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养殖水质的调控 对虾养殖水质调控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水蛭养殖,水质调控的方法是什么?

水质是水蛭生存的主要条件,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一定要强化水质管理。

一是保证合适的水位,水蛭繁殖是在覆盖物下边的泥土中,并不是在水中繁殖。

在繁殖期如果水漫过土床7天 左右,水蛭卵会因缺氧而死亡,要注意保持合适的水位,以确保养 殖成功。

二是池塘的水质以黄褐色、淡绿色的水体较好,水深60cm, pH呈现中性或微酸性。

三是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使用微生物制剂, 根据水质具体情况,适时投放定量的光合细菌浓缩菌液,每月一次, 以调节水质,增加池中溶氧,消除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

四是要 及时清理已死亡的漂浮在水面的螺、蚌尸体。

河蟹养殖过程水质的调控是怎样内容?

蟹种培育阶段水质要求总的来说要“肥,活、嫩、爽”,因此要采取以下管理方法: (1)换水与施肥 Ⅱ期幼蟹前保持水位稳定,不换水。

Ⅱ期至Ⅵ期幼蟹,5天左右加水一次,每次加水3~5厘米,逐步将水深加至70〜80厘米,使坂田(有环沟的塘口)上有水,此时应把幼蟹分散进入整个培育池养殖。

每次换水后全池泼洒生物肥料1.0~1.5千克/亩,调节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5~30厘米。

Ⅵ期仔蟹后,由于饲料投喂量加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不需要再施肥肥水,通过换水调节水质,一般3~5天换水1次,边排边进,每次换水量为池水1/10。

随着气温升高,水位应逐渐加深,7T9月,保持水位80~100厘米,每隔7天换水2次,换水量1/10,保持透明度在35~40厘米。

10月每半个月换水一次,换水量1/10,保持水位80~100厘米。

11月以后将水加到最高水位,进入越冬阶段。

(2)水质调控 一是不定期地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一般一个月左右(视水体肥度而定),施用生石灰1次,亩用量5千克(以1米水深计),化水全池泼洒,施用时应避开幼蟹蜕壳期。

二是施用光合细菌、EM原露等微生态制剂。

光合细菌、EM原露等微生态制剂能有效转化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降低水体肥度,从而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

水质较肥的塘口或温度较高时(7—8月),5~7天施用1次,水质清瘦的塘口,一月施用2次即可。

施用微生态制剂时,不可同时施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剂,以免降低效果,二者应相隔5~7天。

(3)溶解氧管理 加强溶解氧管理,防止出现缺氧,造成河蟹产生应激反应。

科学使用增氧机,正常天气开机增氧时间:7—9月21:00开机,其他时间22:00开机,至次日日出1小时后停机;连续阴雨天气全天开;梅雨季节和高温季节(7—9月),下午13:00—16:00增加开机2~3小时。

如没有安装增氧机的塘口,阴雨天或高温季节应泼洒增氧剂,并适当增加换水次数。

实践证明,安装微孔增氧的塘口,在其他条件相比情况下,比没有安装增氧机塘口产量高20%以上。

影响水产养殖水质的因素及其调控技术要点有哪些?

影响水产养殖水质的因素及其调控技术要点 有:(1)氧气不同鱼类等水产品对氧气的需要量是不同的,通常个体大而且活跃的水产品对氧需要量大。

空 气中的氧气在水表面通过扩散的形式进入水中,有的鱼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

不断搅拌水体,或水不停流动,都 能使氧气更容易进入水中,增加水中含氧量。

另外,在水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也可增加水中含氧量。

植物在白天 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可产生氧气。

但要注意,晚间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可导致晚间水中含氧量 下降,但水生植物产生的氧远远大于它所消耗的氧。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水中含氧量过高对鱼类的健康也是有 害的,这时还可通过搅拌的方法使水中过多的氧气进人空气中而降低含氧量。

(2)pH值 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度的单位。

有些 水生生物喜欢酸性的水,即pH值低于7的水,有些则正好相反。

pH值越低,水的酸性就越大,pH值越大,水的碱性就越强。

有的水生动物能适应pH值变化很大的水, 有的则不能。

水中pH值主要受植物的呼吸作用、各种有 机废弃物的影响,及时清除各种有机废弃物、确定合理的植物栽培密度、经常更换水体可控制pH值。

向水中加人 含钙的岩石或某些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如硫酸铜、硫酸铁)等可使水体的pH值高于7,同时水的硬度也会增加。

(3)盐度和比重盐度是指水中溶解的盐(无机化合物)的总量,一般用单位ppt或者比重表示。

ppt表示每 千克海水中含盐多少克。

海水中溶解的盐越多,水的比重越大。

纯水的比重为1,海水的比重在1. 021-1. 024, 含大约35 ppt的盐分。

盐度主要由水体本身决定,在养 殖前,应该根据本地水体的盐度选择合适的水生动物。

(4)硬度水的硬度以溶解在水中的钙盐(含钙的无机化合物)和镁盐(含镁的无机化合物)的量衡量,单位是 毫克/升。

含钙、镁等丰富的水称为“硬水”,反之,则称为 “软水”。

一般0-1. 4毫克/升的水很软,称为特软水, 1. 4-2. 8毫克/升是软水;2. 8-5. 6毫克/升是中性水; 5. 6-10. 6毫克/升是硬水,而超过10. 6毫克/升是很硬 的水,称为特殊水。

