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泥鳅和黄鳝的养殖技术和条件?
泥鳅养殖条件和技术如下: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
在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
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 ℃ ,最适水温为22一28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5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1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左右,10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一10000粒,体长12厘米的怀卵量12000一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一18000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
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
卵圆形,卵径0.8一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一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
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一60%。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在6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9一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
泥鳅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互相摩擦并相继游出水面。
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同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也不相等,个体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极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到水底。
黄鳝的养殖技术和条件如下: 夏季是养殖黄鳝的黄金季节,但是这个季节天气变化大,晴雨天气交替,水温变化快,池底腐败物多,水体自净功能差,自我平衡作用失调,从而水质会严重恶化,因此会出现缺氧、应激、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现象,导致黄鳝上草,白色鱼浮头,甚至中毒死亡。
针对这些现象,养殖户必须要把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降温关 黄鳝对高温的最大适应限度不超过28℃。
夏天烈日曝晒可使池水温度迅速升高,黄鳝容易发生中暑甚至被烫死,因此,控制好池水温度极为关键。
主要降温方法有:1、在池顶搭建遮荫棚,覆盖遮阳网。
2、在养殖池水面投放适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遮荫。
3、灌水降温。
把池中水位加深至25厘米-30厘米,并采取灌水更换池内表层水来平衡池水温度。
有条件的养殖户,可采取终日微流水的方法降温,效果更佳。
调水关 要注意水质酸碱度的调节。
虽然黄鳝喜欢生活在微酸性环境中,但在人工饲养密度较高的情况下,酸性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使黄鳝染上疾病。
实践证明,夏季养鳝池水的ph值以控制在7至8之间较为适宜。
投饵关 夏季气温较高,确保饵料质量至关重要。
所投饵料特别是动物性饵料一定要新鲜,已变质,腐臭的饵料切忌投喂。
黄鳝夏季生长快,要尽量多投喂螺蚌肉、活蚯蚓、蝇蛆等动物性蛋白饵料,每日投饵2次,即分别在上午9时以前和下午6时以后投饵一次。
遇到恶劣天气,黄鳝摄食减少,应及时捞出剩余饵料,以免残饵腐败变质,污染水质。
浮头关 在天气闷热,阴雨天或傍晚遇雷阵雨,水质严重恶化,水面出现气泡等情况下,早晚巡池时发现黄鳝群集水面,散乱浮动,受惊则跳动,说明池水严重缺氧,必须采取措施迅速处理。
对轻度浮头,可及时注入新水增加水体溶氧;夏季和初秋易出现暗浮头,由于症状轻,不易察觉,容易发生泛塘死亡,要仔细观察,一经发现要立即注水预防;对因天气、水质突变引起的浮头,要减少投饵,捞出饵料残渣,从速注入新水。
注意加注新水不宜在傍晚进行,以免造成上下水层对流反而加剧浮头。
防逃关 夏天天气突变时,特别是发生雷雨、暴雨、黄鳝表现焦燥不安,最易外逃,严重时可在一夜之间逃得一条不剩。
因此,夏季天气突然变化时,要特别注意防逃,经常检查水位的深浅、池壁和池底有无裂缝以及排水孔拦鱼网具是否完好,以便及时排除隐患,堵断黄鳝逃跑的出路。
哪里可以学到养殖黄鳝泥鳅的技术
一、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如下: 1、稻田的选择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
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
水原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
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2、防逃设施 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 。
3、开挖鱼沟 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约占稻田面积的10% 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
