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肉鸡需要注意些什么?
近年来,肉鸡鸡群发病率高,不易防治,使饲养成本提高,效益下滑,使养殖户进退两难,一筹莫展。
如何养好肉鸡、提高效益呢?现将我养肉鸡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肉鸡养殖户参考。
一是努力营造完善的标准化的饲养设施。
让鸡上网上架,干净卫生,以降低药费。
鸡舍的房顶房墙保温防热性能要良好,以降低取暖成本。
二是选养抗病力强的优良肉鸡新品种。
三是饲养人员要认真负责。
每个环节(上鸡、运输、开水开食、取暖恒温、抓鸡、防火)每个步骤都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从温度变化到通风换气,从投喂药物到卫生防疫,从鸡舍消毒到带鸡消毒,都不能松懈,努力营造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是勤观察粪便和鸡群生长状况。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病症快速及时地查找病因,解剖化验,对症下药,不可耽误,否则会延误治疗,增加药费,增大死亡率。
五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治标治本、标本兼治"的方针。
六是平时尽可能地储备大量的大蒜、蒜苗、姜苗、辣椒秸等"三辣"以及黄蒿、艾等中草药。
将这些材料晒干粉碎做添加剂用。
这些添加剂物美价廉,功能齐全,防病保健,每批鸡定时投喂四个疗程(2天一个疗程)能显著提高鸡体抵抗力,预防肠炎、大肠杆菌病及病毒病、球虫病。
有报道说,广绕县肉鸡公司推行全期饲喂中草药添加剂,生产出了绿色肉鸡,受到日本客户的青睐。
七是高科技的合理利用。
1、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有报道:青岛九联集团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广泛运用微生态制剂改善肉鸡生长环境,产出了自然鸡,使九联集团的产品畅通无阻地出口到日本、中东等国家。
微生态制剂是用生物技术研制成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维持畜禽肠道微生态平衡,防治黄白痢和球虫病,促进畜禽生长。
增重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可减少或替代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生产出绿色肉鸡。
其中含微生物种最多的为EM菌群,主要用于饲料、饮水的消毒。
首先,将EM按3-8%的比例逐渐拌入全价料中,从上鸡到出栏不要间断。
其次,饮水和喂抗生素交替使用。
1-7日龄300倍比例饮水,8-14日龄500倍比例饮水,22日龄以后到出栏500倍比例饮水。
再次,进鸡前3小时用EM200倍液对鸡舍、用具、工作间喷雾消毒,让有益菌占领整个环境。
在饲养中,坚持隔天用200倍比例带鸡消毒,包括空气、地面垫草喷雾消毒。
不仅能消除臭味,氨味,抑制病菌、霉菌繁殖,而且还能消除灰尘飘浮物,降低鸡呼吸道病的发病率。
2、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的使用。
强的纳米863使用时不需外接能源,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多个生长阶段。
纳米863之所以会产生神奇作用,是因为它含有纳米材料,当水、饲料、种子与之接触时,就能向它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特殊的生物能量、使其活性大大提高,活化生物细胞组织,促进动植物生长,提高免疫力,增强抗逆性、科学家称其为"能量块"。
强的纳米863的出现,为农牧渔业的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开避了一条新路,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其正确使用方法: 处理饮水,将强的纳米863长期浸放在蓄水容器内,有孔面朝上,每个纳米863最大处理量150公斤,首次处理需5小时以上,并注意随用随加,循环使用。
处理饲料:处理袋装料时,将强的纳米863有孔面朝下插入表层,扎紧袋口,处理8小时后再用来饲喂。
处理散料时,先在地面铺上塑料膜,然后将150公斤料堆成小堆,把纳米863放入料底,处理1个晚上就可喂了。
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用纳米863处理的水稀释药物,能显著提高药效。
经权威机构验证和众多鸡场试验表明:纳米863是养鸡户的必备器具。
综合上述,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及时迅速地使鸡体恢复健康,加之高科技的应用,经实验对照证明:能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饲料,降低生产成本,消毒防臭,改善环境,使鸡发病率大大降低,1只鸡节省药费近1元钱,省饲料0.5公斤左右,增重200克,增收1元钱,综合措施做到了,1只鸡增收2元不成问题。
并且使用EM和纳米863后,鸡肉品质好,无药残,属绿色食品。
冬季养好肉鸡的几个好办法 肉鸡生产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品质优良的产品,但由于商品肉鸡生长速度快,导致肉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同时易受饲料的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肉鸡的饲料报酬降低,死淘率高,最终导致经济效益降低。
因此,在冬季饲养肉鸡,掌握以下肉鸡饲养管理环节非常重要。
1、鸡舍建筑保温性能要好,适时通风 冬季气候寒冷,而舍内需要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舍内温度,这就是冬季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鸡舍要求防寒性能好,达到冬季保温的要求。
严防仔鸡由于低温造成扎堆挤压致死的现象发生。
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造成舍内温度忽高忽低,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起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米以上为宜。
当气温急骤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时,往往易使肉鸡外感风寒,发生咳嗽、喷嚏、气管口罗音、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
因此,饲养者要掌握好气候的变化,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鸡舍要维修好...
