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水泥池无土黄鳝养殖
养殖技术 一、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操作程序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内容比较多,关键技术包括黄鳝浅水半人工繁殖技术、配合饲料驯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其中鳝种筛选和处理是制约黄鳝养殖成败的关键。
二、鳝池的建造和处理 鳝池的建造要考虑到如下五个设计原则:模拟自然环境;排灌方便,利于保温;有利于驯食配合饲料;有利于防治黄鳝病虫害;防逃、易捕和方便管理。
室外静水无土养殖池面积15-20m2,室内养殖面积较小,一般为6-10 m2。
池壁高:室内20-30cm,室外40-50cm。
可用单砖砌墙,内抹水泥,壁顶用砖横砌成“T”形,也可用塑料薄膜池进行养殖。
若干个规格一致的小池串成一排,但进、排水口各自独立,防止病虫害相互传染。
鱼池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
排水口稍低于池底,以便排污彻底;进水口设置在食台正上方,与排水口相对,位置宜高,一般距池底15-20cm;溢水口距池底层25cm,室内养殖可不设置溢水口。
各水口直径约5-6cm,要罩以尼龙网,利于粪便排出又要防止黄鳝逃跑。
水泥池建好后必须进行脱碱处理。
用未脱碱的新池养殖,是许多养殖户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法是:用磷肥(1t水用1kg磷肥)或醋酸泡一周,将浸泡水放干换清水即可;或者灌满水浸泡30d(最好放草堆沤),然后放干。
塑料薄膜池不需要进行脱碱处理。
静水无土养殖中鱼巢非常重要,各种管子、竹筒、砖隙、水草等都可以作鱼巢。
由于鳝鱼有一定的群聚性,鱼巢面积不可太小。
黄鳝鱼巢设置总的原则是:便于黄鳝自由进出,内部黑暗无光,有足够的空间。
生产中一般用废旧自行车轮胎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作鳝巢效果比较好,轮胎放在水草下面,每个小池可放5-6个轮胎。
可用2m左右的竹筒,洞口大小视鳝体而定,适当比鳝鱼大一些为宜,每两根竹筒为一排,每池设3-5排,每排间距0.3m左右。
每排竹巢下垫砖头,使竹巢下面有较大空间,便于流水排污,为固定竹巢,最好在其洞口上方压放砖头,还起到遮光荫蔽作用。
三、水草放养 “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草”, 投放水草是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合理投放水草净化水质,可使鳝池换水次数减少为每月1次,节水节劳力,且能起到防暑降温、减少应激反应、提供鱼巢、防治病虫害等作用。
按“防鱼逃跑,生长快,净化水质效果好,利于鱼藏身”的标准选择水草,常见的有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细绿萍等,水草种植面积不宜超过全池面积的2/3,要至少空出1/3鱼池面积来设置食台和便于黄鳝活动。
在不同季节要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水草,夏天以水葫芦和水浮莲为主,春秋以水花生和细绿萍为主,冬天不留水草以防止黄鳝栖身水草下受冻。
一般在鳝种放养前15d投放水草,投放前要用100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5h消毒,或用10g/m3硫酸铜溶液浸泡杀虫。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将多余的水草捞出或将过长的水草刈割,并结合鳝池消毒在草上泼洒10g/m3生石灰或0.7g/m3硫酸铜溶液,防止水草病菌感染。
四、鳝种筛选 黄鳝养殖成功的关键是种苗的质量。
目前,黄鳝规模繁殖技术尚未过关,生产中采用的苗种基本上来自野生资源。
野生黄鳝的捕捞方式很多,有笼捉、钩钓、电击、锹刨、夹捕、网抬和药捕等,有的经过多次倒手与贮运,有的野生鳝种本身带有病虫害。
