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河蟹养殖技术大全?怎样养好河蟹
1 场地选择河蟹养殖技术 1.1水源充足,水质适用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只要水质适用,水量丰足,一般均可用为水源。
如附近有工业废水排放,必须引起重视,必须对水质加以分析,看看有无对河蟹有害的物质。
水质重点考虑的关键是控制关键点(ccp),可能的危害包括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水产养殖业对废水的标准已由WTO提出,这些准则可以作为水质的临界限值。
根据我国《渔业水质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确定水质是否适用。
在充分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土质等有关资料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各季节养蟹生产注、排水措施,确定水源水量是否足用。
河蟹养殖技术 1.2 地势适当,交通便利河蟹养殖技术 不应片面追求平坦开阔而占用良田,尽可能选用无工厂、无污染的湖库岔来建设连片的河蟹无公害养殖基地。
这样的地形,符合发展无公害养殖的原则,既能充分利用地势,做到自流排灌,又能收到节约投资,事半功倍之效。
建场地点的土质,应保证建于其上的养蟹池底部不漏水,挖用的土料,应适于建造坚固的堤坝,不渗漏坍塌。
建场的地点,不宜选在距离交通线过远的地方,以利养殖物资及养殖产品运进运出。
河蟹养殖技术 2 池塘建造河蟹养殖技术 2.1 面积河蟹养殖技术 池塘人工饲养也应选择较大的水面。
面积大,受力作用也大,能自动增氧,有利于上下水层的对流,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有助于底层有害的气体及时逸出,一般以1公顷左右的池塘较适宜。
2.2 水深河蟹养殖技术 饲养河蟹池塘需要一定的水深和蓄水量,池水较深,容水量较大,水温不易改变,水质比较稳定,不易受干旱的影响,对河蟹生长有利。
但池水过深,对河蟹和水草的生长是不适宜的。
实践证明,常年保水0.5—1.5m水深较适宜。
蟹池的排灌设施要完善,做到高灌低排,排、灌分开,每口蟹池水能灌得进,排得出,不逃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2.3 地形 地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有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日照长、受风面大。
2.4 防逃 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
通常养蟹池中一根芦苇、树枝或一个小洞,均能成为河蟹外逃的通道。
常有数只在防逃墙边搭“蟹梯”,以利地其它蟹逃跑。
因此,必须在成蟹池四周要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以防河蟹外逃,一般用水泥防光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油毛毡等,从而达到防逃目的。
3放养准备 3.1 清塘消毒 在养蟹池中,常有野杂鱼、水蛇、水鼠、水生昆虫和各种病原体等有害生物,它们不仅消耗水中的溶氧,而且有些会侵袭河蟹、争夺饲料,故应进行清池。
目前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主要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
清池一般在蟹种放养前10--15天进行,清池方法有干法清池和带水清池两种。
如用生石灰,干法清池,每公顷用量为975—1125kg,溶化后全池泼洒。
生石灰清池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而且能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清池前还要清除池边的杂草,挖出过多的淤泥,以保持蟹池清洁卫生。
3.2 种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敌蜕壳的场所,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是河蟹喜食的好饲料。
在清塘消毒后,池水保持在20--30cm,待水温逐步回升,清塘药物消失后,即行种植水草。
3.2.1 水草品种 主要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沉水生物。
从水草的品质来看,选择轮叶黑藻、伊乐藻为好,苦草次之;从生长季节方面来看,以伊乐藻为佳,以春秋季为最佳生长季节,可以早种植、早生长,从而可以早放蟹种,尽早饲养管理。
3.2.2 种植方法 轮叶黑藻、伊乐藻以无性繁殖为主,以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方法,每公顷用草量150--250kg,行间距1--1.5m全池栽插;苦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其种子细小,插种前先用水浸泡10---15小时,用擦板搓出草籽,将草籽用泥土拌匀,泼洒即可。
既可撒播又可条播,每kg草籽播种0.5公顷。
3.2.3 种植时间 轮叶黑藻、苦草在3月。
伊乐藻在清塘后或早春。
水草种植前,每公顷施用30--45kg复合肥作为基肥,让其快速生长。
3.2.4 覆盖率 水草覆盖率可达30%--35%,以满足河蟹的生活习性。
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的池塘,则需在池塘四周池边1m处设置水花生带,宽度2m。
水花生带设置,在蟹种放养后进行。
3.3 投放螺蛳 活螺蛳肉味鲜美,河蟹喜食,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
同时螺蛳主要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可有效降低池塘中浮游生物含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利于河蟹生长;螺蛳的价格较低,来源广泛,可明显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在6一7月开始大量繁殖仔螺蛳,仔螺蛳不但鲜嫩,而且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河蟹更喜食。
池塘投放螺蛳时应该注意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强氯精杀灭螺蛳身上的细菌、原虫,投放时应得螺蛳洗净,一般养蟹池塘每公顷投放2000--3000kg螺蛳。
4 苗种放养 4.1 蟹种选择 选购蟹种要以长江天然苗培育的蟹种或长江水系亲蟹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的扣蟹为最好,蟹种要规格齐全,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爬行活跃敏捷,身上无附着物,同一批选购的蟹种要放入同一池塘或围网中。
4.2 放养方法 严格把好放...
