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无毒河豚鱼养殖需要讲究什么关系
无毒河豚养殖技术: 一、日常管理 1.饵料投喂 河豚入池后,水温在15~17℃时仍有摄食能力,应定时投喂。
进池初期先诱食,使河豚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
投喂湿的颗粒饵料,现做现喂,日投喂量为河豚体重的0.5%~3%,每天投喂1~2次。
水温在12℃以下时,河豚食量明显下降。
水温在10℃时,河豚基本不再摄食,这时要停止投饵。
投饵时应尽量使河豚吃好,投饵结束后要及时捞出残饵,以防水质恶化。
可在饵料中加入少量维生素E和C,预防其患营养性疾病。
2.水质管理 在高密度越冬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最好是用消毒处理过的水。
水温适宜,河豚尚能摄食,需要投饵,池塘一般应全部换水,且要连续充气;水温较低,河豚停止摄食,换水量可减少到池水的10%~30%,间断性充气,每次充气30分钟,停气30分钟。
每天晚上应加强充气,防止因停气缺氧而死鱼。
池中的粪便、残饵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时清理,防止污染水质。
3.鱼病防治 河豚室内越冬密度大,容易发生疾病。
鱼种入池前要进行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
在越冬期间应以预防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体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连续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3天,对其进行体内消毒。
对已患病的鱼要及时捞出,隔离治疗,以防鱼病蔓延。
4.水温控制 在河豚越冬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水温的变化和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升温设备能及时运转。
当室内水温低于12℃时,要采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左右,并控制恒定。
5.倒池换水 换水可以降低水中的代谢废物和病菌数量,使水环境得到改善。
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池中的有害生物和寄生虫,改善池水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越冬成活率。
一般1个月倒池1次,对越冬池彻底消毒。
倒池最好是使用邻池,可减少劳动强度,用虹吸法将上层池水吸至消毒好的池子。
一般每天吸污1~2次,将粪便、残饵等污物吸到池外,减少水体污染。
同时每周换水或补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4。
[3] 二、降低成本 1.降低热能消耗 可利用余热、电厂冷却水、地热水等资源,减少养殖单位的热能投入;加强保温措施,减少越冬池的散热,控制越冬水温在14℃左右。
2.降低电能用量 冬季水池中溶氧为每升6毫克,河豚在溶氧量为每升3毫克时,仍能正常摄食和游动,无缺氧征兆。
因此,可通过监控测定溶解氧,调整充气和停气的时间比例,节约电能。
河豚在室内越冬可以采取充氧1小时,停气3小时的间断充气。
3.降低海水和盐卤用量 河豚适盐范围在20以下。
在鱼种适应越冬环境后,可每次降低盐度5左右,并结合换水,逐渐改用淡水,这样可降低海水和盐卤的用量,延长倒池换水周期。
4.提高成活率 越冬期内,每月应进行1次药物预防处理,加强鱼病防治,发现病鱼应及时捞出隔离治疗。
在温度、盐度、水质和溶氧等方面,创造适应河豚越冬的环境,减少其发病或死亡。
河豚室内越冬不受地域、气候条件约束,是南北方皆宜的越冬方法。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电厂冷却水、工厂余热、山洞、隧道等进行河豚越冬,可达到规模化越冬。
三、池塘育苗技术 1、小规格鱼种养殖 (一)池塘选择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周年水温变化较小。
若用半咸水或淡水养殖,应选择提水方便、路线短、扬程低的地方建池。
池底基本不漏水、渗水,筑堤建闸较容易。
另外,要求交通、供电方便,池塘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同时不易受风暴或洪水的冲击。
(二)池塘清整、消毒 在冬季或农闲时将池塘中水排干,挖出池底淤泥,然后自然曝晒。
鱼种下池前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
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00~150公斤,漂白粉用量为30~40ppm,一星期后蓄水放鱼,并施足基肥,以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
(三)鱼种放养 鱼种在室内培育到1.2~1.5厘米,亩放1~2万尾。
运输距离较近可用塑料桶带水运输,若运输距离较远则应用塑料袋充氧运输,每袋装800~1000尾,运输时间在7~8小时内可保证成活率,运输用水最好为3~5ppm的盐水,放养时温度应在18℃以上,注意袋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四)饵料投喂及水质控制 鱼种全长3厘米前每亩池塘每天投喂1千克黄豆浆,以繁殖浮游生物,为鱼种提供充足饵料,同时注意透明度,一般30厘米左右;水色绿豆色,水中浮游生物数量丰富,但不成团或成群,不能在水中聚群施转。
若饵料生物过多,则应注入新水,降低生物密度,保持水质清新。
通过有效调控溶氧和水质,多数鱼种下塘20天后规格可达3厘米左右,此时在投喂豆浆以控制饵料生物的同时,用鳗料做成黄豆大小的软颗粒,间隔1米投喂一粒在滩上,以驯化鱼种吃食鳗料的习惯,此时应分稀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
2、大规格鱼种养殖 (一)鱼种运输及放养 为保证鱼种质量,暗纹东方豚应为正宗鱼种。
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溯水性强的个体作为放养对象。
运输一般用塑料袋充氧运输,3~4厘米的苗种每袋装100~150尾,可运输5~8小时,成活率95%以上。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5ppm漂白粉或1ppm孔雀石绿消毒10分钟,放养时应注意温差不宜过...
