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三文鱼的养殖环境
三文鱼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栖息于水质澄清、无污染的水域中。
其生活的极限温度为 0℃和30℃,生长最适温度为16~18℃。
在适温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迅速。
低于8℃ 或高于20℃,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
丰富的水量和水流的刺激 可保持三文鱼良好的物质代谢,促进生长。
因此三文鱼的养殖多采用流水养殖,适宜的水 流速为2~30cm/s。
对水中溶解氧要求很高,其适宜的溶解氧量为6mg/L 以上。
最适的 pH 范围为 6.5~6.8。
喜欢清澈透明、无污染的水体,属于广盐性鱼类,既能在海水中 生活,也能在淡水中生长。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已逐步转为杂食,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 2 合颗粒饲料,可集约化人工驯养。
繁殖由于三文鱼种类很多,但目前养殖规模较小,还刚刚起步。
在池塘条件下可自然产 卵繁殖,一般 2~3 年性成熟,产卵水温在 15℃以下,适宜水温在 4~13℃,最适水温 为10~11℃。
产卵期北京、山西为12 月至次年2 月;黑龙江为3~5 月。
在天然环境中, 成熟常选择在水质清澈、有水流、砂砾底质的河道作为产卵场所。
一般可多次产卵, 每次产卵量约为2,000~3,000 粒。
卵为圆形、沉性。
...
三文鱼生吃好不好?
【生吃三文鱼,安全系数有多大?】 ___ 生吃三文鱼,安全系数有多大?在提出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看看下面这一组资料: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大西洋三文鱼约95%来自挪威,挪威是世界最大的大西洋三文鱼生产国,每年从挪威出口到中国的三文鱼超过1.5万吨。
当然,相比日本我们仍属“小巫”,最爱吃剌身的日本人,更是挪威三文鱼的狂热爱好者。
为了解挪威三文鱼的养殖情况,记者日前便应挪威海产外贸局之邀,到挪威实地参观了三文鱼养殖场和加工厂。
鱼类的食味以及是否有寄生虫病,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广东人对于人工养殖和野生的海鲜,总持不同态度,认为养殖的鱼类自不如野生的味美,要吃就吃野生的鱼。
然而记者在挪威采访所得,却有另一种不同答案。
挪威绵长的海岸线、无数水质清澈的纵深峡湾和寒冷的气候,为三文鱼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文鱼被誉为冰海之王,它体型硕大,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鱼油,也唯有如此,它才能适应生活在冰冷的海水中。
挪威养殖三文鱼已有四十多年历史。
令人惊讶的是,人工养殖的三文鱼其实处于一种自然生长的状态中,它们生活在峡湾无污染的海水中,在深二十多米的巨大网箱内纵情畅泳,所吃的是天然鲱鱼制成的饲料,并没有添加任何生长激素。
海底摄像机时时监控着网箱内的一切,也观察着饲料的投放,以控制自动投料机的投料多少,保证饲料不会污染海域。
三文鱼要在这里自然生长两年时间,才到收获季节。
由于生长期长、生长环境和饲料都十分天然,故人工养殖三文鱼的食味,与野生的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差异。
挪威渔业部的官员称,挪威的野生三文鱼产量很少,且从不作出口用途。
一些刁钻的广东食客,对餐桌上的海鲜河鲜、家禽家畜,总会发出“今不如昔”的感叹,然而挪威三文鱼却是一个例外。
至于食客们关心的安全及卫生问题,这里也可以找到令人放心的答案。
由于从养殖、捕捞、宰杀到清理、包装、运输都受到严格监控,故人工养殖的挪威三文鱼绝不含寄生虫。
从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挪威人养殖三文鱼的一丝不苟:三文鱼整个生命周期都受到录像机、电脑和监控人员的监测,并有严格的抽检制度;宰杀时先用冰水冷却,令其痛苦减至最低;冰鲜三文鱼从宰杀、包装到空运到中国,只需三天时间。
一旦鱼的质量出现问题,从包装盒的编码上,还马上可以追寻到这批鱼是何时何公司从挪威哪一个养殖场里捕捞所得,大大有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有了这多重保障,可见食用养殖三文鱼刺身是相当安全的,在日本,几乎所有用于生吃的三文鱼都来自挪威,而专家认为,生食野生三文鱼反而有染上寄生虫之虞。
【掌握辨别技巧 尽享无穷“味力”】 ___ 在挪威,家庭主妇从超市购回食品蔬菜,几乎不作任何清洗就可直接食用,这是由于她们对食品供应商非常放心。
但在国内,我们不得不多留神一点,因为细菌、氧化物、污染等都是海产品的大敌。
储存的温度和解冻的技巧,对三文鱼的肉质、纹理、味道都有重要影响。
据广州一些饮食业人士介绍,较大型的食肆包括日本料理和回转寿司店,师傅一般都受过专业培训,熟知三文鱼的加工和处理方法,故正常情况下,食用三文鱼刺身是安全的。
然而身为食客,最好还是掌握一些判断三文鱼是否新鲜的常识。
首先鱼肉应结实而有弹性,带有自然光泽,色泽应为浅橘红色,带有明显脂肪层,如果鱼肉呈苍白色则最好不要食用;另外,鱼肉没有淤伤或渗血,闻起来气味轻微,并且是舒服的。
最后,新鲜三文鱼肉口感鲜嫩甘甜,并有独特香味。
掌握了这些窍门,就可尽情享受三文鱼的无穷“味力”了。
为什么云南会有三文鱼啊,是人工养殖的还是野生的?
