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蚕的饲养方法
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枯叶、榆叶、鸭葱、薄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迁合的天然原料。
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其中幼虫期在适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头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
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丝是纺织纤维中的高贵纤维,是绸缎的原料。
桑蚕的蛹可食用,并与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
主要分布在中国。
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
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经四次眠和蜕皮。
每蜕皮1次,递增1龄。
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
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
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
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
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
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蓖麻蚕: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
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
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
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
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
实际就是蓖麻蚕。
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
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马桑蚕: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
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
因称马桑蚕。
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
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惠利蚕: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
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
因称马桑蚕。
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
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天蚕:以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如辽东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又名山蚕,学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
天蚕是一化性完全变态昆虫,卵期经过270d左右。
幼虫期从孵化到结茧4眠5龄需要50-60d左右,结茧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虫需要20-30d,暖卵的适温为18℃,相对湿度为75%--85%;羽化时最适温度为22--26℃。
至生长极度时,体重17-20g约比蚁蚕增加4000倍。
天蚕茧色为绿色,能缫丝,丝质优美、轻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光泽。
织成丝绸色泽艳丽、美观,是高级的丝织品。
琥珀蚕:以楠木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阿萨姆或姆珈蚕。
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aea Assama.《榷辈亢桶⑷钒畹挠炅掷铩K茄钍饰露任?4--25℃,相对湿度为75%-80%,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65%,幼虫就难以成活。
琥珀蚕能食数种植物的叶子,主食楠木叶,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绿树叶子,以及含笑属、樟属等植物的叶子。
属多化性,一年可收获4-5次。
幼虫期一般从孵化到结茧需要25-35d,结茧需2-3d,产卵需3-4d,卵期夏季为7-8d,冬季为14-15d。
茧色呈金黄色,能缫丝。
丝质坚韧带琥珀光泽,因些称之为"琥珀蚕",其织品供制作贵重服饰。
樟蚕:以樟树叶为食料的吐丝...
蚕的种类、饲养办法和价值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
蚕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
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
古史上有伏牺“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说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即最早养蚕的人。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吴兴钱山漾地区的先民已利用蚕丝织成绢片、丝带和丝线。
公元前十三世纪,桑、蚕、丝、帛等名称已见于甲骨卜辞。
蚕丝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为中国人主要的衣着原料,蚕桑也就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达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这个经验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蚕病的防治方面。
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养蚕已有专用蚕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并采用了浴蚕种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时对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直到元代《士农必用》中才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说明。
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时称“黑瘦”和“伪蚕”。
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据《齐民要术》记载,人们还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病。
宋元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贮茧方法除盐渍之外,复又出现日晒和笼蒸。
与此同时,做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蚕方法也得以改进,早期浴蚕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浴法,元代出现了天浴,利用低温选优汰劣。
《陈旉农书》中探讨了蚕生僵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辑要》则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
明代(1368-1664)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种等方法。
并采用了杂交方法培育嘉种,以提高蚕的防病能力,还出现淘汰病蚕防止蔓延的方法。
中国的养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蚕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公元前十一世纪,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
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中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
蚕的种类: 蚕的品种有很多,如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马桑蚕、惠利蚕、天蚕、琥珀蚕、樟蚕、栗蚕、樗蚕、乌桕蚕、柳蚕。
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枯叶、榆叶、鸭葱、薄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迁合的天然原料。
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其中幼虫期在适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头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
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丝是纺织纤维中的高贵纤维,是绸缎的原料。
桑蚕的蛹可食用,并与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
主要分布在中国。
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
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经四次眠和蜕皮。
每蜕皮1次,递增1龄。
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
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
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
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
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
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蓖麻蚕: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
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
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
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
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
实际就是蓖麻蚕。
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
蚕的种类、饲养办法和价值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
蚕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
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
古史上有伏牺“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说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即最早养蚕的人。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吴兴钱山漾地区的先民已利用蚕丝织成绢片、丝带和丝线。