河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的关键点在哪里?
河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的关键点:① 河蟹高效生态养殖重在降本增收:一是要以提高完善技术水平 来降低成本(提高回捕率、规格);二是以加大其他名优品种套养来 增加收人。
② 改革水草种植结构:改水草单一品种为多品种栽植。
③ 控制青苔生长:春季2~4月保持蟹池有一定的肥度,透明度30~40厘米,减弱青苔生长旺期3~4月必需的光照,同时改革以往 清明前一次投螺为两次投放。
在青苔萌发初期用药物控制青苔。
④ 合理投喂词料:在养殖各阶段,应根据河蟹营养要求和水质状 况合理投饲。
梅雨季节、高温季节应减少人工投饲量,可控制在正常 投伺量的30%左右,防止河蟹暴食。
应用颗粒伺料,添加酶制剂, 增加外源性酶辅助消化。
相应增加投喂点,词料利用及时,损失浪费 小,吸收转化率高,污染相对减少,也有利于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
⑤ 搞好蟹池增氧:河蟹以底栖为主,长期生活在水体底部溶氧最 低的水域,因而搞好蟹池水体增氧、调理好水质十分重要,必须做好 三项工作:一是合理水深。
二是前期3~5月经常逐步添注新水,6~ 9月应增加进水量和换水次数(晴天13: 00~16: 00,阴雨天半夜或 凌晨),形成一定时间内的水体微流,保持水质清新。
二是在梅雨季 节或高温季节,气压低、光照少、水质差的时段,除常规进水增氧 外,根据水质变化及时投施化学增氧剂(一般傍晚时使用)。
⑥ 注意水质调控:除常规水质管理外,应特别注意梅雨季后,水 体的pH变化,及时泼洒生石灰调节。
6月后水体中钙或其他河蟹蜕 壳必须矿物质含量下降,应在词料中适量添加。
⑦ 科学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宜在晴天10: 00左右开动 增氧设施的前提下使用,使用时或使用后1~2小时内,辅用颗粒型 增氧剂(过碳酸钠)。
高温季节(7~8月)改泼洒法为拌泥抛入池底 法,既改善底层水质,又避免对水草的影响。
微生物制剂不能与消毒 剂、抗生素等同时使用。
⑧ 优化养殖结构:在坚持河蟹每亩放500~600只(规格120~ 240只/千克)基础上,适当增加套养名优品种,以提高蟹池综合经 济效益。
主要养殖模式,一是河蟹+套养多品种;二是河蟹+青虾 (15千克/亩);三是河蟹+花鲋或黄颡鱼(300~500尾/亩);四是 河蟹+翘嘴红舶(600~700尾/亩)并重的综合生态养殖。
⑨ 注重生态养殖管理技术,应适合河蟹不同生长期的特点:河蟹 生态养殖管理技术,应从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出发,水位、水质、投 伺、防病等方面的管理,都必须把握河蟹四个不同生长期的特点:第 一次蚬壳前的强化培育期,应采取浅水、增强光照、提高水温、及早开食,以投喂小杂鱼或优质颗粒饲料为主,确保第一次蜕壳顺畅,达 到较高的成活率的目的。
3月下旬至6月最佳生长期,应控制适宜水 温、调理好水质,减少水体污染,蟹池中水草、螺蛳是重点,确保水 满、勤换,改善水质,抓好防病,饲料以植物性伺料为主,颗粒料的 蛋白质含量25%~28%。
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最后生长期(又称 “冲刺期”),8月25日前后,水温正常维持至28°C以下,在调好水 质的同时,应以吃好(小杂鱼或蛋白质含量36%~38%的优质颗粒 饲料)为重点,为河蟹作最后一次生殖蜕壳积蓄营养,增加最后生长 的爆发力。
河蟹如何养殖
我是从事河蟹疾病防治多年的基层工作者,有完整的河蟹育苗,成蟹养殖成功经验。
河蟹养殖养殖追求大规格,高质量。
如养虾一样,水质和水草种植至关重要。
合理的密度,运用正确的疾病诊断技术,定期预防,及时治疗,优良的种苗,合理的密度、优质的饲料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
...
