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石螺养殖多久可以上巿
1、从幼螺到成螺将近半年多。
2、石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选好螺种。
螺种的选择对人们嗜食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以选择体大外园、壳薄肉多、螺纹少、灰黑色的为好,如石螺、塘螺、河螺等。
若体小长尖、壳厚肉少、螺纹又多以及色泽鲜艳的,则坚决不要,如石螺、螺丝等。
螺种可直接从市场选购鲜螺,也可以自己到池圹、田中拾获。
一般自己去拾获螺种既方便又节约了资金。
(2)备好养殖池。
适合人工养殖石螺的地方很多,比如水田、水沟、鱼圹、沼泽田、小溪等。
无论在那处养殖,养殖池必须具备如下要求:①底部必须有一定厚度的淤泥;②水面生有藻类、红萍等水生植物;③水下及周围有供石螺栖息的遮荫物,如木条、竹枝、石头等。
(3)放养时间与密度。
石螺的良好生殖期是在3~11月间,母螺分批产子,每次可繁殖幼螺20~30只,一只母螺一年可繁殖150多只。
根据这个规律和特性,放养时间可以从3~11月分期分批进行。
石螺放养密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在水田、鱼圹、沼泽田等自然水域养殖,以每亩投放种螺600只为宜;若用人工开挖的水池来养殖,则种螺要投放多些,每亩可投放9000~12000只。
(4)饲料的投喂。
石螺是以水生植物的叶子、藻类等为食。
若放养在肥沃的鱼圹、水田中可不必专门投饲;若养在瘦脊或专挖的水池时,则要投喂了。
投喂的饲料可用水生植物、藻类、瓜叶、青菜、动物尸体以及米糠、麸皮等。
(5)分批收获。
收获石螺要分批进行,切忌在石螺怀胎产仔高峰期进行。
石螺在一年中的怀胎产仔高峰期是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此时收获时也要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以利于繁殖,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河螺吃什么?今天在公园河里捡到一个河螺,孩子想把它养起来,不知...
脆螺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脆螺的养殖其生活适温为10-40℃,最适20-28℃,超过40℃会引起死亡,低于10℃则进入冬眠状态。
须注意夏季要防高温,因稻脆的水浅,在夏季水温可能会达到上限致死温度;而冬季越冬的泥底有机质含量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有毒物质而影响脆螺越冬。
2、脆螺对水中溶氧的量比较敏感,正常生活要求水中溶氧每升在4毫克以上,当降到3.5毫克时,食欲会下降,当降到1.5毫克时则会引起死亡。
3、脆螺的繁殖季节在6-7月(有条件的地方秋季还会产一次卵),如果考虑自己繁殖,则在养脆螺的稻脆中最好不要养鲤鱼,否则小脆螺会被鲤鱼摄食。
4、如果在稻脆中养脆螺,那就尽量少使用或者不用农药。
如果使用就应该采用低毒农药你,应在晴天使用。
最好可以先喷洒一半,停段时间再喷洒另一半,这样可以避免脆螺吞食农药死亡或者沉淀在体内。
5、在第4条的情况下,在水稻生长旺季可定期使用有机肥,原则是少量多次,不宜一次施肥过多。
6、养殖过程中最好有一定的微流水环境,以确保水中的溶氧,但必须注意水源,切勿引用有农药的水源。
7、可以考虑脆螺与水蛭、泥鳅、黄鳝等混养,则其经济效益更佳。
8、脆螺系卵胎生动物,每年6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上旬是繁殖产卵的高峰期,收获时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以利繁殖,增加产量。
最好避开繁殖高峰期进行收捞。
你好,池塘养黄鳝能给我好的意见吗?我在外打工现想创业且家乡的田...
