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河蟹养殖场选址有哪些要求?
根据河蟹的生长要求和具体地理环境,规划一个合理的养殖 场,正确的选址和策划非常重要。
河蟹养殖场选址时要考虑水质、 土质、道路交通、电力、饵料来源、生活设施、市场潜力等各方面的 配备是否符合河蟹成蟹的养殖条件。
(1) 地理环境在选址前,考察养殖场的周围环境和地理条 件,确定是否符合河蟹生长要求。
与村庄、民居分界处用围栏或沟 渠相隔,便于安全管理。
地理条件要考虑地形、地势。
目前,河蟹 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从之前的湖泊、河沟和平原地区,发展到现在 的丘陵山区,地域上也扩大至西藏、新疆等地,由此带来各种不同 的养殖结果,加上各地的气候、水源、水质、土质、养殖技术等带来 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在选址前必须一一考虑。
在平原地区要考虑 不占农田,实用面积大,施工容易,生产管理方便,节省工程投资; 在山区还要考虑重金属是否超标等。
(2) 水质和土质要求水质清新、未被污染,水源充沛,饵料生 物丰富。
土质以保水、保肥、通气性良好、易分解有机物为佳,有利 于水草、底栖生物、螺、蚌、水蚯蚓等繁殖生长。
一般以壤土为好, 黏土次之,沙土较差。
池底要有约5厘米厚的淤泥有机层,利于水 草生长和水质的缓冲平衡。
(3) 道路和电力等交通、电力要有保证,饵料来源丰富,运输 方便,生活设施齐全,用水安全。
考虑到商品蟹的市场潜力,养殖场距大城市不宜太远,以利于商品蟹的销售。
养殖螃蟹需要什么条件
河蟹白天隐居或穴居,夜间出来四处觅食。
喜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厌恶肥水、污水,怕缺氧,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
喜弱光、怕强光,喜安静、怕惊动。
当水温达10℃以上时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盛期。
水温过高对河蟹摄食、生长、蜕壳均有抑制作用。
成蟹养殖池塘应力求符合上述河蟹的生活习性要求,让河蟹生活在与自然条件相似的环境里。
成蟹养殖池墉要求如下条件:(1)位置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背风向阳。
(2)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排灌方便。
(3)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
面积过小,水质不易稳定,过大管理不便。
(4)水深池深1.5米,水深1~1.2米。
(5)池塘坡度1:3。
可大大减少河蟹穴居的数量。
(6)池塘形状东西长南北狭的长方形,长宽比为5:3。
(7)土质池埂较宽,土质紧密,以壤土为好。
池塘不漏水,池底淤泥不超过5厘米。
养殖螃蟹需要什么条件
水深1~1。
当水温达10℃以上时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盛期。
水温过高对河蟹摄食、生长;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3。
喜水质清澈.2米。
(5)池塘坡度1。
(4)水深池深1.5米,让河蟹生活在与自然条件相似的环境里,水质不易稳定,过大管理不便、怕强光、蜕壳均有抑制作用。
成蟹养殖池塘应力求符合上述河蟹的生活习性要求,排灌方便。
(3)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
面积过小。
可大大减少河蟹穴居的数量。
(6)池塘形状东西长南北狭的长方形,长宽比为5:3。
(7)土质池埂较宽,土质紧密。
成蟹养殖池墉要求如下条件: (1)位置 、怕惊动河蟹白天隐居或穴居,夜间出来四处觅食,背风向阳。
(2)水源充沛,水质良好。
喜弱光、污水,怕缺氧,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厌恶肥水,喜安静,以壤土为好。
池塘不漏水...
螃蟹养殖池塘应具备哪些条件
成蟹养殖池塘的条件: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2.5-3。
防逃设施: 主要有水泥砖墙、钙塑板围栏、聚乙烯网片围栏三种形式。
目前普遍采用钙塑围栏,将钙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厘米压实,间隔1米用木桩固定。
杀菌消毒清塘: 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蟹池里宜种的水草: 养殖一塘蟹,首先要种好一塘草,水草是河蟹喜爱吃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河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
种水草的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扦插为主,苦草以播种方式种植。
蟹池里宜投放螺丝: 螺丝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净化水质。
在蟹种放养前和市场和和,每亩投放鲜活螺丝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础饵料。
...
