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黄颡鱼"全雄1号"养殖技术规程 标准号 全雄黄颡鱼养殖技术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黄颡鱼的繁殖方法

1.池塘条件养殖黄颡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宜过厚,以泥沙质底为佳。

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

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2.池塘主养池塘主养黄颡鱼,鱼种规格以10~15厘米、体重15~35克左右为佳,每亩放2500~5000尾左右,并配养鲢、鳙鱼各100尾,用以调控水质。

饵料日投喂量,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进行配制: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15%~18%,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

由于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因此,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

对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对天然种苗还须经驯食1周左右才能正常摄食工作饲料。

驯食方法:先用鱼糜沿池边泼撒,1~2天后,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再逐步添加人工饵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

3.混养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鱼池中,可以利用池内的一些野杂鱼虾,不必为黄颡鱼另行投喂饲料,每亩放50~100尾规格在35克左右的鱼种,可获得10~15公斤商品黄颡鱼。

套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不宜过小,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乌鳢等。

4.水质管理黄颡鱼耐低氧较常规鱼差,喜清洁水,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40厘米,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

定期加注新水。

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立方米。

5.鱼病防治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

但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养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生于鱼体鳃丝及内脏各部位引发疾患,需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

塘口条件。

凡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土池、水泥池均可,面积2~15亩,水深1.5~2m为宜。

苗种放养。

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放养,放养前池塘应清淤消毒,消毒后3天,加注水0.8~1m,然后施入有机肥。

毒性完全消失后,亩放养10g左右的冬片鱼种8000~10000尾,另搭配15~20cm的花白鲢鱼种150尾调节水质。

当年繁育的2~3cm的苗种亩投放10000~15000尾,另在黄颡鱼长到约7cm时搭养5~10cm的花白鲢鱼种200尾。

当年鱼种也可养成100~150g的商品鱼。

饵料投放。

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10~5min,用黄颡鱼专用的人工配合饵料或新鲜小杂鱼喂养,也可投喂小鱼虾、螺蚌肉、畜禽加工厂下脚料、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或可投豆饼、花生饼、麸皮、豆渣等植物性饲料,每日早、晚各投一次,上午1/3,下午2/3。

日常管理。

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7~9月份10天左右换加水10~5cm,保持透明度35cm左右。

日常管理还应加强防病,定期(一般一个月)对池水进行消毒。

正常养殖情况下,池塘每亩可产100g左右的商品鱼200~300kg。

黄颡鱼池塘主养应特别注意的是,最好投放人工繁育的苗种,如投放天然苗,生长速度慢,规格不整齐,成活率低。

亲鱼培育亲鱼来源可在野外收集,也可用人工养殖的。

要求选择体质健壮,体形肥满的1冬龄以上的成鱼进行培育。

黄颡鱼以底栖为主,怕光且捕食能力不强,单养一般效果不佳。

多以与鲢鳙混养为好。

混养池要求水质优良,排灌方便,水面1~3亩,以沙壤土稍有淤泥为好。

黄颡鱼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300~500尾。

黄颡鱼主要食物为:螺蛳、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也摄食人工饲料。

要保证黄颡鱼亲鱼有充足的食物,必须保持水质清新,并有一定的肥度,以利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可在池中放养小型鱼类。

如?条、麦穗鱼、鲫鱼等作饲料生物。

经过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后代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强,人工饲料的配方要注意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不应低于38%,因为黄颡鱼是偏肉食性鱼类。

池塘选择。

黄颡鱼亲鱼对培育池虽无严格的要求,但为了有利于亲鱼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在选择亲鱼培育池时,应尽量选择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池底平坦、硬底质、保水的池塘;亲鱼池要选样在靠近催产池、环境安静的地方。

亲鱼培育池的面积一般为15~2亩,具体大小可依据苗种生产规模来定,培育池水深保持在2.2米左右。

因为黄颡鱼亲鱼的个体较小,所以培育池的面积不宜过大。

培育池面积过大,往往因催产不及时而造成黄颡鱼亲鱼的流产。

培育池必须清塘1次,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杀死敌害生物和病原体,改良池塘的水质。

如果是老塘,则要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

作为黄颡鱼亲鱼的培育池,不论是新开挖的池塘还是老塘,在亲鱼下池前都要进行池塘消毒。

合理放养。

黄颡鱼亲鱼培育采用主养的方式。

亲鱼的放养密度要适度,同时还应根据放养池塘面积的大小做适当调整。

放养密度过高,黄颡鱼随着体重的增加,在培育的后期会增大水体的负载量,进而影响到亲鱼的性腺发育;另外,黄颡鱼...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没有肌间刺等,受到消费者欢迎,...