喜欢栖息于水质澄清,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 2 合颗粒饲料。
丰富的水量和水流的刺激 可保持三文鱼良好的物质代谢,但目前养殖规模较小,生长迅速。
低于8℃ 或高于20℃,食欲减退,也能在淡水中生长。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黑龙江为3~5 月,属于广盐性鱼类、无污染的水域中。
喜欢清澈透明、无污染的水体.8,促进生长。
因此三文鱼的养殖多采用流水养殖,适宜的水 流速为2~30cm/s,可集约化人工驯养。
繁殖由于三文鱼种类很多。
对水中溶解氧要求很高,其适宜的溶解氧量为6mg/L 以上。
最适的 pH 范围为 6,既能在海水中 生活。
其生活的极限温度为 0℃和30℃,生长最适温度为16~18℃。
在适温范围内摄食旺盛 三文鱼在自然条件下。
产卵期北京,已逐步转为杂食。
在天然环境中, 成熟常选择在水质清澈、有水流、砂砾底质的河道作为产卵场所。
一般可多次产卵, 每次产卵量约为2,000~3,000 粒。
卵为圆形。
在池塘条件下可自然产 卵繁殖,一般 2~3 年性成熟,产卵水温在 15℃以下,适宜水温在 4~13℃,最适水温 为10~11℃.5~6、山西为12 月至次年2 月,还刚刚起步,生长缓慢。
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 ...
三文鱼怎样养殖
三文鱼是国内对大型鲑鳟鱼的总称,现已开展养殖的有太平洋鲑、大西洋鲑、金鳟等。
这里主要介绍太平洋鲑养殖技术。
太平洋鲑是世界着名的高档冷水鱼之一,也是在欧美等国家养殖范围较广的优良品种,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DHA,是生鱼片、熏、烤、火锅和传统烹饪的上等材料。
太平洋鲑属冷水鱼类,其生存水温为0~22℃,最适水温为16~18℃,短时间能耐受水温24℃。
太平洋鲑对水质要求较高,宜在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体中养殖,以山泉水、水库水和地下水为好,水体PH值要求6郾5~7郾5,氨氮小于0郾5mg/L,亚硝酸小于0郾5mg/L.太平洋鲑和其它鲑鳟鱼类一样,不耐低氧,水体溶氧量要求不低于8mg/L.太平洋鲑的养殖应因地制宜,如有山泉水、水库水、水源充足,可采取流水养殖。
没有这些条件,如果地下水水质较好,也可采取止水充氧式水泥池养殖,以下介绍这种养殖方法。
1、养殖条件 1 养殖池构造:养殖池采取棚室水泥地结构,棚顶可覆盖塑料布。
棚室内每口水泥池面积100平方米,深1郾5~2郾0米。
水泥池上方设有进水口,下方设有排水口,底部中间有一道排污沟。
2 水源:最好采用地下深井水,如水中含铁量高,还应配备一套塔式曝气除铁设备。
水源使用前应做水质分析。
3 充气、发电设备:7~10千瓦鼓风机一台。
另外,再准备一台备用。
为避免停电,还应准备发电机组一套。
2、放养前的准备对于新水泥池,应用水浸泡2个月才能用于养殖。
旧水泥池应在苗种放养前10天用杀菌药物消毒后方可使用。
水泥池注水1米深。
3、苗种放养每立方米水放养规格30~50克左右的太平洋鲑40~50尾。
一般经150~160天饲养,尾重可达900~1000克。
鱼种可在春季4月份放养。
4、饲料投喂采用颗粒饲料驯化投喂。
饲料粗蛋白含量42~45%%,饲料粒径3郾0~6郾0mm.水温低于8℃时,每天喂2次,上午8:00~9:00时喂一次、下午 4:00~5郾00时喂一次。
水温8~15℃时,每天投喂3次,中午加喂一次即可。
每次投喂八成饱即可,即大部分鱼游走为止。