1、黄鳝网箱养殖 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进行黄鳝养殖现在还处在技术发展阶段。
网箱养殖适合在大的水体中进行,主要优点是水流通过网孔,使箱体内形成一个活水环境,因而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可实行高密度精养。
主要养殖技术如下: 网箱面积以20平方米左右为佳,网长5m、宽4m、高1m,其水上部分为40cm,水下部分为60cm。
网质要好,网眼要密,网条要紧,以防水鼠咬破而使黄鳝逃跑。
网箱设置在水深0.8m以上的池塘中,新做的网箱放入水中应过35天待其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消失后才可放养鳝种。
鳝种放养前几天应适当培育水质,使水色偏浓,透明度为15cm左右,这样可控制或减少池塘中的蚂螨对黄鳝的侵害。
网箱可并排设置在池塘中,两排网箱中间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饲管理。
网箱的设置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50%,否则易引起水质恶化。
网箱中放置水草,最好是水花生,其覆盖面积应占网箱面积的90-95%,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تت黄鳝因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故放养时以规格基本一致为宜。
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鳝种20kg,每只网箱放养400kg。
黄鳝吃惯一种饲料后很难改变习惯再去吃另一种饲料,故应将其饲料固定几个品种,如蚯蚓、小鱼、蚌肉或动物内脏,以提高其生长速度。
有条件时可投放活饵料,因其利用率高,不用清除残饵,对网箱污染少,有利于黄鳝的生长。
تت黄鳝网箱养殖最为关键的阶段是放养后一个月内。
这一时期是黄鳝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性,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如果方法得当,鳝种成活率可达90%以上,方法不当则成活率有时在30%以下甚至全部死亡。
这一个月是黄鳝网箱养殖成败的关键所在,除应做好鳝种的消毒和驯化外,还应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具体方法是用水体强力消毒剂和生石灰交替消毒,杜绝病原体的产生。
2、黄鳝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 常规的池塘养殖,易发生疾病且黄鳝冬眠影响常年养殖。
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 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
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
采用塑料大棚,不用专设采暖设备,在春、夏、 秋棚内温度都易保持这一温度,即使在寒冬,棚内平均温度也能达到20℃。
饲养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质不会恶化。
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 开放式。
适合长年有温流水的地方建池。
优点是流量稳定,适于较大规模的经营。
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为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40厘米。
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厘米的进水管、排水管各2个。
进水管与池底等高;排水管一个与池底等高,一个高出池底5厘米。
进、排水管口均设金属网防逃。
将若干饲养池并列排列成为一个单元,每单元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500平方米。
(2) 封闭循环过滤式。
适宜在大城市或水源缺乏的地方使用。
其优点是饲养用水可以重复使用,耗水量较少,便于控制温度,但投资稍大。
饲养池的建法与开放式相同。
另外需建造曝气池,沉淀池, 增加一些净水设备、抽水设备和加温设备。
塑料大棚的建造与普通大棚相同, 最好每个单元放在同一个大棚内,这样便于管理。
采用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这种饲养法,由于水质清晰,只要饲料充足, 黄鳝一般不会逃逸。
但要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敌危害。
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黄鳝出现大小不均, 要及时分开饲养。
3.黄鳝稻田养殖 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既产稻谷又产鱼,是农民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稻田的选择及要求 饲养黄鳝稻田应选择保水性能好, 地势低洼, 进排水方便的田块。
一是加高加固田埂,达到不渗水漏水;二是在田块四周内外挖一套围沟,其宽5m,深1m,另在田块中间开挖“+”或“井”字型小沟, 宽50 cm,深30cm,并与四周环沟相通;三是搞好进排水系统,并在进排水口处安装坚固的拦鱼设施,以防逃鱼。
投放种苗 时间集中在4 月中下旬一次性放足,鱼种放养时用3 % - 4 %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以防表皮擦伤,并杀灭水霉菌及体表寄生虫。
饲养管理 一是搞好饲料的投喂, 黄鳝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在其捕食稻田中天然饵料的同时, 视吃食情况,适当投喂猪血、小鱼虾等饲料, 以满足其吃食生长的需要; 二是搞好水质管理, 稻田水位正常保持10cm左右,定期加注新水,前期一般3一5 天加注新水一次,伏暑天每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进水增加水深3一5 cm,以防缺氧;三是定期防病治病,每半月一次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泼洒四周环沟, 并定期使用痢特灵或鱼血散等内服药拌饲投喂,以防肠炎等病。
取捕及越冬 投放规格尾重为50克左右的鳝鱼苗种,经5 个多月的饲养管理,其规格一般尾重可达 150克 左右, 大的可达200克以上。
取捕方法比较简便,前期可用竹篾编织的黄鳝笼,内放蚯蚓等饵料诱捕,傍晚放笼,第二天清早便可收笼取鱼。
入冬后黄鳝有潜伏洞穴和浅水淤泥或水草中的习惯,如要取之,则先清除水草, 然后加大水位,引黄鳝出洞,再放干田水捕捉之。
如存田越冬, 则使一周环沟保持一定水深或湿度, 或在士层表面加盖一层软草,则可安全越冬。
...
