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民养殖麝香可以么,还需要办些什么手续
可以,养殖企业需要先到所属分局进行核名,提交畜牧和防疫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检验合格证》、环评报告书、畜牧备案表等相关文件,再申请注册。
养殖企业建设应当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
在选址方面、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养殖规模以及生产管理记录档案等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养殖企业最好在选址时就向畜牧和兽医部门咨询。
如果涉及到国家保护动物类的,养殖企业除了办理正常养殖手续外,还需要向所在县市区的主管林业部门申请《训养证》。
养殖林麝需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林麝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建立林麝人工养殖场时,不论是圈养还是散养,都应选择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人烟烯少,环境安静、林草茂盛的山坡地,最好是有山泉流出的地方。
如果是围栏散养,要选择坡向朝南、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的缓坡地。
围栏散养场地面积要根据养殖规模确定,围栏要坚固且有防护措施,避免林麝相互追逐时碰伤。
二、青饲料选择及精馈料的配制1、青饲料的选择林麝养殖场一般多建在水草茂盛的山坡地,选用其喜食的植物种类采集进行日常喂养。
也可以人工种植饲草,晾干贮存,以便在枯草季节作为青饲料的补充。
平常喂养主要选用的饲草种类有:杏树叶、桑树叶、梁子叶、刺槐叶、榆树叶、农作物叶以及其他一些草本植物的茎和叶等,另外还饲喂一些多汁的红白萝卜、南瓜、苹果、红薯等。
2、精饲料的配制效果较好的两种配方是:①玉米粉、黄豆粉、麦麸、油渣、蛋壳粉可按50:30:10:5:5比例配制成精料;②玉米粉、黄豆粉、麦麸、骨粉、鱼粉、添加剂可按40:25:25:5:4:1比例配制成精料。
精料的配制方法,可根据林麝不同发育时期适当调整各成分的配制比例。
三、饲料搭配和人工喂养1、饲料搭配成年麝每日喂养草料1000克左右,精料100克左右,每次喂养饲草种类要多于5种以上。
林麝在不同的生物学时期,对营养的需要亦有所不同。
所以,在饲养过程中,饲料的搭配及其数量的多少,要及时加以调整,才能获取得良好的效果。
2、人工喂养林麝喂养通常一日3次,早晨6~7点钟、中午1~2点钟、晚上6~7点钟,夏季可稍有提前,冬季可稍有推后。
日粮分喂的比例是早30%、午20%、晚50%。
草、料分食,精料喂养时单个进行。
下午一次喂完。
精料喂养不宜过多,人工喂养要定时定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食物反射,增进麝体的消化机能。
另外还要重视麝的饮水。
给水的时间、次数和质量,对其各种生理过程有直接的影响。
实践证明,麝的饮水以天然泉水最佳。
在不同季节更换饲料种类时,要逐渐替换。
不能直接全部替代。
如果突然大量地更换饲料,容易导致减食、腹泻等不良后果。
四、疾病预防林麝常见疾病有肠炎、感冒、瘤胃积食、软骨病、脓肿病等。
林麝一旦发病,治愈率极低,为了减少林麝生病死亡造成的损失,关键在于提早预防。
1、在圈舍门口挖一个浅池,池内放入石灰,做成消毒池,人员进入时先在池内踩踏几下,对鞋进行杀菌和消毒。
2、圈舍每月消毒一次,用来苏水、高锰酸钾溶液、石灰交替使用。
各个小房消毒要细,房间尿湿积污要随时清理或用干土遮盖。
活动场地有粪便的地方也要认真消毒。
3、青饲草因堆积发热、叶色变黑的不能喂养,饲草上带有泥土的不能喂养,另外玉米面不能连续喂。
4、每天观察粪便是否正常,否则换草。
粪便成团、稀,立即喂苦头菜、蒲公英、犁毕草,停止精料,或者麸皮炒黄用。
5、观摩麝体,鼻色油黑光亮,眼神有力,属于正常。
流清鼻属寒,轻者无妨,重者要喂感冒药。
6、冬季多喂胡萝卜。
其作用是胡萝卜多汁、易消化、营养便于吸收、利于机体代谢,但冬季仍以青干草为主。
7、生病时多用内服药物,尽量不打针,减少惊动,以免病情加重而死亡。
若一定要打针,则应先进行麻醉再打针,尤其是挂吊瓶时必须进行全身麻醉,否则因受惊吓会当场致死。
麝香石竹有什么养殖要点?
