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如何预防番鸭疾病?
要注意保持鸭棚舍和运动场的排水良好,地面干爽,并要求天天打扫卫生,垫料要经常更换。
食槽、饮水器要经常洗刷,饲料与饮水要保持新鲜、清洁。
对鸭生活的场地、用具要坚持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发生传染病时要迅速隔离病鸭,病死的鸭不要到处乱宰乱丢弃。
污染的地方应进行紧急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1)自然消毒:有些病原体怕太阳晒(太阳光里有能杀菌的紫外线)和怕干燥。
所以用太阳照射,是一种最普遍、最经济的消毒方法,也叫自然消毒。
使所有的鸭舍保持通风干燥,用具与工具常放在阳光下暴晒,能将一部分病原菌杀死。
(2)煮沸消毒:把要消毒的器具物品如注射器、针头、衣帽等,放在开水里煮沸15分钟以上。
(3)火焰消毒:将被病鸭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杂物等用火烧掉,用具、笼舍、墙壁等用火焰(如喷灯的火焰)烤烘,可杀死某些病原菌。
(4)药物消毒也叫化学消毒,现介绍几种。
生石灰。
用新鲜生石灰1千克加水1千克,调成浆状,然后再加水4千克,配成20%石灰乳。
一般用来喷洒消毒鸭舍的墙壁、地面等。
草木灰。
用玉米秆、麦秆、稻草、杂草、树枝等烧成灰。
取10千克水、2千克草灰或3千克木灰,一起放人锅里煮1小时,不断搅拌,最后再加入热水以补足已蒸发的水量,等灰沉下,滤出药液,就可用于喷洒或洗刷消毒栏舍、食槽、饮水器、用具等。
草灰吸水力比木灰强,煮时可多加一些水。
来苏儿。
药店有售,是褐黄色的液体,易溶于水,一般常用3%~5%的溶液(即50千克水加来苏儿1.5~2.5千克),可用来洗手、洗刷消毒用具或喷刷消毒栏舍。
烧碱(氢氧化钠)。
用市售品配成1%~2%的热水溶液(即50千克热水中加入0.5~1千克烧碱),用来喷洒消毒棚舍地面、墙壁、食槽、运动场地等。
高锰酸钾。
药店有售,配成0.01%的溶液(即1千克水加入0.1克高锰酸钾),用于地面、墙壁、用具浸洗或洗刷消毒。
如作为饮水消毒,需现配制成浓度0.02%~0.03%的溶液(SP1千克水加入0.2克或0.3克高锰酸钾)。
番鸭怎样养殖?
养好雏番鸭关键技术措施经验汇编(二)6、育雏脱温期管理要点育雏期分为育雏前期,只要指三天,温度达标至关重要,许多诱发疾病的产生均从生产前3天引发,故前3天温度必须达到31-35度之间。
温度过高易引起腹泻、热休克甚至死亡;温度过低开始挣扎、鸣叫、引起出汗、诱发感冒及其它疾病。
同时由于小鸭生理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均不完善成熟。
故容易出现问题。
实践证明,前3天温床温度不达标,条件不具备,管理不精细,饲料不全价均容易出现问题。
育雏中期指3日后到第14天,这一时期除按规定达标外,必须注意通风换气,尤其是第7天后由于采食量、排泄量增大,新陈代谢加强,室内温度与通风矛盾突出,空气质量难以保证,很容易爆发疾病及造成混合感染。
改变这一难题的方法是建立水冲式育雏室或过渡性迁移式育雏室。
这一时期预防浆膜炎及大肠杆菌病的爆发。
育雏后期指从14天到28天,这一时期主要以过渡性依次递减脱温为主,具体操作要视当天天气情况,依次递减,避免突然灭火,如:后期夜里每天加火4次改为3次,次日减为2次,再次日该为1次,最后停火。
这样使小鸭对温度有一个组建适应的过程。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中途突然灭火,往往造成大批的积压伤损,诱发疾病产生,结合依次递减脱温的同时,可参照蒲庄巧云水禽养殖场建造网地结合,棚里棚外过渡的育雏室,从而提高育雏成活率。
雏鸭断嘴时,必须保温。
7、适宜的环境湿度育雏阶段适宜的环境湿度为65%,雏鸭久卧阴凉潮湿的地面,不仅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造成烂毛也容易发生感冒和肠胃疾病。
我省漯河周口个别地区的养殖户采用地面平养,由于地面潮湿垫料不充足又忽略了温度管理,从而造成育雏期疾病的产生,引发批量伤亡。
