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我家的蜜蜂为什么养了半年多到七月份就飞逃了呢?
养好中蜂的关键,在于王优、群强、蜜足、新脾和密集,并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和及时防治病虫害。
一、饲养管理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
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
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
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
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
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
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
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
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
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
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
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
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
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
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
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
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
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
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欧洲幼虫病:属于细菌性病害。
病原为蜂房链球菌,主要是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花粉和蜂具都能沾染病原,幼虫四季均可感染,但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发病死亡的,主要是2~4日龄的幼虫;少数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感病的幼虫,外观失去光泽,体色由白转黄,再渐渐转褐黑色而腐烂;也有的未变色即很快腐烂,从背部上可见到明显的白线(气管)。
如将虫尸抽出,虫体容易破裂,具有酸臭气味,腐烂物不呈粘胶状,干枯后容易被工蜂清除。
发病初期,由于少数幼小死亡,随即被工蜂清除,又因蜂王再度产卵,致使各虫期错杂在一起,呈不正常“花子”现象。
如果继续发展,幼虫未到封盖即全部死亡,巢内看不到封盖子。
再严重时,子脾全部腐烂,散发出酸臭味,造成蜜蜂离脾,甚至逃群。
中蜂对此病抵抗力很弱,治愈后会复发,必须经常注意防治。
发病后,可使用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治疗。
一般取任何一种抗菌100万单位,配糠浆四斤,每次每群约喂糖浆0.5-1斤,每隔2-3天喂一次,连续3-5次。
2、中蜂囊状幼虫病:其病原,是一种过滤性病毒。
主要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巢脾和蜂具都能沾污病毒。
刚死的虫体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一只幼虫尸体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健康幼虫致病。
幼虫四季均可感病,一般在春秋气温26℃以下时容易流行。
特别是群势弱小、饲料不足和保温不良的蜂群,更易感病。
发病死亡的,多是6日龄的幼虫,约有三分之一死于封盖前,三分之二死于封盖后。
死虫直卧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黄白,后转棕色,头部呈灰色,外皮成为坚韧而透明的囊,内部组织液中出现颗粒状物。
死虫的房盖下陷,常被工蜂啮开或穿孔。
腐臭物不具粘性,干枯后容易清除,随着蜂王重新产卵而出现“花子”,与欧洲幼虫病初期的症状相似。
患病群逐渐变弱,极易引起逃群。
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一经感病就容易蔓延流行。
但实践证明,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选用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结合药物治疗,是能够控制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的。
加强饲养管理,经常维持较强的群势,做好蜂群的保温,是预防此病的前提。
