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如何加强家禽养殖环境管理
近年来中国的养殖业进入新的阶段,养猪业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的发展强烈的吸引着广大创业者的眼球,著名的丁磊曾经说:在寻找项目之前曾考察了一百多个项目最后确定养猪,他看好养猪的前景不错。
我从事了很长时间的养殖和种植,从失败中寻找原因,从成功中积累出经验,总结出一条不赔钱的养殖及种植一体化模式,照着投资不多,受益较大的原则,只要想做,用心去做不久将来就会拥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农场,一个可以养老也可以挣钱的庄园。
在这些年中,在养殖的过程中也深知有利可图,在中国农村养猪都是以小型养殖为主,散养户居多,设备条件达不到,常常因管理不善而倒闭,想养猪、想发展一个成功的猪场,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透切,在资金缺少的情况下,已慢慢发展为基础,在不久的将来你会拥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有形式的猪场。
绿色养殖的前景如何?
搞好绿色养殖是以后养殖业的最好出路 在中国,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也有三十多年的历程了,我国现在的养鸡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供大于求的局面早已形成,只鸡养殖效益逐渐降低,小规模养殖将逐渐减少,大规模养殖靠科学和规模效益发展,所以逐渐增多,有很多小规模养殖的朋友意识到这种情况后,选择自动退出养鸡行业市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丰富程度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食品安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肉蛋奶的安全要求将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也就是说人们逐渐会更加青睐那些绿色环保产品,这样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将提高。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国家对药残的规定将更加严格,绿色养殖的路线无疑是我们以后养鸡业的最好的出路。
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有机食品的价格差异也将表现出来,绿色环保食品的价格也将逐渐提高。
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由此,很多的绿色养殖基地如雨后春笋蓬勃而起。
很多经济大腕也逐渐涉足这些行业,如网易的老板丁磊等也养起猪来,而且就是以生产高档猪肉产品作为其以后养殖的突破口。
相信这种意识并不是丁磊一个人所独有,社会上的很多有识之士,也正在关注和准备涉足。
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富裕人士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来。
那些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危害环境的产品将日益受到抵制,在国际贸易中,环境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以环境标志为代表的这一非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正在许多国家构筑,而我国现实中很多的养殖环境和畜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因此,已经对我国的畜产品出口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出口畜产品和食品品种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安全优质性能较为缺乏,常常因为有害物质残留的超标而出现贸易纠纷、甚至索赔等情况。
因此,我国只有加快发展绿色养殖,才能提高我国畜产品质量档次,才能冲破国际市场中已经构建或正在构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促进出口创汇。
发展绿色养殖农业是树立我国环境保护国际新形象的需要。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国际社会经常就环境问题诟病于我国的现状,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已制订了范围广泛的国际环境公约和法律规定。
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行为准则。
发展绿色养殖,生产和食用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是人类饮食文化的变革,提倡绿色食品,是一种新的饮食文化,一种新的消费观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与环境共处的依存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绿色养殖势在必行! 那如何来发展绿色养殖呢? 发展绿色养殖,首先要求产地环境必须符合绿色养殖的质量要求,一旦产地受到污染,就失去了绿色养殖产品生产的基本条件。
因此要创建和保持绿色养殖基地,就必须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
其次,就是要推广绿色养殖生产技术,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形成绿色养殖产业体系。
三,必须对绿色养殖实行制度化管理,以使绿色养殖的制度化、系统化、标准化操作。
而且,发展绿色养殖的同时,可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力度,从而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绿色养殖可以提高养殖利润使养殖者获得较高的效益。
国内外市场表明,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价格高5%-20%以上,而且市场需求旺盛。
显而易见,开发绿色食品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前景。
发展绿色养殖可以保护环境、提高收入从而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养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形成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将是我们以后养殖业发展的主要议题。
我们发展绿色生态养殖既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双赢"事业。
对于广大的养殖者来说,一些人已经将着眼点放到绿色养殖上了,说明这些人很有眼光,这些人如果能按照绿色养殖的路子继续走下去的话,相信他们一定会成功。
但在生产实际中有些人打着绿色养殖的旗号,实际上是在走着老路,换汤不换药,这样的人早晚也会被淘汰。
养殖业离不开兽医,由此,我们的兽医工作者也应该服务绿色生态养殖的大局,严格按照绿色养殖的要求帮助养殖者搞好生物安全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帮助养殖者规划好养殖的设施和环境控制,帮助养殖者合理安全地使用药品,规范用药,以使绿色养殖顺利实施、真正可行。
绿色养殖需要兽医走预防保健的道路,由此,生物安全措施是绿色养殖的可靠保证,离开了生物安全措施,绿色养殖将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些新的保健方式将会广为大家所用,益生制剂、中药制剂、生物制剂、功能性保健制剂的使用将是绿色养殖的一些比较可行的办法,希望大家能给予重视;兽药的残留问题是绿色生态养殖必须严肃对待的事情,这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出口,是从现在起就必须引起注意,无论是不是出口,这在以后都将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外国人是人、中国人也是人,把自己不当人就更谈不上拿别人当人。
河南雏牧香生态猪养殖基地是怎么管理的
鼻要闻:感受猪场的空气猪舍内的环境。
例如舍内是否通风,粉尘是否较多等等。
如果通风不好,那就有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直接导致猪只疾病的发生。
手要勤,指的是一定要养成定期记录数据的习惯。
其实这个数据记录工作并不像很多养殖户想象中的那么难,简单来说就是绘制一张表,按时填写就可以。
比如何时查情、何时配种、何时防疫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都要有记录,以免数据混乱...