8、雏鸭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在耗损大量氧气的同时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
如果不注意通风换气,会使二氧化碳大量增加,造成缺氧。
尤其是在高温搞湿情况下,排出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刺激眼鼻、呼吸道、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造成中毒。
中牟县某规模养殖场,总在育雏期第六天以后小鸭开始发病,伤亡很快上升,原因一直找不到,其实与保温与通风换气及地面尿粪清除不到位有关。
龙王某养殖场小鸭前十天伤损(1400只)8只,10天后开始爆发疾病,经实地观察:为了保温门窗紧闭,从而使空气质量大大下降,诱发疾病产生及爆发。
故在低温季节通风和斑纹这一矛盾的协调处理十分重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每天中午定时换气,朝南的窗户适当打开、但要防止贼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鸭身上,诱发感冒。
冬春季节换气前适当提温。
一般情况下,前一星期室内不会产生太大的气体危害。
9、开水、开食之前先调教雏鸭开水一般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饮水中加入0.02%高锰酸钾(注射适量以防中毒,一般用挖耳勺或火柴棒挑拨掌握,水的颜色变为止。
过量饮用易出现中毒造成死亡,故应慎重使用),育雏宝(开口药)以防治肠道疾病。
饮水的控制原则是“清洁、充足”。
为了提高抵抗力,促进生长,在5日龄前于饮水中间隔性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补液盐等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在使用时要用量适当、配置的饮水最好在1小时内饮完。
加糖的目的在于提高能量与适应性。
事实证明甜糖水能诱发小鸭多饮水、多采食,有利于打通肠道消化系统。
中草药及药水往往造成饮水的减退。
在近十年的番鸭养殖实践中,蒲庄水禽养殖场赵巧云在饮水方面的经验是:①温开水添加0.02%的高锰酸钾清洗肠道。
②育雏宝抗生素预防性用药开口。
③混感多肽或麻黄溶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冲剂(小儿感冒冲剂)适量掺兑以防感冒④7日后间隔性饮用,鸭疫康、杆菌清。
饱水用药要遵嘱剂量使用,少了药效不能够,多了发生中毒或应激防治大肠杆菌及浆膜炎。
在这里尤其强调的预防性感冒用药,很多养殖户忽略了这一点,从而诱发疾病的产生,形成继发性、混合型感染。
展开
养殖番鸭的技术
番鸭养殖技术 番鸭又名瘤头鸭、洋鸭,公鸭在繁殖季节散发出麝香气味,所以也叫麝香鸭。
番鸭原产于南美和中美洲地区,是著名的肉用鸭。
我国饲养番鸭已有200多年历史,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都有大量饲养。
番鸭生长快、体重大,瘦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野禽风味,是烤全鸭的高档品。
番鸭肥肝较大,在国际市场是畅销货。
自古以来,人们把番鸭视为滋补珍品。
养殖番鸭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好项目。
番鸭的外形特征:番鸭体型与家鸭不同,体型前尖后窄,呈长椭圆形,头大,颈粗且短,嘴的基部和眼圈周围有红色或黑色的肉皮瘤,雄鸭的肉皮瘤肥厚而且延展较宽,比雌鸭发达。
番鸭头顶部有一排纵向长毛,受惊吓刺激时会竖起像刷子。
番鸭羽毛颜色为白色、黑色和黑白花色三种。
白番鸭的羽毛为白色,嘴甲粉红色,头部肉瘤鲜红肥厚。
黑番鸭的羽毛为黑色,带有墨绿色光泽,肉瘤颜色黑里透红。
黑白花番鸭的羽毛黑白不等。
嘴甲多为红色带有黑斑点。
番鸭的生活习性:番鸭有一定的飞行能力,胆大不怕人。
番鸭不喜欢在水中长时间戏水,耐热、耐旱,可以水养、旱养、圈养、放养。
它既可在水中配种,又可在陆地交配,受精率不受影响。
番鸭蹼大而肥厚,步态平稳,行动笨拙,性情温顺。
