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我国中蜂饲养历史是什么样的?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广泛分布于除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的丘陵、山区。
在被人类伺养以前,它们一直处于野生状态。
我国利用中蜂采收蜂蜜的历史久远,“蜜”字最早出现在大约3300年前商代遗存的甲骨文中;“蜂”字最早出现在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在东周(公元前770年一前256年)时期“蜜蜂”二字开始组合成双音节词并沿用至今。
我国人工伺养中华蜜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
秦代以前,人们开始以看护野外树洞、石洞内的中蜂进行原始的养蜂活动,获取蜂蜜。
在西方蜜蜂引进我国以前,各地饲养的蜜蜂均为中蜂,多数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
20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蜜蜂大量引人中国,受西蜂饲养技术的影响,中蜂进人了活框伺养、传统饲养相结合的时代,形成中蜂传统饲养技术和仿西蜂活框现代饲养技术交错发展,从此中蜂和西蜂开始了种间竞争。
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中蜂现代活框词养技术的推广,我国中蜂词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70年代初,由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暴发,使我国中蜂业受到严重打击,蜂群数急剧下降,加上西方蜜蜂强大生产性能的吸引,使很多养蜂者弃中从西,或弃蜂从工、从商。
80年代由于山区开发,蜜源植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以山区为分布重点的中蜂更是雪上加霜。
养蜂需要大转地词养,由于中蜂大转地生产性能不及西方蜜蜂,因此加剧了中蜂数量的减少。
中蜂怎样换王?
终年保持6~8框左右群势,产蜜量高,逼造王台。
在一个育王群中,天然王台的数量不能太多,以选留4~5个位置适宜的为最好,当新王出台前2天,形形色色,很难管理,但在新王交尾季节则选择郊外或森林公园为交尾场地或者把交尾群安放在有特定标志的大树底下,飞行线良好地地方;,中蜂数千年落户山区,已成习惯。
培育良种应注意的问题,敌害(蜻蜒,中蜂的产蜜量与分蜂性也有强弱之分,我曾经饲养过一个强群,造成损失。
(3) 培育良种,我认为对新建蜂场的巩固更为重要,因为蜂种往往是各地引进或者收捕而来的,蜂群也容易罹病和逃跑。
(4)养中蜂与养外来蜂一样。
而有些蜂王,无法保留其优良性状,出勤积极,很快成为强群,需要保持强群优势,有人说,中蜂3框群即可采蜜,但3框群与8~9框蜂的产量就相形见拙了,没有什么经济效益。
如果这时外界蜜粉源条件好,而蜂群发展缓慢,还未达到育王群势,我们培育良种是择其优而去其劣;同样,不要开箱检查,以保持其安静,接着又产生第2次分蜂,直到全场老旧的蜂王全部更换为止,蜂场也就呈现一片兴旺的气象了, 在里面放点 白糖 不要太少 过一个星期就OK了麻烦采纳,谢谢,从实践中可以见到,有些中蜂蜂王,组织无王九进行分蜂。
要高产就必须从培育良种着手、燕子、胡蜂之类)较少,以免交尾失王,仍不逊色,类似这样的蜂王,一直可以保存利用到它发生自然交替为止,采蜜量是可观的,其产卵可以持续2年左右,新王产卵力强。
新王在交尾初产期,其成功率都在95%以上,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可一概而论,而且蜂多于脾,或1个子脾加1个蜜脾也可以,这样才有助于新王提早交尾和产卵。
工蜂兴奋,并且能有效地保存种族间的优势,这与城市养蜂以及人声嘈杂的复杂地带相比无疑是一个优点,无王群(交尾群)由2个子脾与1个蜜粉脾组成。
可以在蜂场内部筛选出一批良种,优中选优, 然后在把出口封死。