如何养殖黄鳝
黄鳝养殖技术黄鳝又叫长鱼,适应性强,生活能力强,耐饥饿,在各类的淡水中都能生存,容易管理。
一般每公斤鳝鱼苗可长成5—10公斤成鳝。
人工养殖黄鳝,占地用水省,效率高,是一条致富之路。
一、修建鳝池:选择向阳空地、田块、旧水沟建池。
为了便于换水,最好在有水源保障的地方建池,采用水泥池、砖砌池、乱石池和三合土池均再用水泥经或三合土勾缝,要求池底和四周不漏水和不易跑鳝。
鳝池大小根据饲养规模决定,可大可小,从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都行。
一般池大小20—30平方米,池深1米左池形因地而定。
水深春夏秋三季一般保持在10—15厘米上下,冬季放干留一雨水,为便于换水放水,鳝池底部及上方各开一水口或置进排水管。
并安装拦鱼肉。
池底在建成不漏水后,要铺放3—5寸深的泥土,可用河泥和青草沤制成的泥土垫池底(有的地方池底垫厚达60厘米),池中心或四角上放乱石堆,以利黄鳝保暖或乘凉,适应黄鳝的定居习性。
池水温度以10—25℃最适宜。
池的四中栽树、种瓜、栽竹搭棚,或栽茨菰若干棵,以减少夏天日照,池内可适当种植些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黄鳝夏天避暑。
二、选种投种:选用良种,以黄色为好,青色次之。
最好与养鳝户联系,购买大小均匀、体强无病、无伤的种鳝,也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到野外捕捉。
鳝种每斤15—25条左右为好,在惊蛰(三月五、六日)以后的三、四月间投种,一般每平方米投种2?5—3斤,如饲养条件好,可投到5—10斤左右。
投种时,每池投一至二个癞蛤蟆共池混养,可起到防治黄鳝常见病的并向池内投放一些瓜络或稻草团,便于小鳝藏身。
鳝种来源也可用在4—10月间到稻田或浅水的泥穴中徒手捕捉幼鳝(或笼捉),但徒手捉时要戴纱手套,用中、食指夹住鳝鱼的前半部,以免幼鳝受如用铁钩捕捉的幼鳝会有内伤,不能养殖。
三、投喂饵料:池养黄鳝,因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必须投饵精养。
饲喂的黄鳝吃投喂的河蚌肉、螺蛳肉、小杂鱼虾、畜禽内脏和螟虫、蚕蛹、食品厂下脚料、菜籽饼,并且喜食人工繁殖的蚯蚓、蝇明等。
还可以用灯诱飞蛾入或用猪血招引苍蝇生明以作饲料。
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很贪食,饵料严重不足时,黄鳝有互相残杀或大吃小、强食弱的食性。
由于黄鳝白天不出来活动,因此,每天晚上8—10时投料为好。
以投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如皮、米饭、瓜果等酸甜食物)为辅。
一般每天投料一次,投饵量早期为黄鳝体重的3—5%,随着黄鳝体重增加投饵量也相应增加。
投饵最好全池均匀遍撒。
饵料不足时,也可辅投一些浮萍、桑叶,抓住春后到冬前黄鳝生长的黄金季节,做到适时喂料,。
为避免黄鳝停食,要求投喂混合饲料,投饵的原则是新鳝、营养、多样、吃尽。
人畜粪必须经过腐热发酵后才能泼洒喂养。
严禁用酸败霉变的酒糟、豆腐渣、薯渣等腐臭、变质食物。
投料如定时定点,可便于鳝鱼摄食和人工捕捞。
投料后的第二天清早清除残饵或注入新鳝水,保持池内有较多的氧气。
当然,投饵也要适中,过多会使水质变坏,过少则食饵不足。
四、精心管理:管理上要“三查三防”。
一查水情,保持水质的清爽,保持池内清洁卫生。
要勤观察,发现水质微臭或不常时,应立即换水。
水源较差的每隔5—8天换水一次,做到季勤换,天气炎热水温过高时还要搭荫棚遮盖或适当加深水位。
冬季尽量不换。
池内可混养些泥鳅。
每平方米放养1—2斤,以改善水质,并防止黄鳝互相缠绕。
二查饵情,应注意缺饵、单饵、混饵的观察,注意打雷下雨与缺饵时,黄鳝受惊向外逃,不进食,不入洞;缺饵时黄鳝会出现大追小,互相秘。
改喂新饵料应从少到多。
三查病情,只要提前预防,注意观察,鳝病是可以控制的。
“三防”是:一防逃跑,建池要牢固,防止洪水冲垮池子或鳝鱼翻池,雷雨时要排水以防外逃。
二是防害,鹅鸭不得入池。
三是防毒,严禁香烟头、化肥、农药污染或有污染的水放入池内,特别是化肥、农药对鱼类有剧烈的杀伤一旦发现中毒,应彻底放干池水,用新水冲换池内毒水、污物。
然后将大蒜捣烂兑水,按每平方米5克投入池内,以免黄鳝大批死亡。
五、疾病防治:黄鳝常见有发烧病、感冒病、肤毒病和毛细线虫病。
发烧病是因黄鳝密度过大引起的。
防治方法是池内可混养少量泥鳅(以每200条黄鳝搭配1条泥鳅为宜)。
当黄鳝发病后,立即换水,或在池中加入万分之七的硫酸铜溶液,每平方米可泼洒一大两左右。
黄鳝感冒是由于注入的新水温度过低引起的。
