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中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在哪?求大神帮助
林麝性情胆怯,过独居生活;嗅觉灵敏,行动轻快敏捷。
随气候和饲料的变化垂直迁移。
食物多以灌木嫩枝叶为主。
发情交配多在11~12月份,在此期间,雌雄合群,雄性间发生激烈的争偶殴斗。
雌麝发情周期为15~25天,孕期176~183天,春夏产仔,孕期6个月,每胎1~3仔。
雄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
目前中药材市场上,麝香货源非常短缺,价格昂贵,这为林麝的人工养殖创造了良好机遇与广阔前景。
林麝食性很广,多种植物嫩枝叶均可供食用。
最喜采食山挂面。
据统计,可供麝食用的野生植物和作物、蔬菜、瓜果等共有70~100种之多。
麝的人工饲养可采用单只笼养,小群分散饲养。
饲养技术的关键在于克服其胆怯怕人、独居等野性,提高驯化程度,加强管理,防止疾病发生、流行。
因此林麝饲养效益较好,只要注意管理,是比较好养了。
这里暂时没有山东的林麝养殖场,给您介绍一个山西省的林麝养殖场,希望对您有帮助。
山西世名麝场,地址:山西省翼城县南关庄村。
小规模初期投入应根据你所需要养殖只数和圈社、饲料等投资确定。
林麝的参考价格:幼麝价6000~7000元/只,成年麝:8000~9000元/只,成年孕麝:9000~11000元/只,头胎麝:5000~8000元/只。
青岛地区的气候环境适宜林麝的生长繁殖。
野生林麝主要栖于针阔混交林,也适于在针叶林和郁闭度较差的阔叶林的生境生活。
栖息高度可达2000~3800米,但低海拔环境也能生存。
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南部、贵州、安徽等境内,山东也有少量分布,四川是林麝的主产区,0.7头/km2。
——参考资料:中国养殖月刊
黑龙江省哪里有养特种野猪的,比较大的养殖基地,谁能知道告诉我,...
麝的食性较广,以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种子以及菌类和苔藓等为食。
在家养情况下,喜吃一些块茎、块根等多汁饲料。
食量较小。
成年麝每昼夜采食粗料量约为1kg左右。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若每天供给精料100~150g时,每昼夜食草量为500~700g。
采食后不久就反刍。
麝的食性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
4—5月份,胃内食物中,以叶子和嫩枝芽为主;6—7月份,此时胃内食物中花蕾和花的出现率增高;8—9月份,种子及凋落的树叶逐渐增加;从10月份到翌年2、3月份,胃内的主要食物是杜鹃、光果小蘖、珠菜蓼及溪畔银连花等植物的枝叶及种子。
这说明,麝的食物组成与气候条件、植物本身的生长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麝喜食鲜嫩、多汁的野菜和嫩树叶,如黄鹌菜,苦荬菜、山莴苣、映山红、杨树叶等,尤其喜食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蛇莓、一年蓬及筋骨草等药用植物。
冬季吃地面的干落叶、茅栗、橡子等。
食物缺乏时,也啃树皮,特别是杉树皮。
麝不仅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性不同,而且对植物部位也有选择性。
麝最喜食植物的叶子,其次是蓓蕾及花;以及茎、嫩枝及种子。
麝基本上是以植物的嫩叶、嫩枝芽和花为食,冬季有时采食种子、凋落的树叶及细枝。
...
