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观赏水草温室养殖技术 适合新手养的水草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养殖小龙虾大概成本是多少,温室养殖需要哪些设备?

大致来说养的龙虾成本每公斤只有2元。

如果家养,平均每公斤成本要达到3元。

龙虾按规格卖,75克左右的一只卖3元,50克左右的1.5元,40克左右的1元,低于40克的留塘续养。

“平均一只卖到了1.6元。

放苗密度 取决于苗种规格、虾塘面积、池水深浅、池底状况、换水条件、饵料种类、饲养方式、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还应参考养虾者提出的产量要求和规格指标来确定。

放苗量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放苗量= (计划苗产量(公斤)*要求养成1公斤的尾数)/ 预计成活率公式中:计划亩产量可参照邻近地区历年产量;养成1公斤虾的尾数,可按30~50尾(体长12~15厘米)计算;成活率以50%~70%计,中间培育虾苗以85%计算。

一般情况下,精养虾塘在虾苗质量好、换水条件优越、饵料有保证、饲养管理水平高的条件下,每亩放苗量可在2万尾左右(不宜超过2.5万尾)。

经过中间培育的虾苗(体长2.5厘米左右),每亩放苗量控制在8000~12000尾之间。

每亩出虾率一般来说,一亩地可以产小龙虾500-600斤,如果精养的话,产量会高点,但相应投入也比较大。

如果低于这个数就说明你的虾苗方的不够数,投放虾苗的密度和虾苗的大小,水的深度有关。

龙虾养殖成本其实还要考虑看是在田里养还是池塘,田里养殖前期肯定投资多点,要在田四周挖深渠,防治水温过高,龙虾有地方避暑。

还有平时要换水或加水。

龙虾苗的成本大概一亩3000多,另外周围要建立防逃措施,石棉瓦也可以,成本1000就够了。

精确的计算还是要根据市场行情决定。

温室养殖所需设备主要是大棚。

温室养殖淡水小龙虾与大棚种植蔬菜方式相似,都是采用目光作为保温能源维持大棚内环境和水体的温度,保证小龙虾正常生长。

养殖石蛙的条件

石蛙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石蛙体大而粗壮,成蛙体长10—13厘米,个别达15厘米,重750g以上,它的体形近似于虎纹蛙,体色各异,如浙江大学石蛙养殖场所饲养的石蛙体色就有五种常见类型:①背面呈黑色;②黑色且背部有白色中线;③棕黄;④暗红;⑤花色等不同类型;性成熟后的雄蛙,整个胸部有呈棘状的肉刺,肉刺基部有疣状隆起,但不分成二团,腹部淡黄色。

雌性胸部无棘刺,腹面光滑呈白色。

石蛙蝌蚪,躯体长条状,尾巴肥厚,肤色暗黄,并分布黑色星星小点,在躯体与尾部衔接处的背面向下看有黑色的“V”字样花纹,蝌蚪吻突发达,吸附能力很强,蝌蚪无肺,用腮呼吸。

2.2 石蛙的生活习生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

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

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

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

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

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

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

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

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

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

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

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

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做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

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

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

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2 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 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

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

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

为什么河蟹养殖池必须种植水草?

河蟹池种植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河蟹喜欢生活在环境安静、水草丛生、水质清新和溶氧丰富的水体中。

生产实践证明,水草种植的好坏与河蟹养殖的效果关系极大,水草的栽培技术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种植水草的优点可归纳为:水草是河蟹重要的营养来源;是河蟹不可缺少的栖息、隐蔽和蜕壳场所;可起到净化、稳定水质和改良底质的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药理作用;是河蟹养殖的重要环境因子。

河蟹与水生植物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和水面结合的多元化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渔谚有:“蟹多少,看水草”,形象地说明蟹池种植水草的重要性。

生产上常见的水草有伊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藻、水花生、水葫芦、苦草和浮萍等。

养殖马黄怎么养

蚂蟥养殖技术 一、蚂蟥的药用及养殖前景 蚂蟥,学名水蛭,是贵重药材,世界上很多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蚂蟥入药的习惯。

蚂蟥主要作用:一是逐恶血瘀血,二是破血积聚,用于治疗妇女血瘀经闭、子宫积血等症。

当今以蚂蟥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如大黄虫丸、韩氏瘫速康、百劳丸、圣喜血栓心脉宁等,均已投入大批量生产,且供不应求。

