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林蛙养殖前景如何
一、林蛙概述林蛙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inensis D.),林蛙油为雌蛙乾燥输卵管。
林蛙油含有多种激素、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成分。
味甘、咸,性平。
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等功能。
用於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等症。
中国林蛙主要分布於吉林、辽宁、黑龙江,特别是长白山区,蕴藏量占全国的90%以上。
生活於林区山间河流周围开阔的椴树、核桃、揪、榆、柞树以及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林间。
珲春地区是中国林蛙的主产区之一。
二、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现基本成熟,但生产中林蛙的回捕率很低,病害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
人工圈养的方法投资大,成本高,而且林蛙身体变态较明显;半野生半家养的方法看护管理有一定难度,但仍是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商品林蛙油仍以野生资源为主,导致野生资源价格上升,消费群体仅限於少数人,属於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品种。
三、专案内容1、专案规模核心养殖基地放蛙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7万亩,最终形成10万亩的全国最大的林蛙规范化放养及优质林蛙油生产与供应基地。
2、关键技术(1)林蛙孵化及提高雌化率技术(2)林蛀越冬技术(3)提高林蛙回捕率技术3、专案建设地点核心基地建在珲春市,辐射带动区为整个长白山区。
四、市场分析林蛙油不但是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的重要药材,也是天然高级滋补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随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观念的转变,人们十分重视寻求健康长寿药物。
林蛙油在我国和东南亚信誉很高,需求迫切,市场容量较大。
特别是挥春地区林地面积大,河流较多,水资源丰富,植被好,饲养林蛙条件优越,生产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
五、投资预算建3万亩林蛙规范化核心养殖基地约需投资100万元,其中:孵化池:2万元越冬地:16万元管理:2万元围栏:60万元回捕、加工:20万元六、经济效益分析3万亩林蛙基地每年可回捕雌蛙500万只,产蛙油1万千克,可获经济效益2000万元,纯经济效益1900万元。
投入产出比:1:20。
投资回收期:2年。
饮食林蛙会吃任何可以进口的无脊椎动物,但在交配季节则会禁食。
它们最喜欢吃昆虫、蜗牛、蛞蝓及蠕虫。
它们会以其长舌来捕捉猎物。
它们一生中会改变其饮食习惯,年老的林蛙只会在陆地上觅食,年青的则在水中觅食。
林蛙的蝌蚪是草食性的,只会吃藻类及一些植物,但亦会吃小量的动物。
栖息地及习性林蛙及其栖息地。
林蛙差不多全年也很活跃,只会在非常寒冷,当陆地及水也结冰的时候才会冬眠。
在英国,林蛙一般会由10月下旬至1月冬眠,并於2月才起来。
在更为恶劣的地区,如阿尔卑斯山,它们会迟至6月才会起来。
林蛙可以在流水、泥泞及叶堆中冬眠。
它们可以透过皮肤来呼吸,故可以在水中逗留较长的时间。
繁殖交配中的林蛙。
林蛙会在浅及停留的淡水中产卵,如水池,并一般在3月产卵。
成年的林蛙会聚集在水池,并争夺与雌蛙交配。
它们会彼此叫嚣,胜出的雄蛙会以前肢抓住雌蛙。
在交配的季节,雄蛙第一指的指节较为深色。
雌蛙一般比雄蛙大只,每次可以产下达4000颗蛙卵。
( 利大不等於一定要做 , 有些人只会向钱看 , 都不看看自己有没有兴趣 , 做不做得来 , 做了才知道自己根本不适合 , 后悔的是自己~ )
总投资1.4亿元林蛙养殖需要基地多少亩
林蛙养殖场的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四池一厂一圈”的建设。
四池是指孵化饲养池、变态池、晾水池和越冬池(窖),一厂是人工饵料繁育厂,一圈是指由标准化的林蛙饲养圈。
1.晾水池: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养蛙生产储备温度适宜、水量足够的生产用水。
晾水池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带,以方便池水的排放,供养蛙生产之需。