有时一脚着地,另一脚蜷缩,头伸埋在翼下,呈“金鸡独立”状,站立很久。
番鸭食性杂、耐粗饲、抗病力强,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很少生病。
除吃一般性饲料外,还喜欢吃青菜以及鱼、虾、蚯蚓等动物性饲料。
番鸭喜欢群居,吃饱后的番鸭常成群伏卧,适合集约化、大群饲养。
公番鸭性成熟后发出“咝咝”低哑叫声。
母番鸭在繁殖期间,会发生“唧唧”轻叫声,母鸭有的有就巢性。
番鸭适应性强,一般家庭都可以饲养。
但是家庭散养经济效益不高,要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建场规模化养殖。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工厂化养殖番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场址选择1、地理位置:选择鸭场场址要求交通方便,场内外道路平坦,以便运输生产和生活物资。
鸭场最好有池塘或水池。
2、地势地形:选择场址时要求地势相对较高而且干燥,背风向阳,便于光照、通风和排水。
3、土质:鸭场的土质最好是沙壤土,这样能保持舍内外干燥,雨后能及时排除积水。
应避免在粘质土地上修建鸭舍。
4、水源:鸭场用水要考虑水量和水质,水源最好是地下水,水质清洁,符合饮水卫生要求。
5、电源:要保证鸭场供电正常,在经常停电的地区要自备发电机。
6、鸭舍:鸭舍形式常见有单坡式、双坡式、拱型鸭棚等。
小型鸭场或养鸭专业户常用毛竹、旧木料和油毛毡或者石棉瓦等材料搭建而成。
鸭舍的具体结构都要有圈舍、运动场、鸭滩等设施,运动场的面积为鸭舍的3~5倍。
饲养番鸭的设备不需要很多,水养、陆养、圈养、放养都能适应。
二、番鸭的繁育由于番鸭自然孵化时孵化产量低,效率低,不能适应番鸭养殖业的发展需要,目前大规模的番鸭生产都采用电孵机进行人工孵化。
1、种蛋的选择……种蛋应来自正规的番鸭育种场。
种蛋必须清洁,种蛋要选择大小合适,形状正常的椭圆形蛋,形状正常的种蛋孵化率较高,孵出的雏鸭健壮、活泼、均匀度高,便于饲养管理,成活率高。
蛋壳颜色代表品种特征,番鸭的标准颜色为玉白色。
番鸭蛋比一般鸭蛋大,孵化的重量以78~85克为宜,用于孵化的种蛋应当愈新鲜愈好,一般情况下,春秋季种蛋存放不超过7天,夏季种蛋存放不超过5天,冬季不超过10天。
2、上蛋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上蛋孵化了。
将挑选好的种蛋大头向上放在孵化盘里。
由于种蛋保存期温度较低,为了使上蛋后很快达到孵化机内温度,入孵前4~6小时或12~18 小时,将种蛋置于22~25℃的环境下预热。
孵化前期(1~15 d)孵化机内温度控制38.5~38℃之间,中期(16~30 d)机温控制在38~37.5℃之间,出雏期控制在37.5℃。
一般每周入孵两批,入孵时间最好在下午4~5点钟,这样一般可在白天大量出雏,工作方便。
孵化机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出雏时为65%~75%。
孵化器内用风扇进行通风换气,主要是为了供给番鸭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排出二氧化氮和热量,并使孵化器温度均匀。
3、翻蛋翻蛋是为了种蛋受热均匀,供给新鲜空气,防止胚胎与壳膜粘连,促进胚胎的运动和改善胚胎血液循环,增强胚胎的生命力。
机械孵化一般每2个小时翻蛋一次,孵化的第1~16天必须翻蛋,尤其是孵化的第一星期最重要。
翻蛋的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伏后仰各45度,动作要求均匀平稳,防止引起蛋黄膜、血管的破裂,使胚胎死亡。
4、凉蛋凉蛋是提高番鸭种蛋孵化率的关键。
番鸭蛋具有蛋大、壳厚、气孔少和通透性差等特点,孵化至14天以后,由于脂肪代谢加强,使蛋温超过孵化机内温度,这时应该凉蛋。
用25℃~28℃的温水喷洒番鸭种蛋,驱散余热,促进蛋壳及蛋壳膜的收缩和扩张以及水分代谢和气体交换,从而增强胚胎的活力。
也可以将鸭蛋从孵化机中推出凉蛋,一般每天上、下午凉蛋各一次,控制在20~60分钟。
5、照蛋在孵化过程中,为了解胚胎发育的情况,应照蛋2~3次,入孵第十天开始照蛋,剔除一些无精...