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
4、稻田施肥 养殖泥鳅的稻田在插秧前每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300 公斤,如猪羊粪、栏肥、人粪即可,主要施入沟内。
以后根据稻、鳅生长情况补施些速效化肥,以667 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为宜。
5、放养时间和密度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
苗种规格以长3 ~4 厘米为好,每667 平方米放养2。
5 万尾左右。
6、投喂饲料和管理 一般1 天投喂饲料1 ~2 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 次。
直接投放在饲料台。
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
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
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
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
泥鳅经过4 个月左右的养殖,全长达到10厘米,体重达到12克左右,可以捕捞出售。
二、 稻田养鳝高产诀窍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稻田整理。
最好选用房前屋后的肥泥田、山垅中段的浅脚烂泥田或山边坑底田。
因为这类田土壤肥沃,易滋生螟虫、虫蛹、蝇蛆、蚯蚓、水蛭、泥鳅、小鱼虾等小动物,鳝鱼食料丰富。
面积0。
067公顷以内。
养殖关键是防逃设施。
可在稻田周围砌造1米多高的单砖墙,砖墙水位线以上部分要达到0。
5米左右,并用水泥勾缝。
这种防逃效果好,但造价高、拆除不便,只适合小面积饲养。
若养殖面积大于0。
013公顷以上者,可采用铺油毡纸防逃法,效果也很好。
此外,沿田埂内侧开一条围沟,并于稻田中心纵横向外延伸各开一条厢沟。
两沟规格均为宽0。
5米、深25至30厘米,且使沟沟相通,用铁丝网或尼龙网拦挡进、出水口,防逃。
(二)鳝种放养。
放养时间以稻田翻犁结束后至插秧前为宜。
放养时,要选投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个体,以免互相残食。
投苗量,一般每0。
067公顷稻田投放平均尾重为20克的幼鳝1000至1200尾。
鳝鱼繁殖季节长,自繁能力强。
只需一次性投苗,便可连续捕捉。
(三)饵料投喂。
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动物内脏、屠宰下脚料和瓜果皮,必要时可适当搭配一些麸皮、米糠、豆饼、菜籽饼、鱼粉、豆渣和混合饲料等。
其中,以投喂蚯蚓效果最佳。
投喂前,大块的饵料要切碎。
投喂时间要根据鳝鱼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性,掌握于16时至18时进行。
投喂量一般一次控制在所养鳝鱼总体重的2%-3%,阴天、闷热天、雷雨前后,或水温高于35℃、低于10℃时,要适当减少;自制投饵台浮于沟内固定位置,让鳝鱼进入台内摄食。
还可在沟上挂一盏或几盏3-8瓦的黑光灯,灯距水面5厘米,诱虫落水;也可将肉骨、腐肉、臭鱼虾等腐尸物放在铁丝筐中、吊于沟上,引诱苍蝇产卵生蛆,让蛆掉入沟中,供鳝吞食。
(四)日常管理。
主要是田水的调节。
要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点,兼顾鳝鱼的生活习性,采取苗期、分蘖期稻田水深保持在6-10厘米;分蘖后期至拔节孕穗前,轻微搁田一次;拔节孕穗始至乳熟期,保持水深6厘米;往后,灌跑马水与搁田交替进行。
搁田期内,围沟和厢沟水深要控制在15厘米左右,并要经常更换新水。
其次是,要经常下田观察鳝鱼摄食和生长发育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剂饵料或施药治病。
再者,水稻施肥或洒药时,要首先把鳝鱼诱至沟内安全水域,并选用低毒无残留的肥(药)。
此外,还要经常检查田埂及灌、排水口的防逃设施,发现毁损,要及时修复、更换。
(五)疾病防治。
稻田鳝鱼较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种。
一是细菌性皮肤病。
5至9月为流行季节。
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游动无力,鳝头常露水面。
病情严重者,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而死亡。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田,消灭病源;引用洁净水源,防止水质污染;每50公斤鳝鱼用磺胺噻唑0。
5克与饵料掺拌投喂,每天一次,连用5-7天。
二是水霉病。
由于操作不慎等原因使体表受伤感染所致。
肉眼可见伤处长霉。
防治方法:及时加注新水;用小苏打每立方米水体20克全田泼洒;用0。
2*10-6硫酸铜溶液遍泼全田,直到病愈。
(六)捕捞。
待80%的个体长到100克以上时,就可捕捞上市。
捕捞时间,于秋末和早春两季进行。
方法可采用灌水篓网诱捕,或排水搁田、用双齿锄挖捕。
尽量不伤鳝体,并注意捕大留小,以便为下期饲养留有足够的鳝苗。
我想买一些黄鳝泥鳅养殖技术的书籍
黄鳝网箱标准化养殖技术,吕代钧、陈远新编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黄鳝健康养殖新技术,熊家军、宋淇淇编著,广东科技出版社;泥鳅健康养殖技术,印杰、雷晓中、李燕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蚯蚓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潘红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等等。
这些书籍一般的书店还有网上都有卖的。
黄鳝池塘养殖中混养泥鳅实例应注意什么?