河蟹怎么养殖
1.蟹种培育 生产上把蟹苗养至5分硬币大小的小蟹,为时2~3个月。
一般苗种培育又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把蟹苗养成第1~2期幼蟹,个体达3~4毫米;然后把第1~2期幼蟹分塘饲养至160~240只/千克的小蟹。
由于蟹苗个体小,又喜集群,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力弱,遇到敌害等往往死亡率很高,因此生产上将蟹苗在小水体中精喂细养,人为控制有些环境条件,用10~15天时间长到第一或第二期幼蟹;成活率达80%~90%。
苗种培育一般采用水泥池、网箱和土池等。
以前两者为佳。
(1)水泥池培育幼蟹 首先要给蟹苗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池子要经洗刷和消毒,用100ppm漂白粉消毒。
进水用40目的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入池。
水深为1~1.5米。
培育池内可放些芦苇、柳树根、棕榈片等作为蟹苗的栖息和隐蔽的附着物。
还可投放些苦草、紫背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供蟹苗栖息和摄食。
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增氧设施。
在培育期间要经常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
每天定量定间多次投喂活饵、鱼粉等饵料。
经过15~20天饲养蟹苗可顺利变态为幼蟹,有的甚至能再变态为第二期幼蟹。
实践证明在这种条件下培育放养密度3万只/立方米时,经9天后有64%的蟹苗可蜕壳成为幼蟹(其中又有11%蜕壳为第二期幼蟹),只有6%的蟹苗仍未变态。
个体增重比例达1∶2.5~3。
(2)网箱培育幼蟹 网箱大小无严格规定,一般可用2*1*1米或4*3*1米网目大小0.5厘米左右,以不使蟹苗逃逸为度。
网箱材料为尼龙筛绢或聚乙烯网。
箱体用木架或竹框支撑。
网衣入水80厘米,顶部用网片封口,但每一小口以便放苗,投饵及管理检。
也可在网箱水上部分缝30厘米的尼龙薄膜拉挺防逃。
网箱设置在有一定流水、溶氧丰富的河流、湖泊水库或大水面池塘中。
放苗密度一般为2~3万只/立方米为宜。
投饵管理基本同水泥池培育,投饵要充足,否则会发生相互残杀现象。
对网箱要定期检查、洗刷,免得网目阻塞,影响水流。
还要防止水老鼠咬网箱。
网箱内也要放些水草之类的附着物,经过10~15天培育,同样可到第一、二期幼蟹阶段。
(3)土池培育幼蟹和蟹种 土池培育一般要有防逃设施;水源充沛,注排水方便;少淤泥不漏水;面积为0.5~1亩,水深0.8~1.2米。
在蟹苗放养前半月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清塘,清除敌害生物及病原体,待药性过后过滤进水再放苗。
土池四周要筑一道30厘米高的尼龙薄膜墙防逃及防敌害入内。
蟹苗刚下池时水可适当浅些(80厘米),利于浮游生物水藻和水草的生长,提供蟹苗充足的天然饵料。
蟹苗培育期间饵料以浮萍等各种水生植物为主,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为辅。
如果饵料不足也可泼豆浆、鱼肉浆等,或喂鱼粉、糠麸之类。
根据幼蟹的生活习性,饵料一般投放于池子四周的浅水处,每天1~2次,投饵量为体重的4%。
并要注意换水。
在日常管理中还要防逃,幼蟹有攀爬的习性,特别在雨天或闷热天,水中溶氧较低,更易逃逸。
为要防青蛙、水蛇、水鸟、水鼠等敌害。
经过半个月饲养,蟹苗基本变成幼蟹。
可进一步分塘散养。
近年来温州绍兴等地试用水稻田和茭白田养蟹,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也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养殖方式。
2.成蟹养殖 河蟹从幼蟹阶段起就有穴居的生活习性,喜底栖爬行,有时还登岸觅食,也喜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体中生活。
为此人工养蟹就是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利河蟹的生活和生长。
目前人工养殖主要是采取池塘养蟹和湖泊外荡的围养两式方式,也有尝试用水泥池和稻田养蟹的。
(1)池塘养蟹 ①池塘条件:面积0.5~2亩不等,池子长方形,水深为0.6~1.8米,各处深浅不一,底质最好是粘土、沙土或亚沙土以利于河蟹打洞。
池塘近水源水未受污染、注排水方便。
池子以石壁或水泥板壁为佳,既可防逃又不会让河蟹打洞。
池中可设数个土丘、可栽培水生植物及供河蟹掘洞和爬行栖息。
②人造洞穴;河蟹在蜕壳时往往丧失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
在饵料不足时会相互残杀,以致影响成活率和产量,所以要人为造成穴居隐居的环境或使其在水体中分散的密度尽量均匀。
目前常用网片或竹箔将水体分隔以达到均匀密度的作用。
网片和竹箔露出水面部分再加尼龙网等防止攀越界限。