肉鸡饲养管理中注意的问题有什么?
(1)合理摆放温度计的 标准化鸡舍饲养中鸡舍的长度和宽度较大,鸡舍内东西或者南北两侧的温度不一致,应注意温度计的摆放,从而得到鸡舍内的平均温度。
(2)夏季降温措施(湿帘) (3)秋季控温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应该调节鸡舍内的温度,避免出现温度忽高忽低的现象。
(4)冬季保温 冬季通过暖气或者是鼓风机提高鸡舍内的温度。
夏季肉鸡容易发生什么疾病?
1.肠道疾病:如肠炎、惯性拉稀等,一般表现为鸡只鸡只饮水量增大,不断排稀便。
此时需要注意适当添加适量的肠道消炎药物加以预防,并且要注意鸡只引用水质的卫生;需要注意的是,夏季鸡只粪便一般相较其他季节略微发稀一些是正常的。
要是拉稀过很,可以使用香港天宇肠毒一针。
2.夏季昼夜温差引起的“感冒” 很多养殖户认为夏季气温很高,一般不会出现所谓“感冒”,实际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夏季蛋鸡体质相对较弱尤其是高产蛋鸡,摄入量不足,会严重影响鸡只的抵抗力。
另外,某些地区昼夜温差还是比较大的如河北的张家口地区或东北的某些地区温差大的时候甚至可以超过10℃;必须慎重对待;因此夏季也不能忽略温差的影响,更要注意及时、按时免疫;感冒需要使用香港天宇禽疫灵,治疗感冒很不错。
肉鸡饲养注意事项?
肉鸡饲养注意事项:1、选择健康雏鸡雏鸡好与坏直接影响养殖效益的高低。
为提高育雏成活率,购雏时必需严把质量关,进行严格挑选,确保种源可靠、鸡种纯粹和鸡苗健康。
2、做好雏鸡保温工作育雏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给予适当的温度。
这是由于初生雏鸡的体温调节性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更。
特别是冬春季节,由于气温相对较低,雏鸡为取暖互相挤压,造成死亡。
另外受凉易引起拉稀或产生呼吸道病等。
3、及时调剂温度冷应激时雏鸡会堆挤在热源旁边,也会乱挤在饲料盘内。
排泄的粪便稀且呈现糊肛现象。
热应激时雏鸡会俯卧在地上并伸出头颈张嘴喘气。
雏鸡会寻求舍内较凉快、贼风较大的地区,特别是阔别热源沿墙边的地区,还会拥挤在饮水器四周,使全身湿透,饮水量增加。
嗉囊和肠道会由于过多的水分而膨胀。
根据冷热应激鸡群所表现的现象及时调节温度。
4、进行科学饲养育雏期(0~3周):第1周要充分饲养,喂高能高蛋白日粮。
2~3周适当限饲,防止体重超标,以降低腹水症、及腿疾概率;中鸡期(4~6周):是骨架成形阶段,饲养重点是供给营养平衡的全价日粮,此期饲料中蛋白应达到19%以上,能量保持在13.38兆焦/千克左右;育肥期(6周至出栏):为加快增重,饲养中要增加日粮能量浓度,可在日粮中添加1%~5%动物油脂,此期饲料中粗蛋白可降到17%~18%。
5、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和通风换气一批鸡出栏后,彻底清理鸡粪,进行冲洗消毒。
商品肉鸡饲养密度较大,浓度相对较高、湿度相对较大,为了排出有害气体和保持舍内干燥,必需加强鸡舍透风。
6、光照管理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
目前饲养肉鸡大多施行24小时全天持续光照,或施行23小时持续光照1小时黑暗,黑暗1小时的目标是为了防止停电,使肉鸡能够适应黑暗的环境,不会因停电造成鸡群拥挤窒息。
有窗鸡舍,可在白天借助于太阳的自然光照,夜间施行人工补光。
7、搞好免疫工作根据肉鸡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各种疫苗。
饲养了一个月的肉鸡应注意什么啊?