河蟹怎么养殖
1.蟹种培育 生产上把蟹苗养至5分硬币大小的小蟹,为时2~3个月。
一般苗种培育又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把蟹苗养成第1~2期幼蟹,个体达3~4毫米;然后把第1~2期幼蟹分塘饲养至160~240只/千克的小蟹。
由于蟹苗个体小,又喜集群,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力弱,遇到敌害等往往死亡率很高,因此生产上将蟹苗在小水体中精喂细养,人为控制有些环境条件,用10~15天时间长到第一或第二期幼蟹;成活率达80%~90%。
苗种培育一般采用水泥池、网箱和土池等。
以前两者为佳。
(1)水泥池培育幼蟹 首先要给蟹苗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池子要经洗刷和消毒,用100ppm漂白粉消毒。
进水用40目的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入池。
水深为1~1.5米。
培育池内可放些芦苇、柳树根、棕榈片等作为蟹苗的栖息和隐蔽的附着物。
还可投放些苦草、紫背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供蟹苗栖息和摄食。
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增氧设施。
在培育期间要经常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
每天定量定间多次投喂活饵、鱼粉等饵料。
经过15~20天饲养蟹苗可顺利变态为幼蟹,有的甚至能再变态为第二期幼蟹。
实践证明在这种条件下培育放养密度3万只/立方米时,经9天后有64%的蟹苗可蜕壳成为幼蟹(其中又有11%蜕壳为第二期幼蟹),只有6%的蟹苗仍未变态。
个体增重比例达1∶2.5~3。
(2)网箱培育幼蟹 网箱大小无严格规定,一般可用2*1*1米或4*3*1米网目大小0.5厘米左右,以不使蟹苗逃逸为度。
网箱材料为尼龙筛绢或聚乙烯网。
箱体用木架或竹框支撑。
网衣入水80厘米,顶部用网片封口,但每一小口以便放苗,投饵及管理检。
也可在网箱水上部分缝30厘米的尼龙薄膜拉挺防逃。
网箱设置在有一定流水、溶氧丰富的河流、湖泊水库或大水面池塘中。
放苗密度一般为2~3万只/立方米为宜。
投饵管理基本同水泥池培育,投饵要充足,否则会发生相互残杀现象。
对网箱要定期检查、洗刷,免得网目阻塞,影响水流。
还要防止水老鼠咬网箱。
网箱内也要放些水草之类的附着物,经过10~15天培育,同样可到第一、二期幼蟹阶段。
(3)土池培育幼蟹和蟹种 土池培育一般要有防逃设施;水源充沛,注排水方便;少淤泥不漏水;面积为0.5~1亩,水深0.8~1.2米。
在蟹苗放养前半月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清塘,清除敌害生物及病原体,待药性过后过滤进水再放苗。
土池四周要筑一道30厘米高的尼龙薄膜墙防逃及防敌害入内。
蟹苗刚下池时水可适当浅些(80厘米),利于浮游生物水藻和水草的生长,提供蟹苗充足的天然饵料。
蟹苗培育期间饵料以浮萍等各种水生植物为主,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为辅。
如果饵料不足也可泼豆浆、鱼肉浆等,或喂鱼粉、糠麸之类。
根据幼蟹的生活习性,饵料一般投放于池子四周的浅水处,每天1~2次,投饵量为体重的4%。
并要注意换水。
在日常管理中还要防逃,幼蟹有攀爬的习性,特别在雨天或闷热天,水中溶氧较低,更易逃逸。
为要防青蛙、水蛇、水鸟、水鼠等敌害。
经过半个月饲养,蟹苗基本变成幼蟹。
可进一步分塘散养。
近年来温州绍兴等地试用水稻田和茭白田养蟹,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也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养殖方式。
2.成蟹养殖 河蟹从幼蟹阶段起就有穴居的生活习性,喜底栖爬行,有时还登岸觅食,也喜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体中生活。
为此人工养蟹就是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利河蟹的生活和生长。
目前人工养殖主要是采取池塘养蟹和湖泊外荡的围养两式方式,也有尝试用水泥池和稻田养蟹的。
(1)池塘养蟹 ①池塘条件:面积0.5~2亩不等,池子长方形,水深为0.6~1.8米,各处深浅不一,底质最好是粘土、沙土或亚沙土以利于河蟹打洞。
池塘近水源水未受污染、注排水方便。
