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什么鱼最适合在低温下养殖?
我国现有14种冷水鱼。
冷水鱼品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和引进培育优质虹鳟品种,如三倍体虹鳟、全雌虹鳟、道氏虹鳟、硬头鳟、金鳟等。
二是引进国外新冷水品种:如大西洋鲑、银鲑、白点鲑、山女鳟等。
三是开发我国土著冷水鱼种类养殖如红点鲑、细鳞鱼、哲罗鱼等等。
养殖环境条件为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方式。
冷水性鱼类属于吃食性鱼类,很适应高密度流水养殖。
可以在有限的水体中养殖大量的食用鱼,是其它鱼类无法比拟的,一般池塘放养密度是每亩放800到1500斤,高密度流水养殖每平方米放养20到30尾,高密度流水的放养密度比其它池塘养鱼要高出几十倍,高密度流水养殖亩产量是5000多斤,因此,高密度流水养殖占地少,单位面积产量高,可以充分利用鱼池和水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我是海鲜店的 为什么我家养的海参 越养越小呢?? 为什么海参到家后 ...
你好朋友!海参的生活习性是:海参多栖息于水深13-15m的海藻繁茂、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透明度较大、无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
生活生深自低潮线以下2-20m,幼小者生活在浅水底,个体较大者生活在深水底。
夏眠从夏至开始约100天。
当水温下降到20℃以下时即解除夏眠。
刺参具有很强的再生习性,当处在不良生活条件下,体壁强烈收缩,从肛门排出内脏,如消化管、中短波吸树、生殖腺等,条件转好时,再生新内脏。
切去身体的一段仍可再生。
以小型动植物为食,如腹足类、桡足类、软体动物的幼贝和硅藻及有机质碎屑等。
海参为雌雄异体,生殖腺5-6月成熟。
体外受精。
经数个变态幼虫后发育成稚参,再进一步成长为成参。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3米。
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通过身体的急剧收缩,将内脏器官迅速地从肛门抛向敌害。
失去内脏后的海参,经过几个星期的生长,体内会重新长出内脏。
海参移动极为缓慢,每小时仅能移动3米,比蜗牛还慢,所以善于伪装,肤色和环境类似;同时依靠排出内脏迷惑天敌与强大的再生能力来维持生存。
只要水温和水质适宜,即使海参被切除一半或被天敌吃掉一半,海参可以在几个月后重新长出全部身体,但前提是剩下的一半必须有头部或肛门,因为生长细胞集中于这两个部位。
海参的天敌是螃蟹。
诚望给你更多的咨询与帮助!
海参池里还能养殖什么?
刀额新对虾(基围虾)养殖方法:一、池塘选择池塘面积以0.13-0.2公顷、深1.5—2米为宜;池底平坦,底部保留10厘米左右的淤泥,四周开挖环沟,宽4米、深0.5米。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虾苗放养前,池塘要做好清池消毒工作,清除野杂鱼和虾的其他敌害生物。
在放养前20天左右,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0- 150公斤化浆后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放养前7天,每亩水面投放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150公斤(主要是畜禽粪),接着注水50厘米深。
注水时注水口用4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虾的敌害生物进入虾池;约7天后,池塘中便出现大量桡足类及轮虫等浮游动物,此时是虾苗下塘的最好时机。
二、虾苗放养因刀额新对虾原本生活在海水中,因此,其人工育苗也要在高盐度环境中进行(一般出苗时的海水相对密度为1.02)。
虾苗移养到淡水中必须先经过淡化养殖,只有淡化好的虾苗才能进行放养。
放养前1天,用体长2-3厘米的青虾苗试水5-6小时,然后再放养刀额新对虾苗,每亩水面放养8-10万只;若经中间强化培育后,规格达1-1.5厘米,每亩水面放养5-6万只,具体放养密度还应根据池塘的条件和技术状况而定。
放养的虾苗要求外壳光洁晶莹、规格均匀、体质健壮、强跳有力。
三、饲养管理1.投饵管理 养殖前期(虾苗体长3厘米),即虾苗下塘的前1个月,主要依靠池中浮游生物为饵料或辅以少量细微颗粒饲料;虾苗下塘 1个月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沼虾饲料为主)。
