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关于蚯蚓的养殖
仅供参考~~~~~ 目前已知地球上有蚯蚓2500余种,在我国分布的有160余种。
但适合人工养殖较有经济价值的蚯蚓品种不多。
我们要根据自己养蚯蚓的目的来选择蚯蚓品种。
如环毛类蚯蚓,是人工养殖较普遍的一类,在我国分布的有十几种。
适合人工养殖的有如下几种。
1、威廉环毛蚓。
一般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环带14-16节。
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在自然界中常栖于树林草地较深土层和村庄周围肥土中。
2、湖北环毛蚓。
体细长,有70-220毫米长,宽3-6毫米,体节110-1338节,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
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莹光。
环带3节,乳黄或棕黄色,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常栖于湿度较大的沟渠近水处和山沟阴湿处,较耐低温,秋后可在落水的绿肥田中放养。
3、参环毛蚓。
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宽6-12毫米,背面紫灰,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较好。
4、白颈环毛蚓。
长80-150毫米,宽2.5-5毫米,背色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
环带3节(位于第14-16节),腹面无刚毛。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
5、爱胜属蚯蚓。
本属近20种,在欧洲、北美分布较广,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发现。
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就是本属的赤子爱胜蚓和红色爱胜蚓。
6、赤子爱胜蚓。
长60-130毫米,宽3-5毫米,成熟体重0.4-1.2克,全身80-110个环节,环节带位于第25-33节。
背孔自4、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鹰嘴钩,喜在厩肥、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天津市宁河县土产公司仓库后院的天津市宁河县蚯蚓购销养殖总场贾立明养殖的是从日本引进的“太平二号”赤子爱胜蚓蚯,在一般的养殖条件下年繁殖率可达1000倍,以重量计也可达100倍以上。
人工养殖蚯蚓产量除受品种、饲料、 养殖方式影响外, 与管理技术也有密切的关系。
据研究发现, 同等养殖条件下,不同管理方式可使产量相差一倍之多。
蚯蚓养殖的管理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分期饲养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
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采收, 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则白白浪费饲料和养殖设备; 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又因采收了降低产量, 人工分拣又徒然增加劳动强度。
所以人工养殖时, 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2、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3~4次, 每次给料厚度为15~20厘米,始终保持饲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3、适时采收 以往的资料推荐年收获3~5次, 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带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一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 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 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 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4、轮换更新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 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 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造成的种群自然衰退。
种蚓宜每3~4 月更新一次。
5、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 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
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种蚓的管理:养殖密度宜控制在2~2.5公斤/平方米或1~1.5万条/平方米,每隔6~7天清除蚓粪一次,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孵化床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15厘米为宜, 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6 万个,孵化基每日用铁叉松动1~2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率。
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 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饲料中可适量添加一些腐烂水果,由少到多,逐渐加大用量,最高不可超过3公斤/平方米。
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长迅速, 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
当性成熟和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 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蚓种。
6、养殖密度的控制 蚯蚓养殖最佳密度以2.8~3.1公斤/平方米或2~2.1万条/平方米, 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
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在2.5公斤/平方米或3万条/ 平方米; 后期幼蚓至成蚓可逐渐降至2万条/平方米左右。
进行密度控制的核心是轮换更新和扩床养殖,将种蚓床、孵化床、 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 则很容易达到对密度的控制。
实践证明,人为调节和控制种群密度, 充分利用幼蚓生长优势和养殖床位,实行适当的高密度养殖与适时扩床;采用薄饲, 勤除与增...