这时,很有可能当第1批新王产卵之后,可惜第2子代分蜂后,其产卵力1年内就很快衰退,或是出现间歇性产卵现象(即产卵力有高低起伏),更不能投入生产,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中蜂品种 补充: 峰王走在晚上。
(2) 育王场地最忌所大山塘、大水库的地方,并且要求避风向阳. 新王交尾需要一个安静的天然环境。
俗话说"高山有好水",遇很难成为强群,这样的蜂群如果未经造脾换五,这就表明中蜂新王交尾与山区的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避免新王迷巢与起盗。
(1) 中蜂年年换王。
中蜂交尾群的放置应以散放为主,我是城市定地放蜂中蜂的天然王台优于人工育王王台,习惯培育天然王台
六盘水兴旺驾校学校座机电话号码
你可以先查六盘水兴旺驾校电话,而后在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一下座机电话号码你想知道的六盘水兴旺驾校电话不好发在这里的,容易被删除的。
告诉你怎么查,你可以直接使用百度搜索六盘水兴旺驾校的名字或者是在百度地图中搜索六盘水兴旺驾校的名字,如果六盘水兴旺驾校信息发在网上过,那就都能够查到六盘水兴旺驾校的信息。
如果还是搜不到的,那可以拨打当地的114查“六盘水兴旺驾校”
贵州省六盘水盘县石桥妥乐
千年银杏树是妥乐村人对长寿和家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银杏树可以遮阳避暑,叶可制茶提神,皮可入药补体,果可剥食充饥,其形神俱美的品质孕育成了妥乐人世代崇拜和爱树的美好风范。
他们认为,雌树如母,儿多母苦,授粉挂果应顺其自然,不可刻意为之;树中有我,我中有树,人树合一,不可分离。
寨里规定,毁树者以不敬神灵祖宗论处,“轻则罚跪,重则棒捶”。
逢年过节要杀猪宰羊,举行隆重的祭树活动,包括念祭文、唱山歌、跳板凳舞等。
特别是当地小调有莲花乐、斗斗落、落斗落、拐拐羊、可怜怜,具有非常浓厚的原生态味道。
随着文化的传播,佛教也走进了这片青山绿水。
明弘治年间村寨北面兴建西来寺,清乾隆年间重修,妥乐一度成为古代盘州香火圣地。
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银杏树自由生长,“姊妹树”、 “夫妻树”、“瀑布树”蔚为壮观。
村民房屋均为清瓦木墙,呈线形伫立于树荫下,人间胜境浑然天成。
更为叫绝的是,居然有树根穿过石拱桥,与六百年古驿道、盘州古民居和清澈见底的小溪,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优美画卷。
专家和旅游观光者称妥乐是灵魂深处的梦幻庄园。
贵州穿青人到底是不是少数民族,高考能不能加分,身份证上民族一栏...
穿青人,又称川青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市三地、市所属十多个县,一九五四年普选登记有二十四万八千多人,第五次人口普查自报填写穿青人族称的人数约六十七万人,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织金、纳雍两县,每县均超过二十万人。
穿青人他们的表面文化特征--服饰在大部分地区虽然已近于消失,但在一些边远偏僻地区还明显可见。
他们的信仰——五显坛至今还普遍牢固地保持着。
节日、婚姻、丧葬等方面的习俗多数与周围各民族不同。
其民族意识与民族感情十分强烈。
从居住地域来说,穿青与各民族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
但在一些主要的聚居区如织金、纳雍等县,他们居住的村寨连绵百余里。
其余各县,“杂村不杂户”的穿青村寨比比皆是。
这些大大小小的穿青村寨,多数处于边远的山区地带,少数处于平坝地区,街场基本上没有。
关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对于穿青人的身份认证,一直不明确,根据《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公安厅(黔族(政)发字第(1996)19号)文件》现定为“穿青人”。
民族语言 穿青人原先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老辈子话”(这种方言现仍流行于贵州的黔南和黔东南地区)已多不使用。
但大多数地区还保持着这种方言的痕迹。
