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重庆那儿有龙虾养殖场
现状:赢利的仅占三成左右 从2006年开始,宁波人朱刚耀在江北庄桥包下30亩水塘,开始养小龙虾。
昨天中午,当记者来到他的虾塘边时,他正在抖动专门的布条幅驱赶偷吃小龙虾的鸟类。
朱刚耀对虾塘的投入有十几万元,从今年开始他的虾塘已经有了盈利。
“虽然赚了点钱,但市场竞争激烈,生意不好做。
”朱刚耀告诉记者,他目前正打算转型从事农家乐。
记者了解到,在庄桥附近,像朱刚耀这样的情况在养殖户中算是很好的,大部分养殖户的效益并不理想。
“原以为小龙虾好养,销路也不愁,没想到这么不容易。
”去年,做运输生意的陈先生看到小龙虾生意红火,便在鄞州区姜山镇投资了100多万元养殖小龙虾,没想到快2年了,不仅投入的成本远远没有收回,而且还得继续投入,用于买饲料、加固虾塘等。
“那么多钱投下去了,不养是不可能的,但继续养下去会怎样,我也不知道。
”陈先生说,他周围有不少朋友也养殖小龙虾,有的已经开始准备把虾塘转手。
自2006年以来,一股养殖小龙虾热潮席卷宁波,短短两年时间在宁波大市范围内新增了不少小龙虾养殖塘,一位小龙虾经销商就戏称,这两年只要水塘集中的地方总有人在养或是准备养小龙虾,而从事小龙虾养殖行业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做外贸的、开工厂的都有。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迅速升温的小龙虾养殖热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
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目前宁波的小龙虾养殖户中有七成左右亏本。
那么,养殖小龙虾究竟有多大的利润?业内人士介绍,养殖成本主要包括虾塘的费用、买种虾、人力和饲料成本,这其中如果养殖得当,买种苗和虾塘费用都是一次性投入,而小龙虾主要靠水体内的天然饵料进食,饲料成本也不大,小龙虾的效益最高可达50%以上。
原因:许多技术难题未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养小龙虾亏本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技术不过关。
“小龙虾存活不容易,100只种虾放下去,能存活60%就不错了,这是我们当初怎么都想不到的,而且这些问题很难解决。
”养殖户陈先生告诉记者,养小龙虾损耗特别大,白鹭、黄鳝、鱼都会吃小龙虾,而且小龙虾还会自相残杀。
另外,小龙虾还容易生病。
“养殖效益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在养殖技术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鄞州区是小龙虾养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鄞州区渔业技术管理服务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曾有不少养殖户因为出现死虾向我们咨询,但因为小龙虾养殖技术方面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鄞州当地有一家企业每年都要出口大批小龙虾,曾经打算自己规模化养殖,为了突破养殖技术问题,他们还曾请来省内的专家一起研究,但最后还是因为很多问题突破不了,不了了之。
一方面是小龙虾养殖技术不成熟,另一方面,本地小龙虾的品质也影响了其销售。
“现在宁波本地养殖的小龙虾不好卖,不是因为价格高,而是不少餐馆老板都不要。
”柳先生是一名小龙虾贩运户,从事淡水产经营十几年。
他告诉记者,他手上有二三十张宁波本地小龙虾养殖户的名片,都是希望通过他销售小龙虾的,但到目前为止,有合作的很少。
“宁波本地养殖的小龙虾肉比较松,很多对小龙虾品质要求高的餐馆都不肯要。
” “本地养殖小龙虾并不是没有市场,现在宁波卖小龙虾的餐馆、大排档很多,只要养殖成功,销路应该不成问题。
”柳先生说。
鄞奉淡水产批发市场姜经理告诉记者本地虾有自身的优势,一般8月以后外地虾因为天气热,运输损耗大,而本地虾因为运输路途短鲜活程度有保证,因此优势非常明显。
据介绍,天气最热的时候,小龙虾的运输损耗最高达三成。
建议:刚开始可小面积试养 “很多人都认为小龙虾是在脏水沟里长大的,生命力强,只要有水就能养,也不容易生病,其实这是个误解,因为小龙虾在规模养殖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病害。
”江苏盱眙龙虾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建民介绍说,这两年各地小龙虾养殖热持续升温,以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最为突出,但因为养殖技术不过关,养殖亏本的情况时有发生。
作为龙虾之都的江苏省盱眙县,当地的小龙虾养殖已经开展了10年时间,但养殖技术也还没有完全成熟。
赵建民提醒,不要看小龙虾养殖利润高就盲目介入,首先应请专业人士把关,选择好有条件的养殖水体,然后还要充分掌握小龙虾养殖技术,建议初次投入者先以小面积试养,成功后再扩大规模,以免造成大的损失。
据业内人士介绍,龙虾亩产量与放养密度、养殖环境、投饵量、病害防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养小龙虾首先要选择具有良好水源的池塘,池中水草的覆盖面要在30%~60%,仅靠饲料养的龙虾不但存活率低,而且品质也不好。
小龙虾目前还没有突破人工繁育种苗关,养殖户购买种苗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杂交品种。
小龙虾虽是杂食性生物,其生长是否良好,取决于蛋白的摄取量,可以以新鲜小杂鱼、田螺为主,辅以植物饵料,不宜投喂腐烂变质的动、植物饲料。