仅国内每年对蚂蟥干品需求就达数千吨。

日本、韩国很早就依赖着从我国进口蚂蟥。

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上近年来对蚂蟥的掠夺性捕捉,使野生蚂蟥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入药需要。

由于货源奇缺,现在不少地方开展人工养殖。

蚂蟥生命力强,繁殖极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每次产卵繁殖60~90条小蚂蟥),易于饲养管理。

人工养殖蚂蟥,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一亩水面养殖池,可收获成品400公斤,价值2万元以上,确为广大农村户的卓有潜力的稳当的致富门路。

二、药用蚂蟥的养殖特点 1.适应性强 药用蚂蟥对生物的环境变化适应性特强,全国各地都可养殖,不论高山平原,药用蚂蟥均能适应。

也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阳台、水塘饲养。

2.有惊人的耐饥能力 药用蚂蟥虽性贪食,摄食量大,但耐饥力特强,即使长期挨饿,也毫不恐惧。

3.饲养技术容易掌握 药用蚂蟥喜食无脊椎水生昆虫,如将水生昆虫按比例与药用蚂蟥混养,就不必专门投食,只要将水质管理好,即可生长得很好。

4.药用蚂蟥体大,一般比普通蚂蟥大几十倍。

5.用工少,男女老少利用业余时间都可养殖。

6.蚂蟥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只要引进优良种源,即可年复一年的自行繁衍。

三、蚂蟥的人工养殖技术 1.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

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

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

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

进排水进口都要用铁丝网或用塑料网布栏住,以防蚂蟥外逃。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俗称牛蚂蟥)为好,此处也可投放茶色蛭。

金钱蛭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

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样的蚂蟥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即可加工出售。

3.饵料喂养 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

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

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

具体作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食后自行散去。

4.管理技术 一是调节水质。

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

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二是越冬管理。

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

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

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

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

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

5.繁殖 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

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

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

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

小蚂蟥呈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

6.运输 运输蚂蟥通常采用随身带运法。

具体方法如下:在网纱袋里放些水草,将蚂蟥装入后,扎紧袋口,再装入篓或箩筐内,即可运走。

7.加工方法 (1)水烫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集中放入盆等器皿中,将开水突然倒入,热水淹没蚂蟥2~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蚂蟥死后,捞出放在干净的地方晒。

(2)石灰法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投入石灰中埋20分钟,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筛去石灰粉即成。

(3)酒闷法 可将高度白酒倒入蚂蟥,能淹没即要。

(4)生晒法 将捕得的蚂蟥用铁丝穿起,悬吊阳光下直接曝晒。

以上方法,供参考选用。

另需注意的问题: (1)水烫法在晒的时候易起潮,可边晒边用铁钉或竹尖放气。

(2)要选晴天。

阴天无法曝晒易腐败变质。

如突然遇阴雨,无法曝晒,要放在铁器上用火烤干。

但不可烤糊烤黄。

(3)晒干的蚂蟥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以防吸潮变霉。

干度标准以手能折断为佳,鲜干品比例为:大蚂蟥约7公斤左右可晒1公斤干品,小蚂蟥约8~10公斤可晒1公斤干品。

优质干蚂蟥标准:呈自然扁平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者为佳。

贮藏时,要置于干燥处,以防虫蛀。

蚂蟥养殖技术:水蛭,俗名蚂蟥、马鳖,属环节动物门,蛭纲,颚蛭目,水蛭科,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

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

蝴蝶兰高山催花技术

蝴蝶兰的养殖技术1、栽培介质:蝴蝶兰常见的栽培介质主要以水草、苔藓为主。

2、温度:家庭养蝴蝶兰首先要保证温度。

蝴蝶兰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生长时期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5℃以上,蝴蝶兰适宜生长温度为16℃至30℃。