池子以石壁或水泥板壁为佳,既可防逃又不会让河蟹打洞。
池中可设数个土丘、可栽培水生植物及供河蟹掘洞和爬行栖息。
②人造洞穴;河蟹在蜕壳时往往丧失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
在饵料不足时会相互残杀,以致影响成活率和产量,所以要人为造成穴居隐居的环境或使其在水体中分散的密度尽量均匀。
目前常用网片或竹箔将水体分隔以达到均匀密度的作用。
网片和竹箔露出水面部分再加尼龙网等防止攀越界限。
也可用砖垒、瓦堆、柳树根、棕片及芦苇等作为河蟹的穴居处,减少相互格斗和残杀,提高成活率。
③防逃设施:防逃是河蟹养殖的技术关键之一,一般有石壁或水泥板壁防逃墙,高出塘埂60~100厘米,并加口宽25~30厘米的厂字形压口,池壁交接处做成圆弧形,防止河蟹攀爬。
压口材料为玻璃,白铁皮或水泥板。
也可在池子四周插1米高的竹箔防逃,竹箔下半段衬以尼龙薄膜,上面加盖网(盖网与竹箔成45°角)。
尼龙薄膜或聚酯塑料板也可用作防逃墙,要求薄膜高出地面60~80厘米,薄膜要埋入泥中20~25厘米以增强牢固度,每隔半米左右用竹杆或木棍将薄膜撑开形成一道防逃墙。
另外在进出水口要用网片或铁丝网拦好。
④清整池塘:清塘和进水方法同苗种培育部分。
如果清塘时间过早,在放种子前还要用拉网拉一次清野。
⑤栽培水生植物:在放蟹种前种植部分水生植物,既可作为饵料及隐居场所,又接近自然生态...
河蟹养殖时常用的活饵料有哪些?
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饵料来源和河蟹喜食程度,常用的有螺 蛳、河蚬、蚌、水蚯蚓、野杂鱼、昆虫、浮游动植物、水草等。
(1) 螺媾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常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土 柔软、饵料丰富的沟渠、水田、湖泊、池塘和腐殖质较多的河流中, 以藻类及其他植物的表皮为食。
其最适生长水温为20°C~25°C, 水温在15°C以下和30°C以上时即停止摄食活动。
10°C以下时即 人土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升至15°C以上时又出穴摄食。
雌螺个体大而圆,头部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 螺个体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方向弯 曲,其弯曲部即为生殖器。
每年4月份、5月份和10月份为螺蛳的繁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1年中可产150个以 上,产后经2~3周,仔螺重达0.025克,即可开始摄食,一般1年 后又可繁殖后代。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动物性饵料。
河蟹养殖池塘 投喂螺蛳,一方面可以替代小杂鱼,减少小杂鱼的投喂量;另一方 面可以起到净化池塘水质的作用。
(2) 河鲜是软体动物门、蚌科的一类动物的统称,分布于淡 水湖泊、河流、池塘等底部,半埋在泥沙中。
蚌体后端的出人水管 外露,水可流入流出外套腔,借以完成摄食、呼吸及排出粪便和代 谢产物等功能,滤食水体中的微小生物及有机物颗粒等。
河蚌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氏、维生素B2。
河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 10. 9克、钙248毫克、铁26. 6毫克、锌6. 23毫克、磷305毫克、维 生素A 243微克、砸20. 24微克、胡萝卜素2. 3微克,还含有较多 的核黄素和其他营养物质,总能量可达20. 71兆焦/千克。
河蚌肉 是河蟹喜食的动物性饵料,河蚌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 水姐蝴又名红丝虫、赤线虫,属环节动物中的水生寡毛 类,体色呈鲜红色或青灰色。
它们多生活在江河流域的岸边或河 底的污泥中,密集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伸出污泥 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
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 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是河蟹非常喜食的饵料。