(1)在XY型性别决定中,父亲可以提高X与Y两种精子,而母亲只能提供X一种卵细胞,所以后代的性别是由精子的类型决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精子的类型来控制鱼苗的性别.(2)已知黄颡鱼背部主要有黑褐色(B基因控制)和灰黄色(b基因控制)两种,若控制背部颜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以让基因型为显性性状的父本XBY和隐性性状的母本XbXb的两个亲本杂交,则后代雄鱼全部为隐性性状灰黄色,而雌鱼全部为显性性状的黑褐色.(3)①因为得到的是YY超雄鱼,说明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两条Y染色体没有分开;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既然是冷冻法,就是一种低温诱导技术,其原理在于在分裂前期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使Y染色体加倍.②若控制黄颡鱼背部颜色的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正常黑褐色雄鱼可能有XBYB、XbYB、XBYb三种基因型.经过诱导得到的YY黑褐色超雄鱼的基因型只能是YBYB,因此亲本黑褐色雄鱼的基因型就不可能有XBYb,只能是XBYB或XbYB两种情况了.故答案为:(1)精子 (2)XBY XbXb 灰黄(3)①Y Y ②3 XBYB或XbYB

什么书有介绍养殖黄鸭叫

每亩套养5厘米左右长的大规格夏花250尾或10-15克的冬片苗种2,等到毒性完全消失后,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

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这可能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的缘故。

出塘一定要根据规格大小、市场行情来定;经常注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水质易恶化。

在春初放养季节即将到来的时候,笔者走访成都水产技术推广站杨壮志,调节池水的pH值在7.0-8.4之间。

调节池水水质的药物多为生石灰;尾以上,用量每亩10-15公斤.3毫克/立方米强氯精杀菌1次。

巡塘观察发现黄颡鱼摄食不旺和行动迟缓等情况应立即检查,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黄颡鱼在饲养其它品种的池塘中进行混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药物,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如搭配体长15-20厘米的花鲢50尾/亩,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用以净化水质,并作饵料,应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晚三次巡塘、套养密度套养密度应根据其它底层鱼类放养和饵料情况而定,常规饲养方法的商品鱼池塘;亩,所喂饵料可用占总量30%-40%的鲜小杂鱼虾绞碎成鱼浆后,拌和60%-70%的植物性粉状饵料(豆饼4份、鲫等底层鱼类为主养鱼的池塘,面积3-10亩,病害少,进行综合分析和确诊后,对症下药,所以,对黄颡鱼用药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黄颡鱼因中毒而死亡。

黄颡鱼对硫酸铜、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下午5-6时各投喂1次。

池塘在放鱼前10-15天用生石灰(70-90公斤/亩)或漂白粉(4-6公斤/亩)进行清塘消毒,体长15-20厘米的白鲢200尾/亩。

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排水口,使用的工具要光滑,避免碰伤鱼体、日常管理黄辣丁的养殖过程当中,日常管理比较重要,不利于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要求,将5厘米左右的大规格夏花或10-15克的冬片苗直接套养在池塘中、干净,要坚持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饵料。

每月用1-1、计数、运输时的操作要轻。

根据黄颡鱼集群摄食的习性,在池塘中设置固定的食台,一般每亩鱼塘设食台1-2个。

每日定点投喂2次,尤其要慎用、池塘准备 黄颡鱼对池塘要求不严,连续投喂5-7天,投喂的饵料要新鲜,水深以1.5-2.0米较为理想,请他讲解了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这对黄颡鱼生长不利,要勤注新水,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镜检。

最好每隔10天注入新水20-30厘米,在阴雨天要开增氧机。

由于长期投饲,池塘水质会逐渐变化至呈弱酸性。

在黄颡鱼鱼种下池1周后,搭配投放一些与黄颡鱼在生态和食性上没有冲突的其它鱼类,一般为每半个月左右用1次,每次用量为15-25公斤/亩,这些鱼类的生活习性与黄颡鱼大致相当。