诀窍一:保温通风结合秋冬季气候变冷,而舍内需要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舍内温度,这就是冬季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造成舍内温度忽高忽低,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起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米以上为宜。
当气温急剧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时,往往易使肉鸡外感风寒,发生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
鸡舍要维修好,防止贼风、穿堂风侵袭鸡群。
平地饲养的肉鸡群要加厚垫料,利用垫料来提高室内温度。
要勤换垫料,中午开窗通风。
一般情况,6日龄开始通风,并随日龄增加加大通风量,使鸡群有足够的氧气。
雏鸡入舍前3天,将舍内温度控制在34.5-35℃。
鸡入舍后,升温1-2℃,第1周温度在35-36℃为佳,此时鸡只状态佳,精神活泼,分布均匀,活动自由,饮食正常。
同时,应注意鸡只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温,若鸡只聚群、“叽叽”颤叫、缩头等,说明温度过低,应提高舍内温度;若出现张口喘气、频繁喝水等,说明温度过高,应降低舍内温度。
在2周龄时降到30-32℃,在3周龄时降到26-28℃,再用1周时间降到恒定温度23℃。
诀窍二:谨防氨气蓄积秋冬季,常常由于鸡群排泄的粪便和潮湿的垫料未能及时清除,致使鸡舍内氨气蓄积,浓度增大,导致肉鸡氨气中毒或引发其他疾病。
因舍内氨气蓄积,氧气相对缺乏,加上天气寒冷,鸡的代谢率增高,对于生长快速的肉鸡,容易引发腹水综合征。
为了防止氨气对肉鸡的不良影响,建议养鸡场(户)抓好下述饲养管理工作:铺设的垫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操作时尽量减少洒水,防止水槽漏水,弄湿垫料;如果鸡舍内湿度过大,则应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潮湿的垫料。
此外,可使用吸氨除臭剂来降低鸡舍的氨气浓度,常用的有硫酸亚铁、过磷酸、硫酸铜、熟石灰之类。
诀窍三:强化饲养管理1. 科学管好新进雏。
进雏前对雏舍进行严格的冲刷、消毒、熏蒸。
用具、衣帽、房舍等彻底清洗。
由于肉雏鸡生理特点的需求,入舍后,先饮水后开食,尤其长距离运输的鸡,可及时补充机体所失的水分。
对于不愿意活动的鸡,应采用人工轰赶强制采食的措施,但应注意动作要轻,不要造成挤压致死的现象。
光照时间宜缩短,不宜延长,不可随意改变光源的位置、时间、强度等。
2.地面干燥不返潮。
水泥地不吸水易潮湿,最好用三合土打地面,地面透气、保持干燥不返潮。
另外,要控制饮水,一般饮水是耗料量的2-3倍,但不多供水,因为水多会加剧垫料的潮湿,不在舍内贮水,防止垫料吸水,用水管时防止跑水。
3.选好垫料保松软。
要用新鲜、干燥、柔软、不霉变、吸水性好的垫料,最好为刨花。
用时要巧用,最好一次铺好垫物,不要零星添加,要经常翻动,使其不发硬、不赶毡、不板结,保持松软。
4. 饲料营养巧搭配。
由于秋冬季气温偏低,肉鸡的热量消耗较大,配制日粮时可适当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标准,而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比例,同时要特别注意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满足其需要。
饲料应现拌现喂,防止冰冻,有条件时可以喂热料,饮温水。
所配饲料的原粮必须无霉变、无杂质,以防诱发呼吸道疾病。
日粮中不过量用盐,防止喝水多,导致鸡粪含水分高或拉稀。
另外,饲料中含脂率不要过高,否则会使粪便黏稠,落在垫料上易板结。
日粮中蛋白质添加要适量,过多则不易消化,如喂豆饼多,容易拉稀,打湿垫草则有害。
诀窍四:严防疾病传播当肉鸡体质较弱,抵抗力下降时,一些疾病的发生还可并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在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同时,要做好有关疾病的防治工作。
有疫苗预防接种的要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注射。
平时要经常使用一些预防疾病的药物。
定期给鸡舍消毒,空鸡舍最好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饲养期间宜采用高效无毒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
定期带鸡消毒,一般采用喷洒消毒和饮水消毒配合执行。
肉鸡发生呼吸道疾病以后要及时找兽医确诊,对症下药。
对症治疗可适当应用一些平喘、止咳的药物,可减少因呼吸困难而死亡的数量。
一般来说,网上平养的肉鸡群易发生非传染性呼吸道病,尤其是25日龄左右的肉鸡以冬季时易发。
引起该病的原因不是细菌或病毒,也不是寄生虫,而是饲养管理不善的结果,一般从第一天开始,连续或间断的空气干燥、粉尘过多,且在通风不良情况下,被鸡群吸入、长期蓄积而致病。
防治措施是在保持舍内温度前提下,加大通风量,以保证舍内氧气含量。
要保持舍内一定湿度,第1周湿度20%左右,第2周至出栏湿度应保持60%左右。
3周龄以上肉鸡要以通风为主,舍内温度不低于21℃即可。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因素,采取一切可行手段让鸡采食,以保证机体能量需要,增强鸡只抗病能力。
除采取以上相应措施外,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和维生素或小苏打,以增强鸡只的抗应激能力和缓解由于呼吸不畅引起的酸中毒。
夏季饲养肉鸡的防暑降温措施有哪些?