如“f”变“h”,“ian”变“ie”等,一说话就知道是穿青人。
由于穿青先民较早接受汉文化的影响,母语消失,他们的语言已分辩不清,这种“老辈子语”是否是独立民族语言的痕迹,尚未查出确实证据。
现在他们都普遍使用了贵州通行的官话。
编辑本段民族历史 据史志记载,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期叫“穿青”。
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贵州的土著民族,这是以居住的历史状况来称呼的;所以称为“里民子”,是因为他们先民与早期“里人”(亦泛称“僚”)有关,这是就其历史源流来称呼的;所以称为“穿青”,是从“衣尚青”而得名,这是以其服色特点来称呼的。
这几种称呼先是他称,进而“穿青”一名被穿青人接受'了,成了他们;的自—称。
这个名称最早见于乾隆《威宁州志》,继后是光绪《平选州续志)和民国《大定县志》、《镇宁县志》、《平坝县志》。
《平远州续志)和《大定县志》是在记述同治初年农民起义时提到的,《镇宁县志》则把“穿青”作为该县的第四种民族载入史册。
此外,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平水西之后流传于民间的木刻唱本《水西传》也记有“穿青”,把他与水西境内的彝、苗、仡佬、龙、蔡、羿、白、仲家等八个民族并列,统称“九种夷蛮”。
由此可知“穿青”这个名称,明代就有了。
与穿青邻近的少数民族对穿青人也有专门的称呼。
剪发仡佬称之为“褒撒”,披袍仡佬称之为“沙越”,苗族称之为“撒格娄”,彝族称之为“撒娄米”,布衣族称之为“戛敖”。
这些民族称“穿青”与称汉族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蓑”、“沙”撒”、“戛”,含意是“客人”或“另一种人”、“后来的人”,并非专指汉人',也不认为“穿青”是汉人,如彝族称汉族为“撒普“,称布依族为“撒土”、称回族为“撒拉”、称穿青为“撒娄米”,这“撒*'即带有“客人”、“另一种人”的意思,并非认为布依族是“白汉人”,回族是“黑汉人”。
又如有些地方的侗族称徭族为“(k016州 )”称壮族为“(kojsul)”,这个“ka”字也是带有“客人”或“另一种人”的意思。
总之他们认为“穿青”不是汉人。
此外,当地汉族还辱称穿青为“通背猴”,而穿青人则蔑称他们为“野狗精”。
这种辱称是从穿青人的信仰而起。
穿青先民居于南方,古时崇拜山魈为神,以猴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岁首要“迎山魈”,故被辱称为“通背猴”。
至于穿青人的族源由来,学术界向来有好多种说法:有主张土著说的,认为穿青人和历史上的僚人一样,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这种观点以贵州部分民族研究专家为代表,现在穿青人内部的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士也持该观点;还有以著名民族识别专家宋蜀华先生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的一支,是明朝朱元璋派傅有德、沐英征讨云南时从江西,江苏等省随军迁移到贵州的。
战争结束后,大军就地垦戍,这部分随军汉人(包括军人和他们的家属)留居当地,和当地土著通婚融合,天长日久就成了今天的穿青人。
编辑本段民族婚俗 穿青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
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
穿青人的婚俗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规矩繁多,民间通常有十八礼数之说。
如姑表联亲、背鸡认亲、以鹅押礼、打亲闹亲、砍亲路和照亲路、草鞋陪嫁、披露水衣和戴雨帽、赶亲、讨奶母钱和送梳头油、新娘站花、挑水试新娘、井边回门等。
笔者所在的村,结婚是寨中最隆重的事情,从最初的提亲到确定婚期,要历时数年之久。
到了婚礼举行的时候,从筹备到成亲,时间跨度需要月余,这是一个冗繁复杂的过程: 1、接亲中的“点礼”,即清点接新娘子时婆家送去的衣、帽、鞋袜等礼物。
在男方家选定结婚吉日的头天下午,要请数十位青年男女,抬着花轿,吹起唢呐,扛起彩旗,敲锣打鼓到亲家...