为了减少病毒对幼虫连续感染,可利用蜂群从分群到新王产卵这段时间的断子期,或人为地幽闭蜂王,造成一段时间的断子期,来打断囊状幼虫病的流行环节。
这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野外花粉不多的发病季节,用少量酵母片或维生素B加入糖浆饲喂蜂群,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在平时,注意选择抗病力强...
怎样养殖蜜蜂,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身上绒毛已脱落,并咬破房盖。
此期蜂王5天,工蜂6天,如,之后幼虫在封盖房内蜕皮,工蜂12天:一种由蜂蜜,培育蜂王及适龄雄蜂的关键。
三型蜂的生活由于三型蜂在形态构造上的不同及其显著特化,差不多每分钟一次。
因此,工蜂将幼虫房的房口封上一层蜡,称为封盖;内勤蜂{青年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后,出巢采集之前的巢内工蜂;壮年蜂——主要指担任采集工作的工蜂。
外勤蜂{老年蜂——采集后期,否则蜜蜂将找不到家门而冻死巢外。
分蜂王台出现的特点是群强、子旺,直至将自己的“家”的方位准确地记住、采蜜、采水,不过,卵未受精,培育新王,进行分蜂、未封盖幼虫期3天后,并深深得印在脑里,才飞回巢内,有时这样的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其职能就是产卵。
一、卵期蜜蜂的卵呈乳白色、略透明、似香蕉。
稍粗一端是头部,稍细一端是腹末。
卵上附有粘液,和蔗糖转化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叫酿蜜,工蜂常筑造几个至几十个王台,是推测蜂群群势发展,建造正六边形的雄蜂房和工蜂房,园钵状的王台),使用蜂胶(包埋老鼠等大天敌的尸体。
正常情况下、花粉直接调和成的食物。
(见蜜蜂幼虫图)幼虫不具足,体呈“C”,初期平卧于房底,化蛹前头部上翘,正对房口,爬出巢房,称为出房,是蜂群之母、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生产季节,由于工作繁忙,蜂王选择不同巢房产不同的卵;工蜂和雄蜂幼虫改吃蜂粮,蜂王可由以下三种情况产生。
自然分蜂当群势旺盛时,粗端向着房口。
三型蜂的卵期均为3天,各司其职。
一,担任了蜂巢内大部分工作,日龄有显著差异,并且位置常在巢脾的下缘和边缘。
自然交替当蜂王衰老或伤残时,工蜂一般建造1~3个王台,培育新王,但不分蜂,原来的蜂王,有时是在新王出台前后自然死亡;有时则与新产卵王同处,不久自然死去。
交替王台出现的特点是:季节不一,群势强弱不一,台数少,日龄一致,并且在若群中,其位置常接近巢脾中部的保温圈内。
急迫改造当蜂王突然失亡时,约经过1天,工蜂就会紧急改造工蜂房中3日龄内的幼虫,培育新蜂王。
这种改造王台的数目常达10个以上,但当第一个蜂王出台后,其余王台将全部遭到破坏,因而不会进行分蜂。
2 蜂王出台经过3+5+8=16天的发育期,新蜂王就要咬破王台出房了,蜂王的出台非常吃力,因为王台是呈倒挂状态。
蜂王必需弯曲腹部,紧紧抓住巢脾才能爬出王台。
(见图)出台的蜂王吃一点蜂王浆,恢复体力之后,第一件急需要办的事是寻找并破坏其他王台,她决不允许未出台的同胞妹妹将来与她争夺王位,一旦找到,便在王台的中部用上颚咬开一个洞,再用蛰针将台内的蜂王刺死。
有时两只蜂王同时出台,那么二者之间就会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打败并杀死,胜者为王。
在人为干预下,有时蜂群内产生了蜂王,但原蜂王并未离开蜂巢,这时新出台的蜂王也会与她的母亲进行争夺王位的较量,当然,最终败者总是可怜的妈妈,这就是动物世界。
2 3 蜂王交尾新加冕的蜂王接受王者的丰厚待遇,由工蜂定时饲喂给蜂王浆,其雌性生殖器官迅速发育,5~6天,性已成熟,开始出巢,在高空与雄蜂完成交配,养蜂上称为交尾。
不过,8~9日龄是蜂王交尾的高峰期。
交尾后雄蜂的精液储存在蜂王的储精囊内,储精囊储存的精液是供蜂王一辈子产卵受精所用的,所以,蜂王在交尾期要与多只雄蜂交配,为此,蜂王一次出巢可进行多次交尾,一天也可出巢几次,也可在几天内完成。
蜂王交尾期间要求天气清朗,无风或微风,气温不低于20℃。
4 蜂王产卵交尾后蜂王会接受食用大量王浆,腹部渐渐膨大、变长。
2~3天后,蜂王即产卵。
蜂王能根据不同巢房类型,控制产卵器官,产下不同的卵,在工蜂房内产受了精的卵,从巢脾中部开始,一房一粒,螺旋扩大,直至产满一面巢脾,再爬到另一面继续。
在繁殖盛期,蜂王一昼夜可产1500~2000粒卵,这些卵的总重量相当于蜂王本身的重量。
蜂王一经产卵,一般不再离开巢房,所以,产卵蜂王便不再出巢交尾。
由于天气等原因,有的蜂王储精囊未能储满精液便产卵,这样的蜂王产卵力明显不足,极易产雄蜂卵。
春季,蜂群处于繁殖盛期,蜂王会在巢脾边缘的雄蜂房内产不经受精的卵。
自然交替或自然分蜂前,蜂王会在工蜂的簇拥逼迫下,到巢脾侧部或底部的台基中产下受精卵。
5 蜂王寿命自然条件下,蜂王寿命长达5~6年,养蜂生产上只利用1~2年的高产蜂王。
三雄蜂雄蜂卵经过3+7+14=24天的发育,羽化成为个体较工蜂大的雄蜂。
雄蜂自己不会照顾自己,就连吃饲料也要由工蜂喂他,不仅如此,雄蜂在巢内什么活儿也不做,他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等待与蜂王交尾。
但雄蜂巢房后7天就会飞,雄蜂需要5~20天飞翔能力最强,同时性也成熟,所以,雄蜂出房后12~27天是他交尾的青春期。
雄蜂交尾时所需的天气条件与蜂王相同,在几百米以上的高空,本群、本场或他场的雄蜂都可以参加追逐蜂王,这可以有效地预防近亲交配。
雄蜂的寿命与季节有关:繁殖季节,工蜂尽心尽力伺侯雄蜂,那些无缘与蜂王交尾的雄蜂寿命长达3~4个月,而对于那些有幸与蜂王交尾的雄蜂,交尾...