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4%-6%;在生长旺季,有条件的地方再辅投一些经破碎的螺蚬类、小杂鱼等。
投饵量还要根据季节、水温、气候以及水质好坏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如水温在25-30℃时,刀额新对虾摄食旺盛,应抓住时机,多投喂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0.3%-0.5%多种维生素和骨粉之类的添加剂,以保证虾生长的营养需要。
白天投喂占日投饵量的1/3,傍晚占2/3,生长旺季半夜可增投一次。
2.水质管理 虾苗下池时,水深控制在60厘米,并保持10天左右。
以后每隔7天加水1- 2次,每次加水深度10-20厘米,最深水保持在 1.5-1.6米。
池水满后,定期放掉底层水。
选择晴天上午放水最佳,放掉50-60厘米底层水,让阳光尽可能照射水体,使整个水体成为富氧区,以加速虾的蜕壳,利于生长。
要注意施肥培肥水质和机械增氧。
施肥要根据水质肥瘦程度进行调控,控制水色为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掌握在 30-35厘米。
刀额新对虾对于虾塘底质的要求高于其他虾类,因此,虾塘底质改良就显得十分重要。
不定期撒施生石灰对改良虾塘水质和底质有一定效果,每亩水面用量10-15公斤。
四、收获捕捞刀额新对虾的收捕时间,主要取决于成虾的生长情况和市场要求。
一般在淡水池塘养殖 80-100天,即可达到7-10厘米长的商品规格。
也可进行轮捕,收捕方法有三种:地笼收捕、拉网收捕及干塘放水收捕。
海参如何养殖
建造养参池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
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
所选海区不得有污染,尤其是油类污染,养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该池海水的更换最好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不底于百分之三十左右,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
放人工海参礁建造人工海参礁的目的,是为海参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
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砖头、废弃的扇贝笼,甚至稍大、形状不等的石块也是很好的参礁。
参礁的摆放以尽可能的增大海参的隐蔽空间为原则,可以摆放成列状或堆状,参礁投放的数量根据实际条件越多越好。
参苗的运输通常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运输参苗。
所谓湿法运输,是在运输参苗时,把参苗放在帆布桶里,每桶装参苗300头左右,加水0.2立方水体左右。
所谓干法运输,是将参苗放于塑料周转箱中,箱的底部铺放2cm厚的脱脂棉,上面铺放两层纱布,用海水湿透,将参苗均匀平放,外围用塑料布挡风。
天气干热时路途中还需适当喷淋海水。
参苗的投放参苗的投放密度可根据参苗的规格不同而合理控制,按大苗少投放,小苗多投放的原则来调节,通常300-500头/斤大小的苗种投放密度可控制在10-30头/平方米,最终成活率可达35%左右。
参苗的投放密度除与水温水质有关外,还与投喂管理有关,合理的投喂质量较好的海参配合饲料能有效的提高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
饵料投喂将海参配合饲料用水浸泡10-15分钟,然后均匀泼洒在参礁上及其附近,投喂量按池内海参总重的百分之3-5即可,一般每天早晚各投一次,也可隔天投喂,注意每天投喂时不要向外排水,以免饲料流失造成浪费,7-9月份一般不投喂。
注:海参体重一般达到250克以上时即可收获,收获时间可根据市场价格和养殖周期灵活掌握,一般深秋初冬收获较多,收获方法主要以潜水捕获为主,有条件的可以排干池水进行挑拣。
怎么养海参苗
海参养殖技术 借鉴 一)潮间带梯田养殖 1.梯田建造 在潮间带从低潮线或者中潮附近开始,或者利用地质地形的特点,用石块加钢筋水泥筑堤,围成梯田,梯田最深处堤高100—150厘米,在堤上插固直径2厘米左右的钢筋,钢筋长度要高于海水表面,钢筋间距3—5米,钢筋上吊挂直至水面网目2厘米左右的网片,风浪大的海区,在堤外应设置散石护堤。
根据梯田面积,在堤上设置1至数个闸门,以利水的交换。
