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养殖白公鸡 公鸡养殖基地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为什么不能养白公鸡

先撕,再咬,后咀嚼。

注意,吃鸡的后背咬快速嚼,因为食之无味。

吃鸡的肚皮是囫囵吞枣,爽里很。

咀嚼时要慢慢咀嚼,嚼出好滋味来!(这是哪个广告中的一句话?、) 吃鸡屁股要慢慢吃,放点盐,不至于腥,要掰开吃。

这可是好地方,不能扔。

回答不错吧!加分啊!希望采纳!

奶奶家共养了45只公鸡和母鸡,这些鸡按颜色分为花毛鸡和白毛鸡两种...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1)种公鸡的选留种公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后代的生产性能,必须注意选留。

种公鸡的选留一般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雏鸡6周龄左右进行,此时应选留体重较大、体况健康、发育匀称、冠大鲜红饱满直立的公鸡。

留种的数量,公母比例以 1: (7 ~8)为宜,其余的小公鸡应全部淘汰用于肥育。

被选留的公雏最好分群词养。

第二阶段选留时间是在18周龄左右进行,此时应选留体大健壮、发育匀称、体重符合标准、外貌符合本品种特 症要求的公鸡。

用于人工授精的公鸡,还应考虑公鸡性欲是否旺盛、性反射是否良好。

选留数量,自然交配按公母比为1:9,人工授精按公母比为1:25确定。

留种的公鸡,用于人工授精的应单笼饲养,用于自然交配的应在母鸡转群后开始收集种蛋前一周放人母鸡群中。

第三阶段选留一般在混群交配后10 ~ 20天时进行。

此时,应将影响其他公鸡配种的公鸡或性欲不良、过于胆怯、没有交配能力的公鸡及时淘汰。

留种比例,自然交配的为1:10左右,人工授精的为1:30左右。

(2) 种公鸡的剪冠和去趾种公鸡的鸡冠一般都很发达,成年种公鸡在交配期间,往往由于“群序”现象相互斗殴而造成外伤流血。

寒冷地区的冬天,公鸡的鸡冠也很易冻伤。

因此,种公鸡剪冠是为了防止鸡冠冻伤和斗殴致伤。

剪冠时间一般在出壳时进行。

在严格消毒条件下,用消毒剪刀剪去冠齿。

为防止出血,剪前和剪后的一两天时间内,在雏鸡词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K的供给。

种公鸡去趾主要是防止公鸡在自然交配时抓伤母鸡背部而影响母鸡健康。

用于人工授精的公鸡去趾是防止采精时鸡抓伤人。

一般对留种公鸡在6~9日龄时用断喙器切除后趾尖和内趾尖,其余足趾不切。

自然交配的公鸡去趾一定要轻,只要把指甲断去或断去指甲的生长点即可,断趾太严重会影响公鸡的交配。

断趾后注意止血,轻微出血属正常现象。

(3) 种公鸡在饲养管理上的注意事项种公鸡词养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精液品质;而精液品质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

所以,良好的词养管理是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重要条件。

种公鸡在伺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 选用合理的词养方式:种公鸡的饲养方式可实行地面散养和笼养两种。

地面散养适用于公母混群的自然交配鸡群;笼养便于管理和调教,精液品质好,适合于人工授精的种鸡群。

但要求公鸡笼比母鸡笼大,最好一只公鸡一个笼,以防相互角斗。

② 满足种公鸡的营养需要:根据试验,日粮中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可提高精子活力和精液浓度;日粮中多维素的用量增大,射精量也增多;矿物质添加量增加,对精液品质也有直接影响。

因此,种公鸡日粮中一定要供应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种公鸡的日粮配合可按粗蛋白18%、代谢能11.5MJ/kg、多维素 0.04%、钙3.5% ~ 3. 6%、总磷0.72% ~ 0.78%,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种类齐全,比例应恰当。

① 满足种公鸡的环境条件:种鸡舍温度以15 ~20 为宜,不要高于26尤,也不要低于10尤。

因此,冬天要做好保温防寒、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相对湿度在55%左右,也不要过高或过低。

要搞好环境卫生,要求空气新鲜、无不良气味。

最好采用恒定光照,每天16 ~17h。

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3 ~4W灯泡为宜。

② 加强管理:应根据配种任务大小决定词料喂量,一般人工授精条件下公鸡采精频率为每采精4天,休息1天,宜采用不限量、自由采食的词喂方法。

要供给充足清洁饮水,防止因缺水造成鸡冠发绀而影响公鸡健康。

要注意观察公鸡状态,特别是采食量、饮水、粪便等状态,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并进行隔离,停止交配或采精。