晾水池蓄水量的多少应视生产规模的大小,用水量的多少而定,但晾水池的水位不宜超过一米。
因为晾水池内储备的水,在蝌蚪孵化、饲养期间,主要是为孵化饲养池供给谁温适宜、溶解氧丰富的生常用水。
如果晾水池的水过深,池水温度相对较低,与孵化饲养池内的水温差异大,对蝌蚪的孵化与饲养不利,甚至使蝌蚪死亡。
如果蛙场内有天然的小溪、池塘、人工鱼池等,也可不建晾水池,而借用上述水体取代晾水池,供林蛙养殖生产之需。
但必须保证水质优良、无毒、无污染,水温适宜。
技术要点:水质优、水温宜、水量足、溶氧高。
2.蝌蚪孵化饲养池:主要用于蝌蚪的孵化和饲养。
建池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实用,管理方便。
结合养蛙实践,现提出如下建池模式:孵化饲养池的规格:4m*2m*0.5m,池内卵团投放量:3-4团/平房米,即24—32团/池。
建蝌蚪孵化饲养池的数量可依据各自生产规模而定。
以养林蛙10万只的生产规模为例,蝌蚪孵化饲养池需建4-6个。
建池方法:在邻近晾水池附近的平坦地带,建若干个孵化饲养池。
池埂上宽30厘米,下宽40厘米,高50厘米,池底相对平坦,如果土壤保水性能差,可在池内铺设塑料薄膜,底部膜上铺3-5厘米厚的细沙。
在池壁上部留有注水管口,在池壁下部留排水管口,并在出水口处罩上网罩,防止蝌蚪逃脱。
为防止早春低温侵袭,可在池面上罩塑料棚膜,以确保蝌蚪孵化饲养顺利进行。
3.变态池:变态池是根据林蛙变态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在其变态发育阶段,为了便于林蛙的饲养与管理,使幼蛙能顺利登陆上岸,而在蛙圈中设置的水池。
设置变态池的宜处在于: ① 适时分池,有利于蝌蚪变态及管理。
② 变态池不同于其他几种池,池壁坡度要小,有利于变态之后的幼蛙登陆上岸。
③ 降低蝌蚪饲养池的蝌蚪密度。
④ 分池变态上岸,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⑤ 圈内幼蛙分布均衡,便于饲喂和管理。
变态池应设在各蛙圈之中,每圈设一个变态池,位置通常在蛙圈的中央区域。
变态池的水面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 池壁的坡度宜不小不大。
变态池上设供水管线,下设排水管线,排水管线应选择孔径大的,防止杂物及泥沙等阻塞管道,而影响林蛙养殖生产。
实践证明,排水管径选用4寸的下水管道效果很好。
变态池内的管道口用网罩封严,每个变态池投入蝌蚪量在20,000尾左右。
以上三池的建设和设置,是规范化林蛙养殖场所应具有的。
而在实际养蛙生产实践中,因养殖规模、养殖数量、养殖场地等诸多方面条件不同,有的养蛙户,并没有单独设置这三种池。
而是用一个多功能池兼作蝌蚪孵化饲养池、变态池和越冬前期的过渡池,效果也不错。
但这种建池方法只适用于生产规模小、养蛙数量少的养殖户。
4. 越冬池(窖):冬眠是中国林蛙的生活习性,是中国林蛙长期在自然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本身固有的节律性行为,是中国林蛙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林蛙唯有冬眠,才能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特别是在我们当地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尚不能打破其原有的冬眠习惯,而应依据林蛙越冬的自然环境条件,模拟创建林蛙越冬的人造环境,让林蛙在人造环境中顺利冬眠,安全越冬。
人造林蛙越冬模式有两种:一是室内越冬池越冬,一是地下越冬。
室内水池越冬模式:就是在室内建造林蛙越冬池。
这里所讲的“室内”主要是指空闲的房舍、库房、保温性能好的棚舍、猪舍等。
如果是厢房建造林蛙越冬池效果更好。
要求室内保温,能通风换气,设有增温散热设备,有电源,水源,有水源循环设备。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即可建造林蛙越冬池。
越冬池建造的规模大小,可视越冬林蛙的数量而定,基本原则是宜大不宜小,林蛙宜疏不宜密。
以平均每平方米睡眠分布500-1000只林蛙为好。
在越冬池的拟建规模规划好之后,在规划区内挖池,池深在1.20米左右。
如果是永久性越冬池,可用红砖、水泥砌池壁,池壁高与室内地面平齐。
相邻两池壁的交汇处砌成圆角。
池底用沙石和水泥铺平。
若建多个越冬池,在相邻两池的基部,留有水流通道多个。
通道处设置网罩。
池底铺10cm厚的沙石层,沙石层上铺设30cm厚的大块河卵石。
在越冬池底部的一段安放潜水泵(水泵质量好,不漏油),如果水泵的功率大,吸水力强,在吸水口加网罩,网罩的大小,以林蛙不会被吸附于网罩上为准,在与水泵相对的另一侧的地面上,用砖砌蓄水池。
蓄水池靠近越冬池一侧的下部,留出排水道,排水管道流出的水可直接流入越冬池。
在水泵的出水端和蓄水池间用相应的管道连通。
这样,林蛙越冬池内的水,在水泵做功的情况下,水就可以在越冬池→水泵→蓄水池→越冬池这一循环系统中循环流动.从而模拟出了野生林蛙流水越冬的人造环境.如果建造的不是永久性的林蛙越冬池...