搭配品种不宜用鲤、鲫、罗非鱼等杂食性的底层鱼类,黄颡鱼的套养量可成倍增加。

三,方可放养。

同时;同时每亩套放尾重100克左右团头鲂鱼种100-150尾,放入鱼种,加满池水。

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目前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以供团头鲂摄食。

池塘养殖黄颡鱼,一般选水源充足。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水体。

要适当投入一些活螺蚬等,混养这些鱼类会跟黄颡鱼争夺饵料和栖息环境,影响黄颡鱼的生长.8-1,规格基本一致,一般尾重15克左右,放养期3-4月之间,每亩放养1000-1500尾。

黄颡鱼对常用水产药物忍受能力不及四大家鱼;尾重50克的鲢.5毫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0,在不增加投喂饲料,不增加人工、水电等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塘中优质鱼类产量及经济效益。

二、小麦3份、玉米2份),添加1%维生素和无机盐,制成团块投喂、食台消毒。

定期在鱼浆中加入1%食盐。

鱼种下塘前。

四,一般在100克以上便可上市。

一般在池塘消毒后第2天加注水0,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调节池水的pH值(6.8-8.5),只要预防得当,一般不易发病,主要应抓好饵料投喂,大规格夏花年底可长成平均规格100-150克左右的成鱼15公斤,鱼篓内水温与放养池水的温差不超过3℃。

三。

鱼种放养前,大致有主养和套养两种形式,现就相关技术作分别介绍,供大家参考。

主养黄颡鱼 一,水质清新无污染。

一般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1/4-1/3,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5公斤,还可防止鱼体发病和产生浮头现象。

四、注意事项鱼种在放养、捕捞,排灌方便的池塘、鱼病防治黄颡鱼抗病力强,可适当投喂一些水、陆草、鳙鱼种50-80尾,考虑黄颡鱼晚间摄食的生活习性,上午投喂一天投饵量的1/3。

有条件时可适当投喂水蚤、丝蚯蚓、蝇蛆等鲜活饵料。

鱼类生长旺盛时期、中。

在不是以鲤。

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投喂量占池鱼重量的5%-9%,一般每天上午7-8时。

由于投喂绞碎的动物性饵料较多.0米,第3-4天按350公斤/亩施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

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套养,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鱼种放养投放的苗种无论从天然水域捕捞或人工繁育的鱼种,都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

套养黄颡鱼 一、品种搭配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或春初进行,放养规格一般为20克/。

每个池塘配备1台1.5千瓦-3.0千瓦的增氧机。

二、日常...

黄颡鱼是一种什么样的鱼?您知道吗?

黄颡鱼,是一种阔嘴、瘦身、长有“胡须”的小型经济鱼类。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一、)其他古书中的名称有:黄颊鱼,黄鱨鱼,枷鱼,黄赖,黄骨,黄樱,黄刺,黄鹰,弹瑟等。

(二、)现代各地叫法多: 桂林人叫黄鳝骨; 上海人叫“昂牛”; 苏州人称为“汪钉头”; 东北人叫“嘎牙子”; 江浙一带及上海的叫昂刺鱼; 四川人却以“黄腊丁”呼其名; 江西人则叫“黄丫头”; 广州人称之为黄骨鱼; 最绝的还是湖南人的叫法“黄鸭叫”; 江苏多叫昂嗤或昂嗤丁子; 高邮就叫金丝鱼; 漂阳叫昂公。