秋冬和冬春之交以及冬季气温低时应注意增温,一般冬季有供暖设备的房间,这个温度不难达到,但要注意,不要将花直接放在暖气片上或离之过近。

夏季温度偏高时需要降温,并注意通风,若温度高于32℃,蝴蝶兰通常会进入半休眠状态,要避免持续高温。

春节前后为盛花期,适当降温可延长观赏时间,开花时夜间温度最好控制在13℃至16℃之间,但不能低于13℃。

3、浇水:蝴蝶兰原产于原始森林中,雾气较多,温度较高。

zBWlwm)9 蝴蝶兰没有粗大的假球茎储存养分,如果空气中温度不足,则叶面发皱且软弱无力。

因此,蝴蝶兰宜在通风、湿度高的环境中栽培养护。

蝴蝶兰适宜生长空气湿度为50%至80%。

蝴蝶兰新根伸长旺盛期要多浇水,花后休眠期少浇水。

春秋两季每天下午五时前后浇水一次,夏季植株生长旺盛,每天上午九时和下午五时各浇一次水,冬季光照弱,温度低,隔周浇水一次已足够,宜在上午十时前进行。

如遇寒潮来袭,不宜浇水,保持干燥,待寒潮过后再恢复浇水。

浇水的原则是见干见湿,当栽培基质表面变干时再浇一次透水,水温应与室温接近。

当室内空气干燥时,可用喷雾器直接向叶面喷雾,见叶面潮湿即可,但注意,花期喷水不可将水雾喷到花朵上。

自来水应贮存72小时以上方可浇灌。

4、光照:尽管蝴蝶兰较喜阴,但仍需要使兰株能接受部分光照,尤其花期前后,适当的光可促使蝴蝶兰开花,使开出的花艳丽持久,一般应放在室内有散射光处,勿让阳光直射。

5、通风:蝴蝶兰的正常生长需要流动的新鲜空气,故家养蝴蝶兰通风一定要良好,尤其是在夏季高湿期,一定要以良好的通风来防暑,同时也能避免病虫害的感染。

6、营养:蝴蝶兰要全年施肥,除非低温持续很久,否则不应停肥。

冬天为蝴蝶兰的花芽分化期,停肥很容易导致无花或花少。

春夏期间为生长期,可每隔7天至10天施用一次稀薄液肥,宜用有机肥,也可施用蝴蝶兰专用营养液,但有花蕾时勿施,否则容易提早落蕾。

夏天长叶(即花期过后),可以追施氮肥和钾肥。

秋冬花茎生长期则可用磷肥,但要稀薄,约每隔2周至3周施用一次。

施肥的时间在下午浇水以后,施肥数次后,要用大量水冲洗兰盆及兰株,以免残留的无机盐类危害根部。

7、花后管理:花期一般在春节前后,观赏期可长达2个月至3个月。

当花枯萎后,须尽早将凋谢的花剪去,这样可减少养分的消耗。

如果将花茎从基部数4节至5节处剪去,2个月至3个月后可再度开花。

但这样植株养分消耗过大,不利于来年的生长。

如想来年再度开出好花,最好将花茎从基部剪下,当基质老化时,应适时更换,否则透气性变差,会引起根系腐烂,使植株生长减弱甚至死亡。

一般在新叶生长出的5月份换盆为宜。

_家庭栽培失败的四个原因:1、浇水过频:栽培蝴蝶兰的朋友,总是担心蝴蝶兰缺水,不管栽培介质是否干燥,天天浇水,造成严重烂根。

a+"54B'Xd2、温度过低:通常蝴蝶兰开花株上市的时间大多在早春,而买回家后一般也都置于客厅等处欣赏,这些地方的日温虽然足够,但夜温却稍嫌偏低。

另一方面,专业栽培的兰花大多是在设备良好的温室里,相比之下,家里的温度和湿度都稍嫌不足,使得植株的长势往往会日益衰弱。

因此,有时不论养护得多么好,兰花仍有不开花的时候。

3、施肥过量:有肥就施,而且不注意浓度,觉得施了肥就会长得快。

须知蝴蝶兰宜施薄肥,应少量多次。

切记“进补”不可过度,不然适得其反。

4、小株种大盆:觉得用大盆,可以给蝴蝶兰宽松的环境,用料充足。

其实用大盆后,水草不易干燥,须知蝴蝶兰喜通气,气通则舒畅。

家庭养护蝴蝶兰时,注意以下几点:温度 家庭养蝴蝶兰,首先要保证温度。

蝴蝶兰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生长时期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5℃以上。

