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怎样把好防病关?
网箱中的鱼群比较密集,一旦发病极易传播蔓延,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坚持不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鲴采用的药物预防措施是:鱼种下箱时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浸洗后人箱;用硫酸铜挂袋及投喂药饵;在发病季节到来前用磺胺类药物预防肠炎病;结合拉网检查,用药物浸洗鱼种。
网箱饲养斑点叉尾鮰成鱼放养鱼种数量和密度以多少为宜?
要求斑点叉尾鮰的规格均匀,大小符合网箱放养标准。
如当 年养成500克以上的商品鱼,鱼种规格最小为30克/尾。
根据观 察,不同的鱼种规格出箱成鱼有显著不同:8〜10厘米(5〜10 克/尾)的鱼种,年底可达200〜300克;12〜15厘米(15,22 克/尾)的鱼种,年底可达400~500克;15〜18厘米(22〜40 克/尾)的鱼种,当年8月底可达500〜600克。
按上述三种规格 投放鱼种,大规格的可在当年9〜12月销售;中规格的可在翌年 4〜6月销售;小规格的在翌年7〜9月销售。
放养量是根据预计收获时鱼体平均重量、单产以及溶氧满足 程度确定的。
网箱养殖条件千差万别,鱼种放养密度有高低之 分,一般最低放养密度为80尾/立方米最高放养密度随环境质量 的好坏等因素而变化,对初养者推荐产量为150千克/立方米。
预期 未来商品鱼均重500克,.成活率95%,则其放养密度为315尾/ 米脊在中富营养型水体,如饲养管理正常,放养体重30〜5克 大鱼,放养重量10〜15千克/立方米,经一个生长周期,成鱼产量 达到150〜200千克/立方米是比较正常的。
计算方法参照池塘养成 鱼部分。
钳鱼的养殖办法
钳鱼,又叫斑点叉尾鮰,因其肉厚无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浓,钳鱼的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大鲜、大补的特点,通常用来做成煲仔菜,尤适合用榨菜来焖制,以吊出其鲜味,吃时钳鱼鲜美嫩滑,别有一番滋味。
钳鱼就是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鲇),它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
斑点叉尾鮰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适温范围0-38度,5度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温度18-30度,p H 6-8.5,溶氧3毫克/升以上。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迅速,一般第1年可长至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第二年可长至体长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
体长5-6厘米以前是幼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体长10厘米以后至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动物性饵料等有机碎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配合饲料。
斑点叉尾鮰既可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水库等大水面放养,同时也是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
我国目前斑点叉尾鮰的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
池塘养殖 一、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要求3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每10亩配备增氧机1台。
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
养殖方式可以分为池塘单养和池塘混养两种。
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规格为15-20厘米,其他品种放养规格为每尾30-50克。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鱼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成鱼池养殖。
二、日常管理坚持巡塘。
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
科学训练。
每次出池搬运或过筛前,必须进行训练,否则易因受伤而造成大量死亡。
训练的方法与家鱼的训练操作相同。
第1次拉网上箱,不作任何操作,下午即放回原池。
第二天上午再拉网上箱,下午即可过筛或搬运。
操作结束后用2%-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2-3天,每天l 次。
调节p H 。
每半个月用50-10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 H 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
控制水位。
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 米。
冬季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
加注新水。
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
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定时增氧。
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
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一般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预防疾病。
在鱼病流行季节要提前预防。
外泼内服结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
常用的体外泼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内服药物有土霉素、呋喃唑酮等。
网箱养殖 一、水域选择与网箱结构 水域选择。
要求交通方便、水面宽阔、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无污染、微流水,透明度大于1米,水深4米以上,p H 6.5-8,溶氧5毫克/升以上,网箱面积与水域面积比大于1:300。
网箱结构。
网箱排列为“非”字型,每亩网箱组装成1排,各排间距100米以上,为适应水位变化,以浮动式网箱较好,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的敞口式五面体网箱。
大规格鱼种培育。
鱼种入箱前将准备放苗的新网箱放入水中浸泡7-10天,以着生附着物,减少箱体对鱼体的擦伤,鱼种入箱后即尽早喂食,投喂适口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
开始时在箱中央距水面50厘米处悬挂直径为1米的圆形饵料台,使鱼慢慢到台上集中摄食,利用投饵措施对其进行摄食驯化,浮到水面抢食后,取走饵料台。
一般7月进箱的体长5-6厘米的鱼种经过8、9、10三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重可达到50-100克,且越冬成活率高。
鱼种进箱时间以水温15度以上较为适宜。
此时,鱼仍处于摄食生长阶段,恢复快,病害少,成活率高。
切忌在越冬期间水温较低时运输鱼种。
此时鱼活动量少,进入网箱后鱼一方面处于停食、半休眠状态;另一方面为适应水体环境及抗风浪影响,体力消耗很大,不易恢复,发生鱼病不易治疗,死亡率高。
二、日常生产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每天记好养殖日记(包括水温、饲料投喂量、鱼摄食及活动情况、死鱼情况),以便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送岸边深埋。
每10天拉动网箱锻炼1次,以增加鱼的活动量,增强体质,同时抽样称重,并根据鱼的生长情况调整投饵数量。
定期洗箱换箱、清除网箱的附着物,以防细菌寄生,感染鱼体。
网箱长期在水中浸泡后吸附了鱼体排泄物及水中污物,着生了大量的丝状藻类,既影响水体交换又成为嗜水气单胞菌等使鱼致命的菌体生长繁殖的场所,斑点叉尾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引起病变。
在水体较肥、规模较大、水位较浅、产量较高的养殖水体中,移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产量越高,投喂饲料量越大,鱼排泄出的代谢物越多,网箱下的沉积物及周围的水环境恶化严重。
有时甚至看到网箱周边泛起浮膜,水下不断冒出有毒气体分解...
