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肉兔饲养业发展的怎么样?
在国外,尤其是西欧各国早有养兔和吃兔肉的习惯。
在二次大战以前,养兔主要是用其毛和皮,吃兔肉多是收入低的穷人。
二次大战期间,农业遭到严重破坏,饲料短缺,饲养大家畜和家禽困难,各种肉食品奇缺。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饲养的家兔得到很大的发展。
但到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由于兔热病和黏液瘤病侵袭,使兔子大量发病和死亡,而且病兔给常吃兔肉的人带来一种厌恶感,从而使兔的饲养量和兔肉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
随着兽医科学的发展,兔病得到了控制。
尤其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而牛肉、猪肉价格高,特别是牛肉,收人低的人无力购买,集约化饲养的肉鸡虽然价格便宜,但味道欠佳。
因此,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价格低的兔肉,再次为人们所重视。
消费对象也由低收入转向中高级阶层,使兔肉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对兔肉的需求,国外不仅恢复了传统的家庭副业养兔,而且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还出现了专业化、工业化养兔行业。
目前,在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多采用以上两种形式养兔。
意大利政府为了鼓励养兔,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规模达到250只母兔以上的兔场,都给予50%的设备补贴。
这样的兔场在意大利约有900-1000个,他们已基本上解决了大规模养兔,从配种、繁殖、肥育直到疾病防治等一整套管理技术问题。
在法国工业化伺养条件下,1只母兔年繁殖6.5胎,每胎产仔8-10只,即母兔每只年均产仔73-75只。
仔兔28日龄断奶,再肥育42d,体重可达2.5kg,肥育期伺料转换率可达3:1。
据国际第四届(1988年)养兔大会报道,埃及计划在1992年将大幅度增加兔肉生产,以解决国内肉食品不足的困难。
总的讲,兔肉消耗量呈增长趋势,国际肉兔饲养业方兴未艾。
我国肉兔养殖业新的发展趋势
我国肉兔养殖业新的发展趋势:(一)肉兔品种呈多元化发展1.白色肉兔备受青睐。
近年来,白色肉兔的市场需求旺盛,发展迅猛。
其理由有三:其一,剪毛工艺的提高和普及。
经过剪绒机处理后,能将长短不一、针毛外露的白色肉兔的皮张变成长短一致、美观大方的“仿”獭兔皮。
因此,白色兔皮价格在以往2~4元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一般售价4~7元,旺季达到15元左右,养殖白色肉兔效益大幅度提高。
其二,对实验动物的需求量增加。
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使实验动物需求量增加,而对实验肉兔,无论是纯粹的科学实验,还是生物制品的生产,最理想的肉兔为白色的大耳白和新西兰系列,从而白色肉兔需求增加。
第三,因出口兔肉讲究漂亮的外观,而白色肉兔的产品优于其他毛色。
2.黄色肉兔需求旺盛。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黄”是吉祥和权贵的象征。
在经济较发达的南部省份,尤其是福建和广东,无论是肉鸡、兔肉还是蔬菜,人们更喜欢消费带黄色的产品。
因而黄色肉兔备受欢迎,而且价格要比其他毛色的肉兔每公斤高2~4元。
3.配套品系悄然兴起。
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4个肉兔配套系,分别是齐卡、埃哥(布列塔尼)、伊普吕和伊拉。
尽管配套系目前在我国推广有相当的难度,但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如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高等)和一些企业的大力推广,在一些地方,配套系饲养量不断增加。
(二)獭兔生产对肉兔的冲击:獭兔以皮用为主,皮肉兼用。
其肉质优良,出肉率高,加之优质獭兔的效益较高,因而,在一些地方无论是饲养,还是兔肉的销售,均对肉兔产生一定的冲击。
但是,从整体来说,目前獭兔的饲养量与肉兔还不能抗衡,主要因为獭兔的饲养受到区域的限制,獭兔饲养的主要区域是兔肉消费量较少的省份,特别是獭兔的饲养周期长,对饲料和营养条件要求也较苛刻,因此,限制了獭兔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三)国内兔肉市场特点1.生产区域不平衡。