夏季天气炎热,饲养肉鸡的管理要点是防止热应 激。
防暑降温措施主要有:(1) 在屋顶上铺草或树枝,增加屋顶隔热;外墙可结合消毒,用石灰水刷白;(2) 合理安排风扇,加快舍内空气流动速度;(3) 降低垫料厚度,让鸡尽量贴近地面,及时更换 潮湿垫料,降低舍内湿度;(4) 向鸡舍屋顶、外墙间歇喷水,以促进鸡舍降温;(5) 在饮水中加入300~500毫克维生素或200~ 800毫克碳酸氢钠等电解质;(6) 天气闷热时,将料桶吊起来,较凉快时喂料;(7) 降低饲养密度至6~8只/米²。
肉鸡夏季如何饲养呢?
夏季天气发热,其管理要点是防止热应激的危害,其管理要点有: 1、 增加鸡舍屋顶及外墙的隔热性,具体方法是在屋顶上撒草或树针,增加屋顶隔热,外墙可结合消毒,用石灰水刷白; 2、 合理安排风扇,增加舍内空气流动速度,以降低鸡体感温度; 3、 降低垫料厚度,让鸡只尽量贴近地面,同时更换潮湿垫料,以降低舍内湿度; 4、 最热时可向鸡舍屋顶,处墙间歇喷水,以降温; 5、 炎热时可向鸡舍屋顶投放防热应激药,可用维生素C300—500ppm饮水或碳酸氢钠200—800ppm定期饮水; 6、 天气闷热时,将料桶吊起来,在清凉时喂料; 7、 应经常注意天气变化,谨防第一次热应激的危害; 8、 降低饲养密度至6—8只/米2。
肉鸡饲养注意事项?
多肉植物是很多花友们喜欢养殖的植物的一种,认为多肉植物是属于懒人植物,比较好养活。
但其实,多肉植物虽然是属于沙漠里的植物,却在夏天也不能受暴晒。
在高温的时候,多肉植物也是要注意防晒的,不能受到高温的炙热。
养殖多肉植物的时候,要注意放在相对比较阴凉的环境之下。
庇荫的同时也要控制浇水不用浇水太多,要注意把握光照和水分的量。
刚开始养殖多肉植物可以先养殖比较便宜实惠又很好养殖的品种,比如说紫牡丹和观音莲等的品种。
养殖多肉植物的时候也要注意防止病虫害,两个周左右的时间可以喷洒一次多菌灵。
大多数的多肉植物的耐旱性都比较强,一个周左右的时间浇一次水就可以了。
同时也要注意通风,给予多肉植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才可以。
养殖多肉植物的花盆也需要有好的排水性,土壤也要松软,可以在里面加入珍珠岩和培养土,保证土壤能有利于多肉植物的生长。
在多肉植物的选择方面,也要选择适合夏天种植的品种才可以。
比如仙人掌科和龙舌兰属等的品种都可以在夏天进行种植。
这些多肉植物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浇水的适量以及在夏天要注意防晒,这样才可以保证夏天多肉植物也能生长得很好。
...
