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甲鱼苗怎么养
甲鱼养殖成功要诀:(一)放养健康鳖苗 目前,养殖用苗主要为中华鳖苗、台湾鳖苗、泰国鳖苗、杂交苗等。
实践证明,中华鳖苗抗病力强、病害少、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
因此,养殖甲鱼应首选中华鳖苗。
健康苗种的特征是体肥、体型宽大、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
苗种应就近采购,这样才容易适应当地养殖。
甲鱼放养前应进行体表消毒处理:(1)用2.5%的食盐浸泡8∼15分钟可杀死体表寄生虫。
(2)用1% 的食盐混合小苏打(1∶1)的溶液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水霉病。
(3)用20∼30微克的呋喃唑酮混合15∼20微克的红霉素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减少甲鱼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二)创造适宜环境 放养前应先将水色培育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换水排污,坚持水上投喂,防止残饵污染水体。
在池塘中放养一定面积的水葫芦和一定数量的花、白鲢,并定期泼洒光合菌制剂。
池底应有适度的瘀泥层,一般 10∼20厘米即可,新塘底层也应准备一层细泥。
要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高密度并不等于高产量。
养殖密度高,其残饵和粪便排泄量越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高,水质很难控制。
密度高,会使甲鱼之间抓伤、咬伤的几率增加,甲鱼更容易发病。
室外大塘养殖,一般放养2∼3只/平方米即可。
另外,要尽量将甲鱼养殖区与外界隔离开来,防止无关人员及动物的干扰,以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提供优质饵料 甲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食性虽杂。
在人工精养情况下,要想使甲鱼的生长、成活率和商品质量达到最佳效果,必须选用优质配合饲料,长期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鱼、螺、肝、鸡蛋、蔬菜)打浆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以调节和改善甲鱼的内脏功能。
当前甲鱼价格下跌,有的养殖户为降低成本而使用低档配合饲料,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有一些地方甲鱼“白底板”病发生率较高与长期极少或不添加鲜料有一定的关系。
当然这也与水质调控不好、预防措施不够有关。
(四)实行科学管理1.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甲鱼具有沿池边活动的习性,因此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
每次投料前应用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
消毒用药物一般采用刺激性小、配制方便的药物,如高锰酸钾、百毒杀等。
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应用上述药物消毒1次。
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
2.饵料的制作与投放 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 10%∼40%。
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
投料时应采取水上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
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
有些地方将饵料台建于池中,采取人工划船或人工下水方式投料是不可取的。
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
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这时干扰少,饵料又不易变质,而且摄食又快又好。
3.水质调节 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微克,漂白粉2∼3微克,强氯精1∼2微克,生石灰15∼40微克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微克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 1∼2次即可。
同时放养花白鲢也能起到较好的调水作用(鳙60∼100尾/亩、白鲢30∼50尾/亩)。
4.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
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5.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
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
工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
严防发病区的工具与健康区的混用,以免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
(五)完善防病体系1.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养殖设施条件,包括养殖工程设施、水源和水质管理等内容。
2.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日常操作,使用优质、全价、多样化和无病原污染的饲料。
3.选用健康的苗种养殖。
尽量做到就地培育稚、幼苗,同时尽量避免引入外地苗特别是进口苗,以防止病原体的继发性感染。
既使引入,也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
4.搞好日常卫生管理,建立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切断病原体的入侵途径,同时根据甲鱼病害的发生季节和特点,定期(每月2次,1次持续5天左右)投喂具有健胃促长、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和一些营养性补充剂。
在发病的高峰期再添加一些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并适当延长药饵投喂时间。
甲鱼因其本身的生命力、抗病力都很强,一旦表现出发病时就已表明发病个体已有一定数量,甲鱼在发病初期是不易被发现的。
因此,定期防病,及时治疗,是甲鱼养殖成功的必要手段。
甲鱼苗怎么才能养好
选好品种。
根据大众百姓的喜欢和市场的需要来选择,目前甲鱼品种五花八门,但整体来讲,甲鱼个体重500—1000克,体型较瘦身,颜色以黄绿色为主,背部有黑黄色相间的花纹斑,腹部底呈浅黄白色,且无花点。
这类品种虽比背部无花纹(俗称“光板”),腹部有星点花纹的甲鱼生长慢,但其肉质和食味都比后者优,因而价值和价格都较好。
2、把好水质关。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甲鱼的养殖效果,池水过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对甲鱼生长不利,而且影响到其肉质味道。
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星期左右往池里注一次清净的河水,总量约占原池的四分之一。
定时清洗食台残物。
另外,池中种植约占全池一半的水葫芦。
这样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为甲鱼提供隐蔽清静处,尽量满足其自然的生活习性。
3、做好防病工作。
排灌方便,防逃设施较好的池塘,每平方米放养大小(50—100克)规格基本一致的甲鱼苗2—3只。
平时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用30—50克比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
无十分特殊情况,禁止下池塘踩、捕甲鱼。
同时,用竹排搭几个晒台,供甲鱼晒背。
...