公元前十三世纪,桑、蚕、丝、帛等名称已见于甲骨卜辞。
蚕丝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为中国人主要的衣着原料,蚕桑也就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达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这个经验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蚕病的防治方面。
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养蚕已有专用蚕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并采用了浴蚕种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时对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直到元代《士农必用》中才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说明。
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时称“黑瘦”和“伪蚕”。
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据《齐民要术》记载,人们还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病。
宋元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贮茧方法除盐渍之外,复又出现日晒和笼蒸。
与此同时,做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蚕方法也得以改进,早期浴蚕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浴法,元代出现了天浴,利用低温选优汰劣。
《陈旉农书》中探讨了蚕生僵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辑要》则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
明代(1368-1664)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种等方法。
并采用了杂交方法培育嘉种,以提高蚕的防病能力,还出现淘汰病蚕防止蔓延的方法。
中国的养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蚕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公元前十一世纪,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
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中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
蚕的种类: 蚕的品种有很多,如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马桑蚕、惠利蚕、天蚕、琥珀蚕、樟蚕、栗蚕、樗蚕、乌桕蚕、柳蚕。
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枯叶、榆叶、鸭葱、薄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迁合的天然原料。
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其中幼虫期在适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头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
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丝是纺织纤维中的高贵纤维,是绸缎的原料。
桑蚕的蛹可食用,并与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
主要分布在中国。
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
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经四次眠和蜕皮。
每蜕皮1次,递增1龄。
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
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
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
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
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
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蓖麻蚕: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
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
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
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
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
实际就是蓖麻蚕。
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
蚕的用途
蚕 蚕的品种 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薄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
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头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
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
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
主要分布在中国。
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
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经四次眠和蜕皮。
每蜕皮1次,递增1龄。
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
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
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
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
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
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蓖麻蚕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
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
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
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
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 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
实际就是蓖麻蚕。
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
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马桑蚕 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
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
因称马桑蚕。
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
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惠利蚕 即蓖麻蚕。
是蓖麻蚕的音译名。
蓖麻蚕原产地是印度东北部的阿隆姆,当地人称蓖麻?quot;eri", 日本人将eri-silkworm的"eri"音译为"惠利".中国人引进蓖麻蚕时.也称过"惠利蚕",因"惠利"含义饲养实惠,有利可图,便于推广。
当时,中国也有人把eri--silkworm译为"爱丽蚕"、"伊利蚕"的。
天蚕 以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如辽东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又名山蚕,学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
天蚕是一化性完全变态昆虫,卵期经过270d左右。
幼虫期从孵化到结茧4眠5龄需要50-60d左右,结茧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虫需要20-30d,暖卵的适温为18℃,相对湿度为75%--85%;羽化时最适温度为22--26℃。
至生长极度时,体重17-20g约比蚁蚕增加4000倍。
天蚕茧色为绿色,能缫丝,丝质优美、轻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光泽。
织成丝绸色泽艳丽、美观,是高级的丝织品。
琥珀蚕 以楠木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阿萨姆或姆珈蚕。
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aea Assama.??《榷?辈亢桶⑷?钒畹挠炅掷铩K茄?钍饰露任?4--25℃,相对湿度为75%-80%,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65%,幼虫就难以成活。
琥珀蚕能食数种植物的叶子,主食楠木叶,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绿树叶子,以及含笑属、樟属等植物的叶子。
属多化性,一年可收获4-5次。
幼虫期一般从孵化到结茧需要25-35d,结茧需2-3d,产卵需3-4d,卵期夏季为7-8d,冬季为14-15d。
茧色呈金黄色,能缫丝。
丝质坚韧带琥珀光泽,因些称之为"琥珀蚕",其织品供制作贵重服饰。
樟蚕 以樟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
蚕有什么品种?
蚕有以下品种:1、桑蚕 2.柞蚕 3.蓖麻蚕 4.木薯蚕 5.马桑蚕 6.惠利蚕 7.天蚕 8.琥珀蚕 9.樟蚕 10.栗蚕 11.樗蚕 12.乌桕蚕 13.柳蚕。
蚕的饲养方法如下: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
1-2龄适宜温度26-27度,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度,相对湿度85%。
2、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公斤;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公斤;3龄用自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公斤;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眠前处理:(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
(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5、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6、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给桑量宜偏少。
...
蚕的种类有几种?