我想养蜜蜂在哪里能买到
得先看你那的蜜源好,一般乡下最好了,乡下就有养蜜蜂的。
直接在那买就可以了。
一)强群饲养管理:1、选王。
宜选用评分70分以上二级以上种王。
选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强势。
2、双王群、双箱饲养。
提倡双王群和双箱饲养。
采用朗氏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比十框箱大80mm),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可开设在箱前面,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内产卵,箱中央供贮蜜;或用囚王笼扣1只蜂王,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内产卵,箱内其他部份供贮蜜。
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均开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流蜜期可叠加继箱取蜜。
加继箱时应从巢箱提取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一侧,外加隔板,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巢箱或继箱间加隔王板,让蜂王在巢箱内产卵,或不加隔王板让蜂王在整个箱体内产卵。
产蜜期应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持群内饲料充足。
当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时,应采用灭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花粉代替品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缺蜜时,用饲喂器盛蜂蜜置于蜂箱内蜂箱内饲喂。
饲喂宜在夜间和每次饲喂量应可供蜂群食用2~3d为宜。
(二)繁殖期管理。
1、繁殖期一般分为春夏、秋季繁殖期,繁殖期应注意保温,供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群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防治病虫害。
2、人工育王。
选取5框以上蜂群,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占原巢脾的2/3,或将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
采用内径200~250mm,高200~220mm的窄式育王框,育王框上安装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王台,台与台之间距离9mm~10mm,每框内移入24h内的幼虫15条~20条,移虫后立即放入育王区;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内移入18h~24h的幼虫,培育成蜂王。
3、组织交尾群。
选用与母群没有血缘关系或外地引进的良种,在人工育王前20d前培育雄蜂;育王复式移虫后10 d,从强群提出1~2框粉蜜多的封盖子脾,带蜂放入1只优质王台(注意不要挤压、倒置)组成交尾群。
蜂王交尾丢失后,再放入一个成熟王台,若两次丢失,则交尾群应合并。
4、人工分蜂后的饲养。
从原群中抽出一框封盖子脾、一框蜜粉脾、一框幼虫脾入在隔壁板一侧,开侧巢门放成熟王台,新蜂王交尾成功后形成新群,新群同老群同箱饲养,以母女同箱或姊妹同箱箱饲养为宜,若工蜂偏集一群时,应调整群势,改变巢门方向。
及时加基造脾,扩大蜂巢,并用新脾换老脾,当群势发展到5个巢脾时,应改为单箱饲养;流蜜期或气温25℃以上时,应改为单箱饲养。
(三)越夏阶段管理。
1、度夏准备。
7月底至8月底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续高温,这个时期为度夏期。
度夏前应合并2框以下的弱群,每群应调整到4~5框群势,清除箱内或巢脾上的巢虫,群内应有1~2框封盖蜜脾。
2、降温管理。
应将蜂箱移至树荫或屋檐下,或搭凉棚遮荫,中午高温时可在蜂箱四周洒水降温,打开通气窗和扩大巢门,以利于蜂群降温。
气温超过35℃时,给蜂群喂水和箱外洒水,为蜂群降温。
3、检查。
高温天气应以箱外观察为主,防止蜂群产生飞逃“情绪”。
若发现工蜂出勤少,应选择傍晚开箱检查,及时改善箱内条件。
4、天敌防治。
夏季高温时,应垫高蜂箱防蟾蜍、蚂蚁为害蜂群,并经常捕打胡蜂等天敌。
5、越夏后检查。
9月初,野外出现零星蜜源,蜂群开始繁殖,应及时全面检查,调整群势,清除巢虫,合并弱群并进行奖喂。
(四)蜂群越冬阶段管理。
1、最后一个蜜源流蜜期,给蜂群预留封盖蜜脾。
合并蜂群更换衰老、产卵力差的蜂王。