5、水温调控由于太平洋鲑为冷水性鱼类,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其最佳生长水温为13~15℃,而井水温度在8℃左右。
在饲养期内,可采取两种方法来调控水温。
一是早春和晚秋气温较低时,在棚架上覆盖塑料布来提高池水的温度。
二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撤掉塑料布,通过增加井水的交换量来降低池水的温度。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使水温最低不低于5℃,最高不超过15℃,春、夏水温保持在13~15℃。
6、水质调节饲养期间要保持池水清新,定期排污,经常换水,换水次数及换水量视水温、水质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
用鼓风机不间断向池水增氧,只有在投喂饵料时停止供气。
池水溶氧保持8mg/L以上。
7、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养殖期内用福尔马林和鳗净两种药物轮换对池水进行消毒,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每半月进行一次,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用20克,鳗净每立方米水用0郾5克。
8、日常管理 1 专人负责,全天巡池,调控水温,调节好供气量,保证溶氧充足,避免鱼因缺氧浮头; 2 经常检查鱼体状况,每半月抽样检查一次鱼的生长情况; 3 作好养殖记录。
中国哪里有养殖三文鱼的
产地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松花江上游一带。
在北京怀化一带就有人工养殖。
三文鱼是西餐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
中国产的三文鱼中文学名大马哈鱼。
每年9~10月便成群结队从海洋进入江河产卵,所以9~10月里是捕捞大马哈鱼最好时机。
习性: 三文鱼为溯河洄游性鱼类,BC的主要品种有chinook, sockeye, pink, chum和在河溪中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
产卵期为8月至翌年1月。
溯河产卵洄游期间,它们跳越小瀑布和小堤坝,经过长途跋涉,千辛万苦才能到达产卵场,而且还不摄食。
每年的大概是7月~10月间,会有成千上万条三文鱼到加拿大佛雷瑟河上游的亚当斯河段繁衍后代。
它们都是从太平洋逆流而上而来的。
行进的过程是逆流而上,而且每行进一个阶段就有一个层梯式的“增高”。
到一个“层梯”,就好比我们上台阶一样,需要迈步向上。
而鱼只能靠身体不停地跳跃,才可能达到下一层梯。
(如同鲤鱼跃龙门一样。
)可是因为特殊的环境及三文鱼特别的产卵习惯,必须要到达这个长距离高海拔层梯的上游,才可以产卵。
所以它们所跃的不仅仅只是一两层的“台阶”,而是很漫长的回流之路。
在这些台阶上面,会有许许多多即将冬眠,需要补充食物的熊。
这些熊会叼住因跳起而露出水面的鱼儿,所以也会有许许多多的鱼死于熊逐渐肥大起来的肚子里。
只有经历过层层难关后,三文鱼才可以抵达最上游的一个平静的湖面产卵。
产卵后,三文鱼死亡,结束它的一生。
还有一些鸟类会食用三文鱼们辛苦产下的卵,供给自己生存。
而三文鱼死去后,它们的尸体会供许多动物食用。
也有一些类似狼的陆地动物会叼着三文鱼,在森林内觅食。
而食用后,陆地动物则会将剩下的残骸留在那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残骸慢慢腐烂在地里,成为大树的养分,帮助森林成长得更加茂盛。
...