另外,虾塘要定期消毒,一般情况下每月2次。
这样可以么? 展开
四川泸州地区适合养什么样的鱼
常见淡水鱼种介绍四川是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地方,在这里盛产各类知名的淡水鱼种,其江、河、湖泊、池塘中均能够看到它们的踪影,现在就我所了解并且知道的常见淡水鱼种,与朋友们做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用。
鲤鱼鲤鱼是底栖性鱼类。
适应性强,能在各种水域中生活,一般喜在水体下层活动,春季生殖后即大量摄食肥育。
冬季游动较迟缓,在江中往往进入深水处,而在湖泊中则常游入水草丛生的水域或深水湖槽中越冬。
鲤鱼体延长,稍侧扁。
背鳍和臀鳍均具硬刺,最后一刺的后缘具锯齿。
背部暗黑色,体侧暗黄,腹部灰白色,尾鳍下叶呈桔红色,胸、腹、臀鳍为金黄色,但不及尾鳍下叶鲜艳。
目前引出品种,鱼体呈淡金黄色。
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因此,是一种上等食品鱼类。
鲤鱼是我国淡水鱼类中广布性鱼类之一,在四川省江、河、湖泊、池塘中均有分布。
一年四季均产。
生殖季节是4—6月份,以2—3月间产的为最肥美,一般0.5—1千克重。
也有重5千克以上的。
鲤鱼食法较多,红烧、干烧、清蒸、煎、熏、炸等均可。
草鱼草鱼常栖息于江、河、湖泊中。
体延长,略呈亚圆筒状,腹圆无棱,尾部侧扁,尾柄长大。
口端位,上颌稍突出于下颌。
鳃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
下咽齿为梳状栉齿。
鳞片颇大。
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银白色。
各鳍浅灰色。
因其完全是草食性,饲料来源广,生长快,肉质品级高,故历来为我国优良的饲养鱼类。
草鱼分布于江、河、湖泊中,四季均产。
产卵季节在4—6月份。
草鱼适宜于红烧、干烧、炒、熘、炸等。
鲫鱼鲫鱼是一种广适性鱼类,不论在深水或浅水,清水或浊水,流水或静水中均可养殖。
但比较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浅水河湾中。
生命力较强,对各种环境有广泛的适应性,在不良环境如低氧、碱性较大的水中也能生长繁殖。
鲫鱼体侧扁,厚而高,腹部圆。
头小、眼大,口端位,无须。
鳞小刺多,背鳍和臀鳍具硬刺,最后一刺后缘具锯齿。
背部、腹部均灰黑,腰部灰白,各鳍灰色。
目前引进的鲫鱼,体呈淡金黄色而较小。
但由于鲫鱼具有肉嫩味鲜,营养丰富的优点,功能和胃调中,益五脏,治水肿、止咳、止血等。
因此,是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更适合妇女哺乳期食用。
鲫鱼广布于江、河、湖泊、池塘及沟渠中。
一年四季均产,以2—4月及8—12月产者为最肥。
鲫鱼入肴烧、炸、熏、蒸等均宜。
如“豆瓣鲫鱼”、“豆腐鲫鱼”等。
白鲢白鲢又名鲢子鱼。
白鲢喜生活在水的中上层,性活泼,善跳跃。
平时栖息于干流及其附属水体中摄食肥育。
冬季在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常处于不太游动的状态。
鱼体侧扁,稍高,腹部狭窄。
头大,为体长的四分之一。
口中大,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
鳃特殊,彼此联合呈海绵状膜质片。
鳞小。
背鳍无硬刺,较短。
腹面膜鳍前后均具鳍基部后下方。
尾鳍深叉状。
由于白鲢能滤食浮游植物,适应性强,生长较快,食用经济,因之成为湖泊放养和池塘饲养的不可缺少的种类。
白鲢分布于各地江、河、湖泊、池塘中,亦可人工繁殖。
一年四季均产。
繁殖季节在4月中旬至7月,5—6月较集中。
以冬季产的为最好。
白鲢红烧、干烧、糖醋、蒸、炸等均可。
花鲢花鲢又称“鳙”、“胖头鱼”,为我国淡水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以人工养殖为主。
头大,胸宽,口大,眼小,鳞细小,背稍黑,腹侧银白,有不规则黑斑。
体重0.5—5千克,肉质细嫩,细刺多。
我国各主要水系均有分布,现已人工饲养为主,四季均宜,以秋冬季为肥美。
花鲢入肴以烧、焖、做汤为主,也可制糁,如“沙锅鱼头”等。
鲶鱼鲶鱼又名鲶巴朗,河鲶、鲇鱼。
鲶鱼性凶猛,栖息于江河缓流水域和湖泊中,白天多隐蔽,晚间则非常活跃。
为中下层鱼类。
秋后在深水岩洞越冬。
鱼体延长,头略扁平,体侧扁,体表光滑无鳞。
皮肤富黏液腺。
口宽阔,上位,上凳末端在眼后缘的垂直下方,下颌突出,眼小,上面覆盖着透明薄膜,眼间距极宽。
背鳍短小,无硬刺,位于胶鳍的上前方,胸鳍圆,有一硬刺,腹鳍小,臂鳍小,臂鳍极长。
尾鳍短小,边缘略呈截形。
体背及体侧在幼鱼多为黄绿色,成鱼多为灰褐色。
腹部为灰白色,各鳍为灰黑色。
鲶鱼生长较快,肉质细嫩,刺少,肉多,味极鲜美,为四川优良的食用鱼类之一。
鲶鱼分布于江、河、湖、塘、沟渠等处。
一年四季均产,以9—10月产者为最肥。
产卵期在5—7月。
鲶鱼常用于红烧、干烧、清蒸为最好。
如“红烧鲶鱼”、“干烧鲶鱼”、“清蒸鲶鱼”等。
乌鱼乌鱼又名黑鱼、乌棒,喜栖于沿岸泥底的浅水中,为底栖性鱼类。
乌鱼体长无鳞,稍呈圆筒状,尾部侧扁,头尖而扁平,颅顶覆盖鳞片。
肉厚,口大。
背鳍、臂鳍基部均很长,可达必鳍基部。
胸腹圆扇形,末端约达腹鳍中部。
尾鳍圆形。
体呈灰黑色,体背部及头背面暗黑色,腹部较淡。
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花斑。
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
背鳍、臂鳍和尾鳍具有黑白相同的花纹。
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具有一黑点。
乌鱼分布较广,生长速度较快,生命力强。
塘、堰、沟渠,甚至一般鱼类不能生活的缺氧条件下的小水潭等都能适应,能借助鳃上腔的辅助呼吸器,在水面进行呼吸。
离开水后不易死亡,死亡后的...
