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水塘最好养什么鱼?
水塘最好养鲤鱼、鲢鱼、鳙鱼、草鱼、鲫鱼等。
(1)鲤鱼,常栖息在水体的底层,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
鲤鱼性情温驯,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很强,分布广,繁殖率高,生长快,肉质鲜美。
(2)鲢鱼,又称白鲢。
多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性活跃,善跳。
鲢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植物,如各种硅藻、金藻、隐藻、黄藻和甲藻的大部分种类,在鱼苗阶段也摄食浮游动物。
(3)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
常生活在水体的上、中层,喜成群游泳。
性情温和,游泳较迟钝,易于管理和捕捞。
鳙鱼以轮虫类、枝角类、桡角类等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
(4)草鱼,常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力强,贪食,是食草性鱼类,因而得名。
主要食料是高等水生植物和部分陆草,其中以高等水生植物的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眼子藻、浮藻、芜藻最喜食。
但在幼鱼阶段,食性完全不同,主要摄取动物性饵料,如轮虫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等。
草鱼饵料来源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优良的养殖品种。
(5)鲫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是杂食性鱼类。
适应性很强,能在各种水域中生长繁殖。
...
40米深水塘养什么鱼 怎么养好 淡水 浙江
死水塘由于换水不便,水质一般都较肥沃,水中藻类等天然饵料丰富,所以,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应以耐低氧的鳙鱼、鲢鱼、鲤鱼、鲫鱼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夏季高温季节在不投放任何饵、肥料的前提下,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都较高;而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可少放或干脆不放,避免草食性鱼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加重塘水的污染程度。
建议养殖品种搭配比例为鳙鱼30%、鲢鱼40%、鲤鱼20%、鲫鱼10%,并挑选大规格鱼种进行放养,要求鲢、鳙鱼尾重0.2~0.4千克。
每亩池塘放养量控制在400~600尾,具体根据池塘的蓄水能力和水位深浅调整。
死水塘养鱼技术措施要点: 1.清塘消毒 对死水塘而言,原有的存塘水尤为珍贵,应加以利用,不能白白浪费掉,故年初进行清塘消毒时,应采用带水清塘,而摒弃干法清塘。
在清塘剂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块状生石灰,化浆后立即全池泼洒,既能杀菌消毒又能改良塘底淤泥的理化特性。
生石灰每亩水面具体用量为:水深30厘米时用80千克,水深1米时用120~150千克,水深超过1米时最多用200千克。
在清塘消毒的同时加固、加高塘埂,堵塞所有漏水孔洞,为鱼塘的顺利蓄水做好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露出水面的塘埂内壁也应泼洒生石灰,以增强清塘除害的效果。
2. 鱼种放养 带水清塘消毒后7~10天就能进行鱼种放养,不用像干法清塘消毒要等塘水慢慢蓄到一定深度后才能放养。
死水塘由于换水不便,水质一般都较肥沃,水中藻类等天然饵料丰富,所以,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应以耐低氧的鳙鱼、鲢鱼、鲤鱼、鲫鱼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夏季高温季节在不投放任何饵、肥料的前提下,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都较高;而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可少放或干脆不放,避免草食性鱼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加重塘水的污染程度。
建议养殖品种搭配比例为鳙鱼30%、鲢鱼40%、鲤鱼20%、鲫鱼10%,并挑选大规格鱼种进行放养,要求鲢、鳙鱼尾重0.2~0.4千克。
每亩池塘放养量控制在400~600尾,具体根据池塘的蓄水能力和水位深浅调整。
3. 饵料投喂 应尽可能提高投入池塘内的各类饵料的利用率,避免浪费和剩饵对本来就不多或交换不便的水体造成污染。
在气温较低、水体较清瘦的春季或初夏,草类可多投些,鱼类摄食后产生的粪便可培肥水质、提高塘水水温,促进鲢、鳙鱼的快速生长。
随着气温的升高,特别是在盛夏高温阶段,池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此时应少投或不投草类和其他农副产品废弃物,有条件的可选用颗粒配合饲料。
气温降低后再适当多投喂,使鱼体快速增重。
4. 水质调控 死水塘中的水一般不要随便外排,平时尽可能保持深水位。
在多雨的夏季和预期有雨水补充的情况下,可排掉部分较浓的老塘水,这样可增加池水的透明度和提高溶解氧水平,改善水体环境。
有条件的可在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在天气恶劣或突变时定期开机增氧,避免发生缺氧或泛池。
对常有生活污水进入的塘口,应避免一次性大量进水,引起水体水质突变。
在水质调节上,推荐使用微生态制剂,每15天或20天使用1次。
5. 病害防治 死水塘养殖要更加注重鱼病的预防,提前做好防病措施的落实。
在发生寄生虫性疾病时,应避免采用多次重复全池泼洒杀虫剂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免有毒成分逐渐累积,给水体水质造成长时间的毒害,对鱼类的生长也不利,可改用内服杀虫药物拌饵投喂的方法,同样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如治疗锚头鳋病,一般采用外泼晶体敌百虫、氯氰菊酯或阿维菌素溶液来治疗,但也可采用鱼虫净(主要成分为复方阿苯达***)等拌饵投喂的方法,不仅用量省、成本低,而且对水体中藻类等的生长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在发生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时,治疗同样以内服给药法为主,如内服恩诺沙星、三黄粉等,外泼给药法为辅。
