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大闸蟹可以在家养几天,怎么养?
你好,自己买回来的大闸蟹,需要保存3-5天时间的,可以在家里用深桶或浴缸圈养起来,可以使用家中的浴缸、比较深的洗手池或较大较深的塑料桶,将大闸蟹轻轻捡到浴缸等容器中,放入清水(自来水建议晾晒2小时)。
水深不要太深,使大闸蟹站起来能够在水面呼吸的深度为宜。
如果储存时间较长,建议在水中投放少量的小鱼小虾。
一只大闸蟹养殖需要多少饲料?一只大闸蟹养殖需要多少饲料?<?...
1. 饲养的水不可以太深,最好的水深是水钢浸过螃蟹的壳,而且饲养的水可以用自来水,但要晒一天才能用。
2. 螃蟹也可以吃鸡鸭的内脏或者是小鱼小虾。
同时要喂一些草类的食物。
要注意为食量,半个小时内吃完为准,不然余下的食物会污染饲养的水。
3. 在夏秋两季随着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蟹的摄食能力增强,这时每天投喂一次。
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蟹的摄食能力下降,可隔日或数日投喂一次。
投喂的时间以傍晚前后为宜,这是因为蟹是昼伏夜出的水生动物。
4. 最好几只螃蟹一起饲养,这样成活率比较高。
5.如果只是养几天,那就不用那么麻烦,将活蟹装入小草包中(他是卖蟹人给的),回家后草包下垫个盘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在冰箱里放一个星期都可以。
大闸蟹怎么养
1.培育池条件与设施:①培育池选择与改建。
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
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
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3。
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
②形状。
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
③面积。
600~2000平方米。
④水深。
0.8~1.2米。
⑤水质。
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
饲养环境具体水质要求见附录A。
⑥土质。
以粘壤土为宜。
2.放苗前的准备:①清塘消毒。
4月上旬灌足水用密网拉网,地笼诱捕捕灭敌害生物;一周后排干池水,4月下旬起重新注新水,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0.2公斤/平方米。
②设置水草。
蟹苗下塘前用丝网沿塘边处拦一圈投放水草,拦放面至少为培育池面积的1/3,为蟹苗蜕壳栖息提供附着物。
③增氧设施。
配0.75千瓦的充氧泵一台,泵上分装两条白色塑料通气管于塘内。
通气管上扎有均匀的通气孔。
安装时离池底约10厘米。
④施肥培水。
放苗前7~15天,加注新水10厘米。
养殖老塘,塘底较肥,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2~2.5公斤和水全池泼洒。
新开挖塘,每667平方米另加尿素0.5公斤,或按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牛粪、猪粪、鸡粪)150~250公斤。
⑤加注新水。
放苗前,加注经过滤的新水,使培育池水深达20~30厘米,新水占50%~70%。
加水后调节水色至黄褐色或黄绿色,放苗时水位加至60~80厘米,透明度为50厘米,使蟹苗下塘时,以藻类为主,同时兼生轮虫、小型枝角类。
如有条件,放苗前进行一次水质化验,测定水中氨态氮、硝酸态氮、pH值,如果超标,应立即将老水抽掉,换注新水。
3.蟹苗投放:①蟹苗选择。
选购蟹苗标准:日龄应达6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体质健壮,手握有硬壳感,活力很强,呈金黄色;个体大小均匀,规格18*104只/公斤左右。
②蟹苗运输。
蟹苗装箱前,应在箱底铺一层纱布、毛巾或水草,既保持湿润,又防止局部积水和苗层厚度不同。
蟹苗称重后,用手轻轻均匀撒在箱中。
运苗过程中,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和防止温度过高或干燥缺水,也要防止撒水过多,造成局部缺氧。
③蟹苗放养。
放养密度1000只/平方米。
放苗时,先将蟹苗箱放置池塘埂上,淋洒池塘水,然后将箱放入塘内,倾斜地让蟹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切忌一倒了之。
4.培育管理:①饲料投喂。
蟹苗下池后前三天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若池中天然饵料不足可捞取浮游生物或增补人工饲料,直至第一次蜕壳结束变为Ⅰ期仔蟹。
Ⅰ期仔蟹后改喂新鲜的鱼糜加猪血、豆腐糜;日投饵量约为蟹体重的100%;每天分6次投喂,直至出现Ⅲ期仔蟹为止。
Ⅲ期后,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0%左右,一天分三次投喂,至蜕变为Ⅴ期。
此后投喂量减少至蟹体重的20%以下,同时搭喂浮萍,直至投苗后四周止。
投饵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
②水质调控。
蟹苗下塘时保持水位60~80厘米,前三天不加水,不换水。
Ⅰ期仔蟹后,逐步加注经过滤的新水,水深达100厘米以后开始换水,先排后进,一般日换水量为培育池水的1/4或1/3。
每隔5天,向培育池中泼洒石灰水上清液,调节池水pH值在7.5~8.0之间。
③充气增氧。