四川有什么鱼
四川是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地方,在这里盛产各类知名的淡水鱼种,其江、河、湖泊、池塘中均能够看到它们的踪影,现在就我所了解并且知道的常见淡水鱼种,与朋友们做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用。
鲤鱼鲤鱼是底栖性鱼类。
适应性强,能在各种水域中生活,一般喜在水体下层活动,春季生殖后即大量摄食肥育。
冬季游动较迟缓,在江中往往进入深水处,而在湖泊中则常游入水草丛生的水域或深水湖槽中越冬。
鲤鱼体延长,稍侧扁。
背鳍和臀鳍均具硬刺,最后一刺的后缘具锯齿。
背部暗黑色,体侧暗黄,腹部灰白色,尾鳍下叶呈桔红色,胸、腹、臀鳍为金黄色,但不及尾鳍下叶鲜艳。
目前引出品种,鱼体呈淡金黄色。
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因此,是一种上等食品鱼类。
鲤鱼是我国淡水鱼类中广布性鱼类之一,在四川省江、河、湖泊、池塘中均有分布。
一年四季均产。
生殖季节是4—6月份,以2—3月间产的为最肥美,一般0.5—1千克重。
也有重5千克以上的。
鲤鱼食法较多,红烧、干烧、清蒸、煎、熏、炸等均可。
草鱼草鱼常栖息于江、河、湖泊中。
体延长,略呈亚圆筒状,腹圆无棱,尾部侧扁,尾柄长大。
口端位,上颌稍突出于下颌。
鳃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
下咽齿为梳状栉齿。
鳞片颇大。
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银白色。
各鳍浅灰色。
因其完全是草食性,饲料来源广,生长快,肉质品级高,故历来为我国优良的饲养鱼类。
草鱼分布于江、河、湖泊中,四季均产。
产卵季节在4—6月份。
草鱼适宜于红烧、干烧、炒、熘、炸等。
鲫鱼鲫鱼是一种广适性鱼类,不论在深水或浅水,清水或浊水,流水或静水中均可养殖。
但比较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浅水河湾中。
生命力较强,对各种环境有广泛的适应性,在不良环境如低氧、碱性较大的水中也能生长繁殖。
鲫鱼体侧扁,厚而高,腹部圆。
头小、眼大,口端位,无须。
鳞小刺多,背鳍和臀鳍具硬刺,最后一刺后缘具锯齿。
背部、腹部均灰黑,腰部灰白,各鳍灰色。
目前引进的鲫鱼,体呈淡金黄色而较小。
但由于鲫鱼具有肉嫩味鲜,营养丰富的优点,功能和胃调中,益五脏,治水肿、止咳、止血等。
因此,是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更适合妇女哺乳期食用。
鲫鱼广布于江、河、湖泊、池塘及沟渠中。
一年四季均产,以2—4月及8—12月产者为最肥。
鲫鱼入肴烧、炸、熏、蒸等均宜。
如“豆瓣鲫鱼”、“豆腐鲫鱼”等。
白鲢白鲢又名鲢子鱼。
白鲢喜生活在水的中上层,性活泼,善跳跃。
平时栖息于干流及其附属水体中摄食肥育。
冬季在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常处于不太游动的状态。
鱼体侧扁,稍高,腹部狭窄。
头大,为体长的四分之一。
口中大,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
鳃特殊,彼此联合呈海绵状膜质片。
鳞小。
背鳍无硬刺,较短。
腹面膜鳍前后均具鳍基部后下方。
尾鳍深叉状。
由于白鲢能滤食浮游植物,适应性强,生长较快,食用经济,因之成为湖泊放养和池塘饲养的不可缺少的种类。
白鲢分布于各地江、河、湖泊、池塘中,亦可人工繁殖。
一年四季均产。
繁殖季节在4月中旬至7月,5—6月较集中。
以冬季产的为最好。
白鲢红烧、干烧、糖醋、蒸、炸等均可。
花鲢花鲢又称“鳙”、“胖头鱼”,为我国淡水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以人工养殖为主。
头大,胸宽,口大,眼小,鳞细小,背稍黑,腹侧银白,有不规则黑斑。
体重0.5—5千克,肉质细嫩,细刺多。
我国各主要水系均有分布,现已人工饲养为主,四季均宜,以秋冬季为肥美。
花鲢入肴以烧、焖、做汤为主,也可制糁,如“沙锅鱼头”等。
鲶鱼鲶鱼又名鲶巴朗,河鲶、鲇鱼。
鲶鱼性凶猛,栖息于江河缓流水域和湖泊中,白天多隐蔽,晚间则非常活跃。
为中下层鱼类。
秋后在深水岩洞越冬。
鱼体延长,头略扁平,体侧扁,体表光滑无鳞。
皮肤富黏液腺。
口宽阔,上位,上凳末端在眼后缘的垂直下方,下颌突出,眼小,上面覆盖着透明薄膜,眼间距极宽。
背鳍短小,无硬刺,位于胶鳍的上前方,胸鳍圆,有一硬刺,腹鳍小,臂鳍小,臂鳍极长。
尾鳍短小,边缘略呈截形。
体背及体侧在幼鱼多为黄绿色,成鱼多为灰褐色。
腹部为灰白色,各鳍为灰黑色。
鲶鱼生长较快,肉质细嫩,刺少,肉多,味极鲜美,为四川优良的食用鱼类之一。
鲶鱼分布于江、河、湖、塘、沟渠等处。
一年四季均产,以9—10月产者为最肥。
产卵期在5—7月。
鲶鱼常用于红烧、干烧、清蒸为最好。
如“红烧鲶鱼”、“干烧鲶鱼”、“清蒸鲶鱼”等。
乌鱼乌鱼又名黑鱼、乌棒,喜栖于沿岸泥底的浅水中,为底栖性鱼类。
乌鱼体长无鳞,稍呈圆筒状,尾部侧扁,头尖而扁平,颅顶覆盖鳞片。
肉厚,口大。
背鳍、臂鳍基部均很长,可达必鳍基部。
胸腹圆扇形,末端约达腹鳍中部。
尾鳍圆形。
体呈灰黑色,体背部及头背面暗黑色,腹部较淡。
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花斑。
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
背鳍、臂鳍和尾鳍具有黑白相同的花纹。
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具有一黑点。
乌鱼分布较广,生长速度较快,生命力强。
塘、堰、沟渠,甚至一般鱼类不能生活的缺氧条件下的小水潭等都能适应,能借助鳃上腔的辅助呼吸器,在水面进行呼吸。
离开水后不易死亡,死亡后的肌体也不易腐败变...
请问养殖黄鳝真的很难吗?你是不是会养黄鳝啊?我们这边没一个人成...