林蛙是怎么养殖的
中国林蛙可以人工圈养吗?可以。
因为中国林蛙有四大优势: 一是中国林蛙的自然生态分布的地域广大,这就决定了广泛养殖林蛙的可能性。
二是林蛙本身适应各地自然环境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强。
三是养殖技术简单易学。
四是投人低,回报快,利润高。
由于以上优势的诱惑,使许多地区不具备山林水源条件的人也想人工养殖中国林蛙。
其实,无论是南方或者北方,已经有许多研究部门试验成功了中国林蛙的人工圈养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模拟林蛙的自然生态环境,采取集约化伺养方法,实行林蛙圈养。
圈养林蛙,无非是圈地、盖棚、引水,按照林蛙的生态习性进行伺养。
圈养林蛙也有利用大棚高密度词养的。
这种词养方法回报率高,但是饲养风险也更大。
在此,我只告诉朋友们一句话,当你认真地读过了这本书后,你就知道中国林蛙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动物,应该怎样养 殖了。
无论是自然形态的地理条件下的养殖,还是模拟环境的人工养殖,它的“生态原则”一点儿也不会变。
林蛙的生态习性也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无论你的动机和措施如何的“科学”,如果你不是顺应林蛙的自然生态习性去伺养,而是按照自己道听途说来的所谓 “科学意愿”去伺养,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失败!
谁在养殖林蛙啊 我想养殖林蛙怎么办
注意养殖环境,注意蛙油质量,注意防骗(一)地形、地势养蛙场一般选择两边高山、中间沟谷,即农民所说的“两山夹一沟”为最好。
如果环境宽阔,必须有150—200米以上的宽度。
沟谷内要有面积大而集中的较为平坦地带,以作为修建繁殖场之用。
山岭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以缓坡为宜。
(二)森林森林是林蛙最主要的生长地区,林蛙每年大约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是生活在森林内的。
林蛙栖息的林型主要是大面积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森林的层次要适宜,即乔木层要密集,达到树冠互相郁闭,林下光线较暗淡,灌木层要繁盛,以利于调节林下的光线与湿度: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要选择植物茂盛,落叶层较厚的地方,以便为林蛙提供足够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
(三)水源水源情况是选择养蛙场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必须在枯水季节有充足的水量即养殖场内有夏季不干涸、冬季长流水的一条或数条山间小河流,溪流以砂石或淤泥为底,水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宽1—3米,深0.3—0.5米为宜。
二、繁殖场的选择与修建(一)繁殖场的选择繁殖场是林蛙繁殖的场所,从产卵到变为幼蛙,都要在繁殖场里完成。
繁殖场应设在整个养蛙场的中心地带。
选择地势平坦、面积大、向阳的地方集中修建,繁殖场要求距河流较近,可以引河水自流灌溉。
土质以保水性能好的粘土壤为宜。
繁殖场宜集中不宜分散,为了方便疏散蝌蚪,在沟谷较长的养殖场,也可建立几个繁殖场,分段饲养,做到就近繁殖,就近放养。
繁殖场距放养场最好在2000米之内,以免远距离运输,造成蝌蚪死亡。
(二)繁殖场的修建繁殖场主要是由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变态池四种池子组成。
前三种池子应集中修建,变态池应在养蛙场内合理分布,气温较低的地区还应建有晒水池。
1、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
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繁殖场,方便管理,经过试验,这三种池子可统一按饲养池标准修建。
每个池子为20—40平方米的长方形,深度为0.5米左右,池埂下宽0.4—0.5米,上宽0.3—0.4米左右,整个池埂呈梯形为宜。
