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家里的井里有摇蚊幼虫怎么解决?
饲养红虫的方法:1. 红虫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肥水中,每年的的春末秋初,是红虫大量繁殖的季节,它们浮游于水面,常使水面呈棕红色,这时是我们采集红虫的绝好机会。
2. 家庭养殖少量红虫时,可将河塘污泥连同红虫一齐取回,置于盆或者玻璃器皿中,最好用河水泡上,若用自来水养殖,应事先将自来水晒2到3天,出去漂白粉和其他物质。
每隔一天换一次水。
冬天要防冻,将湿润的红色布条放在器皿上保湿。
3. 用接触空气面积比较大的容器来养最适合,因为红虫会浮到水面上来有类似呼吸的动作,所以若是数量多的时候怕有些争不到位置而死去。
4. 光源是饲养红虫必须的。
在晚上也不能关掉光源,晚上可以用个小光源(例如5w的小夜灯等)照着。
因为红虫懒得呼吸,如果没有光源,隔天就容易死掉。
5. 有专门经营的养殖场,他们多数用米糠、锯未、香焦皮、甘蔗渣、淤泥、鸽粪等等发酵之后就做成养殖饲料。
而家庭养殖红虫,可用酵母粉泡水来喂食,但一定要控制用量。
6. 在红虫数量增加时,要及时采收,并晒干。
到了秋末和冬季,红虫的繁殖力大为减弱。
当冬季,在水缸中看不见红虫活动时,千万不要把缸里的水倒掉,因为这时它们都潜伏在绿藻丛中。
我们可以把水缸放在向阳房间或暖气片附近。
到了春季,室内温度升高时,红虫又出来活动。
到室温上升到28℃以上时,红虫开始大量繁殖。
野生甲鱼怎么养殖
稚鳖养殖技术 由于鳖的繁殖期较长、稚鳖的出壳时间也不一致、个体大小不一,每年秋后稚鳖孵出不久,有的还没能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
由于刚出壳的稚鳖体小 (一般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较弱,死亡率较高。
如何提高稚鳖的成活率成为养鳖的技术难点。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饲养稚鳖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科学投喂 饲养稚鳖要求选用优质、新鲜、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蛋白质高的饵料。
一般稚鳖出壳后2~3天卵黄囊吸收完后,便开始摄食,这时可投喂一部分小红虫、摇蚊幼虫、蚯蚓丝、熟蛋黄等食物。
经饲养7天后,可投喂新鲜的猪肝、绞碎的鲜鱼肉、螺蚌及动物内脏,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饲养蚯蚓投喂(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投喂蚯蚓饲养稚鳖生长快,成本低、成活率高)。
饲养稚鳖要坚持"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养成稚鳖定时定点的摄食习性。
高温季节在早9点投喂一次,下午5点钟投喂一次。
秋后则每天投喂一次、饲料要投在食台上接近水面处。
食台可用木板或石棉瓦架设在水下10厘米处,成25度坡度。
为了避免稚鳖摄食时争夺与撕咬,可多设几个投食点。
投食量要根据稚鳖实际吃食情况而定,让稚鳖吃饱下次投喂无剩余为度。
在水温25℃~30℃时,一般投饲量可占稚鳖体重10%~20%。
所投饵料要求新鲜、无腐烂、无霉变现象。
每天在投食前要对食台进行清扫消毒,防止沾污新投饲料和污染水质。
二、严格水质管理 稚鳖皮肤细嫩,易受外界机械损伤,加之刚出壳的稚鳖有互相撕咬的恶习,在高密度人工饲养情况下极易被咬伤,受伤后的稚鳖若生活在水质不好的池水中,很容易被感染致病而死。
所以饲养稚鳖要求水质肥嫩、新鲜、淡绿色、无污染、无病菌,透明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pH值7~8。
由于稚鳖池较小、水又浅(一般水深20~30厘米)、放养密度大,水质极易败坏,必须在2~3天内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水体总量的l/3左右。
换水水温要和养殖池内水温保持一致。
饲养稚鳖的水以绿色为好。
养殖池内可放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这样能使稚鳖在隐蔽状态下饲养生长,减少稚鳖互相撕咬,提高稚鳖成活率。
三、及时防治病害 稚鳖在放养前,要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可用10ppm漂白粉、或150ppm生石灰泼洒浸泡,经7天后放人新水备用。
稚鳖下池前要进行鳖体消毒,用8ppm高锰酸钾浸泡稚鳖20分钟(水温20℃)。
或用20ppm呋喃唑酮浸泡25分钟,也可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 以杀死病菌。
在饲养过程中,可用15ppm生石灰或lppm漂白粉交替泼洒,一般15天泼洒一次。
为了预防病害,可在饲料中拌入磺胺药物,或与抗菌素两种药物交替投喂。
在稚鳖饲料中加入一点Ve、Vc增强稚鳖抗体。
饲料中加入2‰的甜菜碱可增加稚鳖的诱食量。
对受伤的稚鳖要及时用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或用紫药水涂抹伤处,防止病菌感染。
发现病鳖要及时隔离治疗。
对发病池要彻底换水,可用10ppm福尔马林泼洒, 并且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
四、冬眠期管理 越冬是稚鳖养殖中的一个难关。
由于当年孵出的稚鳖个体小(一般只有10~15克),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少,越冬期长,消耗量大,容易因体质弱而生病大量死亡。
自然水温20℃时,有温室的要及时转入温室进行加温养殖。
没有温室的,在水温15℃以下时,将稚鳖及时转入越冬池。
越冬池宜选择向阳、背风、防冻保温的室内或塑棚内,池底垫20厘米的细砂,再注入10厘米的水,将稚鳖用20ppm呋喃唑酮浸泡25分钟,每平方米投放稚鳖200~250只,稚鳖会自行钻入砂中。
如稚鳖数量不多,可放入缸内、桶内、盆内装人细砂蓄水越冬。
越冬期间要保持适温(一般越冬要求水温在2℃~6℃),严防室内温度时高时低、以免稚鳖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不利于冬眠。
对池水一般不用换,如水位下降可增加一点水,但是必须使水温与越冬池内水温一致。
在天气变化较大时,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通过多方面的科学饲养管理,稚鳖经冬眠后,一般成活率在95%左右。
甲鱼的科学饲养法 -、亲鳖饲养 亲鳖一般以6龄左右为宜。
放养的亲鳖雌雄比例以3:1为好。
此时要正确识别雌雄,性成熟的雌鳖尾短,不能自然伸到裙边以外,雄鳖尾尖,可伸到右裙边以外。
放鳖前先放干池水,用石灰消毒,过半个月再注水放养,亲鳖可在浅水池中用0.1%福尔马林消毒1次,每亩放养300~400只。
二、投喂饲料 根据甲鱼品种的食性、生长阶段所要求的比例充分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拌和,再投饲。
现介绍几种饲料的配方。
①豆饼粉5公斤,蚕蛹粉10公斤、浮萍、米糠25公厅配合成的伺料,甲鱼较喜欢吃。
②水花生切碎煮烂后,捣成粥状,然后加入适量的米糠,少量食盐和苏打粉等拌匀配合成饲料。
③30公斤牛粪、7.5公斤米糠、6.5公斤糠饼、2.5公斤花生麸、1.5公斤麦麸。
1公斤鱼粉、1公斤蚕蛹粉和少量粘合剂,可提高利用率,易于甲鱼消化吸收。
④20%黄豆蔓、20%稻壳类、10%蚕沙、15%菜籽饼、35%甘薯,制成配合饲料,甲鱼喜食,增重快。
⑤20%稻谷、30%麸皮、10%黄豆、40%统糠配在一起,每50公斤原料掺...
泥鳅吃什么 视频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
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
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
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
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
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
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
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
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
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
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泥鳅人工饲养分类:其它实用技术/养殖 适用范围:不限(1)专池养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