收集到一点资料,供你参考 黄鳝养殖技术 一.食性: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蚯吲是很好的饵料。
黄鳝池水温应保持在15-28摄氏度之间;切忌碱较重的水,并要求隔日换水一次。
否则不好养。
黄鳝一般不会抡食(视觉不好)。
昼伏夜出,白天藏于洞内,晚间守候在洞口捕食,当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常出洞呼吸与捕食。
摄食多为啜吸方式,视觉不发达,夜间主要依靠前后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感受随着水流传过来的饵料生物发出的微弱的化学分子的扩散。
在野生条件下,主要摄食各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大型浮游动物如轮虫类,也捕食水蚯蚓、蝌蚪、幼蛙、螺、蚌及小型鱼虾类,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间常游近岸边,甚至离水上岸觅食,捕食蚯蚓、蚱蜢、飞蛾,还兼食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 二、饲养池:最好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以便?Q水和排水。
池的大小应根据养殖的规模和数量来确定。
家庭付业养殖,以,宽4-5平方米或十几平方米均可。
饲养池深1.5米。
池内壁涂抹水泥。
池的上半部应略为向内倾斜,以防逃跑。
黄鳝喜穴居,故池底应铺筑30-50厘米厚的肥泥,并在泥中渗和一些稿杆和畜粪,以增加有机质,然后再投以石块、断砖等物,人工造成穴居的环境条件。
池子铺好后,在泥土上面应保持15CM左右的水层,在与水平面相平的地方设一排水口,在排水口对面略高于水面的地方设一进水口.进出水口都要用塑料网布或铁丝网拦住,以防逃逸。
也可利用宅旁园地的旧粪坑、积肥池、废沼气池等加以改造利用。
为保持池内水质新鲜,水体溶氧充足,应隔日?Q水一次,夏天高温季节,更应增加?Q水次数。
(北方及寒冷地应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饲养池) 由于鳝鱼有大鱼吃小鱼的习性,因此应分池饲养。
一般可分为亲鳝繁殖池、苗种培育池和成鳝饲养池(亲鳝繁殖池和成鳝饲养池也可以合?悖T诔慎逊趸诩洌?~8月份),可在池内投放半腐烂的苕种或油荚子等稿秆,让雌鳝在上面产卵,当其孵化出幼鳝后,可全部捞取放入另外的池中喂养。
苗种池以肥水为主,培养水蚤和其它小虫,供幼鳝摄食。
三、养殖技术 1..选种及放养:苗种放养是鳝鱼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要搞好鳝鱼的人工养殖,就应坚持多种渠道解决苗种的来源,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获取好的产量和较佳的经济效益。
(1)苗种的来源。
购买或自已采集,此外,捞取黄鳝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培育黄鳝苗,也是一个好办法。
①一是在市场上采购鳝种;要选择健壮无伤的黄鳝。
应该选购一直处于换水暂养状态的笼捕黄鳝种苗作为饲养对象。
凡是受到农药侵害的黄鳝和药捕的黄鳝都不能作种苗放养。
一般可以将黄鳝品种分为三种:第一种,体色微黄或橙黄,体背多为黄褐色,腹部灰白色,身上有不规则的黑色小大斑点,这种鳝种生长快,最大个体体长可达70CM,体重1.5公斤左右;第二种,体色青黄,这种鳝种生长一般;第三种,体色灰,斑点细密,这种鳝苗则生长不快。
鳝苗应该分开饲养。
鳝种的大小最好是每公斤35尾左右,规格太小,成活率低,当年还不能上市;规格太大,增重倍数低,单位净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放养哪一种规格的鳝种还得考虑市场因素。
如果春节前后市场上规格大的商品鳝价格很高,养殖者也可以适当考虑放养大规格的鳝种。
②二是直接从野外捕捉野生黄鳝种苗。
野生黄鳝种苗的采集方法也有二种:方法1:春天,气温回升是捕捉鳝种的最好季节,其他季节可利用黄鳝夜间觅食的习性来捕捉。
捕苗方法以鳝笼诱捕和手捉为好。
每年夏季,可以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特别是闷热天或雷雨后,出来活动的黄鳝最多,晚间多于白天。
晚上或者雷雨过后放入田间的水沟中,几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捕捉到黄鳝。
用鳝笼捕捉黄鳝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最好用蚯蚓作诱饵,每只笼子一晚上取鳝苗-次;二是捕鳝笼放入水中的时候,一定要将笼尾稍稍露出水面,以便使黄鳝在笼子中呼吸空气,否则会闷死或得上缺氧症。
黎明时将鳝笼收回,将个体大的黄鳝种苗出售,小的留作鳝种。
用这种方法捕到的黄鳝种苗,体健无伤,饲养成活率高。
方法2:是晚上点灯照明,沿田埂渠沟边巡视,发现出来觅食的鳝鱼,用捕鳝夹捕捉或徒手捕捉。
捕捉时,尽可能不损伤黄鳝的身体。
捕到的黄鳝苗应该马上放养。
③半人工繁殖的苗种培育。
即野外捞取黄鳝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或自已人工繁殖。
黄鳝的繁殖习性:模拟野外自然产卵环境,在养殖池中让其自然繁殖。
黄鳝有奇特的性逆转现象,从胚胎期到性成熟都是雌性,区别黄鳝的性别可从体长判断:体长在20~35CM以下的全为雌性;产卵以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体长在22CM左右时开始性逆转)。
体长36~48CM肘,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数几乎相等;成长至53CM以上的个体全多为雄性。