生吃三文鱼会得寄生虫吗
三文鱼很多人都爱吃,这种肉色橘红,幼嫩肥美的海鱼已经深入人心了。
特别是作为生吃的三文鱼刺身来说,更是其代表作。
新鲜、卫生,是吃三文鱼刺身的基本要求。
随着天气渐热,入口清爽的刺身食品销量有增无减,但是随着销量的增加,担心也随之而来:吃刺身会不会染上寄生虫?近年因生吃各种不洁的海鲜河鲜致病的个案,也经常出现各大报刊媒体上面。
那么到底吃三文鱼刺身是否会染上寄生虫呢?那我们就有必要了解目前市面上流动的三文鱼的供货渠道了。
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大西洋三文鱼约95%来自挪威,挪威是世界最大的大西洋三文鱼生产国,每年从挪威出口到中国的三文鱼超过1.5万吨。
既然知道了中国市面上三文鱼主要来自挪威,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下挪威三文鱼三文鱼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
首先,挪威是属于气候严寒的北欧。
挪威绵长的海岸线、无数水质清澈的纵深峡湾和寒冷的气候,为三文鱼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文鱼被誉为冰海之王,它体型硕大,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鱼油,也唯有如此,它才能适应生活在冰冷的海水中。
在这样寒冷的,无污染的深水下生活的三文鱼寄生虫是很少的。
当然这主要是挪威三文鱼,其实三文鱼在国内又叫鲑鱼或者大马哈鱼。
至于食客们关心的安全及卫生问题,这里也可以找到令人放心的答案。
由于从养殖、捕捞、宰杀到清理、包装、运输都受到严格监控,故人工养殖的挪威三文鱼绝不含寄生虫。
从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挪威人养殖三文鱼的一丝不苟:三文鱼整个生命周期都受到录像机、电脑和监控人员的监测,并有严格的抽检制度;宰杀时先用冰水冷却,令其痛苦减至最低;冰鲜三文鱼从宰杀、包装到空运到中国,只需三天时间。
一旦鱼的质量出现问题,从包装盒的编码上,还马上可以追寻到这批鱼是何时何公司从挪威哪一个养殖场里捕捞所得,大大有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有了这多重保障,可见食用养殖三文鱼刺身是相当安全的,在日本,几乎所有用于生吃的三文鱼都来自挪威,而专家认为,生食野生三文鱼反而有染上寄生虫之虞。
国内最近兴起了许多内地养殖的三文鱼场。
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说过:任何生食的鱼类都必须吃深海鱼,不论它来自挪威、日本、苏格兰、智利、中国,前提条件就是它来自深海。
因为河流或者内湖有太多污染、病菌,这是生食文化遭遇工业文明后无法逾越的障碍。
所以任何国家近海、内陆养殖的三文鱼,只能用于熟食。
这也是为什么挪威三文鱼能够享誉全世界的原因,洁净的自然环境带给食用者安全的保障。
在加上现在很多吃三文鱼刺身的都会习惯用酱油、芥末、醋做调料,因为其可以杀菌,更加减少了三文鱼寄生虫带来的危害。
因此只要是正规的深海人工养殖三文鱼,例如挪威三文鱼是可以放心生吃的。
三文鱼如何辨别是否是正宗的挪威产的三文鱼?
你好正宗的挪威三文鱼都贴有标签,注明产品的种类、生产日期、质量等级、保质期等。
挪威是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交汇处的一个美丽的北欧国家,其长达 21,347 公里的海岸线覆盖着世界上最富饶的海水资源,拥有大量可循环使用的无污染、低温度的海水。
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挪威成为世界一流的海产国之一。
挪威海域冰冷而纯净的水质,为响誉国际的美味——大西洋三文鱼提供了完美的养殖条件。
其产品幼嫩的肉质、鲜美的味道和自然的颜色,深受世界各国厨师和美食家的喜爱。
挪威是世界最大的海产品出口国,而其中三文鱼的出口额就占近 40% ,全国总产量的 90% 出口到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商业养殖三文鱼的国家),消除了季节性对三文鱼供应的局限性。
最初的野生三文鱼,一年中只有五个月能收获,而人工养殖的三文鱼可以天天为世界各地供应鲜货。
同时养殖过程也促进了三文鱼的质量,从繁殖、育苗到生长期间,继而捕捞、宰杀、包装、冷冻、运输都受到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同时,养殖的三文鱼也解决了野生三文鱼常见的寄生虫现象,使人们可以更放心地食用。
什么是三文鱼
漫谈三文鱼什么是三文鱼?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三文鱼这一名字的来源。
据考证,中文三文鱼最早由港台地区提出,是英文名salmon的音译名,这是因为salmon的英文发音近似于三文,而salmon标准的中文译名应是大马哈鱼或者是鲑鱼。
三文鱼不是鱼类分类名称,而是某些鲑科鱼类或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作为三文鱼,他的肌肉必须坚实而富有弹性,且白色纹理清晰,色泽还要呈现深红色或桔红色。
所以准确地说三文鱼应该是桔红色的鲑科鱼、鲑鱼肉、鲑鳟鱼。
国际上对鲑鳟鱼类的称呼较为混乱习惯上将鲑科鱼类称之为鲑鳟鱼类。