蚕的品种 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薄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
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头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
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
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
主要分布在中国。
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
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经四次眠和蜕皮。
每蜕皮1次,递增1龄。
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
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
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
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
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
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蓖麻蚕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
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
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
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
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 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
实际就是蓖麻蚕。
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
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马桑蚕 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
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
因称马桑蚕。
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
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惠利蚕 即蓖麻蚕。
是蓖麻蚕的音译名。
蓖麻蚕原产地是印度东北部的阿隆姆,当地人称蓖麻?quot;eri", 日本人将eri-silkworm的"eri"音译为"惠利".中国人引进蓖麻蚕时.也称过"惠利蚕",因"惠利"含义饲养实惠,有利可图,便于推广。
当时,中国也有人把eri--silkworm译为"爱丽蚕"、"伊利蚕"的。
天蚕 以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如辽东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又名山蚕,学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
天蚕是一化性完全变态昆虫,卵期经过270d左右。
幼虫期从孵化到结茧4眠5龄需要50-60d左右,结茧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虫需要20-30d,暖卵的适温为18℃,相对湿度为75%--85%;羽化时最适温度为22--26℃。
至生长极度时,体重17-20g约比蚁蚕增加4000倍。
天蚕茧色为绿色,能缫丝,丝质优美、轻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光泽。
织成丝绸色泽艳丽、美观,是高级的丝织品。
琥珀蚕 以楠木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阿萨姆或姆珈蚕。
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aea Assama.??《榷?辈亢桶⑷?钒畹挠炅掷铩K茄?钍饰露任?4--25℃,相对湿度为75%-80%,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65%,幼虫就难以成活。
琥珀蚕能食数种植物的叶子,主食楠木叶,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绿树叶子,以及含笑属、樟属等植物的叶子。
属多化性,一年可收获4-5次。
幼虫期一般从孵化到结茧需要25-35d,结茧需2-3d,产卵需3-4d,卵期夏季为7-8d,冬季为14-15d。
茧色呈金黄色,能缫丝。
丝质坚韧带琥珀光泽,因些称之为"琥珀蚕",其织品供制作贵重服饰。
樟蚕 以樟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
世界共有几种蚕
主要有十三种。
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moriLinaeus。
桑蚕起源于中国,它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25℃,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生菜叶、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
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条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
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
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蚕砂枕有祛风降湿、健脑明目等功效。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pernyiGuerin-Meneville。
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
主要分布在中国。
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
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经四次眠和蜕皮。
每蜕皮1次,递增1龄。
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
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
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
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
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
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蓖麻蚕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cynthiaricini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
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
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
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
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 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
实际就是蓖麻蚕。
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
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马桑蚕 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
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
因称马桑蚕。
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
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惠利蚕 即蓖麻蚕。
是蓖麻蚕的音译名。
蓖麻蚕原产地是印度东北部的阿隆姆,当地人称蓖麻△",日本人将eri-silkworm的"eri"音译为"惠利".中国人引进蓖麻蚕时.也称过"惠利蚕",因"惠利"含义饲养实惠,有利可图,便于推广。
当时,中国也有人把eri--silkworm译为"爱丽蚕"、"伊利蚕"的。
天蚕 以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如辽东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又名山蚕,学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
天蚕是一化性完全变态昆虫,卵期经过270d左右。
幼虫期从孵化到结茧4眠5龄需要50~60d左右,结茧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虫需要20~30d,暖卵的适温为18℃,相对湿度为75%~85%;羽化时最适温度为22~26℃。
至生长极度时,体重17~20g约比蚁蚕增加4000倍。
天蚕茧色为绿色,能缫丝,丝质优美、轻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光泽。
织成丝绸色泽艳丽、美观,是高级的丝织品。
琥珀蚕 以楠木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阿萨姆或姆珈蚕。
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aea Assama.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适宜生长条件4~25℃,相对湿度为75%~80%,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65%,幼虫就难以成活。
琥珀蚕能食数种植物的叶子,主食楠木叶,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绿树叶子,以及含笑属、樟属等植物的叶子。
属多化性,一年可收获4~5次。
幼虫期一般从孵化到结茧需要25~35d,结茧需2~3d,产卵需3~4d,卵期夏季为7~8d,冬季为14~15d。
茧色呈金黄色,能缫丝。
丝质坚韧带琥珀光泽,因此称之为"琥珀蚕...