雏番鸭的饲养密度为多少
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
一般0.067公顷果园放养成鸭20-30只。
一 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逆性强,既适于圈养,又可在低山丘陵区放养,食性广,食量大、肌胃发达、消化能力强的品种。
二 放养时间。
根据果园内饲料资源情况,果园养鸭分为以放养为主时期和以圈养为主时期。
最适放养时期为园内动植物繁衍生长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清明后至谷雨前)至10月底。
此时园内牧草生长丰茂,果树副产品残留多,鸭子可采食各种青草、野菜和落地花、叶、果等植物性食料以及各种虫卵、蛹、爬行昆虫和近地表飞虫等动物性食料。
成年鸭全年都可以放养。
三 园地选择。
鸭子行动笨,不能上树啄食,为果园低栏放牧提供了保证。
凡是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主干较高或老龄的苹果、梨、杏、山楂、柿树、核桃等园地均可放养。
放养的鸭子可起到控草的作用,鸭粪可为果树提供优质肥源。
这是改造杂草丛生,管理粗放、虫害严重、适龄不结果或低产低效果园为优质高效园地的一项有效措施。
四 棚舍建造。
果园放养是以圈养为基础的新技术,同样需有棚舍,以备晚上补饲、饮水、产蛋时使用。
可因地制宜,在不远离放养园的情况下采用依山靠崖、旧建筑物改造等方法建造塑料大棚鸭舍。
应以6-7只/平方米计算棚舍建筑面积,棚前要围圈出一定的活动场地,并在场地内放置料槽和饮水器槽。
五 放养方法 1、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
一般0.067公顷果园放养成鸭20-30只。
2、划定轮放区:根据放养鸭的数量及园地面积划定轮放区,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
为便于 管理一般每区0.335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
果园面积小,养鸭数量少时,可以不分区,但应根据园内杂草及昆虫等的生长繁殖情况实行间断放牧。
在轮放区内要为鸭子备足饮用水。
3、按时补饲: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
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
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
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减喂饲次数和数量,促使鸭自由采食。
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
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
春天幼龄雏鸭放养前,要先进行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锻炼,逐渐进入放养园。
4、加强监管,严防鼠害:放养鸭要严防山猫、黄鼠狼之类野兽的侵害。
侵害鸭的兽类都惧怕网具,因此采用尼龙网围圈放养区是有效的安全防御措施,不管放养多少只,也不管面积大小,都要用网围圈,并要固定专人管理。
特别是放养幼龄鸭,防鼠害更为重要。
5、防疫灭病:放养鸭的防疫同样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要按照常规防御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鸭子的食物很广,象现在大的养殖户就是饲料配合新鲜草料,有时也放养到稻田里 ,小时候养过,挖蚯蚓,摘嫩草,剩饭剩菜也能喂,比鸡还好养 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抓好雏鸭的管理。
及时开食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
开食前需先“开水”(饮温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
开食的饲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饭,将其撒在竹席上,让雏鸭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
4天后改为煮烂的小麦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4-5次。
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
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
此外,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加强保温 雏鸭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度,4-7日龄25度,2周龄以上的20度左右。
一般的保温方式是,利用雏鸭的自发热量进行取暖。
但是,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锻炼下水鸭子属水禽。
雏鸭下水能促其活动,增加采食量。
因此,应在出壳5天后就锻炼其下水。
方法是:先下“小水”(将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温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湿鸭脚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后水深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
雏鸭何时下“大水”(河沟、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
下水上岸后,要让雏鸭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预防疾病 育雏室、运动场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爽。
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此外,还要及时对雏鸭接种疫苗,防治疾病。
一、品种选择 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而且在稻鸭共栖种养模式中,养鸭只是绿色优质大米生产的一个辅助性产业,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
因此,在选择鸭品种时,重点考虑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品种。
推荐饲养吉安红毛鸭和册麻鸭等蛋肉兼用品种。
(一)吉安红毛鸭 吉安红毛鸭体型短圆、颈粗短。
公鸭大小适中,紧凑、前胸宽、胸肌发达。
...