建 池选 用 鱼 池 面 积 0 . 5 亩 ,池 深 1.5m, 坡 度 75。
,用水泥浆抹光 ,鱼池四周高1m 左右,池内浮泥深度30cm,池底为黄色硬质池底, 将浮泥每隔1m 堆 成 高 为 25cm、 宽 为 30cm 的 “川 ” 字形小田塍,池塘内周围留1.5m左右的空地种草,供后期幼蛙生长,用渔网或薄膜圈围空地四周,因围栏较结实,幼蛙很少外逃。
鳝押投放前的准备。
鳝种放养前1 个月,分两步准备工作,前期工作是在农历二月初,每 亩水面投放生石灰30kg,全 池 泼 洒 ,并 放 水 70cm 深,然后施肥,其中过磷酸钙40kg、碳酸氢铵40kg、猪 粪 500kg、池水 pH在 7 以上, 这样有利于培育水质、 摇蚊幼虫等浮游生物。
后期的准备工作为,在 鳝 种 放 养 前 1 0 天左 右 ,到野外采集抱卵青 蛙 20kg、土 蛙 20kg, 投入鳝池孵化,并采集具有悬浮性的杂草投放鳝池,做好青蛙的接产工作。
当 7 0 % 的青蛙产卵并孵化后,浮游动物成堆成团悬浮水体时,即可放入鳝种。
养殖泥鳅黄鳝怎么养
一、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如下: 1、稻田的选择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
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
水原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
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2、防逃设施 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 。
3、开挖鱼沟 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约占稻田面积的10% 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
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
4、稻田施肥 养殖泥鳅的稻田在插秧前每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300 公斤,如猪羊粪、栏肥、人粪即可,主要施入沟内。
以后根据稻、鳅生长情况补施些速效化肥,以667 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为宜。
5、放养时间和密度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
苗种规格以长3 ~4 厘米为好,每667 平方米放养2。
5 万尾左右。
6、投喂饲料和管理 一般1 天投喂饲料1 ~2 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 次。
直接投放在饲料台。
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
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
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
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
泥鳅经过4 个月左右的养殖,全长达到10厘米,体重达到12克左右,可以捕捞出售。
二、 稻田养鳝高产诀窍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稻田整理。
最好选用房前屋后的肥泥田、山垅中段的浅脚烂泥田或山边坑底田。
