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河豚,在中国有养殖吗?
河豚在中国已有商业化养殖河豚渔业是沿海新兴的水产养殖业,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由于河豚种类多,长势和市场需求差异较大,因而发展河豚养殖业时应加强种类选择,发展适销对路种类和有发展潜力的种类。
养殖河豚的种类选择应把握好如下原则: 第一,可食性。
养殖的河豚的肌肉、皮肤等主要食用部位应无毒或弱毒,可供人们食用,这是发展食用河豚养殖的基础。
第二,个体大、长势快的种类。
大个体种类一般长势都较快,可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加快养殖资金周转,为养殖户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如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等。
第三,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且市场前景好的种类。
沿海一带群众本来就有食用河豚的习惯,因而沿海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由于自然资源的枯竭,商品鱼的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价格扶摇直上,因而这些种类市场前景好。
如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等种类。
第四,苗种来源方便,供给充足,易购买的种类。
目前用于养殖的河豚苗种为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暗纹东方鲀和弓斑东方鲀等,这些种类的育苗技术成熟,都可达到规模化的程度,育苗单位能够为养殖户提供充足的苗种。
第五,养殖技术已过关的种类。
河豚养殖初期由于市场前景看好,苗种供应不足,使养殖成本很高。
加上养殖技术不过关,尤其是越冬技术不过关,使养殖风险高,效益低。
现在河豚养殖技术已过关,尤其是越冬已不再是制约因素,如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暗纹东方鱿、弓斑东方鲀等种类的养殖技术已能满足规模化养殖的要求。
对科研单位而言,除了开发现在已有市场的河豚的繁殖育苗技术外,还应把眼光看远一点,开发其他有市场前景的河豚的繁殖育苗技术。
据科研和工作的实践,作者认为应在发展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的养殖育苗技术基础上,开展弓斑东方鲀、菊黄东方鲀、紫色东方鲀、横纹东方鲀等的繁殖育苗技术开发。
这些种类的养殖推广,必将促进沿海鱼类养殖业的进步和大发展。
目前,国际上最受欢迎的种类是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鱿这两种大型河豚,国内市场上除前述河豚外,还有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黄鳍东方鲀等河豚都很受欢迎,是渔业科技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渔业对象...
养河豚水的温度是多少
室内越冬技术多数育苗室在春、夏季育苗工作结束后就一直闲置。
河鲀越冬前,应首先检查设施是否完好,如水泵、阀门及进、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水池有无漏水,门窗、玻璃及屋顶能否密闭,尽量提高越冬温室的保温性能。
然后对整个进水系统用每立方米30克的漂白粉化水消毒。
2天后将漂白粉溶液放掉,冲洗后注水,为河鲀越冬作准备。
河鲀入越冬池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会加大管理费用,过晚河鲀易冻伤,且拉网操作及运输都不方便。
根据经验,一般水温降至15~17℃时便可将河鲀拉网起捕入池。
河鲀有自残习性,因而入池时应按规格分选、分养。
各越冬池的河鲀规格应尽量整齐。
河鲀室内放养密度因越冬条件、鱼体大小等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换水条件好、设备配套的水池,每立方米可放养河鲀5~7公斤。
日常管理1.饵料投喂河鲀入池后,水温在15~17℃时仍有摄食能力,应定时投喂。
进池初期先诱食,使河鲀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
投喂湿的颗粒饵料,现做现喂,日投喂量为河鲀体重的0.5%~3%,每天投喂1~2次。
水温在12℃以下时,河鲀食量明显下降。
水温在10℃时,河鲀基本不再摄食,这时要停止投饵。
投饵时应尽量使河鲀吃好,投饵结束后要及时捞出残饵,以防水质恶化。
可在饵料中加入少量维生素E和C,预防其患营养性疾病。
2.水质管理在高密度越冬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最好是用消毒处理过的水。