用温度很低的泉水、井水、山矿水或水库水换水之前,应让水温升高后再放入池中。
秋末冬初水温低到12℃以下时,黄鳝开始入泥土下30厘米左右深处过冬。
这时,要排去池水,只保持泥土湿润,并在泥土上盖一层5寸左右的稻草防冻,避免结冰。
黄鳝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梅花斑,是黄鳝常见的病害,预防方法就是经常在鳝池内投放一些癞蛤蟆,因为癞蛤蟆身上的分泌物具有防这种病的功效。
如黄鳝已患此病,立即取1—2只剥皮的癞蛤蟆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趟,即可病除。
肤毒病是因黄鳝相互咬伤或被敌害生物侵袭造成伤口而导致霉菌感染引起的。
病鳝体生“白毛”,食欲不振,瘦弱...
水泥池养殖黄鳝每平方米应该投放多少鳝苗?谢谢
黄鳝、泥鳅都是名贵淡水鱼中的佳品。
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
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1、建好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
面积一般20平方米~100平方米。
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
若用土池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
养鳝池深0.7米~1米,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
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栏鱼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
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天~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2、选好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
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
黄鳝苗大小以每公斤50个~80个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
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公斤~1.5公斤为宜。
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
泥鳅苗最好用人工培育的。
3、投喂配合饲料。
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面5厘米。
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
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黄鳝采食量最高。
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蚯蚓、河螺、黄粉虫等。
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喜欢吃的饲料。
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粘合剂3%。
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黄鳝饲料为食。
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即可。
4、饲养管理。
生长季节为4月~11月,其中旺季为5月~9月,要勤巡池,勤管理。
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
保持池水水质清新,pH值为6.5~7.5之间,水位适宜。
5、预防疾病。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
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要经常用1ppm~2ppm(百万分之)漂白粉全池泼洒。
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
...