也可用砖垒、瓦堆、柳树根、棕片及芦苇等作为河蟹的穴居处,减少相互格斗和残杀,提高成活率。
③防逃设施:防逃是河蟹养殖的技术关键之一,一般有石壁或水泥板壁防逃墙,高出塘埂60~100厘米,并加口宽25~30厘米的厂字形压口,池壁交接处做成圆弧形,防止河蟹攀爬。
压口材料为玻璃,白铁皮或水泥板。
也可在池子四周插1米高的竹箔防逃,竹箔下半段衬以尼龙薄膜,上面加盖网(盖网与竹箔成45°角)。
尼龙薄膜或聚酯塑料板也可用作防逃墙,要求薄膜高出地面60~80厘米,薄膜要埋入泥中20~25厘米以增强牢固度,每隔半米左右用竹杆或木棍将薄膜撑开形成一道防逃墙。
另外在进出水口要用网片或铁丝网拦好。
④清整池塘:清塘和进水方法同苗种培育部分。
如果清塘时间过早,在放种子前还要用拉网拉一次清野。
⑤栽培水生植物:在放蟹种前种植部分水生植物,既可作为饵料及隐居场所,又接近自然生态...
我国河蟹养殖的快速发展阶段都有哪些代表性时期?
20世纪90年代初,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对河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由于河蟹养殖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吸引了大批资金雄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河蟹养殖产业。
再加上河蟹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成功及养殖技术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河蟹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全国许多省、市都掀起了河蟹养殖的热潮,特别是江淮流域等省份的河蟹养殖的发展更是迅速。
全国河蟹养殖产量1998年就达12万吨,2000年已达20万吨,产值120亿~150亿元;2001年达23万吨,2014年达73万吨,产值460亿元左右。
期间经历了3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时期: (1)天然蟹种养殖期(1988—1990年) 河蟹人工养殖的初期,成蟹养殖生产的蟹种以长江等天然水域捕捞的蟹种为主,其特点是:成活率高、单价高、效益高。
但由于天然蟹种资源的不断减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产业的发展,养殖规模相对较小。
(2)天然捕捞蟹种与人工养殖蟹种混合期(1991—1993年) 此期间,随着河蟹养殖面积扩大,蟹种需求量增加,天然蟹种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养殖需求,北方苗种培育技术相对成熟,蟹种产量较高,江苏、安徽等省成蟹养殖面积大,蟹种供不应求,大量辽蟹南下,但长途运输及北方培育的蟹种对南方气候的不适应,苗种质量不稳定,造成了养殖成活率低、性成熟早,病害频发,养成规格小,养殖效益较差。
(3)成蟹豆蟹养殖兴起(1994—2001年) 由于辽蟹南下养殖成活率低、性成熟早等因素,造成养殖产量低、规格小、效益低下。
江苏、安徽等河蟹主要产区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解决南方苗种短缺问题,形成了利用当年工厂化早繁蟹苗,通过大棚强化培养成2000~4000只千克蟹种(因大小如豆俗称豆蟹),实行当年养成。
但是由于养成的成蟹规格小、养殖效益一般,同时病害爆发,严重影响了养殖产业的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病害是颤抖病,该病1997年后呈大规模流行,1998—1999年前后为发病高峰期,每年3—11月为主要发病季节,发病严重地区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超过70%,养殖户“谈抖色变”,对河蟹养殖业危害巨大,从而迫使水产科学工作者改革养殖技术,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推动了生态养殖河蟹的发展。
河蟹怎么养殖
1.蟹种培育 生产上把蟹苗养至5分硬币大小的小蟹,为时2~3个月。
一般苗种培育又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把蟹苗养成第1~2期幼蟹,个体达3~4毫米;然后把第1~2期幼蟹分塘饲养至160~240只/千克的小蟹。
由于蟹苗个体小,又喜集群,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力弱,遇到敌害等往往死亡率很高,因此生产上将蟹苗在小水体中精喂细养,人为控制有些环境条件,用10~15天时间长到第一或第二期幼蟹;成活率达80%~90%。
苗种培育一般采用水泥池、网箱和土池等。
以前两者为佳。
(1)水泥池培育幼蟹 首先要给蟹苗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池子要经洗刷和消毒,用100ppm漂白粉消毒。