因为这类田土壤肥沃,易滋生螟虫、虫蛹、蝇蛆、蚯蚓、水蛭、泥鳅、小鱼虾等小动物,鳝鱼食料丰富。
面积0。
067公顷以内。
养殖关键是防逃设施。
可在稻田周围砌造1米多高的单砖墙,砖墙水位线以上部分要达到0。
5米左右,并用水泥勾缝。
这种防逃效果好,但造价高、拆除不便,只适合小面积饲养。
若养殖面积大于0。
013公顷以上者,可采用铺油毡纸防逃法,效果也很好。
此外,沿田埂内侧开一条围沟,并于稻田中心纵横向外延伸各开一条厢沟。
两沟规格均为宽0。
5米、深25至30厘米,且使沟沟相通,用铁丝网或尼龙网拦挡进、出水口,防逃。
(二)鳝种放养。
放养时间以稻田翻犁结束后至插秧前为宜。
放养时,要选投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个体,以免互相残食。
投苗量,一般每0。
067公顷稻田投放平均尾重为20克的幼鳝1000至1200尾。
鳝鱼繁殖季节长,自繁能力强。
只需一次性投苗,便可连续捕捉。
(三)饵料投喂。
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动物内脏、屠宰下脚料和瓜果皮,必要时可适当搭配一些麸皮、米糠、豆饼、菜籽饼、鱼粉、豆渣和混合饲料等。
其中,以投喂蚯蚓效果最佳。
投喂前,大块的饵料要切碎。
投喂时间要根据鳝鱼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性,掌握于16时至18时进行。
投喂量一般一次控制在所养鳝鱼总体重的2%-3%,阴天、闷热天、雷雨前后,或水温高于35℃、低于10℃时,要适当减少;自制投饵台浮于沟内固定位置,让鳝鱼进入台内摄食。
还可在沟上挂一盏或几盏3-8瓦的黑光灯,灯距水面5厘米,诱虫落水;也可将肉骨、腐肉、臭鱼虾等腐尸物放在铁丝筐中、吊于沟上,引诱苍蝇产卵生蛆,让蛆掉入沟中,供鳝吞食。
(四)日常管理。
主要是田水的调节。
要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点,兼顾鳝鱼的生活习性,采取苗期、分蘖期稻田水深保持在6-10厘米;分蘖后期至拔节孕穗前,轻微搁田一次;拔节孕穗始至乳熟期,保持水深6厘米;往后,灌跑马水与搁田交替进行。
搁田期内,围沟和厢沟水深要控制在15厘米左右,并要经常更换新水。
其次是,要经常下田观察鳝鱼摄食和生长发育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剂饵料或施药治病。
再者,水稻施肥或洒药时,要首先把鳝鱼诱至沟内安全水域,并选用低毒无残留的肥(药)。
此外,还要经常检查田埂及灌、排水口的防逃设施,发现毁损,要及时修复、更换。
(五)疾病防治。
稻田鳝鱼较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种。
一是细菌性皮肤病。
5至9月为流行季节。
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游动无力,鳝头常露水面。
病情严重者,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而死亡。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田,消灭病源;引用洁净水源,防止水质污染;每50公斤鳝鱼用磺胺噻唑0。
5克与饵料掺拌投喂,每天一次,连用5-7天。
二是水霉病。
由于操作不慎等原因使体表受伤感染所致。
肉眼可见伤处长霉。
防治方法:及时加注新水;用小苏打每立方米水体20克全田泼洒;用0。
2*10-6硫酸铜溶液遍泼全田,直到病愈。
(六)捕捞。
待80%的个体长到100克以上时,就可捕捞上市。
捕捞时间,于秋末和早春两季进行。
方法可采用灌水篓网诱捕,或排水搁田、用双齿锄挖捕。
尽量不伤鳝体,并注意捕大留小,以便为下期饲养留有足够的鳝苗。
养殖黄鳝还能否混养泥鳅?