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
Salmon在现代的鱼类分类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包含了一个较大的类群,多数种类具有溯河洄游的特点即淡水出生,海洋中生长,洄游到原出生溪流产卵然后死亡;个体较大,喜栖冷水中,肉质鲜美,商品价值高,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20碳5烯酸EPA、22碳6烯酸DHA和22碳5烯酸DPA)是脑黄金和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
因而是当今世界范围的高档水产消费品。
在鲑科中,称为salmon的种类集中在两个属,即大马哈鱼属和鲑属,分别由八个种组成,其中最有名的是太平洋大麻哈属中的六种:王大麻哈(王鲑)、红大麻哈(红鲑)、银大麻哈(银鲑)、驼背大麻哈(细鳞鲑)、马苏大麻哈和秋大麻哈(秋鲑)和鲑属中的一种:大西洋大麻哈(大西洋鲑)。
此外,由过去的鲑属划入现在大麻哈鱼属的虹鳟,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鱼类。
上述作为商品统称的三文鱼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水产品中贸易量最大的一个群体。
野生捕捞的的鲑鱼资源有限,远不能满足世界市场需求,由此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鲑鱼的养殖热潮,最早大量人工养殖的是虹鳟和大西洋鲑以及银鲑,国外三文鱼的虹鳟养殖多用全雌养成大型鱼,是便于制成鱼片、鱼排和鱼段供应超市,少量小规格为150--250克。
中国大陆消费市场最受欢迎的规格是750克左右,适于普通家庭和宴席一次性消费。
我国早期进口的三文鱼多来自北欧,主要是挪威。
年进口冰鲜大西洋鲑(不是活大西洋鲑)总量在2万吨上下,因此有人习惯称挪威三文鱼。
近年中国大陆正在进行银鲑、王鲑和大西洋鲑以及虹鳟海水养殖的规模化生产。
预计,我国自行生产的鲜度高,价廉物美的三文鱼不久将会占领中国大陆的主要消费市场。
人工养殖的鲑鳟鱼生长速度较快,且其对水质有严格的要求,故其养成品未受任何污染,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然而,人工养殖的产品因其饲料中缺少天然饵料中的一些成分,故而其肌肉多为白色的。
为了提高商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三文鱼的需求,生产者在饲料中添加一种称为虾青素的类胡萝卜素,添加量为每公斤饲料40--60毫克,经过一段时间,产品的肌肉即可着色形成与自然捕捞产品一致的肌肉纹理并呈桔红色,提高了商品的质量。
这一着色过程称为间接着色或生理着色,与一些食品的染色是截然不同的。
用于着色的虾青素均为进口的类胡萝卜素,即维生素A的前体,是一种营养物,借此还可提高鱼肉的营养成分。
除虾青素外为保证肌肉质量作为三文鱼生产的饲料要有严格的要求,诸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45%,其中鱼粉蛋白≥1/6,由鱼油和豆油组成的脂肪≥20%,还必须添加15种维生素和必要的矿物盐。
三文鱼的肌肉无肌间小骨,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烹调可煎、炒、煮、浸淹、烘、烧烤、烟熏或生吃。
其中最广为接受的是日式生鱼片(刺身)。
所谓“刺身”是日语外来词。
以前,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认其种类,故经常取一些鱼皮,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便于识别。
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使用这种方法了,但“刺身”这个名称却保留至今,不过已变成了泛指各类生鱼片,或泛指各种动物肌肉的生吃方法。
三文鱼在热加工中,因肌肉蛋白质的链短,肌肉烹调时间过长会将其中的部分短链蛋白质析出,导致肌肉紧缩无味,因此热加工三文鱼应注意:时间不可过长-过长蛋白质老化;不投放会掩盖原味的佐料,如大料、花椒和酱油等;不宜红烧,炖煮时要多加汤,水漫过鱼身。
三文鱼和大马哈鱼的区别
三文鱼(salmon)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是西餐中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
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
大马哈鱼一般指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Oncorhynchus)的鱼类,有很多种,我国东北产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和驼背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gorbusch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