我国年生产兔肉在40万吨以上,但生产区域不平衡。
主要生产省市在四川、重庆、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和江苏等,生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
其他地区尽管也不断增加,但限于养殖习惯、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在短期内其养殖基本格局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但是,由于政策、资金和资源等方面的影响,西部地区将成为肉兔生产的新的增长点。
2.消费区域不平衡。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多数省份兔肉的消费量很少。
除了四川和重庆的生产和消费同步,广东、福建消费大于生产外,其他省份兔肉消费成为主流很难。
3.价格区域不平衡。
兔肉价格历来存在着时间差和地区差。
一是由于一年四季肉兔生产的不均衡性,消费的不均衡性,存在供求差异,也导致价格上的时间差;二是地区消费量的差异和供求矛盾的差异,导致价格的地区差,一般来说,广东和福建等兔肉的价格比北方省份高一倍以上。
这种价格上的差异导致北养南销,北兔南运的局面,也是南北合作,优势互补的具体体现。
(四)饲养方式和经营的变化1.“公司+农户”成为发展的基本模式。
今后这种机制将不断完善,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规模化兔场发展势头强劲。
肉兔养殖以家庭养兔为主。
但是,限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影响,家庭养兔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盲目性大及产品的非标准化等许多弱点充分显露。
这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国际国内市场对兔肉产品要求强劲不相协调。
因此,规模型兔场发展空间大,势头强劲。
现在兔肉出口大省山东,已出现年出栏达20万只以上的兔场。
3.家庭中小规模兔场是长期的平衡器。
占据饲草饲料资源、场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广大农村家庭,是中国肉兔养殖的主体。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的不断变化,家庭兔场的规模会逐渐增加。
实践证明,家庭中小规模兔场对兔肉的社会提供量,将是长期的平衡器。
(五)深加工将是兔业发展瓶颈:肉兔业要发展,要增效,必须搞深加工。
过去我国针对出口进行了兔肉的简单加工,也进行了兔皮和兔肉熟制品的加工,但品种单一,多数加工科技含量低,使肉兔产品增值不高。
今后肉兔加工的方向是利用高新技术,进行肉兔的全方位深加工,特别是对兔副产品的深加工,这是中国兔业的发展重点、难点和瓶颈,也是未来兔业投资的热点之一。
(六)绿色兔肉生产势在必行: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以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为基本内涵的生态食品——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
肉兔以食草为主,其污染源较少,生产绿色兔肉的难度要小于耗粮型动物,因此生产绿色兔肉的重点是控制各种化学兽药和抗生素的使用,而代之以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制剂等天然、绿色和无污染药物。
我想了解一下中农金鑫(北京)农业科学研究院推广的养肉兔项目是不...
传统的畜牧业通常只包括马、牛、羊、猪和家禽(鸡、鸭、鹅,俗称“三鸟”)等的养殖业。
近年来,由于兔毛、兔皮和兔肉的特殊经济意义,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养兔生产成为一项新兴的畜牧养殖业。
家兔是食草小动物,日配精料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养兔不仅饲料容易解决,饲养管理也比较容易,饲养规模可大可小。
发展养兔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较为理想的农村家庭养殖业之一。
要提高养兔生产经济效益,必需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家兔的饲养管理一般原则为: 1、以青粗料为主,以精料为辅家兔能利用各种青粗饲料,并能有效地对其中粗纤维进行消化,因而应以青粗饲料喂养为主。
农家利用幼嫩的野杂草、青菜等饲喂,专业养兔可种植一些优质高效的牧草作饲料。