室外池塘养殖河豚如何预防病害?
河豚室内越冬密度大,容易发生疾病,导致成活率下降,因而越冬期间的鱼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鱼种人池时应进行一次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
每10天-15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体表消毒。
对已患病的鱼要及时捞出,进行隔离治疗,防止鱼病蔓延。
小河豚正确喂养方法是什么?
鱼种要求体表完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
为了防止网箱内青苔大量生长,网箱中还应搭配放养少量摄食植物的鱼类。
鱼种放养前先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
入网箱时,先把装有鱼苗的氧气袋放入箱中适应15分钟,等袋内水温跟箱中的水温大致相同时把鱼种放出。
怎么养河豚
我养过15只,小艇属于汽水鱼,就是在海洋和河流交汇处的水域里,所以,养小艇的水必须下盐,要下粗盐或海盐。
食用盐不可以。
小艇对细菌非常敏感,对水质也非常敏感,为了减少细菌对它的威胁,喂红虫的时候,要给红虫消毒。
用高浓度黄粉就可以消毒。
而且需要使用珊瑚砂做底砂给水提高PH值。
我自己总结了一些关于潜水艇的问题。
你看看。
我想买几只养,但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得不考虑, 第一:潜水艇到底有没有毒?如果有毒,养它的水会不会也会变成带毒的水?换水的时候难免会触到养它的水,这样会不会中毒。
第二:有人说潜水艇吃肉、冷冻血宠、风干血虫,为什么没说新鲜的活血虫呢?到底能不能吃新鲜的活血虫?(一次喂多少血虫?) 第三:水的PH值多少才适合养潜水艇? 第四:水温是多少才适合养潜水艇?(需要恒温吗?) 第五:如果想养6条或更多,但不会超过十条,用1.2米的大方浴缸够吗? 第六:潜水艇喜不喜欢晒阳光? 第七:珊瑚沙具体需要放多少?过多会不会影响谁的PH值过高而导致潜水艇死亡? 第八:浴缸里再养一些水蜗牛、小螺类动物和活的水草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它会不会把这些都吃了? 第九:自来水晾2、3天成熟水后需要加多少粗盐(大粒盐)?(1.2米的鱼缸) 第十:潜水艇对氧气需求依赖吗?加氧甭必须24小时*7不停的加氧吗? 第十一:不能混养是什么意思?不能与别的种类的鱼一起养?还是潜水艇不能多只养在一个缸里? 第十二:生活环境拥挤,指的是一个缸里养几条潜水艇算拥挤?1.2米的鱼缸。
解决方法: 成鱼体长10~15cm。
体形为长椭圆形,头部粗圆,尾柄侧扁。
体表光滑无鳞。
无腹鳍,只靠胸鳍和短小的背鳍和臀鳍游泳,因而泳速不快。
体色会随情绪或健康状况改变深浅。
腹部雪白,背部为金色,背上散布不规则黑色斑点,前额处有一块特别亮眼的金色。
鱼鳍半透明,部分个体尾鳍有规则的淡黑斑点或弧状黑纹路。
第一:无毒,当遇到危险时,会吞水到胃腹部的特殊空腔,使自己鼓胀成球,并露出短刺,让敌人无法一口吞食。