尚氏家谱排辈
尚氏的起源尚(Shàng)姓源出有四:1、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等所载,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
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
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
2、源于秦代,以官职为氏。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六个带尚之官职。
有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
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3、出自姒姓,以祖名为氏。
夏部落成员尚黑,后世有以其名字中的尚为姓。
4、出自他族改姓及小数民族有尚姓。
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② 据《唐书》所载,唐时吐蕃有尚姓,即宣宗时降唐的酋长尚延心一族。
③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④ 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
⑤ 今满、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⑥ 出自宇文氏。
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
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
后复本姓宇文。
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
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尚氏。
尚姓迁徙分布:尚姓源起周代的齐国。
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认田和为齐侯。
至此,齐国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
因田氏代齐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属于一种和平演变,故尚姓大多仍留居齐国。
尽管尚姓得姓很早,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云山雾罩,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
先秦两汉是如此,魏晋南北朝也是如此,尚姓散见于史册,而且鲜少,很难让人窥探其庐山真面目。
唐时,尚姓名人有官任礼部尚书兼侍御史的濮阳人尚衡,以及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尚献甫,还有唐末的农民起义首领尚君长、尚让兄弟(从其二人经历来看,应为河南或山东两省间人)。
此际,尚姓一方面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姓的生力军,使得整个尚姓家族自此庞大茁壮不少。
《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讲尚姓望出京兆、清河、上党、汲郡。
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
这说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尚姓家族曾昌盛于今陕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长治、河南汲县一带。
五代闽国王王曦有宠爱尚妃,说明此际已有尚姓入迁福建。
南宋以后,南方各地渐有尚姓家族。
元代,尚文由祁州深泽(今属湖南)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迁居河北满城。
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四起,既为推翻元人统治,又为争夺皇权互相攻杀,导致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于是从山西移民,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明清之际,尚姓开始在南方各地发展起来,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
如今,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尚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尚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五位的姓氏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三十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三十一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一十九位门阀,人口约一百二十五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5%左右,族人多以京兆、清河、上党、汲郡、琉球为郡望。
尚氏最早得姓于夏王朝时期的贵族尚黑,后源起周王朝时期的齐国。
尽管尚氏得姓很早,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史载不详,所以其早期的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
先秦两汉是如此,魏晋南北朝也是如此,尚氏族人散见于史册,而且鲜少。
到了唐朝时期,尚氏名人有官任礼部尚书兼侍御史的濮阳人尚衡,以及卫州汲人(今河南汲县)尚献甫,还有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首领尚君长、尚让兄弟,从其二人经历来看,应为河南或山东两省间人。
此际,尚氏族人一方面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氏的生力军,使得整个尚氏家族自此堂皇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上记载,尚氏望出京兆、清河、上党、汲郡,还有典型的琉球国。
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
这说明在唐朝及其以前,尚氏家族曾昌盛于今陕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长治、河南汲县一带。
五代闽国王王曦有宠爱尚妃,说明此际已有尚氏入迁福建。
宋朝后期,江南各地渐有尚氏家族出现。
元朝时期,尚文由祁州深泽(今湖南祁州)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迁居河北满城。
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四起,既为推翻元人统治,又为争夺皇权互相攻杀,导致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山西的特殊位置,所受战争波及不大,于是从山西移民,尚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明、清之际...
中国特色民居介绍谁有啊?
一、江苏扬州民居特色扬州民居以规整严谨的院落式为单元,组群布局,规模宏大,栋宇鳞次。
不论房屋大小,间、厢、披、廊等配置适当,比例均整。
不论室内外都有较好的空间组合,并因地制宜布置庭园,使之达到观之者畅、居之者适的雅致人居环境。
外观青砖黛瓦,清水磨砖门楼,雄浑古朴,与江南粉墙黛瓦,黑白相间,简约明显区别。
屋面坡度由峭到曲到翘,具有韵律美感。
内观,房与房、房与天井、庭院、火巷之间纵横深邃、互联通透,虚实相生。
空间组合情调,变幻意境灵活有度,讲究效能。
装修雕琢洗练大气、排列讲究对称和谐。
在砌房造屋意识上讲究中轴贯穿,两厢对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
房屋构架取三、五、七架,进深为三、五、七进单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风水意识。
二、安徽徽派民居特色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
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州缙绅和商业集团势力的崛起,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如江苏的扬州,金陵,浙之的杭州,金华,江西的景德镇等地,全年都是徽式建筑相对密集的城市。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集团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徽派建筑“风格最为鲜明的是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式宅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宅居的一大特色。
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筑中份量也颇重:祠有总祠,支祠之分,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三雕“绝妙,富丽堂皇。
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今天仍然充满生机,在大江南北,徽式新建筑群时常可见。
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融古雅,简洁与富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门楼】徽派建筑格式。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
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
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
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
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
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穿堂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又名回厅。
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
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
一明堂,二个房间。
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大厅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
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
也有正中人口设屏门...