池内修建一个上口50厘米、深0.3厘米左右的安全坑防止池内断水,蝌蚪死亡,池子应成排成列修建,两列水池之间要修建主水渠。
每个池子都应具有对角出、入水口和同侧出、入水口,以便根据不同生产时期采取不同灌水方法。
修建时要注意防止漏水,可用淤泥灌缝,严重的可采取池底覆盖塑料膜的方法保水,然后在池底表层铺垫砂石,防止池底污泥污染卵团。
在一些气温较低的地区,应在繁殖场的上游修建一个或几个晒水池,使河水先经过晒水池提高温度后再注入繁殖池中。
晒水池也根据地势修建,水深度在0.3—0.4米,面积根据条件宜大宜小,以能够充足供应繁殖池用水即可。
2、变态池变态池是蝌蚪变态上岸的场所,亦起到疏散的作用。
因此,变态池应在养蛙场近水处,均匀分布避免幼蛙上山时局部密度过大。
变态池应尽量修建在朝阳山坡下,因为春天气温低、阳坡比较适宜幼蛙生长。
变态池的面积以25—30平方米,池深度在50厘米左右为宜。
整个池形呈锅底形,即池梗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幼蛙出水上山,因为变态期蝌蚪呼吸量大,需大量灌水,保持含氧量和池水的清洁。
因此,在修建变态池时应选择有水的地方。
总投资1.4亿元林蛙养殖需要基地多少亩
林蛙养殖场的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四池一厂一圈”的建设。
四池是指孵化饲养池、变态池、晾水池和越冬池(窖),一厂是人工饵料繁育厂,一圈是指由标准化的林蛙饲养圈。
1.晾水池: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养蛙生产储备温度适宜、水量足够的生产用水。
晾水池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带,以方便池水的排放,供养蛙生产之需。
晾水池蓄水量的多少应视生产规模的大小,用水量的多少而定,但晾水池的水位不宜超过一米。
因为晾水池内储备的水,在蝌蚪孵化、饲养期间,主要是为孵化饲养池供给谁温适宜、溶解氧丰富的生常用水。
如果晾水池的水过深,池水温度相对较低,与孵化饲养池内的水温差异大,对蝌蚪的孵化与饲养不利,甚至使蝌蚪死亡。
如果蛙场内有天然的小溪、池塘、人工鱼池等,也可不建晾水池,而借用上述水体取代晾水池,供林蛙养殖生产之需。
但必须保证水质优良、无毒、无污染,水温适宜。
技术要点:水质优、水温宜、水量足、溶氧高。
2.蝌蚪孵化饲养池:主要用于蝌蚪的孵化和饲养。
建池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实用,管理方便。
结合养蛙实践,现提出如下建池模式:孵化饲养池的规格:4m*2m*0.5m,池内卵团投放量:3-4团/平房米,即24—32团/池。
建蝌蚪孵化饲养池的数量可依据各自生产规模而定。
以养林蛙10万只的生产规模为例,蝌蚪孵化饲养池需建4-6个。
建池方法:在邻近晾水池附近的平坦地带,建若干个孵化饲养池。
池埂上宽30厘米,下宽40厘米,高50厘米,池底相对平坦,如果土壤保水性能差,可在池内铺设塑料薄膜,底部膜上铺3-5厘米厚的细沙。
在池壁上部留有注水管口,在池壁下部留排水管口,并在出水口处罩上网罩,防止蝌蚪逃脱。
为防止早春低温侵袭,可在池面上罩塑料棚膜,以确保蝌蚪孵化饲养顺利进行。
3.变态池:变态池是根据林蛙变态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在其变态发育阶段,为了便于林蛙的饲养与管理,使幼蛙能顺利登陆上岸,而在蛙圈中设置的水池。
设置变态池的宜处在于: ① 适时分池,有利于蝌蚪变态及管理。
② 变态池不同于其他几种池,池壁坡度要小,有利于变态之后的幼蛙登陆上岸。
③ 降低蝌蚪饲养池的蝌蚪密度。
④ 分池变态上岸,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⑤ 圈内幼蛙分布均衡,便于饲喂和管理。
变态池应设在各蛙圈之中,每圈设一个变态池,位置通常在蛙圈的中央区域。
变态池的水面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 池壁的坡度宜不小不大。
变态池上设供水管线,下设排水管线,排水管线应选择孔径大的,防止杂物及泥沙等阻塞管道,而影响林蛙养殖生产。
实践证明,排水管径选用4寸的下水管道效果很好。
变态池内的管道口用网罩封严,每个变态池投入蝌蚪量在20,000尾左右。
以上三池的建设和设置,是规范化林蛙养殖场所应具有的。
而在实际养蛙生产实践中,因养殖规模、养殖数量、养殖场地等诸多方面条件不同,有的养蛙户,并没有单独设置这三种池。