网箱养鱼的成本
网箱养殖户的效益(以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为例) ①、生产1kg鱼的成本 A、饲料成本:6.4元[饲料价格3.2元/kg,饲料系数2.0(通过渔业生产水平和饲料研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可以控制在1.5以内)] B、鱼种成本:0.6元(每尾价格0.2元) C、鱼药成本 0.2元 D、工资成本 0.3元 E、销售成本 0.2元 F、固定资产折旧及贷款利息 0.25元 合 计 7.95元 ②、销售价格 中转站每kg收购价格10.2元(合同最低价) ③、每kg利润 销售价10.2元/kg-成本价7.95元/kg=2.52元/kg ④、资金回报率27.5% 就目前来看,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网箱养殖户的平均单产为50kg/平方米,网箱规格为4m*5m*3m,普通养殖户架设20个网箱,完成生产后的销售收益便可达到50400元。
...
在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池塘中可否混养其他鱼类?
在池塘中养殖斑点叉尾鮰成鱼时,可以混养的对象主要有 鲢、鳙、罗非鱼和大口黑鲈等。
在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池塘中混养滤食性鱼类,有多重意义:因为在不影响斑点叉尾鮰成鱼产量 和生长的情况下,混养鱼类的产量就属于净增产量;而在斑点叉 尾鮰的养殖系统中引入了滤食性鱼类,还可以帮助去除不需要的、能引起斑点叉尾鮰肉质产生异味的浮游植物等。
由于浮游植 物中的成熟个体不断被混养的鱼类滤食掉,能使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始终处于快速生长状态,从而更多地利用水中营养物质并 提供氧气。
根据美国奥本大学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养殖池塘中单养斑点叉尾鮰的话,每公顷放养4 400尾,可收成鱼1 400千克。
如果在每公顷养殖池塘中再混养罗非鱼1 240尾,则斑点叉尾鮰 成鱼的产量可达1 568千克,罗非鱼266千克,总产量1834千 克,比单养斑点叉尾鮰增产27. 3%。
可见,斑点叉尾鮰成鱼养 殖池塘中适量混养罗非鱼等鱼类,不仅不会影响斑点叉尾鮰成鱼 的产量,反而可以收获罗非鱼。
在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池塘中混养鲢、鳙的原理,是与混养罗非鱼一样的。
大口黑鲈的鱼种也可与斑点叉尾鮰成鱼混养,其放养量一般 为8尾/亩,大口黑卢可摄食小型野杂鱼,减少野杂鱼与斑点叉 尾鮰之间发生的饲料竞争现象。
但是,大口黑鲈的规格以不能直 接摄食斑点叉尾鮰鱼种为准(如大口黑鲈体重达到500克时,斑 点叉尾鮰鱼种的体长应大于20厘米才安全)。
切忌在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池塘中混养食性相近的鱼类,如 鲤、鲫等。
李白荣等报道过,由于在池塘中搭配了鲤、 鲫等食性相近的鱼类,而使斑点叉尾鮰生长受到很大影响的结果。
后来,将池塘中鲤、鲫捕捞起来以后,才使斑点叉尾鮰得以 迅速生长。
养殖斑点叉尾鮰
鱼类摄食器官的结构决定其食性。
斑点叉尾鮰的前和齿 骨上有排列规则的细密向内稍弯曲的小齿,齿形由中央向两侧 愈来愈稀而短5形似针状。
第5对鳃弓有明显退化,形成2个椭 圆状的齿列,排列类似八字形,为咀嚼工具鱼有胃,胃壁较厚其伸缩碎能力较强,饱食后的体积膨胀较 大,胃可膨胀到1.6〜5. 4厘米,食道随着鱼体增长而逐渐变粗、变长,食道有 管道与鳔前室相通。
肠道近胃前端有管道与胆囊相通,胆囊管道上有较多的胰岛细胞,能分泌消化液,促进消化功能。
肠管较 短,为体长的2倍,肠长与体长之比以及肠弯曲,均随鱼 体的增长而增加。
鳃耙数目的变幅,外侧平均值为17〜20,内侧平均值为 18〜21。