另外,挂袋法也是较好的鱼病防治方法。
给药途径的改进,目的是尽可能减小治病用药对水体产生的影响,维持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
6. 捕大留小 因鲢、鳙鱼鱼种规格较大,经过2~3个月的精心饲养,6月份以后就可将部分已达上市规格的鲢、鳙鱼捕捞上市,此时是鱼类上市的淡季,鱼价相对较高。
捕大留小还能降低了池塘的总载鱼量,腾出水体空间促进小规格鱼类快速生长,减少鱼类缺氧等突发事故的发生概率。
如果有条件,捕捞后还可再套养一些当年繁育的夏片鱼种,培育后作为第二年的鱼种。
30公分浅水鱼塘养殖什么鱼好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水深2米以下的浅水塘,不符合养鱼高产标准,要全部改造成深水塘又非一朝一夕能办到。
经过养鱼户多年探索,总结出一套浅水塘养鱼获得高产的经验。
现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1.投放大规格鱼种。
平均规格为每尾重6克~7克,亩投放量为1400尾。
四大家鱼混养,比例是鲢、鳙鱼占60%,草鱼占30%,鲤鱼、鲫鱼占10%。
鱼种投放前,要用食盐、漂白粉等消毒。
⒉施肥要少量多次。
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水色来决定施肥的时间和数量。
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化肥必须氮、磷、钾配合使用。
⒊投喂颗粒饲料。
根据气温,水温的高低和鱼类吃食情况来确定增减数量,一般平均每天35公斤~40公斤。
投喂时间为上午9点~10点,下午4点~5点,并在每天下午6点左右,每亩投喂青饲料200公斤左右。
⒋要及时调节水质,增加水中溶氧。
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既保证适合草鱼生产的水质,还要促进鲢、鳙鱼生长所需要的浮游生物。
⒌每天测定水中PH值。
当PH值降低到6.4以下时,要及时泼洒生石灰浆,每月生石灰的使用为20公斤~30公斤,使池水PH值达到6.8~7.0。
⒍ 开机增氧。
3亩~4亩的池塘可设置增氧机1台。
增氧机的使用要做到早晚不开,鱼浮头时提前开,傍晚严禁开机。
⒎重视鱼病防治。
要抓好池塘、鱼种消毒,药物一般:有生石灰、食盐、漂白粉、孔雀石绿、硫酸铜及五倍子等。
饲养过程中,应定期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浆及漂白粉溶液等。
加强管理,坚持巡塘,及时捞出残渣剩饵。
水源好的池塘,要定期注入新水。
发现鱼病,要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我有八十亩水塘四周能养殖,不知养什么好
金钱龟不同于乌龟,金钱龟受资源量限制,目前只能小规模经营。
由于其价格昂贵,为保险起见,最好将龟池建在自家庭院中;况且,金钱龟也很适合在庭院中词养生长。
不少人是在自家楼顶上建池饲养,池外罩有大铁笼,效果也很好。
庭院中建池,规模小,最好建成水泥池,多建几个,设置不同的水深和面积,以分门别类饲养不同大小的金钱龟。
池中有水面、有陆地,陆地上可建几个龟窝(参见乌龟幼龟池结构),供金钱龟栖居。
防逃墙、饲料台和进、排水管道也要建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金钱龟市价极高,建池时要特别注意配备防盗设施。
另外,新建的水泥池不能立即使用,要待其干硬后,用清水浸泡,并每隔3〜5天换水1次,如此反复,1个月以后待龟池长出青苔后才能用来养龟。
若是老池,需经改造,彻底刷洗干净后才能用来养龟。
死水塘泥多养什么鱼好
死水塘养殖鱼类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缺氧。
如果想进行养殖就应该尽量选择相对耐缺氧的鱼类。
鲢鳙、鮊鱼、鲴鱼之类耐缺氧能力较差的鱼类相对而言是比较不适宜的。
一般来讲,常见的鲫鱼、乌鳢(黑鱼、柴鱼)、鲶鱼、罗非鱼、淡水白鲳、泥鳅、胡子鲶等鱼类都可以,同时也需要投放少量的鲢鳙用于调节水质。
一定要注意养殖密度不可过大。
死水塘中最好养的是鲶鱼:1.两级放苗。
刚运来的鱼苗,抵抗力弱,且规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饲养,则因鱼苗活动范围大,体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饵料一时很难吃到,造成白白浪费,还会污染水质。
但如实行两级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
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小塘内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
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时,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
这就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
2.合理投喂饵料。
鲶鱼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因此要正确掌握投饲量,做到塘内有多少鱼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饵。
同时,要实行分点投喂,撒饵均匀,少量多餐,投足喂饱,防止饥饱不均,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同时,在鱼苗培育初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
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使投饵量更趋合理。
3.实行轮捕分养。
因鲶鱼凶猛贪食,在投饵时往往大鱼先抢食,而小鱼吃不到食物,造成鱼体大小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在捕捞鲶鱼前应进行一次轮捕分养,将大小鱼分塘饲养,使生长达到平衡。
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提倡鲶鱼越冬。
秋季捕鱼时,除大鱼出售外,可将部分成鱼移入深水池越冬(塘上搭尼龙大棚),卖早春鱼;这样既可解决旺季鲶鱼销售难的问题,又可延长鲜鱼供应时间,且鱼价可成倍提高,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