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石蛙幼蛙养殖技术 石蛙喂食比例是多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石蛙幼蛙池是如何建造的?

刚变态的幼蛙,个体较小,抵抗敌害的能力差,因此,幼 蛙应采用小面积的水泥池培育,这样便于捕捞、分类和清池, 个体较大的幼蛙也可利用土池培育。

幼蛙长至体重50克左右便可移入成蛙池养成高品蛙。

幼蛙池以长方形为好,池底坡度20:1,以利于放水排污。

面积以15 ~20平方米为宜,便于管理,池深为0.8 ~ 1.0米,由于幼蛙已能水陆两栖,因此,幼蛙池的水深宜浅一些,控制 水深在15 ~20厘米即可,池中铺设大小鹤卵石,形成的石隙和垒叠露出水面部分可供幼蛙栖息。

池边及池中构筑陆岛、陆 岸及水沟,近水面用石块和水泥板等建造多个洞穴,也供幼蛙 栖息。

洞穴前的水面上设置一些水泥板或木板,作为幼蛙登陆的跳板和饵料台,板下架空,可供幼蛙休憩。

水中栽培水生植 物,以起到遮阴降温与净化水质的作用。

一般幼蛙池宜建3 ~4 个,以便在培育过程中,按大小分级养殖,防止大蛙吞食小蛙。

养殖石蛙的条件

控制几个关键点,一就是水质要好,如果有黄泥水,还有其它泥水都是不行的,对于蝌蚪来说是致命的。

最好就是干净的山水,或者是地下水也行。

基本的一点就是无污染,没有经过化学药物处理的清新的水质。

二就是防逃防鼠。

石蛙的跳跃和爬行能力很强悍的,所以一般来说建池上面一定要有网罩,另外也是为了防止天空的鸟下来偷吃石蛙的食物。

三就是防止老鼠了,因为用来投喂石蛙的黄粉虫不单是石蛙喜欢吃,老鼠和鸟都喜欢吃,所以要防止老鼠进入偷吃食物带去病菌。

做好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基本上就可以防止犯一些小错误了。

至于具体的产卵,孵化,蝌蚪的饲养,变态。

还有就是小蛙的饲养。

网上也有相关的资料。

但是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自己实践出真知。

因为石蛙的养殖技术就全国来说也还不是很成熟的。

就我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了以上的几点,谢谢。

...

石蛙怎么养种蛙池宽度多少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根据国科院有关部门化验石蛙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较高,脯胺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谷氨酸含量高达11.9%,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

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捉,自然界中的的石蛙日趋减少,价格不断上扬,野生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许多地区这种蛙数量剧减或处于濒危。

如果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可达到既保护资源,又合理利用的目的。

石蛙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其腿肥壮,成蛙体重250-400克,高的可达500克以上,一般商品蛙150克即可上市,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瘦最良”,《中国药用动物志》也记载“有滋补强壮的功效,主治小儿痨瘦、疳疾、病后虚弱等”。

具有补虚损、解热毒、驱痨瘦、化毒疮之功效,其蝌蚪与乌发有关,其卵具有明目的功能,现代研究还发现蛙之皮肉中含有能使离体子宫收缩的缓激肽(Brandyplnin),所以石蛙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我国人民食用石蛙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它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被人们誉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

二、石蛙的饵料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大麦虫、蝇蛆等。

三、石蛙池的建设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

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3.2.1 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

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

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

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四、种蛙的选择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养石蛙要注意什么啊

主要注意事项如下: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损失。

石蛙的幼蛙,是蝌蚪经过十多天的停食变态而成。

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

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其成活率生长率的关键。

石蛙亲蛙的怎么选择?

楼主说的是石蛙吧,没有石硅这个东西 石蛙养殖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

南方诸省近年来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

下面列出近年来一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和经验。

1.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

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

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

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

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

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

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

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

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

蝌蚪所啃食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

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

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 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

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

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

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

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 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

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 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

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 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 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 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

石蛙养殖技术,养殖需多少时间

人工驯养的石蛙由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它建一个什么样的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先选择好场地,然后在着手建造养殖池,这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养殖环境必须近似于石蛙的野生环境,还有就是要便于人工的管理。

养殖场地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般来说,石蛙喜静怕闹,应尽量避免在噪声较大的工厂和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旁边建厂,防止石蛙受惊,影响正常生长。

养蛙厂的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都可作为养蛙的水源,但水源要求无污染,PH值以中性和略偏酸性为佳,最适宜的PH值在6-7之间。