【甲鱼苗】一亩地能养多少甲鱼苗和鱼???
鳖甲 别名:甲鱼、团鱼。
第一节 甲鱼池的建造 (一)工厂化控温养甲鱼池的建造目录 为了打破甲鱼在野外养殖需长期冬眠的习性,苗种培育可采用工厂化人工控温养殖,目前国内人工控温的甲鱼池模式很多,但要达到既省钱又能达到健康养殖的好效果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 保温性能好:保温是温室保证养殖产量的主要条件之一。
无论利用电热、地热、工厂余热和锅炉加热都是为了把水温调节到最有利甲鱼生长的适温内。
一些地方不注重保温性能,结果室内出现昼夜温差或室间的温差过大而影响生长甚至引发疾病,所以设计时应首先考虑保温问题。
2. 采光好:甲鱼池采光既是为了利用光能增加室内温度又可通过光源调节水质,以减少疾病,提高成活率。
实践证明,用同样的方法,在保温不透光和既保温又透光的 2个温室中饲养,生长速度差不多,但疾病方面透光的要比不透光的养活这不但降低了养殖成本,也提高了甲鱼的质量。
特别是设计合理的采光温室,投资要比完全封闭的温室少一半以上。
而且管理方便,易操作。
3. 注排水方便:温室用水,往往是水质坏到需换时才进行,平时尽量保持稳定,换水时要求速度快,时间短。
故注水量和排水量都很大。
所以不管何时都应有畅通的注排水系统保证。
一些地方的甲鱼池低于地平线,排水时需用机排,所以设计时不应考虑到动力电源的保证。
为了满足随时注水,最好设有保证满负荷用水量的调温储水池。
4. 层次合理:工厂化养甲鱼,建池大多用钢筋水泥结构,所以设计建造时层次一定要合理,特别是任何一种产业难免将来有兴衰和转产的可能,即使产业不变,结构也会随着发展有所改进。
而甲鱼池的结构又很难兼作它用,是一种一次性利用的终端开发项目,所以设计层次时既要考虑到光照角度和温度调控及操作合理,又要考虑长远性和可变性,一些地主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建造三四层甲鱼池,把温室造得又高又大,不但不方便操作管理,也很难调控上下层间的水温,更难以改变其用途,所以以不超过2层为好。
根据上述要求,甲鱼池以单层双列较理想,这种甲鱼池的优点是透光性好、造价低、养殖病害少、成活高,且一年四季都能利用,一旦转产也易拆除。
(二)精养成甲鱼池的建造 精养成甲鱼池通常用水泥结构,单池面积100-200平方米,长方形,池深1.2米,水深1米。
池坡为矩形,坡顶设防逃檐,池底设挡沙墙,注排水配套,池中设晒背台,池边一头设饲料台。
第二节 苗种放养 种放养密度的规定 根据养殖方式和规格的不同,放养密度可制定为: 1.从苗直接养成成甲鱼,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前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只。
2.从苗培育成甲鱼种,平均每平方米25只,前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只。
3.从甲鱼种养到成甲鱼,精养水泥池每平方米5只,如是泥塘精养为每平方米1只。
苗种质量的选择 要求养殖的中华甲鱼苗种质量应是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活力强,体色鲜润,品种优良,产地明确。
不要去养未经海关检疫或不知来路的境外甲鱼。
放养前的准备 1. 清塘消毒:放养前养殖的池塘须认真清塘消毒,一般工厂化控温室中的环境和池塘消毒可先把池水放干使池底干燥,然后在放养前10天用强灭灵400-500倍直接喷洒消毒即可。
而室外,池塘如是水泥精养池,可在放养前10天用强力海因加水泼洒消毒。
如是室外土池,可先把池底的水排干后用生石灰每亩20-30公斤加腐植酸钠(黑土)15-20公斤,太阳下曝晒至干裂(如无法晒干亦无妨)。
2.培肥池水:甲鱼的苗种放养一定要肥水下塘,其好处是有一定的肥度和绿爽的水质,使苗种下塘后会有一种安全感,特别是肥水中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可供苗种吞食,有促进生长作用,同时培育一定的生物量对控制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数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甲鱼苗放养前切忌清水下塘。