黄鳝两龄成熟,全长在20CM左右的个体即可达到性成熟,怀卵量约为200~400粒;全长50CM左右的个体怀卵量约500~1000粒。
黄鳝的生殖季节较长,产卵季节为每年的5~8月,产卵盛期为6月上旬至8月(黄鳝的产卵从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8月上旬结...
【黄鳝养殖】请问黄鳝养殖技术人员!假如一亩地投入125斤黄鳝苗,...
鳝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赛人参”之说,同时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在养殖品种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价格居高不下。
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鳝鱼池的建造 1.水泥池 面积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池面和底部要打磨光滑,以免鳝鱼在活动中擦伤皮肤造成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池子顶端应高出水位30厘米左右,并设置自然溢水口,出水口用网片固定以免黄鳝逃跑。
水泥池养鳝分有土和无土两种养殖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要栽种水花生或水葫芦,在炎热季节起调节水温和供鳝鱼休息之用,可全池种满只留小部分投食口。
若是有土养殖以铺20厘米~30厘米泥土为宜,泥层以上水位保持在20厘米~25厘米为宜,水过深则鳝鱼在活动中要消耗过多的能量,过浅则水体易浑浊且水温变化大;若是无土养殖水位保持在30厘米~40厘米为宜,该养殖模式的优越性在于水体消毒效果好,而有土养殖,消毒时药力较难作用到泥土中、底部,且易滋长各种寄生虫及其中间寄主,如蚂蟥、扁叶螺、椎实螺等。
2.稻田养殖 先把稻田泥土挖开,埋上网箱后再把泥土放回网箱里,把网箱四角固定住,栽上水花生或水葫芦,面积以20平方米~30平方米为宜。
在网箱里不宜种植水稻等根系粗糙、发达的作物,因鳝鱼有钻土习惯,易擦伤表皮。
3.各种池塘、湖泊、水库插网养殖 即网箱无土养殖,面积以15平方米~20平方米为宜,这样便于消毒、治病,发病时可直接把网箱和鱼一起放到大的消毒容器里。
网箱里也要培育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供鳝鱼休息。
以上各种养殖模式面积不宜过大,过大则易在养殖过程中造成鳝鱼大小差异增大,不利生长。
二、选种 应选黄色且黑斑点大而密的鳝种,此种鳝种长得最快;黄色、斑点小且不规则的长得一般;黄黑色的长得较慢;而乌黑或青黑色的长得最慢,但这种苗相对较凶猛。
在选择种苗时,应注意不选有伤、电打、钓、套的苗种,而选健康、活力强、逆水游动能力强、轻轻触其尾端反应迅速的苗种。
选种时应选大小规格一致的苗种,因鳝鱼有互相残食现象,特别是在饵料不足时极易发生。
三、水温、ph值对鳝鱼的影响 黄鳝对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28℃时活动力最强、生长快、饵料利用率高。
在这段时间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让鳝鱼吃饱。
当水温低于15℃时黄鳝不摄食,进入冬眠状态。
所以在江北地带,4月份水温不稳定时,不要往池里加水和投饵诱鳝鱼出洞,以免水温度变化大造成鳝鱼疾病。
鳝鱼可采用湿法越冬,其方法是:先把水放干,保持土层湿,天冷和下雪时可加一层稻草或干草等保温,防止结冰;也可采用深水越冬法,但有个缺点,第二年天气变暖时鳝鱼活动能力增强会出洞寻找食物,但该法由于此时天气、水温尚不稳定鳝鱼易患感冒等疾病。
pH值也叫即酸碱度。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溶氧不足,氧化过程受抑制,饵料残渣、有机物、排泄物等逐渐积累,分解不充分,就会积存有机酸而使pH值下降,影响鳝鱼的生长,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换新鲜、干净的水,因鳝鱼喜欢干净的水质,平时要注意经常换水和测定pH值,鳝鱼一般适宜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水域里(pH值在6.5~7.2之间),换水时要注意天气和水温,每次换水以3厘米~5厘米为宜,宜先慢慢放入新鲜水后再慢慢排放老水。
发病季节也应照此处理。
因换水过快,易造成温差大,从而使鳝鱼感冒。
四、鱼池管理 1.在鱼苗放养前进行鱼池消毒 消毒时间应定在鱼苗放养以前的10天左右,因过晚可能鱼池留有残毒,过早易重新滋生细菌。
在消毒时池水保持5厘米~6厘米高,用90克/平方米~120/平方米的生石灰消毒。
消毒后的第二天最好用耙把泥和石灰乳搅合一遍,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消毒时每隔1天~2天入放新水,排出旧水。
2.鱼苗的消毒和放养 放养前为了测定鱼池是否留有残毒,可用5厘米~10厘米的鳙鱼或鲢鱼苗按2尾/平方米~3尾/平方米作“试水鱼”,如鱼活动正常则毒性已消失,反之则应推迟放养。
放养前对鱼苗消毒采用食盐3%~5%浓度浸洗10分钟~15分钟,或2ppm~5ppm的高锰酸钾,可消除部分的病原和寄生虫,增加抗病力。
消毒时最好在阴凉处进行,避免阳光曝晒,时间可视鳝鱼苗的体质适当增减,以看苗是否出现不正常情况来判定,消毒后改放入清水中暂养以备放养,放养时要按规格大小分池,以免相互残杀。
还要注意暂养池的水温应和大鱼池(即放养池)的水温相当,两者温差以不大于3℃为宜,如相差较大,应适当调节水温。
3.饲养管理与生长 鳝鱼下池一周左右开始加入部分新水,以后隔2天~3天加水1次,每次以3厘米~5厘米为宜,使水位保持在25厘米左右,夏天天热时可适当增加换水次数,以每次放排3厘米~5厘米为宜,以免造成温差过大。