而是用一个多功能池兼作蝌蚪孵化饲养池、变态池和越冬前期的过渡池,效果也不错。
但这种建池方法只适用于生产规模小、养蛙数量少的养殖户。
4. 越冬池(窖):冬眠是中国林蛙的生活习性,是中国林蛙长期在自然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本身固有的节律性行为,是中国林蛙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林蛙唯有冬眠,才能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特别是在我们当地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尚不能打破其原有的冬眠习惯,而应依据林蛙越冬的自然环境条件,模拟创建林蛙越冬的人造环境,让林蛙在人造环境中顺利冬眠,安全越冬。
人造林蛙越冬模式有两种:一是室内越冬池越冬,一是地下越冬。
室内水池越冬模式:就是在室内建造林蛙越冬池。
这里所讲的“室内”主要是指空闲的房舍、库房、保温性能好的棚舍、猪舍等。
如果是厢房建造林蛙越冬池效果更好。
要求室内保温,能通风换气,设有增温散热设备,有电源,水源,有水源循环设备。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即可建造林蛙越冬池。
越冬池建造的规模大小,可视越冬林蛙的数量而定,基本原则是宜大不宜小,林蛙宜疏不宜密。
以平均每平方米睡眠分布500-1000只林蛙为好。
在越冬池的拟建规模规划好之后,在规划区内挖池,池深在1.20米左右。
如果是永久性越冬池,可用红砖、水泥砌池壁,池壁高与室内地面平齐。
相邻两池壁的交汇处砌成圆角。
池底用沙石和水泥铺平。
若建多个越冬池,在相邻两池的基部,留有水流通道多个。
通道处设置网罩。
池底铺10cm厚的沙石层,沙石层上铺设30cm厚的大块河卵石。
在越冬池底部的一段安放潜水泵(水泵质量好,不漏油),如果水泵的功率大,吸水力强,在吸水口加网罩,网罩的大小,以林蛙不会被吸附于网罩上为准,在与水泵相对的另一侧的地面上,用砖砌蓄水池。
蓄水池靠近越冬池一侧的下部,留出排水道,排水管道流出的水可直接流入越冬池。
在水泵的出水端和蓄水池间用相应的管道连通。
这样,林蛙越冬池内的水,在水泵做功的情况下,水就可以在越冬池→水泵→蓄水池→越冬池这一循环系统中循环流动.从而模拟出了野生林蛙流水越冬的人造环境.如果建造的不是永久性...
林蛙可以大棚工厂化养殖吗?效益怎么样/?
人工养殖林蛙,需要到户口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区级畜牧局,去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是对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管理的措施。
为了积极发展野生动物资源,国家鼓励驯养野生动物。
但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
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林蛙属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
商品名哈士蟆。
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
西伯利亚、朝鲜等也有分布。
各地区个体变异较大。
头体和四肢较细长,行动敏捷,跳跃力强,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
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
背侧褶在鼓膜上方向外侧弯曲。
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
以多种昆虫为食。
9月下旬至 10月初从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
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复苏。
4月中至5月初是繁殖季节。
在繁殖期间,它们会在田野的沟渠、河边用8~20天孵出蝌蚪,1个月完全变成青蛙,体长约19毫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