斑点叉尾鮰在生长过程中,鳃耙数目变化不大;而耙间 距随着鱼体不断长大愈来愈宽。
根据投喂人工饲料和依靠天然饵料饲养条件下所进行的食性 分析看出,斑点叉尾鮰在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如轮虫、 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等;斑点叉尾鮰的鱼种阶段之后则以底栖瓢物,水、陆生昆虫,大型游动物,水蚯蚓, 有机碎屑等个体较大的生物为主也能摄食小鱼、小虾。
从营养角度看,斑点叉尾鮰的食性属于偏动物性的,但是,其摄食器官 和摄食能力决定它不属于肉食性凶猛鱼类,通常不会掠食、袭击其他鱼类。
一般而言,引种斑点叉尾鮰不会对当地土著鱼类构成 生态威胁。
斑点叉尾鮰食性的另一个特点是可塑性很大,在人工伺养 时,可以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并且能正常生长、发育。
淡水鱼养什么鱼效益好
1. 丰产鲫 丰产鲫是华南师范大学鱼类研究室采用鱼类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一个全雌性的鲫鱼新品种,它具有生产速度快、体型美、适应性强、肉质鲜嫩和不会在鱼塘中自然产卵造成鱼仔满塘等优点。
丰产鲫鱼种当年进行池塘混养或主养,到年底均重可达400克以上,生产速度和群体产量均优于普通鲫鱼25%以上。
丰产鲫的养殖同其它鲫鱼的养殖条件基本相同,对池塘环境的要求不高,食性广,病害少,抗逆性强。
2.加州鲈 加州鲈鱼原名大口黑鲈,分类学上属鲈形目,太阳鱼科,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贵肉食性鱼类。
现通过引种,已广泛分布于美国、加拿大等淡水水域,尤其在五大湖,资源十分丰富。
目前,加州鲈鱼也被引到英国、法国、南非、巴西、菲律宾等国家。
我国台湾省于70年代引进,现已繁殖了几代。
广东深圳、惠阳、佛山等地也于1983年引进加州鲈鱼苗,并于1985年相继人工繁殖成功。
繁殖的鱼苗已被引种到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养殖,而且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加州鲈鱼经试养,可在池塘中与家鱼混养或单养,也可在清水塘中精养。
由于其肉质坚实,肉味清香,加上活体上市,在酒楼饭店水族箱中还可让就餐者观赏挑选,故为本地鲈鱼和鳜鱼所不及,可谓是鱼中上品,十分畅销,价格也就较高。
另外,加州鲈鱼可供游客垂钓,所以受到世界各地广大游钓者的喜爱,这无疑对发展游钓渔业,吸引游客观光,增加经济收入是十分有利的。
加州鲈鱼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能长到0.5公斤,达到上市规格。
一周龄的鱼就性成熟,即可繁殖,无论在池中单养或鱼塘中混养,都能有效地控制鱼塘中野杂鱼虾和罗非鱼的过度繁殖,可谓一举多得,所以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3.丁桂 欧洲丁桂广泛分布在欧洲各大内陆河流、湖泊,以捷克、匈牙利、西班牙居多。
她以其特有的绿、黄、蓝、白四种表现色的体表和细嫩的肉质、鲜美的味道、极高的营养价值,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欧洲消费者的青睐,是欧洲人餐桌上一道美味佳肴;又是重要的游钓鱼、观赏鱼。
湖北省国外名优鱼类基地和武汉亚太渔业公司于一九九八年五月首次从捷克将其引入我国 。
一、生物学物性 1、食性:鱼苗至1龄丁桂的最重要的食物种类是浮游动物,人工养殖可投喂各种混合商品料;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是2龄丁桂的主要食物,人工养殖可投喂各种配合饲料。
而3龄丁桂最喜欢的就是颗粒食物。
丁桂和鲢鳙之间的食物竞争很激烈,和草鱼的矛盾就低多了。
2、生长:丁桂常见的个体为0.5公斤左右,有的可达3—4公斤,最大个体达8公斤。