会利用牙齿或咽齿的磨擦或是靠振动鱼鳔来发出声音。
第二:因为鲜活血虫有时会携带病菌所以不建议长期喂食。
一次投饵要在5分钟内全部吃完为宜。
第三:弱酸性水,PH值适中就好。
第四:24~28度之间。
第五:完全够用。
第六:灯光不宜过强,不宜久照,否则易生藻类。
一天照明约4-6小时即可。
第七:以能将水质稳定在弱碱性为宜,珊瑚砂,贝壳砂皆可。
颗粒大小最好在2-3mm,一方面不会卡住排泄物,另一方面也便于用洗沙器清理。
底砂不宜过厚,1-3cm即可。
第八:虾、螺是小艇在自然界的主要食物来源。
除非是用来喂食小艇的虾螺,请不要将其放入艇缸。
第九:调汽水(半海水)的盐应为天然海水盐,不可使用一般的含碘食盐。
第十:可有可无,看个人需要.1.2米缸不超过10条。
第十一:小艇具有一定的攻击*,很可能会攻击其他鱼类,为避免悲剧发生千万不要将小艇与其他鱼类混养。
很多人抱怨小艇是长着娃娃脸的凶残杀手,甚至在发现小艇“作案”之后,立刻将其判处死刑。
其实,这完全是饲主无知与错误混养酿成的苦果 第十二:1.2米*0.6米缸适宜养8-10条。
饲养方法以及注意: 想要养好任何一种鱼,在设缸之前,首先应当了解目标鱼种的天然栖息地的环境、水质、食物来源,并在鱼缸中尽可能的模拟这一生态环境。
小艇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汽水域的迷你河豚。
所谓“汽水域”是指河流入海口,也就是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的分界处。
每天因为河水的流入,海水的潮汐,汽水域中水的比重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比重在1.002~1.018 之间的水域都可称之为汽水域。
一般的鱼类是经受不住这种比重(渗透压)的剧烈变化的,所以河流入海口的鱼类不多。
小艇具有与生俱来的抗渗透压能力,这是一般鱼类所不及的。
这种能力使得小艇得以自由的在淡水、汽水、海水间穿梭,完全不受限制。
但从饲养环境来说,还是必须模拟生长环境的汽水。
如果用淡水或是海水长期饲养,小艇会慢慢失去活力甚至快速死亡。
饲养比重建议如下: 假定小艇体长为X厘米,则所需比重为1.00X。
如:体长5厘米的小艇,需要比重1.005。
应尽量饲养体型差不多大小的小艇,因为大艇需要更高的比重,而小艇则需要淡汽水,两者难以兼顾。
生活在比重正确的汽水环境中的小艇,食欲惊人,体色鲜明,行动迅速。
坊间鱼店经常因为对于河豚的认识不足,或是商业的考虑,通常会说小艇是一种淡水鱼,或声称他们出售的小艇是经过“淡化”处理的。
——在此强调,这是不可能的。
若长期使用淡水饲养小艇,则只有极少数个体能够存活或长大。
在淡水中绝大多数小艇初期会凭着抗渗透压的能力存活下去,但日子稍久仍会因为盐分不足而死亡。
大多数市面出售的小艇都在运输、贩卖的过程中经受了长时间的饥饿,并带有外伤,因而适应力大减,加上淡水的冲击,结果买回家没几天就莫名其妙的暴毙了——这导致很多养鱼新手信心大减,失去兴趣。
故饲养小艇,请务必使用天然海盐或粗盐以及比重计来模拟汽水环境。
养鱼先养水——汽水缸的设置 【汽水缸的设备】 1. 鱼缸 请...
室外池塘养殖河豚室内越冬技术是什么?