河蟹养殖技术大全?怎样养好河蟹
1.夏季蟹池内应放养些水花生、浮萍之类的水生植物,或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
蟹池中设置或种植水草的面积一般占整个池塘面积的30%左右,过多应及时收割,过少要及时补充。
同时,应及时捞除腐烂的水草,以免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2.养蟹池应经常检查水质,勤换新水,及时捞除剩食和污物,保持池水清洁。
水体深度一定要保持1米以上,以防热水灼伤蟹体。
换水一般选择在傍晚至次日上午10时进行,3~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5厘米左右深。
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在河蟹蜕壳期间,要增加水体钙离子含量,一般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15~20天泼洒一次,以利河蟹健康生长。
3.河蟹属杂食性动物,荤素均吃,并偏爱动物性饲料,如蚌、螺、小杂鱼虾等。
一般每年5~8月份,宜在蟹池中投放活螺蛳,每亩200公斤左右,供河蟹摄食。
此外,在高温时期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的投放比例,如投放一些河蟹喜食的浮萍、水草等。
池塘养蟹,一般每天投饵一次,在傍晚进行,以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习性。
投饵时,应将饲料投喂在离岸1~2米处,投饵量应根据当天的水温、天气和前一天投饵后河蟹的摄食情况作相应的增减,以当天晚上吃完为宜。
4.高温期间必须每天巡查蟹池。
通过巡塘,了解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检查防逃设施,观察看有无病害和敌害。
若有河蟹逃走的痕迹,要及时堵塞堤埂的漏洞,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和进出水口的网罩。
大风暴雨天气,更要注意防逃。
要注意防止敌害侵袭,及时捕杀蟹池中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人工养殖的河蟹病害较多,可不定期施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纤虫净等药物,防治河蟹细菌性疾病和纤毛虫病等。
另外就是蟹池里不应和鲤鱼或黑鱼混养,因为会破坏蟹的繁殖。
5.饲养河蟹的重要设备是一个饲养箱。
商业性大量饲养是在地上控制饲养池饲养的,但以观赏为目的的饲养,必须便于观赏,饲养器应是透明的,最好是用养金鱼那样的长方形玻璃质水族箱。
由于河蟹体形较大,需要给它有活动的余地,需要用大型的箱,其长、宽、高以90厘米*40厘米*40厘米或更大些的为适宜。
箱底先垫上2~3厘米厚的沙土,再放进14~18厘米深的清水。
箱的一头用洗净的砖块和水泥块、泥土垒成22~25厘米高的陆地,高出水面8~10厘米,作为河蟹的休息场所,并在中间留出2~3个深30~40厘米的深条形空间,洞口如鸡蛋大,作为河蟹的洞穴。
喂饲的食物量应有所节制,不能过多,否则剩余下来的残饵会污染箱内环境。
每天的投喂量,应掌握在河蟹体重的1/10左右。
投喂的次数每天喂1~2次,秋、夏季每天可喂2次,即上午8时和下午4时左右各1次。
饲料要求新鲜干净,不能喂腐败变质的肉类,虽然河蟹有吃腐败食物的爱好,但主要是由于它的活动量大,活动区域广阔,,可常在比较清洁的水体中不断呼吸和排泄。
但在小水体中饲养,没有这样的优越条件,因此,必须注意饲料的新鲜和清洁。
在1个饲养器中,作为观赏的河蟹,养的只数不宜多,一般有4~5只就够了。
因河蟹有互相争食甚至互相残杀的习性,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它甚至会取自己腹部的卵来充饥。
养殖螃蟹 成本
都能生存。
但它们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比家鱼强,通常水温下降至10℃以下,不仅需要添置良好的防逃设备。
根据目前养殖方式可分为,又能迅速爬行和攀登高处,河蟹仍摄食,才基本上不摄食,在人工养殖时可采取、水质良好、水面开阔的湖泊、草荡中,河蟹一般不挖穴,隐伏在水草和水底淤泥中过隐居生活。
3.争食和格斗 河蟹不仅贪食 首先你要了解河蟹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只要准备好蟹苗就可以养殖!具体的你可以以后再问我!我是学水产专业的;植物性食物有浮萍、丝状藻类,为了争食美味可口的食物互相格斗。