光照条件:麝香石竹属中日照植物,喜阳光充足。
除育苗期和盛花期外,无须担心强光为害。
且借助辅助光可增加花冠直径和花色鲜艳度。
光强与单位面积切花产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温度条件:麝香石竹喜凉爽,不耐炎热,可忍受一定程度的低温。
若夏季气温高于35℃,冬季低于9℃。
生长均十分缓慢甚至停止。
在夏季高温时期,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冬季则需盖塑料薄膜或进入温室,以保持适当的温度。
水分条件:麝香石竹生长强健,较耐干旱。
多雨过湿地区,土壤易板结,根系因通风不良而发育不正常,所以雨季要注意松土排水。
除生长开花旺季要及时浇水外。
平时可以少浇水,以维持土壤湿润为宜。
空气湿润度以保持在75%左右为宜,花前适当喷水调湿,可防止花苞提前开裂。
如何施肥:麝香石竹喜肥,在栽植前施以足量的烘肥及骨粉,生长期内还要不断追施液肥,一般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肥水,采花后施一次追肥。
土壤条件:麝香石竹喜保肥、通气和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
其中以重壤土为好。
适宜其生长的土壤pH值是5.6~6.4。
从一些土壤分析实验表明,PH值在5.95~7.9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开花无明显影响,主要决定于土壤质地。
如何摘心:为促使麝香石竹多枝多开花,需从幼苗期开始进行多次摘心:当幼苗长出8至9对叶片时,进行第一次摘心,保留4--6对叶片;待侧枝长出4对以上叶时,第二次摘心,每侧枝保留3--4对叶片,最后使整个植株有12--15个侧枝为好。
孕蕾时每侧枝只留顶端一个花蕾,顶部以下叶腋萌发的小花蕾和侧枝要及时全部摘除。
第一次开花后及时剪去花梗,每枝只留基部两个芽。
经过这样反复摘心,能使株形优美,花繁色艳。
人工养麝香怎么养
麝香 药物名称: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其原动物为麝。
[原动物] 麝 拉丁文学名:Moschus moschiferus L. 别名:香麝、獐子、山驴子。
科属分类: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 林栖兽类。
体形较小,体重8~13公斤,身长65~95厘米。
被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状,易折断。
雌雄均无角。
耳直立,上部圆形,眼圆大,吻端裸露,无眶下腺及跗腺。
雄性的上犬齿特别发达,长而尖,露出唇外,向下微曲。
雌的犬齿很细小,不露出唇外。
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主蹄狭长,侧蹄显著。
尾甚短。
雄兽鼠蹊部有麝香腺,呈囊状,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短而细,稀疏,皮肤外露。
麝毛色均匀,为深棕色,体背及体侧毛色较深,腹面毛色较浅。
背部有不明显的肉桂色斑点,排列成四五纵行,腰部和臀部两侧斑点比较明显。
嘴、两颊、耳背、肩膊、体侧至尾及四肢外侧毛色为棕灰杂以肉桂黄色的麻斑。
额部毛色稍深,耳尖及耳背纯棕灰色,耳廓内侧白色,耳基部有土黄色斑点,下颌白色,颈部两侧毛色发白延至右肩膊呈两条白带纹,脸部毛色较浅,鼠蹊部呈浅棕灰色。
毛色及斑点差异较大。
有些个体斑纹少,隐约可见,有的则较明显,连成片断的黄色斑块。
栖于多岩石或面积较大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
很少在平坦的树林、平原、池沼或没有森林的山地。
无固定的栖息地,多在荫蔽、干燥而温暖处休息。
在早晨及黄昏活动,白天休息。
平时雌雄独居,而雌兽常与幼兽在一起。
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和深雪地上走动,具攀登斜树的习惯,善于跳跃。
视觉听觉灵敏,性懦怯。
以松树、冷杉和雪松的嫩枝、叶子、地衣、苔藓、杂草及树枝嫩芽、野果等为食。