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
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
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
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
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
衣扣一般为七颗。
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
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
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
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
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
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
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
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
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
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
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
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
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
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
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
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
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
裤子较短,裤脚较大。
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
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
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
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二、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
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场。
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
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
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
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色情侣,谈情说爱。
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
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
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2.三月三。
这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歌舞节。
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
3.赶清明。
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
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上当。
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
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场。
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
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
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一直唱到通宵达旦。
4.看龙场。
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El,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
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
因此,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
5.四月八。
“四月八”是凤凰县落潮井乡一个小山头的名称。
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
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
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头聚众起义。
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
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辛战死在贵阳市的喷...
我国有几个铁路局,其具体管辖范围是怎样的?为什么南京
南京本来就归上海局管啊 合肥,杭州都归上海局管辖呀 哈尔滨铁路局 0451-8642215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直大街51号 150006 沈阳铁路局 024-62021060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4号 110001 北京铁路局 010-51822211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号 100860 太原铁路局 0351-2621150 山西省太原市建设北路482号 030013 呼和浩特铁路局 0471-224215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锡林北路30号 010057 郑州铁路局 0371-68322050 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106号 450052 武汉铁路局 027-5112554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号 430071 西安铁路局 029-82323060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东路33号 710054 济南铁路局 0531-82422150 山东省济南市站前路2号 250001 上海铁路局 021-51222150 上海市天目东路80号 200071 南昌铁路局 0791-7021150 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7号 330002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020-61322159 广州市中山路151号 510088 南宁铁路局 0771-2722150 广西南宁市衡阳西路30号 530003 成都铁路局 028-86432150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北二段11号 610081 昆明铁路局 0871-6123150 云南省昆明市塘双路南站新村548号 650011 兰州铁路局 0931-492215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和政路156号 730000 乌鲁木齐铁路局 0991-7923010 新疆乌鲁木齐市河南西路2号 830011 青藏铁路公司 0971-7192550 青海省西宁市建国路22号 810007 北京铁路局管辖线路分布在北京、天津市和河北、山西省及河南、山东两省部分地区,与沈阳、济南、郑州、呼和浩特4个铁路局相接。
下辖北京、天津、石家应、太原、大同5个铁路分局。
营业里程7450.4公里,其中双线4386.2公里;线路总延展里程19460.4公里,其中正线延展里程12200.6公里。
有车站728个,其中特等站9个、一等站39个、二等站68个。
南昌铁路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为全国16个铁路局之一,管内区域东至台湾海峡西岸,西至湘赣省界,北至湖北、安徽省界,南至赣粤省界,总管辖铁路里程7236.056公里。
下辖南昌机务段,福州机务段,向塘机务段,2004年福州铁路局并入南昌铁路局。
南宁铁路局管辖铁路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贵州、湖南3省部分地区。
有湘桂(蓝家村—隘口)、黔桂(柳州—麻尾)、焦柳(牙屯堡—柳州)、黎湛(黎塘—湛江)、洛湛(零陵—玉林)、河茂(河唇—茂名)、南昆(南宁—威舍)7条干线,柳州、南宁2个枢纽。
湘桂线在永州—蓝家村间K147+600处、焦柳线在塘豹—牙屯堡间K1370+000处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分界,黔桂线在鼓里—麻尾间K310+500处与成都铁路局分界,南昆线在品甸—威舍间K491+129处与昆明铁路局分界,河茂线在茂名K61+353处与三茂铁路公司分界。
管内既临边沿海,又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较为常见,对运输安全威胁较大。
防洪、防风、防高温是每年运输安全的重点工作。
铁路局实行直接管辖和指挥基层站段体制,下设工程集团公司、物资工业处、客运公司、教育委员会、公安局、柳州机车车辆厂及72个直管基层单位。
太原铁路局管辖石太、京原、太焦、南同蒲、北同蒲、侯月、侯西、京包、大秦9条干线,西山、太古岚、上兰村、忻河、介西、礼垣、口泉、云岗、宁岢和平朔 10条支线。
石太线从太原北至赛鱼与北京铁路局相接;南同蒲线从太原至港口与西安铁路局相接,侯西线从侯马至下峪口与西安铁路局相接;侯月线从侯马至嘉峰与郑州铁路局相接,太焦线从修文至夏店与郑州铁路局相接;北同蒲线从太原到管内大同,京原线从原平至大涧与北京铁路局相接;京包线从大同至古店与呼和浩特铁路局相接;从大同至柴沟堡与北京铁路局相接,大秦线从韩家岭至秦皇岛与北京铁路局相接。
西安铁路局管内宝成线以广元站与成都局分界,襄渝线东端在胡家营站与武汉局分界,襄渝线南端在达州站与成都局分界,陇海线东端在太要站与郑州局分界,宁西线在商南站与郑州局分界,陇海线西端在天水站与兰州局分界,南同蒲线在风陵渡站与太原局分界,侯西线在禹门口站与太原局分界,宝中线在安口窑站与兰州局分界。
南昌铁路局线路分界站(点):京九线北端(孔垄)1277.000公里处与武汉铁路局分界,京九线南端(定南)2008.200公里处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分界;沪昆线东端(新塘边)502.200公里处与上海铁路局分界,沪昆线西端(株洲)1102.700公里处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分界;皖赣线北端(倒湖)342.500公里处与上海铁路局分界;武九线(西河村)185.809公里处与武汉铁路局分界;合九线(孔垄)279.900公里处与合九铁路公司分界,漳龙线(琥市)K143.037公里处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分界。
上海铁路局,简称“上局”。
管内下辖上海铁路办事处、蚌埠铁路办事处、南京铁路办事处、杭州铁路办事处、徐州铁路办事处,共5个铁路办事处。
上海铁路局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线路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市。
吸引区内工农业生产发达,内外贸易兴旺。
人口稠密,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客货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局之一。
东起沪宁、沪昆线上海站,西与南昌铁路局在沪昆线新塘边站、皖赣线倒湖站、合九线孔...