蟹苗下塘至第一次蜕壳变Ⅰ期仔蟹期间大气量连续增氧;蜕壳变态后间隔性小气量增氧,确保溶氧5毫克/升以上。
④仔蟹分塘。
经四周培育变成Ⅴ期仔蟹后即可分塘转入扣蟹培育阶段。
仔蟹的捕捞以冲水诱集捞取为主,起捕的仔蟹经过筛、分规格、分塘放养。
关于大闸蟹养殖?
大闸蟹优质高效无公害养殖方法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餐饮界素有“一蟹上席百味盖”的佳话。
2005年,四川省发生了一件大闸蟹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那就是正宗四川产大闸蟹,8月底“爬”进上海滩,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大闸蟹展评,一举夺得金奖,现在它已经成为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的抢手货,成了好吃者嘴边的一道时尚美味。
多年来,大闸蟹一直是高档宴席上的主打菜品。
近日,成都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负责人告诉笔者说,大闸蟹规格越大蟹黄越厚蟹肉越丰,其价格越高。
目前的市场行情是,规格100~150克的大闸蟹,卖价60~100元/千克;规格250克以上的卖价达400元/千克;而规格100克以下的,卖价仅30~40元/千克。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闸蟹已开始走出高档宴席领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各地大闸蟹养殖发展迅猛。
四川养殖大闸蟹的主要有成都龙泉驿区、成华区、金堂县,以及绵阳、西昌邛海等地。
其中,西昌邛海规模最大,养殖水面达600公顷多(近万亩)。
但由于部分养殖户(场)养殖模式不合理,管理措施不科学,再加上饲料等价格上涨加重了成本,导致大闸蟹规格小,品质劣,卖价低,养殖效益不高。
因此,为增强大闸蟹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将以往的“大闸蟹”改为“养大蟹”,优化养殖模式,完善管理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大闸蟹的上市规格和品质,从而提高销售价格和经济效益。
现将大闸蟹优质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营造优良环境 模拟天然生态环境是大闸蟹无公害养殖提高其品质的有效途径。
池塘面积不宜过小,一般以2~10公顷为宜,以利于水环境稳定,水深要求在高温季节深水区能达2米。
蟹池内做成沟状或中央做一土堆,形成浅滩,沟的面积占池面积的15%~25%。
水源可靠,无污染,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能灌能排。
池外围用黑色钙塑板作为防逃板,入土10厘米,每隔0.7~1米用竹桩固定,外加网卡防敌害入侵蟹池,池埂内坡用厚塑料膜铺垫以利保水。
蟹种放养前15天左右。
彻底清池,干池每亩用生石灰65~70千克,带水清池用125~150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
生石灰的作用有三点:一是杀灭野杂鱼和敌害生物;二是改善池底(或淤泥)土质;三是增加水中钙的含量,改善池塘水质。
清池后加入新水,及时栽植水草。
水草既是蟹栖息、觅食、避敌和蜕壳的场所,又是食物中维生素、粗纤维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同时还能净化水质。
水草的种类包括浮水植物(水花生、蕹菜、浮萍等)和沉水植物(伊东藻、苦草、轮叶黑藻等)各占总面积的1/3,并适当移栽挺水植物(芦苇、蒿草等),沉水植物区用网卡分隔拦网,保护水草萌发,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70%。
注意,池中间不栽水草,以免影响风浪及蟹分布。
待水草长至3~4厘米后,投放螺蛳、蚬和小蚌等鲜活贝类软体动物,每亩投放量在250~300千克,使其自然繁殖,既净化水质,又为蟹提供适口的鲜活动物性高蛋白饲料。
二、优化养殖模式 大闸蟹养殖由于其单产较低,仅靠提高品质来提高养殖效益毕竟有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蟹池资源,增加不影响大闸蟹摄食生长的套养品种的产量来提高整体效益。
生产实践证明,以下4种套养模式为目前蟹池增效主要模式。
1.套养青虾模式:蟹池套养青虾既可摄食池底残铒及有机质,减少池底污染,青虾本身也是大闸蟹的优质天然铒料。
一般在5月份每亩放抱卵虾0.5~1千克,或于7月初每亩放1~1.5厘米青虾苗4万尾,考虑到生产成本,以投放抱卵虾效果较好。
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到年底每亩可收优质商品虾10~15千克。
2.套养匙吻鲟模式:大闸蟹整个生长期投喂量都较多,其粪便易使池塘水质变肥,而匙吻鲟是“肥水鱼”,蟹池套养不仅可促进鲟鱼生长,还可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5月中旬每亩投放规格15~20厘米/尾的匙吻鲟苗35~40尾,年底可产商品鲟鱼20~25千克。
3.套养黄颡鱼模式: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可摄食蟹池残饵、小杂鱼等,起到净化水质、提高饵料效率的作用。
黄颡鱼苗种一是春片鱼种,规格120~160尾/千克,可于3月份投放。
每亩放100~150尾;二是当年夏花,规格3~5厘米,于5月底6月初投放,每亩放300尾左右。
至年底一般可收商品鱼15千克左右。