进水用40目的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入池。
水深为1~1.5米。
培育池内可放些芦苇、柳树根、棕榈片等作为蟹苗的栖息和隐蔽的附着物。
还可投放些苦草、紫背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供蟹苗栖息和摄食。
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增氧设施。
在培育期间要经常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
每天定量定间多次投喂活饵、鱼粉等饵料。
经过15~20天饲养蟹苗可顺利变态为幼蟹,有的甚至能再变态为第二期幼蟹。
实践证明在这种条件下培育放养密度3万只/立方米时,经9天后有64%的蟹苗可蜕壳成为幼蟹(其中又有11%蜕壳为第二期幼蟹),只有6%的蟹苗仍未变态。
个体增重比例达1∶2.5~3。
(2)网箱培育幼蟹 网箱大小无严格规定,一般可用2*1*1米或4*3*1米网目大小0.5厘米左右,以不使蟹苗逃逸为度。
网箱材料为尼龙筛绢或聚乙烯网。
箱体用木架或竹框支撑。
网衣入水80厘米,顶部用网片封口,但每一小口以便放苗,投饵及管理检。
也可在网箱水上部分缝30厘米的尼龙薄膜拉挺防逃。
网箱设置在有一定流水、溶氧丰富的河流、湖泊水库或大水面池塘中。
放苗密度一般为2~3万只/立方米为宜。
投饵管理基本同水泥池培育,投饵要充足,否则会发生相互残杀现象。
对网箱要定期检查、洗刷,免得网目阻塞,影响水流。
还要防止水老鼠咬网箱。
网箱内也要放些水草之类的附着物,经过10~15天培育,同样可到第一、二期幼蟹阶段。
(3)土池培育幼蟹和蟹种 土池培育一般要有防逃设施;水源充沛,注排水方便;少淤泥不漏水;面积为0.5~1亩,水深0.8~1.2米。
在蟹苗放养前半月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清塘,清除敌害生物及病原体,待药性过后过滤进水再放苗。
土池四周要筑一道30厘米高的尼龙薄膜墙防逃及防敌害入内。
蟹苗刚下池时水可适当浅些(80厘米),利于浮游生物水藻和水草的生长,提供蟹苗充足的天然饵料。
蟹苗培育期间饵料以浮萍等各种水生植物为主,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为辅。
如果饵料不足也可泼豆浆、鱼肉浆等,或喂鱼粉、糠麸之类。
根据幼蟹的生活习性,饵料一般投放于池子四周的浅水处,每天1~2次,投饵量为体重的4%。
并要注意换水。
在日常管理中还要防逃,幼蟹有攀爬的习性,特别在雨天或闷热天,水中溶氧较低,更易逃逸。
为要防青蛙、水蛇、水鸟、水鼠等敌害。
经过半个月饲养,蟹苗基本变成幼蟹。
可进一步分塘散养。
近年来温州绍兴等地试用水稻田和茭白田养蟹,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也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养殖方式。
2.成蟹养殖 河蟹从幼蟹阶段起就有穴居的生活习性,喜底栖爬行,有时还登岸觅食,也喜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体中生活。
为此人工养蟹就是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利河蟹的生活和生长。
目前人工养殖主要是采取池塘养蟹和湖泊外荡的围养两式方式,也有尝试用水泥池和稻田养蟹的。
(1)池塘养蟹 ①池塘条件:面积0.5~2亩不等,池子长方形,水深为0.6~1.8米,各处深浅不一,底质最好是粘土、沙土或亚沙土以利于河蟹打洞。
池塘近水源水未受污染、注排水方便。
池子以石壁或水泥板壁为佳,既可防逃又不会让河蟹打洞。
池中可设数个土丘、可栽培水生植物及供河蟹掘洞和爬行栖息。
②人造洞穴;河蟹在蜕壳时往往丧失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
在饵料不足时会相互残杀,以致影响成活率和产量,所以要人为造成穴居隐居的环境或使其在水体中分散的密度尽量均匀。
目前常用网片或竹箔将水体分隔以达到均匀密度的作用。
网片和竹箔露出水面部分再加尼龙网等防止攀越界限。
也可用砖垒、瓦堆、柳树根、棕片及芦苇等作为河蟹的穴居处,减少相互格斗和残杀,提高成活率。
③防逃设施:防逃是河蟹养殖的技术关键之一,一般有石壁或水泥板壁防逃墙,高出塘埂60~100厘米,并加口宽25~30厘米的厂字形压口,池壁交接处做成圆弧形,防止河蟹攀爬。
压口材料为玻璃,白铁皮或水泥板。
也可在池子四周插1米高的竹箔防逃,竹箔下半段衬以尼龙薄膜,上面加盖网(盖网与竹箔成45°角)。
尼龙薄膜或聚酯塑料板也可用作防逃墙,要求薄膜高出地面60~80厘米,薄膜要埋入泥中20~25厘米以增强牢固度,每隔半米左右用竹杆或木棍将薄膜撑开形成一道防逃墙。
另外在进出水口要用网片或铁丝网拦好。
④清整池塘:清塘和进水方法同苗种培育部分。
如果清塘时间过早,在放种子前还要用拉网拉一次清野。
⑤栽培水生植物:在放蟹种前种植部分水生植物,既可作为饵料及隐居场所,又接近自然生态环...