家兔虽是草食兽,但为了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家兔产品,如毛、皮、肉等,在家兔基本吃饱青粗料的基础上,适当添加精料,补足营养需要,将会更大提高经济效益。
2、多种饲料合理搭配 欲语说:“若要兔儿好,给吃百样草”。
单一饲料营养成份并不全面,必需喂给多样青草,合理配制精饲料。
青饲料应先洗净、晾干再喂。
当饲料随季节、品种变化更换时,要逐步进行,使家兔缓慢适应,防止母兔流产、胃肠炎等疾病...传统的畜牧业通常只包括马、牛、羊、猪和家禽(鸡、鸭、鹅,俗称“三鸟”)等的养殖业。
近年来,由于兔毛、兔皮和兔肉的特殊经济意义,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养兔生产成为一项新兴的畜牧养殖业。
家兔是食草小动物,日配精料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养兔不仅饲料容易解决,饲养管理也比较容易,饲养规模可大可小。
发展养兔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较为理想的农村家庭养殖业之一。
要提高养兔生产经济效益,必需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家兔的饲养管理一般原则为:? 1、以青粗料为主,以精料为辅家兔能利用各种青粗饲料,并能有效地对其中粗纤维进行消化,因而应以青粗饲料喂养为主。
农家利用幼嫩的野杂草、青菜等饲喂,专业养兔可种植一些优质高效的牧草作饲料。
家兔虽是草食兽,但为了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家兔产品,如毛、皮、肉等,在家兔基本吃饱青粗料的基础上,适当添加精料,补足营养需要,将会更大提高经济效益。
2、多种饲料合理搭配? 欲语说:“若要兔儿好,给吃百样草”。
单一饲料营养成份并不全面,必需喂给多样青草,合理配制精饲料。
青饲料应先洗净、晾干再喂。
当饲料随季节、品种变化更换时,要逐步进行,使家兔缓慢适应,防止母兔流产、胃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 3、定时定量喂料,供给清洁饮水? 每天按一定的次数、时间和饲料数量饲喂,可以使家兔养成良好的采食习惯,增进食欲。
哺乳母兔、商品兔采用不限量即自由采食的方法进行饲喂,以利于提高哺育性能和生产性能。
?根据季节特点和粪便情况,做好饲料的干湿搭配,霉雨季节或者粪便稀软时多喂干料;粪便太干时,则多喂青绿多汁料。
同时,经常注意清洁饮水的供给,使家兔根据身体需要饮入适当的水份。
? 4、注意清洁卫生,防署防湿? 家兔是怕热不怕冷,厌恶潮湿,喜欢干燥的动物,兔舍要求经常保持清洁卫生,通风干燥,不喂霉烂变质的、带泥水的或者刚喷洒过农药的饲料。
5、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为了有利于兔的生长发育,配种繁殖,应按年龄、性别、强弱进行分群饲养。
笼养的种公兔和怀孕、哺乳母兔应单笼饲养。
?家兔胆小怕惊,必需注意安静,防止兽害,避免母兔受惊产生流产,影响分娩、哺乳、配种等工作。
?有条件的应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特别是种兔,应专辟运动场地,让种兔运动,提高配种能力,减少空怀或死胎的发生。
经济效益分析:兔毛市场稳定价格波动不大 自2004年起,兔毛价格开始走出低谷,出现稳步回升。
到2006年,兔毛价格达到相对较高的利润状态,刀剪毛基本维持在140-180/千克上下,手拔毛价格相对较高一些。
对此,专家预测2007年上半年兔毛价格将持续稳定。
主要理由:一是前几年的兔毛市场低谷期,许多养殖户杀兔倒笼退出长毛兔养殖行列,导致兔毛实际供应量骤减,尽管现在市场发展稳定,但兔毛供应量与长毛兔养殖高峰时期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兔毛市场低谷时期养殖户与兔毛商贩积压的兔毛自价格回升以来基本已消化清仓,市场兔毛需求量大于供应量;三是各地兔毛深加工的开发力度加大,新产品不断涌现,对兔毛需求量增加。
2007年下半年,兔毛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回落。
主要原因:一是近两年来,兔毛市场的需求变化,价格稳步上升引起一些养殖者的高度关注,毛兔的养殖量将会有一定的增加,下半年兔毛的市场供应量会出现相对上升或供大于求的局面;二是尽管国内兔毛纺织、针织等深加工产品在不断开发,利用兔毛数量日益增加,但市场的客观需求量还很有限。
2007年下半年兔毛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幅度不会太大,将在现有基础出现小幅震荡。
除了不可抗力的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外,这种价格对从业者不会带来大的伤害。
一般来讲,刀剪兔毛120元/公斤,长毛兔养殖还是优选项目。
其他从业者要进入毛兔行业还需反复甄别各方面信息,投资要...