池内可投石、海参礁、汽车外轮胎等提供海参栖息场所。
投石以堆放为主,散铺为辅,每亩投石80—100米3,或者投海参礁40—60个。
池内石头和海参礁上,尽量繁生大型藻类,如裙带、石芘、鼠尾藻、鹿角菜、鸡毛菜等。
沙泥质,移大叶藻,以改善环境,为海参提供饵料。
2.苗种放养 放养苗种规格偏大为好,一般可放养体重5—10克的幼参,放养密度20头/米2左右为宜。
投放时,可直接将幼参撒于池内石头或海参礁上。
3.日常管理 由于梯田养殖一般都是高密度,因此日常管理尤为重要,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梯田内水质清新,每日纳潮,保持潮流畅通,视梯田内污物累积情况,不定期地进行清楚,保持水质; (2)人工投饵:在养殖密度高达20—30头/米2的状况下,完全依赖自然饵料,难以满足海参对饵料数量的要求,尤其是在海参活动、摄食盛期,因此应适当添加人工配合饵料,予以补充。
一般在3—6月、10—12月期间,适当投喂人工配合饵料;(3)加强梯田护理:堤坝发现有泄漏,网片有破损应及时修补。
每日退潮后,应巡视梯田,将梯田内的可疑敌害生物,日本鲟、海盘车等清除。
另外,注意观察海参的活动情况,发现有海参向田外逃逸,应及时捕回。
4.养殖效果实例 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在牟平养马岛东端、挡浪坝南侧中潮区建一养殖池,长110米,宽30米,面积3300米2,池内最大水深1.8米,大潮能全部退出,池东南角有一自然换水闸,闸口宽3.2米,池东北、西北各设一个进、排水闸,闸门宽0.5米,池内投石155米3,呈堆状、散状、平铺状,投瓦片500张,扇贝养殖筒300只。
1987年投平均体重59.4克的参苗21450头。
1988年4月,投平均体重12.2克的参苗8044头,1988—1989年,二次回捕10044头,回捕率34.1%,平均躯体重88.2克,(体重约160克),加工后获得干品69.18千克,平均亩产干参14.1千克。
(二)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 1. 养殖方法的理论研究 黄海水产研究所(1992-1994),对刺参夏眠习性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采用人工降温的低温饲育与自然水温的常温饲育相结合的方法。
降温饲育:试验期间各年龄段组群正常摄食,每头平均日摄食量亲参0.184克,1龄0.165克,2龄0.317克,2—3龄0.315克,3龄以上0.412克;消化道形态正常,小肠组织结构完好无缺;性腺退化不明显,肉眼可辨雌雄,处于成熟期或排放期;体重呈正增长,每头平均日增重1龄0.534克,2龄0.410克,2—3龄0.875克,3龄以上0.06克。
常温饲育各年龄组群随温度升高,日摄食量逐渐降低,直至停止摄食,消化道退化显著,小肠组织结构仅留有外表皮、肌肉、内表皮;性腺退化迅速难以发现,肉眼难辨雌雄,处于休止期;体重呈负增长,每头日平均增重1龄—0.648克,2龄—0.753,2龄—3龄—1.227克,3龄以上—1.818克:研究结果完全论证了水温使海参夏眠的主要外因。
在高水温夏眠期,采用人工降温可以解除夏眠,而转入正常地活动、摄食、成长,从而完全可以避免由于海参夏眠减重,对人工养殖造成的弊端,这就为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努据。
2.养殖方法 (1)控温方法:目前,最经济的控温方法有:①夏季用海带育苗排放的低温水进行降温,冬季用鲍鱼苗种排放的升温水进行升温;②利用坑道冬暖夏凉的低温特点调节水温,在夏季最高水温21摄氏度左右,冬季最低水温7摄氏度—8摄氏度;③海水深水井:该井井水温度,一般冬季12摄氏度—13摄氏度左右,夏季15摄氏度—16摄氏度左右,是海参养殖的适宜温度。
但盐度要格外注意,一般养殖用水盐度不应低于26,随着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法技术的不断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采用全控恒温恒养殖法,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2)养殖池建造:为减少养殖室规模,充分利用空间和减少能量损耗,降低养殖成本,一般可在室内建造多层(3—5层)立体养殖池,养殖池可用砖水泥结构或者框架塑料水槽,养殖池规格可为200厘米*80厘米*40厘米,二层间距50—60厘米,养殖中期后,每个养殖池用2—3块有孔塑料波板隔为上、下二层。
(3)苗种放养:苗种放养规格,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要小于体长2厘米,最好3—5厘米。