不少朋友打来电话询问:其实,这需要分情况区别对待。
养殖黄鳝还能混养泥鳅的理由如下:一、黄鳝和泥鳅的食性不同,黄鳝养殖中,搭配一定比例的泥鳅可使水域中的不同饵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黄鳝吃剩的残饵还可被泥鳅摄入,减少了饲料的浪费,也起到了防止水质变坏的作用。
二、黄鳝密度过大时,会引起相互间的缠绕,在黄鳝中搭配一定比例经常上窜下跳的泥鳅,可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
另外,泥鳅上下波动,使得水中溶氧增加了,给黄鳝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养殖黄鳝不能混养泥鳅的理由如下:在黄鳝驯食时混养泥鳅极为不利。
一是泥鳅几乎不需经过驯食就可适应配合饲料,而黄鳝不同。
在驯食过程中,泥鳅在黄鳝还没开口吃食的情况下就将配合饲料一扫而光。
这给黄鳝的驯食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是好动的泥鳅上下窜游,这时候水波动较大,常致使部分饲料散失在水中,不仅浪费了饲料,影响了饲料的利用率,还污染了水质。
因此人工养殖黄鳝时,一定比例泥鳅的投放最好在驯食工作结束后进行,达到黄鳝、泥鳅互利共生的目的。
水泥池黄鳝养殖技术
水泥池养鳝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可靠,又稳产稳收的养殖模式,其将水泥池养鳝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选择适宜放养的水生动物 水泥池子中养殖黄鳝,病害较多,技术要求很严。
因此,在养殖前,应做好环境的改良和利用水生动植物防病等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1)在鳝池中央移裁水花生、辣蓼等水生植物,移裁的面积占全池的2/3,期余四周1/3面积,放养紫背萍;(2)每10米2面积,放养2~4龄的乌龟1只,泥鳅9条,幼龙虾(克氏 虾幼苗)12只。
2.把握放养密度 水泥池养鳝是一种高高密的精养池,每平方米可投放规格为40克左右的鳝苗2~2.5千克;60克左右的鳝苗2.5~3千克。
大小黄鳝要分池喂养。
对于个体重量超过75克的黄鳝,不宜投喂。
3.加强管理 加强公管理是水泥池养鳝中减少发病,提高产量的关键。
一般来说,管理好的水泥养鳝池,可稳长2~3倍;管理不善的水泥养鳝池,几乎不长,或者只长1~0.5倍。
水泥池子的管理工作有六点:(1)水的管理 水泥鳝池宜灌水20厘米左右,当盛夏酷热时,可将水位提升至30厘米。
天气较凉爽时,3~5天换水一次;天气较热时,1~2天换水一次。
为了使池水保持清新活嫩,可利用紫背萍的旺盛代谢来净化水质。
既每两天将池内四周1/3部分放养紫背萍,用络子打捞一部分,使其不稀不密地旺盛生长,达到吸收水体肥料,保持水质清洁的目的。
(2)遮荫措施 每至盛夏,气温高达25℃以上时,因水泥墙四周吸热放热,致使鳝池内水温于自然界水温同时上升,这时就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遮的方法多种,可以在鳝池一边培植丝瓜,搭架让丝瓜藤扒爬到池子上方遮荫;也可以用竹帘子搭架遮荫。
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遮荫,都要求做到半阴阳,不可一味覆盖。
一旦天凉,就要掀开遮荫设施,增加鳝池的日照。
(3)防逃工作 每年6月底至7月初,暴雨频繁,鳝池水位猛张,这时应该及时排水。
在暴雨之夜,黄鳝喜欢堆积一角,相互合作外逃。
此时应做好夜间巡查工作,并在池子四角上平放一块较宽的木版以防万一。
(4)饲养管理 一般来说,黄鳝日摄食量为体重的6%~8%。
要想黄鳝生长快,除日让黄鳝饱餐之外,还必须做好~~~吃非动物食料的工作,使其动物食料与动物饲料交替投喂,以增加黄鳝营养的全面性。
有些黄鳝喜欢吃的食物,如蚯蚓、小鱼虾等,一次投喂也不能太多,否则黄鳝会因贪食而胀死。
(5)清残工作 水泥养鳝池中,常会有吃剩的残食出现,这是因为风、雨、机械震动和某些死鳝臭体影响所造成的,应该及时清除残食和死鳝臭体,并根据死鳝来判断疾病,根据残食来决定投食量。
(6)定期消毒和灭虫,水泥养鳝池要特别做好定期消毒与定期灭虫工作。
每15天就应该25毫克/千克的生石灰或1毫克/千克的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每月就需用0.7毫克/千克的90%的晶体敌百虫灭虫一次。
此外,经常投喂蚯蚓和蚌肉的鳝池,每月还应用阿苯达唑2克,拌食4千克,投喂50千克黄鳝2次。
4.疾病防治 水泥养鳝池是所有养鳝池中最易发病的一种池子。