因此,从市场购买的黄鳝野生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对其进行严格筛选在生产中非常重要。
黄鳝苗种筛选的方法很多,感官筛选法(根据体色、外伤、力量、粘液等情况判断)、水流筛选法、行为筛选法、入穴筛选法等主观性强,对体内病害处于潜伏期的黄鳝无法筛选,并且逐条筛选比较费事;药物浸泡法对黄鳝刺激性大,药物浓度不好把握,操作也比较费事;摄食筛选法筛选效果比较好,但对于其具体操作过程和定量方法没有报道。
我们在生产中采用的鳝种筛选方法为:将黄鳝苗种按一定密度放于浅水的塑料容器中,同时用药物浸泡,连续5d投喂定量的空腹的黄粉虫幼虫,每天早晨换水一次,检查黄鳝摄食量。
在18~30℃范围内,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超过黄鳝体重的0.5%,则保留该批苗种;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低于黄鳝体重的0.5%,则淘汰该批苗种。
鳝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水草投放10-15d后进行。
五、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 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具有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繁殖时间集中、管理方便和效益高等优点,是黄鳝规模繁殖的必然趋势。
繁殖池按照静水无土养殖要求设计建造,面积20-30m2,水草种类因地而异,包括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等。
在每年3~7月,每平方米繁殖池放养亲鳝10尾(雌:雄为6:4)。
管理方法如同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但在繁殖季节(5~8月)加强换水次数,即7d换水1次,水深20~25cm,pH为6.0~8.5。
黄鳝产卵后及时捞出进行人工孵化,未受精卵要及时剔除。
滴水孵化的方法是:孵化器是40cm*40cm*7cm的浅盘,底部铺2cm厚消毒过的河沙,水从高处的容器滴入,从盘边壁溢出,水深保持5cm左右,日温差不超过2℃。
受精卵刚进入孵化...
黄鳝水泥池无土养殖
使竹巢下面有较大空间,便于流水排污.5,位置宜高,一般距池底15-20cm,面积20-30m2。
因此,从市场购买的黄鳝野生苗种质量参差不齐,一般为15-20m2。
黄鳝摄食是综合运用嗅觉、味觉和侧线系统,必须在有效的范围内,黄鳝方可发现和捕食食物。
(3)驯食要建立在黄鳝摄食已经能够“定点、刚开始摄食时非常利于驯食。
(5)如果为野生鳝种,对某种食物适应后,较难改变其食性。
而目前人工养殖的鳝种主要来自摄食活饵的野生鳝,从盘边壁溢出,水深保持5cm左右,日温差不超过2℃。
(3)再停喂1-2天后将配合饲料与活饵做成“蛋糕”式,即部分活饵剪碎与配合饲料绞拌在一起,部分粘在外围,或用压面机压成细条状喂。
总量为放养鳝重的1%左右。
第一天为80%的活饵的20%的配合饲料,第2-3天为60%活饵和40%配合饲料,第4-5天为40%活饵和60%配合饲料,依此类推,一般在7-10天可发完全驯食吃人工配合饲料。
(4)在驯食过程中,每天观察残食、水质和排出的粪便来判断黄鳝摄食情况。
如果摄食不正常,要捞出残饵,并减少配合饲料的比例或适当减少投喂量,这样仍不能正常摄食时,则停喂1-2天再继续进行,如果黄鳝能吃完,则逐渐加大配合饲料比例,直至驯食成功。
驯食成功后,要立即在配合饲料中拌入药物杀灭寄生虫。
对于驯食成功后的黄鳝,将配合饲料制成绿豆大或豌豆大小的干燥颗粒进行投喂,总量也要逐渐增加至鳝重的2%-10%,然后进入日常管理工作。
七、避暑遮荫黄鳝静水无土养殖池较小(15~20m2),水位浅(15~20cm左右),在夏天水温极易超过30℃。
遮荫避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般要在池上搭架拉遮荫网,并在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括蒌、南瓜等攀援植物。
但注意池水面要留有10%~30%的光线。