苗种放养 1.放养前甲鱼体消毒:甲鱼体消毒是一项很重要的防病措施,苗种的甲鱼体消毒可用“金碘”30-50ppm短暂浸泡再入池。
2.放养:甲鱼体消毒后应马上放养于池中,切忌长时间高密度集养,放养时如是甲鱼种可贴着水面任其游走,如是未开食的甲鱼苗,可直接用手捧起撒于池中即可。
喂食 (这阶段之营养保健最为重要) 放苗入池后应停喂1-2天,调制适当的稚甲鱼料 注: 1.这阶段之稚甲鱼料应长期添加“甲鱼多维”及“甲鱼矿物质”,(尤其是工厂化养殖)。
2.上述保健剂应连续使用15-20天后再以每15天为一期使用5-7天,至中甲鱼阶段,再改为3-5天。
3.稚甲鱼期如同人类婴儿期,是最细心照料的阶段,整个养殖的成败关键在此一段。
(一)饲料的配比与制作 1.饲料的种类 (1)机制配合饲料:这种由国内外各个厂家生产并标有营养成分含量的机制饲料,因其配比量以高蛋白鱼粉为主,粗蛋白含量较高。
机制饲料的优点是蛋白质较稳定,制作精细,易保存、运输,营养基本能满足某阶段生长的需要。
缺点是许多添加物不明确,维生素性质不稳定,盐度略高,单独使用不能满足特殊生长阶段的需要。
如温室的甲鱼种暴长期,因钙磷不足和维生素不稳定而出现裙边卷、腹甲下陷、背甲弯曲和互相撕咬等现象。
所以机制饲料可作人工配合...
甲鱼苗几克开始养殖较好
一亩池塘养殖800-1000只甲鱼,要投资按现在的行情,得要7万左右。
甲鱼又称鳖或团鱼,是一种卵生两栖爬行动物,其头象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边缘呈柔软状裙边,颜色墨绿。
甲鱼常在水底的泥沙中生活,喜食鱼、虾等小动物,瓜皮果屑、青草以及谷物等也吞食。
甲鱼肉味鲜美,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6.5克、脂肪 、克和钙、磷、铁等,营养价值很高,是滋补珍品。
形态特征鳖的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其头象龟。
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
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
肢各生五爪。
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
鳖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
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
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
有的巨鳖可达一米以上。
生活习性鳖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
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水库、三角湾和流动缓慢的河里。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
鳖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
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鳖主要以肺呼吸,但当水温低于15℃时,甲鱼就潜入池底淤泥开始冬眠,靠喉咙部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鳖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恃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
鳖有冬眠习性。
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鳖的冬眠期。
...