硬度和水的酸碱度密切相关,硬水一般是碱性的,而软水一般是酸性的。

增加水的硬度的方 法可以是向水中加入含钙的石头、投人某些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或其他金属化合物。

使水体变软的方法是通过 过滤除去水中过多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可以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达到这一目的。

(5)氨、亚硝酸盐、硝酸盐和铵这几种物质在水体中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氨的来源主要是鱼类的排泄物, 还有剩余食物、死亡植物叶片、死焉等。

氨对于鱼等水生生物来说是有毒的,细菌可以将氨转换成亚硝酸盐,亚硝 酸盐也是有毒的,亚硝酸盐可进一步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硝酸盐,硝酸盐的毒性要低很多,通常要在高浓度时 才对鱼等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及时清除水体中的剩余食物、死亡植物和死鱼,及时换水等可减少氨、亚硝酸 盐和硝酸盐的毒害作用。

铵是由氨结合水中的一个氢离子而形成的化合物, 主要受pH值和水温调节,pH值低、水温较低,可减少铵 的形成。

(6)氯气和氯胺氯气主要是用于对水体的消毒,氯 气与水中的含氮物质作用可生成氯胺。

氯气对鱼等生物 来说是有害的,氯胺是无害的,但可分解产生有害的氯 气。

生产中应尽量用不含氯的消毒剂消毒水体,如果一 定要用含氯的消毒剂,也要严格控制用量。

也有专用的 脱氯剂,可用来消除水中的氯气。

怎样调控蛙类养殖水环境?

蛙虽然为两栖动物,蛙与蝌蚪均需生活于水中,特别是蝌蚪阶段 离不开水,使用鳃呼吸。

所以养殖水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蝌蚪和 蛙的生长健康。

(1)蝌蚪养殖水质调控大部分养殖蛙类的蝌蚪培育类似于鱼苗 养殖,养殖水要求“肥、活、嫩、爽”,既要保持有一定肥度,又要 保证水质清新、溶氧量高。

早期的蝌蚪对溶氧量要求高,所以水中的溶氧量须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30日龄以后的蝌蚪,由于肺逐渐发 达,蝌蚪可到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水中溶氧量保持1. 5毫克/升 以上即可。

水中pH应保持在7. 5〜8. 5。

水质调控的关键点是根据 水色和水质以及蝌蚪的生长情况调节水质。

当透明度小于30厘米时, 要加注新水,一般每5〜7天加水15厘米左右。

在蝌蚪培育前期,一 般要遵循多施肥,少投饵、少换水的原则。

每天泼施经发酵腐熟的人 畜粪肥50〜75克/米²,以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育,保证有丰富 的天然饵料供应蝌蚪;同时视情况,少量地投饵和加注新水。

在饲养 中、后期,随着蝌蚪的生长,其食量不断增大,水中天然饵料已无法 满足生长需要。

此时已经进人炎热的夏季,池塘水质转肥,此时应以 投饵为主,相应地减少施肥,并多注水,加大换水量,逐渐加深水 位,以起到增加溶氧量和调节水温的作用,至蝌蚪变态前,池塘水深 可达1米左右。

在池上搭盖遮阳棚,池面投放水生植物,防止强烈阳 光直射和水温升得过高,影响蝌蚪生长。

对于棘胸蛙等生长于山溪的 蛙类,其蝌蚪培育要求水温在25°C以下,多采取流水养殖。

(2)蛙池水质调控一般养蛙池由于水量少,养殖密度大,投饵 量大,残饵、排泄物多,水质容易变坏,因此在蛙养殖期间要特别注 意水质管理,密切注意蛙池水质的变化。

一般1周左右加换水一次, 每次的换水量控制在20%之内,通过换水达到排污和调节水温的目 的,保持水质清新。

一般养殖前期控制水深为10〜15厘米,随蛙体 生长,逐渐加尚水位,成娃期保持水深40厘米左右。

夏季尚温期, 加深池水,有条件的可采取微流水形式降低池水温度,或每天换水一 次,池中水面放养水葫芦等挺水植物,占到水面面积的70%,起净 化水质和遮阳降温的作用。

可在食台上方搭设遮阳棚,防止水温过 高。

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内水质状况。

池塘养鱼水质如何调节?

水质调节是进行水体管理的重要方面,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1)、适时加注新水。

一般每半个月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30厘米左右,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流水养鱼的方式更佳。

(2)、科学使用增氧机械。

一般每2000平方配备3千瓦增氧机一台,并适时开机增氧。

(3)、用生石灰改善水质。

每亩用生石灰2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每月一次。

(4)、适时施肥。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鱼类的排便、饵料、残渣等因素易使池塘氨、氮含量偏高,施肥量一般在每亩施磷酸二氢钙7公斤左右,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达到施肥和调节水质的双重效果。

推荐一下:河南民心

怎样调节河蟹养殖池塘的水质与藻相?