蚯蚓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要看具体情况了,你们那蚯蚓有什么特殊的价值么?要不我去研究下,如果有养殖的价值,建议你再去找个XX动物养殖专家去研究下养殖技术,那要动科毕业的人才,我是搞食品的。
(开玩笑的,你太懒了找本养殖技术的书,再去网上查查不就好了?)建议不要养殖你们本地蚯蚓,除非有特殊价值(这个我好象刚说了)。
原因很多,如:你不知道它的品种分类;你不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现在市场上没有这个品种现成的养殖技术;它的产量及饲养管理没有市场现流行品种容易...(省略千字)我以前看过蚯蚓养殖的书,不过好象都没用上以至现在都忘的差不多了,于是在网上给你找了段材料,关于养殖品种的:全世界蚯蚓品种很多,约有27000多种。
我国的蚯蚓品种也有160多种,以它的生活环境和喜食饲料,可分为:粪蚯蚓、秸秆蚯蚓、水蚯蚓、土蚯蚓、菜 蚯蚓。
我们可根据用途和饲料来源进行品种选择,我国发展较多的是赤子爱胜蚓,赤子爱胜蚓的选育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北京条纹蚓等。
1、赤子爱胜蚓:俗称红蚯蚓,属于粪蚯蚓。
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畜禽粪便,适于各种养殖场、户用来消除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产出的蚯蚓又可作为各种畜禽的蛋白饲料。
使养殖业形成良性循环,效益十分可观。
赤子爱胜蚓,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直径3—5毫米,成熟时平均每条体重0.5克,体色为紫色,尾部浅黄色,卵包较小,呈椭圆形,两端延长,一端略短而尖,每个卵包内有3—4条小蚯蚓,少则2条,多则6条,虽小但繁殖量大、产量高,适合人工养殖。
2、北星二号:属于粪蚯蚓,是天津市科委1979年从日本北海道引进的品种,和大平二号一样,均属赤子爱胜蚓改良培育的新品种。
体长90—150毫米,体重0.5克左右,生育期70—90天,吞食各种畜禽类粪便,倾粪性强,繁殖率高,效益高,适合人工养殖。
3、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属土蚯蚓、巨蚯蚓。
个体较大,一般体长150—250毫米。
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重5.2克,体色为青黄色或青灰色。
卵包呈 梨状,每个卵包有一条小蚯蚓,极少数有两条。
这种蚯蚓吞食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适合菜园地、饲料地养殖,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性强,每个卵包虽只有一 个小蚯蚓,但个体大,适合 人工养殖。
4、丝蚯蚓:又称水蚯蚓能生活在水中,喜欢偏酸性、富含有机质、流水缓的淡水水域中生活,是甲鱼、牛蛙、黄鳝等水产动物的活饵料,适合水产养殖场开发利用。
丝蚯蚓体长35—55毫米,直径0.5—1毫米。
体色为红褐色,后部黄绿色,丝蚯蚓营养丰富,干物质含蛋白质70%,是各种水产动物的高蛋白饵料。
适合水产养殖场综合利用,效益极高。
5、进农6号蚯蚓:又称秸秆蚯蚓,该品种是河北邯郸薛进军博士经多年研究培育而成,适宜各种农作物处理的一个蚯蚓品种,能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中 集中饲养的一个品种。
进农6号蚯蚓的特点是:食量大、生长快、繁殖率高、养殖简便。
二公斤蚯蚓种可处理一亩地秸秆,产商品蚯蚓60公斤 ,产蚯蚓粪二吨,商品蚯蚓出售后,蚯蚓粪可作为无公害农业的高效有机肥料 。
农村每年焚烧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秸秆蚯蚓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开发秸秆蚯蚓前景广阔,可多方面受益,可使我国农业形成良性循环, 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6、太湖红蚯蚓:本品种是由赤子爱蚓经长期培育而成,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为50—70毫米,直径3—6毫米,可达90—150毫米,体色紫红,并随饲料、水、光照而改变深浅。
优点是:体腔厚、肉多、寿命长,适应性强,易饲养、营养价值高等,适合 人工养殖。
7、北京条纹蚯蚓:北京本地良种,属粪蚯蚓,是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野生赤子爱胜蚓选育出来的,体长约100—160毫米,体重平均0.7克,最大的达1.8克。
条纹明显,适应性强,易饲养,繁殖率高,养殖效益高,属国内良种,适合 人工饲养。
8、川蚓一号蚯蚓:本品种是四川用台湾环蚓、赤子爱胜蚓、大平一号蚓多元杂交提纯复壮而成的一代良种,属粪蚯蚓。
川蚓一号成蚓个体均匀,体色为红褐色,体长100—200毫米,浑圆形,直径6毫米,体内几乎全是红血,泥质少,繁殖快,产卵多,长年可繁殖,每两天产一蛋,每蛋有4—10条小蚯蚓,无野性,易饲养,是四川改良的一个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适合 人工饲养。
关于蚯蚓的问题某人用一毛钱价格买一条蚯蚓,饲养一个月以后,以一...