2、在最后一个蜜源即将结束时,用强群的蜂和封盖子脾补充中小群,同时撤出蜂群中多余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
3、保持巢内充足的产卵空间和蜜粉饲料,并进行奖励饲喂。
4、越冬选择地势高、干燥、避风、安静、半阴半阳的落叶树下摆放蜂群,中、后期树林落叶后,使蜂群采光充足。
越冬初期,只需在副盖上加保温物。
越冬中、后期,进行巢内保温。
冬季气温降至0℃以下时,蜂群停止哺育幼虫,蜂群结团,并停止采集活动,并采取包裹蜂箱、留出巢门口等保温措施。
5、越冬蜂群管理。
经常进行箱外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蜂群越冬的异常状况。
在巢门侧耳倾听蜂群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或轻叩箱壁发出“嗡嗡”声,马上静下来,属正常情况。
箱外检查发现工蜂在巢门口进出抖翅,箱内声音混乱,表明可能失王,应在晴暖的中午开箱检查,若失王应诱入储备王或并入他群。
箱外检查发现蜂群喧闹不安,从巢内捣出断头缺翅的死蜂,并有巢脾碎块,可能有虫害,应及时驱杀,查找堵塞学习漏洞。
箱外检查发现蜂群出现骚动不安,经久不息,可能是缺水或缺蜜。
若蜂团散开,表明缺蜜,应加入蜜脾;若从巢门掏出蜂蜜结晶,可在巢门喂0.2%的食盐水。
展开
夏天蜜蜂怎么养
步骤/方法1夏季是养蜂的生产季节。
在枣、乌桕、芝麻、棉花、草木樨、荆条、椴树等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蜂群管理除及时更换蜂王,进行分蜂、造脾、采蜜、生产蜂王浆等以外,在有的地区还须做好防暑、防害、防饥、防农药中毒。
2防暑 也就是给蜂群创造适宜的越夏环境。
经验证明,炎热的中午,在日光照射下,蜂箱表面的温度常比气温高出10℃左右。
因此,蜂箱不宜直接暴晒在日光下,更忌午后西向的日照。
由于忽视遮阳工作,严重时会造成蜂巢、巢脾毁坠,卵虫干枯,幼虫及封盖蜂子伤热、死亡和新蜂卷翅等惨状。
轻的也迫使工蝉剧烈地扇风散热,由于饲料消耗过多,巢内储蜜常在短期内耗尽,蜜蜂寿命也有所缩短。
干热时可把蜂箱放在泥草地上,避免烈日直射,蜂箱切勿放在水泥地面或朝西南墙脚边,给蜂箱遮阳和在箱盖上铺稻草、麦草,把蜂箱移放于树荫下,有条件的可搭凉棚。
同时应注意蜂箱的通风,要打开箱盖窗或错开箱盖,扩大巢门等。
当蜂场地面温度上升到35℃以上时,可多喂水,必要时在1/2纱副盖上覆湿毛巾,以及在巢箱外部喷水,以降低箱内的温度。
3防敌害 夏季蜜蜂的主要敌害有胡蜂、巢虫、蛤蟆、蜘蛛、蚂蚁、蜻蜓等,山区以胡蜂为多,潮湿地区以蛤蟆为多。
防胡蜂可安置防护栅,安置防护栅后,胡蜂不能进入栅内接近巢门,捕食不到蜜蜂,便扫兴地离开了。
蜜蜂能经防护栅自由出入蜂巢,长期放置也不影响蜜蜂的正常生活。
4防护栅的制作。
和过去常用的雄蜂幽闭器相似,由上边及左右二侧三块木板构成“┌┐”状的框架,在框架下端7毫米处,用竹制隔王条固定作底梁。
在框架两侧边条上钻孔,孔距10毫米,穿22号~24号铁丝,类似一块隔王栅。
使用时,将有铁丝栅的一面朝外,置于巢门前。
5防蛤蟆 可将蜂箱垫高10厘米~15厘米,并经常捉除。
防巢虫则须使蜂巢内蜂脾相称,箱底板上的蜡屑、死蜂要经常清除。
6防饥 主要是发生在没有蜜源的地方,或者采完一个蜜源,第二个蜜源植物还没有开始的一段时间,要注意补饲糖浆和喂饲花粉。
7防农药中毒 棉花等夏季蜜源,近几年来由于农业上施用大量农药除虫,蜜蜂采集时伤亡惨重。
采棉花蜜的蜂群,群势削弱很快,有的全群覆灭。
现在许多蜂场不愿进入棉区放蜂,使棉花产量和蜂蜜等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急需解决。
8在江浙等地没有主要蜜源但有辅助蜜源的地区 为了能保持强群越夏,必须注意做好蜂群的复壮工作。
箱内应留足食料,更换产卵差的老劣蜂王;对弱群要进行合并,或者组成双王群。
此外,采用强群和新分群互换巢脾来调整群势的方法,即把新分群已产满卵的巢脾或者连同幼虫脾(哺育能力不足的话),调到强群中去哺育;同时,把强群中已出房60%的老封盖子脾补充给新分群,以充分发挥强群的哺育力和新分群蜂王的产卵力,促使蜂群迅速强壮。
9这样就能提高蜂群越夏期间调节巢内温湿度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防治蜂螨的工作。
根据此时蜂螨比较集中在雄蜂房内繁殖的特点,每箱搭配1框~2框有部分雄蜂房的巢脾,待雄蜂房封盖后,将整片雄蜂房清除干净。
10为了在夏季能维持蜂群的强大群势,增产优质王浆,应及时调节好各巢箱内的温度和湿度。
这是一项关键性的措施。
随着外界气温不断上升,大量工蜂会外出采水和扇风来调节巢内的温湿度,就会出现蜜蜂离脾,蜂王停止产卵和卵不孵化及大量出房的新蜂爬出箱外死亡,群势大幅度下降,王浆产量减少,甚至停止产浆,工蜂寿命缩短,以致造成蜂群秋衰。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11当气温升高到35℃以上,尤其是中午太阳直射,继箱中的蜜蜂受高温影响明显地向下部巢箱集结时,应保证蜂群有通风和遮荫的条件,并在纱副盖上加盖1块~2块浸透清水的麻袋布。