河蟹养殖过程中如何控制杀灭病原体?
病原的存在是蟹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消灭和减少病原是做好蟹病预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苗种检疫 从外地引入亲蟹或蟹种时,应严格把关,检验合格后方可引入。
首先,要对蟹种生产区疫情有清楚的了解,不能从疫情严重的地区引种;其次,要严格挑选,把伤、残、病蟹拒之门外,发生病情应立即隔离,防止疾病蔓延。
(2)把好清塘消毒关 清塘消毒是控制环境病原体的基础工作。
蟹池经长期的投饵、施肥,积累了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底层严重缺氧,大量有机物无法氧化分解,导致病原体的孳生繁衍。
因此,利用养殖冬闲期彻底清淤、晒塘、清塘消毒就显得特别重要。
清淤是保持底层淤泥10厘米左右,清除过多淤泥;晒塘,排干池水,曝晒15天以上至池底出现裂纹;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75千克亩)干法清塘或漂白粉25千克亩带水20厘米清塘。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清塘的生石灰必须是块状品,切不可使用已潮解的消石灰或水解好的熟石灰。
漂白粉在应用前要测定一下有效氯的含量,使用剂量必须计算准确,使用时操作者要注意防护以确保安全。
(3)定期消毒池水 养殖期间随着河蟹的排泄物增多而恶化,硫化氢、亚硝酸盐、氨氮增高,使病原微生物等大量萌发,所以必须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池水消毒目前常用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捵制剂等,生产中常用漂白粉与生石灰交替消毒,效果较好,但应注意使用程序,漂白粉泼洒7天后再用生石灰或两者交替使用,比较合理。
(4)饲料保存与消毒 投喂的饲料应保持新鲜、清洁。
颗粒饲料要保存在通风、干燥处,不要靠墙堆放,要避免阳光照射,同时要注意保质期,一般生产6周内使用完毕。
动物性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使用前需采用10毫克升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10~20分钟,或用3%~5%食盐水中浸泡消毒5~10分钟。
消毒后的饵料,均应采用清水浸洗清洗后投喂。
(5)工具消毒 养蟹管理中的工具因直接和养殖对象接触,往往是河蟹病传播的媒介。
因此,发病蟹池所用的工具应与其他蟹池使用的工具分开,避免将病原体从一个蟹池带到另一个蟹池。
如果工具缺乏,无法分开时,应将发病蟹池的工具采用20毫克升的漂白粉消毒处理后再使用。
大型工具可在阳光下曝晒后使用;平时应保持工具清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求石蛙养殖技术宝典视频
人工驯养的石蛙由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它建一个什么样的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先选择好场地,然后在着手建造养殖池,这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养殖环境必须近似于石蛙的野生环境,还有就是要便于人工的管理。
养殖场地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般来说,石蛙喜静怕闹,应尽量避免在噪声较大的工厂和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旁边建厂,防止石蛙受惊,影响正常生长。
养蛙厂的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都可作为养蛙的水源,但水源要求无污染,PH值以中性和略偏酸性为佳,最适宜的PH值在6-7之间。
养殖池的规格要求养殖池主要包括孵化池、蝌蚪池、蛙池,一般建造在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没有太阳光直射,建池时应尽可能符合石蛙的生长习性,为石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孵化池面积1-2平方米,池高0.8m,水深0.5-0.6m,蛙卵孵化时对水质要求很高,为了确保水质清新含氧量足,最好能够24小时连续流水养殖。
蝌蚪池面积2-3平方米,池高0.8m,水深0.3-0.5m,每池应饲养同样规格的蝌蚪,在蝌蚪变态时应在池内放入木板,让它漂浮于水面之上,以便能让变态过程中的幼蛙跳到木板上休息。
蛙池,蛙池建造以长方形为好,面积一般以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m,池内设有可供石蛙休息的石屑,石屑上盖有石棉瓦,瓦下光线阴暗,白天蛙就可以躲到瓦下休息,池内水深一般在0.1-0.2m之间,池底略微倾斜,池内水陆面积比大约为3:1,池上设有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或敌害生物入侵。