河豚有自残习性,因而人池时应按规格分养。
各越冬池的河豚规格尽量整齐。
河豚室内越冬密度因越冬条件、鱼体大小等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1.水温的控制在河豚越冬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水温的变化和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当室内水温低于12时,应采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1左右,并控制水温恒定。
2.水质的管理越冬用水最好使用沙滤水或消毒处理水。
在高密度越冬情况下,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
越冬池中的粪便、残俾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时排到池外,防止污染水质。
3.饵料投喂豚人池后水温在15℃-171时仍具有摄食能力,应定时投喂,进池初期应诱食,使河藤形成在一定地点范围内摄食的习惯。
投喂湿颗粒傅料,现做现喂,每天投食1次-2次。
水温10℃时基本不再择食,这时便可停止投饵。
饵料中加人少量维生素E、维生素C,防止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4.及时倒池换水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池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减少鱼病发生。
换水可以哼低水中的代谢废物和水中病菌数量,使水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倒池、换水,可使池水中理化因子得到改善,提高越冬成活率。
河豚网箱养殖出网取鱼方法是什么?
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网箱中放养适量水花生等水草,水草覆盖水面20%左右。
河豚进箱后,开始缉喂用轧碎的鱼肉浆和麦粉按3:1比例混合的饵料,投喂量是鱼体重的10%。
饵料投在食台上,每天投喂2次。
选用无病饵料,在投喂前或存前将饵料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左右。
【大连河豚】如何养小河豚?我最近买了两条小河豚养,看见它们...
原则一: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压力会破坏他们的免疫系统,使他们容易患病,为他们建立一个舒适的家和生活环境是减轻压力的好办法.在缸里不妨布置些可供他们藏身的东西,宽大叶子的水生植物,石块洞穴和沉木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小家伙在黄昏和傍晚会比较活跃,白天他们通常喜欢躲藏起来休息.另外恒定的水温和PH值对他们十分重要,因为他们其实非常敏感.另外他们喜欢有底沙的房子.当然过滤和水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水流要缓慢,也许他们喜欢安静.为他们挑选合适的伙伴也很重要,我们可以考虑大小,习性等因素为他们挑选合适的玩伴,当然也可能会出现意外的情况,比如小家伙经常给他们造成小小的伤害或者干脆把他们当点心给吃了,如果他的玩伴性情比较凶猛,那么小家伙可能会忍受一段日子,实在忍不了就会和对手打一架,拼个你死我活,对手要么死亡要么重伤,毕竟小家伙不太好惹,小家伙的体内有一种叫做河豚毒素的东西. 原则二:喂给小家伙正确的食物,小家伙可都是肉食性的,他们不吃植物,很少吃各种人工饲料,上述的食物不能提供小家伙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通常冷冻的或新鲜的血虫,蚯蚓小虾贝壳类螃蟹鱿鱼蜗牛等都是他们喜欢吃的大餐.需要注意的是喂食不要过量,如果过量的话可能会导致便秘,他们经常会祈求食物,既使他们已经吃饱了,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爱吃了,如果他们的肚子变得很大了,就说明他们已经吃得太多了,通常我们每天喂1-2次就可以了.通常喂食后几个小时他们的肚子就会瘪下去了,如果肚子始终鼓鼓的,那么你的小家伙可能正遭受便秘的折磨. 原则三:经常检查小家伙的身体状况,作为日常的习惯每天都要仔细的查看一下小家伙的全身,检查一下是否有外在疾病的可能,寄生虫细菌真菌感染咬痕受伤等.顺便观察一下他们的活动,看看行动是否异常.这样例行的检查有一个好处就是小家伙很快就会认识你了,当你走到缸边的时候,他们会在你面前盘旋上下游动.要注意观察一下几种不好的征兆: 1.胃口不好,小家伙其实是很贪婪的,如果发现他的胃口不好或吃东西的时候挑挑拣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2.压力线,如果发现小家伙的体侧在脊背和腹部之间出现了深灰色的线条,这些线条可从嘴部一直延伸到尾巴,也是不要的征兆. 3.对于白色肚皮的种类,如果小家伙的肚子变黑了,并且颜色不断加深,也要留意了. 4.正常情况下,小家伙脊背的颜色会随着情绪一天中的时间等因素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但如果他的脊背的颜色逐渐变得黯淡,并且很长时间无法变会正常的体色,也是危险的信号之一. 如果发现了问题,要认真地检查小家伙生活的环境(盐分温度过滤PH氨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如果环境没有问题,要看看小家伙的缸里没有其他的恐怖分子(某些大鱼)让他感到害怕.并且缸里有足够的藏身之处供他休息,如果上述情况都正常,就需要认真地检查他的身体是否有物理伤害了 网箱养殖河豚具有机动、灵活、简便、水域适应广,操作简单等优点。
一.养殖水域 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物、无障碍物、水面宽阔、日照条件好的水域作网箱养殖水域。
