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谷城养殖蓝孔雀2万一组是骗人的吗
广告价格特别便的,养殖效益特别高的,不论区域包回收的基本上都是假的,不可信。
单说价格,现在信息时代,如果真有这么好的效益,当地养殖户早抢完了,还用全国做广告么?还有就是如果不用先付钱,他们就不怕你养成后偷卖么?合作养殖不分品种,跨区域的都不可信,比如养殖过程突发情况,离得远怎么进行技术支持?损失了责任谁负?搞养殖没经验第一次就能成功只有运气逆天才行。
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如果不纠正,都可以发展成一个严重的后果。
...
江南有什么特点?
在“二十四史”中,最早出现“江南”的记载是《史记·五帝本纪》:“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这里所言“江南”的意义实在太浮泛了。
到秦汉时期,“江南”的含义略显明确,主要指的是今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全部。
《史记·秦本纪》中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
”黔中郡在今湖南西部。
由此可见当时“江南”的范围之大。
但据《史记·五帝本纪》,可知其南界一直达到南岭一线。
由于江南涵指了湖南、湖北之地,所以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今湖北宜都)为江南县。
在汉代人的概念中,江南已经十分宽广,包括了豫章郡、丹阳郡及会稽郡北部,相当于今天的江西、安徽及江苏南部地区。
以会稽郡北部为“江南”的概念由此产生。
当然,在两汉时期,洞庭湖南北地区应是江南的主体,而这一地区又属荆州的范围,所以东汉人常以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北距长江很远的襄阳,概指“江南”。
《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
江南悉平”。
其中的“江南”说的就是这一地区。
至隋代,“江南”也被用作《禹贡》中“扬州”的同义词,但实际上“江南”还有江汉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
①因此,《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江南豫章、长沙”与“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描述,在清代人看来,都属湖广、江西地区;而《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事实上就是清人心目中的“江南”。
② 江南较为明确的江南概念应当是从唐代开始的。
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自湖南西部以东直至海滨,是秦汉以来最为名副其实的江南地区。
显然,这个江南道的范围实在太过广泛,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朝廷将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西两道和黔中道三部分。
唐代对于“江南”一语的用法,常常超出长江以南的范围。
韩愈所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的“江南”,其实是指江淮以南、南岭以北的整个东南地区。
江南东道(简称江东道),包括了浙江、福建二省以及江苏、安徽二省的南部地区。
唐代中期,又将江南东道细分为浙西、浙东、宣歙、福建四个观察使辖区。
其中的浙西地区完全吻合了以后人们对于江南的印象,包括苏州(含明清时的松江、嘉兴二府地区)、湖州、常州的全部及润州、杭州的各一部分。
所以明清时江南的核心地区,在唐代仍是用“江东”来表示的。
当然,那时江南最确切的含义是指长江以南地区。
该地区的繁盛富庶,在唐代就已出现了。
北宋朝廷为了财政的管理方便,设置了转运使“路”。
至道三年(997年),全国被分为十五路。
唐代的江南东道在此时分为两浙路、福建路、江南东路。
③两浙路则包容了以后江南的核心地域,相当于今天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及浙江全境,也是狭义上的江南。
① 参见周振鹤:《释江南》,载《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另见周振鹤:《随无涯之旅》,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24--334页。
②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一《江南》,上海书店1983年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本,第245页。
③ 参见周振鹤:《释江南》,载《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的。
如清代所谓的“江南”,主要指的是今天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两省地区。
但经济意义上的“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浙西、吴或三吴地区。
明代已经将苏、松、常、嘉、湖五府列为“江南”经常性的表述对象,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已在全国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且备受国家倚重。
嘉靖年间的嘉兴府海盐县人郑晓,就是以这些地区来论述江南的。
①所以后来有人建议在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设立专门的行政区,并置督抚专治,称作“江南腹心”。
②明清笔记小说中的江南,一般就是指这一地区。
有的甚至表示杭、嘉、湖、苏、松、常、镇七府就是所谓的“江南”。
③ 当然,明清人对“江南”一词的运用还是相当随便的。
在他们的意识中,只要与这些地方有关联的,就可指为“江南”,丝毫不会注意有什么界域存在。
① [明]郑晓:《今言》卷三,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9页。
② [明]卢泾才:《上史大司马东南权议四策》,载[明]冯梦龙编撰:《甲申纪事》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
明末清初人顾炎武在其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民国二十五年涵芬楼影印昆山图书馆藏稿本)原编第十一册“浙江上”中所述的相同内容,显系直录卢氏原文。
③ [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