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
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
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
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
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
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
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
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鳅。
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
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
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 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 字型。
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
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
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
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
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幽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
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
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
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
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
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有没有泥鳅视频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
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
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
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
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
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
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
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
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
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
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 泥鳅人工饲养 分类:其它实用技术/养殖 适用范围:不限 (1)专池养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
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
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
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
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
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
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
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
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鳅。
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
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
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 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 字型。
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
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
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
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
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幽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
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
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
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
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
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血红虫的繁殖
虫体营养丰富,含干物质为1.4%;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41%~62%,脂肪为2%~8%,热量为4卡/克。
摇蚊幼虫大小适宜,适口性好;营养全面,能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不会引起饲养池的水质污染;残存于饲养池中的摇蚊幼虫不会对养殖对象产生危害,因其大量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特别是很多经济水生动物的幼体阶段,更以摇蚊幼虫为其主要天然饵料。
因此,大量培养摇蚊幼虫来培育经济水生动物的幼体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已知的摇蚊科昆虫约有5000种,与常见的蚊子比较相似,但主要的不同在于触角上密生细毛,就像羽毛一样。
另一个不同是,它的嘴(口针)已退化,不具吸食的功能。
因此,我们可以说它不会咬人。
红虫还有一个本领,它可以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中生活。
因为它体内拥有血红素,这也是为什么它呈血红色。
摇蚊幼虫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
它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而且数量较大,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 ~90%。
红虫是水体中重要的食物链中的一环,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多种鱼、虾、蟹、鳖、龟等的优良天然饵料。
摇蚊幼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41% ~62% ,脂肪占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