这不能用???W或金融?W的方式?斫忉?...你这???直接用宗教?F体的方式?砘卮?. 就是在做善事啦.... 以???W?碚f,有需求就有供给,一开始看好蚯蚓市?龆M蚯蚓这???物,?s在最后以同??r钱卖出,只能说他在?r间?有?料成本上吃?,如果用金融?W?斫忉?,那只能说他付出的成本是蚯蚓?初的买入?r格,花费的是?料?有?r间?r值,可是在一??月后卖出...所以他在?r间成本上如果以?o风险?R率就是银行存款的利息?硭?就是蚯蚓?初的买入?r格*年利率/12,便是他第一????p的?目,如果再加上?料的钱,?有?r间?r值,?共??p了3?. 大致?樯?
蚯蚓饲养的问题
一、蚯蚓最适宜的生活温度为摄氏20度左右,低于5度即休眠,0度以下则死亡。
而15度就能正常繁殖。
若超过333度即会爬走或死亡。
因此饲养蚯蚓必须选择适宜的温度环境。
二、蚯蚓养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过干则会死亡,过湿也难以生存。
我们常见大雨过后由于大量雨水渗入地下,许多蚯蚓从深层泥土中扒出,直至晒干而死,即是这个原因。
一般保持培养基料,用手捏成团但挤不出水即可。
三、基料的选用。
可以有多种选择。
最好是经过发酵的牛粪,颜色变黑后使用。
如果认为不卫生,也可以选用较松软的园土。
还可以选用撕碎并用水浸透的马粪纸或草扳纸与园土拌匀而成,也可以将园土掺些锯末。
以上均为较好的养殖基料。
四、饲料:蚯蚓喜食较甘甜营养丰富的食物。
米汤、淘米水、稀粥以及腐烂的瓜果都是较好的饲料。
但是注意,食物发酵要散发热量,为此饲养的饲料应先发酵再进行投放,避免在饲养容器内发热影响蚯蚓的存活。
投料时间应根据蚯蚓吃食情况加以掌握。
一般,气温越高,吃食越多,喂食时间越勤。
在10--25度时大约半月喂一次。
五、饲养容器:可采取木箱、瓦盆、木桶、瓷盆均可,但需易于渗水、透气。
六、管理:除了注意防雨、防晒、保持适当温度、湿度与及时喂料外,要注意适时清理蚯蚓的排泄物。
半年左右更换部分基料,另添一部分新的基料。
鸡毛发酵能养殖蚯蚓
鸡粪是可以的,鸡毛恐怕不成。
鸡粪发酵养殖蚯蚓需要用乐贝丰粪便饲料发酵菌种发酵处理一下,处理过后的鸡粪没有任何杂菌,并且发酵过的鸡粪比较疏松没有任何臭味,养殖蚯蚓效果非常好。
具体详细操作技术如下:在养殖蚯蚓过程中,蚯蚓饲料(家禽粪便、酒糟、蔗渣、剩余饭菜、废血和动物内脏等)的发酵处理是个关键,如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将产生有害气体,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产茧甚至死亡。
利用速腐剂对粪料进行发酵处理,粪料发酵时间大大缩短,异味降低,而且饲料发酵好以后,pH值自然会达到6.5~7.5,不必调节,直接就可以饲喂,饲料利用率大大提高,蚯蚓产茧多,繁殖快,产量提高2~3倍。
方法如下:1.发酵将新鲜牛粪与秸秆粉按2:1的比例混合,同时接入的发酵菌种—速腐剂,一包发酵剂可以处理发酵粪便2吨,堆起来盖膜发酵。
2.翻堆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至40℃时,则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
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
发酵时间7-10天左右发酵腐熟完成,养殖效果最好。
s3.投喂 饲料发酵结束后,扒开饲料淋水散热后即可使用,...鸡粪是可以的,鸡毛恐怕不成。
鸡粪发酵养殖蚯蚓需要用乐贝丰粪便饲料发酵菌种发酵处理一下,处理过后的鸡粪没有任何杂菌,并且发酵过的鸡粪比较疏松没有任何臭味,养殖蚯蚓效果非常好。
具体详细操作技术如下:在养殖蚯蚓过程中,蚯蚓饲料(家禽粪便、酒糟、蔗渣、剩余饭菜、废血和动物内脏等)的发酵处理是个关键,如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将产生有害气体,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产茧甚至死亡。