土鸡养殖要注意什么
土鸡养殖技术:一、养殖环境 土鸡要选择生态环境优越的天然草原、天然山地、果园田野等适合放牧的场地饲养。
要求场舍周围5公里范围内没有大的污染源,有丰富的草料,且有小溪、山泉水最佳,其山地坡度以不超过25°为宜,且背风向阳、绿树成荫、水源充裕、取水方便。
规模养殖还要求道路交通和电源有保障,便于饲料和产品运输和加工。
鸡舍和运动场的大小设计标准,一般鸡舍按照每只鸡0.1平方米,运动场按每只鸡1平方米计算,运动场周围最好用竹篱和塑料网围起来。
二、种类选择 土鸡养殖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选择品种,一般肉用鸡种、兼用型鸡种和蛋用鸡种的公雏及农村的草鸡都可作为生态肉鸡品种,可因地制宜选择,通常以兼用型鸡种最好。
三、养殖季节 土鸡的饲养必须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以利于生态鸡的放牧饲养。
按照各地山区的气候特点,一般最好选择3—6月份育雏。
因为这一时段气温由低到高,光照充足,有利鸡的生长发育,有利育雏成活率的提高。
四、需要营养 在育雏和育成阶段,要按照鸡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保证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的饲料供给和补充。
一般放牧前要求每日饲喂5—6次,同时保证充足清洁饮水。
进入放养期并具有较强的自由捕食能力后,人工补料可逐渐减少到每日2—3次,并注意早晨少喂,晚上多喂。
五、养殖方式 土鸡的放养训练是饲养中的关键环节,要从幼雏抓起。
雏鸡在舍内饲养4周后,体重达到200克左右,此时改为有草地、有围栏的场地散养,有目的地训练鸡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人为的声音就回来吃食饮水。
此时应抓住时机训练鸡群觅食饲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经过约4—6周训练,雏鸡形成了条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高。
鸡个体重达到500克左右时,已具备了放养的基本条件,可以把鸡群散放到预先圈定的放牧场地,开始鸡的自然生态饲养,让鸡群在开阔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虫,寻觅草子,啄食嫩草。
土鸡的生长期以放养为主,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活动,且生态鸡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5个月,随时都有可能传染各种疾病。
为此,必须切实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工作。
鸡疫病防治“重”在防,“贵”在早,从出雏以后的第一天就要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
同时,要在兽医的指导下,做好鸡新城疫、鸡支气管炎、禽流感、禽霍乱、法氏囊、鸡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
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疗,以保障生态鸡健壮成长。
六、疾病防治1、病毒病的防治 鸡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呼吸艰难、腹泻、粪便呈绿色、精神沉郁及神经症状、头部和面部肿大、产蛋终止等,敏感鸡群死亡率高达50%~70%。
预防措施:雏鸡7日龄~10日龄用新支二联四价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每次做疫苗前后要用七味抗毒饮饮水,可以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力和机体抗病力,平时用恒杰康拌料,减少新城疫的发病率)。
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病鸡身体各个部位可见结痂,喉型鸡痘可见口腔、食道气管黏膜溃疡或黄白色病灶。
预防措施:14日龄~21日龄用鸡痘疫苗刺种。
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病症为病鸡排白色或浅绿色稀粪,精神委靡,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疏松下垂,最后极度衰竭脱水而死。
预防措施:14日龄~21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水中加2%的脱脂奶粉;做苗后连续用速效囊病宁饮水,可减少疫苗的应激反应,并可控制法氏囊病的发病率。
2、细菌病的防治 大肠杆菌病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小鸡表现为厌食、羽毛松乱、不爱动,最后死亡;成年鸡鸡冠萎缩,颜面发白,有的下痢。
部分感染呈临床病症,如关节炎、眼炎以及伴有呼吸病症。
治疗措施:用抗菌素(如卡那、新、氯、链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均有效。
鸡白痢由沙门氏菌惹起,病鸡表现为肉体、食欲差,翅下垂,羽毛松乱,喜蹲伏,排黄白或绿色粪便。
防治措施:用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
禽霍乱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最急性型病鸡忽然死亡;急性型病鸡羽毛松乱,不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黏液,排黄、灰或绿色稀粪,体温升至43℃~44℃,昏迷,1天~3天死亡;慢性型表现关节炎、跛行、呼吸艰难等。
防治措施:发病后用磺胺药,青、链霉素,红霉素治疗有效(小鸡开口的时候用丰强恒力源/头孢噻呋钠+维多利饮水,可净化白痢,减少大肠杆菌的感染率)。
3、寄生虫病的防治 鸡常见的寄生虫病有绦虫病、蛔虫病和球虫病。
绦虫病、蛔虫病鸡感染绦虫和蛔虫后,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鸡冠惨白、贫血,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肠炎下痢等,每公斤体重用丙硫咪唑5毫克可驱除这两种寄生虫。
球虫病半个月至2月龄的雏鸡最易感球虫病,常表现为贫血、消瘦、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病症。
驱除球虫的药物可选用妥曲珠利溶液饮水,平时用磺胺嘧啶混悬液+大肠杆菌特号饮水,做定期保健预防,并可控制小鸡的肠道感染,减少肠毒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