4.套养鳜鱼模式:鳜鱼为肉食性鱼类,对水质环境要求与大闸蟹相似,池中套养的鳜鱼主要摄食池中的小杂鱼虾,减少生物耗氧和提高饲料效率,同时将池中的低值鱼类转化为高档鱼,达到增效的目的。
鳜鱼苗种投放时间为6月上旬,其规格5厘米左右。
每亩放15~20尾,年底可产商品鳜鱼8~10千克。
三、放养优质蟹种 选用长江水系天然蟹苗培育的无公害大闸蟹种。
这种蟹体色青灰,有光泽,活力强,生长快,而且很少出现性早熟。
放养时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个体,规格100~150只/千克,每亩放养500~600只,密度过小,群体产量难以提高,密度过大,个体规格偏小。
放养时间以2月下旬~3月上旬为宜,选择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进行。
放养前蟹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分钟。
放养时先在蟹池中间围栏一块占全池1/5~1/3的面积进行暂...
螃蟹要养多久才可以卖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
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
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
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
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
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
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
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
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
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
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
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
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
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
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
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
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
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
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
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养殖需要多少时间
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养殖需要200天的时间。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
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
其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敌,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名。
杂食性动物,鱼、虾、螺、蚌、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虫等均可作为大闸蟹的动物性饵料。
养大闸蟹需要什么条件
河蟹白天隐居或穴居,夜间出来四处觅食。
喜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厌恶肥水、污水,怕缺氧,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
喜弱光、怕强光,喜安静、怕惊动。
当水温达10℃以上时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盛期。
水温过高对河蟹摄食、生长、蜕壳均有抑制作用。
成蟹养殖池塘应力求符合上述河蟹的生活习性要求,让河蟹生活在与自然条件相似的环境里。
成蟹养殖池墉要求如下条件:(1)位置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背风向阳。
(2)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排灌方便。
(3)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
面积过小,水质不易稳定,过大管理不便。
(4)水深池深1.5米,水深1~1.2米。
(5)池塘坡度1:3。
可大大减少河蟹穴居的数量。
(6)池塘形状东西长南北狭的长方形,长宽比为5:3。
(7)土质池埂较宽,土质紧密,以壤土为好。
池塘不漏水,池底淤泥不超过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