放养密度体长3—5厘米的种苗,单层放养40—50头/米2、双层放养80--90头/米2为宜。
苗种应先投放到池内吊挂的网箱里(20目)养殖,当养殖2—3个月后,可撤去网箱参苗直接移到池内,苗种放养前应消毒,一般可用5*10-6—10*10-6(5—10 m)呋喃西林药浴。
(4)日常管理 1)水的管理:试验表明(表1-41),海参的适宜生长水温为10摄氏度-17摄氏度,最适生长水温10摄氏度—11摄氏度。
养殖水水温,可根据具体条件控制在最适宜范围内。
...
海参的养殖方法
海参养殖方法:一、虾池养殖1、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瓦片、石头、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2、幼参投放密度为体长5厘米左右,每亩投苗3000头-5000头。
3、海参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饵料。
同时,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 或投喂鼠尾藻、裙带菜、海带等藻类。
4、虾池的水深应保持在1.5米-2.0米,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以利海参顺 利夏眠与越冬。
5、严禁施用化学消毒药品、向虾池排放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
另须注意池水的温度、 盐度,纳水时要密切注意参池周围的水环境,保证池水的日交换量在10%-15%。
二、海上筏式养殖1、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2、养殖时一般采用鲍笼、扇贝笼、塑料桶养殖,并大都与鲍混养。
参苗体长为5厘米 左右,密度为200头-300头/平方米,吊挂水层在5米-8米之间,笼间距为3米-4米。
3、饵料为鼠尾藻、海带或人工配饵。
应随着参个体的长大渐疏密度,并随时检查网笼的破损程度。
4、在台风或风暴潮来临前要及时将笼网下沉,以免造成损失。
5、海上筏养海参也可与藻类混养。
三、海底沉笼养殖1、选择潮流通畅、风平浪静、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网笼,可为圆形,也可为长方形,外罩网衣,内放若干石块(3公斤-5公斤/个)。
2、放养密度为3厘米-5厘米参苗200头-300头/平方米,饵料为人工配合饵 料或海带、鼠尾藻等,根据情况可3天-5天投喂一次,也可一周一次。
3、日常注意网衣的破损情况,并根据海参生长的快慢及时疏密。
...
野生海参和养殖海参的营养价值有什么区别吗?
从营养价值上看,野生海参和底播海参是可以等同的,但对利用虾池和围堰养殖的海参目前还不能给予肯定。
人工养殖的方法1、虾池养殖;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瓦片、石头、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2、海上筏式养殖;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3、海底沉笼养殖;选择潮流通畅、风平浪静、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网笼,可为圆形,也可为长方形,外罩网衣,内放若干石块。
海参的主要营养成分营养元素含量(每100克):能量262cal、水18.9g、蛋白质50.2g、脂肪4.8g、纤维0g、碳水化合物4.5g、维生素A39mg、维生素B10.04mg、维生素B20.13mg、维生素C0mg、维生素E0mg、烟酸1.3mg、纳4967.8mg、钙0mg、铁9mg、胆固醇62mg。
海参简介海参,属海参纲,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
中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
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
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
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海参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随着海参价值知识的普及,海参逐渐进入百姓餐桌。
生活环境决定海参品质。
...
