。

如在主要流蜜期早的地区,应采取措施,提早换王,或控制分蜂于生产阶段之后。

赞一下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农村养殖什么可以致富 寻求农村致富项目
下一篇: 花鲢与龙虾养殖技术 花鲢养殖技术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