池塘成蟹生态养殖的水草管理是怎样的内容?
伊乐藻是蟹池的当家草,但伊乐藻不耐高温,为保证其安全度夏,在高温来临前(5月中旬前后)要逐步加深水位,并对伊乐藻进行割刈,保留水草底部10~20厘米,这一措施既可避免高温季节由于表层水温过高造成水草枯头而死亡,也可以促进水草萌发新芽。
每个塘口水草割刈分3~4次完成,每次割刈13~14水草,防止环境变化过快对河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水草割刈应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割草当天夜间需要加强增氧。
控制水草覆盖率,保持合理的布局。
水草覆盖率控制在50%~55%,水草带之间需留2〜3米的无草区,这样水草不仅发挥栖息环境和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也避免了水草过多,造成蟹池溶氧、pH值等因子昼夜变化幅度过大和水体流动性差的问题。
因此,在生产管理中采取抽条的方式控制水草总量,特别是在中后期,水草疯长,抽条必须及时到位。
如水草覆盖率不够,要及时补充,可适量放置水花生,也可以围网圈养浮萍。
池塘成蟹生态养殖的水质管理内容是什么?
前期(2月底至5月上旬),早春水温低而且变化大,此时应适当施肥,每15天左右,施用生物肥料1.5~2.5千克亩,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35厘米,主要目的是培育生物饵料、提高水温、控制青苔的发生等。
每半个月添水1次,每次加水5~10厘米,换水时间安排在晴天的12:00—14:00,有利于提高池塘水温,换水后,使用二氧化氯或碘制剂消毒1次。
消毒后3~5天使用生物有机肥1次,用量为1.5~2.5千克亩,施肥当天再使用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1次,用量按说明书使用。
中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上升至20℃以上,达到河蟹最适的生长温度,河蟹摄食量加大,池塘中残饵和排泄物增加,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加快。
此阶段蟹池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35-40厘米,每7~10天施用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改善底质,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先用底改,2~3天后再用生物制剂。
每周换水1次,每次10~15厘米,每10天消毒1次,消毒剂可交替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
高温期间(7月初至9月下旬),此阶段温度高、蒸发量大、水质变化快,应勤换水,每3~5天注排水1次,采取少量多次、边排边注的方法;每次换水10~15厘米,在夜间3:00-6:00换水,以达到降低水体温度、改善水质目的。
每5~7天施用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1次,主要使用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改善底质,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
后期(9月底至12月),每7~10天注排水1次,每次换水10厘米,保持水温、水位的稳定,为河蟹增重育肥提供稳定的环境。
每个月消毒1次。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什么技术指导
实现源头减排”、脱氮除磷、中水回用等多种用途。
该设备还可用于景观、河道,每天降解20%的BOD、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12年7月,又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
22,安全可靠该设备产生的高密度微生物菌群通过射流进入处理池后,能迅速减少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固体悬浮物(TSS),并有极强的脱氮除磷功能,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5类水转变成3类以上、不产生污泥,对于南方冬天的污水处理厂也是严俊的考验、总磷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采用工艺养殖场污水--沼气池--收集池--固液分离--调节池--预曝气池(预曝池中设前置微生物发生器)--前置导流快速沉淀池--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中设后置微生物发生器)--后置导流快速沉淀、降低资源耗损和污染负荷、饲料,污水净化后回用,建立“养殖场—沼—果”、“养殖场—沼—鱼”和“养殖场—沼—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大大降低能耗,也不受操作员学历年龄限制,管理方便,能快速食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淤泥。
该设备还可直接与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回流,整个运行没有闲置;2、亚麻、酒精、畜禽养殖废水、高盐废水、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江苏,能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3、适应范围广该设备为比较理想的污水生物净化处理设备,可根据不同种类、不同性质,营造绿色环境随着高密度微生物菌群发生量的不断增加,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也越来越少,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BOD而失去存活能源自灭,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未自灭微生物还可成为鱼类和浮游生物的饵料,进而形成良性的生态处理净化过程,没有臭味;8、自治区,完成生化处理采用传统的生化法处理污水,受到气候及水温变化影响,当温度每降低10度,微生物的酶促反应速度就降低1-2倍,气候导致微生物的活性不足、山东、河北;3,沼气发酵制备生物能源,从污水中回收肥料、实行“源头削减,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创新项目”;2009年12月国家环保部对全国23个省,造成污水处理效果不好,不但威胁着北方污水处理厂、提高末端治理效率,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和“近零排放”,防止二次污染的技术路线。
解决措施充分利用畜禽养殖场的现有条件、湖北、天津。
2、不同温度、不同污水处理需要的微生物、无二次污染.0*104mg/L以上,使微生物净化处理设备中生物浓度较活性污泥提高10倍,填补了因水温低而导致生物量不足,污水处理效果差的技术难题。
7、解决活性不足,确保水质达标采用传统的生化方式处理高浓度、高氨氮、高盐量、有毒性、重金属废水,由于微生物在这些污水中的成活少、数量小、致使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差、效果不稳定、难以达标排放。