当外界气温在33℃~37℃时,每天将麻袋布浸湿1次~2次,时间约在上午9时一次,下午3时一次。
气温更高时,每天浸湿3次,即在午后1时增加一次。
三次之中,最好有一次是在插入采浆框前20分钟。
一般加湿20分钟后,就可明显地看到大量工蜂上升到继箱,在采浆框空隙和纱副盖之间集结,并积极担负起泌浆工作,提高采浆框幼虫的接受率,使王浆增产。
同时还减少了工蜂大量采水的负担,有利于对幼虫的哺育,延长了工蜂的寿命,为秋季产蜜和繁殖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江浙以南地区 七八月份蜜、粉源缺乏,气候炎热,敌害严重,正是养蜂困难时期。
可转地到海滨、山林中越夏。
要求更换新王,保持强群,留足食料,加强喂水,注意遮阴,预防病害,增湿保温,有条件的可在冷库存蜂。
如何养殖蜜蜂
只有早春育强群。
很多养蜂人错误地认为蜂王产卵多了,蜜蜂只好顾着饲喂幼虫面不出去采蜜,采集蜂量多。
农业生产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事实上?这里有四个建议。
有些人为了多产蜂蜡,此外蜂王浆,双王8框。
(2)补饲蛋白质饲料增强蜜蜂体质。
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场,这时要给哺育蜂补充蛋白质、花粉的消费市场也比较稳定,因而蜜蜂养殖也是一条致富途径,这样蜜蜂容易中毒,同时药水浓度不宜过高。
蜜蜂养殖有一些关键技术和环节,处理得好。
防治螨害有效的措施有两个: (1)大蜂螨的灭除。
在越冬断子时用杀螨药水喷治大蜂螨,就要用升华硫刷封盖子脾和大幼虫,蜜蜂养殖就成功了大半,此外还有一些养殖细节可以参考有关书籍,促使蜂王产卵多产卵快。
开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带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产,中间留空供蜂王产卵。
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盖后再加,养蜂也是如此。
如果春季蜜蜂繁殖好,一年的丰收就有了希望和保证;天气晴好。
二、要做好蜂群治螨工作。
蜂螨是蜜蜂最主要的病虫害,每次取蜜每次割胖脾。
做好了春繁和螨虫防治、要做好春繁管理,连喂三天就会明显好转。
(3)做好春繁养强群。
蜂群在第一个油菜蜜源期若群势不是很强壮,每群蜂量达不到5公斤以上的蜂场应重点抓繁殖,不要急于求收成。
油菜盛花期,天然蜜粉充足,南北方都适用。
要提早春繁就得人为地给蜜蜂补足花粉,工蜂吃了新鲜的人工花粉就会兴奋起来,积极分泌王浆饲喂蜂王,浆: (1)适时加脾扩巢,才能在天气晴好的蜜源期取得大丰收。
强群蜂场在流蜜初期,适当控制蜂王10天左右的产卵量,进入大流蜜期多造新脾让蜂王大量产卵,可提高工蜂采蜜积极性,经济效益很高;处理不好,可能就会亏本。
下面就来具体谈。
一、蜜。
最好多喷几下,被药水喷到的蜂螨必死无疑。
(2)小蜂螨的灭除。
小蜂螨的繁殖速度比大蜂螨快,小蜂螨刚发现时很易治疗。
可以把少量升华硫放在框梁上,蜜蜂爬过框梁时身上的绒毛和足都粘上了升华硫,并会携带到各个巢房房眼。
升华硫挥发快,是大好的繁蜂季节,每三天加一框就巢础,到油菜期结束就都成了封盖子脾,对小蜂螨杀伤效果很好。
如果小蜂螨危害很严重、粉都会高产大丰收;就是天气多雨。
从春繁开始养强群,紧脾时每只蜂王紧成一框,这就是所谓的“单脾开繁”,第二框封盖以后再加第三框,三框封盖子出完后就可以加到满箱的巢脾了。
巢箱在大流蜜期要加到单王7框,王浆也能丰收。
一般情况下,家庭养蜂以160~180个大群为宜,不管定地或转地都是如此。
即使遇上滴蜜无收的年成,仅王浆收入就足以养活整个蜂场,这种做法也会大大影响采蜜量 我国每年的蜂蜜消费量很大,可用鸡蛋饲喂蜂群补充蛋白质。
如何做好春繁工作呢,因而就控制蜂王产卵,严重危害蜂群,影响生产,与喂越冬饲料同期进行。
喷洒药水前须得用糖水喂饱蜜蜂。
(4)强群高产有技巧
小蜜蜂怎么养
蜜蜂只有在有蜂王的群体里才能长期生活,没有蜂王,蜜蜂会出去寻找蜂王并加入其他群体,进行有社会分工的劳动和取食,单独饲养的蜜蜂很容易死掉或者跑掉,就是这个原因.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
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
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
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
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
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
②补饲糖浆。
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
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
饲喂方法如下: (1)液喂。
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
此法遇寒流时,经常采用。
4.饲喂水分及盐类:①水分。
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
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
②盐类。
在糖浆中加入l%的食盐即可。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
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
②蜂巢的保温。
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必须采取人工保温。
紧缩蜂巢,密集群势。
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
②保持强群采蜜。
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
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脾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人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
注意小群管理。
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
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
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
适龄越冬蜂系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
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谭蜂群的群势。
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
③适时早断子。
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路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
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
②防蜂蜜结晶。
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
③北方室内越冬。
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人室,人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
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怎么养蜜蜂
1.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2.蜂群的选购 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
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
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
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4.饲养 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
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
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
②补饲糖浆。
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
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
饲喂方法如下: (1)液喂。
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
此法遇寒流时,经常采用。
饲喂水分及盐类:①水分。
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
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
②盐类。
在糖浆中加入l%的食盐即可。
...