在华中、华南地区当年幼鱼一般可达100—400克,到第二年可达500克—1200克。
3、习性:丁桂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溶氧充足的江河、水库、湖泊中;耐低氧,皮肤具有呼吸功能,离水相当长时间不死;适宜PH为6-7到9-10;生存温度为1-40℃,适宜生长温度为14-28℃。
二、丁桂鱼池塘养殖 1、鱼苗鱼种培育: (1)仔鱼生产:可采用水泥池培育及池塘养殖法。
水泥池每立方米可放水花2000-3000尾,池塘每亩可放3-5万尾水花。
要注意饵料的供应补充,开口能吃到极细小的浮游动物及植物很重要,每天可拨撒豆浆,有条件的可投喂丰年虫。
水泥池上要加设遮荫布,防止水温上升过快;池塘养殖时可采用传统的肥水下塘法,但应注意浮游生物密度及大小,适时调节水质。
鱼苗经30天培育,规格可达3-5㎝。
(2)鱼种培育:鱼种可用水泥池、池塘培育。
水泥池培育每立方米可放2-3㎝苗1000-2000尾,每天要捞入幼虫,商品饲料以颗粒料最好,要定期充水,改善水质;池塘养殖每亩可放5000-8000尾2-3㎝鱼苗,可采用大草培育法,无机肥料培育法。
培育后期可投喂饼类及配合饲料进行补充。
鱼种经2个月培育,规格可达8-15㎝,产量可达300-600公斤/亩。
2、成鱼养殖:池塘面积3-5亩,也可有水草。
每亩放养1000-1500尾丁桂鱼种(规格8-15㎝)。
投喂含粗蛋白32-34%的配合饲料;施肥主养时,有机肥与无机肥可结合使用,无机肥可解决快速育虫的问题,而有机肥,能丰富浮游生物种类,提供稳定营养源,但要注意水质调节,适当加注新水。
经8-10个月养殖,亩净产丁桂可达500-1000公斤。
在欧洲,丁桂经常与鲤鱼套养。
湖北省国外名优鱼类基地进行了丁桂与太阳鱼混养试验,效果还比较理想。
养殖过程中如发现小瓜虫病、寄生虫感染等可用1%Nacl溶液淋浴控制。
三、丁桂鱼的网箱养殖: 1、网箱尺寸:养殖丁桂的网箱选用尺寸建议为:小者:2*2*1.5m,中者:4*4*4m, 大者:8*8*5m。
低产设计者(10-40kg /m3)每立方米放养10-50尾,中产设计者(60-160kg /m3)每立方米放养50-150尾,高产设计者((180-350kg /m3))每立方米放养150-250尾。
2、投饲:养殖丁桂鱼饲料粗蛋白质含量,鱼种阶段建议选用含粗蛋白38-44%的饲料,成鱼阶段选用含粗蛋白34-36%的饲料。
日投饵次数主要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增减。
水温低时,丁桂鱼吃食量少,消化吸收也慢,每天的投喂次数要少;反之,丁桂鱼的吃食量大,投喂次数也应多。
冬季视天气情况可...
成鱼阶段的斑点叉尾鮰对人工配合饲料有什么要求?
成鱼阶段的斑点叉尾鮰对人工配合饲料有以下要求:(1) 对饲料成分的要求高密度下养殖斑点叉尾鮰,需营养 全面的饲料,以维持其正常的生存和生长。
含32%粗蛋白的饲 料,最适合在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阶段使用,而且这种饲料也是最为经济的。
(2) 对饲料种类的要求人工配合饲料有沉性(颗粒)和浮 性(膨化)两种类型,如果营养成分完全,均能被斑点叉尾鮰很 好地利用和转化。
浮性颗粒饲料虽然价格比较高,但是便于观察鱼类的摄食活 动。
所以,在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使用15%浮性饲料、 85%沉性饲料混合投喂,既可降低成本,又利于观察养殖斑点叉 尾鮰的摄食和健康状况,是养殖业者值得采用的方法。
(3)对饲料颗粒大小的要求随着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所能摄食的饲料粒度也日渐增加。
初放养的斑点叉尾鮰鱼种,可投喂 4. 8毫米的颗粒,当体重达到200克以上时,就应该改变为投喂 颗粒直径为6. 4、8或9. 5毫米的颗粒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