按防疫要求,及时做好防疫工作。

(2) 防止种公鸡“群序”现象鸡的行为学研究证明,鸡群中具有强欺弱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群序”现象。

强者为“群序” 之首,弱者为“群序”之末。

当鸡群中伺槽、饮水器和栖架不足时,强鸡不受到影响,但弱鸡往往因为食槽不足而不能及时吃上饲料,饮水器不够而不能随时饮到水,栖架不够导致晚间栖于地面,产蛋箱不足就会产窝外蛋,长期下去,弱者更弱甚至停止产蛋。

种鸡群中公鸡的“群序”现象更加明显,对鸡群危害性更大。

一般情况下,一只公鸡与一定数量的母鸡交配,使种蛋保持较高的受精率。

但由于某些公鸡的“群序”现象,往往发生公鸡间争相与母鸡交配而发生琢斗。

若进攻性强的公鸡占了上风,或为“群序”之首,就会严重地干扰其他公鸡的正常交配活动,进而影响种蛋的受精率。

斗败的公鸡除了不能正常交配外,还因胆小而不能采食,时间长了,又会影响健康。

防止种鸡“群序”影响的措施主要是实行公母分群、强弱分群词养,食槽、水槽、栖架、产蛋箱应充足,并要布局合理,所有种公鸡都能采食、饮水和有栖架以及有合适的产蛋位置。

在产蛋期间,应将严重干扰其他公鸡交配活动的强公鸡和过于胆怯的弱公鸡从种鸡群中淘汰掉。

养殖3000只的散养土鸡需投入多少

养一只土公鸡按体重3.5斤算,大约需要成本20元,3000的规模其投入大约为6万元;若当地喜欢吃母鸡,养3000只母鸡,总投入在4万元左右。

养殖土鸡要有比较宽阔的空地,养3000只大约需要5-10亩面积的空地。

养殖土鸡最好配套种植一定面积的牧草,种植牧草最好是多种配合,比如采用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与甜高粱、墨西哥玉米进行配合种植,用其与五谷杂粮搭配喂鸡以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土鸡品质。

饲养场地及鸡舍 场地选择: 专业化养鸡,养殖场地应离开公路与河流400米以上,远离人口集居区(村镇、工厂、学校、居民及其它畜禽场等) ,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有充足的无污染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

养殖场地与外介应有明显的分界线,利于封闭饲养。

宜选生态条件较好的果园、竹园、茶园、树林或人工草地作为放牧场地,保障鸡群充分觅食、活动方便。

鸡舍建设: 根据经济状况与需要,既可建永久性鸡舍,也可建简易鸡舍。

目前广大养殖户可以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建平养或层养鸡舍,科学饲养管理,以小投资,获大效益。

养殖场地谢绝参观,养殖用具不准带出饲养区,注意场地卫生,定期(10-15天)或不定期消毒场地;水、料槽(桶)夏、秋季节三天,冬、春季节五天彻底清洗消毒一次。

非生产人员严禁进入饲养区,生产人员入生产区时,要在消毒室更换已消毒的工作服、帽、鞋,洗手消毒后经消毒池方可入生产区,以保障鸡群健康。

孵化育雏 人工孵化: 将经过选择、消毒的种蛋,投入已消毒备用的孵化器(或火炕)内,恒温度37-39℃、相对湿度65%,孵化第五天第一次照蛋,检出无精、死精蛋。

第11-15天,再照一次蛋,检出死胎及第一次检漏的无精蛋。

19天落盘,转入出雏机里,温度36.5-38.6℃,相对湿度70%,21天小鸡破壳而出,羽毛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淘汰残弱雏,正常雏鸡转入育雏室。

育 雏 育雏为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不仅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以后成年鸡的产蛋、产肉性能。

人工育雏按雏鸡所占用的面积和空间,大致可分为平面育雏和立体育雏两大类。

因此,养鸡要搞好育雏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育雏季节: 以春雏(3-5月)最好。

春季气温适中,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便于雏鸡活动,鸡的体质好,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

春雏开产早,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时间长,产蛋多、蛋大,种用价值高。

夏雏(6-8月)。

夏季育雏保温容易,光照时间长,但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雏鸡易患病,成活率低。

如饲养管理条件差,鸡生长发育受阻,体质差,当年不开产,产蛋持续期短,产蛋少。

秋雏(9-11月)。

外界条件较夏季好转,发 育顺利,性成熟早,开产早,但成年体重和蛋重减少,产蛋时间短。

冬雏(12月至翌年2月)。

保温时间长,活动多在室内,缺乏充足的阳光和运动,发育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疾病较少,育雏率较高,由于育成时间长,饲养成本较高。