怎样养蜜蜂
装笼运输,到达目的地以后,除去处女王再与原群合并。
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群长途运输的安全,宽度增加或者 减少20毫米,两面钉上铅丝纱制成的。
长度不超过440毫米,使它们在大流蜜期到来时能够投入生产,会有部分蜜蜂飞失,使蜂群削弱,同时影响车站作业的安全。
在起运蜂群以前,可以从强群分一部分蜜蜂,放人1个王台,预先按需要数量作好计划。
蜂笼的大小根据装蜂多少而定、尽快地发展壮大,通常每笼加入炼糖500克。
如果个别蜂群在运输途中吃完了饲料。
饲养笼蜂的地方。
(二)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 生产笼蜂的蜂场除去在蜜源植物丰富的地方建立场址以外,需掌握蜜蜂良种繁育技术,不断选育高产,主要在3~5月份出售给北方饲养,大多采取饲养1个养蜂季节(半年左右),到秋季采完蜜以后将蜂群杀死。
这样既节约了蜂群越冬的饲料蜜,直到全部成为细粉。
先取70%的糖粉。
蜂筒两头安装铅丝纱网和由数根25毫米宽的通风鳍片组成的塑料筒塞:笼蜂的饲养方式、高240毫米、宽160毫米。
筒内安一个Z字形铅丝纱网,在其中部捆扎饲料罐和蜂王笼,让蜜蜂攀附在铅丝纱上,经80~100目细筛筛过,粗粉再研磨、过筛,以防止蜜蜂飞出和防止通风不畅。
(四)饲料的配制 空运笼蜂使用固体饲料,以在15℃时不干不硬,在37℃时不流动为宜。
如果采用蜂蜜等液体饲料,加热,搅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软不硬,不粘手,放置不变形为止。
糖粉和蜂蜜的比例约为4比1。
1.5千克的笼蜂在运输期间平均每天约消耗固体饲料100克,饲料消耗多,同时也是装进蜜蜂的入口,小头口径180毫米,并且节约非生产期的人工开支,要掌握笼蜂的运输、过箱和饲养技术。
(三) 蜂笼的构造 装运蜜蜂的蜂笼。
将清 洁的糖汁加热到112℃,对入蜂蜜混合均匀,装在纱笼中出售(或运输)的蜂群,同样需要具有1个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和丰富的辅助蜜粉源。
由于笼蜂是不带蜂箱和巢脾的蜂群,所以必须预先准备好蜂箱、巢脾,红色原糖含杂质多,均不宜做炼糖,揉时逐渐加入剩余的糖粉。
(五)笼蜂蜂王的培养 笼蜂使用的蜂王,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蜂笼的构造,饲料的配制,笼蜂蜂王的培养,笼蜂的生产,装笼工作、蜂王浆高产的蜂种,以青年蜂为主,可以随时添加。
可以采用转化糖代替蜂蜜调制炼糖。
转化糖的制法是:1千克白砂糖加800毫升水,加酒石酸3克,蜂王产卵力强,其后代蜜蜂采集力强,分蜂性弱。
空运笼蜂时不能使用液体饲料,不带巢脾和蜂箱。
(2)研磨法 将优质白砂糖研磨成细粉,大头口径200毫米,夏季主要蜜源植物丰富,如饲养笼蜂,有利于夺取蜂产品的高产。
(一) 笼蜂的饲养方式 饲养笼蜂的方式有以下数种: 1.供北方养蜂场生产饲养 北方的养蜂场春季从南方购买笼蜂,过入蜂箱饲养,固定好。
用优质的白砂糖和蜂蜜配制。
普通粉状白糖含有微量的矾,蜜蜂健康无病虫害。
南方的种蜂场将蜂蜜、蜂王浆高产良种或者将选育的抗病虫蜂种以笼蜂的形式推广,铅丝纱要卷边,用鞋钉钉严密,旁边钉一小钉。
在这里用铅丝吊着固定邮寄蜂王笼。
圆筒蜂笼是用瓦楞纸或者纤维板制造的,长350~400毫米,就在此处安装饲料罐,以便提早供。
蜂蜜l份加热到60℃,过滤、轮船运输笼蜂,使用液体饲料效果好。
将蜂蜜装入玻璃瓶或者马口铁听内,盖上钻2~3个小孔,盖朝下倒放于蜂笼顶板的圆洞里,罩口有15~20毫米的外沿,通常是用木板钉成长方形四框,直径95毫米,高100~130毫米。
2.液体饲料 利用火车、卡车,密封,放于凉爽,更不能用有铁锈或者含病菌的蜂蜜配制炼糖。
4.辅助强群长途运输 在炎热季节,不能让蜜蜂钻出,继续加热并且不停地搅拌。
在北方饲养笼蜂、多供应笼蜂,煮沸30~45分钟。
(1)加热法 优质白砂糖2份加水1份,放温到70℃左右,继续搅拌到成为乳白色的糖团为止。
调制好的炼糖装入容器,秋季无蜜源时将蜂群杀死。
饲料罩是用8~10目铅丝纱制作,笼蜂的运输。
将蜂箱,妥善保存备用。
这种饲养方法可以节约蜂群越冬饲料蜜20千克左右,提高了蜂蜜的产量。
保证蜂王是人工培育的当年的或者日龄不超过6个月的产卵王,符合种性要求,然后来回进行揉搓,如同和面一样。
2.用笼蜂加强弱群和无王群 北方越冬的部分蜂群,由于饲料不佳,还省去了半年管理蜂群的工作、过滤),有利于蜂群的繁殖,是理想的生产笼蜂的地方。
北方群越冬时间长,3~7日的长途运输,加入25%的蜂蜜(蜂蜜经过加热;采用炼糖等固体饲料时,在此处安装饲料罩,以便能够及时地满足供应。
蜜蜂繁殖场和养王场大多设在南方有春季蜜源的地方。
3.推广良种 出售笼蜂的蜂场必须保证质量、干燥处储藏。
装1.5千克蜜蜂的蜂笼,越冬以后,群势削弱到难以独立生存,或者丧失了蜂王,可以将笼蜂与它们合并,放在案板或者厚玻璃板上,使糖完全溶化,双层纱布过滤,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力。
1.炼糖 笼蜂运输期间的饲料与邮寄蜂王使用的炼糖相同、抗病的蜂种、巢脾、养蜂用具清理消毒以后,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铁路或卡车运输使用液体饲料,高度不超过240毫米,可以放人标准蜂箱内,便利于...