养一千只番鸭要多少钱
1、要想育好雏苗 首先应重视育雏室的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对鸭舍及其设备进行清扫、清洗和检修。
目的是尽可能地将环境中的微生物减至最少,以保证舍内环境的适宜和稳定,有效防止其他动物进入。
用石灰水、碱水或其他消毒药水喷洒或涂刷,清洗干净的设备用具最好日光消毒。
同时准备好硬柴、煤球、小鼓风机等必备之物,确保雏前温度能烧起来。
2、用福尔马林熏蒸法消毒 (按1m3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熏蒸24小时,然后通风散尽烟雾)。
所以用具尤其食槽要用高锰酸钾水清刷洗净,然后空干备用。
3、试温调温在进雏前2天结束 温度计悬挂以距离鸭背10cm为宜,每千只育雏舍挂5——6根。
提前点火一方面使棚舍干燥,排除潮气,另一方面看温度是否会达到32℃——34℃,并且保证温度的稳定。
4、专业从事番鸭养殖的规模养殖场 最好依据龙王蒲庄巧云水禽养殖场建设“标准化番鸭防生态科学育雏生产车间”,以满足番鸭出壳后的环境适应能力差,一旦环境条件不适宜,雏鸭很难进行完善的自身调节,会造成生长受阻或健康受影响,甚至死亡。
雏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一般半个月后适应性会明显提高。
因此,育雏前期的工作十分重要。
蒲庄标准化生态育雏生产车间,将脱壳后的雏苗进入育雏车间,在空气、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防病、饲料、质量达到最佳状态故育雏成活率大大提高,健雏率达98%。
经过精心观察两天后发送给养殖户的雏鸭,活泼健康、采食量大、抗病能力强、好饲喂、深受养殖户欢迎。
5、不可忽视的育雏温度 ①温度控制标准参见《新郑市扬帆水禽养殖有限公司育雏期管理统计日报表》?育雏使温:温度是否适宜,除通过温度计观察外,还可以结合观察鸭群的动态表现,如果鸭群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吃饱后散开卧地休息、伸腿、舒颈、静卧无声,说明温度适宜;如果低头缩颈、常堆积在一起、外边不断往鸭群里边钻并发出不安的叫声,或靠近热源取暖,说明温度偏低,需要提高温度,否则时间长了会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
如果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增加说明温度高,要适当降温。
?温度控制原则:“适宜而均衡”,适宜指符合标准,雏鸭感觉舒适,均衡指随日龄增加必须逐渐降低温度。
降温宜平稳,切勿大幅度降温或忽高忽低,否则容易诱发疾病。
在一天内也应注意避免温度出现大幅度的升降。
3周以后已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如气温在15℃以上,可不必人工加温。
在温度管理上最关键是前三天与第一周,必须昼夜有人值班,细心照料,防止温度失控。
这也是新郑市扬帆水禽养殖有限公司为什么下大力建造“标准化仿生态水禽育雏车间”确保雏苗质量及成活率的主要原因。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有的养殖户忽视前期的保温工作,由此产生疾病或死亡,然后面对造成的伤亡损失,一味把责任推向孵化场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为什么同一批苗,有的养殖户没有问题,有的有问题,则说明不同的呵护管理产生不同的结果。
6、育雏脱温期管理要点 育雏期分为育雏前期,只要指三天,温度达标至关重要,许多诱发疾病的产生均从生产前3天引发,故前3天温度必须达到31-35度之间。
温度过高易引起腹泻、热休克甚至死亡;温度过低开始挣扎、鸣叫、引起出汗、诱发感冒及其它疾病。
同时由于小鸭生理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均不完善成熟。
故容易出现问题。
实践证明,前3天温床温度不达标,条件不具备,管理不精细,饲料不全价均容易出现问题。
育雏中期指3日后到第14天,这一时期除按规定达标外,必须注意通风换气,尤其是第7天后由于采食量、排泄量增大,新陈代谢加强,室内温度与通风矛盾突出,空气质量难以保证,很容易爆发疾病及造成混合感染。
改变这一难题的方法是建立水冲式育雏室或过渡性迁移式育雏室。
这一时期预防浆膜炎及大肠杆菌病的爆发。
育雏后期指从14天到28天,这一时期主要以过渡性依次递减脱温为主,具体操作要视当天天气情况,依次递减,避免突然灭火,如:后期夜里每天加火4次改为3次,次日减为2次,再次日该为1次,最后停火。
这样使小鸭对温度有一个组建适应的过程。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中途突然灭火,往往造成大批的积压伤损,诱发疾病产生,结合依次递减脱温的同时,可参照蒲庄巧云水禽养殖场建造网地结合,棚里棚外过渡的育雏室,从而提高育雏成活率。
雏鸭断嘴时,必须保温。
7、适宜的环境湿度 育雏阶段适宜的环境湿度为65%,雏鸭久卧阴凉潮湿的地面,不仅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造成烂毛也容易发生感冒和肠胃疾病。
我省漯河周口个别地区的养殖户采用地面平养,由于地面潮湿垫料不充足又忽略了温度管理,从而造成育雏期疾病的产生,引发批量伤亡。
8、雏鸭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 在耗损大量氧气的同时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
如果不注意通风换气,会使二氧化碳大量增加,造成缺氧。
尤其是在高温搞湿情况下,排出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刺激眼鼻、呼吸道、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造成中毒。
中牟县某规模养殖场,总在育雏期第六天以后小鸭开始发病,伤亡很快上升,原因一直找不到,其实与保...
番鸭开产前如何做好主要传染病的预防?