甲鱼苗怎么养
甲鱼养殖成功要诀:(一)放养健康鳖苗目前,养殖用苗主要为中华鳖苗、台湾鳖苗、泰国鳖苗、杂交苗等。
实践证明,中华鳖苗抗病力强、病害少、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
因此,养殖甲鱼应首选中华鳖苗。
健康苗种的特征是体肥、体型宽大、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
苗种应就近采购,这样才容易适应当地养殖。
甲鱼放养前应进行体表消毒处理:(1)用2.5%的食盐浸泡8∼15分钟可杀死体表寄生虫。
(2)用1% 的食盐混合小苏打(1∶1)的溶液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水霉病。
(3)用20∼30微克的呋喃唑酮混合15∼20微克的红霉素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减少甲鱼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二)创造适宜环境放养前应先将水色培育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换水排污,坚持水上投喂,防止残饵污染水体。
在池塘中放养一定面积的水葫芦和一定数量的花、白鲢,并定期泼洒光合菌制剂。
池底应有适度的瘀泥层,一般 10∼20厘米即可,新塘底层也应准备一层细泥。
要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高密度并不等于高产量。
养殖密度高,其残饵和粪便排泄量越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高,水质很难控制。
密度高,会使甲鱼之间抓伤、咬伤的几率增加,甲鱼更容易发病。
室外大塘养殖,一般放养2∼3只/平方米即可。
另外,要尽量将甲鱼养殖区与外界隔离开来,防止无关人员及动物的干扰,以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提供优质饵料甲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食性虽杂。
在人工精养情况下,要想使甲鱼的生长、成活率和商品质量达到最佳效果,必须选用优质配合饲料,长期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鱼、螺、肝、鸡蛋、蔬菜)打浆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以调节和改善甲鱼的内脏功能。
当前甲鱼价格下跌,有的养殖户为降低成本而使用低档配合饲料,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有一些地方甲鱼“白底板”病发生率较高与长期极少或不添加鲜料有一定的关系。
当然这也与水质调控不好、预防措施不够有关。
(四)实行科学管理1.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甲鱼具有沿池边活动的习性,因此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
每次投料前应用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
消毒用药物一般采用刺激性小、配制方便的药物,如高锰酸钾、百毒杀等。
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应用上述药物消毒1次。
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
2.饵料的制作与投放 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 10%∼40%。
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
投料时应采取水上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
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
有些地方将饵料台建于池中,采取人工划船或人工下水方式投料是不可取的。
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
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这时干扰少,饵料又不易变质,而且摄食又快又好。
3.水质调节 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微克,漂白粉2∼3微克,强氯精1∼2微克,生石灰15∼40微克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微克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 1∼2次即可。
同时放养花白鲢也能起到较好的调水作用(鳙60∼100尾/亩、白鲢30∼50尾/亩)。
4.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
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5.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
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
工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
严防发病区的工具与健康区的混用,以免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
(五)完善防病体系1.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养殖设施条件,包括养殖工程设施、水源和水质管理等内容。
2.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日常操作,使用优质、全价、多样化和无病原污染的饲料。
3.选用健康的苗种养殖。
尽量做到就地培育稚、幼苗,同时尽量避免引入外地苗特别是进口苗,以防止病原体的继发性感染。
既使引入,也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
4.搞好日常卫生管理,建立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切断病原体的入侵途径,同时根据甲鱼病害的发生季节和特点,定期(每月2次,1次持续5天左右)投喂具有健胃促长、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和一些营养性补充剂。
在发病的高峰期再添加一些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并适当延长药饵投喂时间。
甲鱼因其本身的生命力、抗病力都很强,一旦表现出发病时就已表明发病个体已有一定数量,甲鱼在发病初期是不易被发现的。
因此,定期防病,及时治疗,是甲鱼养殖成功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