航道、坝前、闸口、主河道以及水流速超出每秒0.1米的水域都不宜设置网箱。
网箱的箱底离水底要有0.5米以上高的距离,防止网箱搁浅。
设置网箱的水域一般常年水深在3-6米,溶氧量在每升4毫克以上。
二、网箱设置 河豚规格为体长3厘米左右时,网箱网目为每平方厘米6目;河豚规格在体长8厘米以上时,网目直径为1.5厘米。
网箱规格为5米*8米*2.5 米,上口高于水面30厘米。
在比较开阔的水面,网箱排列应是品字形、梅花形或人字型,网箱之间距离为15-30米;若受水域条件限制,网箱必须成一字形排列时,应将每2个网箱编成一组,每组之间间隔50米以上。
给食性网箱面积一般约占被设置水面的4%。
三、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0-15天,网箱应试水。
要求鱼种体表完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
河豚鱼种入网箱前,选把放有鱼苗的氧气袋放入箱中适应15分钟,等袋内水温跟箱中的水温大致相同时把鱼种放出。
每平方米网箱放养12尾左右。
为了防止网箱内青苔大量生长,网箱中还应搭配放养少量摄食植物的鱼类。
四、饵料投喂 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网箱中放养适量水花生等水草,水草覆盖水面20%左右。
河豚放养前1周,先在网箱内泼洒大豆浆和撒豆渣,培育河豚的早期饵料。
河豚进箱后,开始投喂用轧碎的鱼肉浆和麦粉按3:1 比例混合的饵料,投喂量是鱼体重的10%。
饵料投在食台上,分上午9时和下午4时两次投喂。
五、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一勤、二抓、三防。
一勤即勤检查。
网箱下水前要检查网衣有无破损,下水后要检查箱体是否呈箱形,及时冲洗网箱。
每天早、中、晚要检查网箱是否完好。
勤观察鱼情和水情。
二抓:一抓适时洗箱。
清洗网箱通常用洗箱机把网片上的附着物冲洗干净。
要求操作细心,以免冲伤鱼体。
冲洗网箱切忌过勤。
二抓适时移箱。
应根据水域状况,水质变化,适时移箱。
在网箱位置下降或汛期前夕,必须及时将网箱移到水位适宜的安全水域中去。
三防:一防鱼病。
鲜种放养前先用...
【河豚毒素】河豚的什么部位有毒?
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
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均有毒。
以卵、卵巢和肝脏最毒,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
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每年春季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这时鱼的毒性最强,所以,春天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发季节。
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
捕获的有毒鱼类,如河豚鱼应拣出装箱,专门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鱼还是不吃为好。
仅有少数人是拼死吃河豚,但多数人是因不认识河豚鱼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怎样认识和鉴别河豚鱼? 预防河豚鱼中毒,首先要认识到河豚鱼有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
河豚鱼体形长、圆,头比较方、扁,有的有美丽的斑纹;有些则没有斑纹,而是一片黑色的鱼。
又有形容河豚鱼外观呈菱形,眼睛内陷半露眼球,上下齿各有两个牙齿形似人牙。
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鱼体光滑无鳞,呈黑黄色。
■河豚鱼中毒有哪些症状? 河豚鱼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
发病急,来势凶猛。
开始时手指、口唇、舌尖发麻或刺痛,然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无力、身体摇摆、走路困难,严重者全身麻痹瘫痪、有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中毒严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
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
有报告显示,日本人河豚鱼中毒病死率为61.5%。
■误食河豚鱼中毒怎么办? 对于河豚鱼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生中毒以后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尽快使毒物排出,并对症治疗。
预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门严查,禁止零售河豚鱼,如果发现,将河豚鱼集中妥善处理。
因特殊情况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鱼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皮、头等含毒部位,反复冲洗肌肉,洗净血污,加2%碳酸氢钠处理24小时,经检验鉴定合格后方可销售,其加工废弃物应销毁。
当然,为了预防意外发生,人们还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为了贪一时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