石蛙的自然繁殖期一般在4-9月,5-6月是产卵的高峰期,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多少也会有些差异,石蛙的年产卵量很大,在500-1000粒左右,但是自然繁殖的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大多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
种蛙的选择种蛙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卵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是否能育出成批规格整齐、健壮、活泼的种苗,因此种蛙应该选择身体健壮、个体较大、皮肤光滑、发育良好的成蛙。
种蛙要求没有残疾、没有伤痕,一般选用2例蛙,雌蛙体重200g以上、雄蛙体重250g以上就可以选择用做种蛙。
配种和产卵每年的4-9月份,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石蛙的繁殖期来到了,石蛙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一般在夜间抱对,配种时,雄性强有力的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脊加强雄性的固着力,拥抱刺激对用来配种的雌蛙是必要的,雌蛙将卵排除体外,雄蛙射精于卵上,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呈圆球形,乱外的胶质膜粘性强很多卵粘附在一起,常成锁状漂浮在水中或粘附在池壁上。
人工孵化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要加强巡池,石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
受精卵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
我们在捞去受精卵时必须仔细轻缓,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以免造成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
我们把受精卵从孵化箱放入孵化池中,还要进行翻卵的工作,受精卵黑色的一端为动物极,白色的一端为植物极。
孵化时,我们应用铁丝使黑色的一段朝上即动物极朝上,白色的一段朝下即植物极朝下,这样就能保证受精卵的成功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同一批卵不能分开孵化,大约经过1到2周的时间,这些受精卵就可以完全孵化为石蛙蝌蚪了。
从蛙卵孵化出来的第1天到80天左右的时间属于石蛙的蝌蚪阶段,你瞧,它们都比较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敌害的抵抗能力都比较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蝌蚪成活率的关键。
一、放养密度当蝌蚪在50px以下时,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0-1000尾;当蝌蚪长到50px以上时,放养密度应变为每平方米200-300尾。
如果经验不足,放养的密度可以适当降低一些。
二、饵料投喂小蝌蚪孵出后通常吸附在池底,很少活动,也不觅食,3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蝌蚪的消化机能弱。
在20日前我们只能以牛奶等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来投喂,每天早晨9点和下午5点各投喂一次,投喂量按照每1000尾蝌蚪投喂10ml牛奶。
20天后我们转用人工配合饲料来投喂,这种饲料具有营养全面的优点,可以促进蝌蚪的快速生长。
当蝌蚪长到50px时,投饵量为在池蝌蚪体重的8-10%;当蝌蚪长到100px以后,按在池蝌蚪体重的6%投喂。
在生长过程中,一般视蝌蚪的摄食状态来确定投喂量,以食欲减弱时为度,每次投喂宜分批缓缓遍撒,等抢食完前批饲料再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吃为止。
三、水质管理蝌蚪池一般面积较小,放养密度较大,饲料投喂多,因而水质容易恶化,所以蝌蚪池应在3-5天内少量换水1次,每次换掉池水的四分之一,15天左右应全池换水一次,要彻底清除池底残卵、食物废渣等。
另外,为了防治水质恶化,每周还要用100-200ppm的高锰酸钾对全池进行泼洒消毒,来达到改良水质,杀菌防病的目的,此时我们不用捞出在池蝌蚪。
四、疾病防治石蛙蝌蚪体质较弱,容易患上车轮虫病和烂鳃病,下面我们像大家介绍这几种病的防治方法:车轮虫病,染病蝌蚪食欲降低,行动迟缓,药物可用敌百虫治疗,用量为每100升水用敌百虫30毫克,2-3天一次,连用2次即可有效。
烂鳃病,染病蝌蚪腮部腐烂发白,呼吸困难...
怎样养殖河螃蟹?