养殖池的规格要求 养殖池主要包括孵化池、蝌蚪池、蛙池,一般建造在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没有太阳光直射,建池时应尽可能符合石蛙的生长习性,为石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孵化池面积1-2平方米,池高0.8m,水深0.5-0.6m,蛙卵孵化时对水质要求很高,为了确保水质清新含氧量足,最好能够24小时连续流水养殖。

蝌蚪池面积2-3平方米,池高0.8m,水深0.3-0.5m,每池应饲养同样规格的蝌蚪,在蝌蚪变态时应在池内放入木板,让它漂浮于水面之上,以便能让变态过程中的幼蛙跳到木板上休息。

蛙池,蛙池建造以长方形为好,面积一般以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m,池内设有可供石蛙休息的石屑,石屑上盖有石棉瓦,瓦下光线阴暗,白天蛙就可以躲到瓦下休息,池内水深一般在0.1-0.2m之间,池底略微倾斜,池内水陆面积比大约为3:1,池上设有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或敌害生物入侵。

石蛙的自然繁殖期一般在4-9月,5-6月是产卵的高峰期,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多少也会有些差异,石蛙的年产卵量很大,在500-1000粒左右,但是自然繁殖的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大多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

种蛙的选择 种蛙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卵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是否能育出成批规格整齐、健壮、活泼的种苗,因此种蛙应该选择身体健壮、个体较大、皮肤光滑、发育良好的成蛙。

种蛙要求没有残疾、没有伤痕,一般选用2例蛙,雌蛙体重200g以上、雄蛙体重250g以上就可以选择用做种蛙。

配种和产卵 每年的4-9月份,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石蛙的繁殖期来到了,石蛙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一般在夜间抱对,配种时,雄性强有力的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脊加强雄性的固着力,拥抱刺激对用来配种的雌蛙是必要的,雌蛙将卵排除体外,雄蛙射精于卵上,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呈圆球形,乱外的胶质膜粘性强很多卵粘附在一起,常成锁状漂浮在水中或粘附在池壁上。

人工孵化 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要加强巡池,石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

受精卵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

我们在捞去受精卵时必须仔细轻缓,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以免造成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

我们把受精卵从孵化箱放入孵化池中,还要进行翻卵的工作,受精卵黑色的一端为动物极,白色的一端为植物极。

孵化时,我们应用铁丝使黑色的一段朝上即动物极朝上,白色的一段朝下即植物极朝下,这样就能保证受精卵的成功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同一批卵不能分开孵化,大约经过1到2周的时间,这些受精卵就可以完全孵化为石蛙蝌蚪了。

从蛙卵孵化出来的第1天到80天左右的时间属于石蛙的蝌蚪阶段,你瞧,它们都比较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敌害的抵抗能力都比较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蝌蚪成活率的关键。

一、放养密度 当蝌蚪在50px以下时,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0-1000尾;当蝌蚪长到50px以上时,放养密度应变为每平方米200-300尾。

如果经验不足,放养的密度可以适当降低一些。

二、饵料投喂 小蝌蚪孵出后通常吸附在池底,很少活动,也不觅食,3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蝌蚪的消化机能弱。

在20日前我们只能以牛奶等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来投喂,每天早晨9点和下午5点各投喂一次,投喂量按照每1000尾蝌蚪投喂10ml牛奶。

20天后我们转用人工配合饲料来投喂,这种饲料具有营养全面的优点,可以促进蝌蚪的快速生长。

当蝌蚪长到50px时,投饵量为在池蝌蚪体重的8-10%;当蝌蚪长到100px以后,按在池蝌蚪体重的6%投喂。

在生长过程中,一般视蝌蚪的摄食状态来确定投喂量,以食欲减弱时为度,每次投喂宜分批缓缓遍撒,等抢食完前批饲料再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吃为止。

三、水质管理 蝌蚪池一般面积较小,放养密度较大,饲料投喂多,因而水质容易恶化,所以蝌蚪池应在3-5天内少量换水1次,每次换掉池水的四分之一,15天左右应全池换水一次,要彻底清除池底残卵、食物废渣等。

另外,为了防治水质恶化,每周还要用100-200pp

棘胸蛙成蛙养殖有哪些方式?

目前棘胸蛙成蛙养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泥池养殖室内室外均可,室外水泥池要注意池上遮阳, 不能有强光直射蛙池。

多见于进行棘胸娃苗种生产的蛙场。

(2)仿生态养殖成蛙及后备亲蛙培育多米用仿生态养殖。

(3)野外封沟养殖一般见于商品蛙的生产,可以于其中择优选 作种蛙。

赞一下 2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人工养殖乌贼视频 人工养殖红虫视频
下一篇: 七彩养殖七彩燕多大配对 七彩燕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