利用速腐剂对粪料进行发酵处理,粪料发酵时间大大缩短,异味降低,而且饲料发酵好以后,pH值自然会达到6.5~7.5,不必调节,直接就可以饲喂,饲料利用率大大提高,蚯蚓产茧多,繁殖快,产量提高2~3倍。
方法如下:1.发酵将新鲜牛粪与秸秆粉按2:1的比例混合,同时接入的发酵菌种—速腐剂,一包发酵剂可以处理发酵粪便2吨,堆起来盖膜发酵。
2.翻堆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至40℃时,则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
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
发酵时间7-10天左右发酵腐熟完成,养殖效果最好。
s3.投喂 饲料发酵结束后,扒开饲料淋水散热后即可使用,投喂时一般采用上添法和侧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饲料铺盖在原有已被蚯蚓吃过的饲料上,每10~15天进行1次;侧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饲料再把新饲料添在一边,下次添加另一边。
养殖蚯蚓基料的配置方法
蚯蚓基料的配置方法:1.动物性饲料配置方法:即牛粪、马粪、猪粪、鸡粪等各种畜禽粪便。
在各种畜禽粪便中,鸡、鸭、羊、兔等粪便属氮素饲料,在配制饲养基时不宜超过粪料的四分之一,氮、碳适中的饲料对蚯蚓生长发育有利。
2.植物性饲料配置方法:即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各种野草、树叶等均可配制饲养基,都是蚯蚓较好的植物性饲料。
3.垃圾性饲料配置方法:即指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烂菜叶、烂水果、西瓜皮、烂西红柿、废纸及一些工业废弃物,如:糖渣、糠醛渣、酒糟、啤酒渣、锯沫(木屑,属碳性饲料)均属蚯蚓垃圾性饲料。
蚯蚓该怎么养,怎么买苗,怎么卖,哪里有收购的?
一、蚯蚓的养殖:1、蚯蚓种:要用良种,不要养自己在野地里挖的蚯蚓,良种蚯蚓的繁殖率大约为普通蚯蚓的十倍,平均每条蚯蚓可以每天繁殖一条,并且比普通蚯蚓的生命力强多了。
2、容器:不要刻意地找什么木箱、陶的花盆等什么通风透气的容器,更不要在容器下方开孔让蚯蚓透气或排水,这样只方便了蚯蚓的逃走。
就买一个带盖的塑料桶就行了,不过上面确实不要盖的太紧,尤其是夏天。
我采用的办法是将盖的中间部分挖去再盖上,这样蚯蚓既能透气,又跑不出来。
3、培养基:最好不要用普通泥土养,尤其不要用含沙多的泥土来养,这种土易板结,蚯蚓越养越小。
常用的培养基是干牛粪(也可用马或猪粪),将干牛?水泡一天后,用手捏碎即可用来养蚯蚓了。
但现在牛粪这玩意儿很不好找,尤其是在城市里。
你可以用稻草(或绿化工人剪掉的台湾草等)放入桶中压紧,放入一点水让它发酵熟烂后(约一个月)做培养基,另外平时清洁用的纸巾、包装纸箱捣碎也是很好的培养基与饲料,如不够,也可以适当掺点塘泥,但不能太多。
注意一点:干牛粪常含有很多寄生虫卵,养蚯蚓时会孵化出来,与蚯蚓争食并常会危害蚯蚓的生长,为避免寄生虫生长,可趁老婆不在家时,将牛粪放入塑料袋中放在微波炉中加热杀死虫卵,哈哈,这是绝招啊,注意不要透气,但是绝对不能用杀虫剂,培养基最好一年换一次,换时先耐心地将蚯蚓及蚓茧(淡黄色半透明如半粒绿豆大小的东西,每个蚓茧可孵化出2-4条蚯蚓)选出来,将老的培养基倒掉,换上新的培养基,再将蚯蚓倒入,并将蚓茧埋入就行了。
4、饲料:蚯蚓除了带碱性的、咸的、辣的、酸性太强的、带丹宁味的(如橘子皮)不吃之外,很多东西都吃的,但它较喜吃腐烂发酵的东西,略带酸性的东西。
剩饭、稀饭、香蕉皮等都吃的,但照我的经验最好的饲料是豆腐渣,即做豆腐过滤出的豆渣,这东西易找,又便宜,蛋白质含量又高,并且发酵后臭味不大,用来喂蚯蚓,蚯蚓长的特好。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豆腐渣含水分太多,在投入喂养之前要用力挤掉一些水或晒一下,去掉一些水分,然后将它埋入培养基中即可,一次不要喂的太多,如一个桶,两个星期放入一斤半豆渣就够了。
一次投入多了,会产生大量的酸,会把蚯蚓赶跑的。
另外使用动物鲜血喂养使得蚯蚓更腥.