2、育雏舍: 准备好育雏舍,育雏舍要清洁卫生,消过毒,为进雏做好准备。

同时准备好饲料、垫料(地面平养用,一般用糠麸、松毛、碎草)及药品、器具等。

3、育雏 (1)饮水、开食(先饮水后开食):水温在15—20℃,在雏鸡的初次饮水中,按每升水加葡萄糖50克和维生素G1克,然后用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溶液(兑成淡红色即可)供雏鸡自由饮水一次。

对长途运输雏鸡用5%葡萄糖及青霉素饮水,或同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饲喂。

适时开食,雏鸡群有1/3左右有觅食表现时,即可开食。

为了提高雏鸡消化率,1周后可在日粮中拌入少量的细砂(不超过1%),或用食盘另盛,任其自由采食。

出壳后3-5天可在饮水中每次加入庆大霉素、青霉素各1000单位抗菌药物。

(2)合适温度光照密度 温度:一般育雏期间要求温度较高,为26-33℃,人雏后第一星期从33℃降到31℃,以后每个星期降温3℃,依次降温至室外常温即为脱温时间,一般夏季育雏脱温时间短,冬季长一些。

育成鸡及成年鸡保暖温度相对较低,为15—20℃。

湿度:一般相对湿度为:第一周60-70%,第二周55-60%,以后保持在45-55%,至放牧环境湿度。

光照:1-5日龄24小时光照,强度为0.37m2有光源1瓦,第6日以后每平方米1瓦,第二周以后第平方米0.5瓦,脱温后放牧主要利用自然光照。

密度:要控制在适宜密度内。

平面育雏比较适宜的密度是,3日龄内每平方米饲养50只,10日龄内40只,20日龄内30只。

脱温放牧,1亩果园或树林、竹园可牧100—300只。

养一只土公鸡需要多少钱

平方米为宜、第三周25℃,第四周22℃,饲料改用养分较低的育成料,并且采用隔日限饲法,目的是避免公鸡肥胖,使公鸡胸部丰满的肌肉和脂肪转变成腿部的肌腱,使胸肌逐渐减少,龙骨前端抬高,日粮营养水平为,每只鸡1毫升,并对疫区封锁、8-14日龄28℃、21日龄后、无雄性特征的公鸡;公鸡和母鸡混群时、3-4日龄32℃、5-7日龄30℃:鸡瘟,一是预防,二是治疗,中大鸡用鸡新城疫Ⅰ系苗稀释900-1100倍注射,选留腿胫较长且体重适宜的公鸡作为种用,对腿胫长度不足10-12厘米的公鸡,不管其体重如何,一律淘汰,饲养密度为6-7只/,采用隔日饲喂的方式、15-21日龄15小时,最多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0%,日粮采食量控制在120-130克; 步骤(2)育成:在8周龄是饲养密度以4-6只/,相当于摄入能量320-360千卡,蛋白质14-18克,并添加中草药添加剂; 步骤(3)疾病防治,中大鸡每只每年二次注射禽出败菌苗预防,二是治疗,用料槽饲喂时,每只公鸡占料线长0.12米,育成期应限水,此时营养水平可以采取育成期的标准,每天采食125-140克日粮即可满足需要,1-2周龄的雏鸡用鸡新城疫Ⅱ系苗稀释10倍滴鼻:代谢能2700-2800千卡/千克;种雏日粮代谢能为2900-3000千卡/、第五周保持22℃;光照要求是,1-2日龄24小时、3-4日龄22小时、5-7日龄20小时、8-10日龄18小时;混群后公母鸡分别以不同的日粮,种公鸡日粮能量、蛋白质和钙比种母鸡低,淘汰体重小;育雏期即开始实施公母分饲,为了使公鸡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长有坚实的骨骼和修长的腿胫,育雏期应采取自由采食,可将公鸡比母鸡提前几天放入产蛋舍,有助于公鸡适应环境,从18周龄开始,每周增加0.5小时人工光照,最终保持每日光照17小时,彻底消毒;鸡霍乱,一是预防;14—20周龄,且体重达到标准体重范围、11-14日龄16小时;千克,粗蛋白质为15-17%,钙1%,有效磷0;平方米.45-0.5%,逐步保持10-12小时步骤(1)育雏:育雏期的温度要求是,1-2日龄33℃、发育迟,粗蛋白质13-15%;公鸡的性器官至30周龄才充分发育成熟 展开

养殖3000只的散养土鸡需投入多少

养一只土公鸡按体重3.5斤算,大约需要成本20元,3000的规模其投入大约为6万元;若当地喜欢吃母鸡,养3000只母鸡,总投入在4万元左右。

养殖土鸡要有比较宽阔的空地,养3000只大约需要5-10亩面积的空地。

养殖土鸡最好配套种植一定面积的牧草,种植牧草最好是多种配合,比如采用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与甜高粱、墨西哥玉米进行配合种植,用其与五谷杂粮搭配喂鸡以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土鸡品质。