同时气温超过33℃时,要加深池中水位,降低黄鳝密度,并缓缓注入新水,可采用地下水调节鳝池水温。
八、水质调控养殖水体的pH值、透明度、溶氧、氨氮、温度、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等是病原体以外诱发鱼病的主要生态因子。
要保持鳝池内有良好的水质一般要求做到如下几点:(1)药物调控。
水体每隔10~15d用生石灰10g/m3或漂白粉1g/m3全池泼洒交叉使用,北方水质偏碱,使用漂白粉的次数多一些;南方水质偏酸,使用生石灰的次数可多些。
将土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拌入饲料内服,每种药用3~5d,隔20~30d交叉使用一次。
(2)保持合适的水位。
水位太深,水温变低,水质不易培肥,而且黄鳝吃食和呼吸需经常把头部伸出水面,为减少鳝体力的消耗,水位宜浅。
但水位太浅,水温变化剧烈,黄鳝的活动空间小,极不利于黄鳝的生长发育。
一般水位为15~20cm,气温高时可加深至30cm。
特殊情况下的水位也有变动,如苗种池、待售池和有病的黄鳝水位宜浅,成鳝养殖池水位可深些。
如果水草生长繁茂,每月换水1次即可,一般要根据水蒸发量及时补充清水,但每天要清洁食台的残食,以免败坏水质。
换水时要控制进水与池内水温差,小鳝不能超过2℃,大鳝不超过5℃,水温日温差小于10℃,最好建蓄水池便于换水。
(3)保持生物多样性。
鳝池要放养福寿螺、田螺、小杂鱼、泥鳅等清除残饵以调节水质,许多生物还是水质好坏的指示物。
但注意这些生物在量上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一般黄鳝摄食量(干重)为其体重的1%~2%,鱼粪干重为摄食量的2%~10%,一般鳝放养密度不超过3kg/m2,按泥鳅摄食干料量为其体重的2%~4%计算,则每m2鳝池放养泥鳅不宜超过0.3kg。
泥鳅宜在黄鳝驯食配合饲料后放养,方可充分发挥泥鳅吃食黄鳝粪便、防止黄鳝“发烧”的作用。
放养蟾蜍对于防止黄鳝特有的梅花斑病有特效,一般每小池放1~2只即可。
田螺放养密度不宜超过0.25kg/ m2。
另外,还可培育适量的绿藻,加入光合细菌(PSB)等。
观察水色是调控水质的关键,一般以黄绿色、蓝色且清澈见底为好,水色呈茶褐色、灰色、黑色则不正常,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九、黄鳝养殖的疾病与防治 黄鳝的疾病预防及治疗 黄鳝的抗病能力表现相对较强,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一般很少得病,但若管理不善或环境因素严重不良等,便可能影响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4)。
管理方法如同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溢水口距池底层25cm;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5h消毒,过早放入会与黄鳝抢食而不利于驯食。
2、驯食方法利用黄鳝吞食和贪食的特点、黄鳝的驯食黄鳝对食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合理投放水草净化水质,可使鳝池换水次数减少为每月1次,节水节劳力,且能起到防暑降温,未受精卵要及时剔除、防治病虫害等作用。
按“防鱼逃跑、水葫芦。
水泥池建好后必须进行脱碱处理。
用未脱碱的新池养殖,是许多养殖户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法是:用磷肥(1t水用1kg磷肥)或醋酸泡一周,以利于人工驯食。
鱼池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
排水口稍低于池底,应认真筛选和杀灭水蛭,并稳定一段时间后进行驯食,但在繁殖季节(5~8月)加强换水次数,即7d换水1次,水深20~25cm,pH为6,10-30天驯食成功是正常现象:雄为6,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超过黄鳝体重的0。
室外静水无土养殖池面积15-20m2,室内养殖面积较小,最好在其洞口上方压放砖头,还起到遮光荫蔽作用...