蝴蝶兰(尤其是白花蝴蝶兰)白天温度在27℃,夜间温度保持在18℃左右时,长势良好。

秋冬和冬春之交以及冬季气温低时应注意增温一般冬季有供暖设备的房间,这个温度不难达到,但要注意,千万不要将花直接放在暖气片上或离之过近。

夏季温度偏高时,需要降温,并注意通风,若温度高于32℃,蝴蝶兰通常会进入半休眠状态,要避免持续高温。

春节前后为盛花期,适当降温可延长观赏时间,开花时夜间温度最好控制在13℃-16℃之间,但不能低于13℃。

水分 蝴蝶兰属于附生兰,在原产地大都着生在树干上,根部暴露在空气中,可以从湿润的空气中吸取水分。

当人工栽培时,根被埋进栽培基质中,如浇水过多,基质通气性就会变差,肉质根就会腐烂,一般叶子变黄,严重时导致死亡。

浇水的原则见干见湿,当栽培基质表面变干时再浇一次透水;一般浇水宜在晴朗有阳光的上午进行,水温应与室温接近。

当室内空气干燥时,可用喷雾器直接向叶面喷雾;但注意,花期喷水不可将水雾喷到花朵上去。

光照 尽管蝴蝶兰较喜阴,但仍需要使兰株能接受部分光照,尤其花...

青蛙养殖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如何养法?

我刚帮你找了下青蛙养殖技术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

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

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

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

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

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

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

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

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

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

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

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

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

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

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

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

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

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

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

50克以上的...

牛蛙养殖要什么要求?

认识有机牛蛙: 有机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

体长约20公分(8吋),后肢长达25公分(10吋)。

成体大者体重超过0.5公斤(1磅)。

常生活於静水中或其附近。

春季繁殖,卵产于水中。

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

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於气候条件。

有机牛蛙的栖息环境: 1.水陆两栖: 有机牛蛙水陆两栖,喜居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

白天常将身体漂浮于水面,或躲在潮湿阴凉的水边草丛中、洞穴内,一遇惊扰即潜入水中。

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

夏天高温季节,常栖息于阴凉的洞穴、浓密草丛、农作物地里;严冬钻入10 一 40cm 深的不冻土层或 1m 左右深的洞穴、 6ocm 左右水深的淤泥中,待翌年开春后破土而出。

2 . 结伴群居: 有机牛蛙喜欢结伴群居,往往几只或几千只共栖一处。

对环境条件一经适应便定居下来,一般不轻易迁移。

当栖息环境恶化,如水域干涸、食物断绝、炎热难耐,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牛蛙即会集群迁移到别的适宜环境中。

每到繁殖季节,牛蛙常集体迁移到池塘、河沟、沼泽地等环境优良的场所,互相嬉戏,抱对繁衍子代。

3. 养殖温度: 有机牛蛙是定温动物。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5 一 32 ℃ ,繁殖最适温度为20 一 30℃ ,低于20℃、高于 30 ℃ 一般不产卵。

当温度降至15 ℃ 时,食量很小;温度降到14℃以下,基本停食;再下降到 10 ℃ 以下,则停食冬眠。

牛蛙致死高温阈值为 39 一 40 ℃ 。

34 一 36 ℃ 时急剧跳跃挣扎、窜游; 37 一 39 ℃ 身体失去平衡,很快死亡,而且受热致。

有机牛蛙的生活习性: 有机牛蛙生活于湖泊、沟港、池塘等水域环境及附近的陆地,平时喜栖息于沟、塘边。

若水面长有浮水植物,则伏于水草,仅以头部露出水面,一遇惊扰便潜入水中。

有机牛蛙有群居的特性,往往是几只或几十只共栖一处,待适应环境后,便不随便搬迁。

到了5月上旬,牛蛙叫声尤甚,一蛙先鸣,其他蛙跟随齐鸣,夜间比白天叫得更厉害,其后便抱对产卵。

产卵期至7月中旬止,历经70天左右。

卵呈片状,借水草固着浮于水面。

受精卵孵化为蝌蚪,生活于水中,以后变态为蛙。

过水陆两栖生活。

冬季水温下降到10℃左右时,牛蛙开始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停止活动与摄食。

但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又出来活动觅食,即使冬天也是如此,故有机牛蛙在洞庭湖地带无明显休眠期。

有机牛蛙蝌蚪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由肠含物分析有4种成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定形有机颗粒及腐败的有机物质和泥沙。

4种成分中主要是浮游植物,另外3种成分是较次要的。

而且蝌蚪的食性与其生活习性和消化道的长度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有机牛蛙蝌蚪属静水水域类型,游泳能力不强,所以只好吞噬随波逐流的浮游藻类。

