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淡水龙虾苗养殖基地哪家好?
主养淡水龙虾苗池塘,每亩放养种虾30~40千克,规格30克只以上,亲虾放养后及时投喂人工饲料,次年4月开始用地笼、虾笼捕捞,捕大留小,年亩产200~300千克。
以后每年只是收获,无需放种。
需要注意的是,捕捞不可过度,如捕捞过度,来年的产量必然会大大降低,此时就需要补充放种。
混养池塘每亩放养种虾10~20千克,规格25克只左右,不投喂饲料,以池塘天然饵料、渔池残饵为主,次年4月开始用地笼捕捞,捕大留小,亩产一般在50~100千克。
,可以选择润丰龙虾种苗培育基地。
优质的淡水小龙虾养殖基地哪家好?
大自然中的优质的淡水小龙虾主要是栖息在沙泥质的海底,每穴潜伏一尾,但在交尾期,雌雄配对潜伏,有时也潜伏于岩石的空隙中,而日本优质的淡水小龙虾是属群栖生活。
优质的淡水小龙虾在饲养期间必须进行投饵,要考虑各种附着生物是否可作为饵料加以利用。
水温:优质的淡水小龙虾栖息于较低水温,冬季优质的淡水小龙虾低的水温约为5℃-6℃可以适合优质的淡水小龙虾养殖,如果水温较低,成熟期会延长至5-7年。
优质的淡水小龙虾耐高温性却较差,在实验中将水温上升到25℃,持续2周没有出现特别异常现象。
根据实验,适宜成长的温度为20℃-23℃,优质的淡水小龙虾在水温20℃-22℃水中生长优质的淡水小龙虾快,利用温排水饲养是促进生长的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润丰龙虾种苗培育基地。
4亩地养殖龙虾放入虾苗600斤会有多少产量。
龙虾放入当时一斤有1? ...
听说江苏兴鸿龙虾种苗培育基地还是不错的,你可以看看。
青岛种苗繁育基地小龙虾食性杂,以摄食有机碎屑为主。
在天然水体中,由于其捕食能力较差,在虾的食物组成中,植物性成分占98%以上。
肥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是放养小龙虾苗种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青岛淡水小龙虾养殖种苗繁育基地 具有饵料培养简单、节约成本和效果显著等优点。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可全程使用专用藻肥。
每月施用3~4次,保持水体透明度30左右。
经过肥水,培养大量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具有不饱和脂肪酸,是幼虾优质饵料。
江苏幼虾培育养殖环境有哪些要求?
&nsp;水深保持在0.6~0.8 米,上部进水,底部排水。
放幼虾前水泥池要用漂白粉消毒,新建水泥池要先去碱再消毒。
淡水小龙虾幼虾在高密度饲养的情况下,易受到敌害生物及同类的攻击。
因此,培育池中要移植和投放一定数量的沉水性及漂浮性水生植物,沉水性植物可用菹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将这些沉水性植物成堆用重物沉于水底,每堆1~2 千克,每2~5 立方米放一堆。
具体问题可咨询兴鸿龙虾
什么是湖泊、草荡养殖小龙虾?
草荡、湖泊养殖小龙虾,是指利用天然大水面优越的自然条件与 丰富的生物饲料资源进行养殖生产的一种模式。
它具有省工、省伺、 投资少和回报率高等特点,小龙虾还可以和鱼、蟹混养及水生蔬菜共 生,综合利用水体建立生产、加工、营销规模经营产业链,是充分 利用我国大水面资源的有效途径。
南美白对虾与梭子蟹混合养殖时南美白对虾收捕方法是什么?
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
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
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
农耕区畜牧业为主。
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
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
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
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
农耕区畜牧业为主。
淡水养殖发展很快。
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
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
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
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
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
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
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西北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
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
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青藏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
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昌江县 简介,还有什么名胜古迹?