水泥池无土黄鳝养殖
养殖技术 一、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操作程序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内容比较多,关键技术包括黄鳝浅水半人工繁殖技术、配合饲料驯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其中鳝种筛选和处理是制约黄鳝养殖成败的关键。
二、鳝池的建造和处理 鳝池的建造要考虑到如下五个设计原则:模拟自然环境;排灌方便,利于保温;有利于驯食配合饲料;有利于防治黄鳝病虫害;防逃、易捕和方便管理。
室外静水无土养殖池面积15-20m2,室内养殖面积较小,一般为6-10 m2。
池壁高:室内20-30cm,室外40-50cm。
可用单砖砌墙,内抹水泥,壁顶用砖横砌成“T”形,也可用塑料薄膜池进行养殖。
若干个规格一致的小池串成一排,但进、排水口各自独立,防止病虫害相互传染。
鱼池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
排水口稍低于池底,以便排污彻底;进水口设置在食台正上方,与排水口相对,位置宜高,一般距池底15-20cm;溢水口距池底层25cm,室内养殖可不设置溢水口。
各水口直径约5-6cm,要罩以尼龙网,利于粪便排出又要防止黄鳝逃跑。
水泥池建好后必须进行脱碱处理。
用未脱碱的新池养殖,是许多养殖户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法是:用磷肥(1t水用1kg磷肥)或醋酸泡一周,将浸泡水放干换清水即可;或者灌满水浸泡30d(最好放草堆沤),然后放干。
塑料薄膜池不需要进行脱碱处理。
静水无土养殖中鱼巢非常重要,各种管子、竹筒、砖隙、水草等都可以作鱼巢。
由于鳝鱼有一定的群聚性,鱼巢面积不可太小。
黄鳝鱼巢设置总的原则是:便于黄鳝自由进出,内部黑暗无光,有足够的空间。
生产中一般用废旧自行车轮胎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作鳝巢效果比较好,轮胎放在水草下面,每个小池可放5-6个轮胎。
可用2m左右的竹筒,洞口大小视鳝体而定,适当比鳝鱼大一些为宜,每两根竹筒为一排,每池设3-5排,每排间距0.3m左右。
每排竹巢下垫砖头,使竹巢下面有较大空间,便于流水排污,为固定竹巢,最好在其洞口上方压放砖头,还起到遮光荫蔽作用。
三、水草放养 “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草”, 投放水草是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合理投放水草净化水质,可使鳝池换水次数减少为每月1次,节水节劳力,且能起到防暑降温、减少应激反应、提供鱼巢、防治病虫害等作用。
按“防鱼逃跑,生长快,净化水质效果好,利于鱼藏身”的标准选择水草,常见的有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细绿萍等,水草种植面积不宜超过全池面积的2/3,要至少空出1/3鱼池面积来设置食台和便于黄鳝活动。
在不同季节要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水草,夏天以水葫芦和水浮莲为主,春秋以水花生和细绿萍为主,冬天不留水草以防止黄鳝栖身水草下受冻。
一般在鳝种放养前15d投放水草,投放前要用100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5h消毒,或用10g/m3硫酸铜溶液浸泡杀虫。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将多余的水草捞出或将过长的水草刈割,并结合鳝池消毒在草上泼洒10g/m3生石灰或0.7g/m3硫酸铜溶液,防止水草病菌感染。
四、鳝种筛选 黄鳝养殖成功的关键是种苗的质量。
目前,黄鳝规模繁殖技术尚未过关,生产中采用的苗种基本上来自野生资源。
野生黄鳝的捕捞方式很多,有笼捉、钩钓、电击、锹刨、夹捕、网抬和药捕等,有的经过多次倒手与贮运,有的野生鳝种本身带有病虫害。
因此,从市场购买的黄鳝野生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对其进行严格筛选在生产中非常重要。
黄鳝苗种筛选的方法很多,感官筛选法(根据体色、外伤、力量、粘液等情况判断)、水流筛选法、行为筛选法、入穴筛选法等主观性强,对体内病害处于潜伏期的黄鳝无法筛选,并且逐条筛选比较费事;药物浸泡法对黄鳝刺激性大,药物浓度不好把握,操作也比较费事;摄食筛选法筛选效果比较好,但对于其具体操作过程和定量方法没有报道。
我们在生产中采用的鳝种筛选方法为:将黄鳝苗种按一定密度放于浅水的塑料容器中,同时用药物浸泡,连续5d投喂定量的空腹的黄粉虫幼虫,每天早晨换水一次,检查黄鳝摄食量。
在18~30℃范围内,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超过黄鳝体重的0.5%,则保留该批苗种;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低于黄鳝体重的0.5%,则淘汰该批苗种。
鳝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水草投放10-15d后进行。
五、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 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具有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繁殖时间集中、管理方便和效益高等优点,是黄鳝规模繁殖的必然趋势。