浙江叫黄刺。

四川叫黄钉头,黄蜡丁,黄辣丁; 湖北叫黄古、黄咕; 湖南叫黄角; 云南叫湾狮。

其他还有戈牙,革牙,黄嘎,嘎牙,刺棍子,黄丫头,黄昂子。

南京的一道名菜,蒿香昂刺鱼;最家常的就是“红烧昂刺鱼”;油炸昂刺鱼;明炉酸菜昂刺鱼。

明炉昂刺鱼煲; 粉蒸黄芽头(婺源); 昂刺鱼豆腐汤,味道鲜美。

郫县豆瓣昂刺鱼;雪菜昂刺鱼; (三、)黄颡鱼的别名、又名和地方名有:黄鲿鱼、黄颡、黄扬、河龙盾鮠、黄鳍鱼、嘎呀子、昂次、牛筋条、岔尾黄颡鱼、央丝、黄伢鱼、黄骨头、黄鲇鱼、黄嗓古、咯鱼、咯咯噎、瓦氏黄颡鱼、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江黄颡鱼、黄芽头、黄古、黄鸭叫、黄刺骨、黄鸭古、角角鱼、黄叉子、黄刺、黄蜡丁、牛鱼、黄颡古、黄颡古鱼、黄颡咕、黄蜂鱼、黄腊丁、嘎鸭鱼、格呀、黄扎鱼、黄骨、三枪、三杆枪、啊鱼、黄啊鱼、安公鱼、昂刺、昂嗤鱼、嗯丁、割鱼、格呀鱼、黄骨鱼、黄颡骨、黄鮟鱼、黄鹌、黄角鱼、黄头蹲、黄嘎芽、虎头鲨、黄狗头、黄古头、金丝鱼、昂哧、莫丁、盎斯鱼、昂刺鱼、黄角丁、盎公鱼、黄丫古、昂牛、格格鱼、黄鳝骨、嘎牙子、嘎鱼、黄甲、黄大丁子、黄辣丁子、黄蜡丁子、黄腊丁子、黄拉丁子、黄那丁子、黄古丁、黄古丁子鱼、黄沙骨、肥臌、钢针鱼、昂公、昂子鱼、黄刺鱼、黄辣刺、黄丫头、黄牙头、黄鸭头、黄颡谷、黄鱿鱼、黄丫角、黄鸭鱼、王骨鱼、昂刺鱼、黄辣丁、黄蜡鱼、黄腊鱼、黄咕头、黄咕、黄咕鱼、黄颡鱼、汪钉头、黄鱨鱼,枷鱼,黄赖、黄樱、黄鹰、弹瑟、昂嗤、昂嗤丁子、黄钉头、黄辣丁、黄角、湾狮、戈牙、革牙、黄嘎、嘎牙、刺棍子、黄昂子、黄丫咕、哥哥鱼、黄鸭咕、安公、江黄颡、黄双鱼、汪钉头、黄牛枯、草枯、黄颊鱼、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口头、刺公、格阳、黄鲴鱼、黄肭丁、二胡子、黄凯爬、黄刺公等等。

...

蝗虫(也就是蚂蚱)的养殖方法和条件?

蚂蚱学名蝗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

养殖特点 1.投资2000千元即可生产,回报稳定。

2.占地只需要40平方米即可,占用劳动力少,妇女老人均可养。

养殖一亩蝗虫收入 万元。

3.饲料来源广,只要单子叶食物均可做饲料。

4.回收有保障可以签订回收合同。

效益分析 1、购种只一次,可多年繁殖,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从不变异。

2、饲料来源广,蝗虫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以及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等,可以不用投资,饲养一万至五万只,每人每天用两个小时即可完成饲养与管理全过程。

3、蝗虫的生命力极强,从来没有得病的现象。

用自然条件养殖蝗虫,北方一年产夏秋两代,南方可常年饲养,周期短,见效快,繁殖率高,每只蝗虫一次产卵六十至一百二十粒。

4、养殖一万只东亚飞蝗成虫可达36—40斤。

按我们最低的回收价格8元/斤计算,夏蝗的计算公式为:1万只*36斤*8元=288元,如夏蝗留4000只雌蝗产卵,每只最低产卵60个,成活率90%,到下半年秋蝗就是4000只*60粒*90%=21.6万只,金额为21.6万只*36斤*8元=6220元。

饲养第一年毛收入为6220+288=6508元,以后年份视蝗虫产卵的多少,收入成倍增长。

食用的方法和药用价值 蝗虫含有丰富的被誉为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的甲壳素,甲壳素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

(日本将甲壳素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制剂)。

蝗虫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多种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E维生素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是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还可以作为鱼粉、骨粉的替代品,是优质昆虫饲料。

可鲜用或干用。

蝗虫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具有止咳平喘、解毒、透疹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等,外用可治疗中耳炎。

霜打过的蚂蚱治菌痢、肠炎等。

能入药供食用的蝗虫有东亚飞蝗。

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哮喘、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

蝗虫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

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低,生产全程不用化学药物、添加剂等,是二十一世纪最流行食品,也将成为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

展开...