在防治疾病时,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水泥鳝池的面积小,管理方便。
因此,有病很容易被发现。
一旦发现的病症,就应该及时对症下药。
治病时,最好采用“中”、“西”、“化”三结合方法进行治疗。
水泥池中最易发生黄鳝温差症、烂皮症和昏迷症。
不论是那种病症,都应参照后文防病治病方案及时进行治疗。
5.越冬管理 水泥池黄鳝养殖时,一般采用无水越冬法。
既在11月上旬,当气温下降至8~10℃以下时,缓缓排干池水,让黄鳝入蛰;当气温下降5℃以下时,要在池内盖上一层厚约5~10厘米的新鲜稻草,让黄鳝安全越冬。
冰冻时期,不要让池底有渍水,以防结冰时黄鳝试窒息死亡。
养鳝有风险,富贵险中求,请君量力而后行,祝您的事业一帆顺风,万事如意!
农田饲养黄鳝泥鳅怎么养
一、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如下: 1、稻田的选择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
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
水原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
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2、防逃设施 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 。
3、开挖鱼沟 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约占稻田面积的10% 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
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
4、稻田施肥 养殖泥鳅的稻田在插秧前每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300 公斤,如猪羊粪、栏肥、人粪即可,主要施入沟内。
以后根据稻、鳅生长情况补施些速效化肥,以667 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为宜。
5、放养时间和密度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
苗种规格以长3 ~4 厘米为好,每667 平方米放养2。
5 万尾左右。
6、投喂饲料和管理 一般1 天投喂饲料1 ~2 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 次。
直接投放在饲料台。
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
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
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
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
泥鳅经过4 个月左右的养殖,全长达到10厘米,体重达到12克左右,可以捕捞出售。
二、 稻田养鳝高产诀窍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稻田整理。
最好选用房前屋后的肥泥田、山垅中段的浅脚烂泥田或山边坑底田。
因为这类田土壤肥沃,易滋生螟虫、虫蛹、蝇蛆、蚯蚓、水蛭、泥鳅、小鱼虾等小动物,鳝鱼食料丰富。
面积0。
067公顷以内。
养殖关键是防逃设施。
可在稻田周围砌造1米多高的单砖墙,砖墙水位线以上部分要达到0。
5米左右,并用水泥勾缝。
这种防逃效果好,但造价高、拆除不便,只适合小面积饲养。
若养殖面积大于0。
013公顷以上者,可采用铺油毡纸防逃法,效果也很好。
此外,沿田埂内侧开一条围沟,并于稻田中心纵横向外延伸各开一条厢沟。
两沟规格均为宽0。
5米、深25至30厘米,且使沟沟相通,用铁丝网或尼龙网拦挡进、出水口,防逃。
(二)鳝种放养。
放养时间以稻田翻犁结束后至插秧前为宜。
放养时,要选投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个体,以免互相残食。
投苗量,一般每0。
067公顷稻田投放平均尾重为20克的幼鳝1000至1200尾。
鳝鱼繁殖季节长,自繁能力强。
只需一次性投苗,便可连续捕捉。
(三)饵料投喂。