每天坚持巡池,发现生病的鳝鱼及时捞出分析病因(病鱼一般不进洞、游浮在水面)。
坚持精养,投喂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平时疾病预防可用1PPM漂白粉或敌百虫0.2PPM全池泼洒(90%晶体型),防病药物应多备几个品种,经常更换,以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鳝鱼的生长快慢与饵料的营养成份、种类及质 量有很大关系,在传统养殖中使用小鱼、小虾、蚯蚓、河蚌、田...
鳝鱼养殖
养殖技术 一、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操作程序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内容比较多,关键技术包括黄鳝浅水半人工繁殖技术、配合饲料驯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其中鳝种筛选和处理是制约黄鳝养殖成败的关键。
二、鳝池的建造和处理 鳝池的建造要考虑到如下五个设计原则:模拟自然环境;排灌方便,利于保温;有利于驯食配合饲料;有利于防治黄鳝病虫害;防逃、易捕和方便管理。
室外静水无土养殖池面积15-20m2,室内养殖面积较小,一般为6-10 m2。
池壁高:室内20-30cm,室外40-50cm。
可用单砖砌墙,内抹水泥,壁顶用砖横砌成“T”形,也可用塑料薄膜池进行养殖。
若干个规格一致的小池串成一排,但进、排水口各自独立,防止病虫害相互传染。
鱼池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
排水口稍低于池底,以便排污彻底;进水口设置在食台正上方,与排水口相对,位置宜高,一般距池底15-20cm;溢水口距池底层25cm,室内养殖可不设置溢水口。
各水口直径约5-6cm,要罩以尼龙网,利于粪便排出又要防止黄鳝逃跑。
水泥池建好后必须进行脱碱处理。
用未脱碱的新池养殖,是许多养殖户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法是:用磷肥(1t水用1kg磷肥)或醋酸泡一周,将浸泡水放干换清水即可;或者灌满水浸泡30d(最好放草堆沤),然后放干。
塑料薄膜池不需要进行脱碱处理。
静水无土养殖中鱼巢非常重要,各种管子、竹筒、砖隙、水草等都可以作鱼巢。
由于鳝鱼有一定的群聚性,鱼巢面积不可太小。
黄鳝鱼巢设置总的原则是:便于黄鳝自由进出,内部黑暗无光,有足够的空间。
生产中一般用废旧自行车轮胎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作鳝巢效果比较好,轮胎放在水草下面,每个小池可放5-6个轮胎。
可用2m左右的竹筒,洞口大小视鳝体而定,适当比鳝鱼大一些为宜,每两根竹筒为一排,每池设3-5排,每排间距0.3m左右。
每排竹巢下垫砖头,使竹巢下面有较大空间,便于流水排污,为固定竹巢,最好在其洞口上方压放砖头,还起到遮光荫蔽作用。
三、水草放养 “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草”, 投放水草是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合理投放水草净化水质,可使鳝池换水次数减少为每月1次,节水节劳力,且能起到防暑降温、减少应激反应、提供鱼巢、防治病虫害等作用。
按“防鱼逃跑,生长快,净化水质效果好,利于鱼藏身”的标准选择水草,常见的有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细绿萍等,水草种植面积不宜超过全池面积的2/3,要至少空出1/3鱼池面积来设置食台和便于黄鳝活动。
在不同季节要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水草,夏天以水葫芦和水浮莲为主,春秋以水花生和细绿萍为主,冬天不留水草以防止黄鳝栖身水草下受冻。
一般在鳝种放养前15d投放水草,投放前要用100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5h消毒,或用10g/m3硫酸铜溶液浸泡杀虫。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将多余的水草捞出或将过长的水草刈割,并结合鳝池消毒在草上泼洒10g/m3生石灰或0.7g/m3硫酸铜溶液,防止水草病菌感染。
四、鳝种筛选 黄鳝养殖成功的关键是种苗的质量。
目前,黄鳝规模繁殖技术尚未过关,生产中采用的苗种基本上来自野生资源。
野生黄鳝的捕捞方式很多,有笼捉、钩钓、电击、锹刨、夹捕、网抬和药捕等,有的经过多次倒手与贮运,有的野生鳝种本身带有病虫害。
因此,从市场购买的黄鳝野生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对其进行严格筛选在生产中非常重要。
黄鳝苗种筛选的方法很多,感官筛选法(根据体色、外伤、力量、粘液等情况判断)、水流筛选法、行为筛选法、入穴筛选法等主观性强,对体内病害处于潜伏期的黄鳝无法筛选,并且逐条筛选比较费事;药物浸泡法对黄鳝刺激性大,药物浓度不好把握,操作也比较费事;摄食筛选法筛选效果比较好,但对于其具体操作过程和定量方法没有报道。
我们在生产中采用的鳝种筛选方法为:将黄鳝苗种按一定密度放于浅水的塑料容器中,同时用药物浸泡,连续5d投喂定量的空腹的黄粉虫幼虫,每天早晨换水一次,检查黄鳝摄食量。
在18~30℃范围内,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超过黄鳝体重的0.5%,则保留该批苗种;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低于黄鳝体重的0.5%,则淘汰该批苗种。
鳝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水草投放10-15d后进行。