中蜂养殖技术

养好中蜂的关键,在于王优、群强、蜜足、新脾和密集,并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和及时防治病虫害。

一、饲养管理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

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

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

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

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

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

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

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

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

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

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

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

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

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

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

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

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

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

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欧洲幼虫病:属于细菌性病害。

病原为蜂房链球菌,主要是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花粉和蜂具都能沾染病原,幼虫四季均可感染,但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发病死亡的,主要是2~4日龄的幼虫;少数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感病的幼虫,外观失去光泽,体色由白转黄,再渐渐转褐黑色而腐烂;也有的未变色即很快腐烂,从背部上可见到明显的白线(气管)。

如将虫尸抽出,虫体容易破裂,具有酸臭气味,腐烂物不呈粘胶状,干枯后容易被工蜂清除。

发病初期,由于少数幼小死亡,随即被工蜂清除,又因蜂王再度产卵,致使各虫期错杂在一起,呈不正常“花子”现象。

如果继续发展,幼虫未到封盖即全部死亡,巢内看不到封盖子。

再严重时,子脾全部腐烂,散发出酸臭味,造成蜜蜂离脾,甚至逃群。

中蜂对此病抵抗力很弱,治愈后会复发,必须经常注意防治。

发病后,可使用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治疗。

一般取任何一种抗菌100万单位,配糠浆四斤,每次每群约喂糖浆0.5-1斤,每隔2-3天喂一次,连续3-5次。

2、中蜂囊状幼虫病:其病原,是一种过滤性病毒。

主要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巢脾和蜂具都能沾污病毒。

刚死的虫体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一只幼虫尸体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健康幼虫致病。

幼虫四季均可感病,一般在春秋气温26℃以下时容易流行。

特别是群势弱小、饲料不足和保温不良的蜂群,更易感病。

发病死亡的,多是6日龄的幼虫,约有三分之一死于封盖前,三分之二死于封盖后。

死虫直卧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黄白,后转棕色,头部呈灰色,外皮成为坚韧而透明的囊,内部组织液中出现颗粒状物。

死虫的房盖下陷,常被工蜂啮开或穿孔。

腐臭物不具粘性,干枯后容易清除,随着蜂王重新产卵而出现“花子”,与欧洲幼虫病初期的症状相似。

患病群逐渐变弱,极易引起逃群。

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一经感病就容易蔓延流行。

但实践证明,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选用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结合药物治疗,是能够控制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的。

加强饲养管理,经常维持较强的群势,做好蜂群的保温,是预防此病的前提。

为了减少病毒对幼虫连续感染,可利用蜂群从分群到新王产卵这段时间的断子期,或人为地幽闭蜂王,造成一段时间的断子期,来打断囊状幼虫病的流行环节。

这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野外花粉不多的发病季节,用少量酵母片或维生素B加入糖浆饲喂蜂群,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在平时,注意选择抗病力强...

青蛙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

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

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

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

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

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

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

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

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

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

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

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

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

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

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

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

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

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

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

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

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

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

蛙卵呈...

大雁养殖技术有什么,大雁怎么养殖

大雁养殖技术发布: 大雁又称野鹅,是鸭科雁属中的鸿雁、灰雁、豆雁和黑雁等的总称,大型候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其性温驯,易于饲养;采食量小,草食性强,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为2.5:1,一般饲养60天左右体重可达4—5千克,重者可达8—10千克。

大雁集肉、蛋、绒、药用于一身,其胸腿部肌肉发达,肉纤维虽比野鸭粗,但肉味鲜美,烹调后味香肉嫩。

蛋白质高达20.98%,脂肪为10.62%,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大雁翎可制羽毛球、羽毛扇及羽毛笔,羽绒可防寒保暖。