养殖池塘的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养殖经济效益,当池塘 水质败坏,病原体数量增多时,河蟹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无法应付,机体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机体器官无法发挥正常功能, 即发生病变。

所以,控制病原体是水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池塘良好生态环境的建立,是河蟹养殖的主要措施之一。

河 蟹池塘中种植丰富的水草,移植适量的螺蛳资源,为保护河蟹池塘 水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池塘水体有益藻类占绝对优势时, 河蟹就能正常生长。

高溶氧量的水体与稳定的有益藻相,pH正 常稳定,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等均在可控范围内, 养殖对象在这种环境里才能健康生长。

反之,水质条件差,藻相不 稳定,则水体中有毒害的物质就会增加,溶氧量偏低,pH不稳定, 养殖对象容易发生应激病变。

养殖水体适量的肥度能培育良好的 藻相,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净水(吸收水体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 化水体),又能产氧(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是藻类和水草经过光合 作用产生的)。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投喂饵料、有机物分解、天气原因 等诸多因素,经常导致有害藻类暴发、水质恶化,针对不同情况应 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节。

池塘底部缺氧、河蟹在池底爬动或下雨引起的水体浑浊,可以 先使用增氧剂增加水体溶氧量,然后全池泼洒絮凝剂凝固水体悬 浮有机物,调节水质。

天气突变或藻相突变(“倒藻”或“转水”),水色清淡,河蟹缺氧 在清晨上草时,可先施用“速效增氧剂”缓解河蟹缺氧状况,然后使 用生物合成肥培育水质。

藻类过盛的池塘,部分藻类在缺氧条件下,会产生藻毒素,此 类物质会影响河蟹正常发育、生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主要 采取分次、分批在下风向杀灭有毒藻类并大量换水的方法。

藻类 生长严重的池塘建议采用杀青苔药物或硫酸铜分点、分批多次泼 洒,再用生物合成肥加生物制剂进行水体中藻相、菌相的生态 调节。

水草腐烂,水体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导致河蟹中毒死亡,建议 使用芽孢杆菌进行调节,每周使用1次。

水体pH超过9时,可适量使用漂白粉调节,再配合使用底质 改良剂或具有降碱性能的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饲养金鱼的水质调节技术?

水质调节要注意金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严格,养殖金鱼的水体应注意水源纯净、无污染、无病害。

自来水必须除氯,禁用雨水;使用井水、泉水等地下水,因其浮游生物少、溶氧低,须经日晒升温及曝气后方可使用;使用河湖之水须经水质化学分析合格或净化后使用。

在金鱼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质,春秋季每半月换水一次,在上午9~11时进行;夏季每7~10天换一次,在早晨7~8时进行;冬天半个月左右换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1/2,时间要选在有阳光、天气晴朗时,一般于下午2~3时进行。

青虾一年二茬高效养殖水质调控方法是什么?

前期以肥水为主,水深在60厘米左右,之后水位慢慢加高直至1.0-1.2米。

视水质肥瘦情况适时加施追肥或加注新水,养殖前期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中、后期透明度控制在30- 40厘米。

平时多用微生物制剂调水,也可以养护水草,保持水质的清爽;高温时多开增氧机,让青虾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养殖中后期,由于虾的排泄物、残伺的积累,水中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可能大量产生,影响虾类生长。

所以每隔10-15天应施EM菌或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来改善水环境。

南美白对虾小面积池塘养殖水质如何调控?

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调控主要依靠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调控,常规使用的产品为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部分养殖户也会使用 噬弧菌抑制水体中弧菌的繁殖。

养殖前期,由于水质清瘦,在水体中泼洒氨基 酸、液态无机有机复合肥等藻类营养素,来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养殖中、后 期,根据池塘底质的恶化状况使用底质改良剂。

除此之外.解毒类产品使用也 较为普遍,添加地下水、阴雨天气、藻类生长不良等情况下均有使用。

南美白对虾小面积水泥池养殖水质怎样进行调控?

水质的调控主要采用三种措施,即排污、换水和使用投人品。

养殖前10天,饲料投喂量少,水质污染小,因此基本不需要排污和换水, 只通过少量加注新鲜海水和使用藻类营养素、有益菌来稳定优良的水色。

虾苗投放10多天后,开始进行少量的排污与加注新鲜海水。

随着饲料投 喂量的增加,排污次数和换水量有所加大。

每天排污的次数一般为投料次数的 2倍。

首先排污是在投料前进行(以排出水色不黑无异味为标准),喂料后的排污工作在饲料台上的饲料吃完半小时后再进行。

换水量大小根据水质状况确 定,养殖中、后期如遇倒藻等特殊情况下,一天的换水量可达到5Q%-60%。

在养殖场内一般设有2-3个3-5米3水体的小水泥池,用来发酵芽孢杆 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

根据水质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菌种来调控水质。

除此之外,养殖户也向池塘投入消毒剂、有机碳源、过氧化钙、有机酸解毒剂等产品 来辅助调控水质。

赞一下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泾县养殖业 泾县论坛
下一篇: 沼气池处理养殖废水 养殖废水处理设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