鹅的饲养 一、鹅舍建设:鹅舍可分为育雏舍、肉鹅舍、肥育舍、种鹅舍,它们的具体建筑要求和条件也不一样。
1.育雏舍:21日龄前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以1:10~15为好,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冲洗消毒和防止鼠害。
育雏舍前应设运动场,场地平坦而略向沟倾斜,以防雨天积水。
2.肉鹅舍:肉鹅生长快、体质健壮、抵抗力强,饲养比较粗放,所建造肉鹅舍只要上面遮雨,东西北可以挡风,就可以达到基本要求,寒冷地区要注意防寒。
3.肥育舍:肥育舍要求环境安静,舍内光线暗淡、通风良好,要求舍檐高1.8~2m,地面大多采用夯实的泥土,将水槽放在排水沟上,以便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沟中,沟上铺铝丝网式木条,舍内分成若干小间,每间面积为12平方米,可容纳50只肉鹅。
4.种鹅舍:要求防寒隔热性能优良,光线充足。
舍檐高1.8~2m,南面是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例为1:10~15,每平方米可养种鹅2~3只。
在陆上运动场与水面连接处,须用石块砌好,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约为25~35°,斜坡要深入水中与枯水期的最低水平持平。
=、、鹅的管理1.保温雏鹅:0~7日龄,舍内温度为28~30℃,以每天降1℃直至常温。
2.湿度:相对湿度60%~65%为宜,要保持干燥。
3.密度:0~7日龄25只/平方米,8~21日龄13~15只/平方米,之后10只/平方米。
4.放水:7日龄后的雏鹅,选择晴天,把鹅赶到浅水边让其自由下水,放水时间逐渐增加。
5.放牧:14日龄后开始选择晴天赶鹅到草地上放牧,晒晒太阳,适应环境。
6.中鹅期:30~80日龄为中鹅期,由于觅食消化、抗病很强,主要以放牧为主,结合补饲中鹅料。
7.育肥期(1)放牧育肥:农作物收割时放牧,收割完,鹅也育肥。
(2)舍饲育肥:采用全价配合饲料自由采食。
(3)填饲育肥:用玉米粉食为团,每天3次填饲,10天即育肥。
8.后备期:要逐渐由精料为主过渡到粗料再到以放牧为主,使种鹅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保持一致的体重到开产。
9.产蛋期:产蛋期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每天喂3次,每次100~150g配合饲料,放牧要慢而且选择平坦的地方。
10.停产期:鹅产蛋8~9个月后,开始进入停产换羽期,这时,由精料改为粗料,以放牧为主,全饲为辅,使羽毛脱换,准备下次产蛋。
四、鹅病防治1.科学选择鹅场址是防治传染病的基础:场址选择在地势较高,比较干燥通风,水源充足、卫生,电源通畅、交通方便的地方。
要布置合理便于使用和消毒防病。
2.清洁卫生是防治传染病的根本措施:清洁卫生的鹅场,有利于疫病控制,同时也能使鹅场地吃料长肉,提高生产性能。
(1)水源卫生:尽量不用河、塘、表面水作饮用水。
(2)工作人员的卫生:饲养员要有专用工作衣、鞋、帽等。
(3)用具卫生:包括水槽、料槽等。
(4)环境卫生:清洁卫生的环境,可减少病源,切断一切传播疫病的途径。
3.管理是防治传染病的有力保证为了预防疫病,维护家禽的健康,要从家禽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尽量排除可引起发病的不利因素。
(1)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要求供给按科学配制的营养全价饲料。
(2)防止引入的鹅种带来疫病。
(3)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4)不同种类的畜禽不要混合饲养。
(5)作好记录工作,有利于掌握场内家禽健康状况,疫病的种类和发病规律等。
4.有效消毒是防止传染病的关键:要建立一种制度,经常除粪,常规清扫,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场区,定期消毒,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降低疫病死亡,提高生产成绩。
5.确切的免疫是防治传染病的核心:预防接种就是指将疫苗通过滴鼻、饮水、气雾、注射等途径接种到鹅体内,使之产生抗体,从而保证鹅不受感染,隔断传染病的发生。
鹅免疫程序:3日龄注射小鹅高免血清0.3~0.5ml/羽。
7~10日龄,注射流感油苗0.3~0.5ml/羽。
21日龄,注射小鹅瘟疫苗1头份/羽。
35日龄,注射小鹅巴氏杆菌苗2ml/羽。
22周龄,注射小鹅瘟苗1头份/羽。
23周龄,注射流感油苗0.5ml/羽。
24周龄,注射大肠杆菌苗1ml/羽。
开产时再按22~24周龄重复一次。
6.科学合理用药是防治传染病的有力补充。
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也是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
尤其是对尚无有效疫苗可用或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浆膜炎等商品鹅的饲养管理http://www.aweb.com.cn 2007年8月31日07:58 农博网 一、商品鹅的饲养方式1、网上平养网上平养就是将育肥鹅饲养在舍内网上,(具体方法同肉鸡、肉鸭舍内网上平养),这种方法既省工又省时且增重快。
网上平养一般密度为5只/㎡,每群50-80只,每天饲喂4-5次,晚9:00喂最后一次,为增加食欲,鹅群每2天进行一次水浴,特别是临出栏3-4周,这样有利于鹅毛生长,提高出栏鹅品质(也就是说让鹅有个好“卖相”)。
2、放牧饲养小鹅饲养1周后,气温适宜,即可放牧,3周后,白天可完全放牧,只要晚上补食一次精料即可,放牧时要注意鹅群的饮水和休息,可节省不少精料,降低生产成本。
3、填肥小鹅在饲养一段时期后,将混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