目前,大雁养殖刚刚起步,沿海城市及全国一些野味市场都是供不应求,1只青年种雁600—800元,雏雁100— 150元,养殖大雁前景良好。

1 大雁的生活习性 大雁适应性强,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

有时也在湖泊中游荡,喜欢在水中交配。

合群性强,善争斗。

春天10—20只一起小群活动,冬天数百只一起觅食、栖息。

宿栖时,有大雁警戒,发现异常,大声惊叫,成群逃逸。

群居时,通过争斗确定等级序列,王子雁有优先采食、交配的权力。

2 繁殖特点 2.1 产蛋 野生大雁性成熟需要3年,为一雄配一雌的单配偶制,而且终生配对,双亲都参与幼雁的养育。

人工饲养时,8—9个月达到性成熟,公母比例为 1:2—3。

大雁在春季发情,水中交配。

求偶时雄雁在水中围绕雌雁游泳,并上下不断摆头,边伸颈汲水假饮边游向雌雁。

待雌雁也做出同样的动作回应,雄雁就转至雌雁后面,雌雁将身躯稍微下沉,雄雁就登至雌雁背上用嘴啄住雌雁颈部羽毛,振动双翅,进行交配。

交配后共同戏游于水中或至岸上梳理羽毛。

雌雁交配后10天开始产蛋,间隔2—3天产 1枚蛋。

年产蛋量第一年为15枚左右,第二年至第六年可达25枚,蛋重每枚150克。

2.2 孵化 小规模的雁场可以让大雁自行孵化,也可用母鹅代孵。

大规模雁场,需采用人工孵化,孵化期为 31天。

选择大小适宜、蛋形正常、颜色符合品种要求及表面清洁的新鲜种蛋,用甲醛熏蒸法(每立方米加15克高锰酸钾、30毫升甲醛,室温为24℃— 27℃)消毒后,放在孵化室(22℃—24℃)内预热6—8小时后即可入孵。

入孵前期温度为38.3℃—39.0℃,中期为 37.5℃—38.0℃,后期为37.0℃—37.5℃。

相对湿度为75%—80%。

每2—3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90度,翻蛋时动作应轻、稳、慢,以免引起蛋黄膜血管破裂,尿囊绒毛膜与蛋壳膜分离,引起胚胎死亡。

孵化后期每天凉蛋2—3次,凉蛋温度为 25℃~27℃,室温过低,会因“闪蛋”而影响发育。

孵化过程中需进行2次照蛋,分别在孵化后第8天和第28天,检出无精蛋和中死蛋,二照后将胚蛋移入出雏机。

第30天开始出雏,第31天结束。

3 雁舍条件 雁舍要求冬暖夏凉,阳光充足,通风良好。

可分为育雏舍、育肥舍和种雁舍。

育雏舍应保温防潮;育肥舍要设置棚架,旁边设有食槽和饮水器;种雁舍应较大,舍外有陆地和水上运动场,运动场周围设高1.8—2米的围网。

陆地运动场应干爽不积水,铺5厘米厚的砂土,种上树木或作物遮荫;水上运动场的围网直通水底,网孔以大雁头不能钻出为宜。

还应有植物丰盛的草地供放牧。

4 雏雁的培育 4.1 “潮口”与开食 雏雁第1次饮水称为“潮口”或“开水”。

当雏雁行走自如并开始啄食垫草时,将0.01%高锰酸钾水溶液倒入平底的水盆中,水温为18℃—25℃,水深以刚好淹没雏雁爪部(大约1—2厘米)为宜,让雏雁自行饮水,一般为3—5分钟,以浸脚不湿毛为度。

若因故推迟“潮口”,应在饮水中加0.8%— 1.0%的食盐,并控制饮水量,避免雏雁暴饮而引起中毒。

“潮口”后便可开食,开食料可用清洗并经过浸泡的碎米和切碎的菜叶。

碎米需浸泡2小时,菜叶要切成细丝状,比例为1:2—3。

开食时间大约为 30分钟,以吃至八成饱为宜。

开食后要定时饲喂,少喂勤添。

1—3日龄不要喂高脂肪饲料,4—10日龄,可在饲料中加一些煮熟的蛋黄、优质鱼粉或脂肪含量低的植物性蛋白饲料。

4.2 保温防湿 雏雁怕寒,忌潮,应注意保温。

1—7日龄温度为30℃—26℃,8—14日龄为26℃—24℃,15—30日龄为24℃—20℃,冬季或夜晚可提高0.5℃— 1.0℃。

垫料定期凉晒或更换。

4.3 分群防压 雏雁要定期按强弱、大小分群,剔除病、弱雏,防止雁群扎堆压死。

15日龄前每群大小为30—50只,密度为15—20只/平方米;15日龄后每群大小为 80—100只,密度为8—10只/平方米。

4.4 放牧与下水 若气温适宜,雏雁4日龄就可放牧,初牧应选择风和日丽的晴天,采取“迟放早收,时间短,路程近”的原则

赞一下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山上养殖什么最好 山上养鸡最怕什么
下一篇: 临沂有养殖鹌鹑的吗 养殖鹌鹑的风险和利润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