微生物净化处理设备以独特的方式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微生物发生系统能将生产出的1.8*1020CFU/ml以上的高浓度微生菌群源源不断地送入微生物净化处理设备,较其他污水处理提高10倍以上的生物量,强大的微生物菌群加速对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消化,同时微生物净化反应设备的供氧又显著加速了污染物被分解成CO2和H2O,硝酸盐、硫酸盐成为微生物生长的养分,至使微生物又得到进一步的衍生,即使受天冷、低温、冲击负荷影响,和高浓度、高氨氮、高盐量、有毒性、重金属抑制,也无法阻止群雄逐鹿、前仆后继的微生物大军,形成对污水处理的强大阵容,进而降解和消化污水中污染物,最终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
8、革新微污染治理方式 传统河道治理离不开闸坝、断水、清淤等处理过程,工程耗资大、工期长、淤泥量大。
微生物净化处理设备直接安装在景观、河道、湖面、河流、咸水湖、海湾、土地等微污染源上游,从源头切断和堵住污染源头,并通过微生物降解污染、吃掉污泥、去除嗅味、除磷脱氮等作用实现彻底治理,为微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设备。
3、导流快速沉淀池废水以下向流的方式,均匀的进入导流快速沉降分离设备的竖沉区,使污水中的污泥在内聚凝力和重力作用下,以4倍的沉速,将污泥快速沉降到导流沉淀快速分离设备即导沉区底部,底部污泥经排泥系统排至污泥消毒吃,污水导流后以向上流的方式经过斜沉区,再以8倍的沉速,使污泥同样经排泥系统排至污泥消毒池,污泥消毒后经脱水外运,脱水过程中产生废液回流到污水处理池的前段继续处理。
导流快速分离出来的水,流入下道工序继续处理,具有以下特点:a具有平流沉淀法,竖流沉淀法,斜管沉淀法,斜板沉淀法,兰美拉沉淀法五哲的全部优点,是目前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沉降分离设备。
b竖沉区以4倍的沉速将污泥和污水分离。
c竖沉区以8倍的沉速将污泥和污水分离。
d竖沉和斜沉二区分离出来的污泥自动进入导沉区,并自动排入消毒池后进行干化处理。
e分离出来的水自动进入下道工序处理。
技术指导联系方式,可与QQ640763633联系。
,该产品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2010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实例,案例涉及生活、水耗和整体运营成本,还可...
生态种植养殖一体化有哪些
生态养殖管理投标的标项是指标的项目。
标的,指合同当事人双方之间存在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如货物交付、劳务交付、工程项目交付等。
它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一切合同的必备条款。
标的的种类总体上包括财产和行为,其中财产又包括物和财产权利,具体表现为动产、不动产、债权、物权、无体财产权等;行为又包括作为、不作为等。
...
为什么要采用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
种养结合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以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源禀赋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分离的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重要意义:①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肥水资源种养结合能够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和历来畜禽生产中尿液和冲洗水处理的难点,做到了资源化利用。
而且粪尿无害化处理肥田技术是种养结合家庭模式重点主要推行的技术。
畜禽产生的粪尿流入收集池,经过处理可以使其变成具有一定肥效的肥料,这样既可以节约肥料和水,还能减少环境污染,解决畜禽粪尿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
②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专业化经营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由于是农户自己经营,其在生产经营时会根据自己农场的条件,选择适宜生产的产品,同时会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管理,可促进农业生产向精细的专业生产方向发展;同时,对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品牌的培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
最终形成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优化植被资源布局建立绿色景观环境,及合理调配劳力资源组建多元化的农民劳务队伍。
③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者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等关注较多,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此种生产经营模式可很好地利用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代替人工劳动力的进程。
因农户经营农场的规模较小,而家庭农场的规模相对较大,可很好地利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劳动力,从而减少劳动力,促进机械化农业生产。
④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水平随着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其经营模式也会随之而改变,即由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转变,最后会向农业企业转变,最终注册成企业。
因此,要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运用市场规则等有效办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民的增收决定于农业土地规模的扩大,因此要不断鼓励家庭农场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同时,家庭农场这种经营模式会使人们逐渐摒弃传统的小农意识,并转化为现代农业意识,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⑤促进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实行农、林、水、草合理的农田布局,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实行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减少无机肥及农药的施用量,同时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必将促进并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的生态农业综合营体系,大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水平。
实行种植养殖相结合并不断加强与完善,将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终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