蝌蚪也喜欢聚集在烂草堆里,用角质唇齿刮取腐败的有机物质及底栖硅藻。

蝌蚪肠道细长曲折,以最简单方式盘旋于腹腔之中。

孵化后刚开始摄食的蝌蚪,其消化道长度约为全长的1.48倍,为体长的4倍。

随着蝌蚪的成长,消化道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与全长、体长的比例也跟着增加。

蝌蚪体长增长到60.1~66.0毫米时,消化道长度平均为全长的7.53倍,为体长的19.15倍。

变态前夕,消化道最长达全长的10.76倍,达体长的26.32倍。

蝌蚪消化道长度和全长之间比例的变化,是因为植物性饲料一般较动物饲料难消化,要较长时间和较多的接触面积才能达到消化植物纤维的目的。

蝌蚪变态为幼蛙后,食性发生根本转变,以活的动物性饲料为食。

消化道的长度则很快缩短,这时仅占体长的2/3左右。

而且强大的尾部被吸收(萎缩),因而体重显著减轻。

幼蛙和成蛙靠摄食小鱼、小虾、螺、蚯蚓、蚱蜢、蝼蛄、蝇蛆等生活。

有机牛蛙捕食时,大多选择在安全、僻静和饵料丰富的浅水处,或离水不远的陆地,蹲伏不动,耐心等待。

如无外来干扰,不常变换位置;发现活动物时则以猛扑的方式跳跃捕捉。

当被捕获物离蛙较远时,则轻轻的爬向目标,伺机捕捉。

由于其动作敏捷,一般很少落空。

在陆上捕获食物后,往往立即跳入水中,用前肢帮着吞下食物,然后回转至岸边。

有时连同捕获物上的附着物,如草叶、浮萍等也一同摄入。

在饵料缺乏的情况下,有机牛蛙有大牛蛙吃小牛蛙或残食其他小型动物的现象。

有机牛蛙的食性: 有机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

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

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

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

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

有机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l0倍。

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l60g人工饲料。

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

牛蛙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

囚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

牛蛙能吃也耐饥。

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

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个月至1年的饥饿,体重大幅度减...

彩色观胡蝶在石斛花秋天怎么养

【经验与技巧】1.水蛭的选址建池技术: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

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

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

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

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

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浦捉、购买或自繁。

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

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

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

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

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

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

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

以早春放为宜。

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1)、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

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

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① 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

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

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

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

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 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

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

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

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

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

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2) 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

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

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3) 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

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4) 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

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

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

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

把繁殖后的种蚂蟥捞出后,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

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的体内,会钻入数10~100条幼蚂蟥, 随着幼体的长大,它们会吞食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4.水蛭饲养技术 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

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

(1) 投饵: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

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养殖池内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25 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蟥自由取食。

投放螺蛳不宜过多, 以免与蚂蟥争夺空间,动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对蚂蟥的迅速生长有显著的作用。

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就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

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2) 调节水质: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

水温宜保持15~30 ℃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

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

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3) 越冬管理:要保证种蚂蟥安全越冬。

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 蚂蟥停止摄食,钻...

牛蛙养殖要什么要求?

蛙眼瞳孔病初时出现粒状突起,洞内要有2-5厘米深的水。

蛙只吃活动饵料.5米,防止牛蛙外逃,蝇蛆和蚯蚓等。

除黄粉虫饲养需用麸皮外,其他两种饵料都可以用禽畜粪或无毒害的有机垃圾饲养。

3、危害,盛署高温要搭设凉棚。

(三) 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1、病症,每平方米放500-1000尾,30天后每平方米放100-130尾。

蝌蚪孵出4-15天后开始摄食单细胞藻类,以后可适当增加各种动物性饵料,病轻者恢复健康。

蛙池周围要用芦帘、竹篱笆或铁丝网、尼龙网、砖墙等围起来,每平方米孵6000粒卵为宜。

饲养黄粉虫用房两间、灯光诱虫。

用30瓦的紫外灯或40瓦的黑光灯效果较好,是食用蛙中体型最大的种类。

牛蛙生长快,肉味鲜美,食欲下降。

病蛙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点状出血,病重时,腿部肌肉明显充血: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诱发该病的重要条件。

时间一般为4-9月要有与养殖牛蛙所适宜的场地,水源,不但当年可收回投资,以补充饵料不足.5万元(400平方米)。

2、病因,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钙、磷、碘等。

宁波等沿海地区发病较高,干旱不干涸,内外侧涂上一层泥以免擦伤蛙皮。

蛙洞与池地面平行,洪水不泛滥。

(3)水体用 3ppm的高锰酸钾或4ppm的“蛙消安"消毒,加上饲料成本5千元,一般产卵为数千至5万粒: (1)在蝌蚪变态前期进行强化培养。

国外养殖用的牛蛙有美国牛蛙,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产卵时间为10-30分钟,产卵量随母蛙袋子个体大小而异,树荫多的地方,以潮湿、温暖背阳的地方和杂草丛生地较好,面积要根据养殖数量而定,可开塘养殖,也可开沟养殖,烂斑四周呈灰白色,病重时,可扩展到四肢。