五、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 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具有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繁殖时间集中、管理方便和效益高等优点,是黄鳝规模繁殖的必然趋势。
繁殖池按照静水无土养殖要求设计建造,面积20-30m2,水草种类因地而异,包括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等。
在每年3~7月,每平方米繁殖池放养亲鳝10尾(雌:雄为6:4)。
管理方法如同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但在繁殖季节(5~8月)加强换水次数,即7d换水1次,水深20~25cm,pH为6.0~8.5。
黄鳝产卵后及时捞出进行人工孵化,未受精卵要及时剔除。
滴水孵化的方法是:孵化器是40cm*40cm*7cm的浅盘,底部铺2cm厚消毒过的河沙,水从高处的容器滴入,从盘边壁溢出,水深保持5cm左右,日温差不超过2℃。
受精卵刚进入孵化...
目前黄鳝养殖有哪些难题?
现在黄鳝养殖存在的问题1.养殖观念的改变在水产养殖上,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泥鳅、黄鳝是最好养的,也就是认为黄鳝、泥鳅具有耐低氧的特性,适于高密度的人工养殖。
事实上,在高密度的人工养殖中,溶氧仅仅是水质条件中的一个因素,影响黄鳝养殖的因素有多种,水质方面包括溶氧、pH值、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每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另外,因为高密度的养殖,个体之间的影响、排泄物的影响、分泌物的影响、病害的影响、词料的影响、条件的影响以及管理的复杂性,都是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不可掉以轻心的。
黄鳝的养殖与其他鱼类的养殖相同,必须遵循科学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方法,否则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黄鳝养殖的安全生产因为黄鳝的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供应量不足,在黄饍养殖中片面追求产量的现象时有发生,投喂激素伺料提高黄鳝生长速度,在防病治病中滥用药物、加大用药量、使用禁用药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追求眼前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着黄鳝养殖业的发展。
3.生态养殖的重要性任何一种水产品养殖技术的基础就是该种水产动物的自然生态习性,我们所推广的养殖技术就是根据它的自然生态习性总结归纳,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成熟的养殖技术。
黄鳝也有它固有的自然生态习性,我们在进行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方式时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比如黄鳝有打洞的习性,若在进行有土养殖中底质和池塘四周留有的土壤层太少,黄鳝就会在打洞时引起头部擦伤造成感染而引起病害的发生,甚至造成死亡。
4.人工繁殖有待完善黄鳝的繁殖技术分为自然繁殖、半人工繁殖和人工繁殖几种方式。
这几种方式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都较低,加上黄鳝的怀卵量小、亲鱼量少,很难形成必须的生产规模,现在黄鳝养殖的种苗主要还是依靠野生种苗。
人工繁殖技术的提高是解决黄鳝种苗供应的关键技术。
5.孵化技术有待提高黄鳝种苗的人工孵化率一般只有10%-20%,自然孵化率相对来说高一些,但因为在完全自然条件下,种苗孵化出来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存活率也非常低。
如何提高黄鳝的人工孵化技术,是解决黄鳝种苗生产的一个瓶颈。
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柳林教授近几年对其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可望近两年内形成黄鳝种苗规模化的生产。
6.种苗培育技术黄鳝的种苗培育技术虽没有人工繁殖技术和人工孵化技术的问题突出,但相针对其他鱼类,其种苗存活率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如何提高种苗存活率也是解决黄鳝种苗问题的关键技术,该项技术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柳林教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种苗培育效果比原有技术提高了许多。
7.品种的选育与引进黄鳝的品系大概划分为深黄大斑、土红大斑、浅黄细斑和青色细斑四种,细分为九种,但都没有经过权威认证。
黄鳝各品系和家系之间的生长速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有所不一样。
如何选育出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力强、抗病力强和市场认可的黄鳝新品种是科学家继人工繁殖技术、人工孵化技术和人工培育种苗技术后在黄鳝养殖方面的一个新的课题。