怎么养殖活海参
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
其营养价值极高。
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
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
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
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
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
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
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
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
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
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
如何进行海参的海上养殖?
当前,刺参海上养成,仍然处于试验阶段,养殖技术尚不完善,也不规范。
这里只能介绍一下已有的一些试验实例,仅供参考。
(1)日本三河湾的海参的海上养殖刺参是日本三河湾的特产。
在20年之前,这里刺参产量很高。
但最近5年期间,其捕获 量年年减少,年平均产量仅为650千克,还不到最高年产量的 5%。
究其原因,是因赤潮、苦潮(缺氧水团)和环境恶化影响的结 果,而且也是由于酷捕滥采的结果。
1984年在加强海底放流增殖刺参资源的同时,又在有关单位 的协助下,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海区人工养成试验。
(2)养成设施养成笼为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制的圆形鱼 筐,为鳗鱼养殖和活鱼运输用的市售产品。
笼外两侧各绑缚8个、 各为800克的坠石,以增加其重量,为保持其在海底的稳定性。
采 用延绳式,将12个笼垂下。
(3)苗种来源及养成于1984年12月24日,由县水试尾张 分场运来人工培育的青刺参3 000头。
将其中的1 338头直接用 于放流,其他的1 662头分为选别区和无选别区,放养于笼内。
养成期间,用干燥的马尾藻和石莼作饵料。
这些饵料,由于在 低温下不容易腐败,需要定期予以补充。
投饵次数为每周1次,投 傅量每笼投喂干重40〜100克。
每月按笼对所养成个体的体长测量1次,由于刺参体长的收 缩性大,体长测定值又容易变化,并且其体重也因体内含水量的不 同而有很大变动。
本次试验,是从笼中取出的自然状态作为测量 标准,测出体长。
经1个月的养成,到11月26日,排序3〜6各笼经再次选别 并分养,由4笼变为8笼。
从测量结果来看,自养成开始至11月 末,其生长迅速,以后随着水温的下降,生长也®着变慢。
从2月 上旬开始,随着水温的上升,其生长速度再度增加。
其平均体长,从试验开始到3月13日,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 内:体长增长2. 3〜4. 7倍。
其成活率,个体越大,成活率越高,7笼为95%,2笼为85%。
小个体多的笼,成活率低。
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有一部分 个体因笼的网眼过大而逃逸。
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养殖管理尤为重要。
特别是对用于养 殖的个体,要进行分级选别。
试验的3笼,经选别后又经分养;而 7笼则未进行选别。
两试验组经养成,其体长差别较间体长差别不大,而7笼个体间生长差别较大,最大个体可达14 厘米,但大多数个体生长较缓慢;并且,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个体 间的差别也逐渐增大,但总的体长平均值较小。
由于本次试验笼 数较少,在养成期间仅选别1次,如能随着生长不断地进行选别、 分笼,则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从养殖试验看,个体生长是顺利的,苗种越大,生长越 快,成活率也越髙;仔细认真地选别、分养,是养成管理上最重要的 技术措施;本试验采用养成笼的材质,是适宜的;海区水质稳定:从 饵料效果看,海带比石莼好。
石莼在低温下虽然不容易腐烂,但容 易漂浮,容易堵塞网眼,因此不宜作为饵料。
(4)问题与展望本次试验到3月13日止,个体长达到10厘 米以上,但达到商品出售规格的个体仅占25%。
将来的目标是: 当年有25%的个体可达到商品规格,余下的个体继续养殖到翌年 2月达到商品规格后出售。
养成用的苗种,如能达到2〜3厘米,是比较理想的。
但如达 不到这样的规格,可采取的办法是:将较少的苗种在适宜的海区进 行中间培育;也可以采取提早育苗,延长育苗期等措施。
养殖的器材,可根据苗种个体的大小及操作方便,选择适宜的 网笼。
此外,还要开发适宜于养殖、高效、稳定性能好的人工配合 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