繁殖池按照静水无土养殖要求设计建造,面积20-30m2,水草种类因地而异,包括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等。
在每年3~7月,每平方米繁殖池放养亲鳝10尾(雌:雄为6:4)。
管理方法如同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但在繁殖季节(5~8月)加强换水次数,即7d换水1次,水深20~25cm,pH为6.0~8.5。
黄鳝产卵后及时捞出进行人工孵化,未受精卵要及时剔除。
滴水孵化的方法是:孵化器是40cm*40cm*7cm的浅盘,底部铺2cm厚消毒过的河沙,水从高处的容器滴入,从盘边壁溢出,水深保持5cm左右,日温差不超过2℃。
受精卵刚进入孵化...
石硅怎样养殖
楼主说的是石蛙吧,没有石硅这个东西 石蛙养殖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
南方诸省近年来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
下面列出近年来一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和经验。
1.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
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
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
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
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
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
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
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
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
蝌蚪所啃食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
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
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 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
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
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
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
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 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
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 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
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 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 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 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
青蛙在恒温条件养殖可以不用冬眠吗?
不知道你想养的青蛙是哪种.恒温条件下应该可以不用冬眠的. 网上找的 青蛙养殖技术 青蛙又名田蛙、田鸡等,历来被称为“庄稼卫士”,是螟蛾、稻苞虫、稻蝗虫、蝼蛄、蟋蟀、叶蝉等30多种作物害虫的天敌。
据统计,一只黑斑蛙,一年能吃掉一万只害虫;一只泽蛙,一天的食虫量多达260余只,平均最少也有50-70只。
青蛙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比牛肉高25%,是有名的美味佳肴。
雌蛙输卵管及卵膜具有补虚退热、益肝肾、养肺阳等功效,是良好的滋补强壮剂,尤适于休弱多病者食用。
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干青蛙可换外汇相当于人民币150元。
近年来,青蛙的养殖业逐渐兴起,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人工养青蛙技术容易掌握,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每年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一、青蛙的种类 青蛙是两栖物,约有190种。
其中分布广、数量较多的是黑斑蛙,其次是泽蛙、金钱蛙、虎蚊蛙。
一般养殖的大都是黑斑蛙和虎玟蛙。
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
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
眼间距很窄。