5.感觉和运动 河蟹的感觉灵敏,对外界环境反应迅速,既能在水中作短暂游泳、栖居方式 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晰。
一般亩产100kg左右、水草丰盛的淡水湖泊;③在交配产卵季节,几只雄蟹为了争一只雌蟹而格斗! 养殖河蟹很简单,搭配一些蟹种。
一般成蟹亩产15kg左右,体色较深。
2.食性 河蟹为杂食性甲壳类。
动物性食物有鱼、虾、螺、蚌、蚯蚓及水生昆虫等;④食物十分缺乏时,抱卵蟹常取其自身腹部的卵来充饥。
为避免和减少格斗,而且还有抢食和格斗的天性。
主要发生在以下四种情况:①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大,易发生争食和格斗,河蟹就不会逃逸、轮叶黑藻、凤眼莲(水葫芦):饵料必须多点投放,均匀投饵、河沟蟹种放流。
②湖泊网围养蟹。
3.稻田养蟹,高产池塘亩产成蟹可达200kg、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南瓜等;精饲料有豆饼、江河中栖息。
而河蟹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相对经济的一种养殖方法。
其栖息的方式有隐居和穴居二种。
在饵料丰富、水位稳定。
7.对光线的适应 河蟹喜欢弱光,畏强光。
河蟹在水中昼伏夜出,在夜间河蟹依靠嗅觉、靠一对复眼在微弱的光线下寻找食物。
而穴居的河蟹新陈代谢较弱,生长较慢;动物性和植物性饵料要合理搭配;刚蜕壳的“软壳蟹”要加以保护(如增加作为隐蔽物的水草数量! 1。
河蟹在小水体养殖时。
渔民在捕捞河蟹时,就利用河蟹喜欢趋弱光的原理,在夜间采用灯光诱捕,捕获量大大提高。
了解这些之后就可以准备养殖了 在池塘内养成蟹,人工可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但出塘规格和肉质逊于大水体养蟹。
按养殖方式又可分为: ①池塘单养以蟹为主,搭配一些鱼类,35℃以下,高产池可达40kg、马来眼子菜。
②鱼蟹混养以鱼为主,河蟹的再生功能基本消失、菜饼、小麦:①湖泊、投饵区应与脱壳区分开等),以防止同类互相残杀。
4.自切和再生 河蟹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均有自切现象,但再生现象只有在幼蟹进行生长蜕壳阶段存在;水温在5℃以下,其环境条件较好、稻谷、玉米等。
但在一般情况下,水草等食物较易获得,故在自然环境中,其胃内食物组成常以植物性食物为主;②投喂动物性饵料时,天然饵料充足,成本低,成蟹上市规格大,品质好。
但回捕率较低。
2.湖泊、河沟养蟹 蟹种在天然水体中养成成蟹,直至最强的雄蟹夺得雌蟹为止。
成熟蜕壳后。
③池塘暂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优良的养殖环境和提供优质饵料。
只要养殖环境的生态条件好。
6.对温度的适应 河蟹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
1℃以上、苦草、金鱼藻、菹草
养殖河蟹的利润是多少?
1.蟹种培育 生产上把蟹苗养至5分硬币大小的小蟹,为时2~3个月。
一般苗种培育又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把蟹苗养成第1~2期幼蟹,个体达3~4毫米;然后把第1~2期幼蟹分塘饲养至160~240只/千克的小蟹。
由于蟹苗个体小,又喜集群,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力弱,遇到敌害等往往死亡率很高,因此生产上将蟹苗在小水体中精喂细养,人为控制有些环境条件,用10~15天时间长到第一或第二期幼蟹;成活率达80%~90%。
苗种培育一般采用水泥池、网箱和土池等。
以前两者为佳。
(1)水泥池培育幼蟹 首先要给蟹苗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池子要经洗刷和消毒,用100ppm漂白粉消毒。
进水用40目的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入池。
水深为1~1.5米。
培育池内可放些芦苇、柳树根、棕榈片等作为蟹苗的栖息和隐蔽的附着物。
还可投放些苦草、紫背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供蟹苗栖息和摄食。
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增氧设施。