林麝如何养殖
麝的养殖 麝是以雄性腹部有能分泌麝香的腺体而成为药用动物。
麝是草食性反刍动物,俗称鹿獐或麝香獐。
麝主要分布在亚洲,我国麝的品种有原麝、林麝和马麝。
一、麝的主要品种介绍 1.原麝 原麝全身黑褐色,体高55厘米左右,体长85厘米左右,体重8~12千克,全身黑褐色。
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别山均有分布,进一步可分为东北原麝和安徽原麝。
2.马麝 马麝多生活在海拔2000~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或密林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体长85~90厘米,高50~60厘米,是体型最大的品种。
眼眶周围有黄色圈,颈部背面有黑色斑块,吻长,耳大直立,善奔跑,体后部毛色较深。
3.林麝 林麝主要分布于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甘肃、贵州。
林麝体型小,体长70~80厘米,高50厘米,体重约9千克,是主要养殖种类。
林麝前肢短、后肢长,能攀上斜树,其所产麝香为上品。
林麝毛色较深,四肢下部前面灰棕色,后部浅褐色,眼下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毛带,直达胸部。
幼麝背部有斑点,长成后消失。
二、麝的生活习性 麝可生活在海拔1000~4000米的森林中,属山地森林动物。
麝有明显的季节性迁徙活动规律,夏季到高山地带,冬季到低山河谷。
麝喜早晨或黄昏活动、觅食,胆小易惊,不成群活动、独居。
其食物范围很广,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食及种子均可食,养殖麝平均每天100~200克精饲料和1千克植物饲料即可满足需要。
三、麝的繁殖 1.麝的性成熟和配种年龄 动物随着性成熟而出现的生殖能力。
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只有在达到性成熟时才开始产生成熟的具有结合能力的生殖细胞。
麝的性成熟期与种类、性别、气候、饲养管理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有关。
麝的性成熟开始的年龄约在出生后18个月,但并不能马上进行交配,因为早交配就早妊娠,影响麝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生产性能。
为了保持麝的健康以及获得品质优良的仔麝,必须达到一定年龄才允许交配。
营养好、发育快的母麝6~8月龄性就成熟,可交配受孕。
个别发育慢的、营养不好的1岁半还不能性成熟。
在人工驯养下,每1次配种年龄必须在个体发育比较完全时才可以进行。
一般适宜年龄,公麝是3岁半;母麝发育好、体健壮的1岁半左右可以配种,最好在2岁半后配种。
2.麝的发情 麝为季节性发情的动物,发情交配期在10月到翌年2月份。
公麝发情期较长,从9月份开始直到翌年4月份,11~12月份为发情旺期,属于短日照发情类型。
母麝是季节性多次发情。
在1个发情季节,可出现3~5个发情周期。
母麝性周期为19~25天,平均为21天。
发情持续时间为36~60小时,发情旺期可持续24小时。
母麝达到性成熟后,在发情时表现出发情征候。
这时母麝表现不安。
允许公麝接近和爬到它的背上。
母麝发情期,食量减少,阴道粘膜潮红,并有粘液流出,阴户略微红胀。
性兴奋时,到处嗅粪、尿、嗅其他麝,排尿频繁,臀毛竖立,尾巴翘起暴露出外生殖器。
性欲强的,还发出"嘀嘀"或"咩--咩--咩"的叫声。
愿意接近公麝,并接受交配。
公麝在发情期,睾丸变大,表现兴奋,经常追逐母麝,并发出发情时特有的叫声。
沿獠牙流出泡沫状的唾液,扭动身体后躯,追逐母麝,表现出性冲动。
3.麝的选种选配 为了搞好麝的配种工作,采取选出优良种公麝参加配种的办法,选择种公麝和组织选配是麝饲养业育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每个麝场都应建立一定数量的育种核心群,以提高整个麝群的质量。
麝场只有进行选种,实行科学养麝,才能做到选种选配。
选择的种公麝,必须体质良好,性欲旺盛,年龄适宜,睾丸匀称,产香量高,肥满度适宜,并能将这些基本优良特性巩固下来并传给后代。
4.麝的配种 我国驯养的麝多数仍处于野生状态,发情期公麝特别狂暴,不易接近,因此现阶段麝的配种多为自然交配方式。
目前生产中所采用的配种法主要是单公群母配种法、试情配种法及群公群母配种法。
麝的配种法分述如下: (1)单公群母的配种法首先根据生产性能、年龄、体质状况,将母麝分成若干个配种小群,每群4~6只母麝,选定放入1头公麝,不替换。
另外一种方法是以每群12~15只母麝,选定种公麝按1∶5的比例,1次只放1头公麝,每隔5~6天替换1次。
到母麝发情旺期,须2~3天替换1次种公麝。
在几天之内公麝已配2~3次以后,尚有母麝发情需要交配时,应将该母麝拨出与其他种公麝交配,以利于保持种公麝的体况良好和提高后裔品质。
采用此种配种方式时,公母比例和替换时间须根据公麝的配种能力和母麝发情情况决定。
配种时必须注意公母比例,及时观察,及时调整。
生产实践证明,1∶5的准胎率和双胎率最高。
在发情配种季节,每头种公麝可配10头母麝,但是配得头数过多,会损害公麝健康,降低高麝的受胎率。
因此,在一个配种季节,1头种公麝实际配3~5头母麝是比较适的。
(2)群公群母配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群公群母1次放入,配种期间不替换种公麝的配种方法就是按1只种公麝负担3~4只母麝配种比例。
在配种开始时,1次将公麝全部放入配种的母麝圈内,在整个配种期,如果种公麝没什么问题时,可不进行拨出,如果有些公麝患病,性欲不高,体质特别衰弱,起不到配...