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动物内脏、屠宰下脚料和瓜果皮,必要时可适当搭配一些麸皮、米糠、豆饼、菜籽饼、鱼粉、豆渣和混合饲料等。
其中,以投喂蚯蚓效果最佳。
投喂前,大块的饵料要切碎。
投喂时间要根据鳝鱼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性,掌握于16时至18时进行。
投喂量一般一次控制在所养鳝鱼总体重的2%-3%,阴天、闷热天、雷雨前后,或水温高于35℃、低于10℃时,要适当减少;自制投饵台浮于沟内固定位置,让鳝鱼进入台内摄食。
还可在沟上挂一盏或几盏3-8瓦的黑光灯,灯距水面5厘米,诱虫落水;也可将肉骨、腐肉、臭鱼虾等腐尸物放在铁丝筐中、吊于沟上,引诱苍蝇产卵生蛆,让蛆掉入沟中,供鳝吞食。
(四)日常管理。
主要是田水的调节。
要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点,兼顾鳝鱼的生活习性,采取苗期、分蘖期稻田水深保持在6-10厘米;分蘖后期至拔节孕穗前,轻微搁田一次;拔节孕穗始至乳熟期,保持水深6厘米;往后,灌跑马水与搁田交替进行。
搁田期内,围沟和厢沟水深要控制在15厘米左右,并要经常更换新水。
其次是,要经常下田观察鳝鱼摄食和生长发育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剂饵料或施药治病。
再者,水稻施肥或洒药时,要首先把鳝鱼诱至沟内安全水域,并选用低毒无残留的肥(药)。
此外,还要经常检查田埂及灌、排水口的防逃设施,发现毁损,要及时修复、更换。
(五)疾病防治。
稻田鳝鱼较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种。
一是细菌性皮肤病。
5至9月为流行季节。
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游动无力,鳝头常露水面。
病情严重者,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而死亡。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田,消灭病源;引用洁净水源,防止水质污染;每50公斤鳝鱼用磺胺噻唑0。
5克与饵料掺拌投喂,每天一次,连用5-7天。
二是水霉病。
由于操作不慎等原因使体表受伤感染所致。
肉眼可见伤处长霉。
防治方法:及时加注新水;用小苏打每立方米水体20克全田泼洒;用0。
2*10-6硫酸铜溶液遍泼全田,直到病愈。
(六)捕捞。
待80%的个体长到100克以上时,就可捕捞上市。
捕捞时间,于秋末和早春两
我想学泥鳅黄鳝养殖技术那个地方能学另外几万元能开始吗?希望正在...
一.概述 黄鳝又称鳝鱼,长鱼等。
生长速度快,一般一个月可增长10厘米,9 个月体长可达300克,即达商品鱼规格.黄鳝尤其适应农村人工养殖, 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主要内容 概述:养殖黄鳝需注意的环境;建造养鳝池。
人工养殖黄鳝的技术措施:放养鳝种及鳝鱼的选择和投放,投饵和管理,防逃。
黄鳝养殖的管理:投给适口饵料,经常加注新水,创造适宜环境,注意防治鳝病,黄鳝的越冬。
黄鳝病害技术及防治,黄鳝几种常见病。
1.养殖鳝鱼需注意的环境 应选择水源充足,四季朝阳的地方,在水质上,是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定要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春秋季3-5天换水一次,夏天1-2天换水一次,其水深不低10厘米,注入水温不能超过5℃,以免因温度骤降引起死亡。
2.建造养鳝池 建造鳝池,要选地势稍高,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以小型为主 ,面积5-20平方米,或者30-6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池形应按东西走向, 为了防逃可另做池沿,四周高出地面30-50厘米,在土质较硬的地方建池可不用砖石,若在软土质处建池则要用砖石铺底砌壁水泥勾缝。
池底垫上经过曝晒松硬适度的泥土30-60厘米,便于黄鳝打洞潜伏,在接近水源处挖一进水口,在相对一侧下端平行水底处留一排水口,排进水口均要有拦鱼网布,防止逃鳝.池面1/3的水面可适度种植茭白,水花生,蒿草等水生植物,供鳝鱼蔽,遮荫改善鱼池环境。
参考资料:www.yangzhipeixun.cn/HSYZ/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