水温适宜,河鲀尚能摄食,需要投饵,池塘一般应全部换水,且要连续充气;水温较低,河鲀停止摄食,换水量可减少到池水的10%~30%,间断性充气,每次充气30分钟,停气30分钟。
每天晚上应加强充气,防止因停气缺氧而死鱼。
池中的粪便、残饵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时清理,防止污染水质。
3.鱼病防治河鲀室内越冬密度大,容易发生疾病。
鱼种入池前要进行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
在越冬期间应以预防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体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连续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3天,对其进行体内消毒。
对已患病的鱼要及时捞出,隔离治疗,以防鱼病蔓延。
4.水温控制在河鲀越冬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水温的变化和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升温设备能及时运转。
当室内水温低于12℃时,要采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左右,并控制恒定。
5.倒池换水换水可以降低水中的代谢废物和病菌数量,使水环境得到改善。
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池中的有害生物和寄生虫,改善池水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越冬成活率。
一般1个月倒池1次,对越冬池彻底消毒。
倒池最好是使用邻池,可减少劳动强度,用虹吸法将上层池水吸至消毒好的池子。
一般每天吸污1~2次,将粪便、残饵等污物吸到池外,减少水体污染。
同时每周换水或补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4。
降低成本1.降低热能消耗可利用余热、电厂冷却水、地热水等资源,减少养殖单位的热能投入;加强保温措施,减少越冬池的散热,控制越冬水温在14℃左右。
2.降低电能用量冬季水池中溶氧为每升6毫克,河鲀在溶氧量为每升3毫克时,仍能正常摄食和游动,无缺氧征兆。
因此,可通过监控测定溶解氧,调整充气和停气的时间比例,节约电能。
河鲀在室内越冬可以采取充氧1小时,停气3小时的间断充气。
3.降低海水和盐卤用量河鲀适盐范围在20以下。
在鱼种适应越冬环境后,可每次降低盐度5左右,并结合换水,逐渐改用淡水,这样可降低海水和盐卤的用量,延长倒池换水周期。
4.提高成活率越冬期内,每月应进行1次药物预防处理,加强鱼病防治,发现病鱼应及时捞出隔离治疗。
在温度、盐度、水质和溶氧等方面,创造适应河鲀越冬的环境,减少其发病或死亡。
河鲀室内越冬不受地域、气候条件约束,是南北方皆宜的越冬方法。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电厂冷却水、工厂余热、山洞、隧道等进行河鲀越冬,可达到规模化越冬。
池塘育苗技术小规格鱼种养殖(一)池塘选择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周年水温变化较小。
若用半咸水或淡水养殖,应选择提水方便、路线短、扬程低的地方建池。
池底基本不漏水、渗水,筑堤建闸较容易。
另外,要求交通、供电方便,池塘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同时不易受风暴或洪水的冲击。
(二)池塘清整、消毒在冬季或农闲时将池塘中水排干,挖出池底淤泥,然后自然曝晒。
鱼种下池前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
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00~150公斤,漂白粉用量为30~40ppm,一星期后蓄水放鱼,并施足基肥,以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
(三)鱼种放养鱼种在室内培育到1.2~1.5厘米,亩放1~2万尾。
运输距离较近可用塑料桶带水运输,若运输距离较远则应用塑料袋充氧运输,每袋装800~1000尾,运输时间在7~8小时内可保证成活率,运输用水最好为3~5ppm的盐水,放养时温度应在18℃以上,注意袋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四)饵料投喂及水质控制鱼种全长3厘米前每亩池塘每天投喂1千克黄豆浆,以繁殖浮游生物,为鱼种提供充足饵料,同时注意透明度,一般30厘米左右;水色绿豆色,水中浮游生物数量丰富,但不成团或成群,不能在水中聚群施转。
...
人工养河豚鱼有毒吗?怎么烹调安全且好吃(要详细点哈)?现在还有...
河豚鱼,又名廷巴鱼、街鱼、乖鱼、气鼓鱼、鲀鱼、龟鱼、腊头等。
鱼纲,鲀形目,魨科。
鱼体多呈圆筒形,并且粗而短,显得格外肥胖,两颌各具2上喙状牙板,适于咬嚼坚硬食物,摄食贝类、甲壳类和小鱼,无腹鳍,背鳍1个,位于体的后半部,体无鳞或被刺鳞。
身上一般都具有鲜艳的多色花纹或斑点。