介绍一下中国养蚕的历史。
养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
家蚕的祖先认为是野蚕,形态上和家蚕几乎没有差别,而且与家蚕长大后能自然杂交产生后代。
历史:夏代以前已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
商代设有“女蚕”,为典蚕之官。
甲骨卜辞中以蚕神与上甲微同祭,对蚕事极为尊崇。
当时有杯蚕(臭椿蚕)、棘蚕、栗蚕、蚊蚕四种,家蚕亦称螺蚕。
野蚕和家蚕都是多化性,逐步演变而成二化性和一化性,并以三眠蚕为主。
周代有“亲蚕”制度,天子和诸侯都有“公桑蚕室”,夏历二月浴种,三月初一开始养蚕,对浴种、出蚁、蚕眠、化蛹、结茧、化蛾等蚕的生长形态,已有一定认识。
对养蚕工具曲(箔)、植(蚕架)、筐(蚕匾)、蓬(芦席)等都有记载。
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主要养一化性蚕(春蚕),而禁养夏蚕(原蚕),一年只养一茬,以免桑叶采伐过度而残桑。
周代养蚕方法已较成熟,浴种是清除蚕卵上杂菌,以白篙煮汁,浸泡蚕种,促其发蚁。
蚕室内注意排水干燥及温度调节。
战国时期对蚕的习性认识加深,已认识到蚕无雌雄,蛾有雌雄,怕高温,喜一定湿度,恶雨。
三眠蚕龄期为21日。
北方地区有一化性、二化性(原蚕)和多化性,可连续孵化至秋末。
在大批鲜茧因来不及缫丝而化蛾破坏茧层时,则用曝茧、震蛹两种杀蛹方法来处理。
秦汉以来对野蚕仍继续采集利用。
魏晋南北朝时选种、制种技术有很大进步,己发明低溢控制家蚕制种孵化时间的方法。
永嘉有八辈蚕:螺珍蚕三月绩、拓蚕和螺蚕四月初绩、爱珍五月绩、爱蚕六月末绩、寒珍七月末绩、四出蚕九月初绩、寒蚕十月绩。
北方常用蚕种有三卧一生蚕(三眠一化性)和四卧再生蚕(四眠二化性)两类。
以体色和斑纹为主,蚕品种分为白头蚕、领石蚕、楚蚕、里蚕、儿蚕、灰儿蚕等。
按饲育和繁殖时间分为秋母蚕、秋中蚕、老秋儿蚕、秋末老懈儿蚕(指南方多化性蚕)等。
以茧分为绵儿蚕、同功蚕。
在饲育过程中,已注意到桑、火、寒、暑、燥、湿等因素对蚕儿生长的生态影响。
蚕具安放时注意蚕座的疏密适当,常在室外上簇,雨天则宜族于屋内,并有平面上簇、悬挂上簇、室外平铺蓬嵩族等三种形式。
不论南方北方,茧处理有日曝法和盐泡法两种,而藏茧则多用盐泡法。
唐代养蚕基本沿用前代旧法,但都饲养多化性蚕,以三眠蚕与四眠蚕为主,浴蚕则在谷雨节前后于野外进行,与后世盆浴不同。
宋代蚕事趋于完善,生产过程分为:浴蚕、下蚕、喂蚕、一眠、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下族、择茧、窖茧等。
浴种分多次进行,一在腊月经冻沥毒,二在谷雨催青前温水浴之,清明暖种有人体温和糠火温两种。
收蚁有鹅毛掸拂和桑叶香引两种。
蚁蚕饲叶用刀切细、小蚕用嫩叶,并注意控温.大蚕薄饲勤添,并勤去粪除沙。
上簇时先将早熟蚕拾巧上山,然后大批熟蚕一起上伞形簇,要适当提高温度。
贮茧多用盐混法收藏,农家贮茧时间不长,旬日后即出而OA之,保持茧质润泽。
元代对养蚕要求更严,并重视多化性蚕饲育,适当控制夏秋蚕数最。
元代养蚕总结归纳为十体、三光、八宜、三稀、五广。
“十体”指寒、热、饥、饱、稀、密、眠、起、紧、慢(指饲叶速度)等条件、“三光”指按蚕的肌色定饲叶多少,“白光向食,青光厚饲(皮皱为饥).黄光以渐住食”;“八宜”指蚕的不同生长期要掌握采光明暗、温度暖凉、风速大小、饲叶速度等八类条件。
“三稀”指下蚁、上箱、人族都要稀疏;“五广”指对影响蚕生长的声音、气味、光线、颜色及不卫生因素等都要禁忌。
明代对蚕种选择和品种改良都很重视,浴种用天露法,利用石灰水、盐卤水等浴法留取好种,淘汰低劣蚕卵。
最早发现了杂交蚕种的优势并加以利用,以“早雄配晚雌幻出嘉种”。
可见明时已能用一、二化性蚕蛾进行杂交而成体强丝多的新蚕种。
浙江嘉湖地区在上簇结茧时还总结“出口干”的成功经验,即用火加温干燥,使茧质和解舒率得到提高。
江南水乡利用池塘养鱼畜牧,与栽桑养蚕的水肥相结合,形成自然循环条件下的相互促进,也是成功的范例。
同时还采用隔离淘汰等措施,防止蚕脓病、软化病、白假病等传染蔓延,育蚕技术已有较完整的体系。
对于野生柞蚕的利用,宋元以前主要做丝絮、打线及纺粗帛用,宋元后山东登莱地区已推广人工放养野蚕,产量大增。
同时纺丝织绸也告成功,野蚕生产遂遍布鲁、辽、陕、豫、贵、皖等省山区,柞蚕有拓、样、棘、萧、懈、椿、椒、柳、榆、枫、构、祀蚕等品种。
到明代对野蚕放养已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明末山东柞蚕丝绸已闻名中外,从此由历史上的人工自然采集转人到人工放养收集的生产格局。
南宋时广西还创造了以醋浸或熏野蚕,然后剖开蚕腹,取其丝“就醋中引之”,一虫可得丝长6一7尺的先例,有人认为这是现代人造纤维的前奏。
在传统养蚕技术的基础上,各地都重视制种,清代时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广东、贵州等地,都有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地方蚕品种,其中浙江余杭、新昌、萧山等地的优良品种较著名,后来就成为现代蚕种的制造基地。
技术上对上族...