如何做好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打造我县中国生态厨房
为了推动该县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准确掌握县情民情,切实增强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的主动性和可行性,采取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和数据对比等形式,对该县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作如下浅析。
一、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现状分析 (一)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使用和监管 去年,该县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做到专款专用,建立资金使用专账,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较好地保障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该县产业发展。
(二)农技推广项目实施管理 该县农业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示范推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为了抓好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出成效。
该县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管理指导。
农技推广项目量多面广,按照分级负责、分工落实的原则,切实加强管理,指导做好项目实施工作。
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的有关要求,加大对项目的管理、监督、检查、考核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开展项目检查,确保顺利实施。
大部分项目进入实施关键阶段后,为了确保实施进度及质量,对农技推广项目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检查采用先自查、再抽查的方式,内容包括资金到位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已取得的成效等。
3.搞好项目总结,实施绩效评价。
按照《管理办法》要求,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考评,并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成效、考评情况等进行总结。
4.认真总结成效,加强典型宣传。
该县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成立项目领导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落到了实处,发挥应用示范带动作用。
挖掘和总结典型,利用各种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扩大影响。
二、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高投入带动大发展。
2011年该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投资达581万元,其中种植业450万元、水产业6万元、畜牧业125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县主导产业发展。
去年,优质稻产业持续增长,全年种植水稻面积47.1万亩,其中优质稻(含米粉专用稻)种植15万亩,早稻22.4万亩,中稻1.4万亩,晚稻23.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18.56万吨,比去年增长2%。
1.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生猪存出栏数比上年大幅度增长,今年生猪出栏达到45.1万头,同比增长22.5%;生猪存栏17.5万头,同比增长8.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万头,同比增长9.5%。
肉牛出栏18576头,家禽出笼518.12万羽,山羊出栏6026头,肉兔出笼18915头。
全县有生态养殖示范小区11个,生态养殖户达5031户。
2.烤烟产业再创历史新高。
全县烟叶种植面积2.86万亩,同比增长37%;收购烟叶9.45万担,同比增长62%;烟叶种植面积、收购量、收购金额和税收再创历史新高。
跃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二。
3.蔬菜生产成效显著。
全县新增连片百亩以上规模保障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8个,新增大棚设施面积300亩。
其中城区保障性基地3000亩,乡镇保障性基地5000亩,商品蔬菜基地11000亩。
涌现出了一批种菜能手和种植大户。
4.水产养殖业稳步增长。
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3.43万亩。
水产品产量达1.47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预计为1146吨,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增。
5.特种养殖业蓬勃发展。
从福建引进槐猪母猪50头建立槐猪养殖示范推广基地3个,从外地引进绿壳蛋鸡5000多羽建立绿壳蛋鸡示范养殖场;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竹鼠、养蜂、贵妇鸡、山羊等特种养殖,使一大批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6.休闲观光农业成为新亮点。
近年来,我县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业主有现代农业科技园 3个,规模以上休闲园区3个,休闲农庄12个,采摘园4个,水上活动中心1个,休闲食品加工企业6个,大小农家乐30多家。
休闲观光农业覆盖了粮食、烟叶、制种、生猪、特色养殖、脐橙、油茶、毛竹、水果、蔬菜、花卉等多个特色主导产业,呈现出6大类型,目前不同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我县已向上申报了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项目。
(二)新技术催生新活力。
2011年扎实抓好新品种展示,粮食高产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工作,不断扩大新技术推广应用范围。
(三)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该县积极做好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将试验示范成果在全县推广应用。
(四)培训提升发展速度。
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宣传活动。
2011年开展了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各类适用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民4500多人次。
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浓厚了全县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部分乡(镇)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重视不够。
传统的基层科技服务体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