昌江,位于海南岛西北偏西部,东与白沙县毗邻,东北部隔珠碧江同白沙县、儋州市相望,南与乐东县接壤,西南与东方市以昌化江为河界,西北濒临北部湾。
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2.2公里。
南北边境由昌化江和珠碧江夹持,地形狭长。
地势为西北低东南高,西北海拔30米,东南高达1654米。
地貌为西北平原,中部台地,东南山区,背山面海。
昌江古称至来,后称昌化,为汉武帝开拓之疆域。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至来县,属儋耳郡地,昭帝年间属珠崖郡地,东汉建武帝年间属崖州地。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为昌化县(将至来县拆义伦、昌化、吉安三县,昌化、吉安设在今昌江县境内)。
唐贞观年间撤昌化,置吉安县,辖于岭南道,五代属儋州,归南汉。
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儋州为昌化军,废昌化并入藤桥镇,元丰年间复置昌化县。
元、明、清因之。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昌化县易名为昌江县,隶属广东省管辖。
1949年1月,昌江县与感恩县合并为昌感县。
1958年12月,昌感、白沙、东方三县合并为东方县(时称东方大县)。
1961年6月,三县分设,新置昌江县。
1987年12月30日,改名为昌江黎族自治县,1988年4月海南建省后,直辖于海南省。
昌江境内,世居着汉、黎、苗等民族。
现辖7个镇174个自然村,其中黎族村庄103个,设有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69个。
全县人口23万。
自古以来,昌江县城屡经变迁。
西汉置至来县,县治设在今昌化镇旧县村,宋代昌化县移昌江二水州中(即今东方市四更镇旦场村东侧),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又迁千户所(即今新城村),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84年)又重迁回昌化城。
1961年6月后,昌江县人民政府一直设在石碌镇。
石碌镇以石碌岭得名,1964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昌江县县城。
石碌镇位于海南岛西部距海口市190公里处,坐落在石碌河中游,原是黎族居住的山区,300多年前因在此发现铜矿,民间开采,始有儋州人迁居,尔后迁居者众,设店营商,渐成集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海南铁矿得恢复建设,集镇不断扩大,经济日趋繁荣,经过几十年得开发建设,石碌镇如今成为昌江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从此,昌江成了海南西部对外经济交往得一个重要"窗口",海南西部的开放地带逐步形成。
海南省的"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勾画出了具有海南特色的"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产业格局和发展蓝图。
昌江的目标是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成全省的重工业区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并为琼台经济合作开辟出一条新路。
自然资源 土地森林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239万亩,耕地面积21万亩,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有69万亩,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2.3万亩。
全县森林面积56.12万亩,其中天然林39.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曾获"全国城镇园林绿化先进单位"。
海洋资源 海洋开发前景广阔,主要港口有昌化港、海尾港、新港和沙鱼塘港。
昌化港是昌江主要通商港口,昌化渔场是天然渔场,也是华南四大渔场之一,水产品有马鲛、鲳鱼、石斑、青鳞、白卜、红鱼等30多种。
全县适宜养殖鲍鱼的浅海海域有11处,面积2662亩;养种麒麟菜的主要海域有5处,面积1109亩;可开发建塘种养江篱、鱼、虾、蟹的主要滩涂有6处,面积3550亩;可开发利用淡水面积4.5万亩,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条件优越。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藏有铁、铜、铅、金、石灰岩、熔岩、石英砂、花岗岩等。
石碌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也是亚洲第一富铁矿,累计探明储量为4.04亿吨,平均品位达49.2%,最高品位为68%。
石灰岩储量丰富,探明B+C+D级储量9800万吨。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陆路交通十分便捷,县城石碌镇距省会海口190公里、距三亚市210公里(全程高速公路),县内公路四通八达,全县各镇已全部实现公路通车;工业区内的工业大道于2005年9月动工兴建;昌江县城有铁路直达海口、三亚和八所港,粤海铁路贯穿全境,工业开发区内设货运及客运站点。
通讯网络 全县已开通了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国内外长途传输数字化。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讯网络覆盖全县,用户可直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县内宽带网络也已开通。
电力设施 昌江电力充足,现有22万伏电压供电中心和13座小型水电站,主变电容合计31.98万千伏安,与全省联网供电。
全县自然村已经全部实现村村通电;东方洋浦海口的天然气管道网已于2003年9月实现输气,年供气24亿立方米,并沿西线高速公路穿越昌江境内。
水利设施 全县有大小河流17条,总流域5381平方公里,已建成蓄水工程38宗,设计总蓄水量3.2亿立方米,其中省内四大水库之一的石碌水库库容量为1.42亿立方米,总产量9.2亿立方米。
旅游景点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横展双翼,蹲踞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部,其山岳横跨东方、昌江和白沙,是中国唯一保护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6600多公顷。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保护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