近年来,我国蛋鸭饲养业得到迅猛发展,养鸭规模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一家一户饲养,逐渐过渡到养鸭专业村、养鸭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养鸭户或者大型的养鸭企业集团。
在养鸭数量和区域不断扩大的今天,蛋鸭科学饲养与主要疾病防治技术已成为养鸭场户关注的焦点。
为此,特将生产实践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1科学饲养管理1.1小鸭的饲养管理选择恰当的育雏期,一般在4月底5月初育成"早春鸭"最好,也可在6月间养"晚春鸭",或在8月间养"秋鸭"。
1.1.1适时开食小鸭出壳后的第2天,有1/3的小鸭表现觅食状态,这时可喂食。
多用雏鸭全价配合饲料直接饲喂,也可用小米焖成硬饭,加10%的葡萄糖水,再加10%的青菜拌饭。
1.1.2注意放水先开水、后开食是养鸭的特点。
喂食前先用鸭篮放水,晴天13℃~15℃,可直接在冷水中放水,约5分钟左右;如遇雨天或天气寒冷时,可在室内木盆内放水。
1~2周龄内,每天放水在喂食后的15分钟左右进行。
1.1.3及时补喂动物性饲料小鸭饲养到第3天后,自配料者应按10%~20%的比例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螺、虾、蚯蚓、小鱼等,或用5%的鱼粉拌料投喂),以促进小鸭的生长发育。
1.1.4补喂青料从第3天起,自配料者在饲料中加入10%~20%切碎的青饲料,或投入水面让其自由采食,如青菜叶子、水草、浮萍等。
1.2青年鸭的管理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以防止过肥。
每天要定时赶鸭在舍内做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2~4次。
饲养人员要多与鸭群接触,以增强鸭子的胆量,从而防止惊群。
1.3开产前后产蛋鸭的饲养蛋鸭大都在150日龄开产,200日龄达到产蛋高峰。
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
从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和适当增加饲喂餐数,增加采食量,以满足鸭产蛋的营养需要。
日平均光照不能少于14小时,光照应从短到长逐渐增加,直至每昼夜达到16小时。
本阶段饲养管理是否恰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一看蛋重的增加趋势,若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二看产蛋率上升的趋势,最迟到20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三看体重变化,体重若维持在开产时的体重,说明饲养管理得当。
1.4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到产蛋后期产蛋高峰已难以继续保持,但对于高产品种来说,如果饲养管理得当,仍可维持80%左右的产蛋率。
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后期饲养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其饲养管理要点是:①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料量,决不可盲目增减饲料。
②保持光照。
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不能减少。
③管理得当。
要多放少关,促进运动。
④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
若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蛋重减轻,需要增补鱼肝油和无机盐添加剂。
1.5产蛋鸭夏季的饲养管理一是增强屋顶的隔热效果,即在石棉瓦屋顶上铺草秸,可使屋顶内面温度降低2℃~4℃;二是运动场遮荫,即种植荫浓的阔叶速生乔木在夏天给鸭群提供良好的乘凉休息场所;三是降低鸭舍内相对湿度,即控制饮水器、水槽的漏洒现象,鸭洗浴后等羽毛晾干后再让回舍,及时排出运动场里的积水、更换潮湿垫料和加强通风等;四是加强垫料管理,春末或夏初将舍内积存的垫料彻底清理后,用刨花或锯末、细沙铺垫;五是搞好舍内通风,即加大通风量或提高舍内气流速度;六是准备温度较低的充足饮用水,及时洗涮水盆水槽,并定期对饮水进行消毒;七是搞好鸭的洗浴管理,注意更新池水和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八是当舍温超过33℃时,前半夜让鸭在有灯光的运动场休息纳凉,房舍供鸭出入的小门要畅开,让鸭群在夜间12点钟后回舍产蛋;九是每次拌料量不宜过多,喂饲后使鸭群能在30~40分钟内将饲料吃完为宜。
每次加料前将料盆内的旧料清出,并用蘸有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消聋料盆内壁;十是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尤其是磷及维生素的含量。
为防治鸭群部分脱毛或折断羽毛,应在饲料中连续添加1周1%~2%炒熟的菜籽或芝麻,中午前后在运动场阴凉处放置一些青绿饲料让鸭自食;十一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抗热应激添加剂。
1.6产蛋鸭秋冬季的饲养管理9、10月份,是蛋鸭饲养的关键时期,此期既能保持80%以上的产蛋率,也有急剧下降的危险。
要求补充人工光照,保持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
克服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在冷空气到来前要做好准备,尽量使舍内的小气候变化幅度不要太大。
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对鸭群要进行一次挑选,把已经停止产蛋的鸭分出来,或提前淘汰,或强制换羽。
1.7冬季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水平,达到每千克2900千卡~3000千卡,粗蛋白质为20%~22%。
青饲料或蛋用多维要保证正常供给。
鸭舍周围用防寒草帘围严,防止贼风。
冬季期间,垫料只加不换,并保持干燥,以有利于提高舍温。
早上迟放鸭,傍晚早关鸭,平常少下水,上午、下午气温高时各下水一次,每次10分钟。
人工补充光照,每日光照时间保持16小时。
提高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9羽为宜。
鸭群最好饮喂温水。
1.8蛋鸭群应搭养适量公鸭母鸭体内的左侧有一个发达的卵巢,...