蚯蚓是一种什么动物?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
寡毛纲的种类,一般分为三个 目:①近孔寡毛目。
体形较小,一般生活在淡水水底泥土中,常见 的有颤蚓、毛腹虫、尾盘虫以及水丝蚓等。
②前孔寡毛目。
体形 小,水生或寄生,如带丝蚓以及寄生在揦蛄的鳃或体表的蛭形蝴。
③后孔寡毛目。
体形较大,一般生活在土壤之中,这一目的种类即 是我们日常见到的蚯蚓种类,如环毛蚓、杜拉月、异唇蚓等。
自然 界的蚯蚓种类繁多,大小不一。
成虫短的不足1厘米,长的可达2 米以上。
其颜色各异,有棕色、红色、灰白色等。
我国的蚯蚓分为 四个科,正蚓科、链胃科、巨蚓科和舌文科。
都是雌雄同体,但正 蚓科的蚯蚓雄性生殖孔在第15节,雌性生殖孔在第14节;链胃科 的两性生殖孔均在环带范围内,无背孔;巨蚓科有背孔,环带从第 15节开始呈环形,在咽喉附近有一个砂囊;而舌文科的蚯蚓无背 孔,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省,目前已知的只有1种。
蚯蚓又因生活 环境不同,在土壤或水中生活,分为陆栖蚯蚓和水栖蚯蚓(水蚯 蚓)两大类。
按其身体的长短,通常把蚯蚓分为大、中、小三类: 体长大于100毫米、宽大于0.5毫米的为大型种类;体长30-100 毫米、宽0.2-0.5毫米的为中型种类;体长小于30毫米、宽小于 0.2毫米的为小型种类。
水栖蚯蚓为中小型种类,其体壁多无色 素。
体壁不透明的种类外观常为淡白色或灰色,也有微红色、粉红 色或绿色等其它颜色的种类。
常见的陆栖蚯蚓为大中型种类,体表 面通常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体色与它们所栖息环境十分密切。
通常蚯蚓的背部、侧面呈棕红、紫、褐、绿等色泽,而腹部的颜色 较浅。
同一种类的蚯蚓,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时,体色会随之改 变,这是生理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结果。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蚯蚓3000余种,约有34是陆栖蚯蚓。
它 们具有环节动物的一般特征,但它们无疣足,刚毛着生于体壁上。
有生殖带,头部退化。
身体分节,并有相应的内部分节,每一段就 是一个体节。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分节现象起源于中胚层,由内到 外,因此环节动物的内部器官(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 等)也是分节排列的。
每一体节几乎等于一个独立的单位,这样的 结构对于加强身体适应能力和新陈代谢具有很大的意义。
臂如每节 都有一个神经节,就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感觉和反应更加灵敏;又 如每一体节具有(一对)排泄系统,使其排泄进行得更快,更有效 率。
分节现象和群体有些相似,不过分节与群体有一个根本不同之 点,即分节的动物只有一个头部和一个神经系统,不论身体分成多 少节,它们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样分散又统一的结构形式,是 动物身体结构的一大进步。
就性别而言,蚯蚓属于雌雄同体动物。
常见的蚯蚓体形呈细长 圆柱形,运动时弯曲自如。
其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没有骨骼,体 躯似一个细长的袋囊,表面被一薄而具色素的几丁质层。
蚯蚓的体 壁由几丁质层、白蛋白细胞、杯形细胞、表皮、环肌等组成。
体壁 就是它的外骨骼,支撑着整个身体。
除头部两节外,其余各节一般 为刚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