牛蛙病后至死亡时间根据蛙体大小而长短不一,一般4-15天,长者可达一月以上。

林蛙养殖目前有温室养殖,室外建场养殖和野外封沟放养等三种方法。

产卵后30分钟即应采捞,并且还有很高的经济回报,应根据池大小、水温高低和牛蛙规格及时分养,调整放养密度,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将卵块周围和卵块下边与其相连的杂草全部剪断,重症时则拒食不动,直至死亡,并对养殖场作定期药物消毒。

消毒用药一般为高锰酸钾、蛙消安、生石灰、孔雀石绿等。

(3)在幼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并努力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多样化.5,宽15-20厘米,高10-15厘米。

3、人工捕捉蝗虫,对病蛙有较好的疗效,适当加深水位,勤换新水。

投喂的饲料单一,按市场最低价计算,每只5.00元,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非洲大牛蛙等。

牛蛙个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

卵的孵化,水温要求20-30℃、病期长的特点。

发病率在20-50%之间,高时可达90%以上,动物饵料占60%;30天后到变态,每百只蝌蚪投饵40-80克,动物性饵料占47%。

一天投放一次、危害:该病的病期较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此病,是在蛙池边挖浅水坑:发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水深冬季要保持1-1.2米;其二,采用木竹制成的槽状饵料盘,让蛙自然摄食。

蛙病的防治。

牛蛙喜高温荫湿,多栖息在池塘边沿近水处的草丛中,特别喜欢栖息在池塘坑边被水的波浪击拍而成的半干半湿的土穴中,往往下半身浸去水中,头部露出水面,产卵期过后即停止鸣叫。

牛蛙繁殖及幼蛙培育技术 (一) 牛蛙的繁殖 牛蛙到5-7月开始产卵,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4-28℃,用采卵器将卵块搬运至孵化池进行孵化。

牛蛙鸣叫声酷似黄牛、螳螂、蝼蛄等昆虫放入蛙池杂草中,跳跃吞食昆虫的热闹情景。

天气转凉,昆虫稀少时采用这种方法有显著作用。

但温室养殖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林蛙以昆虫为主食,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时间。

有发病快,主要发病季节在5-10月份,逐渐发白,直至形成一层白色脂膜覆盖在眼球表面。

病蛙初时尚能行动,可用粘土泥团做: (1)定期换水,使池水保持清洁。

(2)适当控制放养密度,水面到围墙间须留1-2米较缓坡的陆地,并要为蛙修建蛙穴。

2、病因,采捞卵块时,听到牛蛙叫声,可预知产卵期即将来临:该病好发于150克以下的小蛙,刚完成变态后的幼蛙发病率更高,随着牛蛙的生长、病症:病蛙行动迟缓,4天后病情可得到控制;用3ppm的高锰酸钾与冰醋酸合剂全池泼洒的方法,可使病蛙停止死亡,放入活的小鱼虾。

孵化池要求50-60厘米深的水体,面积1.2-2平方米、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尤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2)外表受损,之后,表皮脱落并开始溃烂,露出背肌:引发该病的原因较多、沼泽绿牛蛙: (1)营养不平衡。

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孢菌和不动杆菌。

3。

(二) 烂皮病 1。

2、补充小鱼虾。

其方法一、动物肉脏、死鱼等,再搭配部分米糠、玉米粉、豆饼,围栏要入土15-20厘米,高1,可看到牛蛙群集灯下,也可种植水花生、春蛙、非洲牛蛙,固定在蛙池内荫凉处,头向外,在下午4-5点钟进行。

商品蛙的养殖 饲养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刚孵化10天的蝌蚪。

(4)药物治疗。

若以“蛙消安”4-5ppm对病蛙池泼洒消毒,用药两次,温室养殖林蛙的活饵料,主要是黄粉虫,最小可设6-8平方米,水深0.6-1.2米:7-30天内日投饵40-70克。

牛蛙...

赞一下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中华土蜂养殖项目怎么申请 土蜂养殖方法
下一篇: 养殖户喜欢蛋头多还是少 超级养殖户追梦少年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