如何养殖小龙虾.
小龙虾养殖技术 一是营造良好的龙虾生长环境。
龙虾属虫壳类动物,与蟹相似,有一对特别发达的螯,有掘洞穴居的习惯,一般在水边近岸掘穴。
龙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光线强烈时,则沉入水底或躲藏在洞穴中。
根据龙虾的习性,可在河塘边加设50厘米高的防逃网,防止龙虾外逃。
同时河塘模拟自然条件下龙虾的生态环境,池边浅种植10-15%的水草、隐蔽物,营造龙虾栖息和脱壳的环境,减少相互残杀。
水质对龙虾产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龙虾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养殖过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间,透明度为30-40厘米,要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溶液,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及脱壳不遂等。
二是合理投喂饲料。
龙虾在饥饿和食不足的情况下,会自相残杀,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
龙虾的饲料是动植物饲料。
植物性饲料为小麦、水草、菜籽饼等,动物性饲料为杂鱼、杂肉以及畜内脏等。
平时根据龙虾昼伏夜出的习性及池内虾的密度来确定投喂时间、投喂量及投喂方法。
否则,会增加饲料加本,降低养殖效益。
三是科学捕捞。
在龙虾养殖过程中,幼虾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90天即可长到商品规格。
3月份放苗,6月左右开始轮捕,卖大留小。
由于捕大留小、轮捕轮放,可提高回捕率,卖出好价钱,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简介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又称龙虾、大龙虾、大红虾。
该虾原产于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该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
虾肉味细嫩,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较低,并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较高。
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
淡水龙虾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沟及稻田等水域,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及各种水草均是适口饵料,在这些水域中生长良好。
幼虾生活在浅水区或池边,喜穴居,有时躲藏在石砾水草的隐蔽处,通常虾穴挖在大水面周岸粘土较多沼泽地芦草丛生的滩岸地带,虾穴一般圆形,向下倾斜,深达30厘米左右,且曲折方向不一。
淡水龙虾栖息地点常有季节性移动现象,春天水温上升,虾多在浅水处活动;盛夏不温较高时就向深水处移动;冬季在洞越冬。
淡水龙虾蜕皮、生长和繁殖也在洞穴中进行,以防被伤害,并且该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
雨水季节,淡水龙虾也经常会爬上陆地活动。
该虾并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一般能耐饿3~5天;秋冬季节一般20~30天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摄食的最适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15℃以下活动减弱;水温低于10℃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水温在8℃以下时,进入越冬期,停止摄食。
淡水龙虾雄虾的寿命一般为20个月,雌虾的寿命为24个月。
淡水龙虾一般是10月底至翌年3月间交配抱卵,不同的水域交配时间不一,过早交配卵子常常未成熟,过迟则卵子过熟而老化。
交配的适宜水温为22~25℃,交配季节最好不要捕捞,让其抱卵孵化,繁衍后代。
淡水龙虾在春、夏、秋季交配,一年可产卵3~4次,一般体长7~10厘米、体重15~30克的亲虾,其怀卵量为220~270粒,而个体大小不同,其怀卵量差距很大。
正常情况下,交配产卵后的抱卵虾需有1~2月的孵化过程(即胚胎发育),需消耗很大的体力,因而要加强对抱卵虾的营养和培育。
抱卵虾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2~27℃,孵化时间6~10周。
虾苗培育前需清塘消毒、过滤进水,然后施有机肥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供虾苗摄食。
一般虾苗培育时放养幼体密度为15~20万,如用“豆浆”法培育,则放养密度可为16~18万。
二、龙虾养殖技术 一般养殖日本沼虾的池塘均可养殖龙虾,普通的池塘也可进行养殖,其放苗后的养殖技术与日本沼虾的相近,包括前期准备工作、饲料投放和水质管理等,但需注意其打穴的习性,并且防逃措施也需要加强。
龙虾的忍耐能力较强,养殖其产量较高,目前市场的需求量也较大,养殖的经济效益可观。
现以最常见的浅水型稻田养殖为例介绍如下,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
三、稻田养殖淡水龙虾 稻田养淡水龙虾一般每亩的产量可达400~500公斤,产量高时可达600公斤。
稻田养虾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野草和其它水生生物,不仅节省了除草的劳动力,还能消灭危害人、畜的蚊蝇。
并且虾在稻田里不停地行动、觅食,不仅能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加田水溶氧量,同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大量粪便,起到保肥、增肥的效果。
1、稻田的选择 稻田养淡水龙虾要选择水源充足、不受旱灾、洪灾影响,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阳光充足的稻田,有些山溪或泉水的水质虽然比较贫瘠,水温比较低,但如能有较长流程或穿过不养虾的稻田,再流入养殖虾稻田,其水温将会增高,也适宜养虾。
2、稻田的改造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日常投饵,一般以排水渠间区域为一个养殖区块。
距四周边埂内侧0.6米处挖深0.5~0.6米、宽1.0~1.2米...