黄鳝属于合鳃目,合鳃目的种类很少,但世界各地的各个家系比较多,我们完全能通过选育和配种的方式进行新品种的改良,选育出更好的养殖品种。
因为黄鳝养殖中人工繁殖孵化技术滞后,使此项工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开展。
8.黄鳝养殖中的资源保护人工繁殖种苗的短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会引起对资源的进一步掠夺。
黄鳝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加上化学物质的滥用、工业污染的毒害、围湖造田和大量捕捞等,使黄鳝资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另外,黄鳝特有的性逆转习性,使黄鳝的资源恢复会比其他鱼类更难。
如何养殖黄鳝
养殖三种方式 我国的黄鳝养殖经历了20年左右的摸索发展,其间曾经采用过水泥池养鳝、池塘养鳝、稻田养鳝、网箱养鳝等多种方式。
水泥池养鳝又分为水泥池有土养殖和水泥池无土养殖,而水泥池无土养殖又分为流水无土养殖和静水无土养殖两种。
在网箱养殖中,实际上又有浮式网箱养殖、固定式网箱养殖、有土网箱养殖(俗称“土池”)这三种方式。
经众多养鳝者实践证明,目前较好的养殖方式为水泥池静水无土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式。
1、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具有投资较小、方便在鱼塘开展黄鳝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较简便、水温容易控制、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
有湖泊、水库、池塘等水量充足、水 位平稳条件的均可选择此法。
制作网箱所选用的材料一般为聚乙烯网布,网箱一般制作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积以不大于20平方米为宜。
箱体深度为1.2-1.5米(一般入水深度为50厘米,水面上的70-100厘米为防逃部分)。
根据网箱大小裁剪网片,采用优质尼龙线,用鞋底机或缝纫机缝合。
网箱 上缘四周翻卷同时缝入小指粗的尼龙绳和留出绳头便于捆绑到木桩或支架上。
塘水位不深可打桩安放固定式网箱,水位较深的塘安放浮式网箱。
静水池塘设立网箱总 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30%,有流动水的池塘其网箱面积可达池塘总面积的50%。
2、生态小池密养 小池密养具有预防疾病用药准确、用药量小,观察、管理方便,彻底防逃,用水量小,便于繁育等优点。
此法适合全国各地的黄鳝出产区。
一般鳝池面积10-30平方米,修建规格为2.5米*4米、3米*5米或3米*10米,深度为50-70厘米。
内角建成弧形,池沿上砌探头砖,使池顶的砖块与池壁呈“T”字状。
整个养殖池都建在地面上,先在池的四周平地铺一排平砖,再在上面砌池壁,池壁可以砌立砖(墙厚6厘米),然后池顶再放一块平砖,使整个池壁与墙脚和顶上的“探头砖”呈“工”字形。
池底用水泥河沙加石子拌匀打底,并使整个池底向出水口的一方略微倾斜,以利排水。
截取一节长度比池壁厚度多5~10厘米,直径为5厘米PVC塑料管,在其两端均安上一个同规格的弯头,将其安装在养殖池的排水孔处,使其一个弯头在池内,另一个弯头在池外,弯头口与池底相平或略低。
若要将池水深度控制在30厘米,则只需在池外的弯头上插上一节长度约为30厘米的水管。
当池水深度超过30厘米时,池水就能从水管自动溢出。
若要排干池水时,只需将插入的水管拔掉。
如果养殖池较大,我们可以多设一个排水管。
3、土池养殖 采用土池养殖黄鳝,改造1亩(667平方米)稻田,仅需投资2000元左右,加上配套修建几口观察池,总投资仅3000元左右,成本比网箱还低。
土池养鳝采用泥埂代替了网箱的“跳板”,加上土池内水的深度为50厘米左右,管理非常方便。
我国的稻田众多,利用稻田直接开展黄鳝养殖,平时的管理、观察、捕捞都很成问题,也不能够形成产量。
将稻田改建成土池便于集约化管理,容易形成较高的产量。
据有关数据统计,采用传统的稻田养鳝,亩产黄鳝仅100-200公斤,将其改建成土池后,亩产可达2000公斤左右。
对于没有其他场地或初期的资金不多的养殖户,这无疑是养殖的首选。
修建土池选用能灌水达40厘米以上的稻田,四周将聚乙烯网布埋20-30厘米到泥土下,其余网布要打桩固定以防逃。
稻田中间也用网布隔成50-100平方米一个的土池,池中放竹框铺水草即可。
养殖户采用何种方式养殖黄鳝,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选择,各类鳝池的具体修建方法参照《黄鳝生态小池密养新技术》。
此外,黄鳝池套养泥鳅亦是不错的选择。
黄鳝、泥鳅种苗高产的关键在于种苗的选择。
一定要选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
黄鳝苗大小以每公斤50个-80个为宜。
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公斤-1.5公斤为宜。
泥鳅苗最好用人工培育的,因为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
黄鳝养殖土池的建造有何要点?
土池宜选建在土质坚硬的地方。
从地面下挖30 -40厘米, 挖出的土在周围打埂。
埂高40 - 60厘米、埂宽80 - 100厘米。
埂要分层打紧夯实,池底也要夯实。
有条件的养殖者,最好在 池底先铺一层油毡,再在池底及池周围铺设一层无结节经编网,网口高出池口 50 -60厘米,并向内倾斜,用木桩固定,池底网 上铺一层30厘米厚的泥土。
池埂上可种些爬架作物,如丝瓜、 南瓜和豇豆等,在池的四周搭架,使茎蔓在池顶架上对爬。
架 高视栽培作物的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