肉鸭养殖方法
商品鸭可以采用经济杂交的方法生产。
如公番鸭和母家鸭杂交生产的骡鸭,杂交优势率颇为明显。
鸭的营养与饲料鸭的基本营养要素有代射能,粗蛋白质,粗纤维、钙、磷、多维和微量元素等。
不同生产用途生长阶段需要营养的量和质有不同要求,饲料以玉米、豆粕、鱼粉等原料为主。
怎样配方和生产配合饲料呢?一是要考虑原料的质和量,二足要考虑到原料的价格,其目的就是要使所配饲料营养全而而且价格适合即达到高生产力和低生产成本之效果。
由于这方面的技术比较复杂,这里仅介绍一种较为适用的方法,谨供参考。
查饲养标准: 查找相应品种,饲养阶段所需的营养含量要求,如北京鸭1~21天阶段,代射能2800大卡/公斤,粗蛋白21%,粗纤维3.5%、钙0.9、磷0.6%等,记录下来。
根据日粮原料大致配比核算初步配方。
日粮原料配比一般要求谷实类饲米(玉米、大麦等)(2~3种)40~60%;糠麸类(麦麸、米糠等)饲料10~20%;植物性蛋白料(豆粕、棉仁饼、菜饼等)10~20%;动物性蛋白饲料(鱼粉等)3~10%;青绿多汁饲料(青料等)10~20%;矿物质饲料(骨粉、贝壳粉等)2~7%;食盐0.3~0.5%。
在允许日粮配比情况下,初略排出一个配方,并查找常用饲料营养物质含量表并计算出初步配方的营养分含量。
初步配方与饲养标准比较,最后确定饲料配方。
如果某项指标有高或低,就在某项指标含量低或高的原料中加减,直至达到基本与标准相符为止。
此时的配方就已经完成。
注意有些指标中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一般有成品购买,不必自行配制,自行配制技术比较复杂,弄不好可能出现问题。
一般市场上有适合的饲料购买,可以择优选购。
另外、关于饲养标准等,供应种苗的厂家一般都有提供,可以参考。
雏鸭的饲养管理 鸭子从出壳到50日龄称为雏鸭,其中又分为幼雏期与中雏期。
幼雏期是指从孵化到21日龄的鸭子,这是整个养鸭生产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由于刚出壳的雏鸭体质还很弱,不能调节自身体温,对温度比较敏感,如通风与保温不好,往往会发生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等);其次,雏鸭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健全,消化能力差,饲养工作稍不注意,容易发生肠道疾病(如肠炎等)。
所以育雏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雏鸭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影响以后的生长,肥育和产蛋。
雏鸭选择 应选择同一时间出壳、大小均匀,脐带收缩好,眼大有神,比较活跃,绒毛有光泽,抓在手上挣扎有劲的雏鸭。
凡是腹大突脐、行动迟钝、瞎眼、跛脚、畸形、体重过轻的雏鸭,一般成活率较低,长得也不快。
如选作种鸭用,还须符合品种的特征。
初生雏接运 接运初生雏最好不超过36小时。
接运时,将雏鸭装在铺有稻草的竹篓内,篓的直径为80厘米,高25厘米,每篓内装50只。
天凉盖上薄布,较冷季节盖上棉被。
接运途中,要经常察看雏鸭情况,发现重叠埋堆应 雏鸭饲养 初生雏鸭全身绒毛干后,即可喂食、饮水。
喂食前先进行潮水,也叫“点水”。
就是先将幼雏放在竹篮内。
然后轻轻的将竹篮放入浅水中,以浸水至脚背为准,任其自由饮水。
时间一般5~6分钟,不宜过长,但一定要使幼雏只只饮到水。
“潮水”过后,把幼雏放在柔软的干草上,让其自动理毛,等到毛干马上开始第一次喂食。
另一种方法,是在幼雏的身上喷洒些水,促使互相啄食身上的水珠。
注意不论哪种方法,都应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
早饮水有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和残余蛋黄的吸收。
第一次喂食又叫“开食”,开食应在幼雏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过晚“开食”就要“老口”(即下食不快),影响幼雏的生长发育。
开食料可用碎玉米或碎大米等,原则是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口性好又便于吸食。
一般喂前多经过煮熟浸泡,有条件的可用30羽幼雏喂熟蛋黄一个。
喂食的方法,是将饲料撒在草席或塑料布上,让鸭啄食,做到随吃随撒。
个别不会吃食的幼雏,可将饲料撒在其它幼雏的身上,以引其啄食。
前3天不能喂得太饱,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因此,要掌握勤添少喂的原则,每次喂八成饱,每天喂6~8次。
“开食以后,逐步过渡到使用配合全价的“花料”,日喂次数仍然要保持5~6次。
幼雏不懂饥饱,要经常观察幼雏的消化情况,随时间调节喂食量。
如发现嗉囊(食道膨大部)里还积存较多饲料,就要减少当餐喂量,必要时只给水,不给食。
雏鸭管理 (1)基本条件及要求 ①保温要求:一般采用给温育雏法。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给温,一般要求第一周保温伞下温度32~30℃,室温25~24℃;以后每周分别下降1~2℃。