河沟适合养泥鳅吗
分布范围 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在中国的西部(由东往西流向,全国就只有两条这样的河流)的伊犁河里的种群也在不断的扩大,该条河流与哈萨克斯坦名湖巴尔喀什湖相同。
近年来在赣江的支流袁河流域,江西萍乡等地,泥鳅的人工养殖随着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国也都大体呈现这种趋势。
泥鳅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
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
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
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
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
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
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
一般多为夜间摄食。
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
一般情况泥鳅都生活在泥土里,一有危险就最快速度往土里钻。
当河水或坑塘干涸后,水底的淤泥已经开始龟裂,其它鱼类一般都已死亡,而泥鳅在泥中尚能存活很久。
这时在龟裂的泥块上找到泥鳅的出气孔,就很容易确定泥鳅的位置从而捕捉到它。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
在自然条件下,4 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 月还可产卵。
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 ℃ ,最适水温为22一28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 5 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 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 1 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 厘米,怀卵量约2 000 粒左右,10 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一10000粒,体长12 厘米的怀卵量12000一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一 18000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
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
卵圆形,卵径 0.8 一 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一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
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 %一60 %。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在6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9一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
泥鳅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互相摩擦并相继游出水面。
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 ,同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也不相等,个体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极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到水底。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
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
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
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
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
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
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
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
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
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
5-6月为鳅体重的4%一5%;7—8月为8%一10%;9—10月为5%一6%。
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
投饵前应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
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
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
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
该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
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
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
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 泥鳅 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1.稻田选择 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
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
这个是不是田螺卵
田螺 百科名片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可在夏、秋季节捕取。
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等。
目录[隐藏]田螺田螺药用营养分析适宜人群食物相克烹饪指导其他相关田螺的故事食疗价值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田螺田螺药用营养分析适宜人群食物相克烹饪指导其他相关田螺的故事食疗价值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 [编辑本段]田螺 田螺为软体动物。
身体分为头部、足、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
体外有一个外壳。
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当遇到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
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可在夏、秋季节捕取。
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等。
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大便没排干净,有很多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血吸虫的寄主。
因此吃的时候最好买河螺或者田螺,水塘里的螺少吃,买回来后用一个桶放清水把螺养几天,每天换一次水,让螺把大便排净,煮螺的时候要把螺煮透煮熟,杀死寄生虫。
最好不要吃烧烤的海螺,因为如果烧不熟,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田螺雌雄异体。
田螺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