在培育期间要经常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
每天定量定间多次投喂活饵、鱼粉等饵料。
经过15~20天饲养蟹苗可顺利变态为幼蟹,有的甚至能再变态为第二期幼蟹。
实践证明在这种条件下培育放养密度3万只/立方米时,经9天后有64%的蟹苗可蜕壳成为幼蟹(其中又有11%蜕壳为第二期幼蟹),只有6%的蟹苗仍未变态。
个体增重比例达1∶2.5~3。
(2)网箱培育幼蟹 网箱大小无严格规定,一般可用2*1*1米或4*3*1米网目大小0.5厘米左右,以不使蟹苗逃逸为度。
网箱材料为尼龙筛绢或聚乙烯网。
箱体用木架或竹框支撑。
网衣入水80厘米,顶部用网片封口,但每一小口以便放苗,投饵及管理检。
也可在网箱水上部分缝30厘米的尼龙薄膜拉挺防逃。
网箱设置在有一定流水、溶氧丰富的河流、湖泊水库或大水面池塘中。
放苗密度一般为2~3万只/立方米为宜。
投饵管理基本同水泥池培育,投饵要充足,否则会发生相互残杀现象。
对网箱要定期检查、洗刷,免得网目阻塞,影响水流。
还要防止水老鼠咬网箱。
网箱内也要放些水草之类的附着物,经过10~15天培育,同样可到第一、二期幼蟹阶段。
(3)土池培育幼蟹和蟹种 土池培育一般要有防逃设施;水源充沛,注排水方便;少淤泥不漏水;面积为0.5~1亩,水深0.8~1.2米。
在蟹苗放养前半月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清塘,清除敌害生物及病原体,待药性过后过滤进水再放苗。
土池四周要筑一道30厘米高的尼龙薄膜墙防逃及防敌害入内。
蟹苗刚下池时水可适当浅些(80厘米),利于浮游生物水藻和水草的生长,提供蟹苗充足的天然饵料。
蟹苗培育期间饵料以浮萍等各种水生植物为主,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为辅。
如果饵料不足也可泼豆浆、鱼肉浆等,或喂鱼粉、糠麸之类。
根据幼蟹的生活习性,饵料一般投放于池子四周的浅水处,每天1~2次,投饵量为体重的4%。
并要注意换水。
在日常管理中还要防逃,幼蟹有攀爬的习性,特别在雨天或闷热天,水中溶氧较低,更易逃逸。
为要防青蛙、水蛇、水鸟、水鼠等敌害。
经过半个月饲养,蟹苗基本变成幼蟹。
可进一步分塘散养。
近年来温州绍兴等地试用水稻田和茭白田养蟹,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也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养殖方式。
2.成蟹养殖 河蟹从幼蟹阶段起就有穴居的生活习性,喜底栖爬行,有时还登岸觅食,也喜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体中生活。
为此人工养蟹就是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利河蟹的生活和生长。
目前人工养殖主要是采取池塘养蟹和湖泊外荡的围养两式方式,也有尝试用水泥池和稻田养蟹的。
(1)池塘养蟹 ①池塘条件:面积0.5~2亩不等,池子长方形,水深为0.6~1.8米,各处深浅不一,底质最好是粘土、沙土或亚沙土以利于河蟹打洞。
池塘近水源水未受污染、注排水方便。
池子以石壁或水泥板壁为佳,既可防逃又不会让河蟹打洞。
池中可设数个土丘、可栽培水生植物及供河蟹掘洞和爬行栖息。
②人造洞穴;河蟹在蜕壳时往往丧失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
在饵料不足时会相互残杀,以致影响成活率和产量,所以要人为造成穴居隐居的环境或使其在水体中分散的密度尽量均匀。
目前常用网片或竹箔将水体分隔以达到均匀密度的作用。
网片和竹箔露出水面部分再加尼龙网等防止攀越界限。
也可用砖垒、瓦堆、柳树根、棕片及芦苇等作为河蟹的穴居处,减少相互格斗和残杀,提高成活率。
③防逃设施:防逃是河蟹养殖的技术关键之一,一般有石壁或水泥板壁防逃墙,高出塘埂60~100厘米,并加口宽25~30厘米的厂字形压口,池壁交接处做成圆弧形,防止河蟹攀爬。
压口材料为玻璃,白铁皮或水泥板。
也可在池子四周插1米高的竹箔防逃,竹箔下半段衬以尼龙薄膜,上面加盖网(盖网与竹箔成45°角)。
尼龙薄膜或聚酯塑料板也可用作防逃墙,要求薄膜高出地面60~80厘米,薄膜要埋入泥中20~25厘米以增强牢固度,每隔半米左右用竹杆或木棍将薄膜撑开形成一道防逃墙。
另外在进出水口要用网片或铁丝网拦好。
④清整池塘:清塘和进水方法同苗种培育部分。
如果清塘时间过早,在放种子前还要用拉网拉一次清野。
⑤栽培水生植物:在放蟹种前种植部分水生植物,既可作为饵料及隐居场所,又接近自然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