饲养场地及鸡舍 场地选择: 专业化养鸡,养殖场地应离开公路与河流400米以上,远离人口集居区(村镇、工厂、学校、居民及其它畜禽场等) ,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有充足的无污染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

养殖场地与外介应有明显的分界线,利于封闭饲养。

宜选生态条件较好的果园、竹园、茶园、树林或人工草地作为放牧场地,保障鸡群充分觅食、活动方便。

鸡舍建设: 根据经济状况与需要,既可建永久性鸡舍,也可建简易鸡舍。

目前广大养殖户可以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建平养或层养鸡舍,科学饲养管理,以小投资,获大效益。

养殖场地谢绝参观,养殖用具不准带出饲养区,注意场地卫生,定期(10-15天)或不定期消毒场地;水、料槽(桶)夏、秋季节三天,冬、春季节五天彻底清洗消毒一次。

非生产人员严禁进入饲养区,生产人员入生产区时,要在消毒室更换已消毒的工作服、帽、鞋,洗手消毒后经消毒池方可入生产区,以保障鸡群健康。

孵化育雏 人工孵化: 将经过选择、消毒的种蛋,投入已消毒备用的孵化器(或火炕)内,恒温度37-39℃、相对湿度65%,孵化第五天第一次照蛋,检出无精、死精蛋。

第11-15天,再照一次蛋,检出死胎及第一次检漏的无精蛋。

19天落盘,转入出雏机里,温度36.5-38.6℃,相对湿度70%,21天小鸡破壳而出,羽毛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淘汰残弱雏,正常雏鸡转入育雏室。

育 雏 育雏为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不仅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以后成年鸡的产蛋、产肉性能。

人工育雏按雏鸡所占用的面积和空间,大致可分为平面育雏和立体育雏两大类。

因此,养鸡要搞好育雏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育雏季节: 以春雏(3-5月)最好。

春季气温适中,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便于雏鸡活动,鸡的体质好,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

春雏开产早,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时间长,产蛋多、蛋大,种用价值高。

夏雏(6-8月)。

夏季育雏保温容易,光照时间长,但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雏鸡易患病,成活率低。

如饲养管理条件差,鸡生长发育受阻,体质差,当年不开产,产蛋持续期短,产蛋少。

秋雏(9-11月)。

外界条件较夏季好转,发 育顺利,性成熟早,开产早,但成年体重和蛋重减少,产蛋时间短。

冬雏(12月至翌年2月)。

保温时间长,活动多在室内,缺乏充足的阳光和运动,发育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疾病较少,育雏率较高,由于育成时间长,饲养成本较高。

2、育雏舍: 准备好育雏舍,育雏舍要清洁卫生,消过毒,为进雏做好准备。

同时准备好饲料、垫料(地面平养用,一般用糠麸、松毛、碎草)及药品、器具等。

3、育雏 (1)饮水、开食(先饮水后开食):水温在15—20℃,在雏鸡的初次饮水中,按每升水加葡萄糖50克和维生素G1克,然后用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溶液(兑成淡红色即可)供雏鸡自由饮水一次。

对长途运输雏鸡用5%葡萄糖及青霉素饮水,或同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饲喂。

适时开食,雏鸡群有1/3左右有觅食表现时,即可开食。

为了提高雏鸡消化率,1周后可在日粮中拌入少量的细砂(不超过1%),或用食盘另盛,任其自由采食。

出壳后3-5天可在饮水中每次加入庆大霉素、青霉素各1000单位抗菌药物。

(2)合适温度光照密度 温度:一般育雏期间要求温度较高,为26-33℃,人雏后第一星期从33℃降到31℃,以后每个星期降温3℃,依次降温至室外常温即为脱温时间,一般夏季育雏脱温时间短,冬季长一些。

育成鸡及成年鸡保暖温度相对较低,为15—20℃。

湿度:一般相对湿度为:第一周60-70%,第二周55-60%,以后保持在45-55%,至放牧环境湿度。

光照:1-5日龄24小时光照,强度为0.37m2有光源1瓦,第6日以后每平方米1瓦,第二周以后第平方米0.5瓦,脱温后放牧主要利用自然光照。

密度:要控制在适宜密度内。

平面育雏比较适宜的密度是,3日龄内每平方米饲养50只,10日龄内40只,20日龄内30只。

脱温放牧,1亩果园或树林、竹园可牧100—300只。

赞一下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野生鲫鱼的养殖技术 鲫鱼的养殖技术
下一篇: 乌龟养殖成本 乌龟养殖技术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