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
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
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
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只~150只仔螺。
[编辑本段]田螺药用 [性味]味甘、咸,性寒。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除湿解毒。
用于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临床应用] 1.治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鸡骨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
每日1次。
田螺2.治小便不利、白浊:田螺250克洗净,去尾部,入热油锅内,略炒片刻,加入大蒜头少许,食盐调味,加水煮熟,用针挑出螺肉食用。
3.治黄疸:田螺肉100克,茵陈12克,溪黄草30克,田基黄30克,水煎服,每日1--2剂。
4.治菌痢:田螺500克,挑出螺肉,晒干,炒焦,水煎服,每次 10克,每日3次。
5.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消渴病:大田螺15个,养于清水中漂去泥,取出螺肉加入米酒半小杯拌和,再放入清水中炖熟饮汤,每日1次。
6.治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车前子30克,红枣 10个,田螺(连壳)1000克。
先用清水静养田螺1--2天,经常换水以漂去污泥,斩去田螺笃;红枣(去核)洗净。
用纱布另包车前子,与红枣、田螺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饮汤吃螺肉。
[用法用量]炖汤服,视病情适量用。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食。
[成分与药用]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
具有利水消肿作用。
田螺田螺之乡:江西省宁都县固村乡自古山清水秀,田野肥沃,是全国田螺主产地之一。
固村田螺肉质鲜美,适合各种烹调方式。
夏秋两季是固村田螺丰收的季节,田螺肉远销海内外。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 1. 螺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蛋白质、铁和钙,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 2. 食用田螺对狐臭有显著疗效。
[编辑本段]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黄疸、水肿、小便不通、痔疮便血、脚气、消渴、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同时适宜糖尿病、癌症、干燥综合征、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者食用;田螺2. 凡屑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编辑本段]食物相克 螺肉不宜与中药蛤蚧、西药土霉素素同服;不宜与牛肉、羊肉、蚕豆、猪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类同食;吃螺不可饮用冰水,否则会导致腹泻。
[编辑本段]烹饪指导 食用螺类应烧煮10分钟以上,以防止病菌和寄生虫感染,例如广州管圆线虫,一种田螺会侵入大脑的寄生虫。
金菇田螺汤 金菇田螺汤口味:汤汁鲜美,清淡适口 主要材料:金针菇50克 罐装田螺肉1听 豆腐300克 香葱2棵 调味料:胡椒粉1小匙 精盐1小匙 制作方法: 1、金针菇切除根部后洗净,先用盐水氽烫,然后捞出;豆腐切成条状,香葱洗净切段; 2、锅内加水烧开,倒入半罐田螺肉汤,并放入田螺肉和豆腐同煮; 3、加入金针菇、精盐,煮开后放入香葱,关火,最后撒上胡椒粉即可食用。
[编辑本段]其他相关 南北朝·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田螺清·王孟英: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本草经疏》:目病非关 风热者不宜用。
《本经逢原》:多食令人腹痛...
虫螺什么时候种植技术
田螺是我国的传统水产品,它肉质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磷、钙、铁元素以及维生素,是一种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营养食品。
农户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将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螺的繁殖与生活习性1.繁殖季节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每年4月~9月是田螺产仔季节,7月~8月是田螺繁殖旺盛期。
1龄~2龄雌螺可产仔20个~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个~50个。
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1年可发育到性成熟。
2.生活习性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
田螺属杂食性动物,靠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为生,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二、田螺养殖场地选择与建造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田螺池规格一般宽1.5米~1.6米,长10米~15米。
池子四周应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
池子两头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同时,养殖池应栽种一些茭白等水生植物,这样不仅可提高池塘利用率,而且还为田螺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放养量与饲养管理1.放养密度田螺放养一般在3月份进行,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个~200个。
同时,可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
2.施肥投饵养殖池应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
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
田螺放入池后,即开始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茶饼、豆饼等。
青菜、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
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投饲,每2天~3天投喂1次,投喂应选在上午进行,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
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1)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应保持池水流动。
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佳。
螺池水深度需保持在30厘米左右。
(2)调节水的酸碱度。
当池水pH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公斤~0.18公斤,每隔10天~15天施1次,使池水pH值保持在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
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
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厘米~15厘米,每隔3天~4天需换水1次,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5.捕捞上市田螺经过1年精心饲养,一般个体可达到10克以上。
捕捞方法,可干池捕捞。
捕捞时,要选择个体大的田螺留作亲螺培育,为翌年繁殖仔螺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