至第5周起室温保持在18~20℃(蛋用型鸭可以低1~2℃)。
②料槽和饮水器准备: 对料槽和饮水器的要求是方便于雏鸭采食的饮水,只能将头伸入吃料和饮水,但不能让鸭进入,这样既清洁卫生,又不浪费饲料和水。
刚出壳的雏鸭喂料时,可用大小为60*35厘米,缘高2.0~2.5厘米的料盘,每个料盘可饲养50只雏鸭。
2周龄的雏鸭可改用长料槽或圆盘饲喂,槽深约4~5厘米,每500羽雏鸭约需6米长的料槽。
刚出壳的雏鸭最好用自动饮水器;也可用白铁皮,陶钵,广口瓶等制作,使用时在瓶口放一瓦片,让水流出。
3周后可转用饮水槽,每500羽雏...
家里养了鸭子,什么是番鸭细小病毒病?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而 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故又称番鸭“三周病”。
(一)病原番鸭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
病毒分布于 病鸭的肝、脾、胰腺和肠道等器官组织,也存在于肠道上皮细胞和 骨髓细胞中。
病毒在56°C至少存活60分钟,在pH3〜9很稳定, 对脂溶剂也不敏感。
福尔马林、氧化剂、紫外线、丙内醋等能使 之灭活。
在4°C中保存多年,滴度无明显下降。
(二)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8〜20日龄的雏番鸭,最早发病日龄为7日龄, 最迟为30日龄。
一般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密切相关,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发病死亡高峰均在10〜18日龄,死亡率为 20%〜55%。
成年番鸭不发病。
除雏番鸭外,其他品种的雏鸭和成 年鸭均未见类似疾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较多。
病鸭可通过排泄物导致病毒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三) 临床症状病雏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减食或拒食,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稀 粪,怕冷,喜蹲伏,两脚乏力,喘气,张口呼吸。
死前出现神经症 状,多呈角弓反张及两脚麻痹。
(四)病理特征常见胰脏苍白,表面有数量不等的针头状大小的灰白色坏死 点。
整个肠道呈卡他性炎症,充血或出血,以十二指肠及直肠最明 显。
常见小肠中下段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脱落。
剖开小肠膨大部, 可见质地较软,表面覆盖有一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干酪样物,形成 栓子,堵塞肠管。
番鸭饲养过程中如何合理应用维生素?
番鸭饲养标准中所规定的维生素需要量是通过饲养试验所获得的最低需要量。
为了保证饲养的有最佳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良好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体内有足够的储备,维生素和实际供给量通常要比最低需要最高好几倍。
在许多常用饲料原料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3的含量极微,常可忽略不计,应全部添加使用。
B族维生素在基础饲料中的含量不高,可查核实际含量,按“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原则予以补充。
基础饲料中一些营养成分要求增加某个维生素的用量,如饲料中添加油脂,就要增加维生素E等起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
要留意许多饲料原料中含有抗维生素类物质,如生大豆中含有脂肪氧化酶,能破坏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一些维生素的化学稳定性和光势稳定性较差,常需超量添加。
按照国际惯例,超量添加量约为5%~10%,但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K3可超量3~4倍。
维生素在饲料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会损失10%~30%,因此要适当增加保险系数。
维生素是营养物质,但并非越多越好。
维生素过量不仅不经济,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
例如,胆碱过量会降低钙、磷的吸收,维生素C过量会降低铜的吸收,都应注意适量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