蚕有哪些用途?
1、蚕茧:家蚕和柞蚕的茧可缫丝,蚕丝是织绸缎的唯一原料。
2、蚕卵:柞蚕卵是进行生物防治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3、幼虫(蚕):①活蚕: 大的蚕可食用。
②僵蚕:可入药,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
4、蚕蛹:可食用,蛋白质含量高。
5、蚕蛾:可食用,也是化工、医药原料。
6、粪便(蚕沙):可入药,用于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
也是化工、医药原料,还是蚕沙枕头的添加原料。
蚕蛹的生长过程
蚕的一生经过了从蚕卵变幼蚕,再变为蚕蛹,最后变成飞蛾四个生长期,总时间约为一个月,每一个生长期的形态都完全不同。
1、刚出生的蚕宝宝长得象蚂蚁,又黑又小,身上长满黑黑的细毛,两天后细毛才脱干净。
养四只小蚕每天只需一片桑叶就足够了,它们吃得很慢,但是一直不停地吃。
到了第四天,蚕就不吃也不动,好像死了一样,这时蚕进入休眠蜕皮阶段。
蚕蜕皮大约要一天的时间,脱下来的皮有点黄、干巴巴的,粘在养蚕的盒子上。
脱过皮的蚕宝宝比较白,也长大了些,食量增加了许多,要喂更多的桑叶。
2、 蚕宝宝在吐丝之前要休眠蜕皮四次,每次都是先连续3-5天不停的吃桑叶,然后用一天时间休眠蜕皮,每脱一次皮,蚕就长大一岁。
第四次脱皮后的蚕宝宝就是五龄蚕,身长有3-4厘米,白白胖胖,还有点透明,这时候的蚕宝宝身体结构可以看得很清楚。
蚕的身体有十二节,每节的两侧靠近足部都长有小黑点,身上长有八对足,分别是:胸部三对,腹部四对,尾部一对。
蚕的背上,从头部起到尾部,分别长了三个黑褐色的点,尾巴上还长了一根像针一样的尾角。
3、蚕吐丝时会不停的上下左右摆动头部,大约要两天的时间才能结出一个茧,茧是白色椭圆形的,蚕把自己裹在茧里,需要剪开蚕茧,才可以观察到蚕在茧中的变化。
在茧中,蚕要进行最后一次蜕皮变成蛹,蛹的样子象一粒豆子,有头部、胸部和腹部。
刚开始时蛹是黄色的,皮有点软,慢慢的变成褐色,蛹皮变硬、起皱,约十天的时间,蛹就变成了飞蛾。
飞蛾有六条腿,一对翅膀,但不会飞,飞蛾能把蚕茧咬破,破茧而出。
4、破茧而出的飞蛾会雌雄两两尾部相接,大约要几个小时才分开,分开后雄蛾就死了,雌蛾需要用上六个小时产卵,然后才慢慢死去。
每只雌蛾可产下400-500个卵,蚕卵的样子很象芝麻,密密麻麻整齐排列,最初颜色是淡黄色,两天后蚕卵变成赤豆色,六天后变成灰绿色,大约要十多天的时间,蚕卵就可以孵化出幼蚕。
蚕的品种:1、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
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头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
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
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蚕砂枕有祛风降湿、健脑明目等功效。
2、柞蚕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
主要分布在中国。
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
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经四次眠和蜕皮。
每蜕皮1次,递增1龄。
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
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
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
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
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
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3、木薯蚕,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
实际就是蓖麻蚕。
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
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4、马桑蚕,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
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
因称马桑蚕。
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
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
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