在我国分布很广,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三江平原等地,华北地区,西北的祁连山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均有。
[采制] 一般在十月到翌年3月为狩猎时期,但以11月间猎得者质量较佳,此时它的分泌物浓厚。
狩猎时通常用枪击、箭射、陷井、绳套等方法。
捕获后,将雄麝的脐部腺囊连皮割下,捡净皮毛等杂质,阴干,然后将毛剪短,即为整香,挖取内中香仁称散香。
现四川马尔康饲养场试行了三种活麝取香的方法,有"捅槽取香"、"手术取香"及"等压法"等,取香后生长正常并能继续再生麝香,而且生长速度也较快。
[炮制] 整麝香:原药入药。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麝的香囊的干燥分泌物。
[名称] 麝香Moschus 别名:麝脐香、元寸香、臭子、腊子。
[产地及销售习惯] 麝香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药材。
主产于西藏自治区的喜马拉雅山、大雪山脉、沙鲁里山脉、宁静山脉、雀儿山脉等地,此外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松潘、茂汶羌族自治县,贵州、云南、广西之横断山脉、大瑶山、大苗山,甘肃、陕西之祁连山脉、岷山、秦岭山脉、贺兰山脉,安徽、湖北之大别山脉、潜山、霍山,内蒙古之阴山山脉,东北之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脉,河南伏牛山等山林地区都有生产。
以康藏高原及四川阿坝草原为我国麝香之主要产地,销全国,并出口。
现在四川已开始饲养,并且从活兽香囊中割取麝香,给麝香的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化学成份] 麝香经蒸汽蒸馏,约得暗棕色挥发油1.4 %,再经精制后得无色粘性油液,称为麝香酮(Muskone,C16H30O),具特异强烈的香气,是为本品的主要成分。
此外含脂肪、树脂、蛋白质、无机盐类等。
性状鉴别 1. 整麝香(毛香):呈球形、扁圆形或柿子形,直径3~7厘米。
开口面略扁平,密生灰白色或棕褐色而细短的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的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褐色的革质皮,内膜极薄。
背面(包藏在麝腹内的半部)为一层微皱缩而柔软的内皮,棕褐色略带紫色。
囊内即为麝香仁。
质柔软,微有弹性。
有香气。
麝香与周围的位置 以身干、色黄、香浓者为佳。
2. 麝香仁:本品为麝香囊内所藏的散麝香。
鲜时呈稠厚的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粉末,并有大小不同的黑色块状颗粒,俗称当门子,并夹杂有细毛及内膜皮等。
香气浓烈,久闻则有骚臭气,味稍苦而微辣。
以仁黑、粉末棕黄(俗称黑子黄香)香气浓烈、富油性者为佳。
[效用] [性味] 辛、温。
[功用] 开窍,通经络,消肿止痛。
[主治] 惊痈昏迷、中风痰厥、寒邪腹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 内服入丸散,随配方。
外用无定量。
[禁忌] 阴虚体弱及孕妇忌用。
[附注] 1.麝香为贵重药材,易掺假,中药界对于其真伪鉴别具有丰富经验,今择数则介绍如下: ⑴手试弹性: 整麝香虽凝结坚固,但富于弹性,手捏微软,放手仍复原。
检查有无异物及干燥程度时:可取麝香仁少许,置于手掌中用指磨擦,不脱色,搓即成团,揉捏即散,不粘手,并发出浓烈香气者为佳。
⑵铁钎插探:以特制之铁钎插入囊内,体察有无异物抵触,若不挡针、涩针、子眼模糊、香气浓烈、并无先浓后淡情况,则为真品。
⑶槽针抽验:以制有沟槽的钉子,由香囊的开口处插入,四方搅抽,取槽观察,有细绒白毛,粉末子痕清楚、无锐角、自然疏松、呈蝇蛆状叠附生成者为真香;颗粒不规则,有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