【蜜蜂养殖】怎么才能收到蜜蜂我想养一算蜜蜂,怎么去收,什么季节...
首先要到野外观察寻找野生的蜜蜂,发现了野蜜蜂和蜂巢后用蜂蜜和糖水诱惑蜜蜂和蜂王到网兜里去,或者连蜂巢一并拨到网兜里。
然后你可以把网兜带回去重新安放就可以了。
下面的文章可供你参考。
收蜜蜂 山村人家大都有养蜜蜂的习惯,就像养鸡养猪一样。
春天一到,满山遍野花儿争奇斗艳,油菜花金色灿灿,杏树桃树和梨树也纷纷绽开花蕾,此时的蜜蜂是一年当中最为繁忙的,不但要采花寻粉为漫长的冬季酿造充足的食粮,同时还要为另家,即“分巢”做准备。
一箱蜂大约每隔两年时间就要从中分出一半另立门户,因为有新蜂王成年,所以一箱难容二王,新蜂王必须在春天选择艳阳高照的正午,带着属于自己的工蜂离开老巢自谋生路。
对于养蜂人来说,谁家的蜂另家,谁家就会立马跟踪,想方设法把它们收回来。
新蜂王带领群蜂出巢后,快速飞翔,嗡嗡鸣叫,盘旋片刻后,即由那些事先选过点的工蜂护卫到达暂时歇足处。
这个暂住点往往是粗壮的树干分杈处,且避光挡风,不到几分钟就形成一个老碗大的团状,此时主人拿着蜂兜,即一个用竹条编织的形似半个西瓜状的竹笼,中间扎有红蓝布条并涂着蜂蜜,用长竹竿挑起,悬吊在蜂团上方,引诱蜂王钻入。
当蜂王钻入后,其他蜂会立即围绕成团。
这时主人就立即收回竹竿,取下蜂兜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旧蜂箱并加以泥封,因旧蜂箱是往年割过蜂蜜的,顶部留有巢底,另家的蜜蜂大都乐意在此安家。
约摸两三个小时后,工蜂们便开始从箱口进进出出,为建新家开始工作。
于是主人再次从蜂箱另一端轻轻启封拿出蜂兜,重新用泥糊好四周,然后将蜂箱架在屋檐下方避风遮雨,以便为蜜蜂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有一年春天,母亲突然发现我家的一箱蜂要另家,因大哥和二哥不在家,我就赶紧拿着蜂兜仰着头跟蜂影而追赶。
蜂王带着群蜂在院子上空画出一道弧线,便向村外飞去。
好在很快就落在了路边一棵大核桃树上,我猴子爬杆似的蹿上树,把蜂兜挂在蜂团上方,并折下一柄树叶轻轻扇着,督促它们快点入兜。
也许是我过于心急了,树叶一下子打在了蜂团上,结果惹恼了几只担任护卫任务的工蜂,它们立即飞到我脸上乱蜇起来,很快我的脸上鼓起红包。
好在蜂王终于进了蜂兜,其他蜂便蜂拥而至,在母亲协助下我顺利地把蜂兜放入了蜂箱,脸虽然很痒很疼,但心里却像喝了蜂蜜般甘甜。
(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