四月八日是什么节日
四月八日,是贵州、广西、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主要与农事有关,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欢庆仪式,不仅表达丰收额欢喜,还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中文名称:四月八别名:牛王节 脱生尼农历日期:四月八起源事件:举行各种欢庆仪式,不仅表达丰收额欢喜,还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地区:贵州、湘西、桂北、广西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宗教:佛教 印度婆罗门教2乌饭节编辑江南一带民间风俗,江南一带人们用山上的乌饭草(乌饭叶)将糯米浸成乌色(不同于黑色),将染过色的米煮成的饭叫乌饭,这一天要吃乌米饭。
代表城市:常州、南京、宣城、宜兴、浙江个别地区。
3民族节日编辑壮族节日农历四月初八,是壮族的牛魂节,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
壮族人爱牛,敬牛,他们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所以将这一天定位牛魂节。
这一天,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这一天,要清扫牛栏,给牛洗刷身体,牛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这一天,更不能打牛,如果打了牛,他们认为,会把牛魂惊跑,对农事大为不利;这一天,午间家家都要举行敬牛仪式,这时,全家坐在摆满酒席的桌边,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同时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饭。
最后,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的祝福。
畲族节日又称“牛歇节”畲族自称“山哈”,“哈”为畲语,意为“客人”,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畲家在古代,原指刀耕火种,以“畲”作为民族的名称,始于南宋末年,迄今已有700多年。
瑞云是硖门畲族乡畲族聚居地之一,畲族同胞在这里拓荒垦土、勇敢拼搏,并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灿独特的民族文化,至今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服饰、婚嫁习俗、山歌盘唱等民俗风情。
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又称“牛歇节”。
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歌王,一个名叫钟子期,一个名叫钟仪。
楚国乐师伯乐弹琴的曲调“大喝”和“小喝”,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唯有钟子期能和其腔。
钟子期死后,伯乐将琴摔掉,从此再也不弹琴。
钟仪本是楚郧公,被郑国推荐献给晋国,晋王要他弹琴唱歌。
钟仪接畲族畲族过伯乐和钟子期弹唱的技艺,“与之琴、操南音、操土风”。
晋王听了大高兴,重用他,封他为礼部侍郎之职。
后来为了纪念畲家这两位歌王,畲家人每年四月初八日都要设坛祭祀,举行歌会,大唱“大喝”和“小喝”,并把这一天作为畲族传统佳节“四月八”歌王节。
同时这一天又是畲家耕牛过节,为酬谢耕牛一年辛苦劳作,“严禁鞭打以定牛魂”,还专供好草料和家酿最好的牛酒给牛吃喝,牧童一遍一遍地大声唱“牛歌”:牛角生来扁扁势,身上负着千斤犁,水牛做饭给人食,四月初八歇一时,由此又称“牛歇节”。
瑞云“四月八”牛歇节已收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16日,“四月八”牛歇节歌会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瑞云位于鼎霞交界处,是硖门畲族乡唯一的民族村,全村辖有18个自然村,413户1752人,其中畲族人口占60%以上。
瑞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致力发展状大村级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全村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截止目前,共投资260多万元,辅设了通往硖门集镇6公里的水泥路;建成了中心村自来水工程;新建了瑞云民族寄宿制小学和村委办公大楼及敬老院;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了有线电视,通讯信号覆盖全村;大力实施造福工程,建立了葫芦墩等3个人口较为集中新村,居住100多户600多人,使原有72个自然村减少到如今的18个。
该村以种植水稻、茶叶、百合为主,百合是瑞云的一大特产,几年来,该村不断做好百合品种的优化、引种和推广工作,打造瑞云百合品牌,带动了群众的增收。
侗族节日九寨侗族人民管四月八为牛王节。
牛王节,侗语叫“脱生尼”,意为“牛的生日”,又叫“牛王会”,侗语,意为“为牛生日会餐”。
这一天各四月八四月八家的妇女都在家里为牛煮白米饭,炒油茶,条件好的还要煮鸡蛋供牛食用,以示在春耕大忙之前,人们对它的深情慰问和热情奖赏。
中午吃会散席后,人们到家里,袖子一挽,手插木盆,试试盆里的米饭油茶烫不烫手,然后端起木盆、带着鸡蛋烤酒到牛圈去,叫牛饱饱的享用。
这时候,主人往往要抱着牛头亲热爱抚一番,说:“牛呃,你是我家的财,你是我家的宝,一年到头,害你辛苦,你就好好的吃,好好的喝吧。
愿你无灾无难,无怪无瘟跟我展劲干活,换来个五谷丰登,百般兴旺,待到来年,我再来好好招待你。
”这时,牛好象懂人性,它伸伸舌头来舔人,眯眯眼睛向人笑。
牛吃饱了,在一旁的娃崽就拉它出去吃嫩草,冲洗身上、梳理毛发。
梳洗是很认真的,谁家的牛身上不干净,毛发不光亮,人们就鄙视他家,说他人懒。
牛出去后,主人就清理牛圈,然后垫上干燥蓬松的稻草或茅草,让牛舒舒爽爽度过自己的节日。
过牛王节,不准放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