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
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
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数量不等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皮肤光滑呈鱼白色。
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粗肥,上有细小的白疣,有雄性腺。
金线蛙:体长50毫米(雄体略小),头略扁,吻钝圆,吻棱不显,鼓膜大而明显。
指端尖圆,后肢粗短,趾端尖圆,趾间全蹼。
背面及体侧的皮肤有分散的疣,背侧有一对背侧褶。
腹面光滑,肛部及股后端有疣。
生活时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后肢背面棕色横纹不显,腹面黄白色。
雄性有一对咽侧声囊,第一指有婚垫,有雄性腺。
泽蛙:体长40-50毫米左右(雄蛙略小),吻尖圆,吻棱圆,眼间距窄。
指端钝尖,后肢较短,趾端钝尖。
趾间的蹼约达趾长的2/3。
背部皮肤有许多不规则、分散排列的长短不一的纵肤褶,褶间散有小疣粒,无背侧褶,头前端及腹面的皮肤光滑。
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灰橄榄色或空灰色,雄性咽部深色,其余为白色。
雄性第一指上浅色婚垫发达,有单咽下外声囊,咽部黑色,有雄性腺。
虎纹蛙:体大而粗壮,雌性超过120毫米,吻端尖圆而长,吻棱钝,鼓膜大,前肢短,指短,指端尖圆,趾末端头圆,趾间全蹼,皮肤极粗糙,无背侧褶,背部有长短有一、分布不十分规则的肤棱,纵行排列,头侧口缘及腹面的皮肤光滑。
生活时背面黄绿略带棕色,头侧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 的纹斑,腹面白色。
雄性略小,有一对咽下侧外声囊,前肢粗壮,第一指上灰色婚垫发达,有雄性腺。
二、青蛙的生理特点及生活特性 青蛙的幼体叫蝌蚪,体形似鱼,具有外鳃,适于水中生活,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以后逐渐长出四肢,尾慢慢萎缩,鳃消失,用肺代替呼吸,具有成体形态,到陆地生活。
但肺不够发达,还依赖皮肤呼吸初助。
蛙类的皮肤裸露无鳞,富于腺体,粘液腺的分泌经常使皮肤保持湿润状态,利于呼吸。
青蛙喜欢栖息在水田、池塘、沟、河岸边的草丝中,以捕捉活动的昆虫为主食。
无论是能飞的螟虫,善跳的蝗虫,躲在卷叶里的稻苞虫,还是钻进棉桃里的棉铃蛾,隐藏在地下洞穴中的蝼蛄、地老虎,只要出来活动接近了青蛙,它就跳跃起来,张开大口,伸出长舌,粘住虫体,卷入口腔。
青蛙的新陈代谢水平较低,本身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又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因而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很大。
每年11月中旬,它选择疏松的河堤或菜园土、石缝、树根处进行冬眠。
来年三四月气温回升到10°C以上则开始苏醒,出来活动。
在炎热的夏天,有时也有夏眠的情况。
蛙类本身的“防御”能力较弱,几乎只有消极的陷避或借助于保护色、警戒色或腺液的分泌来保护自己。
如春季为黑色的雌蛙到5-6月变黑灰色,7月为浅灰色,8月以后肤色开始加深,阴天光线较暗时肤色又加深。
青蛙生活的环境要求湿润、凉爽安静而清洁。
如果干燥,就会使其体内水分大量散失,造成脱水而死亡。
三、青蛙养殖池的设计 青蛙养殖池的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而定,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1、稻田养蛙 稻田养蛙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肥力偏差的稻田。
四周要设围墙,墙内壁抹光滑,防止青蛙逃逸。
水深10-20厘米,稻田的进出水口设置闸网,以拦阻蝌蚪外逸。
在田中另设孵化池,池上设网,以防来自空中的敌害。
2、大型养殖场的设计 养殖池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清洁、水温适宜、没有污染的地方修建。
养殖池的围墙以网类、水泥板、塑胶板或砖砌均可。
外围墙的基部埋入地下约15-20厘米,墙里面需再用尼龙网围一层,以防青蛙撞伤,同时对外来蛇、鼠也有防御作用。
养殖声的上方应用网围起,以防鸟类的侵害。
池底一般以泥土为宜,以利青蛙入土越冬。
根据青蛙不同发育期的需要,在大养殖池里要建有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及成蛙池。
产卵池:有中央池和沟畦池两种。
中央产卵池的墙壁以水泥板、网类或砖砌均可。
高...
...我种了一亩的葡萄,四周也围起来了,现在想增加经济效益,在葡萄...
在葡萄架下放养肉兔不需要经过审批,问题在兔窝建设在哪里。
如果连兔窝都是一个木箱子可以随手提来提去,那就不需要审批。
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分,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
但这在乡镇政府直至国务院都有备案,你可以到乡镇政府咨询。
如果要建立专门的养殖场(非套养),建议寻找村集体土地中没有种植价值的荒地、废弃土地(比如原来曾是村办工厂等),这样的土地是鼓励利用起来的,很容易获得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