有气囊,能吸气膨胀,仰天而浮,逃避敌害。
其种类很多,大都是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有些品种也进入内陆的江河、湖泊中。
常见的品种有虫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暗纹东方鲀和条纹东方鲀等。
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两部,我国沿海可见的品种很多。
肉鲜美,血液和内脏有毒(有的品种皮肤也有毒)。
人畜误食皆可造成死亡。
(一)河豚毒素 河豚鱼肉质细嫩、鲜美,曾有“吃了河豚,百味不鲜”以及“拼死吃河豚”之说,我国沿海某些地区有吃河豚鱼的习惯,日本人把河豚鱼视为珍馐佳肴。
对于河豚鱼缺乏烹调经验的人,却万万吃不得,吃河豚中毒死亡者,在国内外屡见不鲜,就是信用河豚比较丰富的日本人,据说每年中毒死亡者也有几百人之多。
河豚鱼体内含有一种河豚毒素和河豚酸,这是两种毒性极强的物质。
据测定:毒力相当于剧毒品氰化钠的1250倍,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发现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之一。
河豚鱼的毒素主要集中在卵巢、肝脏、血液中,其次是眼睛、鳃和皮肤中,个别品种的肌肉中也含有毒素,该种毒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经过一般的炒、煮、盐腌和日晒等,均不能很快将其破坏,所以人畜中毒死亡率极高。
河豚鱼毒素的毒理作用,主要是麻痹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抵制血液中胆碱酯酶,使神经肌肉系统严重麻痹,阻止神经肌肉传导,使中枢神经失调。
中毒的症状是:轻者先是舌尖及嘴唇发麻,进一步经上肢到足尖以致全身麻痹,并感到身体疲倦,眼睑睁不开,视觉模糊,听力减退,陷入昏迷状态,重者恶心呕吐,腹痛,头痛,面色苍白,瞳孔对光线失去作用,周身麻木,四肢冰冷,语言不清,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呼吸由困难到逐渐停止最后死亡通常在发病后4-5小是,最迟不过8小时内死亡。
食用河豚鱼而中毒者,如果及时发觉,还是可以抢救的。
食用后,一旦发现河豚中毒症状,要立即送医院抢救,可用小苏打溶液进行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使之迅速解毒,还可分别用肾上腺素,毛地黄苷,樟脑,咖啡碱等注射,其效果也比较理想。
我国民间流传不少的解毒方法,如:食用生茄子,内服乌贼墨;羊蹄叶捣汁喝;爬山虎煎服;马兰草(全株)煎服等等。
大部分河豚鱼的肌肉是无毒的,经过严格的去毒处理将头、皮、内脏及血液去掉后,再经过腌渍、晒干过伏后,再进和食用是比较安全的,如果良用新鲜河豚鱼则要特别小心,将头切除,剖腹后去掉内脏、血液、,剥除鱼皮,去掉脊骨,用刀切成薄薄的鱼片,在清水中漂洗干净,烹制时加入少量小苏打,经2小时左右的沸煮后再食用,不熟悉河豚鱼特性的人,千万不要随便食用鲜河豚鱼。
(二)河豚鱼干 我国沿海地区大都规定河豚鱼不得在市场上销售鲜品,一般都经过加工成盐干品,去头、去皮、去脏,也只有去脏而带头带皮加工的。
但后种加工必须在晒干过伏后方能出售,以免造成危险。
1.三去河豚鱼干 (1)原料:用一地加工的原料要新鲜,因为河豚鱼肉大多是无毒的,如果质量差的鱼,其内脏毒素会渗入肌肉,不能用于加工。
(2)剥皮:在鱼的背部将鱼皮从头到尾轻割一刀(以能将鱼皮割破为度),用手将头部皮剥开少许;然后将皮钩在固定的铁钩上,握住鱼头,用力一拉,撕去全部鱼皮。
(3)去头去脏:将已剥皮的鱼体侧放在切鱼板上,头向人体,背部向左,用刀从头部脊骨处至肛门连腹肉带内脏全部切除,肝另外处理。
(4)切片:分别从腹部和背部沿脊骨剖开成为展开的肉片,但脊骨和肉仍不分离,出口产品则要求骨和肉片切开,把脊骨砍断去掉,仅留下两边净肉及尾鳍。
将血污洗净。
(5)腌渍:在鱼肉片上均匀抹上食盐,用盐量根据鱼体大小而异,一般为20%左右,入缸或池腌渍1-2天。
(6)漂洗:将腌后的鱼肉片在流动的淡水中浸泡1-2小时脱盐,洗刷干净后沥水。
(7)出晒:沥水后的鱼肉片放在竹帘或席子上平晒,时常翻转,半干后及时整形,使肉片平展,晒到七入成干时垛起,罨蒸2-3天后再晒至全干。
(8)成品质量要求: 一级品:色泽淡黄,肉质坚硬呈半透明状态,刀口平滑,有光泽,无血污,肉片平整无皱折。
二级品:肉面稍有盐霜,无光泽,肉质坚硬,无血污,刀口不够平滑,肉片不大平整。
(9)包装:用塑料袋包装,以0.5公斤或1公斤为单位组装。
最后装大纸箱。
(10)副产品的利用:河豚鱼肝加盐腌制后,可熬制工业用的鱼油,鱼皮可制工业用的鱼皮胶,头和其它内脏可作肥料。
2.去脏河豚鱼干 (1)原料:根据河豚鱼的新鲜度和个体大小看不同,分别进行处理和加工。
鲜度好个体大的河豚加工鱼片,个体小的加工成河豚肘;鲜度差的则不能加工食用,可做肥料用,但必须严加管理,以防人和禽畜误食。
(2)剖割:将鱼放在割鱼板上,头向人体,背向左,左手抓住左边鱼眼窝和鳃缝,右手执刀自头后贴脊骨左侧插刀,贯通腹腔,推刀切至尾根,再回刀切开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